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变化范文

2023-09-16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1篇

想知道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从改革前后的日常生活水平来进行分析观察了。这个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四个方面来看,那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了。

首先我们要从人们的衣着方面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也较低,所以对于商品的供应就严重匮乏,买一件衣服很难,而且光有钱还不行,人们买衣服要有布票才行,按照布票的数量去买,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更别说是色彩和样式,没有什么可以挑选的,就那几种,十分的单调。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土黄的解放装,要么就是蓝色的解放装。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布料的种类也变得多了起来,再加上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前卫了起来,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许多种颜色,许多种的样式,应有尽有,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甚至不少人都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在这时,各种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其次我们要从吃这一方面来看看,我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是最要紧的对于人民来说,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子的,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得慌!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弄的粮食产量严重不足,造成了食物匮乏,更别提有多么单调了,在当时你要去买粮食都需要粮票去买,每年的肉食也就那么一点,所以在当时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都没有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因为这,每年有很多人都饿死了。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提高,使得粮食产量的大大增加,终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充分的解决。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现在人们的要求已经从“吃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升到了要“吃好”的要求,,吃的东西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而且不甘心于这些,去试着尝试吃一些稀罕的东西,而且在思想上有了提升,比如现在,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再下来我们该谈谈我们的“住”了。我们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我们肯定要去找到一个供我们去居住的这么一个地方。就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十分的差,通常都是平房,几个人去挤在一块住,人均住房很小,住的房子能遮风避雨就行,通常房子内不注重卫生情况,房子里有床和桌子凳子就行,很简单朴素。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首先高楼大厦几月之内就从平地起来了,使得人均居住面积增大了许多,而且既然有了房子人们就肯花钱对自己的房子进行室内装修,什么木地板,什么大理石砖头,使得房子里那个装修的是富丽堂皇,进去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尤其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地暖,使得自家的房子在严寒的腊月照样过的是酷热的夏天。不仅仅是室内,人们购置自己的房子,必定要去看看自己房子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往往里边有草坪花园,有一些锻炼身体的器材,有的甚至还有一条小河和凉亭,住在里边那真是很舒适啊。这与改革开放前那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2篇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客家文化聚集的地方。在21世纪的现在,梅州有许多旅游景点,例如叶剑英故居、千年古刹灵光寺、国家级4A景区雁南飞、雁鸣湖、铜鼓嶂等。而我家乡隶属于梅州市的一个县,那里虽不富裕,但相比与改革变化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的成效之一就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告诉发展的时期。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之一,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泥湾村落发展位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不相上下的繁荣都市,成就了所谓的“深圳速度”。在深圳发展起来后,家里的亲戚便开始了在深圳的淘金路。果不其然,深圳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他们带来了一大笔财富,现在在老家建起了房子,日子过的挺美满的。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以前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他们根本就穿不到新的衣服,都是姐姐穿的妹妹穿,大的穿了小的穿,而且穿破的衣服还得补补再穿。更别说色彩样式,都是单一的军绿色或者灰色。妈妈说,她小时候春节穿的一件新衣服,还是自己捡了一年的树枝换来的钱买的。可见,当时的人们想穿一件新衣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样式更是越发的稀奇古怪。可见,在21世纪的今天,服饰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了,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了。

改革开放前,食物跟衣服一样匮乏,人们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肉、蛋、奶几乎没有,蔬菜也极缺乏。人们从年初忙到年末,一直都在为解决基本的温饱而奔波。即使这样,很多人都还是会吃不饱。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吃的都是稀米粥,加点自家酿制的菜,就这样过一餐。一年只在过年的时候吃一次鸡,平时基本上没有肉。而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每日正餐都有肉,还有文火熬制的汤,饭后还有水果,牛奶,零食等。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讲究吃好,就是平时人们长挂在嘴边的要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也就是所谓的养生。改革开放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更带来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成果。

在父母小时候,住的都是泥砖做的瓦房,一下雨就漏水,夏天闷热,冬天寒冷。一间也就十几平方,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家人到了晚上就挤在用木头搭的棚上睡觉,平时吃饭、学习都挤在一块,而且家具也非常简陋,最多就是一张床,一张小木桌和几把椅子。而如今,家里不仅盖起来几层高的楼房,还有装修完好,功能分区明确的房间。家里人也不用挤在一起睡觉吃饭了。生活方便了很多,空间宽敞了许多,这也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

