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研究范文

2023-09-20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1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分析当下的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 可以非常明确地得出我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大国向制造大国的转型升级。中央经济政策和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因此, 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性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香饽饽”, 这就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中工匠精神成为技术人才素养的重要表现。高职院校需要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有机结合, 以促进人才素养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受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限制, 就业的总体趋势限于技术型方向, 也是我国现阶段制造业行业的迫切需要, 而具备强大的工匠精神从个人就业和职业规划来看显得至关重要。

(一) 培养学生强大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表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 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职业精神的培养, 而职业素养中的核心标准就是工匠精神, 这是高职院校需要着力和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建构良好的思政教育知识体系, 要通过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和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合理调控去实现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更需要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而现实版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却往往忽视了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强化, 进而导致工匠精神缺失。可喜的是随着社会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工匠精神引起了国家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针对高职教学实际, 我们必须抓住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段, 对他们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 要充分利用入学的第一学年这一黄金教育期, 以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 大多安排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公共必修思政教育等教育课程, 这就给思想教学中有效培养工匠精神创造了优越条件和提供了时间保证,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大力宣传、弘扬、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为我国制造业行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需要围绕工匠精神这一教育核心大胆取舍教学内容, 并利用网络自媒体平台等教育渠道, 强化学生工匠精神教育。

(二) 培植学生工匠精神在我国工业机制转型中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转变,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工业起步较晚,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难以解决导致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基于此, 要想迅速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改变传统工业的落后面貌, 加强职工的工匠精神教育是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分析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现状, 我们可以看出缺少的不仅仅是工匠精神的严重缺失和整体丧失, 而在于文化传承方面的条件缺失。由于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没有时间的延续性, 而其文化传承缺少普遍性和广泛性, 仅仅存在于少数人和个别人才身上。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 我国的很多工业产品不具备公众的信任度, 未在世界国际市场占据较为领先的地位。近年来发生的我国广大民众在出国旅游等活动中疯狂购买电子产品等现象, 也必然引起广大民众甚至是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怀疑, 质疑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现状不适合生产有关产品,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还是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其实, 近年来, 我国在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应该是突飞猛进的, 工业流程和管理技术都相当完善, 为数不少的制造业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已经处于世界一流甚至是领先水平。因此, 在工业如此井喷式发展的今天, 要想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就更加需要全体工匠都能具备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以共同实现我国制造产业的整体转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二、立足工匠精神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的策略研究

(一) 强化工匠精神教育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职能转变

分析当下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三观认知”的教育引导来进行的。然而, 但就技术人才的职业精神而言, 高职院校在实施思政教育时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宣传, 没有形成浓郁的宣传教育氛围, 普遍存在宣传手法陈旧、内容落伍、模式单一等缺陷。而刚刚进入学校的高职新生正处在家庭、学院的融合教育氛围中, 身心都处在亟待成熟的关键时期, 如何有效的实施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教育, 应该引起当下的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以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植和养成。基于此,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需要立足学生的三观建设, 通过文化传承、精选内容、变革教学方法、网络共建等方法完成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变革。我们不但需要夯实高职学生专业技术类知识的认知水平, 更要强化技能素养的提升, 要重点关注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和建设, 以追求思政教育、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知行合一。

(二) 关注个性化发展, 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

高职院校需要抓住关键节点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 尤其是职业精神中的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人才都是富有独特个性的个体, 我们在实施融合教育中, 其实更多的应该举一反三, 采取针对学生个性精神养成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此, 我们在关注职业技能的同时, 需要更好地强化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不断深入学生的职业精神特别工匠精神的教育。高职院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进而不断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竞争实力和综合素养。高职教师需要认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实力, 已达到高职思政教育的预期目标, 使学生具备先进完备的社会认知、工匠精神建设以及个人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进而在进入社会面对就业问题时能够做到更加从容, 以及在职业职能中面临挑战时能够更加具备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和思政教育以及高效教育理念存在高密度的融合性、契合性。基于此, 高职院校实施工匠精神教育和培养能够有效完善和促进我国社会体制建设, 也非常有利于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需要立足工匠精神的培植目标,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策略, 强化精神传承, 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进而为实现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人才需求向高标准、综合性、高素质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因职业技术较为完善受到各行业的普遍青睐。技术人才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和政治素质是优秀技术人才的具体表现, 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工匠精神背景, 针对高职院校思政实践, 就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创新工匠精神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以期能够强化工匠精神培养实效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素养的不断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实践,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 2016 (10) :23-25.

