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

2023-09-16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1篇

陈舜胜,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水产品加工、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感官评定等。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近10项,曾作为中方主持参加中日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淡水渔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讲本科、硕士、博士的多门课程,曾获第一届“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海洋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和层次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导致鱼贝类资源日益枯竭,而日益增长的人口更是导致人均海洋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鱼贝类加工后的下脚料逐渐增多,传统处理方法造成很大的浪费,且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些都迫切要求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进步,要求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水产生物资源,要求科研人员积极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高价值产品的思路和技术。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陈舜胜教授,多年从事水产品加工、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感官评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加工理念的转变和水产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保鲜加工——与时俱进是关键

我国水产品加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近30年来,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水产品保鲜和加工利用的研究及应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采访中,陈舜胜教授以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向我们介绍了水产品加工的内涵及各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水产品的加工利用,就是最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水产品资源,生产出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药品以及工农业、国防产品。广义的水产品加工包括水产品保鲜、水产品加工和水产品综合利用三个方面。

“简单来说,水产品保鲜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维持水产品的鲜度,保持其良好的品质。”陈舜胜介绍说,目前水产品保鲜的技术基本没有脱离低温的范围,主要是低温,较少采用化学方法。低温保鲜能够有效抑制或减缓鱼体内酶类的活性和外部微生物细菌的生长,较好地保存水产品的原有风味、营养价值和外观质量,是现在水产品保鲜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冷藏保鲜、冻结保鲜和微冻保鲜等。

陈舜胜介绍,微冻保鲜技术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温度稳定保持在冰点附近,不发生波动。微冻保鲜多采用-2℃至-3℃ 冷却,使鱼体中的小部分水分处于冻结状态下,鱼体并没有完全冻住。这种方法能够使鱼类细胞与组织保持原来完整状态,保鲜效果好,保藏期长,大约是3℃时保藏期的一倍以上。

一般的水产品加工专指食品加工,是大家最熟悉的,像市场上常常能够见到的烤鱼片、带鱼段、鱼条、鱼排以及传统的腌制、干制类食品都属于水产品食品加工的范畴。随着原料的供应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市场加工重点。

陈舜胜注意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一些营养价值高、口感风味好的高档产品逐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他介绍了目前利用最新的食品加工理论生产的休闲食品—软烤食品(或软熏食品)。这种食品不同于以往的加工方式—需要完全干燥才更具保藏性,而是采用新栅栏技术,降低水分活度、降低pH值、改变氧化还原电位等,通过综合因素协同作用提高保藏效果、改善产品口感,使其在软湿状态下仍然达到3个月到半年的保质期,充分满足市场的正常流通周期。这种产品多以贝柱、虾仁、扇贝等为原料,加工完成后单体包装,制作精美。“食品有一定的柔软性,风味也很好,虽然价格相对较贵,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销路。”

综合利用——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陈舜胜看来,“水产品综合利用”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将废弃物根据生物组织与成份的差异分门别类利用,一种是指分门别类之后原料的多种利用方式,这种“综合利用”能够产生多种有价值的产品。

“我们首先要知道废弃物适合做什么。比如鱼骨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原和钙质,那我们就把胶原蛋白提取出来,然后把骨头做成食用钙粉。再比如虾头的综合利用,大家都知道虾头中有磷脂、蛋白质、虾红素、甲壳素、钙质等多种成分。以前的虾头只利用一次,只提取蛋白质或甲壳素。现在我们则是按更合理的流程来处理虾头,比如先把磷脂提取出来,然后提取蛋白质、甲壳素、虾红素,在前一步加工时就考虑到下一步的利用点,一个虾头可以利用得很细。”

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鱼的综合利用方式就与虾不同,淡水鱼与海水鱼产品加工完全不一样。“草鱼多食难以消化的草类,消化道、肠道很长,未经充分消化的内容物很容易在处理鱼体时污染鱼肉,就先将其剔除,作为有机肥料或作为花肥利用。草鱼腹腔中通常有一块较大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及纯度都很高,可以单独小心取出提取鱼油。草鱼的鱼鳞中大胶原蛋白含量很高,分类后提取胶原蛋白并不难;草鱼鱼皮鱼骨也可用于提取胶原蛋白,但草鱼鱼皮较厚,作为制作皮革的原料可能更好,已经有人将其制成皮夹和女士皮鞋。这样一来,鱼的整体利用率就会很高。”

以精细区分的水产品废弃物为原料资源,根据不同原料的成分特点和利用特性,采取一种或多种处理方式,进行多种产品的开发,物尽其用,即为综合利用的理念。这是对原本的废料资源和低价值资源的重新开发,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形成新的水产业经济增长点。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它随着水产捕捞和养殖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渔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展,不仅能够解决废弃物排放易污染环境的难题,还能够为这些废弃物或低值资源加工大幅度升值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提高资源利用的附加值,且能够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勤学多用 融会贯通

陈舜胜教授的研究内容很广泛,淡水鱼、海水鱼、虾类、蟹类等水产品的加工利用,食品理化分析和食品感官评定,此外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基础性研究。他把自己比喻为“小医院的全科大夫,多少会一点但不精通”。一是因为这一领域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区分不精细,各个方向的课题都要做;再一个原因就是虽然这一学科的研究并不是高科技,但却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對关联学科有深入了解。“水产利用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东西,但牵涉的基础学科比较广泛,以生物、化学学科为主,还要对营养学、理化分析、工业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掌握。”这一看似简单的学科,真正从事起来难度却很大。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研究人员,除了掌握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外,还要关注水产原料和资源波动。此外,对不同人群消费习惯的把握、对不同地域市场需求的掌控也同样重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人而异,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更具实用价值。”陈舜胜补充说。

从刚毕业从事鱼油鱼粉综合利用研究,到帮别人顶班带实验、兼做实验室教辅,中途又做短期的教学管理,再到解学校之急教授食品理化分析、开设国内最早的食品感官评定课程、担任学术报告日文翻译、主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步步走到今天,陈舜胜说自己并没有刻意选择,但是机会来了,抓住了,学习了,丰富了,到最后发现“学什么都是有用的,融会贯通之后更能得心应手地研究应用”。

