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28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以搭建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为目标,详细分析了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数据采集需求,提出平台架构由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组成,设计了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为监控广西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大数据落地应用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精准管理;质量溯源;产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框架设计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verall Framework Design of Vegetable Precise Management and Safety Monitoring Big Data Platform

ZENG Zhi-kang,WEI Jian,LI Minet al

(1.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2.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

Key words Precise management;Quality traceability;Industrial big data;Information platform;Framework design

當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与各个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并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产业又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1],农业大数据也应运而生,并不断运用到农业全产业链中。大数据的“5V”特点[1]决定了需要通过搭建相应的系统平台来实现其分析应用价值,系统平台一般由基础设备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组成[2-5],主要通过数据标准化、交叉验证等处理,供用户进行深度定制、可视化应用和个性化定制等操作[6]。现有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注重的是“大”和“全”,而非“专”,“专”即从农业某一行业或单品种的角度来设计和应用大数据平台。农业不同产业领域、单品种间对大数据应用需求不同,某一行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需求又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单品种大数据是农业大数据落地应用的关键[7]。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秋冬菜蔬菜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2018年广西蔬菜(含菜瓜)种植面积达到143.97 hm2,居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首,总产量(含菌类)3 432.16万t[6]。广西蔬菜生产主要由外向型蔬菜、城郊型蔬菜和其他分散栽培的蔬菜组成[8],仅贺州市2018年销往粤港澳地区的蔬菜就达到125万t[9]。广西对蔬菜质量安全一直保持高度重视,但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仍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药使用和管理存在缺陷、蔬菜质量检测力度不够、蔬菜产品质量监控不足、蔬菜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影响到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的餐桌安全,迫切需要改变蔬菜生产机制,坚持源头控制,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监控管理。大数据是蔬菜产业克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10]。鉴于此,笔者以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需求为导向,从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4大环节为切入点探讨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设计,为监控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1 平台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平台的数据来源与功能分布在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其中生产记录、操作数据、环境数据、交易记录等数据,是平台的基础核心数据。需要对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中关注度高、影响力强的重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形成对蔬菜产业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分析报告。

1.1 生产环节需求

平台在生产环节中的数据采集对象包括农资信息、种植信息、农事信息、管理信息和生产环境信息,涉及蔬菜种植过程中土地利用、农资使用、种植过程技术需求、劳动力需求与一些特殊工作的外包需求等情况,数据来源以自然数据、农资数据与生产记录为主,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数据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①土地数据。采集土地使用情况、土地租赁需求、租赁与出让价格、土壤监测数据等信息,对数据进行同时期对比分析。

②农资数据。采集农资产品信息、农资交易信息、农资企业信息,对数据进行热度与市场走势分析。

③生产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信息、生产操作记录、农资使用记录,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④技术数据。采集新品种和优势品种需求、栽培技术需求、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对数据进行热度与趋势分析。

⑤劳动力数据。采集基地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长期与短期的用工需求以及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数据,对劳动力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与劳动力走向分析。

⑥外包數据。采集基建、生产、植保、加工、销售和其他外包需求信息,对外包需求进行热点分析。

1.2 加工环节需求

加工环节中,平台数据采集主要来源于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数据、加工操作记录与服务需求供给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数据:

①厂房数据。采集厂房环境数据、厂房场地租赁需求信息、厂房基建维护需求信息,可对数据进行市场走势分析。

②生产设备设施数据。生产设备设施需求数据、供应商分析与评价数据、设备使用与维护数据。

③加工数据。采集加工环境数据、加工过程操作记录信息、加工品研制需求信息、加工品包装设计需求信息。

④货源数据。采集基地直供、蔬菜企业专供、合作社推荐的蔬菜信息。

⑤劳动力数据。采集加工企业与工厂的长期与临时用工需求信息。

⑥外包数据。采集合作加工需求、委托加工需求、定向服务需求信息。

1.3 流通环节需求

流通环节中,以仓库储存、物流、交易数据为主,面向仓储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企业、零售餐饮企业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几类数据:

①仓储数据。采集仓库与冷库环境数据、仓储租赁需求信息,可对仓储环境数据进行平均分析。

②物流数据。采集物流公司数据、运输车数据、运输过程记录数据,可对运输时间与运输质量进行平均分析。

③批发数据。采集批发需求数据、批发价格数据,可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1.4 消费环节需求

消费环节中,平台以采集销售信息、提供蔬菜溯源信息、蔬菜产品信息服务和数据分析为主。

销售信息采集方面,平台对蔬菜产品的销售情况、销售渠道以及反馈意见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产品的销售趋势与品质趋势。

蔬菜溯源信息方面,提供接入平台的蔬菜产品溯源查询服务与集成其他溯源系统数据的查询服务。

产品信息服务方面,平台提供蔬菜品种、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科普知识、饮食健康等相关信息,为电商平台各类销售渠道提供蔬菜产品详细信息。

数据分析方面,对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与产品做热度分析,并结合分析结论发布消费者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相关信息与优质蔬菜产品信息。