[2] 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 2016 (16) :51-52.

[3] 周勋勋.试论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 2016 (23) :21-25.

[4] 薛茂云.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教师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7 (8) :55-57.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2篇

(一) 调查对象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理念培育有利于学校融入国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四个学院的大一、大二在读学生, 时间为2018年2月到4月, 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89.5%。其中大一学生207人, 占57.90%, 大二学生151人, 42.1%;男生241人, 占67.42%, 女生117人, 占32.58%;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12人, 占31.28%;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87人, 占24.30%;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98人, 占27.37%;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61人, 占17.05%。

(二) 调查方法

1. 面谈调查

面谈调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既能通过面谈观察调查对象的具体反映, 同时又可以在保证调查回收率的同时, 提升调查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增强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本次调查的400份问卷中, 随机选择了部分 (每个学院18-22人, 共80人) 学生进行了一对一面谈调查, 其调查结果更具直观体现。

2. 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学院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有效问卷358份 (包括接受面谈调查的80名学生) 。

(三) 调查地点与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点主要选择在学生教学大楼、学生公寓。为了确保调查对象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调查时间一般为周末时间、上午大课间和学生晚自习, 从而确保学生能方便回答, 保证回收率。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 社会环境因素

参与调查对象中42.1%的学生认为企业层面对高职院校影响最大,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依据, 企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36.6%的学生认为政府层面较好, 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来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以此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实现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31.5%的学生认为家长层面较好,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 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 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 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有15.6%的学生认为学校层面差, 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方法和措施等不太成熟, 需要改进。以上均说明, 培养工匠精神主力军在学校, 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学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二) 学校环境因素

13%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很好, 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工作较为完善, 13.4%的学生认为培育意识有些脱离实际, 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思想准备;37.2%的学生对培训氛围感觉良好,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思政课堂上的占比稳步提升;仅5.1%的学生认为培育措施方面差, 关于校园的三风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高职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方面的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 专业资源禀赋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1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很好, 高职学生拥有高水准技能, 是其在工作岗位立足的根本;16.3%的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素质差, 为薪跳槽、违约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岗职工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30.3%的学生认为专业特征一般, 毕业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联系, 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是没有专业的限制;36.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很好, 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就业前景有十足的信心, 仅6.1%的学生认为其学习的专业前景差。总体来说, 高职院校开设的各专业是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教师教学手段因素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认为高职教师日常很好的占12.4%, 认为好的占15.6%, 较好的占31%, 认为一般和差的也分别占到24.2%、16.8%, 教师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 工匠精神的培育还需稳步推进。从教学方式来看认为较好的占到31.5%, 认为差的占15.1%, 说明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校应重视职业化教学, 确立新型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从实习过程来看认为高职教师教学手段差的高达34.7%、认为高职教师教学手段一般的有16.9%, 这些数据表明新阶段教学还主要在于理论学习, 对于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结构, 要重视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的开发, 构建以培育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

(五) 学生个体差异因素

“工匠精神”不仅能体现对产品精心制作的理念和追求, 更是创新技术, 创造成果的内在要求。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为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人才输出的保障。本次调查对象中, 学生性格中较差仅仅只占7.3%, 说明在新时代的社会、学校、家庭, 都加强了学生性格的培养。学生态度方面分析态度很好占比最多高达31.5%, 表明在新型教育教学体系的带动下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的转变。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上进行系统的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能力很好的占13%, 学习能力好的占24.2%, 学习能力较好的占22.5%, 均说明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工匠精神”教育培育体系中有所增强。在思维能力方面很好占比提升至42.7%、思维能力好也高达30.2%。

(六) 开放式问题

为了获取更加深入客观的信息, 本次还设立了两个开放式问题, 分别是“你认为在高职院校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请具体说明。”以及“你认为对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 哪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是开放式问题, 学生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 多种多样。综合分析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我们得知, 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举办一些创新型活动, 多开设一些创新型课程, 多举办一些创新型讲座, 多加入一些创新型社团等。而第二个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高职大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社会影响、家庭因素、个人兴趣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三、结语

“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职教育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优秀蓝领人才的重任,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工匠精神虽然已经进入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师生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 然而能够很好的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手段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还需要从学校、社会、个人等领域多方下功夫,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帮助当代高职大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为实现人才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以株洲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运用问卷调查法, 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1) :188-192.

