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教育重要性

2023-05-18

第一篇:幼儿园常规教育重要性

论幼儿园一日常规重要性

摘 要:一日常规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园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前提。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科学的常规,坚持一致性、一贯性和灵活性原则,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幼儿一日常规的重要性,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游戏活动 教学 一日常规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分为五个内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前两者主要为日常作息行为习惯培养,中间的社会是群体活动,后者与幼儿园的特色有关。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为此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得“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码更为重要。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一、 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大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大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1.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来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

刚开始入园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幼儿已经对收玩具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了。有时看到他们都会捡起、都会收拾好。也学会了给玩具分类,有放错的会及时放回原地放。这一点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

2.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大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雪花片的框子外就贴上雪花片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三、教师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 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今天的孩子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的从不会自己吃饭到一口一口地自己吃;从挑食到各种蔬菜都能吃一点;从穿衣穿鞋都不乐意动一下手到愿意慢慢学着自己穿;--------我们老师从心眼里高兴那。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使我们老师的心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我们会随时的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有喜就有忧,班上还有个别的幼儿在遵守秩序等方面还不是很好,我们需要多想办法改变他。“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二篇: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教学常规等。幼儿园教师要会科学、合理地制订各项常规,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教育幼儿遵守各项常规,以使幼儿园常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 生活常规

一、进餐的常规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或直接在水杯上贴防水的图案,图案不能重复,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个仅属于他的图案),能根据自己的标识,正确拿取杯子。

(2)组织幼儿拿取水杯,可用分组轮流的方法,以免拥挤,并减少等待的时间。

(3)分组组织,轮流取水,并学会排队,做到不拥挤。 (4)喝完水,立即把杯子放回原位,不玩杯子。

三、就寝的常规

幼儿睡眠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睡姿,能自然、安静入睡等良好的习惯外,就寝时还要求幼儿遵守就寝的常规,它能使午睡室整洁有序,能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鞋、袜,就寝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睡前能按顺序穿脱外衣、外裤、鞋子,并把衣裤叠整齐放在床后头或教师指定的地方;鞋子整齐地摆放,做到美观、整洁。起床后,会自己按顺序穿衣裤、鞋袜;起床后会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叠整齐,放置在床头。

(2)小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以上任务,中班开始慢慢过渡到独自完成。

四、盥洗的常规

(1)分组组织幼儿,按顺序轮流进入盥洗室,尽量避免拥挤,以免发生矛盾。幼儿盥洗时,应有教师在现场指导、照顾和督促幼儿认真洗,洗干净,提醒幼儿不玩水。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

(3)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盥洗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不浪费水。

五、入厕的常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除了培养幼儿定时大便、按时小便等排便习惯外,同时要求幼儿在入厕时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料理生活的技能,培养讲卫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入厕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对初入园的幼儿,要会用语言表达要大、小便,学会坐盆或蹲坑,有些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便盆或蹲坑,教师应耐心说服,逐渐使之习惯。

(2)4岁后的幼儿,开始学习自己料理大、小便,学习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应事先将手纸裁好,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儿拿取。一般纸宽10厘米,纸长13厘米左右,并教会幼儿使用方法。

第二节 教育、教学活动常规

一、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常规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1)小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等简单的礼貌用语。

(2)中、大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请”、“不客气”、“您好”等常见的礼貌用语。并会主动用礼貌用语跟人打招呼和回答别人的问候。

2.学会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听别人说话时有礼貌,表示对说话方的尊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往。

(1)小班幼儿,要做到能安静地听人说话,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说话。 (2)中、大班幼儿,要做到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学会用轮流的方式与人交谈,不抢着讲,不乱插嘴。与人交谈时,做到有目光和表情的交流。个别交谈时,知道要控制音量,以对方能听到为准,不影响其他人。

3.在自由结伴游戏时,能热情而有节制地寻找合作伙伴。找朋友时,会面带笑容,态度友好、动作轻柔,自然大方。 4.在集体活动中不与他人相撞。

5.学会看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也要考虑别人的立场和观点,能和同伴共同商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简单问题,玩具的分配、游戏角色的分配等。