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2.1 平台设计原则

根据平台需求分析,平台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平台设计实现蔬菜的大数据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最重要就是实现数据的存储与交互。平台实现与农业高新技术结合,包括实现蔬菜生产基地数据、蔬菜加工流通数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气象传感器等物联网信息化设备的数据交互。平台设计充分满足需求分析内容,并具备良好的前瞻性,满足相关设备更新换代产生的系统更新需求,使平台在长期使用过程不需进行频繁扩展。

(2)安全性原则。作为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平台,对用户以及相关接入设备需要严格控制,平台应采用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完全具备对重要数据、平台关键模块进行备份,遵循单一的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使平台拥有较强的容错力,确保平台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3)开放性原则。平台接入的外部设备较多,涉及农业气象、物联网信息化、卫星导航等相关领域设备,平台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平台延展性,在相关接入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时,方便系统进行延展开发、二次升级。平台对相关接入设备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依赖于某一特定型号设备,具备标准数据接口,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4)实用性原则。平台设计需考虑系统使用的用户性质,在确保功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还应具有连接稳定、数据完整、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特性;使得用户业务操作上能够高效完成任务,摆脱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

(5)可扩展性原则。平台设计应有较好的外部接口,满足与各类外部设备数据的接入接出需求,如GIS电子地图、视频监控、RFID射频技术、BDS卫星定位等外部设备系统。

2.2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到运输全过程进行监测管理,将生产过程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为蔬菜的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查询提供数据支撑。平台接入的外部系统较多,数据传输量庞大、数据类型较为复杂,运用动态控件加载、分布存储,并以此基于SOA架构开发分布式平台。平台架构如图5所示。

表现层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门户方式进行展现,只需要处理和页面的交互,业务逻辑都是调用服务层的服务来实现。架构设计外网和内网门户,平台用户可通过登录相关系统开展应用和浏览查询信息资源。支持Web浏览器、移动终端(手机、智能终端等)等多通道的访问,蔬菜基地生产用户可以对蔬菜种植过程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管理,消费者可以使用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对蔬菜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溯源查询。

服务层包含了业务逻辑,负责对外提供服务。通过集群实现高可用机制,服务层的服务被表现层通过分布式架构调用。通常包括事务脚本、表模块、活动记录、领域模型等业务逻辑来实现数据交互。

持久层即数据库存储操作的数据层。平台集成了较多系统应用,各数据源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且各数据源存在异构性。分散在不同服务器中的数据源造成复杂、多样的访问难题,导致服务响应缓慢。平台通过数据库中间件法执行中间件分库分表算法,将数据操作发送到相应数据库节点,由对应的数据库服务器负责解析和获取数据,并通过中间件返回结果。

2.3 平台总体设计

根据平台需求分析,结合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针对性的设计开发广西蔬菜精准管理监控大数据与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平台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蔬菜生产流通全程安全溯源信息化系统,其中包括:①农业投入品网络监管系统,实现农业投入品各类信息的可追溯化;②蔬菜生产全程智能管理系统,利用蔬菜生产的实时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库,实现生产全程智能化管理;③蔬菜加工流通智能管理系统,使用数据智能采集技术,如RFID、BDS等技术对蔬菜加工流通全程进行跟踪管理;④多终端的溯源查询系统,提供各类智能终端的溯源信息查询。二是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集成蔬菜产销全程各类管理子系统,全方位监控蔬菜全流程安全信息,并提供数据的开放监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如图6所示。

2.4 平台功能实现

根据平台设计功能,平台主要实现蔬菜生产管理与全产业链溯源服务。生产管理包含产前的农业投入品、生长过程中的农事和管理、产后的加工流通等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溯源服务主要利用二维码作为产品的身份ID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信息溯源,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全过程信息的综合展示。平台展示界面如图7所示。

(1)数据采集。

平台的数据采集根据蔬菜不同生产环节的操作需求,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与手工采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可以使用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采集数据的环节,使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采集方式来替代手工采集带来的大量繁杂操作,但在不可进行自动化操作的环节,仍然保留手工采集数据的功能,以填补自动化与半自动采集方式的功能盲区。具体各类数据采集方式如下:

市场需求类信息:包括农资需求信息、产品供求信息、土地需求信息、厂房需求信息、用工需求信息等需求或新闻类信息,此类信息可以通过运维人员进行统一采集后进行发布或导入,也可以由平台用户通过平台信息发布功能,在平台中发布企业或个人的需求信息。

作业数据:生产过程信息的采集利用传感器、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等方式,通过全自动或半自动的数据采集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在蔬菜生产全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平台配套的APP,对带有标记的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记录相应的作业记录。在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中,可以通过使用生产设备上的传感器与识别器对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操作记录进行自动化记录。

环境数据: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可使用各类环境感知传感器進行实时监测。例如在种植环节,可针对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在加工、仓储、流通环节,可对厂房、仓库、物流等蔬菜的存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2)数据处理。

数据转换:平台的数据转换通常出现在硬件与平台的通信环境中,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传感器、生产设备与平台之间进行数据的相互通信。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设备控制器执行指令时,由于其硬件组成原理,通常采用模拟信号进行数据的回传与指令的下达,因此会对信号与数据进行大量繁杂的A/D与D/A转换处理。

数据清洗:在传感器回传的数据中,会存在一部分无效或异常数据,当这部分数据进入数据分析过程时,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前,会将数据转入数据清洗模块中,将无效和异常的数据进行剔除。分析时所用数据均是二次处理的数据,无效或异常数据将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由于无效和异常的数据也有可能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是否进行数据清洗。