[2] 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 2017 (02) :211-211.

[3] 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 (12) :56-58.

[4] 王越芬, 张世昌.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教育话语认同的能量支点[J].现代教育管理, 2018 (01) :98-102.

[5] 丁绚.基于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教育现代化, 2018 (03) :125-136.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3篇

一、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与发展, 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提出, 不仅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 有利于促进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学徒制”的采用,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促使企事业单位也主动加入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并保障人才的质量;最后, 它还有利于推进和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 促进劳动就业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

二、“工匠精神”的含义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首次出现了“工匠精神”的说法, 职业教育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变得更加重要。“工匠精神”一被提出来, 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赞同。“工匠精神”是企业生产发展以及产业模式优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有必要将工匠认真专研的精神和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贯穿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全过程。所以, 塑造“工匠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职业素养, 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对品质的追求上。在经济转型中, 国家为了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开始了试验现代学徒制。从根本上来讲,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借助于现代学徒制中规范的制度、“双师型”教师的影响、校企文化的融合的有效方式来塑造工匠精神,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三、“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之间的联系

“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是一致的, 而且两者的外在保障制度也是一致的, 两者在工业革命时代都同时受到了挑战, 并且在当代的价值也是相一致的。因此, “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之间的联系使得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当中, 也可以融入建设“工匠精神”的内涵, 并充分培养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四、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遇到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 重视技能培养、轻视人文教育

许多的高职院校当前在培养人才时, 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上, 过度追求升学率以及在各项竞赛中的奖项, 而对于学生们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学生可能具备了比较高的操作技能, 但是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必然是缺失的。这就导致他们的发展很难具有全面性以及可持续性, 没办法满足现代社会中企业对于智能型作业的人才需求。

(二) 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业经验不足, 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锻炼

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校园至校园”, 在入职之前基本没有在企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在企业、行业中的实践经历, 教师们就难以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也就无法根据学生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的实际要求去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三)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标准过低, 学生的自我要求也不高

很多学校考核学生的标准过低, 主要是学生只要不挂科就很容易毕业。这就导致学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安于现状, 得过且过。极少学生能够根据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或者行业的实际需求去对自己做一个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学生就难以真正认同、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

五、总结

通过文化的渗透, 帮助学生们自觉地提升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操作的环节, 逐渐提升“工匠”的综合素质, 并且不断地强化其“工匠”认知和职业技能。与企业合作, 并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 逐渐地认同其企业学徒的身份, 熟悉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并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 了解现代学徒制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工匠精神”真正的发扬光大。这既能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 又能满足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 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有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

摘要:“工匠精神”是企业生产发展以及产业模式优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它与现代学徒制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中所具有的规范的制度、“双师型”教师的影响、校企文化的融合等有效方式, 可以塑造“工匠精神”,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吕君, 孔祥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 2015 (05) .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4篇

为社会培养的医务护理人才是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必须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与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结合, 努力培育出更多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并逐渐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教学过程中来, 让学生成为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二、“工匠精神”概念

(一) “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在我国古代俗称手艺人, 即熟练掌握一门技艺并赖以谋生的人。工匠精神即工匠在巧手制作的过程中, 因其职业特殊性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精神品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赋予了当代工匠新的定义: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 通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工匠精神即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中国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者称为“上工”, 这是中医药行业最高层次的“工匠”。

(二)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概念组成暂时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 因此从目前行业中的此概念展现内容上看, 可以大体概括为“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等几个模块, 本文对这几个方面概念的定义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 严谨求是。严谨是医务人员必须要拥有的工作态度, 尤其是对待护理工作, 必须恪尽职守、严谨负责;求是则是要求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 态度端正。绝不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同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事务, 开展护理工作时也要一丝不苟, 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态度。

其次, 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概念组成中较为关键的部分。无论是正在学习中护理专业学生, 还是已经参加实习或工作的护理人员, 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并对自己掌握的护理技术方法与操作形式进行反复思考, 让自己技艺逐渐熟练精湛的同时, 也在总结的过程中融入人性化理念, 尽量通过改进, 给患者提供一个出更好地护理体验。

再次, 职业敬畏。作为一名白衣天使, 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职业保持着崇高的敬意, 不仅做到敬业, 还要做到爱业。面对患者时要尽量放低姿态, 本着尊重与服务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患者的提问要细致回答, 并专心致志的开展护理活动。在工作中淡泊名利, 摆正心态, 专注技艺与医德方面的积累, 不仅用医术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 还要以仁心面对患者。

