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

2022-09-12

重视技能, 重视人才, 重视技能型人才作用的发挥, 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才能最大限度的创造价值,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传承工匠精神, 增强内生动力

“木有所养, 则根本固而枝叶茂, 栋梁之才成”, 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组织的培养。为了有效整合人才资源, 形成团队优势, 充分发挥技能专家的作用, 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理念, 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高技能, 高绩效的人才队伍。立足于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 从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到探索先进培养模式, 从实践锻炼人才培养渠道到建立人才培养固化平台, 从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到人才梯队后备培养机制, 切实将技能人才培养切实落到实处, 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增加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探索“1+2”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1”是百名大校人才培养机制, “2”是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多能工培养两个平台, 充分发挥现有工匠技能人才队伍, 发挥组织作用, 培养一批有理论、会操作、能攻关的技能队伍, 成为公司促进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的坚实基础。

(一) “百名大校”人才培养

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新红军精神”, 即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艰苦奋斗, 保持创业激情;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为了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 主动解决生产问题, 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传承, 培养公司技能型工匠人才的中坚力量, 通过内部推荐、理论考试和技能选拔, 从各生产工种领域选拔一百名拥有操作技能领先的大校级操作工队伍, 授予不同等级的大校称号。

百名大校是一批具有在各个工种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工匠人才队伍, 其能力的体现更多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巧与操作手法。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励, 充分发挥大校队伍的积极性, 主动解决现场问题, 承担技能传承的导师。通过生产现场项目攻关, 一方面充分发挥大校现场的技能优势,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大校能够直观展示工作经验和技巧, 指导学员实践操作, 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平台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攻关的堡垒, 高技能人才孵化器”载体作用, 加快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和提高。提供财力和政策支持, 为技能大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搭建交流研修的技术平台, 以人才培养、项目攻关与技术创新为主要目标, 以点带面, 打造典型形象, 成为高技能人才技能展示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历经多年发展, 公司运行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在人才培养、项目攻关、专利申请, 实训资源、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工作室梳理形成技能库, 可以实现因材施教, 根据学员能力差距制定成长目标与培训计划;开发教学资源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 围绕员工技能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充分整合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资源, 公司建有技能实训基地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和开展高技能人才系统培养, 持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三) 多能工培养

持续开展并优化多能工人才培养, 注重全面性提升工人的综合劳动技能, 达到一人多岗, 一岗多能, 通过让更多的人掌握多种技术, 来促进企业生产和产品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吕布”这样技艺超群的拔尖人才, 也需要像“刘、关、张”这样的技艺群英, 但更需要水浒中的108将, 个个功夫了得。为实现生产管理和组织机动灵活形成一股生产的团队力量, 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发展。

客车生产是汽车生产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从车身焊接到装配调试人工的参与程度较高, 对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各生产关键岗位及其设备操作要求和作业较复杂的岗位都显得尤为重要。多能工培养采取“OJT”及岗位互换“互帮、互助、互学”培养在生产现场能够操作多种机器设备能力的作业人员, 能够在生产线上熟练掌握多种岗位技能, 储备多能工技能人才,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鼓励岗位成才

鼓励员工岗位成才, 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结合公司内部任职资格成长, 完善员工成长晋升机制, 打通技能型人才提供成长绿色通道;强化技能训练, 大赛促动员工技能提升。不断激励和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学习和成长, 不拘一格降人才, 建立人才梯队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

(一) 技能人才成长机制

完善员工成长晋升机制, 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果与公司内部任职资格成长挂钩, 鼓励技能提高带动职业成长。将技能大师工作室、百名大校纳入公司内部职级成长条件, 开辟绿色通道, 以技能提升带动职业成长。将多能工培养作为成长到技师及以上人员的必备条件, 重视人才技能的培养, 并匹配开发适应岗位成长晋升需要的培训认证课程体系。

(二) 大赛促动, 员工自我成长

充分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作用, 结合公司“践标达标”及各工种技能大赛的需要, 承办技能比赛中选手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工作, 提升理论及实操技能水平。通过运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资源, 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使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

(三) 开展员工军训, 提升“精气神”

持续打造更优的公司技能型人才队伍, 发扬新红军精神。利用生产淡季, 策划员工军训活动, 充分锻炼毅力, 磨砺意志, 培养一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令行禁止、学习创新的员工队伍。使员工“精气神”得到提升, 展现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不断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持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传承的新模式, 发挥好百名大校操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多能工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聚焦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系统规划, 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营造重视技能、重视人才、重视贡献的环境氛围。以“工匠精神”制造更好的安凯客车, 以“红军精神”打造更优的安凯团队, 向着“制造更好的产品, 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的美好愿景砥砺前行。

工匠精神,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 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 深化供给侧机构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者大军,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技能人才是指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 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肩负着企业生产关键岗位的重任。培养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 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员工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阳, 唐永鑫, 孟黎.浅析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教学刊, 2015 (08) :65-66.

[2] 郭文金.多能工培养对制造企业的意义[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3] 王月.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探析[J].法制博览, 2018 (27) :230-231.

[4] 江泉, 任春晖, 彭小红.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西部, 2018 (24) :162-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下一篇:论学习特殊的文化载体——美国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