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教案范文

2023-09-18

月亮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点:学会看图念儿歌

活动难度:根据图片完整的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呀,王老师请来了两个特殊的朋友。

2、(出示图片太阳):我们来看看,谁出来啦?

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白天到了,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起床了,要去幼儿园。。。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

教师:太阳走了,谁来了?

月亮是在什么时候出来的?夜晚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呀?

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夜晚到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4、今天呀,王老师要教小朋友们一首好听的儿歌,它的名字就叫做太阳和月亮。

二、看图理解儿歌

1、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谁醒来了?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月亮出来了,小鸟睡着了,小树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么样呀?(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听老师完整的把这一首好听的儿歌念一遍。

2、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和老师一起来念一念。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 教师:对了,太阳出来了,白天真热闹,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

4、小朋友们念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棒,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

5、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念一念,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念,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念。

四、看图创编儿歌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呀,想再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请小朋友们根据刚才我们学的儿歌,来说一说。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月亮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

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以故事引入:从幼儿的好朋友谈起,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太阳公公说:“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喜欢安静。”谁是他们的好朋友呢?小朋友能帮忙找一找吗?

提供橘黄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的、舒缓轻柔的)的音乐,教师随音乐语言提示“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和幼儿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1)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随钢琴伴奏朗诵第二遍,请小朋友跟着朗诵,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了,并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3)提问: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小朋友能把这首诗歌念出来吗?)

3.根据学习创编诗歌

(1)老师把躲起来的小图片找出来(出示不同的两幅小图片),小朋友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小朋友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小朋友来找找躲起来的小图片(提供与前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教师为幼儿创编的儿歌钢琴伴奏,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小结:这首儿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首儿歌讲的就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和好朋友一起玩的事情。)

4.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小朋友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听仔细,谁出来了?你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交替,最后随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活动评析

孩子的学习是自然的,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教师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应如此,必须充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切因素,以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情感,引发孩子的情绪感动,进而使主体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得到满足。本活动运用了相关教学手段,以图片呈现、诗歌内容与琴声合一等营造的视听觉美感打动孩子,激发起孩子的内在情感,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对比所形成的动静交替以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这使想到朱静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师的“表演”是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的,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具的呈现、教师语言表情的运用,都应该是自然的、贴近孩子的,应该是最适合于孩子的。教师在活动中的指令性语言、诗歌朗诵、伴奏琴声,自然地暗合了孩子的学习特点。从小班幼儿熟悉的找朋友游戏引出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从背景色彩的暗示和琴声的感染引出太阳公公喜欢热闹、月亮阿姨喜欢安静的不同特点,关注孩子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借助图片排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关注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游戏反复感受诗歌的内在意境,整个活动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棒的。们的教学活动,是一场教师引领、孩子合作表演的舞会,是师幼双方自然地随着主旋律舞蹈的舞台。

孩子的学习是真实的,孩子的发展就是不断重组已有经验,获得新的体验;教师的作用,就是发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并运用有效的策略推动孩子的发展。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必须洞悉于心,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撑孩子发展,并借用自身的教育技巧,随时把握孩子的学习情绪,调节活动进程。《太阳和月亮》一课关注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的支架作用,从“先行组织者”的难点前置策略运用,到兼顾孩子注意特点的图片暗示策略,真实分解了孩子的学习难点,“一玩二找三体验”环环相扣的活动程序,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重组生活经验,记忆诗歌内容,感受音乐,创编诗歌,轻松而有趣味地获得了语言、音乐相结合的新体验。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推动孩子发展的,才是有价值的,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孩子有真正学习的机会,并最大限度地推动孩子的发展。

月亮教案范文第3篇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动词“挂”“漂”“盛”,初步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好的ppt。

2、课前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观看树间、楼房下、水中等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三、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T:每当太阳缓缓下山,天空就会渐渐变黑,这时谁就出来了?(月亮) T: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月亮。

2、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师有感情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谁呀?(小鸟、青蛙、宝宝) 它们在哪儿看到了月亮?

它们都对月亮说了一句什么话?

(2)、再次欣赏,分段朗诵并理解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A朗诵诗歌第一段:

提问: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呢?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谁来表演一下“挂”呢(引导学习:挂) 月亮是真的挂在树上吗?

小结:其实月亮不是真的挂在树上,而是我们远远看去月亮被树梢挡住了一点,所以看上去像挂在树上。

一起说本段诗歌 B朗诵诗歌第二段:

过渡:接下来月亮去哪儿了呢? 提问: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月亮漂在水里呢,水里的月亮真的吗?(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影子可以叫做倒影)风吹来水面波动,就感觉月亮漂在水面上。(小结)

一起说本段诗歌 C朗诵诗歌第三段:

过渡:月亮真调皮,看看它又跑哪去了。 提问:为什么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脸盆里真正盛的是什么?(倒影)谁能表演一下“盛” 小结:脸盆里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好像盛在脸盆里,所以宝宝和它好。 一起说本段诗歌

3、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1)、师幼一起学习感情地配乐朗诵。 (2)、分角色朗诵,老师读前面,孩子读后面。

4、结束部分

月亮教案范文第4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体验故事中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2.领略蒲公英所见到的祖国山河,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3.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活动准备:

1.课件,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等

2.幼儿每人一本图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故事、逐渐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蒲公英在流泪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这是蒲公英——解释:它是一种花)

它怎么了?(引导幼儿从脸上表情观察出流泪,哭了。)

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呢?(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月亮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哭的原因了。

3、教师边结合课件边讲《月亮船》

提问:(1)谁来告诉我:蒲公英为什么哭了?(因为蒲公英迷路了。)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陌生的树、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讨论"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所以说蒲公英才会着急地哭,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呢?(幼儿自由回答)。你们都是热心的好孩子。

4、继续展示课件

谁来了?蟋蟀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谁又来了?螳螂又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蒲公英不哭了吗?它怎么说的?