最后, 科学创新。这个关键词很多人认为不应该放在“工匠精神”的概念里, 但是其实工匠精神中如果没有创新, 就可能存在落伍的风险, 因此, 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上的变化进行技术、理念方面的革新, 让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护不断得到提升。

三、将工匠精神根植于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一) 重视德育课教学

德才兼备是现在职业对人才素质方面的重要要求, 专业与德育课程属于中职课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而德育课则是针对学生道德培养, “三观”方面的正确树立。中职院校开设的众多专业课中, 德育与心理健康课程也应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注, 提升课程开设质量的同时, 帮助学生在后续的职业与人生发展中找到定位。

(二) 个性化精细培育学生工匠技能和素养

作为培育学子与医务人员队伍的护理院校, 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检验理论的机会, 促进课堂与社会活动获得紧密联系, 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整理到这些专业教学、教学工作评价、教师考核工作中, 这样的处理, 可以让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教师的职称评价紧密结合, 促进工作落实的更加切实有效。在对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时, 可以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 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 包括职业倾向, 知识结构以及就业意愿等。

(三) 搭建“工匠”培育平台

想要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护理院校应首先具备一支“工匠”教师, 因为教育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言传身教, 这种方式也最具影响力。

但是光有这样一支队伍还是不够, 院校还需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联性更强, 让这些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平台得到完善建立, 通过人为指导与制度规范双管齐下的方式促进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并提升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教学体系构设也应及时调整, 适应社会动态性运作。

为了让“工匠”培育工作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还需对学生在实习单位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信息调查, 可以使用电话回访、问卷填写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 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基本动态, 也对学生在单位的适应情况进行信息反馈采集, 掌握学生技能上的欠缺与个人表现, 并及时了解单位用人的需求, 这些信息的采集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参考实习单位的资源与文化, 让培育方案细节得到更为详细得修正。在临床实践中, 学生可以同过自己体会对“工匠精神”的含义进行理解, 并在指导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信仰。

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文娱活动等方式对教师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 让其时刻谨记这种精神在医务护理人员言行中的重要性, 同时指导医务教学人员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感染学生, 让学生以教师为目标, 在实际的实习与工作中像教师看齐。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指导中也要用自己言语与行为对学生进行示范, 让学生感受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与个人风采。

(四) “工匠精神”与“双创”精神有效结合实现“人职匹配”

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让大学生可以有更多实践机会, 同时作为护理专业的教师,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安排非正式课程的学习活动,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提升, 指导学生要从细节做起, 精益求精,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不断的调整和实践中满足社会需求。社团活动举办期间, 院校可以将校园对外开放, 邀请社区群众对校园进行参观, 配合教学活动开展, 对社会大众宣传护理以及急救技能。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深入社区便民服务。作为校园的管理者, 应邀请护理行业中的领军人物或劳动模范与学生进行座谈, 对学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言传身教式的指导, 让学生向这些拥有“工匠精神”的医护人员学习, 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自身工匠精神, 提升人文素养。学校也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开展校训, 积极引导学生将日常工作与实习中体验心得写出来, 展现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的同时, 鼓励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按照校训内容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指导。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义务护理行业, 在医务护理人员的培养方面应重视德育工作的水平的提升, 让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得到提升, 改变固有印象。

护理职业作为社会运作中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重要的救死扶伤责任, 所以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 让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实质性提升, 并在实际工作中恪尽职守, 坚持“积学、修德、精技”理论指导, 让自身的专业与人文素养都能在日常的坚守中获得提升。

四、结语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复杂且艰难, 因为这里面涵盖的素养种类很多, 技艺、道德、素质、观念等都是其中不可忽缺的概念组成,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这些理念将会更为丰富。同时这项工作的参与人员也较多, 校园、实习医院、教师、医学学生等需恪尽职守,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并在工作对接中相互协调合作, 积极对照“工匠精神”理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 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摘要: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 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与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内在的联系。本文针对工匠精神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发现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技能素养中, 其实更是职业道德操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袁美灵.浅谈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 20 (10) :38-41.