数据存储:数据的存储方式采用分库存储,不同的业务功能使用各自独立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通过数据的管理单元进行数据的关联与读取。同时,由于传感器回传数据量级较大,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快速读写,平台针对回传数据采用数据库表分区、数据分库等手段,基于数据库二维数据存储逻辑,根据水平或垂直拆分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多元化的拆分存储。

(3)数据分析。

热点分析:平台针对企业和各类需求方关注的土地租赁、厂房租赁、劳动力供求、农资供求、电商销售、物流记录、病虫害信息、农残检测信息等数据,以及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出现的热门数据进行热点分析,根据发生热点的地域、产业、受众群体、产品等分类进行热点与冷点分析,为需求方提供对应的分析结果。

趋势分析:对市场需求信息、销售流通记录、生产环节记录、环境监测记录等具有时间连续性或空间连续性的数据,平台可进行数据的趋势分析,通过相关的关键指标,反映出市场需求、生产能力、气候气象对蔬菜市场的影响。

对比分析:平台以同期对比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同比结构组成、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速度等指标对蔬菜市场的供需、生产、物流、销售等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可综合体现蔬菜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

(4)數据可视化。

针对具有区域性的数据,结合电子地图进行区域化的数据展示。可对热点分析的数据使用电子地图的热力图展示;对销售记录采用电子地图的散点图展示;对流通记录采用的电子地图的流向图或航线图展示;对具有详细统计的数据内容采用条形图与电子地图进行综合展示。

针对具有趋势性与对比性的数据,平台采用折线图、曲线图进行展示。例如,每月蔬菜仓管数据统计出的出库与入库数据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折线代表年份,以数量为Y轴,月份为X轴,使用折线图对蔬菜仓管数据进行展示。

针对具有分类与构成性的数据,采用折线面积图、曲线面积图、饼图、扇形图、旭日图进行展示。例如,每个月生产的蔬菜品种可以按年份筛选,用多个不同颜色的折线面积表示蔬菜品种分类,以数量为Y轴,月份为X轴,使用折线面积图进行蔬菜品种每月组成结构数据的展示。

3 结论

蔬菜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重点事件[11],建设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12],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蔬菜产业全要素关联分析[13],是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该研究针对外向型蔬菜的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需求,从“蔬菜生产投入品-播种-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出发,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程安全信息记录跟踪,通过构建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产品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实现蔬菜产品生产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和溯源。平台实现多终端多用户的接入,可由第三方进行监管。通过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全程智能管理、加工流通智能管理,实现蔬菜产品全流程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监管,并预留数据自动上传接口,自动采集上传属性不可修改的农资数据、环境数据、检测数据。避开人为干扰属性,避免蔬菜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销售需求对数据进行改动甚至造假,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蔬菜大数据服务将更加深入[12]。

参考文献

[1] 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2] 秦小立,叶露,李玉萍,等.热带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设计[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1):130-136.

[3] 李瑾,顾戈琦.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0):1947-1952.

[4] 陶忠良,管孝锋,刘彦妮.基于精细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18(16):145-147.

[5] 周湘超,陈义明,朱幸辉.1种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41-245.

[6]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7] 杨绍功.王叁寿:单品种大数据是农业大数据的关键[EB/OL].(2018-11-20)[2020-10-2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111.

[8] 康德贤,蒋雅琴,甘桂云,等.广西城郊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8(9):4-7.

[9] 卢佳.125万吨蔬菜销往粤港澳地区[N/OL].广西日报,2018-12-26[2020-10-20].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1226/newgx5c22b822-17919853.shtml.

[10] 王晓东,于峰.基于大数据的蔬菜产业数据化研究[J].蔬菜,2018(5):27-31.

[11] 於文刚.基于RFID的蔬菜质量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4):48-50.

[12] 张开智,柳平增,姜红花,等.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7):162-165.

[13] 孙想,吴华瑞,朱华吉,等.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20(20):154-162.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从皖南烟叶公司探索现代烟草农业新模式入手,通过对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就皖南烟叶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功能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给出了以烟叶供应链思路为指导,在行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通过对种植收购合同的精细化,生产过程痕迹化、收购程序化的管理,实现了原烟从生产、收购、调运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分析;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Wannan Tobacco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WANG Zhi-yong1, LAI Fu-chang2, GE Lun-yue1

(1.Anhui Wannan Tobacco Co.,Ltd. Xuancheng 242000, China; 2.Xiamen ICSS-Hais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361008, China)

Key words: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design

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把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概括为:“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近年,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皖南烟叶公司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新模式,以基地单元为载体,全面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烟区生产条件;通过发展职业化烟农、现代烟农等新型种植主体,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程度;通过建立育苗、机耕等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生产技术的集成化,提高集约化经营能力。

但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业务部门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难于满足业务精细化、痕迹化管理的要求,无法对现代烟草农业新思路及新内涵形成有效支撑。为提高烟叶信息化管理水平,皖南烟叶公司分别于2005年、2010年推广应用了国家局烟叶基础软件及烟站(单元)烟叶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单元系统”),但烟叶基础软件只是起到了规范收购管理、提高收购效率的作用,而在科学生产、决策支持、技术推广等方面尚缺乏应用支撑。与此同时,单元系统的上线运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地单元的管理水平。但其毕竟是一通用版本,系统功能与实际工作流程存在一定差异,且无法满足皖南烟叶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需求。