二、劳动的常规

幼儿应从小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包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教师应按照幼儿年龄的不同,鼓励幼儿参加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活动手、脑和整个身体,锻炼意志,培养爱劳动的态度和责任感。幼儿应遵循的劳动常规如下。

小班幼儿

(1)学习自己穿鞋子、袜子,能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分清袜子的底和背,并能穿入脚上。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老师喂。

(2)学会自己搬椅子。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椅子的两旁,椅背朝上,搬动椅子,不能在地面上拖着走。

(3)会自己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嘴;会自己擤鼻涕。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4)会按老师的指令做简单的事。如帮老师拿扫帚、簸箕,帮小朋友拿衣服、鞋子,给花浇水、给小鱼喂食等。

(5)会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懂得东西从哪儿拿,应放回哪儿。 中、大班幼儿

(1)会自己穿脱衣服,会叠衣服;会扣纽扣、系鞋带。当同伴有需要时会帮助同伴扣纽扣、系鞋带。

(2)会整理被褥,会把被子叠成正方形,会铺平床单。

(3)会用筷子吃饭,不掉饭粒,不剩饭。吃饭时不高声说笑,不弄脏衣服,能钻心进餐。

(4)会正确盥洗,盥洗时专心,不玩耍,不弄湿衣服和地面;动作迅速,不拥挤。

(5)会自觉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阅读过的图书,做到物归原处。

(6)会按活动需要,摆放桌椅,搬动桌子时,做到两人抬着走,不推、拉桌子。

(7)会擦桌子、窗户,会扫地,自觉保持环境清洁,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8)会给植物浇水,给动物喂食,能做力所能及的园地劳动。

(9)能较好地完成老师指派的劳动任务,如分发和收拾餐具、教具等。 (10)能完成“值日生”的任务,尽到“值日生”的责任。

三、避免噪声的常规

噪声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众所周知,避免产生噪声人人有责。由于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差,再加神经活动过于兴奋,这些往往使幼儿成了幼儿园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疲劳,心情烦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幼儿园教师应引起重视,要加强教育,建立预防噪声的常规,并引导、督促幼儿严格遵守,尽量避免噪声的产生,保证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平和、安宁的心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避免噪声的常规如下。

(1)不高声喊叫。

(2)与人文明交谈,个别交谈时会控制音量,集体交谈时,会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或乱插嘴,做到一个接着一个发言。 (3)唱歌、念儿歌时也要注意控制音量,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和念儿歌。 (4)自由活动时,不狂奔乱喊,否则既制造噪声,又损伤嗓子。 (5)轻轻地走路。

(6)不在活动室里或走廊上跑跳,会轻轻地稳稳地走。 (7)进午睡室,会小心地、悄悄地走。 (8)轻轻地拿放东西。

(9)搬桌子,两人抬着走;搬椅子,两手抱着走,不在地面上拖动,以免发出噪声。

(10)饭后、饮水后、轻轻地把杯、碗、盘、勺、筷等放入指定的筐或桶内,尽量不发出声音。

(11)平时不敲打桌子,不摇动椅子。

四、教学活动常规

幼儿园教学活动常规有一般性的组织常规,如排队、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也有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如针对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一些特别的常规要求。教师应明确各项教学活动的规则要求,并指导、督促幼儿遵守各项规则要求,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一)教学活动中幼儿需遵守的一般常规

1.排队

在集体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少不了排队这一组织形式,它是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不但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排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习惯。让幼儿知道,一般有三人以上出现等待现象时,就要自觉排队。

(1)盥洗、入厕、饮水时遇到等待现象应排队。

(2)集体走楼梯、过走廊,要排好队靠右边走,把左边空出来,供别人用,以免挡住别人的通道。

(3)玩滑梯、秋千、浪椅等大型活动器械时,要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来,懂得先来后到的道理,学会必要的等待。保证活动的安全。

(4)在早操、游戏、音乐、体育等活动中,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教师的指令,排成各种队形。

(5)集体出游、散步需要排队,一般排成两路纵队,幼儿两两拉手行进。小班幼儿可用绳子做护栏,即绳子两端分别由两位老师牵住,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用右手扶住绳子,就可向前行进,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低年龄幼儿行走,比一个幼儿拉着一个幼儿的衣服走效果要好得多。 2.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常规

