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

2024-02-18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文件精神及学科培训的要求为指导,努力完成在中继教期间的各学科培训的同时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力求培训活动达标,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强,更高。

二、学习内容:

在这五年的中继教培训学习中,我参加了学科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校本教研、师德师风等更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学习方式:

由于我们身处农村学校,受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习方式主要是采取自学和走出去参加培训和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

四、学习成果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许昌市三中教科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室计划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市教研室和教学教科研工作要点以及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实践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高效课程实施中探索出适合我校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多作贡献。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发挥好教科研室的桥梁纽带作用

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兄弟学校先进的教改经验,特别是体现当前教改发展要求和方向的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有关理论、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市教科研中心与我校之间教科研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及时把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带回学校,并向广大教师传达,让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到新的教科研信息。经常向市教科研中心汇报学校的教科研开展情况,对一些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问题或热点问题,拟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开展讲座。

二、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为改变我校大多教师无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研究难的现状,我校教科研室将积极组织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研究的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学科教育教学的

规律、学科教学中带普遍性的教学问题或本学科比较特殊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下的学科教学常规、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初三复习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等。本学期每个教师参加至少一项课题申报、研究,由各课题组组长具体予以指导和管理。教科研室对各课题研究的动态进行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成果。

三、定时督促教研组活动,强化集体备课研讨。

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主题性和创新性,为全面落实校本教研工作,从本学期开始,教研室将实行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制度,要求各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全员参加的教研活动,并写出教研活动记录上交教科研室。各教研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提升教案、学案水平。教研组长应认真组织组内成员开展教研、备课等活动,教科研室将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搭建各类教师成长成功的平台。

四、建立教科研之窗,促进教科研活动向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 在本学期中,我校的教科研活动要把学校博客的教科研之窗作为展示交流的平台,由各个年级组、教研组提供材料,要求每个年级组在开学后将计划、活动安排等发邮件到教科室,整理后上传,教育教学反思、论文等按计划时限上交,此项活动将做为对各个年级组的一项考核评价内容。利用教师博客,组织开展网上交流活动。教师每人

每月至少上传一个教学课件(最好是自己制作的,也可是下载后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的)。上传的课件按教研组、年级分类,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资源共享平台,供以后同学科教师参考借鉴,并以此推进我校校本教研体系的建立。

五、工作具体安排:

2月、3月份:

1、召开教研组工作会议,拟订本学期教研计划。

2、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定时进行教研组•备课组课堂教学研讨,促进资源共享。

3、辅助教务处做好天天赛课、评课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4月份:

1、督促、规范各学科省级教研教学课题的申报工作

2、赛课、评课、层层选拨,推出市级优质课参赛选手上报市

教育局教研室。

5月份: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报告,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研讨。

2、组织各科教师参加省级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6月份:

1、辅助教务处教学常规检查。(教师教案、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教师听课记录)。

2、教师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展示、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教务科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吴桥二幼开展“捆绑式”发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间的互助,推动我县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吴桥县第二幼儿园一直坚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基层幼儿园服务。xx年吴桥二幼又和铁城镇中心幼儿园、宋门管庄幼儿园、新立幼儿园、何庄学区的侯庄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签订了“捆绑式发展” 协议,建立了携手共进的联系。

本次活动在县教育局普教股全程参与下、乡镇中心校的大力支持和吴桥二幼园长的带领下,取得了完满成功。

xx年12月5日,在第二幼儿园园长的带领下,郝秀梅、吴爱、杨爱静三位老师来到铁城镇中心园。铁城学区组织全学区的幼儿教师听课学习。三位执教老师的活动选材新颖、设计巧妙、教学材料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富有操作性、游戏性,有效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习得、拓展。同时三位执教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有效的师生互动,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赢得了在场的教师们的热情赞誉。

