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

2023-05-16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根据本班幼儿不爱护树木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树,了解树木对人类的贡献。

2、情意目标

通过幼儿了解树木的作用后,激发幼儿对树木的爱护意识。

3、技能目标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树木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图片、树叶若干、小树实物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老师扮演小树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

2.教师提问: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你们猜猜我长大了做什么呀?

3. 幼儿交流回答

二、认识树木的作用

1.播放ppt图片,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请幼儿观察,比较认识树木对人类的贡献。

①树木茂密的山和光秃秃的山的图片

②泥石流的图片和树根固定泥土的图片

③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有树木的沙漠的图片

④城市的一角图片

2. 七嘴八舌

观察图片后,让幼儿互相交流并举手用语言表达树木的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说明。

3.教师小结树木的作用,引导幼儿爱护树木。

三、游戏:贴树叶

教师出示一幅没有树叶的大树,请幼儿给大树穿衣服。

四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棵小树,把树木的作用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1、做好艺术启蒙

由于升学压力的加大, 在中大班幼儿教育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而提前给孩子灌输科学教育, 有的甚至提前到了初中阶段, 而忽视了孩子的艺术启蒙。艺术启蒙的缺失使孩子失去了对美的感觉, 失去了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要做好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必须做好艺术启蒙工作。一方面, 幼儿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创新艺术作品的展现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提高, 现在的幼儿接触到的科技产品和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 他们也对这些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 因此, 在幼儿教育中, 要积极引用多媒体、新奇玩具、新奇读物等为幼儿展示艺术作品, 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2、家校联动教育

要积极开展家校联动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推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动力。在中大班的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促成家校联动, 用教育合力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在这以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 正确使用自身讲话的权威性, 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严格要求学生, 以言传身教规范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另外,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 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两方共同协商解决[1]。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要充分掌握现阶段幼儿的知识体系和心理素质, 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扩展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使幼儿能够掌握更多的、更系统的知识, 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 从而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例如,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注重“听、说”的练习, 以“写”为辅, 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理念培养

1、树立中大班之间的幼儿互动理念

开展中大班之间的幼儿互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周围人互动和交流, 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互动空间, 增强他们对周围人和物的信任。他们在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在一起互动时会培养团队意识。在互动的过程中, 也能够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例如, 学校开展跳绳比赛, 为了激发全员参与, 教师要引导幼儿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跳绳才能, 向其他同学传授跳绳技巧, 另外有些同学身体较差或实在不能跳绳的, 教师可以给他们分配有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如给跳绳的同学拿衣物、水或者给他们加油等, 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互动中提升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2、培养开放式的人际关系理念

一般来说, 有的幼儿性格外向, 活泼好动, 有的幼儿内向, 不善于言辞。为了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向上, 教师要培养幼儿开放式的人际关系理念。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团结、民主、尊重的人际交往环境, 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幼儿、公正评价每一个幼儿, 让幼儿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让幼儿在友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树立审美教育理念

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美好的事物不仅仅包括一朵美丽的花、一句诚实的话, 同时还包括所有包含真善美的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那隐藏在心底的一份灰暗随时可能阻碍人们的成长。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 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 在与幼儿有接触的环境中, 包括一句感谢的话、一个随手捡垃圾的举动、一个友善的目光等, 都能够激起幼儿心中的真善美。因此, 在幼儿教育中, 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富含真善美的事物, 以身作则, 以实际行动触及幼儿的内心, 加深幼儿对真善美的理解, 促进他们积极创造真善美[3]。

总之, 做好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学习, 同时也能够发展幼儿的思维, 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提出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和理念, 期望能够推动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中国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中大班的幼儿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是决定孩子发展的基础教育。因此, 要努力做好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积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 为幼儿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永成, 叶妙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4 (32) .