这是陈舜胜的成功之道,他也一直在将此传达给学生:要多学习,要以开放的思维看待一切,要思考、要努力、要用心、要敏感,要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远,要认真做人做事不随波逐流,以积极的心态把握身边的机遇。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已经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医学院校师生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和服务需求,本文对国内主要医学院校图书馆数据库拥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为例,对电子资源利用与服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医学 电子资源 统计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医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电子资源以其检索快捷、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用户的青睐。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既有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特性。为满足医学用户对电子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购买和引进了各种医学类电子资源。但这些电子资源其使用情况怎样?能否满足师生的学习与科研需求?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现状,剖析电子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对策。

1 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满足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查找我国医学类本科院校,共有83所,专科院校有45所。通过学校网站访问调查,以该校图书馆主页所列数据库进行统计,拥有数据库总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山大学医学部,有150~180个,其次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有90~100个。4所院校无论在中文数据库拥有量和外文数据库拥有量上都位居前列。其他院校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拥有量见表1,表2。

中文数据库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山大学医学部2所高校,其次为大连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其他相差数量不太大,均为20~30个左右,可以说国内医学院在中文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上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几个重要的中文数据库都有订购。

从表2可以看出,各校在外文数据库拥有量上差距比较大,大部分的中医药大学外文数据库呈个位数,当然这与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相关,很多的外文数据库与中医药的关联不是太多。中医类高校资源建设以中医药数据库为主,兼顾其他医学数据库。一些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数据库数量总数不足20个,甚至更少,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还有较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出现网站无法打开,有些专科学校网站上图书馆主页只有简介,个别甚至没有图书馆的主页,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空白较大。

另外,有几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把图书馆服务引向校外,以满足教职员工及医疗人员在校外学习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需求,但目前开展此项服务的图书馆数量目前还不够多。

2 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

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拥有江西省医学科技情报中心。图书馆总馆现有图书文献290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期刊1886种;引进EI、SCI、CPCI、SPRINGER、ELSEVIER、PQDD、OVID、PUBMED等数据库72种;电子图书110万余册。其中医学生物类的中文数据库有12个,外文数据库有15个。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等文献类型,同时还含有多媒体数据库、软件类数据库等。但与国内同類医学院校数据库拥有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校学生做的一次深入调查为例:学生们分别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南区、东湖校区随机抽取医学生和教师为问卷对象,调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各年级同学和不同专业的任课老师。调研采用下发式和现场问卷的方式,共发放669份问卷,有效问卷为565份,其中博士生12份;研究生233份,包括研一82份,研二69份,研三82份;本科生278份,包括大一27份,大二73份,大三91份,大四40份,大五47份;教师42份。

2.1 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

本科生与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依旧局限在纸质资源,对电子资源的认识较浅,尤其以大一及大二同学为主,有20.72%的研究生对电子资源不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些认为了解电子资源,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医学分馆需要加大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子资源宣传和推广。

调查显示,有约67%的教师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博士生的使用率最高达100%,教师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及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其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相差较大,从表3及表4了解到教师和博士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需求程度最高,其次为研究生,本科生较低。整体呈现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电子资源的认知越高的趋势。

虽然师生对电子资源的认可度很高,使用电子资源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但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仍然不高,特别是研究生与本科生利用率相对教师与博士生偏低,在调查中发现超60%的师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熟悉的专业网站去获取学习资源,其中博士生和教师则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同学朋友也是一个重要渠道。而教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获取医学信息资源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参加学术会议、会展,与同行交流等。

2.2 不常用或不用电子资源的原因

从表5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与博士生认为没有合适资源阻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过半数的研究生认为上网不方便。本科生由于对电子资源认识缺乏、使用技巧障碍使他们没有养成使用电子资源的习惯,并且认为图书馆丰富的纸质资源及现代网络大量的电子文档,已基本能解决他们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受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纸质图书期刊仍然是高校学生查找资料的首选。但是,网络电子资源具有更新快、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信息共享程度高等优点,是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应努力改变阅读习惯。调查过程中,占38.6%读者认为“网络速度太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使用电子资源的热情。“没有计算机设备”这一原因仅占12.5%。目前高校学生大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少数没有的也可以使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以对电子资源利用影响不大。

2.3 对各类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

参加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和博士认为电子期刊和文摘数据库是对学习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是专题数据库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对纸质期刊和电子图书的使用频率较高,利用率最低的是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见表6)。

超过半数的本科生侧重于使用纸质图书,其中以大一、大二同学最为明显,大一年级的读者对电子期刊和文摘数据库的常用倾向为0,这与他们刚步入大学有关,需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医学院校学生倾向于使用那些平时最常用的电子资源,对其他的电子资源很少关注。图书馆应该加强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等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使用。

2.4 希望增加医学及各类电子资源的种类

有的读者希望增加在线参考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料,多数研究生希望增加电子教学参考书。各专业的学习除了教材,还需要有其他参考教学资源,以帮助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目前图书馆这类电子资源还不丰富,应加强这部分的资源建设(见表7)。

在教师、博士、研究生读者中,超过半数的读者希望增加最新科研类医学书籍,本科生也有同样的愿望,反映了图书馆现存书籍更新较慢,不够前沿,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本科五年级读者提出希望增加考研书籍,大一读者则更希望增加基础医学类书籍,这与他们刚接触医学专业,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密切相关。

教师、博士和研究生读者一致认为数据库不足,本科生则一致性选择了宣传不到位和视频资料少,28.07%的教师和18.75%的博士也认为视频资料太少。可以看出读者对视频资料的强烈需求,同时丰富数据库内容、加大资源宣传力度也十分重要。

2.5 希望增加的服务

要使电子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接受调查的校内用户均表示希望图书馆可以增加一些新服务(见表8)。