(1)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按老师的指令开始、展开和结束活动,步调一致、反应灵敏、行动迅速。

(2)举手发言。养成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的主动态度。同时又要做到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可起立发言。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教师邀请。注意倾听同伴发言,不随便打断或插嘴。 (3)不随便进出活动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喝水、入厕,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随便借故离开活动室,更不擅自离开活动室,随便进出。能坚持完成学习活动。

(4)不随便玩弄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以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

(5)坐姿端正。背部挺直,靠着椅背,肩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保持正确的坐姿,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又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

(6)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简单的学具、乐器、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整理场地。离开时,能迅速地将椅子轻轻靠近桌子。

(二)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

音乐活动中韵律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起立和坐下。一般采用旋律向上的音乐作为“起立”的音乐,用旋律向下的音乐作为“坐下”的音乐。 (2)听音乐的信号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

(3)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活动后迅速找到空位子就座。 (4)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道具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听音乐的信号变换队形,一般采用进行曲,听进行曲音乐,按音乐的节拍,边踏步边走成新的队形。

(3)在没有队形要求的情况下,找比较空的地方活动。

(4)在自由移动或活动时,不与他人或场地内的道具桌椅等相撞。

(5)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安静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选择同伴、交换舞伴、分组或分配角色。

(6)在自由结伴活动中,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

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位底下取出或放回。

(2)乐器取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做到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3)开始演奏时,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 (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

(3)演奏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

(4)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椅子上,再迅速、安静地找到新位子坐下。

(5)交换乐器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椅子相碰撞。

体育活动的常规

(1)听口令或哨声踏步、走队形、做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时,集中注意倾听和观看。

(3)解散活动时,应在指定的地方活动,不互相碰撞。 (4)做剧烈活动时,不高声喊叫,以免损伤声带。 (5)做体育游戏时,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 (6)成集中队形时,动作迅速,不发出声音。

(7)结束活动时,会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具,整理场地。

第三节 常规培养的策略、方法

幼儿园各项常规一旦确定,教师就应教育、引导、督促幼儿遵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直至形成习惯。否则,哪怕制订得再好的规则,也只是纸上谈兵,失去意义。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参考以下策略、方法。

一、严格要求,毫不懈怠

幼儿园提出的各项常规,对幼儿来说,应该是符合实际,是他们接受能力范围之内的;但又应该做到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对幼儿的心理形成适当的压力。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向上。同时,幼儿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和发展,努力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经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幼儿遵守常规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给幼儿以适当的压力,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而不能“心慈手软”,一旦遇到困难,或太浪费时间,就放松要求,甚至放弃。

严格要求,就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办,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若幼儿感到有困难,也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放弃,要有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帮助幼儿反复练习,以形成自觉的行为。当然,严格要求不是大声地训斥或责备。如,当教师提出“搬椅子时动作要快,不发出声音”的规则要求,幼儿有能力做到,却没能做到时,教师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影响下面的活动,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可看看椅子也已经放好了,就算了。这样做其实就是对规则的放松,没有严格要求,因此也就很难达到要求。要做到严格要求,那就应该让幼儿把椅子放回原位,重新搬,有必要的话,可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在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保持心平气和,不训斥、指责幼儿。

又如,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自己拿勺子吃饭的常规,一开始幼儿拿不好勺子,到处撒饭粒,花的时间更长,既给教师增添麻烦,又耽误时间,还不如由教师喂来得省事。教师不能因为麻烦或浪费时间而放弃规则要求,而是要坚持原则,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地按要求去做,直至达到目标。

二、共同合作,持之以恒

共同合作,持之以恒,指的就是一致性和一贯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更显得重要。 共同合作,可以从内容和对象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合作的对象看,既包括幼儿园保教人员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家长的合作,同时也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从合作的内容看,一是指合作制订各项常规,二是共同遵守各项常规。

合作制订常规,不仅要求幼儿园班级中的各位教育者合作参与,共同制订出一致的规则,同时,可请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各项规则。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自参与规则的制订,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规则的主人。具体做法如教师、幼儿共同商量、讨论出规则,然后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规则表现出来,并张贴在墙面上,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对规则做到心中有数,用图画表现出来的规则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又可以随时提醒幼儿遵守。幼儿对自己亲自参与制订的常规,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主动的去履行。