5.教师继续放映课件至结束:

提问:是天怎么了?月亮呢?仙女会怎么艰蒲公英说呢?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 (2)提问:谁最后帮蒲公英找到了家?仙女让蒲公英记住什么?(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

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呢? 整体欣赏故事、学说世界之最

1、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吧! 提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我们一起来帮帮蒲公英,告诉仙女,它有有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可男女互动等形式。

三、自主分享讨论,我爱家乡崇明

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

2、我们的祖国除了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

3.我们的家乡就在中国的绍兴,有什么好的地方?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幼儿讨论后提问)

4.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四、教师与幼儿欣赏歌曲《大中国》。

月亮教案范文第5篇

一轮圆月当空挂,兔子惊呆了,擦了三遍眼镜,揉了揉眼,眼睛被他揉的通红,他不敢置信那就是他的月亮。

“你是谁?”

“亲爱的,我是你的月啊!”

“我的月是弯弯的,她有纤细的身躯。”

“弯弯的月是我,圆圆的月也是我。但我本来就是圆的,只是被地球挡住了而已”月亮温柔地解释。

月亮教案范文第6篇

执教:徐 艳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的意境。 2.学习短句“xx醒来了”“xx睡着了”。

3.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角色,仿编短句。 活动准备:

1.热闹的音乐和安静的摇篮曲各一段。 2.课件PPT 3.各种小动物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完整欣赏,感知诗歌内容。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

1、

些什么?

2、 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二、分句理解,体验诗歌内容。

(一)利用课件感受白天 1.出示白天的图片

师:看!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

师:太阳出来了,谁会醒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醒来了。(小鸟、小猪、小朋友)

2、小结:哦,原来太阳出来了,小树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朋友也醒来了。(幼儿学说此句一两遍)

3、动作表示

师:他们醒来时会做什么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起床时的样子。(师生边念诗歌边表演)

4、 学编短句:“太阳出来了,xx醒来了” 太阳出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醒来了呢? 5.体验热闹

师:太阳出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都醒来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跳个舞吧! 师:白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醒来了,他们一起到草地上来玩,你感觉怎么样?

师:大家一起又跳又唱,玩的可真高兴,白天热闹吗?(学说:白天真热闹)

(二)利用课件感受晚上

1、看,现在谁出来了?(月亮) 师: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

师:晚上了,我们要做什么了吗?看!谁睡着了?(学说:月亮出来了,xx睡着了”)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也睡着了?(看图仿编)

3、体验静悄悄

师:夜晚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睡着了,你感觉怎么样?(幼儿学习短句“夜晚静悄悄”。)

师:夜晚静悄悄。我们也一起来静悄悄一下。(放《摇篮曲》,大家做睡觉动作)

三、完整学习朗诵诗歌。

1、完整欣赏一遍诗歌。

教师:天亮了,听!(放课件、录音)

2、幼儿连贯朗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有感情的边朗诵边表演。

四、游戏《太阳和月亮》

今天太阳和月亮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幼儿戴上各种动物的胸饰,看课件跟着音乐边朗诵边游戏。

(1)当听到:“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醒来的动作边说:“xx醒来了。”放一段热闹的音乐,两个好朋友一起跳舞。从而感受白天真热闹!

(2)当听到:“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睡觉的动作边说:“xx睡着了。” 放一段安静的音乐,小动物做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静悄悄!

教学反思: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句式简单,篇幅短小,有重复性,内容贴进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的理解,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太阳和月亮》作为教材,通过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使幼儿参与其中,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自然地感受到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安静。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将原有的诗歌进行了改编,将诗歌中的植物全部改为了动物。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诗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这首诗歌的主角是幼儿熟悉的,里面出现的动物又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能充分吸引幼儿,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个活动很很投入。

《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想通过这个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促使孩子们在情感、思维、表达等方面得到发展。

遵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完整欣赏——分段理解诗歌——完整学习——游戏体验。

在活动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两段诗歌的特色、特点,首先让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再分段理解,帮助幼儿把作品梳理清楚;再完整学习,让幼儿理解掌握的透彻;最后在游戏中结束活动。让幼儿在层层深入地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语言。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回答问题往往很单一,我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对语言发展好的幼儿我会说:"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完整语言的习惯。

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是:活动中不管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加以鼓励。因此幼儿始终情绪饱满,非常投入。

不足之处:

1、活动中,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在表现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选取的音乐《碰一碰》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希望下次能有所突破。

2、第一环节中,整体欣赏诗歌时,不应该播放课件,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课件中出现了一些文字,并不适合小班幼儿。

上一篇:关于清明节的诗范文下一篇:教师总结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