对一站式信息检索及在校内设立专门网页面的热情最高,有个别参与基层医务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希望提供循证医学资源的愿望,并表示临床医师需要的不再是普通的临床医学文献,而是能够回答具体临床问题。每年医学科技情报中心都要处理几千份的查新项目,若能设立医学查新的信息系统就能大大方便用户的查新要求。其他如希望通过微信、QQ、E-mail或短信方式,及时通知关于图书馆的电子新资源等等,都表明了读者需要更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也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3.1 数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1/3的图书馆网站无法打开,大多为高等专科院校,占到近半数。说明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总体程度并不高。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其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程度相对较高,购置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等。他们重视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数字资源建设以及数字资源服务的提供;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一些专科、高职类学院,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由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和网络化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高效地获取图书馆各类丰富的电子资源。

应该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等的联系,共建共享电子资源,以促进医学数字资源的合理分布与发展。

3.2 資源重复建设情况明显

就中文资源本身来看,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科技期刊等三大期刊数据库中,资源的重复率比较高。很多高校都存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三个数据库同时引进或者引进其中两个的现象。部分外文数据库也存在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读者在检索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3 电子资源内容及种类不足,不能满足读者对各类资源的需求

在电子资源重复引进的同时,又存在电子资源内容及种类不足的现象。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答题,对电子资源建设的方面,不同背景的用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想法,多数都指出目前电子资源存在种类和数量不足、免费全文文献下载障碍。部分教师提出希望多购买医学类专业电子期刊,尤其是本年度半年内最新研究进展;多增加权威国外全文期刊数据库;增加神经、生殖等学科方面的期刊等等。

南昌大学图书馆不断关注NSTL、CALIS、CADAL的全国共享型项目资源建设的进展,目前数字资源门户网站可访问资源达92种,形成了全校数字化、网络化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和服务体系,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已经达到网络化服务水平。但是,由于经费所限,从表1,表2对比可知,南昌大学医学馆在电子资源的引进数量上与其他国内重点大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出现的种类繁多的电子资源而又相对紧缺的资源建设经费,图书馆如何选择经济适用、使用价值高的电子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应当制定一个长远的引进电子资源的计划。并加强一些专业数据库如神经、生殖等学科的引进工作,以及相关专业的视频资源建设。

3.4 宣传普及程度不高

电子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或者宣传不到位。本科生是高校中的主体,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但本科生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却极低,即使是大五的毕业生其电子期刊的利用率也仅为13.73%。从表6中我们可以发现,大一新生对电子期刊的利用几乎为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一新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没有使用过电子资源,对电子资源不了解。

另外,由于网络设施等客观原因,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缺乏认识,也会造成不了解电子资源内容,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医学图书馆应当定期开展电子资源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3.4.1 加强新生入馆的引导与教育

数据显示越低年级的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了解越少,尤其表现出对电子资源的认识存在盲区。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需及时对其普及图书馆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新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来辅助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针对新生,将图书、电子资源的使用等情况的详细介绍编入《图书馆读者手册》,或放入《学生手册》,同时开展讲座教授新生高效利用馆内资源的方法。超过85%的调研对象都赞同将图书馆资源信息及使用方法放入《学生手册》。

3.4.2 利用微信等现代手段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图书馆需加强对读者培训并积极宣传电子资源。可开设文献检索的课程对读者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同时把电子资源宣传栏放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或放到各学院网站的主页上等。随着微信的普及,许多高校以及专业图书馆都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微信服务平台。图书馆可通过公众账号,使用文字、图片、语音及链接的搭配方式向微信用户发布图书咨询,如数字资源推荐、书目导读、新书推荐等内容,回复特定的关键字还可收到相关自动回复的说明,特殊问题还可以等待账号管理的具体回答。既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共享,也提高了沟通的便捷性。

3.4.3 开展特色活动,吸引读者

在各大高校中,图书馆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是组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图书馆利用举办的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读者,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掀起学生们的读书热潮,让其在德才学识上都有所收获。比如可以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各类读书或文化讲座。

3.4.4 加强检索技巧的培训

由于检索技巧缺乏,导致电子资源的使用率较低。尽管多数电子资源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都设计了多种检索方式,使不具备专业检索知识的用户也能检索到所需文献,但这种检索方式往往检索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师生对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如逻辑运算符和截词的使用、检索式的构成、检索条件的限制、检索结果的排序等,通常会获得更为满意的检索结果。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博士希望采取电子教程自学的方式,研究生和本科生更希望采取上机操作的方式,分别有35.71%的博士、31.43%的研二读者、39.29%的大一读者希望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鉴于外文期刊数据库80%以上的用户为硕博士研究生,其次是本科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可以在硕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增设数据库使用的选修课,或者定期举办培训(每月或每周),也可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使用教程,供下载使用,或将电子资源使用指南及使用中常见问题编辑成册,在图书馆大厅、咨询台、阅览室等地发放,以便读者随时取用。

3.5 网站建设不完善

网站不够健全,导致IP地址漂移,造成無法阅读和获取全文,同时网站主页设置存在缺陷,导致检索的不方便。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系统的投入和建设,尽可能减少IP地址飘移,保持网络速度通畅,优化图书馆主页。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使用数据库的习惯,对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使主页看起来简洁、流畅,同时也方便读者的使用。目前馆内主页正在重新设计中,不久将会投入运行。

3.6 开发网络资料,实现统一检索

为了让读者更加便利的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要积极与一些医学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对一些有效资源进行采集与整合,并根据学科体系组织使其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建立一个让全校师生读者共享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进行大力宣传,让读者了解这个平台,更好地使用它,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7 加强和推进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据库资源建设,应当根据现有资源状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基础上,建设有自己学科特色的专题特色库。调查显示,读者希望设立能满足特定需求的数据库资源,比如:设立校内优秀医学毕业论文的查询系统,建立本校知名教授的主要著作和论文研究方向和兴趣相关文献库、循证医学资源等(见表8)。

3.8 成立桥梁式组织-读者协会

教师、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中分别有90.48%、100%、65.09%、77.58%的读者希望成立一个能与图书馆进行有效沟通的组织,并希望通过该组织与图书馆进行更密切的交流。读者群体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到图书馆的管理阶层,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交流,了解读者想法,完善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读者协会”很有必要。这个组织可以由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也可以由教师参加,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广大读者的想法,及时将读者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图书馆,还可协助图书馆组织一些宣传活动,维持图书馆内秩序,维护图书馆资源等。另外,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也可以是一种用户与图书馆间沟通的良好方式。

4 结语

医学院校图书馆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其专业的特点。通过对南昌大学医学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教师进行有关南昌大学图书馆医学类资源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全校医学生及从事医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对本馆医学类资源的评价及需求,同时也发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馆购置的电子资源的评价、利用的方式和趋势,对于提高高校医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对医学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万萍.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及服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6):27.