幼儿园保教人员、家长、幼儿多方面合作制订的常规,更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遵守,为幼儿起榜样作用,也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督促幼儿遵守。如在交往的常规中,要求幼儿“会用礼貌用语,有礼貌地与人交谈”,幼儿只在幼儿园里被要求这样做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树立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所有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这样做。有多方合作,有一致的要求,常规就会很快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持之以恒,是指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有一贯的要求,定下的规则,不随意更改,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打折扣,不随心所欲,也不半途而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当一种常规刚刚建立时,需要每天坚持,以达到巩固。当一种常规已经巩固时,在执行时也要每次提醒幼儿做到。教师在提常规要求时更不能随心所欲。如,今天教师心情舒畅了,就会放松对幼儿的要求,哪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也可以随便说话,随便在地上打滚等。哪天教师心情不好了,就会“严格要求”,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动不动就批评。当然,有这种行为的教师,前提是没有认识到常规教育的意义。幼儿园的常规不是教师用来压制幼儿,对幼儿实行控制的手段,而是塑造幼儿完善人格的积极措施。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幼儿身心健康出发,不惜付出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效果。

三、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人的大脑皮层活动有它规律,“优势兴奋”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人的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时,就会使人感到工作或学习过程十分的轻松、愉快,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促进大脑皮层“优势兴奋”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就是因为兴趣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使人产生工作、学习的愉快感,激发人们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工作和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同样要善于利用大脑皮层优势的原则,尽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常规训练,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尝试用以下方法。 1.游戏形式或游戏口吻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把常规教育内容寓于游戏的形式中,或用游戏的口吻进行组织,会大大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前面提到的《吃饭=组装车》这一例子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不挑食、自己吃完一份饭菜的习惯,就是利用孩子对汽车的兴趣,用游戏的口吻,把食物比作汽车零部件,把进食比作组装汽车,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进食兴趣。又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打击乐器的常规,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具体方法是:请几位幼儿,人数与乐器的种类相同,即有几种打击乐器,就请几位幼儿,一位幼儿负责收一种乐器,每人发一个小箩筐;负责收乐器的幼儿手提小箩筐,跟着《找朋友》的音乐节奏,用跑跳步,轮流跳到拿同一种乐器的幼儿面前,幼儿逐个把乐器放入他(她)的筐内。用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乐器收得又快又好,活动环节显得紧凑,因为《收乐器》的环节很自然地成了打击乐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没有一点附加的感觉,效果很好。

2.儿歌类文学作品

儿歌、谜语一类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韵律美,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乐于接受,感兴趣。因此,用儿歌来伴同幼儿学习常规,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让幼儿学习自己系鞋带,可配上系鞋带的儿歌“两根鞋带交朋友,两个朋友拉拉手(第一次交叉打结),两个朋友鞠鞠躬,再拉一次手,变成小蝴蝶(第二次打蝴蝶结)。”如让幼儿自己学扣纽扣,以防扣错扣眼(幼儿很容易扣错扣眼,这是个难点),可配上谜语“兄弟四五个,各进各的门,要是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如培养幼儿坐姿端正的常规,可配儿歌“椅背靠一靠,双脚并并拢,小手拍一拍,放在大腿上。”

这些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学习常规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常规的学习要领,更有利于幼儿对常规的掌握。

教师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儿歌,也可自己编写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儿歌陪伴下,愉快地学习。

3.音乐作品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直接打动人的心灵,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直观性和美感,能引起人精神上的快感。幼儿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采用音乐作品来辅助幼儿常规的学习,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音乐后动中,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来指挥幼儿学习常规,如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活动室入座;听音乐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听音乐起立或坐下;听音乐踏步变队形等。音乐的运用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常规,也能使音乐活动变得紧凑而有条不紊,大大减少教师的组织时间和幼儿的等待时间,同时能创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使音乐活动取得好效果。

在日常生活常规的学习中,也可用音乐来辅助,如漱口时,可配上“漱口”的歌曲;洗手时可配上“洗手”的歌曲;刷牙时可配上“刷牙”的歌曲等。

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儿歌、音乐等材料,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还能随时提示常规的要领,对幼儿学习和巩固常规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适当选择、合理运用以上材料,在常规教育中发挥其作用。