改革开放前,出行基本上靠步行,马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也是常用的。现在不仅汽车满街跑,公共交通也日益完善,火车、公交、地铁、高铁、航空等事业发达,旅游事业也随着发张成为平民产业。

除了衣食住行方面,改革开给放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就业制度从之前的国家分配制发展成为现在的竞争上岗聘用制度;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渐完善,现在不仅有各种保险事业,而且人们普遍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如今也被彩电、空调、洗衣机、电话、电脑、手机等普遍取代。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3篇

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

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而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因此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农村;现代化 【正文】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的新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国 内: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

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国民经济到

了崩溃的边缘。国际:全球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

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

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 征程。 1978 年 12 月,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正式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我

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始。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迁的调查,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

改革开放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衣、食、住、行方面的显著性变化

(一)

、衣:从粗布装到时尚服装

从我父母老一辈人的叙述当中了解到,当时家乡人穿的都是自己做的粗布 3 衣服。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接着穿,穿到破了也舍不得扔掉,补补接着穿。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了,家乡的百姓在穿

着上与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是时尚款式服装不穿, 不是牌子服装不穿。

以前是出门没有衣服穿,现在是出门不知道穿哪套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样式不断更新。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成为了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的方式。

(二)

、食:从吃饱到吃好

父辈们谈起三十年来在吃的变化上,大都感慨万分。过去一大家子人,吃

的最多的就是大锅煮的红薯和菜坛腌的腊菜,甚至连吃一顿白面做的饭都是很

奢侈的事情。那时过年是大家最向往的,因为过年能吃上一顿比平常好一点的

饭。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现在好了,平常就能吃上白面膜,大家想

吃啥吃啥,大鱼大肉早已是平常菜,甚至都嫌油腻了。吃饭不仅讲究个色,香,

味俱全,还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

(三)

、住:从黄泥茅草房到二层楼房

听老人们说,三十年前,村里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清一色的土坯房,茅草

的房顶,泥砖的墙。我爷爷奶奶住的泥巴房现在还在我们那个庄伫立着,现在

厨屋的墙已经倒了,堂屋的房顶也有个大洞。曾经,父亲叔叔他们就是在那里 长大的。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家里

的人们要么自己家盖上了楼房,要么到镇上买了房。前两年,爸爸也在镇上买

了一套两层的楼房。从整体来看,农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钢筋混凝土

的房子,土房时代结束了。

(四) 、行 ( 1 )

、从土路到村村通

以前的农村,所谓的路都是被人们踩出来的,没长草的泥巴路,一到下雨

出个门,回来满腿拐的都是泥巴,即使是晴天,也弄得一身灰,一拍一冒烟。

现在呢,村村通政策的实施,庄里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变得越来越快 捷,上哪都方便。家乡农民终于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 时代。 ( 2 )

、从步行到开车 4 据我的父亲回忆说,以前出门上哪办个事,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家里缺啥

少啥,基本上都是拉着板车步行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来回就得大半天。

母亲说那时候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缝纫机和自行车。现在人们

出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电瓶车,有人骑摩托车,也有一部分人已经拥有了 自己的私家轿车。

家乡人民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最 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三十年来,家乡人民的物质条件上不仅发生

了很大变化,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改变也不容忽视。

二、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一)

、对子女教育从轻视到重视

家乡像父母年纪那么大的人有很多都不识字,很多家庭的孩子仅限于念几

天书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家长观念上也认为念书没有用,不如

回家帮家里干点活。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 ,实

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

书没用,都非常重视教育,积极支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他们

的知识水平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是关于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 受教育程度 5% 35% 48% 8% 4% 0% 10% 20% 30% 40% 50% 60%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其他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后,受教育程度变化较大并能够

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占 8% ;受教育程度有所变化的家庭占 48% ;义务教育能够 完成的家庭仅占 35%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农村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

一切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归功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基本普 5 及,并且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 利的。

(二)

、休闲方式从没有到多样化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三 十年前百姓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买个小电视机都是一种奢侈品,家境最好的率 先买了台 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引得全庄百姓都来看。 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来,