综上所述,结合皖南烟叶公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需求,构建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必然是现代烟草农业进程中需探索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1建设思路

1.1建设思路

烟叶基础软件和单元系统均为国家局自上而下统一推广的行业信息系统,是满足行业宏观调控,实现烟叶共性业务管理的通用版本,是行业烟叶业务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皖南烟叶公司烟叶信息化建设必须与行业信息系统实现有机融合,建设思路如下:

在充分借鉴云、贵、川等烟叶产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及成熟应用基础上,立足国家局单元系统,结合业务管理现状,实现单元系统的应用扩展与提升,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管理需求,构建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助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

1.2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夯实基础、应用扩展、决策提升。

夯实基础:以单元系统为基础,实现烟叶基础软件、物资系统与单元系统的全面融合,统一烟叶业务管理平台,满足“数据互通共享、业务无缝衔接”的系统建设要求,满足国家局《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四个统一”的要求。

应用拓展:结合皖南烟叶公司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管理需求,做好相关模块的应用适应性扩展和完善,确保行业信息系统更好落地,打造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烟叶业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决策提升:在基础业务数据信息健全的前提下,逐步强化决策管控的应用支撑,全面提升辅助决策及业务管控的能力。

1.3建设原则

战略主导:紧密结合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设计与行业烟叶发展和行业信息化发展相一致,建设规划符合皖南烟叶业务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

注重实效:以“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系统资源、开发商等资源基础,注重系统应用实效稳步推进,使信息化建设真正能够带动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建设目标

2.1技术层面

围绕烟叶业务“一体化”闭环管理的设计思路,构建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信息互通共享、资源高效整合、业务有效衔接”,满足国家局《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四个统一”的要求。

2.2业务层面

在平台统一的前提下,以烟叶供应链思路为指导,结合皖南烟叶公司的业务管理现状,对行业信息系统进行应用功能拓展,确保单元系统有效落地,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

3系统架构设计

为实现企业信息化与行业信息化的有机融合,系统技术架构应遵循行业信息化标准与规范,故本系统与单元系统技术架构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

系统构建基于J2EE、SOA等技术,采用分层提供服务支持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展现层。系统从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提供服务,整个层次保持相对的稳定。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各个层次、各个组件进行优化和完善,在不改变系统框架的前提下即可完成系统的改进。

3.1基础层设计

主要为系统应用提供底层的运行环境,包括PC终端、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环境,建设时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3.2数据层设计

数据层就是常说的数据源所在的层次,数据层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可运行于DB2、ORACLE、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之上;

2)使用联邦数据库技术;

3)数据业务处理(交易)、数据查询、空间数据分离。

3.3平台层设计

平台层由界面集成、业务集成、服务集成、业务构件、数据集成、支撑平台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3.3.1界面集成

界面集成从单点登录、组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菜单管理、应用组装、Portal展现等七个功能点来做全面的界面集成。

3.3.2业务集成

通过应用开发技术和工作流引擎等工具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实现系统松耦合、组件化和标准化,支撑烟叶系统之间信息共享、流程编排、业务交互。

3.3.3服务集成

通过企业服务总线建设,实现内部服务的通信与整合,构建服务注册及管理机制。

3.3.4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包括在各应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主要有:

1)数据及编码标准体系的建立。数据及编码标准体系是应用系统数据整合和业务整合的基础。建立行业数据及编码标准体系是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的基础。

2)基础数据信息库。以基础数据使用规范为标准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用以实现信息共享,服务于应用系统的集成应用。3)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以数据交换管理规范为基础,建立应用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软件平台。

3.4应用层设计

业务应用覆盖烟叶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收购管理提升、调拨仓储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电子结算、主题分析等七个模块。

3.5展现层设计

在展现层将统一用户权限,面向企业不同层次的业务角色,如:领导、管理人员、烟站微机操作员等用户,通过统一的门户,访问不同的应用模块,业务操作、数据查询、数据分析。

4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4.1客户关系管理

4.1.1目标定位

以CRM管理理念的为指导,实现新型种植主体档案管理及等级评定,为差异化服务及散烟收购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同时增加客户回访及投诉等关联功能,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4.1.2功能描述

1)基础档案管理:实现各类种植主体基础档案管理,并可根据预先设定的类别归属条件(如种植面积),对烟农进行自动归类。

2)客户星级测评:建立评价方案,明确评价指标(如种植面积、合同履约率、烟叶交售等级结构、技术到位率),开展对种植主体的星级评定,实现对种植主体的分类测评,为差异化服务奠定基础。

3)客户投诉管理:记录烟农对服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的投诉,并对投诉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跟踪。包括烟农投诉记录、投诉处理意见、处理结果跟踪。

4)客户回访管理:根据客户回访方案,对客户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全面收集客户反馈的问题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从烟农中收集有关烟叶生产相关信息,对有价值的部分信息分析处理后分送到有关部门和领导。具体功能包括:回访方案制定、回访结果查询及分析。