四、榜样鼓励,正面强化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榜样作用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老师在一起,再加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常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幼儿园里经常使用的间接榜样是文学作品活动——讲故事。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充分利用故事等文学载体,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教育典范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爱惜粮食。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通过角色游戏的表演加深印象,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面强化是指对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巩固其良好品行。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正确行为,由于获得及时的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教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应及时鼓励、赞扬,以使幼儿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除了以上策略和方法,幼儿园老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多深入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第三篇:小班幼儿常规教育

一切从“心”开始——小班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之我见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组织性和协调性。这些活动的安排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幼儿个体需要来看,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班班级管理中,从“心”开始,让幼儿成为学习、生活和管理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从而使班级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爱心”——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对于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充满爱的班级氛围对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这个“爱心”中包括各方面的爱。只有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因为你的爱而感动,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1、理智关爱

当我们给幼儿爱护和关心,使师幼之间充满融融爱意时,我们爱幼儿的情感必须是理智的,应善于把这种爱渗透当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爱中有教,严中有爱,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喜欢他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切。

2、全面关爱

幼儿年龄小,不善于交往,我们可以主动亲近幼儿。课上,从教态到语气都要十分真挚而亲切,使幼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课下,要主动接近幼儿,爱抚幼儿,给他们讲故事。要真心体贴幼儿,既要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还要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还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些看似婆婆妈妈的小事,正能够体现出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3、人格关爱

我们要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平时和幼儿讲话时可蹲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这件小事体现了教师的一种观念,一种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平等关系的观念。

4、科学关爱。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及运用移情训练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善恶美丑,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并注意引导幼儿建立友好合作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在老师、保育员的关爱之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童心”——常规管理的双刃剑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童话。我们应该走进童心,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尝试把常规管理与多种游戏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第四篇:幼儿园常规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和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幼儿园的班级常规不仅包含了科学的生活常规,还包含了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此外,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保证。因此,幼儿园常规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幼儿园常规教育引起许多学者的思考。高控高压、要求繁多和方式单一等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为此,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以质和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揭示以某一幼儿园为个案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得出以下量化结论:

1、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以生活常规、纪律秩序为主,学习、人际交往等规则较少涉及。

2、幼儿园常规教育以教师言语的方式呈现为主,身体动作、音乐、图标较少涉及,且常规教育总频次和言语总频次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多。

3、在班级常规的实施方式中,以指令、行为强化方式为主,运用体验建构式的方法较少,重行为教育轻意识培养。

4、在言语指令方式中,教师使用直接命令最多,其次为催促,解释说明规则最少。

5、在行为强化方式中,批评、训斥、诘问、威胁使用次数最多,表扬奖励、诱导、暂停和剥夺权利方式很少使用。

6、在体验建构方式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是说理、提问,示范讲解次之,而鼓励、“我”信息和协商讨论最少。 此外,研究者结合观察中的具体案例,分别阐述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权威高控方式让幼儿遵守常规、重管理轻教育、常规内容的不合理和常规教育方式单一,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幼儿的影响。 最后,结合对优秀教师的行为观察和访谈,以及建构主义的规则教育理论,笔者总结了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的途径与策略,包括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并从认知、情感、行为各途径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教师的实际班级操作提供借鉴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

1【分类号】:G610

【目录】:论文

陶行知说:一位好的园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那么,我想说一位好的老师就可以意味着一个好的班集体。在幼儿园,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班集体的日常琐事进行管理,同时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管理;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既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等等。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老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老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话题。 老师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幼儿园老师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感化幼儿的心灵、激励幼儿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甚至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创造。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幼儿一起营造一个充满友情、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1.爱的传递

“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班主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有享受一切的权利,无论他们在家是何种状态和地位,是长得美的丑的、可爱的木纳的、聪明的顽皮的,在班级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在幼儿园,班主任就是幼儿的“父母”、朋友,幼儿游戏时,就扮成他的伙伴,和他一起玩游戏;幼儿有高兴的事,就像朋友一样听他诉说;幼儿做错事时,要耐心帮助他克服缺点……。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们小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入园时,你对他关爱多点,他会马上对你产生依念,看到你他就不再吵闹,他会对你微笑;