电视机已从少数家庭的奢侈品逐渐变为所有家庭的日常家用电器。即使是互联

网,最初作为高科技的象征,也一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下面是关于农民休闲方式的统计结果: 休闲方式 14% 37% 7% 25% 17%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逛街 看电视 KTV 上网 旅游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农民休闲方式的结构呈多样化发展。其中,上 网、旅游、逛街、 KTV 等活动以新型姿态快速发展,比例持续上升,看电视仍然 是人们闲暇时的主要消遣活动。该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加,使农民有更多可供支配的资金从事更加丰富的休闲活动。除

此之外,消费品种的多样化、交通便捷以及与外界联系的加强都导致了此类现 象的出现。

综上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

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 30 年来,我国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30 多年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6 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 “世界上对

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

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说法比较有眼光。 ” [1] 改革开

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

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

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应客观分析、沉着应对,认清方向、坚定

信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是

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这次调研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和勤劳。在家乡人亲切的

言辞中,了解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变化的巨大。家乡的变化,让我明

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家乡的今天。家乡的进步和祖国的腾飞来之不易。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足美好。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4篇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家庭变化

评论特色社会主义

2009051229

调查时间:2011-11-18

论改革开放给家庭生活带来变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自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时期的革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面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着饮食,我们真真切切目睹和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巨变。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多年,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具体了解在改革以来生活变化情况,我以自身生活变化来对改革开放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多我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我生活幸福度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我家庭衣着方面,从追求穿暖到穿美的变化,从一衣多个季节穿到一个季节多衣服穿,从自己缝制衣服穿到上街买衣服穿的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衣服的质地,款式,搭配,衣服的品牌效应,时尚性、个性性。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我们的对衣服追求越来越时尚。我对服装的人均消费从改革前的不足3元到现在200元,增长翻了60倍。时尚和得体的穿着成为人们没衣服消费的追求。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越来越丰富。我们包里鼓了,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了。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它也变成了人们品味变化,对个性、风度的体现。

2 从食物方面,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家庭连基本的吃饱的难以满足。食物匮乏和单调,营养严重不足。人也普遍比较消瘦。家里来了客人是很头疼的问题,家里没什么吃的来款待。而在开个开放后的今天,10几亿的人们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我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更加讲究营养均衡,水果与蔬菜,肉的搭配。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一深入人心。现在家里来了客人,往往是招待客人到饭店。在除夕之夜,各大酒店爆满,吃饭还要提前预定桌位。桌上的菜叶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样样都有。饭后水果,各类各样的小吃也越来越多。

从住房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居住条件很差,茅草屋和土房是最普遍的住处。下雨的时候,很容易漏水。家里的家电几乎没有。以前是四大件,缝衣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已是高档消费品,是当时生活水平的标志。有一个大哥大手机已是富有的一大象征。对住所的要求越来越高。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小车。手机就连小学生几乎都人手一个。我们居住越来越月要求更加安静和和谐的地方。人们更加注重居住质量要求。

对行方面的变化,在改革前,自行车便最时尚的标志,私人轿车根本没有。在路上只有寥寥几个公家的车在路上穿梭。外出的人很少。二现在的人们,拥有的小车不是遥远的梦。对汽车的质量的,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处可见宝马、奔驰、本田、保时捷路虎。看见阿斯顿马丁,迈巴赫这些豪车也不足为奇。我们家庭尚是无车一族。国家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现

3 在的城市公路四通八达,城市间所需要是间越来越短。农村也实现了乡村公路。我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在过节期间,出门去旅游的时候越来越多,朋友出国旅行的越来越多。外出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火车,做飞机也很正常。开车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生活幸福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作用。这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我们走得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激励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是一个民族,一个过奖的共同信念,精神支柱,凝聚民族的力量保持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思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把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中,一个大国在崛起,一步步走向富强。以来了中国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日渐雄厚,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结合我们人民生活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对我国发展阶段的清楚认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贸易出口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经过30多年努力,人民在住房学费物价退休医保上都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5篇

还记得那句民谣“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那一年,邓小平爷爷设立了对外开放深圳经济特区,使得深圳在短短几十年里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从此,中国走进世界,世界认识了中国,中国在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让我们一起从衣、食、住、行、用的缝隙来窥探新中国不断改变的面貌。