4.2生产过程管理

4.2.1目标定位

以生产报表自定义的形式,实现生产动态信息的高效采集、快速统计和及时传递。健全烟叶生产环节信息,为质量追溯奠定基础。

4.2.2功能描述

1)生产报表定义:根据生产需求,对生产报表的格式进行定义后下发至烟站进行数据填报。烟站可结合本级管理需要对报表进行细化定义。

2)生产报表填报:根据上级下发的报表格式,进行生产过程相应数据的采集与填报。采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录入数据,另一种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进行采集。

3)生产报表查询:实现烟站上报报表的多维度查询(按时间、按组织结构等)。

4.3收购管理提升

4.3.1目标定位

在原有系统功能基础上,增加散烟收购的信息支撑,提高收购工作效率;同时根据收购业务管控需要,对烟叶收购的时间、比例、重量、票据等关键要素进行密切监督和预警,实现对收购全过程的实时控制。

4.3.2功能描述

1)散烟收购应用

收购类型设置:实现烟站各条收购线收购类型的设置(散烟/把烟),以区分烟叶收购类型。

收购报表提升:结合烟叶收购的形态特征(把烟/散烟),对相关烟叶收购报表进行相应提升,实现收购报表数据的分类统计和查询。

散烟补贴核算:包括补贴方案制定、散烟补贴核算、散烟补贴查询等。

2)收购业务监控

单秤交售重量异常监控:对单笔烟叶交售的重量超出电子秤重量峰值或者超出合理值范围的数据进行监控,确保收购业务规范。

交售等级结构异常监控:设置上、中、下等烟比例最大值,对超出或即将超出该值的收购等级比例数据进行监控预警。

连号票据等级、重量相同监控:对连号票据等级、重量相同的数据进行过滤展现,有效分析数据异常原因。

单据冲红监控:设置票据冲红的最大值,对超出该值的票据数据进行过滤展示。

收购时间段异常监控:依据烟叶收购运行要求中的收购时间段为标准区间值,对超出该合理区间内的收购票据数据进行展示。检验是否有超时收购。

4.4调拨仓储管理

4.4.1目标定位

实现烟叶物流进、销、存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数据采集时效性和准确性。

4.4.2功能描述

1)调运计划管理:用于内部调运计划及销售调运计划的制定和分解。内部调运是指收购站点的烟叶调往中转仓库,调运不受购销合同控制,销售调运计划是中转仓库或烟站的烟叶销售调运到烟厂,要受购销合同控制。

2)烟叶入库管理:实现烟站烟叶的入库信息采集。

3)仓储作业管理:包括移库管理、库存盘点、变质烟管理、烟叶出库管理、仓储资源管理等。

4.5烟用物资管理4.5.1目标定位

整合现有物资管理系统,增加物资需求管理、验收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模块,实现对烟用物资的购、销、存精细化管理。

4.5.2功能描述

1)物资需求管理:包括物资需求目录、物资需求摸底、物资需求制定等。

2)物资验收管理:实现两级物资验收的电子化操作。

3)采购分配:根据需求及合同进行分配,同时与购肥指导单等单据进行关联,保证分配的合理性。

4)供应商管理:建立物资供应商基础资料档案库,并结合供应商的服务、产品质量情况,对供应商等级进行划分,建立供应商首选名单及黑名单。

4.6电子结算

4.6.1目标定位

采用电子结算的方式进行烟叶交售款、物资款的结转,提高结算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4.6.2功能描述

1)账户管理:对所有涉及资金往来的帐户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帐户录入、在线开户、帐户销户等功能。

2)审核支付:接收收购系统提交的支付或扣款信息,由银行转账系统完成资金的支付和扣除操作。

3)对账查询:包括银行对帐、付款总帐查询、付款明细帐查询等功能。

4.7主题分析

4.7.1目标定位

结合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纬度的主题分析报表,以更好地满足决策分析的需要。

4.7.2功能描述

主要包括生产主题分析、收购主题分析、仓储主题分析、综合分析等。

5结束语

以烟叶供应链思路为指导,结合皖南烟叶公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需求,对行业信息系统进行适应性应用功能拓展,搭建具有皖南烟叶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种植收购合同的精细化,生产过程痕迹化、收购程序化的管理,实现了原烟从生产、收购、调运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为烟叶质量追溯打下基础。

1)实现烟叶业务闭环及标准化管理,提高烟叶业务工作效率。通过对烟叶各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形成烟叶计划、合同、生产、收购、调运、业务的闭环管理,实现烟叶业务管理顺畅,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2)建立综合查询分析平台,提升烟叶决策分析水平。使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出一门,并且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及不同的展现方式,为各级人员分析、统计、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3)建立物流追踪体系,为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奠定基础。通过对烟叶生产经营各环节节点信息,特别是生产过程动态数据及仓储调拨数据的准确、实时、全面采集,为烟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夯实基础。

4)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通过对生产过程管理、烟用物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的拓展和完善,为烟叶生产流程化、精细化、痕迹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烟叶生产,加快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支.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与实践[M].合肥:合肥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烟站:单元.烟叶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资料[C].厦门中软海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0.

[3]聂和平.我国烟叶信息化的构思和设想[J].中国烟草科学,2003 (4):9-11.