[2] 彭沉.广州市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以广州5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3(3):60-64.

[3] 袁芳,梁红妮.电子资源利用绩效分析与评价——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1-96.

[4] 孙慧子,王军琳,王晨思.微信5.0在医学图书馆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3(10):43-44.

[5] 于文莲.电子资源利用调查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1(12):66-68.

[6] 杨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及策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3(9):110-111.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细菌从被发现到现在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抑制一些细菌的生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实验以沙棘叶为原料,通过乙醇提取,再经过多级萃取,然后使用平板涂布菌种的方法探究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确具有抑制效果。

[关键词]沙棘叶;正丁醇;抑菌活性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又名醋柳、酸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西藏本地医生、蒙古本地医生习用药材。沙棘可以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是防风暴、固定沙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价值最高的树种[1]。

有研究表明,沙棘叶黄铜提取物对人体的皮下组织具有抗炎作用[2],对于促进伤口的愈合,治疗炎症与烫伤等有很好的效果[3]。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4]。近年研究还表明沙棘黄酮具有抗氧化、抗溃疡、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耐缺氧能力等药理功效[5-6],且沙棘果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大[7]。

本文开展了沙棘叶抑制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对进一步了解沙棘叶的抑菌机理以及今后开发利用沙棘以及沙棘叶等沙棘相关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试验概述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恒温培养箱:北京恒奥德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秤: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锅: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南京贝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上海科兴仪器有限公司;电磁炉: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1.2 菌种

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供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u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filis)。

1.3 主要药品

95% 乙醇、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正丁醇、石油醚、乙酸乙酯。

1.4 培养基

1.4.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脂15~25g,加水1 000mL,调pH到7.4~7.6。

1.4.2 液体培养基

牛肉膏0.5g,蛋白胨1.0g,氯化钠0.5g,蒸馏水100mL,调pH到7.2~7.5。

1.5 沙棘材料

沙棘采用的是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沙棘叶购买于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为确保数量可以完成实验,购买500g。

1.6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的制备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流程图,见图1。

1.6.1 沙棘叶粉碎

沙棘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后取出筛选,将体积大的叶片加入粉碎机进行二次粉碎,将两次结果合并,干燥保存备用。

1.6.2 沙棘叶粉末乙醇浸提

取100g沙棘叶粉末分别加入1L烧杯中,共4个烧杯,再分别加入1L 95%乙醇,拿玻璃棒轻微搅拌后放入4℃冰箱5h,取出后经过滤得到滤液,保存备用。再取滤渣分别放入4个1L烧杯中,重复上述步骤,弃去滤渣,将所有滤液合并。

1.6.3 减压浓缩

启动旋转蒸发仪的冷凝装置,打开水浴锅,调节温度为45℃,安装回收溶剂瓶,然后打开真空泵里边的循环水,再打开开关,将旋转蒸发仪的放气活塞关闭并将沙棘叶乙醇提取液加入旋转瓶。当整个系统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打开旋转按钮并调节转速。等旋转蒸发结束后,得到浸膏,保存备用。

1.6.4 石油醚萃取

将上一步得到的浸膏放入烧杯中,加入部分蒸馏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3倍上步蒸馏水体积的石油醚,一起加入已經经过检漏的分液漏斗中,将其摇晃充分后,将分液漏斗固定并等待其中的液体静止分层,之后将水层和石油醚萃取液分离。按照上述过程操作3次,合并本步骤所有的萃取液,将其室温条件密封保存备用。

1.6.5 乙酸乙酯萃取

将上一步得到的蒸馏水溶液再加入分液漏斗中,用3倍体积乙酸乙酯来与其混合,然后用上一步的萃取操作重复3次萃取,之后合并所有乙酸乙酯的萃取液。

1.6.6 正丁醇萃取

将上一步蒸馏水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同样加入3倍正丁醇和蒸馏水层充分混合,再用上一步萃取的操作重复3次萃取,最后合并所有的萃取液,将其保存备用。

1.6.7 减压浓缩

将石油醚萃取液放入旋转蒸发瓶中,通过操作成为浸膏。然后将乙酸乙酯萃取液和正丁醇萃取液用同样的操作达到浸膏,再放入冰箱冷冻干燥,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

1.7 抑菌实验

1.7.1 菌株活化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接种环将试验菌种接到做好标签标记的斜面培养基上,然后把细菌置于恒温培养箱内,温度设置为36℃,时间为22h,最后放入0℃~4℃冰箱冷藏,准备接下来步骤使用。

1.7.2 培养基平板的配制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倒入锥形瓶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湿热灭菌后取出,放进超净工作台。放好之后等待培养基凝固,为防止污染,需将平板倒置。最后将所有平板摆放整齐,在无菌条件下保存。

1.7.3 菌悬液的配制

在无菌的操作条件下,取出活化培养好的菌,用接种环分别挑取三种菌,分别接入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的无菌水中,轻微震荡使其均匀。然后用麦氏比浊法测菌悬液浓度,通过加入无菌水等方法控制菌悬液中的细菌数为1×108~2×108个/mL。