[2] 郭铁成, 双立珍, 李小球.国内外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02) .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案例背景:

美术活动《狮子》选材于安徽省统编教材大班上学期,大狮子形象夸张、威猛,是小朋友们十分熟悉喜爱的一个动物。因此,在本学期的园本教研同课导构活动中,我们大班艺术组的两位老师协商后选定了这一课。为了将这一节课传授好,成立了以盛于兰、王春荣、汪渊老师和我四人的研讨小组,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差异,共同对原教案进行了调整。

案例呈现:

大班美术活动——狮子

原教案调整后的教案我的思考

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目标:

1、知道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点,并添画与狮子相关的背景。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美术教学中,将语言作为一种内在的活动,贯穿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1、狮子的图片、油画棒、记号笔。

2、幼儿操作材料。

3、《狮子王》碟片、电视机、VCD。

4、范画一张,狮子图片一张。

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什么动物长一头漂亮的鬣毛?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狮子。

(1)提问:你们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教师小结,

4、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

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过程:

1、放《狮子王》碟片片断。

2、谈话:

(1)你刚才看到的狮子长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狮子是食肉动物。皮毛是金黄色的,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有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有的狮子被运到动物园,供人们观赏。

3、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1)提问:狮子有自己的家园,我们能闯到它们的家里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吗?

(2)小结:我们要爱护它,不能随意捕杀、破坏生态环境。

4、出示范画

师:你们喜欢狮子吗?瞧,老师这里有几只狮子,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示范狮子的画法,重点讲解鬣毛的几种表现形式。

6、幼儿作画,老师指导(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画出狮子的生活场景。

(2)画出一只公狮子,也可画出狮子的一家。

7、幼儿将自己的画编一个>故事与同伴、老师分享。动画的播放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幼儿对直观的事物接受较快,也很感兴趣。

让幼儿对公狮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了幼儿对狮子家族的了解。

在传授美术技能的同时,进行品德和环保教育,一举三得。

欣赏教师的范画,旨在给孩子观察之余,以美的熏陶。

示范画法,给幼儿直观的印象,介绍了几种鬣毛的表现形式。

音画合壁,使五大领域自然融合。

旨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

案例反思:从活动过程来看,虽然思路清晰明朗,但从课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与老师范画中的狮子没有什么区别。失望的同时,我不禁要问自己活动中我给自己按排了一个什么角色?冷静思考之后,我想还是没能走出旧模式:先是教师示范、讲解,再幼儿模仿或进行简单的创作。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简捷,殊不知它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活动之后,一些问题总是在困扰着我:怎样能让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怎样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乐?于是,我又重读了《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一段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本次活动调整为下面这个过程,也许效果就会有所改善吧!

围绕欣赏范例,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幅为教师作品:这幅画叫什么名称?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只公狮子的?这只公狮子在干什么?它在哪儿?通过这一环节,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公狮子的形象特征;二是让孩子们意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画面醒目的地方。另外,让孩子们体会到公狮子鬣毛造型夸张的特点。

然后再出示第二幅幼儿作品:

图上有几只狮子?它们都是谁?它们和公狮子区别在哪儿?它们除了在一起做游戏,还会到哪儿去干什么呢?这一环节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为孩子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接着再将第一幅和第二幅画比较:

这两幅画中的公狮子有什么区别?鬣毛还有哪些画法呢?这两幅画都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

这一环节的提问突破了重难点,开扩了孩子的思维,为孩子们打开了想像的窗户。

最后教师再提出请小朋友们为狮子照张像时,孩子们肯定都能大胆地进行。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虽然因讨论花去的时间过去示范讲解多了,但我认为这一环节肯定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许这就是以前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反复关照要画得跟老师不样,但大部分幼儿还要照样去临摹范例的症结所在吧!

活动给我的>收获:

1、幼儿时期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变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技能,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养成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认识,乐于表现不一般的认识和习惯。

2、美术创作是一个极端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构想与表现,但个人的思路毕竟是有限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既不会对集体产生干扰,也不会限制其他幼儿的创造。相反,我认为是对幼儿创造的推动。但如果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已经错过了,其意义就非常小了。

篇二: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蚯蚓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

2.从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尝试运用绘画形式来续写日记,并能大胆而连贯地讲述所续写日记的内容。

3.体验阅读和续写日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蚯蚓的日记》绘本。

2.有选择地将绘本图拍摄成照片,并设置PPT放映形式。

3.音效:孩子的尖叫声、舞曲。

4.白纸、蜡笔提供给每组幼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绘本封面《蚯蚓的日记》,激发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了解书名。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呢?这个蚯蚓有什么特点?(幼儿观察封面讲述,了解故事的名字《蚯蚓的日记》。)

2.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

师:那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1.第一遍阅读,启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3月1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观察画面讲述。)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3月2号,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播放孩子的尖叫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他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昨天是3月3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今天是(3月4日),蚯蚓不再调皮了,它变得非常讲礼貌。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蚯蚓的日记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5)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