[4]赵鑫春.南阳市烟叶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23-29.

[5]张敏.浅析安徽省现代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95-97.

[6]王晓丽,郭利,陶新国.现代烟草农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探索性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8-11.

[7]杨祝军,阚宏伟,韦建玉.中国烟草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09(9):228-231.

[8]赵志明,李佛琳.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内容建设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15-116.

[9]彭细桥,王江伟,李宏光,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8(2):145-147.

[10]李良勇,邹喜明,黄松青,等.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烟叶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7(5):33-36.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把会计信息化推向了高潮,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还十分有限,但也逐渐意识到管理会计应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近几年来的发展探究,研究其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难看出,在云计算的环境下搭建起来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ABC作业成本法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6. 100

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背景概况

管理会计最早出现于19世纪早期。而在我国,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行传授,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1999年,我国提出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会计信息化将网络的办公自动化运用到了会计中去,通过高速的信息网络,对收集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处理,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现了信息共享化,是科技网络迅速发展必然产物。管理会计信息化即是将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相继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会计电算化、财务一体化后的又一次会计领域的浪潮,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管理思想。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的责任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做账、做报表等,而是需要将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运用到财务软件中,财务人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只有这样,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才能不被淘汰。管理会计信息化所建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合,即用现在系统方法,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处理,来帮助信息使用者快速有效作出决策。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帮助管理者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分摊风险。

2.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领域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运用领域,是从单一领域向整体建设发展的。在单一领域方面,例如预算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信息化、业绩评价信息化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并不乏成功的案例,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依旧仍重而道远。

信息化在中国企业成本管理应用领域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ERP系统中的功能为主流的大部分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在作业成本管理领域,信息化依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究。管理会计的发展不是飞跃性的,而是持续渐进的,而ABC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如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许继电气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许继电器采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成本信息和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对成本查询与分析以及未来成本的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然而,如果没有计算软件以及云计算平台的支持,许多工艺复杂的大型企业根本无法完成成本核算或者获得精确的生产参数。王平心等也曾介绍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西安农业机械厂的经验。由于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有着决定性作用,可见ABC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对信息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将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融合进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3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并不成熟,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1)财务工作者的管理意识不够高。中国的财务工作者是不缺的,但据统计,80%的人只能从事记账等基础性工作,既懂财务又懂战略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现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创新意识,都直接或间接阻碍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考评系统不够完善,落实得不够具体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3)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度不够。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化较多的仍是被一些信息化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自身条件的阻碍以及发展的因素,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并不理想,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4)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在我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视远于管理会计,再加上管理会计软件的落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许多模型都无法得到应用,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

3、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依旧面临着许多阻碍。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应对未来发展对策。

第一,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的许多基础性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因此并不乏一般的财务人员。但是对于既懂财务又懂战略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却依旧十分稀缺。国家必须注重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严格控制教学质量,充分重视综合素质,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将管理理念停滞于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实到企业。

第二,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制定适合企业的考核制度。例如责任考核制度,有助于将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日常工作进行分权管理,各层管理人员都能在权限内搞好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给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首先应该对中小企业强化引导与促进,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出于对投入成本与实施效益的担忧,一直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大门外徘徊。对此,政府应该为这些企业免费提供包含账务、报表等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软件,营造信息化氛围,促进信息化的实施。

第四,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的程度是由对财务软件的利用程度来决定的,所以财务软件的功能与思路也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例如,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技术平台迫在眉睫,只有建立了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平台,数据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整合,才能使管理会计信息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企业应尽快实现XBRL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来达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

除此之外,构建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法律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只有在健全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实现,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才得以有效地运行。

尽管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还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把管理系统搭建在云平台上,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了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产品营销,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且高效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前言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重大发展,针对农业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从科学规划、人才队伍以及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地措施。我国农业部门对于农村地区普及相关的农业信息化知识,让其相关人员对农业信息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改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措施,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增加,需针对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应用。

一、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生命力的组织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以及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土地的资源不集中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经济有所下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程度較低,经济结构不够多样化,制约着农业市场的开拓,与此同时农村基层机制不够完善,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政策的积极落实,最终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的资源开发不足

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设备机构以及相关人员匹配不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较低。相关管理者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使农业经济快速得到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有所帮助,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认知的薄弱,导致信息化未被合理进行应用[2]。

(二)农业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

对于专业为农业信息化的人员相对较少,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位置空缺,并且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信息化的培训,对于电子设备的操作及应用相对薄弱,信息获取能力较低,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对于其的信息化管理的开展相对困难,农民主要依靠网络以及电视、报纸等途经获取信息。我国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信息化的共享与分析,相关技术性人才的匮乏导致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将有效地信息进行推广传播,信息化管理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优点。

(三)农民信息意识薄弱

农民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有直接的关联。农民长期处于经济较为不发达的环境中,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认知与使用意识都较为薄弱,影响其对信息化的有效利用。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

科学性规划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制定处合理且根据实际可行度高的发展规划,使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建设发生重复性。优化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技术,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到一定的提升,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需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合适规划其对策。以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基础进行升华,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应用中,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进行研发与应用,促使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提高。