衣:由暖到繁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生活贫困,买衣服都要凭借布票去买布,自己裁缝,能穿得暖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更别提什么花样了。还记得历史课本上,那些时候的人们站在一起时,一眼望过去都是一个颜色,蓝灰蓝灰的,像一片暗蓝的海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布票的使命就完结了,人们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多姿多彩,风格各异,服装不在只是御寒遮羞的道具,变成了人们展示自我风格,展示自我魅力的方式。随着人们穿衣选择的增多,人们穿衣观念的改变,衣服逐渐对个人形象产生无可比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衣着质量明显提高。

食:由饱到好

没有人会忘记,在改革开放前食不果腹的日子,特别是大跃进,大灾荒的那几年,人们几乎没有食物,甚至有人去食用观音土,不是胀死就是饿死。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再后来,人们逐渐吃的好起来,开始讲究营养搭配,讲究饮食均衡,崇尚绿色食品,饮食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能量,保证温饱了,更重要的是,饮食慢慢成为一个人品味的象征,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个地方的特征甚至是标志。

住:由挤到宽

改革开放之前,往往是一个家庭上下三四代都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面,给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小房子里面空气光线都很差,居住条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城市快速发展,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穿插在云山之巅,可以说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住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必备品,成为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行:由慢到快

毋庸置疑,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想要出行,不是不行,就是依靠畜力,只有军方或者大富豪才可能会有汽车这样的奢侈品。但是你放眼今天的中国,小汽车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高速公路,高铁,航空都已经发展趋于完善,人们实现了快速,安全,舒适出行的愿望。

用:由落后到先进

看改革开放前背景的电影的时候,总是看到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这四大件,而现在,这四大件几乎没有了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也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电脑手机等依靠信息技术而发展的产品,已经在这个信息时代里面主宰着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正确决定,是通向社会主义光明前途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得以前贫穷落后的中国告别了灰色的过去,不再挨饿,不再受冻,而是慢慢变得富有,变得多姿多彩,使得神州大地开始绽放彩虹般的美丽。人们不仅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获得许多成功,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得“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正确制度政策诞生并发展,促使中国政治文明更进一步。中国文化也因为改革开放而变得丰满,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更是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和外来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从而得以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就像是一个青少年,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充满活力,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国民的生活方式。就像上面说到的一样,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相对落后,贫穷困苦吗,生活方式非常落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理需要,是为生存。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极大提高,大量的物资流入社会,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都不断得到满足,从而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是为生活。就这样,改革开放就带领着中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更大的财富是各种闪光的思想。各种思想,各种理论跟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这些思想尽管有些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也有其长处,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国外的各种有益的思想观念也深刻改变着国民的思想观念,使得大家变得更加开放,眼光能放得更远。当然,我们必须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和文化,以我为主,不能给外国错误思想文化所误导或者渗透,兼容并蓄的走出不一般的道路。

改革开放变化范文第6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自0907 方杰 0401090706 摘要——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里,30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这30年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字:人权 改革开放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是人的生活水平和尊严、价值的提升。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人权的普遍性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一是人权在思想观念和法律政策上实现了主流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载入国家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确立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2009年,中国政府制定发布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中率先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国家。可以说,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就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促进中全面推进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促进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的协调发展。

三是建立起了一整套促进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制度。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不断完善促进和保障人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目前,中国有现行有效法律233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800多件,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人权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的命运的改变和尊严的提高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以占世界9%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贫困人口减少2亿多,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跻身发展中国家前列。全国人民普遍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获得了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五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截至2007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9元人民币增长到18700元人民币,增长了近0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约分别增长了39倍和30倍;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由6.7平米上升到27平米,农村居民由8.1平米上升到30.7平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6.6%和67.71%下降为36.3%和43.1%,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家庭服务、旅游观光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六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领域的一个突出进展是,突破了将人权视为资产阶级口号的“左”的思想束缚,确立了人权观念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宪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说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人权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中国在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

从以上列举的六个方面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状况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当前中国人权状况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那么,中国人权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无疑是这个奇迹中的一个精彩篇章。2008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分别有86%和82%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状况感到满意,在受调查的24个国家中高居榜首;分别有81%、64%和58%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和家庭收入感到满意。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民众对中国人权现状的看法。

开放的中国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有益经验,也需要得到各国的最大理解和支持。中国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人权问题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欢迎一切真心关心中国人权的人士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和组织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参考文献:

董云虎,《中国人权年鉴》,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

上一篇:古典爱情诗词范文下一篇:感动中国人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