(播放音乐)师:3月5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6)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

介绍故事新角色“蚯蚓姐姐”,师: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它是谁?蚯蚓和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要这样说它姐姐呢?事实是这样的吗?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

2.第二遍用放映PPT的形式完整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进行续写日记。

师幼完整阅读3月1日到3月6日蚯蚓的日记。

师:那3月7日,蚯蚓还会去什么地方呢?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三、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续写日记。

1.教师提出记日记的想法,启发幼儿的想象。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请你来帮助蚯蚓把3月7日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3月7日),写完日期后,再想想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呢?想好了就把它画在纸上。

3.幼儿自由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5.把作品贴在书的后面,引导幼儿发现日记记了几天的事情,其实,3月1日是星期一,那3月2日呢?„„原来,在写日记的时候还可以写上星期几,这就是蚯蚓一周的日记。

6.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写写自己的一周日记。

活动反思:

原绘本故事画面比较多,放在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中故事量太大,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我作了精选,截取了其中6幅画面作为本次语言活动的内容,并将日期作了修改,使日记呈现出从3月1日到3月6日的连续性记录,从而更易于幼儿对日记的把握。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配合音效让幼儿联想画面等多种方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更深刻、透彻,并能从情感的层次去了解蚯蚓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蚯蚓在日记中的开心、难过、害怕等情绪的变化,使孩子与蚯蚓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最后环节中幼儿续写日记的兴致也特别高,孩子们把自己的想像都化成了画表现在日记中。

篇三:大班教学反思案例

案例背景:

近期我园大班正在做《有趣的昆虫》这一主题,在孩子们眼中,蚂蚁是有趣的、神秘的、可爱的、可以逗着玩的。蚂蚁活动经常能吸引幼儿的围观,引发许多的话题。日常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寻找和捕捉蚂蚁,有的孩子用饼干、苹果核、小糖果去引蚂蚁,有的用小草、小棍去逗弄蚂蚁,他们神情专注投入,极其认真。由此我们认为,开展对蚂蚁的探索性活动能满足孩子们观察、探索的需要,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对蚂蚁的认知,能引导幼儿对蚂蚁的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并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迁移到幼儿的自身,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案例描述:

一、以猜迷的形式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有趣的昆虫世界里,有一群可爱的小东西,它们是谁呢?

2.你们在哪里看见过蚂蚁?你见过的蚂蚁长什么样子呢?

通过观察与讨论,使幼儿明白蚂蚁由头、胸、腹三部分和6只脚以及一对触角组成的,这也是昆虫的基本特征。

分析:大班的孩子具有好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能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因此引题设计的很有针对性,只让幼儿在昆虫世界里找答案,通过他们自己努力猜测出正确的答案,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蚂蚁的家吧!蚂蚁的家,就像一个迷宫,里面有许多的房间1.哪里适合给蚁后住?为什么适合蚁后住呢?2.工蚁搬回来的食物应该储存在哪里呢?3.工蚁应该住在哪儿呢?4.兵蚁应该守护在哪里?为什么?

分析:为了培养幼儿有秩序、有条理、有逻辑高思维能力,使得他们能学以致用,在幼儿已经清楚地明白各蚂蚁的职责和作用后,再请他们给蚂蚁分配房间,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的原因。

案例反思: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1、初步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口等属于白色污染,知道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了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4、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白色污染”。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2、教学难点: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泡沫饭盒和纸盒、纸袋、布袋若干。

2、无处不在的白色垃圾图片

3、教学挂图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谈话,引发活动。

(1)出示塑料袋、泡沫饭盒,教师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人们在什么时候会使用它们呢? (2)教师:“人们为什么都喜欢用这些物品?”

2、认识塑料袋,泡沫用品难以分解、处理的特性。

(1)引导幼儿思考将布袋、纸袋、塑料袋丢弃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小结“纸袋和布袋埋在土壤中会被分解掉,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而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却不容易分解,又很难处理,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

3、观看教学挂图,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 (1)幼儿观看教学挂图,了解塑料袋和泡沫用品到底会产生哪些危害?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这些东西,如果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如果被动物不小心吃掉的话,可能会因消化不好而导致死亡,人们如果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果焚烧这些垃圾,会污染空气,