1.7.4 沙棘叶正丁醇提取液的配制

将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用电子秤称量0.5g、1.0g、1.5g、2.0g,将其分别放入小试管后再分别加入1mL正丁醇,搅拌摇晃使其溶解。

1.7.5 用滤纸片法测定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效果

首先在滤纸上画好半径3mm的圈,再用剪刀把滤纸剪成直径为6mm的小圆片,分别放置于小试管内,用报纸包裹,并将其扎紧。准备好后,进行灭菌。将灭菌后的滤纸片放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放入之前准备好的无菌水与提取液中,浸泡放置,以备后用。然后使用移液枪分别取300μL三种菌悬液。用无菌涂布器均匀涂布,用无菌的镊子,分别镊取不同浓度滤纸片,轻轻地贴在前几步制好的平板。同时把对照组的纸片也贴在平板上。每个含菌平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贴5片,具体纸片间距大于20mm,纸片与培养皿壁间距超过12mm。通过培养后测抑菌圈直径。

1.8 数据分析

所有的实验均重复3次,之后利用Excel 2003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结果

沙棘叶萃取结果,见图2。

2.2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

2.2.1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通过观察培养基,可以看出阴性对照组的抑菌圈几乎没有,而其余经过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浸泡后的纸片,均出现了抑菌圈,其中萃取液浓度为0.5g/mL和1.0g/mL的纸片抑菌圈小一点,2g/mL的纸片抑菌效果最好(见表1),抑菌圈周围出现不同程度向周围扩散的无菌区域,由此可知,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且抑菌效果较为明显。

2.2.2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观察培养基,可以看到经过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浸泡后的纸片均出现了抑菌圈,其中萃取液浓度为1.0g/mL的纸片抑菌圈小一点,达到了9mm,萃取液浓度是2g/mL的纸片抑菌效果较好,达到了11mm(见表2)。

其中抑菌圈周围出现不同程度向周围扩散的无菌区域,而相对于没有萃取物浸泡的纸片,并不存在抑制效果。因此,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确实存在抑制效果。并且由于抑菌圈较大,因此可以认为效果较好。

2.2.3 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

观察培养基,可以看出阴性对照组抑菌圈没有,而其余几组经过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浸泡后的纸片,在培养基上均出现了抑菌圈,其中萃取液浓度为0.5g/mL的抑菌圈为8mm,萃取液浓度为1.0g/mL的纸片抑菌圈为9mm,萃取液浓度为2g/mL的纸片抑菌效果最好,达到了12mm(见表3),其中抑菌圈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周围扩散的无菌区域,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确实存在抑制效果,并且由于萃取物成分复杂,且一定范围内,抑菌效果随萃取物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浓度越高抑菌效果就越好。

2.3 抑菌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三种试验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在一定范围内,抑菌效果随萃取物的浓度而变化,浓度越高抑菌效果就越好。

本文对沙棘叶进行较为常规的提取萃取,从中提取部分有效成分,并对其抑菌活性做了研究。本次研究的初步成果可以作为食品保鲜防腐的技术参考,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沙棘叶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于萃取物抑菌效果,刘世旺等[8]将不同浓度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三种实验菌进行抑菌实验。其实验结果与本实验对照比较来看,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与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三种菌的抑菌效果相差无几,并且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强。

在萃取物应用方面,因为食品中常常含有本次实验的三种试验菌,其均为对人体有害菌,很有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故而,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可以当作一种很好的食品保鲜防腐剂。

就沙棘叶今后的发展来说,因为沙棘叶中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除了有抑菌作用,还有许多药理作用。沙棘叶黄酮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并且随着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大,清除率逐渐上升。不仅如此,沙棘叶还有许多的活性物质并拥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所以,沙棘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今后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原理复杂,本文只是初探抑菌效果,为了保证充分地利用沙棘叶资源,对其抑菌的特点以及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结 论

本实验以沙棘叶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然后进行多级萃取,得到沙棘叶正丁醇萃取液11.1g,分别以革兰氏阳性菌中两个较为常见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中较为常见的大肠杆菌为试验菌种,通过抑菌圈来评价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萃取液对三种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明显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来说较差,说明沙棘叶的正丁醇萃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十分明显。经过学者研究,原因很有可能是沙棘叶中有效的抗菌活性物质含量比较高。并且沙棘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抑菌圈,由此可见,正丁醇萃取物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三种试验菌均有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云龙.围场沙棘资源开发利用设想[J].防护林科技,2007(S1): 51-52.

[2] 梁艳文,孙贺,何罗香,等.玉米须纯化黄酮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实验[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7):13-16.

[3] 张新军,章茂顺,高志芬,等.醋柳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4):547-550

[4] 李晓花,孔令学,刘洪章.沙棘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162-167.

[5] 房兴莉,晋津,晋坤贞.沙棘叶的营养成分及其饮料开发[J].农牧产品开发,1996(11):15-16.

[6] 张郁松,罗仓学.沙棘资源开发与沙棘黄酮提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3):46-47.

[7] 刘春兰,杨万政,刘海青,等.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初步纯化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35-38.

[8] 刘世旺,徐艳霞.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6):481-482+489.