(二)优化农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优化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我国农业地区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认知不到位,其认知局限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需先优化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增加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投入资金,保障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得到有力的发展,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实际装改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改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具有有效价值的措施手段等,采用最新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引入相应的设备设施,优化现在计算机网络够见农民信息化平台,帮助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增加其收入。

(三)培养信息人才

培养相关的信息人才,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数据库建设。对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待遇水平,降低专业性人才的流失,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不断更新和扩展数据库的质量,满足农民不同的需求[3]。

(四)提升农民对于信息化的意识

农民是农业产业的实践者,基础组织需加强农民信息化的教育与培养,在培养中大力出安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农民得知农业经济收入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相关联,强化农民对于信息化的认可,告知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便利性,激发农民对于信息化的热情,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相关从业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了解,深刻明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报纸、周刊、宣传手册、视频播放以及电视传播等方式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宣导,让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深刻的认知,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合理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提升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对于管理信息化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农业产业化、信息化以及规模化逐渐显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可推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长芹.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23):161-162.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79.

[2]程稼科.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措施[J].吉林农业,2019,(16):54. DOI:10.14025/j.cnki.jlny.2019.16.028.

[3]陈爱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分析[J].财经界,2020,(10):27-28.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相关的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近些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发展比较迅速并且逐渐成熟,但是我国农业信息的需求状况还处于发展期,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群体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量以及需求方向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农业信息服务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需求;供给

1. 导言

农民是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者,农民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农业信息服务必须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构建起完善的和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对于农业信息服务主体而言,这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农民的需求特点,提供专业化、及时的服务,以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是摆在农业信息服务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

2 .农业信息服务的概念

从农业信息服务研究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对于农业信息服务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当前不同学者对农业信息服务定义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者认为,农业信息服务包含内容比较广,既包含农业生产方面,也包括农业经营方面,既包括农民生产决策,也包括政府对农业的相关决策信息,农业信息的承载机构主要是对这些农业信息进行加工和改造。也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农业信息服务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政府决策信息不包含在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内,农业信息服务的中心是体现在农业信息咨询与服务方面。综合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农业信息服务是指为政府、农业企业、农民、农村以及农业工作者提供专业的农业信息资源,通过政府网站、科研院所以及报纸、广播等传播手段进行定向传播,为农民栽培农作物以及农业企业经營提供决策信息的一系列活动,其核心是充分运用信息化的传播手段,使信息能够快速地传播至需要者手中,以加快信息的利用效率。

3 .农村信息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主体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农村用户信息需求

用户在信息的具体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服务在供给方面的水平,而且也使得信息产品在供给上成为了可能。不一样的信息需求主体对于信息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度以及信息传播的具体方式等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农业信息服务要按照用户不一样的需求特征,来进行详细的划分,进而使得用户不同的需求得以满足,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的进步。

3.2 农户信息意识

农户所具有的信息意识让可以农户清楚地认识到信息以及自身对于信息方面的需求,进而出现自觉意识之下的信息行为,使得对于信息所进行的认知以及表达极具目的性、方向性以及前瞻性。处在相同环境下并且有着同样信息需求的农户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会对信息的认知以及表达起决定性作用。

3.3 信息水平及服务人员素质

生产信息产品需要相关的技术来支持,只有在技术达到既定的水平之后,才可以让信息产品在生产以及传播方面的费用减少,如此大规模地给社会予以信息产品才能够实现。除此之外,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在很大层面上由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的素养来决定,重点囊括有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者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以及技术水准。

3.4 农户经济情况

满足农户在信息需求方面的过程也作为信息产品体现其价值的过程。农户要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去买农业信息方面的产品以及服务。即使是农业信息服务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但因为农业信息本来就是无形的,所以农户购买相应的信息设备,来反映这些信息。

4 .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的对策措施

农民随着农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对很多农业信息的需求是动态的,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民对已经存在的信息无法准确地识别与利用,常常需要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将信息转化为白话后传递给农民,这造成了动态信息与需求之间无法对接。因此,这就要求农业信息服务部门提供专门的针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使有用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4.1 积极培育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

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具备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但凡是为农户提供的产品或者是服务,都有公共产品性质。现阶段看来,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深受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约束,若要推动新农村快速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那么,首要工作就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将农业信息服务经费、硬件建设所需费用等全部划归到公共财政范畴。

(1)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专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给广大农民提供诸多农业方面的信息;

(2)制定科学合理化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大量高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成熟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从而改善我国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人员大量流失,服务能力不足等情况。

4.2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

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加之农村经济严重滞后,若想要推动基层部门、农民电子计算机网络化,还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集合现代信息技术、传统信息服务方式这两者,那么,才能够确保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开发信息资源,从而加快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等环节的工作效率;此外,积极建设基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开通农业频道,充分利用电视媒介对外传播信息,从而促使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到户率大幅度提高。

4.3 规范并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基于农技推广体系,带动多种形式和多种机制的组织体系,从而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其日渐成熟;将农业系统各个部门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尤其是科研机构、各大院校、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协会等,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并向广大农户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此外,向国外经济相对发达国家吸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设立农业信息监督部门,对相关法制规定进行修正与完善,重视法制建设与监督,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明确农业信息发布与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等环节需要重视的内容,对农业信息交易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推动农业信息市场可持续发展。