(3)小结:废旧塑料包装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由于这些塑料袋、泡沫用品大部分是白色的,因些人们把它们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4、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1)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减少白色污染,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交流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如购物时自带纸袋,制造出能分解的塑料袋等。

(2)小结: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科学家们开发了对环境污染少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商家也开始减少这些物品的使用量。小朋友们也应该从现在做起,不乱扔塑料袋、泡沫用品,减少白色污染,人人都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3)一起制作纸袋。 教学反思

1、在请幼儿说白色污染危害性和减少白色污染措施时,幼儿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机器来消灭白色污染,教师在此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纲要》在目标定位上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真正喜欢艺术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价值。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所理解和喜爱的、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所以唱歌教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哆来咪》是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下学期中的一首歌曲,来源于在电影史上享誉盛名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儿歌童谣,歌曲以轻松诙谐的歌词让幼儿知道哆、来、咪、发、索、拉、西7个音符,了解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知识的基础。全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采用叙述性的歌词,do、re、mi三个音的反复演唱给人以边思考边唱的感受。第二乐段歌词采用比拟的方式,将七个音符形象化,既风趣又便于记忆。设计这次音乐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音符,体验作品中幽默的情趣,从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在歌曲教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引入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的可爱的小音符音乐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拟人的小音符爬楼梯的样子表现从低到高的音阶,活动中做到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我们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等人体乐器、歌唱、绘画、舞蹈、等形式感受和表现由低到高的音阶,从而激发幼儿乐唱、会唱、自主唱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哆来咪》。 2.认识7个音符,能大胆地运用语言、简单的图谱和创编自下而上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中的7个音符,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课件“7个音符”,音乐《哆来咪发拉西嗦》,七个音符图片,图画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师:“听音乐王国里真热闹,我带小朋友们去音乐王国里玩玩吧!”

„„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律动进入活动室,并在律动中通过语言让幼儿一下子便进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来,教师带领着幼儿在活动室中随意的坐下,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

2.幼儿学习歌曲《哆来咪》

(1)以情境性的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兴趣,熟悉歌曲内容。 师:“我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名字叫《哆来咪》。歌曲里唱了7个小音符,请你们听听它们叫什么名字?”

幼:哆,来,咪,发,索,拉,西。

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激起幼儿听歌曲的兴趣。

师:“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哆,来,咪,发,索,拉,西。

幼儿跟小音符打招呼:哆、来、咪、发、索、拉、西。”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跟唱,让幼儿知道哆、来、咪、发、索、拉、西,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知识的基础。

(2)播放音乐课件《哆来咪》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 师:“你听听音乐王国小音符在唱歌了,它们都在唱什么?” 幼:你读书你先学习a、b、c,你唱歌你要学唱哆、来、咪, 幼:哆是一头鹿,来是金色阳光,咪是我自己,发是奔向远方、索是引线穿针,拉跟索后面走、西喝茶加点心。

教师选用音乐课件《哆来咪》,运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音乐课件中可爱的小音符形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示范和音乐的熏陶。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提问、歌曲欣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歌词,学会打节奏念歌词。

①学习歌曲第一段。(听歌曲第一段,再按打节奏念歌词) 师:这一段音乐小音符告诉我们学习唱歌要先学会么? ②学习歌曲第二段。(听歌曲第二段,打节奏念问答歌词) 师:接下来小音符哆、来、咪、发、索、拉、西唱的是什么?哆是什么是什么?

幼:哆是鹿是一头鹿。 师:来是什么是什么? 幼:来是金色阳光 师:咪是什么是什么? 幼:咪是我是我自己 师:发是什么是什么? 幼:发是奔向远方。 师:索是什么是什么? 幼:索是引线穿针。 师:拉是什么是什么? 幼:拉跟索后面走。 师:西是什么是什么? 幼:西喝茶加点心 师幼:让我们从头回到哆

《纲要》中提出,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本环节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节奏练习,为了能让孩子体会到不但音乐中有节奏美,语言音乐中也有节奏美,让孩子边拍手,边按节奏念歌词解决了歌词到歌曲节奏和谐,统一起了过渡作用,按节奏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比传统的跟念歌词效果更好,也是幼儿兴趣的。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音符现在小音符请我们来唱歌,唱到小音符名字时由我来唱,我们一起合作。„

师:这首歌好听吗?我跟着小音符一起唱好吗?„

通过课件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我们运用的是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能以连贯的歌词、完整的曲调,很好地激发幼儿的音乐感受,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教师运用了课件、肢体语言、打节奏等不同的形式来学唱歌曲。

(5)能画简单的图谱和创编自下而上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中的7个音符。(出示课件)

师:小音符现在做什么呢? 幼:在爬楼梯。

师:听,谁的音最低,谁的音最高? 幼:哆最低,西最高。

①绘画简单的图谱,幼儿看图谱唱音阶唱名。

师:你能用一个怎样的图来表示小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的样子? 幼:从低到高的小树,低到高的汽球„„

师:小朋友们拿出笔画出简单的图谱表示小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的样子。

„„

师:你画的是什么?