收稿日期:2019-10-23

作者简介:杨阳,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营养与抗菌。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由于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重新研究新课程,对新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使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生发展的需要。1.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2.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3.努力开发化学实验资源;4.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化学课程资源是指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目前,由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农村化学教师存在只注重教材讲授却忽略对教材以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象。那么农村学校化学课程资源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1.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它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丰富学习内容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发挥实验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喷泉实验、魔棒点灯、化学酒会等实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势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学生的差异同样是一种资源。教学中要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做到人尽其才。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差,但是动手能力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逐步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因为只有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使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加合理、有效。

三、努力开发化学实验资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由于农村中学经费的缺乏,实验设施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专职的实验员以及必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变得非常普遍,原本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空想课”。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量筒、试管;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白醋代替稀盐酸;用某些植物的花朵自制酸碱指示剂;用铁质瓶盖制作燃烧匙;利用废电池,可得到碳棒、锌片、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再如在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实验中,许多学生想到可以用塑料矿泉水瓶、易拉罐做为反应容器和收集容器;还有一些学生到石材厂和建筑工地捡石灰石,更多的学生是从家里带来鸡蛋壳、贝壳等来尝试代替石灰石做实验。这些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用品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开发乡土化学课程资源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和求知欲。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立足农村实际,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课程资源的先天不足。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注意搜集与个人或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家用冰箱如何才能除去异味;家庭用水硬度的检测;衣物材质的简单鉴别;发生火灾时常见的灭火方法;家庭用水量和用水方式调查等。

2.注意一些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用地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土壤酸碱度检测;工、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白色污染问题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书籍、报刊、电视或网络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在工、农业等方面的一些新成果并相互交流、讨论,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制定合理的措施,才能使新课改得到顺利实施,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治国,《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

2.聂鹰,《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徐秋云、李远蓉,《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课堂 教材 教法》,2006

4.吴刚平,《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9

【责编 金 东】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面掌握我国松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研究利用可再生松针资源奠定基础。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出发,对CNKI的基础科学等7个子库,采用主题“松针”或含“利用”的模糊方式,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文献(含专利),用Excel和SATI对载文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图谱分析。检索得载文3 477篇(中文2 592篇,占比74.55%),专利文献3 222件(发明专利3 125件,占比96.99%,实用新型专利62件,占比1.92%)。我国松针利用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在抗氧化、生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创新性地为胃癌和乳腺癌这些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案。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环境治理应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近期关于松针褐斑病和黄酮成分研究的载文量较大,虽然我国松针的开发利用在提取物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存在研究方向缺少创新的局限。松针药物生产标准制定研究前景广阔,医疗、保健开发和环境优化方面的发展空间巨大。

[关键词]松针;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现状与前景

松针,即松树的针状叶子,是松树主要副产物。我国松树主要品种有马尾松、湿地松、五针松和黄山松等110余种[1],产区分布在西北、华中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约20万hm2,年产松针量约为500万t[2]。松针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既能治疗高血压[3]、中风[4]和风热牙痛[5]等疾病,又能促进血液循环[6]、扩张动脉血管[7]和提高免疫力[8],还能制成天然保健饮品松针茶[9-10]、松针酒[11]和镇静安神枕[12]等众多产品。由于松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存条件简单[13-14],对生态保护有所帮助[15],近年来对松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国内对松针利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结合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16]的聚类分析,对CNKI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录的松针利用研究的文献,从作者、关键词、机构的可视化聚类图谱切入,研究在松针利用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数据统计及知识图谱分析方法

文献源于CNKI,高级检索下以“松针”为主题对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和医药卫生科技数据库进行模糊查找,时间为197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查得3 283条,其中中文文献2 495条(占比76%)。为寻得学科热点,以导出的文献为样本,用Excel统计并作图,以SATI为工具从作者、关键词和机构角度做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

2 统计与分析

2.1 年份分析

所得文献统计结果见图1。松针载文量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松针行业正在不断壮大。外文量浮动程度大,2005年陡然下降,这与CNKI对外文的收录总量少和不稳定有关。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开放度与包容度提高,重视学习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科研成果,所以外文阅读量和下载量反而高于中文文献。中文载文量在上升的总趋势下出现了几个低谷,一方面是由于和松针一样具有天然保健功效的植物众多,例如常用于护肤品生产的石榴和山茶花等,给松针产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为生态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退耕还林[17]、建立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等,后续应深入对松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从图1的文献及研究的特点,可将我国松针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1979—1984年,载文112篇,占比3.41%,其中中文88篇,外文24篇,无专利。此時处于松针开发与利用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总量少、层次单一。改革开放初期,工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始恢复,研究集中于生产动物饲料和寻找病虫害成因,少量涉及松针粉加工设备的设计原理。(2)1985—1992年,载文355篇,占比10.81%,其中中文312篇、外文43篇,专利11件,占比0.34%。该阶段特点是出现了专利,这受益于1985年《专利法》的实施。研究则侧重于虫害防治,如:松茸毒蛾、马尾松毛虫和松突圆蚧等,并开始将松针提取物应用于医学。(3)1993—1999年,载文509篇,占比15.51%,其中中文392篇、外文117篇,专利34件,占比1.05%。该阶段特点是发展十分平稳,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松针的化学成分,并应用于养生产品开发。(4)2000—2009年,载文1 029篇,占比31.34%,其中中文739篇、外文290篇,专利224件,占比6.92%。该阶段特点是开始出现养生产品的研究,主要探究松针的营养元素、药用价值、保健功效和生物防治,这与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联系。(5)2010—2019年,载文1 278篇,占比38.92%,其中中文964篇、外文314篇,专利2 968件,占比91.69%。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初有成效,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人们专利意识显著提高,该阶段专利占比激增。同时人民思想开放,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促进了松针抗氧化养生产品[20-22]和脱毒作物[23]的开发。

2.2 载文机构分析

2.2.1 数据分析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见表1。

表中机构数只占所有机构数的25%,而发表的文献量却占47.98%。由表1可见: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发表论文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表中机构以农林业高校为主(占比50%),其他综合类院校中贵州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林学也是发展较好的专业,这类机构通常林业发展历史久且经验足,支持的基金数多[24],并位处松树覆盖较多的区域,因此在松针的发展研究中长期占据优势。

2.2.2 知识图谱分析

在SATI中选择文献去重、词干提取、应用停用词、应用分词、智能清洗,设置高频字段显示个数为50,矩阵大小为50,去重后文献总数为251篇,再选择知识图谱-机构,强度设置为-350,距离设置为170,可得到知识图谱。

