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26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一般教学研究改革项目“‘生态水文学’实验实践课程建设与规划”(2020A10);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内陆干旱区非生长季生态输水有效性的同位素示踪研究”(41907177); 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石羊河流域典型沼泽湿地动态监测及生态水文过程研究”(CUGL180817)

[作者简介] 补建伟(1986—),男,四川遂宁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和矿山环境相关研究;刘 梦(198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学秘书,主要从事学生教学管理与生态水文研究;孙自永(1978—),男,山东菏泽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寒区与旱区生态水文相关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冰川消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频发,使得运用常规、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显得捉襟见肘。1992年,在都柏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生态水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1]。作为一门年轻、新兴且发展迅速的学科,生态水文学以植物与水分的关系为理论基础,是研究植物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及水文过程如何影响植被分布和生长的交叉学科[2-4]。

目前,我国地学、林业、农业和一些综合类高校普遍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大都以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衔接的实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野外实践课程更是鲜有涉及。作为一门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水文学机制的科学,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涉及旱地、湿地、森林、草地、山地、湖泊和河流等[5],实践性很强,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或在野外体验观测,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当下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建设“生态水文学”室内实验课程和野外实践课程的思路。本文可为类似实践性较高或学科交叉较深入的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

(一)注重流域和系统思维的生态水文学

水具有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两种重要功能,水资源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影响和气候变化加剧等诸多方面的威胁,所支撑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由于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流域的水循环决定了流域水资源的状况,也决定了其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水是重要的驱动力与制约因素;在流域水文系统中,生态不仅是重要的边界条件,植物蒸腾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6]。由于生态系统对水文系统的复杂作用,流域生态系统的退化改变了流域水循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要解决水资源危机,必须借助生态学的研究发展现代水文学,因此,水文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也就成了必然趋势,生态水文学应运而生,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水循环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7]。

(二)注重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生态水文学

任何一个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初衷都是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科学真理,最终造福人类社会。生态水文学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巨大,特别是在地质环境敏感和脆弱区,如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作用更加凸显。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和“世界第三极”,不仅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还分布有大量的湿地和湖泊。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冰川消融、雪线上升和冻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强烈影響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与其关联的水文过程改变巨大。特别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内陆河,流域内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文过程控制着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调控者——植被的生长发育,所以水文过程的改变直接导致生态过程变化,进而驱动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的转变。因此,对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机理研究不仅可为良好的天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为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建设的需求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11年修订水文学科的培养计划,将生态水文学列为主要培养方向之一,明确要求将“生态水文学”列为专业的核心课程。生态水文学发展至今,已不再是早期简单的水文学科与生态学科的交叉,还涉及诸如地质学和物候学等多学科的融通[8],实践性不言而喻,在实践应用中,对解决水资源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行业内各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也逐步由传统的“水文地质”向新时代的“生态地质”转型,以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目标。

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环境学院,前身是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建校时成立的水文地质教研室,目前学院的水文地质学(0709Z4)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一级学科地质学(0709)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且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本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学院于2019年由南望山老校区搬迁至未来城新校区,公共实验室物理空间大为增加,科研用地得到保障,实验实践综合条件得到改善,目前有基础、有条件开设本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课程。

本课程是“学科前沿、社会关注、就业需要、内需增长”,但受南望山老校区场地、人员和经费所限,该课程始终未开设实验和实践课程,现急需借搬迁新校区之际,在未来城校区建设该课程的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课,以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和生态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在个体、种群、群落、景观和流域等不同尺度上,识别影响水文过程的各种生态要素[9],充分认识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10 ],以及更好地掌握室内测试方法和野外监测手段,进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生态水文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验和实践课程的主要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一)优化教案并提出课程建设计划

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整理总结,对最新的文献资料和教材进行消化理解,补充、完善和更新国内外最新鲜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增强课程的前沿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国内典型和最近建成的生态水文野外试验场和实践教学路线进行调研,汇总在室内实验室和野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筛选最适合野外实践路线的教学内容,整合形成含若干条野外实践备选路线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校“生态水文学”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计划,包括研究现状、建设目标、内容对象、措施手段、实施方案、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等内容。

(二)室内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内容规划

分析学院科研用房状况,提出仪器设备购置和经费筹措计划,并分别向学院和学校递交建设“生态水文学”课程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实验室物理空间的申请、设计和布局;按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实验内容,近期筛选操作性强、周期短的实验项目开展室内实验教学,主要涉及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手动测试与上机分析、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内容;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耗材的购置计划,资金筹措方案;实验课程的讲义撰写与开课申请;实验教师的落实和培训准备等。方案获批后立即开展深化设计、室内装修与改造、设备采购与经费执行,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半年后进行验收。