4.4 增强农民信息意识与信息运用能力

作为村干部、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需要将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在此基础上,带领农民学习新知识,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明确知晓信息为农民创造的经济效益,从而强化个人意识,纷纷将关注焦点转移到信息搜集与购买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与知识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户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信息接受能力,可以对现有资源合理利用,主动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促使农民组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让其积极参与到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中,从而减少渠道成本,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5. 结论

总的来说,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快速发展下对农业信息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最佳服务方式,用以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使有用的信息及时快速地传播至使用者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这是研究农业信息需求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弄清楚农村地区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供需问题,摸索出和农民的实情相吻合并且和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措施,作为构建农业信息服务的重点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曾文武.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服务及其特征[J].情報科学,2010

[2]贾贵浩.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信息供需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2014

[3]曾桢,杨帆.农民群体信息获取状况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针对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了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并分析了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优势。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内容有:明确信息化管理目标,建设稳定数据库,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对外管理系统建设。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针对科研机构中复杂的信息难以管理进行分析,特此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能够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科研机构对于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推动了科研机构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1 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当下,更多行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均产生庞大的数据,若将这些数据按照传统形式进行管理,促使工作人员面临较大工作量,因此为了进一步节省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上的成本,更多科研机构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更多行业开始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力度。这些行业当中,科研机构属于社会中人们掌控最新的技术信息,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信息管理建设来说也存在较大的需求。在常用的信息管理数据当中,多数企业均借助机选和配备系統当中的WORD/EXCEL软件,对信息进行录入以及管理[1]。

对于科研机构来说,电脑本身上携带办公软件难以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在科研机构当中,信息量越来越大,采用上述软件已经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存在诸多科研机构开始购买或定制一些相对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但是在对这些软件进行具体购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是购买的这些软件中,仅可以对科研机构当中的某一个领域信息进行收集并整理,不能对整个科研机构信息进行覆盖。此外,定制软件应用期间,因为本身存在的特点,经常会有信息不能互通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来说,需要尽可能的使用一些比较合适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一管理平台需要对科研机构当中不同部门进行良好覆盖,从而促使不同信息之间实现良好互通,促使信息科技发展得到有效实现。

2 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优势

当一种工作方式产生之后,则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印象,今后从事不同工作,则不自觉的会想到这些方式。但是在实际需要下,人们需要对当前工作方式进行适当改变。传统科技信息管理方式经过长时间使用,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已经从中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但是将其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对比,还是存在诸多弊端,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对传统方式使用再熟练,也很难对传统工作方式进行改变[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科研机构自主研发比较适合其本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若科研机构缺乏这一开发能力,则可以对相应管理软件进行购买。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建设过程中,科研机构需要结合自身规模化大小以及科研的具体方向对资金进行有选择的投入,并一定投入过多资金,而是需要对建设系统的实用性进行严格考察。

此外,对其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相应设计人员需要针对整个科研结构工作模式进行前期调查,当这一平台设计完成之后,再对系统进行调试,调试结束之后,判断该系统运行是否正常,若正常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会其如何应用这一软件。保障不同工作人员均能够对这一软件进行熟练应用,同时还可以针对开发软件,实现周期性维护工作,而维护时间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系统框架的需要。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期间,可能会花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相应科研机构负责人员应当提供大力支持[3]。

3 科研机构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

3.1明确信息化管理目标

监理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前,需要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保障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对自身工作模式以及工作问题进行科学调查,从而制定稳定的信息管理平台,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适用标准。具体建设期间,不能出浮躁现象,需要仔细制定计划,并且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计划,最终促使科研机构信息化管理得以实现,全面覆盖每一个信息。

3.2 建设稳定数据库

信息资源均属于数据,因此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充分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针对数据,构建起比较稳定的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科研相关资料被转化成数据,此后获得有效保护,因此对平台进行具体建设过程中,不但对基本框架进行构建,同时还要对数据库进行进一步完善,促使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3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科研成果主要是科研机构工作之后的产物,其所代表的是科研机构的心血以及付出。监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需要针对不同科研成果何时获得,相关参数、类型、参与人员、著作权属等进行管理。因此,所建设的平台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进一步分类,同时还需要在其中录入相关参与科研人员名单,标注开始科研和结束科研的时间,记录申请专利的进展等,对科研成果著作权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信息化的科学管理[4]。

3.4 对外管理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科研水平已经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旧相对落后,因此,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具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构建起一个和外界相互联系的信息数据外部资源库,这种情况下,相应客敷衍人员对项目进行研发过程中,若遇到难以及决定的问题时,则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中,查找相应数据资料。但是,在对外物进行具体连接过程中,可以和外部人员实现良好合作,保障双方在这一平台上积极合作,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合作交流,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对科技项目数据进行管理,属于一种时代产物,开展信息化建设期间,人们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不同工作环节均进行细致入微的管理,通过最科学的技术手段,对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戴培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完善[J].中国高新科技,2017,1(09):59-60.

[2] 曾建勋,曹继东,苏静.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35(09):900-910.

[3] 连彦乐.从信息化管理谈农业科研机构文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4(07):83-86.

[4] 冯玉萍.基于知识交流环境的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3(11):35-36.

上一篇:翻转学习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烟草法律风险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