CNKI中检出的“松针利用”文献的机构关系群最多为3家,绝大多数机构独立存在。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处在图谱的中心区域且圆圈较大,两者的研究更核心[25],但缺少与其他机构的交流,难以将研究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松树对于热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樟子松和五针松极耐寒,对热量要求低,在新疆等西北地区较为常见;黄山松和华山松对热量要求中等,分布范围最广,多生长于中国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或低山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而马尾松和云南松等松树的分布更靠南方,它们要求高热量。因此,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机构所研究的松针种类也会有很大差异,难以进行合作交流,从而造成机构间的低关联度。

将独立存在的机构去除后发现,载文量排名前列的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处在最大关系群中,与其他机构之间连线较粗,代表关系较紧密,学术交流更多。高校间加强交流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个机构协同配合,但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拥有办学自主权,拒绝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科研成果被限制在几个小范围内。随着近年来大学战略联盟机制[26]的高效运行,机构间的合作大大加强。

2.3 关键词分析

2.3.1 数据分析

将同类关键词合并,得到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虽然我国松树种类超过110种,但由于南方的马尾松、西北的雪松和西南的云南松分布广、面积大且方便取材,湿地松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利于研究,油松是中国特有树种,所以研究还是集中在上述五种松树之间;松针提取物的医学价值[27-28]、保健功能[29]和病虫害保护[30]研究已趋于产业化,但在环境监测和微生物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2.3.2 知识图谱分析

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知识图谱-关键词,强度设置为-880,距离设置为450,去除噪点,得到其知识图谱见图2。

由图2可见:“松针”和“松针粉”是两个主要支点,处于核心地带,从这两个笼统的概念一层层深入下去,渐渐细化成具体研究点。目前的科技水平很容易提取的“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叶红素”和“叶绿素”,已经发展成熟的“饲养”“饲喂”“饲料添加剂”和“特种饲料”,它们之间的线条较粗,各自形成了小体系,是研究重合度较高的方向。由2.1已知,近年来关于抗氧化、保健功效和作物脱毒培养的研究增多,因此与之相关的“松针精油”“黄酮”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关键词处于中间位置,在未来会长期占据行业前沿,但同时也会造成资源聚集,不利于多元化发展。松针本身对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31]有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大多看重其经济效益,忽视其深层价值,成为行业一大痛点。

2.4 基金分析

1979—2019年,我国支持松针研究的基金共有3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27个,覆盖江苏、浙江、广东等16个省份。为找出支持力度较大的基金,给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载文量前10的基金进行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排名前10的基金载文量占全部的7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的文献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基金项目,占比达到37.74%,其他基金之间差距不大。松针国家级项目占比17.94%,支持力度大,但我国典型树材杉木占比达30.77%,可见虽然两者都具备覆盖范围广、资源来源多的特点,但由于杉木抗重病效果更好,在建筑、桥梁和家具等领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对杉木更为重视,松针产业在这些方面的价值有待发现。就地方而言,松树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3个)和黑龙江(3個)等省基金数量相对较多。在基金列表中未发现民间机构,松针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水平还不够。

2.5 研究层次分析

目前,松针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至少16个领域发挥作用,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自科)、工程技术(自科)、专业实用技术(自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科)是最主要的四个领域,载文量共占96.02%(见表4)。

由表4可见:前两者在研究层次中占比极高(76%),我国松针利用还处在前期基础开发阶段,研究集中于松针提取物性质鉴定,从而促进牲畜发育[32]、植物生长[33]以及养生和医疗产品开发。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于畜肉和保健品的需求量极大,这类产品还将长期成为松针开发的主流。专业实用技术载文相对偏少,原因在于目前的松针粉、松针土和精油提取等工艺已能满足生产需求,精加工技术开发意义不大。至于行业技术指导层面,无论是虫害防治还是饲料添加方法都已经形成规律,短期内难以改变。

2.6 学科分类分析

松针应用领域众多,研究松针的学科十分丰富,见图3。

由图3可见:松科植物属性决定了林学研究是基础,另外,松针还具有很多实用价值,譬如被制成天然的保健食品;医学上能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鼻炎、便秘、痛风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野外探险时可以用于蚊虫叮咬后的应急处理,烧水时加入少许松针也可有效杀死细菌[34]和寄生虫;缺少食物时,松针还能提供维生素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非常时期救人性命。因此,松针也广泛存在于医学、食品、生物等学科的研究中。

2.7 文献来源分析

刊载松针文献的期刊共有15种,本文选取了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松针褐斑病是松针生长面临的一大问题,也贯穿了整个松针研究历史,因此关于病虫害防治的《中国森林病虫》高居榜首,这也与前文关键词分析中“松针褐斑病”高居第八名相符。目前,虫害每年会给松针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松针粉和松针土能增加牲畜饲料和植物培养土中的营养成分,这帮助相关期刊位列前十。

2.8 作者分析

利用SATI,在初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选择自动聚类-作者,得到所选高频字段基于共现矩阵的聚类,在整个大框架下这些作者被分成了两大类:(1)应用开发型:包括抗氧化和抗瘤功能开发、饲料改良、生物活性和环境保护功能研究等,偏向松针产品的实际应用,成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理论探究型:包括比较研究和应用可行性研究等,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松针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3 结 论

我国松针研究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原材料来源广泛,研究机构分布范围广,支持基金多,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但研究重点集中在精油提取、饲料生产、病虫害研究和单纯的成分分析方面,内容重合度高,研究方向扩展缓慢,对新型工艺技术的探究太少。

因此,对未来松针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我国松树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和易获取的优点,以及人民生活观念改变的契机,大力开发创新型食品和药品,把握广阔的市场。(2)响应“863”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与良性竞争。(3)明确产业目标,集中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市场化发展。

综上所述,松针产业前景广阔,一旦走出研究方向闭塞的困境,在实用性上有所突破,松针将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光耀.松针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生产技术[J].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9-20.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3] 杨泽填,赖锦茂,黄锦菁,等.松针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1):60-63.

[4] 王健,包永欣,相永梅,等.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120-122.

[5] 唐成芳,阮建平,石明娟,等.马尾松针提取物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的理化性能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7,26(1): 11-16.

[6] 杨务彬,李元宏,兰鸿.松针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35):3292-3294.