12月20日上午,在第二幼儿园业务园长焦新红的带领下,郝秀梅、吴爱、杨爱静三位老师来到宋门中心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郝秀梅主任设计的《数字王国》集体教育活动课,在活动内容选择上贴近生活,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玩教具激发起幼儿的认知兴趣,积累认知经验。吴爱老师的语言课《父与子》,通过观察漫画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杨爱静老师的科学课《找“相反”》,帮助幼儿积累观察、分析、判断的经验,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细节,锻炼眼力和思维能力。课后,二幼老师和宋门学区所有幼儿教师围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和交流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计、说课评课、保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亲亲就像一家人。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2.1 有理数1.2.2 数轴4.3.1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1.2.3 相反数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1.3.1 有理数的加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4.1 有理数的乘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1.5.1 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 近似数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 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3)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4)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9)3.1 从算式到方程(4)3.1.1 一元一次方程3 .1.2 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16)4.1 几何图形(4)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 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3)5.1.1 相交线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2.1 平行线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4)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7.1 平面直角坐标系(3)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数学活动

小结(1)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2)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数学活动小结(2)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3)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一元一次不等式(4)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数学活动小结(2)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

10.1 统计调查(3)

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3)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11.1.1 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11.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小结(1)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

第13章轴对称(14)13.1 轴对称(3)

13.1.1 轴对称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 画轴对称图形(2)

信息技术应用 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5)

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2)数学活动小结(2)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4.1整式的乘法(6)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3)

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3)

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

阅读与思考 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小结(2)

第15章分式(15)15.1 分式(4)

15.1.1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5.2 分式的运算(6)

15.2.1 分式的乘除15.2.2 分式

的加减15.2.3 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2)第16章二次根式(9)16.1 二次根式(2)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勾股定理(9)17.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 费马大定理数学活动小结(2)第18章平行四边形(15)18.1 平行四边形(7)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18.2.1 矩形18.2.2 菱形 18.2.3 正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19章一次函数(17)19.1 变量与函数(6)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阅读与思考 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19.2 一次函数(7)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2)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6)20.1.1 平均数20.1.2 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21.1 一元二次方程(1)21.2 降次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21.2.1 配方法21.2.2 公式法 21.2.3 因式分解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

第22章二次函数(12)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22.1.1 二次函数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9)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23.2.1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2)第24章圆(16)24.1 圆(5)24.1.1 圆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 弧、弦、圆心角24.1.4 圆周角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 概率初步(12)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3)

25.1.1 随机事件25.1.2 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阅读与思考π的估计数学活动小结(2)

九年级下(44)

第26章反比例函数(8)26.1 反比例函数(3)

26.1.1 反比例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

第27章相似(14)27.1图形的相似(2)27.2相似三角形(7)

初中中继教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预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堂知识。该文阐述了有效预习的意义、预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预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预学  策略

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多渠道、多角度引入历史资源,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一方面,由于历史课本内的知识有限,教师应督促学生预学;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听课效率。

一、有效预习的意义

学生从学校习得的知识有限,更多的知识是通过实践与生活得到的,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而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历史事件,在听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抓住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的思路清晰了,教师的教学也更加高效了。

预习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拟定学习方案,完善学习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预学时,应注意提升学生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与归纳能力的提升。

如学生在预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表格,归纳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果。学生通过自主预学,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不仅从宏观上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取得的成就,还欣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有限,以教师与学优生之间的互动为主,一些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很少被教师关注,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得淡漠。而预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学生也能更加相信教师,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知识简单易学,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听听即可,不需要预习,与其耗费时间,不如将时间花在主科上,以至于学生的历史预习时间常常被占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预习方式陈旧,只会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无法深入理解历史内容,或是依赖于教材的阅读,不能补充、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多种预习方法,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在预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方式进行预习。第一种是阅图,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抓住图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分析、解释,最后得出初步结论;第二种是读文,教师应教导学生从文中捕捉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原始居民等不同时期人物信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视角代入,想象“我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并运用自身语言讲述“我在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的情况。