(三)校内监测站点建设方案与规划

调查未来城新校区的基础地质环境要素和场地条件,选址建设两个生态水文综合试验监测站点(A/B站)。内容包括:建设方案论证、用地/基建申请和施工方案制定。根据教学需要分步实施,首先制定监测站点(A站)的建设方案,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指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再根据政策支持和经费落实情况,规划第二个监测站点(B站)的建设。制定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和经费预算,提出监测数据的获取与分析、监测内容衔接和科学研究规划等。建成后安排专职人员对监测站点进行运行和维护,监测站点对全校师生开放,监测数据实行有条件共享,将监测站点的观测和数据分析纳入实践教学的方案中。

(四)校外实践路线建设与规划

在未来城校区校外周边开展实地调研,在校区东南隅的岱家山选取多个与教学内容匹配度高的野外实践教學点位,收集岱家山周边的地下水、地质、土壤和植被相关资料。选取一条贯穿草本、灌木、乔木的最典型实践路线(线路Ⅰ),开展土壤结构、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动态和植物群落等内容的调查,准备野外教学内容和讲义,组织试讲和开展本路线的野外教学。规划中期第二条(路线Ⅱ)和远期第三条(路线Ⅲ)实践路线的建设。提炼适合新校区校内监测站点和岱家山野外实践教学衔接互补的教学内容,撰写实践教学教案和落实安全保障措施,设计实践教学的知识点,拓展课程的授课形式和范围。

四、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不断进化的组织,其特征与属性取决于气候、土壤和植被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联系的动态变化与所研究现象的尺度紧密相关,也与植被的生理特征、土壤质地,以及气候类型有关。生态系统的演变主要取决于植物对光和水分的需求,作为外部输入驱动植物的生产机理,这些输入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很大,其同化取决于植物特性及生态系统的结构。

植被在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土壤水动态变化的原因,也受土壤水动态变化影响。类似的,植物结构及冠层的三维特征既决定于辐射能量的利用和受辐射能量的影响,也是辐射能量利用和影响的控制因素。光和水分是叶片气孔机能的关键控制因子,日照和降水在季节间、一天中都有所变化,从而控制着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同化。通过上述室内实验操作和室外实践课程,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要素和原理。

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慢、周期长,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结合本单位已有的教学基础,计划在3年内陆续建成1个“生态水文学”课程本科教学实验室,2个校内综合试验监测站点(A/B站),3条校外岱家山野外实践教学路线(路线Ⅰ/Ⅱ/Ⅲ),并提出1套适应我校“生态水文学”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案。

本课程建设主要面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辐射水文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全校其他专业选修学生。课程建成后,环境学院所有专业和年级,以及全校学生均可参与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强化生态水文学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实地调查、采样记录、仪器架设、野外观测、室内测试、数据获取、现象分析和假想提出等技能。

总体来说,本课程的建设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1)增加本课程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2)在实验室和野外实践中探寻真知,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3)本课程涉及多门学科,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发散课堂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和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4)本课程极具特色,建设好本课程,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和业内品牌,可支撑教学和专业评估,促进学科发展;(5)本课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处于科学研究前沿,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容易产出原创成果,对提高学校相关科研能力和国际声誉意义重大。

五、结语

我国当前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将迎来持续关注和长足发展。而“生态水文学”这门以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的水文学机制为关注焦点,以植物与水分关系为基础理论,将尺度、系统问题贯穿于整个讲授之中的课程,将是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程。加强本课程的室内实验和室外实践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和改革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孙自永,左麦枝,甘义群,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水文学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81-183.

[2]赵文智,程国栋.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J].科学通报,2001(22):1851-1857.

[3]夏军,丰华丽,谈戈,等.生态水文学概念、框架和体系[J].灌溉排水学报,2003(1):4-10.

[4]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3):580-587.

[5]Baird A J, Wilby R L.生态水文学——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植物与水分关系[M].赵文智,王根绪,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6]伊格尔森.生态水文学[M].杨大文,丛振涛,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王根绪,钱鞠,程国栋.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3):314-323.

[8]夏军,张永勇,穆兴民,等.中国生态水文学发展趋势与重点方向[J].地理学报,2020,75(3):445-457.