幼:我画的是小蝴蝶慢慢地飞上天,像小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的样子。

师:大家看自己画的图谱唱出音阶来。 师:哆、来、咪、发、索、拉、西。 ②创编自下而上的动作。

师:谁能用动作来表示小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的样子?

幼:小种子从地里慢慢地钻出来了,哆、来、咪、发、索、拉、西。„„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们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图谱、动作的形式加以表现乐曲中的七个音。《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3.幼儿演唱歌曲《哆来咪》。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歌曲,用你们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七个小音符。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们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动作的形式加以表现乐曲中的七个音符。《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4.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演唱歌曲《哆来咪》。 1.引导幼儿分组表演。

师:现在小音符也来请到我们这儿,

1、

2、

3、

4、

5、

6、7,小朋友们分组和它们一起表演吧,唱到哪个音符时由哪个音符来表演唱。大家看我指挥。 2.幼儿完整表演唱歌曲《哆来咪》。

师:小音符和我们的表演就要开始,听,音乐王国的音乐响起了。 这个环节是作为学习歌曲的巩固阶段,本着发展幼儿想象力和音乐表现力的原则,采用“奥尔夫”音乐中的身体语言节奏训练,将歌曲化作一个个符合歌曲情境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自编动作动作表现小音符的同时,再次感受歌曲,从而达到巩固歌曲的目的。

5.结束活动。听音乐《哆来咪发拉西嗦》 师: 我们要离开音乐王国回家了。 活动评价:

1.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活动遵照循序渐进原则,渗透了以幼儿“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创设情境表演的方式导入,以游戏化、拟人化幼儿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中可爱的小音符”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多形式帮助幼儿认识7个音符,表现7个音符音的高低,渗透新的教育观念。

2.在活动计划的制定上: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1)“设计思路”清晰、明了,教师做好“四个解读”。解读《纲要》要求;解读中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解读教材,分析活动的重难点;解读活动策略,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2)“幼儿发展目标”制定适宜、准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了情感、知识、能力三要素的发展目标。(3)“活动准备”巧妙、简便、实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简洁,教师易于准备。如音乐《哆来咪》,音乐课件“7个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简便易行。

(4)在活动设计上:注重由入深,层层递进,多形式支持幼儿有意义地学习。“创设情境”让幼儿进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来。――“欣赏歌曲”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能更清晰地听清歌词、理解歌词,认识7个小音符。――“语言节奏练习” 是边按节奏念歌词,解决了歌词到歌曲节奏和谐,统一起了过渡作用,按节奏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完整演唱” 引导以连贯的歌词、完整的曲调来演唱歌曲,――“创编图谱动作” 启发幼儿用唱、画图谱、动作等不同形式表现乐曲中的由低到高的7个音符形象。——“情境表演” 最后结合小音符的形象,幼儿在自编动作动作再次感受歌曲,从而达到巩固歌曲的目的。

3.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在观察解读幼儿的基础上,采取适时和有效的支持性策略。(1)教师支持幼儿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如提供的音乐《哆来咪》,音乐课件“7个音符从低到高爬楼梯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易于操作,达到隐性支持幼儿探索学习的目的。整个过程幼儿练习机会多,采用集体到个别“语言节奏问答”、“听音乐画图谱”“听音乐创编动作”等形式练习,通过多次动手动口,使幼儿逐步理解歌词,认识和感受了由低到高的七个音。(2)教师能灵活运用教育策略,与幼儿有效互动。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以情境教学法、整体教唱法、视听唱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语言节奏练习来开展音乐活动,构思巧妙、由浅入深,幼儿积极地动手、动脑,始终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思维活跃、敏捷,独立自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能充分发挥同伴资源作用,有效促进幼儿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创编不同小音符的动作,提高了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健康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