[7] 陈良胜,方应权.松针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2,31(17):5-6+8.

[8] 戴艺,徐明生,上官新晨,等.松针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2):670-677.

[9] 郑芳,曹丹丹,皮婷婷,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武当松针茶”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医药导报,2018,24(2):44-46.

[10] 朱雪松,李鵬,叶芳健,等.“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选[J].安徽医药,2017,21(1):49-53.

[11] 姜志杰,杨小翠,苏立杰,等.松针红枣糯米复合保健酒的最优发酵工艺[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53(2):63-68.

[12] 赵桂芝,寿旦,俞忠明,等.松针不同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847-849.

[13] Pauliina S A,Annikki M.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needle and shoot elongation before bud break in Scots pine[J].Tree physiology,2017,37(3):316-325.

[14] Jankowski A,Wyka T P,?ytkowiak R,et al.Does climate-related in situ variability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needles have a genetic basis? Evidence from common garden experiments[J].Tree physiology,2019,39(4):573-589.

[15] Holt E,Kocan A, Klanova J,et al.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furans (PCDD/Fs) and metals in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needles from Eastern and Northern Europe: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potential sources[J].Chemosphere,2016(156):30-36.

[16]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50-58.

[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条例[EB/OL].[2017-3-14].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0/20170314/459878.html.

[18] 赵琬婧,王清波,王瑜,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14(3):58-61.

[19] 张莹婷.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工业炉,2019,41(3):41.

[20] 周思杰,张智红,段久芳,等.雪松松针多糖超声波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2):284-291.

[21] 樊梓鸾,张艳东,张华,等.红松松针精油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8):98-103.

[22] Jae-hee P,Peunji S,Eunju P.Optimization of Mixing Ratio to Improv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ged Garlic with Pine Needl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2017,22(3):241-245.

[23] 周平,付业春,王朝海,等.松针土栽培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58-4459.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EB/OL].[2019.12.08].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tj/pdf/2018_table.pdf.

[25] 王学勤.竹子栽培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图谱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33(2):330-339.

[26] 郭兆龙.我国大学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27] 李启照,孙维浩.松针黄酮氧化石墨烯组装抗胃癌实验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3):28-30+72.

[28] REN Peng,REN Xiang,CHENG Lei,et al.Frankincense,pine needle and geranium essential oils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the AMPK/mTOR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J].Oncology reports,2018,39(1):129-137.

[29] 黄佳銮,邓丽映,卢铭瑜,等.松针芹菜复合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5):47-50.

[30] 方珞,吴小芹.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的悬浮培养[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3):13-18.

[31] 石丽芳,李法云,王艳杰,等.不同生物质炭对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总烃及各组分修复效果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199-206.

[32] 司马博锋.松针粉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养猪, 2019(2):25-28.

[33] 魏亚平,任玉会,马雪范,等.盆栽月季营养基质选择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53-55.

[34] 楼英彪,陈菲,高素华.雪松松针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8):39-4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ine Needle Utilization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 Analysis

Hu Yanjun,Qin Yihang,Liu Xiaogeng,Yang Yiming,Zhou Zhiwei,Wei Q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Key Laboratory of Grains and Oils Quality Control and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Jiangsu210023 )

收稿日期:2019-12-24

基金項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B15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4-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项目(201910327061Y)。

作者简介:胡妍君,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通信作者:刘晓庚,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与食品科学。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但农村中小学因师资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设备资源不配套等多种原因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2003年12月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现代远程教育和它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大大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为边远农村地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也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着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状况及原因

虽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有5—6年的时间,但实际的情况却是除少部分农村中小学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比较好外,大部分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处于闲置或浪费状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学校将远程教育设备作为摆设,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只为应付检查。二是即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也不是很高,只有小部分教师在使用,而且也只是遇到要进行公开教学时,才查一查、用一用。三是囿于教材版本问题,即使远程教育资源下载下来了,也根本无法直接应用于教学中。

造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一些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装点门面、应付检查评估之类的层面上,对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感受不深,没有体会到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刻意义,没有正确认识远程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密联系。同时,多年的传统教学经验使得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虽然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但其手段是单一的、机械的、片面的,没有达到现代教育思想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不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最大效益。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对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整体上不高,还无法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部分教师不会、不敢、不想用远程教育资源,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要制作一些课件,准备一堂多媒体电教课费时费力,非常困难,更不用说整合教学资源制作新的教学资源。技术的匮乏限制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远程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再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欠缺导致远程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目前,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只有一个多功能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众多教师与班级上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初中,一般都有20多个班级,如果学校硬性规定上20几节信息技术课,那么别的科目就无法在多功能教室里授课了。

最后,远程教育资源不配套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教学的开展应以教材为主线。远程教育资源充当的是教学的辅助角色,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完全匹配或基本匹配的不多。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主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主,而农村中小学教材版本却是多样化的,这就使得许多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与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资源版本大不相同,虽然接收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根本无法直接使用。虽然国家教育资源中心按照基础教育主要版本编制资源(主要是补充除人教版之外的版本资源),但网络资源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课都已经上过了,资源还没有出来。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首先,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实现观念的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手段、各种形式,加快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转变,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要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面貌,缩小与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差距,就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让广大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广大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一样及时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掌握现代教育手段。

其次,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人会用、能用、爱用远程教育设备。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的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学校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推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学校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躬身实践,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同时,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可以考虑采取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与评选骨干教师、评先评模、评职称挂钩的办法,调动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授课的局面。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要多方筹措资金,根据经费情况,分年度、有计划地购置远程教育设备,增大设备的覆盖面。学校应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设备数量,建设网络教室,组建校园网,争取实现“班班通”、“校校通”。

最后,开发适合农村中小学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方便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应成立专门的小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下载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整理编目存档,及时发布,让目前农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让广大教师和学生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要大力开发农村本土化的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农村本土的资源与经验,资源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来确定。同时,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软件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采用城乡合作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式,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开发本土化软件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社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