[9]吕宪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10]冯蕾.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衡水湖湿地研究方法概述[J].现代农村科技,2021(5):101+16.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局党委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在第11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讨论、调研和民主生活会,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文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根据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认真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深入剖析原因上下功夫,在科学制定对策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把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讲清楚,把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讲清楚,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讲清楚,把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讲清楚,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讲清楚,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具体措施讲清楚”的要求,局领导班子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局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认真查找了制约十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形成了发展共识,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改进措施。现将我局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结工作,形成共识,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省水文局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水文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水文信息化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逐步拓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多年来,提供了数以万计准确、及时的水文测报、水文预报数据,为防汛抗旱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十堰城乡建设规划、供水安全、新老企业发展,为电力、铁路、公路和飞机场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了水文工作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发展了水文经济,增强了水文事业的生机和活力,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得到一定改善。积极开展了水功能区监测、水源地水质监测,进行了大量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和论证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应对我市突发暴雨山洪和水污染重大突发事件中,担当了急难险重抢测监测任务。特别是去年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局两名突击队员赴川参加堰塞湖除险,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他们个人被水利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推动十堰水文科学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是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职责。水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促进发展上做文章,在服务发展上想办法。在水文服务工作中,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十堰建设。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水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进一步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把为市委市政府排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作为己任,全力提升水文支撑保障能力,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查评价、水环境监测和保护的工作中始终战斗在最前沿,当好“耳目”、尖兵和参谋。

三是领导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是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带头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带领广大职工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努力促进十堰水文快速发展,使水文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查找问题,分析根源,应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十堰水文各项工作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需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通过深入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意见,归纳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不够,需要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思想解放不够,需要提高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科学发展不够,需要认识克难攻坚、超速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四是体制机制不够,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五是素质能力不够,需要认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六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需要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密切性。

存在以上问题的客观原因在于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交通、通信条件相当滞后,水文建设底子薄,基础弱,条件差,工作难度大。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一是领导班子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总认为十堰水文发展不算慢,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得不错,自我感觉良好,思想受到一定束缚。二是创新观念不强。没有完善创新发展机制体制,在水文信息化条件下,按老办法办不了,新办法还没有跟上来,事业难得有突破性进展。三是宗旨意识不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通过发展创造条件,就能较好地解决职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有些民生问题不一定要很多经费才能解决,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职工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四是与时俱进氛围不浓。水文信息化对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坚持与时俱进,不掌握信息化技术,不掌握新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适应岗位工作;不坚持与时俱进,领导成员知识匮乏、经验老化,处理不了疑难问题,更应对不了复杂局面。

三、理清思路、制定措施,努力提高十堰水文工作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堰水文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加强水文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测整报算、调查评价水平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着力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十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平安水文、民生水文、生态水文、现代水文的发展能力,以全面优质高效的水文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十堰水文工作提档进位,再创辉煌,职工收入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放思想,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使十堰水文不偏离科学发展轨道。激发党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干劲,创一流,争上游。

二是用项目促发展,通过发展提高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解决有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抓紧完成延坝水文站、孤山水文站危房改造,青峰

(二)水文站迁建和神农架林区生态水文站建设,努力改善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对目前因经费原因暂时难以解决的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一方面向职工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凡是创收经费能够解决的问题,争取整改期间落实。

三是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和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做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人民公仆,切实担负起领导十堰水文科学发展的光荣使命。

四是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技能熟练、能打硬仗的水文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和新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术竞赛、岗位技能比武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研究、开发能力,为水文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紧贴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际,为服务南水北调,服务水电产业发展,服务各行各业的建设,再加力度,扩大水文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服务深度,提高服务质量。把业主的需要当作我们的不懈追求,把业主的满意作为评价我们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四、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当好引领十堰水文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班子成员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是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班子成员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要坚持党性锻炼,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实践能力。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理论修养才能落到实处。衡量党员干部理论修养高低的标准,是看其开拓创新的能力、应急和谋远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到底如何,能不能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是加强作风修养,塑造崇高品格。班子成员不仅要有带着干的领导能力,还要有能够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勤政廉政之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扎实务实的态度,出色组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是加强纪律修养,维护团结统一。班子成员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切实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资源学、地下水文学、环境化学、水利法规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测量、水文认识、水文信息采集、水利工程、气象与天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地理工程专业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联系人: 李建顺

一、受理:由行政服务大厅

二、办理:李建顺 联系电话: 0371-65953211办理程序:

三、审核:水政水资源处处长

四、审定:主管厅长

五、告知:行政服务大厅

60天

1、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2、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规定区域和水系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全部或单项业务;