[2] 马海涛.试论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 (26) :184-185.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5篇

一、工匠精神界定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 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的界定。狭义的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这种界定特指手工艺匠人,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义的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 是从业者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是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这种界定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与工匠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起来, 并将之上升为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的一种价值取向, 是对工匠精神的更深层次的诠释, 得到了普遍认同。

工匠精神具有精益求精、耐心专注敬业、持之以恒、注意细节、严谨高效、一丝不苟、甘于奉献、至臻完美、追求卓越、持续创新等特点。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 酒店产业转型升级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旅游业必将进一步释放需求能量,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势必迎来一个发展高峰。酒店市场需求量的剧增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必然引起国际酒店集团的大量进入, 这些国际酒店集团资金雄厚、管理先进、产品细分、服务精准、品牌知名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 我国酒店业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必须在对产品进行升级的同时,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服务意识的提高, 以工匠精神打造服务精品, 迎接八方来客, 迎接挑战, 最终实现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

(二)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责任, 高职教育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己任, 只有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毕业学生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就业, 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 高职教育才能持续发展, 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是适应酒店产业发展的需要, 进行的人才培养调整, 为酒店企业输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酒店从业人员, 将受到酒店企业的重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若还停留在重技能训练, 轻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层面, 将失去高职酒店教育的应有价值, 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亦无法生存。

将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素养引入到人才培养中,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为酒店业输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从业人员, 将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发展, 更有利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可见, 融入工匠精神, 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外需要。

(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以来, 技能培训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学生在技能方面已得到了用人企业的认可。而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素养, 却是高职学生最缺乏的、企业最需要的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正所谓“能不能做是能力问题, 肯不肯做是态度问题”。

现在在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玩世不恭、佛系青年等思想, 学生对工作岗位要求高大上, 对工资待遇要求高, 对工作时间要求自由, 出校门就想当经理, 做管理, 不想从基层做起, 工作上责任心不强, 态度上服务意识弱, 行为上不能吃苦耐劳, 遇到困难就退缩, 轻言放弃, “大不了不干了--辞职”, 不能持之以恒, 甚至不求上进, 动则佛系思想, 种种这些现象, 都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更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而这些现象的发生, 学校教育有着推脱不了的责任, 这是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失造成的, 引入工匠精神, 正是学校教育在职业素养方面做出的改进, 也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一) 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宣传, 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提供了时代背景和舆论氛围

自从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一词以来, 工匠精神受到了社会广泛的热议, 也得到了国家各方面的重视, 更在多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精神的宣传, 如《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的拍摄和播放, 使社会各方面开始了解和认识工匠精神, 进而对培养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达成广泛共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舆论氛围下, 将工匠精神融入为酒店业培养一线服务人员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 已成为必然趋势和高职教育的历史责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 已经具备了成熟而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 酒店产业对工匠精神的认可, 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目前我国酒店企业中,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意识淡泊, 产品同质化严重, 创新力不足, 酒店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必须引进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服务和管理人才。我国酒店产业, 想要参与国际竞争, 并取得优势, 必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酒店职业人, 打造精品服务, 赢得世界认可。酒店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要, 酒店产业对工匠精神的认可, 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广泛的支持。

(三) 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实践研究, 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提供了实践平台

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宣传, 酒店产业对工匠精神的认可, 酒店企业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渴求, 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从领导到一线教师, 逐渐开始了解、认识、重视工匠精神, 并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可供参考的案例。

同时也应注意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近年来,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使得高职酒店教育在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也使得高职酒店教育拥有了一部分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力量, 这些都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提供了实践保障。

四、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作为为国家酒店产业培养准职业人的主阵地, 在中国实现从旅游大国升级为旅游强国的过程中, 必须肩负起为酒店产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 具有历史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实践的可行性,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教育目的。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 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准职业人的培养中, 这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期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酒店,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喻彩霞.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西部皮革, 2017 (5) .

[2] 朱晓洁.试论如何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 (11) .

[3] 张越.职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取向[J].文化与教育, 2018 (44) .

工匠精神研究范文第6篇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而劳模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分两期共同观看了《国家记忆》之《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以及《时代楷模》焦裕禄。这不仅是为了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落实“三年建设”总目标及各项工作任务的热情和斗志。

通过观看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和劳模榜样,不管是艰苦奋斗,志除“三害”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也不管是扎根普通岗位,坚持本职搞奉献的孟泰、王进喜、王秉贵等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一种革命担当,立足本职,勇于奉献的奋斗热情。也正是在建国初期涌现出了一批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劳动模范,才有了我国改革建设的快速发展,才使得我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