三、预习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家校融合,培育預学意识

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使学生的预习不是漫无目的,能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同时,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拓展传统的历史教学的空间,建立完善的预习考核机制,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所要讲授的重点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预习,教师只需要讲授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教师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学生在预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预习任务:“唐朝是什么时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定都地点是哪里?从治国理念、政治、经济、军事等治国措施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武则天掌权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治国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除此之外,家长也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做好预习的督促工作,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顺利地完成资料收集、问题讨论等预学任务。

如学生在预习《远古的传说》时,教师、家长可以先帮助学生筛选史料,让学生能立足于时空观念去认识历史。学生阅读炎黄战蚩尤的故事时,会思考:“距今四五千年前,传说中黄河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首领?逐鹿之战是怎么回事?这场战争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逐鹿之战的视频,让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从史实中获得感悟,提升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优化预习设计

预习应有章可循,不能停留于圈画时间、人物的层面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明确预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借助于自身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生通过预习,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发现自身学习中的短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讲,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设计预习目标时,教师要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北宋的政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指明预习方向,再明确预习目标,并提出问题:“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有何作用?在宋太祖之前,君臣议事是坐而论道,而自宋太祖之后,君臣议事是皇帝坐着而大臣站着禀奏,这说明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理解。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求知,从表象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客观的认知。

在设计预习内容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既要考虑学优生,又要照顾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基础知识填空,让学困生通过查阅资料,甚至从书本中找到答案,使学困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针对学优生设计一些思考题,提升学优生对史料的研读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如学生在预习《土地改革》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湖南嘉禾县高棠乡两个农民的对话‘一年到头劳作,饭都没得吃’‘老婆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情况是怎么样的?农民认为自己受苦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陷入思考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地主是怎样占有土地?怎样对农民进行剥削的?是如何通过附加租、预交租、押租等方式压迫农民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通过思考终于得出结论:“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苦难的根源绝不是自己命不好,而是源于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只有彻底地消灭地主阶级,自己翻身做主人,才能摆脱困境。”

(三)优化方式,提升预习效果

教师应不局限于传统的预习方式,依据内容等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预习方式。问题预习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是指由教师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预习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中的“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西洋是什么?郑和是什么时候的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何在?郑和去过了哪些国家?结果怎样?”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这段史事,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能指出西洋的地理位置,更充分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使用3分钟预习法,即让学生借助课前较短的时间简单地浏览内容,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在学生预习过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學生的学习内容,督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能有所聚焦,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学生在预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会对“强盛的唐王朝暴发安史之乱”产生不解,无法了解产生安史之乱的深层次原因。这时,教师要系统地带领学生了解节度使的由来、职能,以及安史之乱的经过、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深度理解唐朝由盛到衰直至灭亡的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通、学透历史知识。

(四)合理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预习既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探学,又需要教师适时地检测与评价。教师要充分肯定预习认识、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也要督促无法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预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教师要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基础、自学能力等方面存有差异,所以教师要采用针对性指导,以提升预习效果。第一,教师要在指导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倾听学生的声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第二,教师要融入学生,参与预习过程,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预习任务;第三,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寻找症结,帮助学生解决预习的疑惑,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学生通过预习会产生疑惑:“如此强盛的秦王朝为何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就快速灭亡了?为何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而刘邦却成功了呢?西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为何败给了刘邦?”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此时,教师再为学生一一讲解,就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小组长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抱有应付的态度,导致预习难有实效。因此,教师要完善预习的检查机制,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抽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首先,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无法逐一亲自检查,但可以依据预习的难易程度,随机抽查学生的预学效果;其次,对有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以抽查学优生和一般生,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再次,教师要强化小组长的责任意识,督促小组长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通过检查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热情;最后,教师要利用预习检查收集到的信息,灵活地重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让预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留有预习的机会,就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聚焦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杰.创新预习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J].文理导航,2014(10).

[2]郑继贤.初中历史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概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6).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作文班教学计划范文下一篇:大班美工室活动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