3、拥有能够满足从事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等项目的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要求,符合上岗条件,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

4、配备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专项仪器设备。

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水利部17号令第10条规定的8种文件;办理时限: 受理条件: 材料明细: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渗情况,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

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

(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观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雨量器进行测定。雨量器有自记式的和非自记式的。自记式雨量器有三种主要类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自记雨量器能够自动记录累计降雨量,一般还配有遥测设备,以便实时传送数据。雨量器由于风的影响而具有误差,特别是山岭和森林中。雪的观测误差更大。

对大面积区域进行降雨观测需要根据区域的形状、地形、面积布设较多的点,以取得一个流域的平均降雨资料,实习报告《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最简单的计算一个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匀密集的情况。另外还有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法。

对于林内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个面积较大的受雨器,布设在标准地内,最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传感器测雨:雷达覆盖面广,并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时段小至5分钟和空间小至1km2的雨量估测值。利用红外成象,卫星可以测定地球上广大面积的降雨量。这些方法在国外运用的较多。

2、树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过程,主要是树干流和树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计算:

p=p林内+i+p干

式中:p——降雨量(mm)p林内——林内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流(mm)

降雨量和林内降雨的测量方法已经做了叙述,现在介绍树干流的测定方法:

树干流指沿着枝条和分枝流动并最后顺着主干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测定通常为在树干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软材料做成槽状,承接树干茎流的水,导入到测量装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树的树干净茎流流量,再根据其树冠投影面积,即可换算得出树干流p干。

六、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共三天,野外部分两天,在之前我们还前面进行了《土壤侵蚀原理》的实习,都在同一地点,但课程内容不一样所以实习的内容也不一样。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对水保站里的各种水文观测方法的熟悉,实地参观了气象站、径流小区,看到了水保站里的很多设备及其使用,x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每一种设备观测的对象、方法,和它的有缺点,让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实践的机会,有些有和书本上的不完全一样,让我们思考,通过这个过程,对水文观测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记忆。第一天下午我们做了一些试验,测量了不同植物的截流量、土壤的下渗速率等。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秦站长为我们演示了流速仪法测流速。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树叶落了满地,站长衣服穿得比较薄,但一点不觉得冷样的,满脸发红,两只大手熟练得操作着仪器,精神让我们感动。然后我们又自己用简单的方法测量了流速。

水文水资源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渗情况,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

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

(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观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雨量器进行测定。雨量器有自记式的和非自记式的。自记式雨量器有三种主要类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自记雨量器能够自动记录累计降雨量,一般还配有遥测设备,以便实时传送数据。雨量器由于风的影响而具有误差,特别是山岭和森林中。雪的观测误差更大。

对大面积区域进行降雨观测需要根据区域的形状、地形、面积布设较多的点,以取得一个流域的平均降雨资料,实习报告《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最简单的计算一个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匀密集的情况。另外还有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法。

对于林内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个面积较大的受雨器,布设在标准地内,最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传感器测雨:雷达覆盖面广,并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时段小至5分钟和空间小至1km2的雨量估测值。利用红外成象,卫星可以测定地球上广大面积的降雨量。这些方法在国外运用的较多。

2、树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过程,主要是树干流和树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计算:

p=p林内+i+p干

式中:p——降雨量(mm)p林内——林内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流(mm)

降雨量和林内降雨的测量方法已经做了叙述,现在介绍树干流的测定方法:

树干流指沿着枝条和分枝流动并最后顺着主干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测定通常为在树干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软材料做成槽状,承接树干茎流的水,导入到测量装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树的树干净茎流流量,再根据其树冠投影面积,即可换算得出树干流p干。

六、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共三天,野外部分两天,在之前我们还前面进行了《土壤侵蚀原理》的实习,都在同一地点,但课程内容不一样所以实习的内容也不一样。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对水保站里的各种水文观测方法的熟悉,实地参观了气象站、径流小区,看到了水保站里的很多设备及其使用,x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每一种设备观测的对象、方法,和它的有缺点,让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实践的机会,有些有和书本上的不完全一样,让我们思考,通过这个过程,对水文观测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记忆。第一天下午我们做了一些试验,测量了不同植物的截流量、土壤的下渗速率等。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秦站长为我们演示了流速仪法测流速。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树叶落了满地,站长衣服穿得比较薄,但一点不觉得冷样的,满脸发红,两只大手熟练得操作着仪器,精神让我们感动。然后我们又自己用简单的方法测量了流速。

上一篇:法律硕士诊所式教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天一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