结合岗位实际,公司近年来的稳健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市、县前列,屯煤标杆已展示在县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成绩是公司领导的高瞻远瞩,正确决策,励精图治的结果,也是奋战在屯煤各条战线和不同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想去年,在我们身边就不乏扎根岗位,勤勉奉献的各级工匠,他们现在的状态和精神,正是劳模精神在屯煤的体现、继承和发扬。

目前,生活科正处于管理改革的试行阶段,各种困难和挑战正不断呈现,也正是需要这样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劳模精神。作为科室的负责人,我更要直于面对,抛去负面影响,摒弃患得患失,踏实苦干,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永远把公司“一切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实现在后勤保障中,带领和激发科室全员让劳模精神在生活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精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培训老师的讲解和对五大核心标准的理解,我学习到了不管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工匠。那么,什么是“极致工匠”,个人理解是指能够将一件事情做到无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达到偏执的一种做事理念。

围绕这种精神,我首先用“工匠”这个名词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我。2011年企业建立之初,我和我当时并不健全的团队,在当地几乎没有机械加工厂,周边城市因原企业负面影响不予合作的背景下,开始了我们的供应资源搭建工作。在开封周边每到一个城市,都恨不得将整个工业园区的企业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业的设备及综合能力能够支撑我们产品生产的时候,心里就像雨后的彩虹,虽然总有一些在洽谈后“撞了南墙”,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撞墙”而回头。我们每个人都紧盯着生产计划这个纲领目标,不管夜里几点,一切休息和吃饭的时间都取决于当日的目标是否落地。而当时大部分新供方不了解我们的业务流程,我和我的员工不分昼夜,现场跟盯生产,时常用自己的小车连夜拉回部件,并指导供应商业务人员检验、入库。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生产经营已经步入规范,小麦机已经跻身国内第二,并且美誉度已经达到第一,拖拉机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这样的工作习惯已深深的扎根于河南事业部的每一位员工,但这并非是“极致工匠”。

经过学习,我体会到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有”,但在精细化、规范化、近乎偏执化方面还缺失很多。我们要学习“盘子为什么要刷七遍”。学习做事情应不厌其烦,做到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自己的企业,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产品;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意识,对待供应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将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建设订单及供方信息数据化管理通道,倡导主动引导供应商按制度、流程办理业务,建立服务型、阳光采购理念;要学习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这个词说起来容易,但每件事都将其落到实处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想想个人,在与合作单位洽谈中只要说错一句话或一个数据,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对企业的损失。回想点滴,自身应该多多总结,查找语言或业务处理漏洞,鞭策自己务必从小事做起;学习“李传泉”的不怕撞南墙精神,接到任务迎难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败。最后对“近乎偏执”,我的理解是,干一行、爱一行,使之成为我生存的全部,为中联重科农机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精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三】

近日,在公司领导组织下,全体干部职工在多功能会厅观看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作为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在我国建设挥洒泪水,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孟泰、史来贺,尽管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作为通风科负责人,我会增强担当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发扬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为屯煤高效、安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四】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多了,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到很多道理,学会在生活的海洋中独自游泳。

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劳动人民的光荣节日——“五一”劳动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刚学的一篇课文《蜜蜂》。

小蜜蜂多么可爱啊!它们不仅是在酿蜜,也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生活。它们是那么渺小,却又多么高尚!

提到蜜蜂,我不禁想起了每天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虽然环卫工人是最基层、最平凡、最脏、最累而又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这干净的世界!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很热,我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就闻到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抬头向前看去,原来不知是谁在路边堆了一大堆垃圾,一群苍蝇在上面到处乱飞,路过的行人无一不是绕道而行!我也像躲避瘟神一样,捂着口鼻,贴着马路的另一边快步跑了过去。走了好远后,我再次一脸嫌恶地回头看时,只见几个环卫工人正走向那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立刻把垃圾扫走了。

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心想:“真好,下次路过这里就不会那么臭了。”而就在我庆幸的同时,一种自责而又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自责,是因为我曾看不起这些环卫工人,觉得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然而现在,我却体会到了他们是那样的伟大,可亲可敬!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干净的街道,就没有这清新的空气。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成果,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劳动精神,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每天和同伴早出晚归,展示劳动的风采,祖国的大花园中到处都是我们勤劳的身影……

精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五】

近日,在公司领导组织下,全体干部职工在多功能会厅观看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作为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在我国建设挥洒泪水,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孟泰、史来贺,尽管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上一篇:助学贷款申请书范文下一篇:礼仪讲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