2.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班级里活泼、好动的幼儿较多,这一部分幼儿虽然性格开朗、爱说、爱跳,给班级带来了生气,但同时又由于他们好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上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儿每次端小椅子要两只小手扶着轻轻的端过去,可总是有许多孩子就习惯椅子地拉着过去,椅子和地板互相碰撞,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没有达到“轻轻”的要求,我强调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个特点,先是上一节课(教他们念一首儿歌,“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一个一个叠着放,整整齐齐真好看”。)在教的时候把动作加进去让小朋友学,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好了很多很多,每次幼儿搬椅子时都是很自觉地边念儿歌边搬椅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老师一定首先不做。

3.采用榜样激励,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一日常规的教育方法。幼儿时期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一日常规,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例如:要准备上课叫小朋友坐下来时;第一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第二让幼儿更快的静下来,我就会轻轻的敲着铃铛,我会说:“我表扬程程小朋友,他小脚并拢了,坐的很漂亮,小朋友们就会很快的学着坐好了,在上课时,我会说,我听到xx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马上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了,

我觉得幼儿只要用一个小粘贴、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等。通过多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我现在好在努力,做的离我的要求还很远,但我还是觉得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就一定会做到。

4.心的呼唤

班级工作要做得好,更离不开与家长的沟通。不管对待哪一位家长,首先做到的一点就是尊重。在这里,大多数幼儿父母都是出国打工或工作,幼儿就由爷爷奶奶们负责,我们一是用心做好每一位幼儿的家园联系活动;二是虚心听取家长的要求和建议,三是耐心给家长作指导和解释,以取得全体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5.使用随机的提醒与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地、随机地提醒与指导。常规应该从小小班开始,所以要从小细节开始,所以,在入厕,喝水、上下楼梯、玩玩具时都会发现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老师都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5.养成“勤反思”的习惯。

经验+反思=成长。自我研究,老师要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幼互动、与家长互动,因而不仅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以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第五篇: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的反思

在我所实习的短短几个月里,我认为农村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急需规范与科学化,合理化。

每天早上八点,在孩子们和其他老师陆续来园的时候,我们几个在园里住的老师就开始打扫整个校园的卫生。八点四十,孩子们基本到园,开始跳舞。九点,进班上课。十点左右下课。十一点,上课;十一点半家长接孩子。在园里吃中午饭的只有几个那些家长没空接的孩子。吃完中午饭,有的孩子就早早的来到幼儿园。到园之后,孩子们自由的玩耍。两点的时候上课,三点下课,四点上课,四点半接孩子。

农村幼儿园的条件远远不如城市幼儿园的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加点、午休等活动。而其在上课与自由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的问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的一个小时中,除了小班的孩子老师中间会带着出来上一次厕所之外,其他的班级基本要上够一个小时。在上课的前一二十分钟,孩子们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在剩下的时间里,大部分孩子们就不那么注意听老师在讲什么了。而老师们一般最多在课中间让孩子们抱臂静息休息几分钟,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有的孩子打瞌睡,尤其在下午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能睡着。在下课活动的一个小时里,孩子们自己在校园里游戏、活动。我认为,这样的一日时间安排存在着很大的不科学性。应该把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与自由活动时间交叉进行,上课的时间要考虑到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而让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有的时间可以交给

孩子们自己组织游戏,而有的时间老师可以适当适时介入和孩子们一起组织活动。

除了在幼儿园一日时间安排,对于幼儿的日常常规的规则教育也非常重要。老师对于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有秩序的生活,发展幼儿的自理和自控能力。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起到一个榜样模范作用。在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就发现每次老师要求孩子们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而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老师怕孩子们吃瓜子会不安全,不让孩子们带瓜子到幼儿园里,而老师在发现有孩子带瓜子之后,对孩子说教一番没收瓜子之后,老师自己却把瓜子吃了。我想,也许这样不注意不起眼的行为,看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便会去模仿。孩子的模仿性强,老师为人师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其次,在一日的常规的教育中,老师们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去生气地吼孩子们,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灵活机动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就像有的孩子上课乱跑了,老师不能只是一味的生气的去吵孩子,去批评他,老师应该和蔼的去引导他,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学生发言稿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员三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