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

2024-04-18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1篇

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得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华师大崔允漷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认为:首先,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动力。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再次,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上课提问本来司空见惯,但如何提问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探索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提问的质量可以看出思维深度。最后,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华师大博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认为:课堂教学进行四元复杂分析,即从目标、条件、过程、结果四个方面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课堂教学。另外评价者的价值观不同,也会导致评价的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也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春如此定义“好课”: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华师大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多思考以下问题:

当学生昏昏欲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呼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察觉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2篇

那么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尽管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本人认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常规的一堂好课,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氛围七个方面展开,即 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教学原则要突出;三是教学过程要展示;四是教学方法要落实;五是教学手段要体现;六是教学组织形式要分明;七是教学氛围要重视。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观,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应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突出职校学生能力培

——以《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为例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马 谚

《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是我们学校现用的职高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应聘》的授课内容之一。这个单元的语文实操训练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应聘时有效得体的自我介绍、应聘面试的应答技巧和模拟应聘活动。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对教材的单元的内容的整合,我先后安排了应聘信的写作指导、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指导和应聘面试应答的技巧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该综合实践训练的第二节。

本节课确定的知识目标:了解应聘面试时的口语交际注意事项,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掌握一定的的应聘面试技巧。情感目标:

1、学会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对择业的曲折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追求理想的职业目标。

2、懂得审时度势,积极调整求职期望值。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入交际状态。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示范、创设情境、开展多维评价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倾听、模仿、交流,评价,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理念。

上课之初,我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合作交流,了解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应聘面试视频并思考:假如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公司的招聘团队,你们团队会录用哪位选手为你公司的员工?为什么录用他?不聘其他选手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随之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小组意见。进一步讨论如果你也参加应聘,你认为怎样介绍自我才能取得成功?学生交流自己对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需注意的问题。之后,教师巡视,点拨,并让一些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中间作适当的点拨,再简要小结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三)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

首先,模拟情境,显示招聘信息,提出活动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模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的练习。

接着,学生轮流进行应聘面试自我介绍。面试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成员对自己面试活动进行多维评价——自我测评和互评,教师巡视,点拨,鼓励。要求学生按招聘要求尽量多角度修改完善自己的讲稿,并按相关要求进入角色训练。

(四)结合实践,深化训练,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和一定应聘面试技巧的掌握。

老师提出要求,各小组推荐代表模拟应聘复试,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开展应聘面试模拟活动,其他同学观摩各组优秀代表精彩介绍。

活动过程中,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五)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的表现进行点评,作总结归纳。

总结时扣住成功的自我介绍的要素点评,指出学生值得肯定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常规的评议教学,各项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比较困难,除了知识基础的原因,还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传统陈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目标,注重形成性教学过程,实施多维教学评价机制,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有希望。

(一)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1、巧用课堂鼓励与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成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用课堂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比如,指导学生正确拟写了一份通知、设计了一份求职(面试)方案,哪怕学生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只要完成并达到一定的要求,无论多与少,这也是成功,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学生能流畅地读完一则新闻或一首诗歌,并对其有自己的评价,哪怕那评价还很肤浅,这也是成功,至少是自我学习欲望的显示,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在不断地成功体验和激励下,学生将在教师的“搀扶”下一课一“得”,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快乐地生活,更需要快乐地学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产生“快乐”的心境,才能让知识与能力自动地生成;同时,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它既强调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更强调学生对教师主体角色的认同,惟有这样,才能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中职语文课堂没有普通高考的教学压力,教学氛围可以更宽松更活泼,比如,阅读课可以不划分段落层次、不归纳中心思想,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一段相声、创作一幕课本剧;知识讲授可以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让学生设计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努力使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带着学生在语文或者空间里自由的畅游,让学生发现、去收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3、落实“终身发展”理念,在生活化专业化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把诚信品格、合作精神、礼仪素养、创新能力等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把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社会公益广告等融入教学内容;把文字录入,文档处理和排版、产品设计与创意等专业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把诗歌朗诵、辩论、演讲、小品相声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与生活与专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及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学离不开考核评价,好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维度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评价方式不仅成为科学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本课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就是以专业运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中职语文学习内容,在评价标准上,“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素质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进步程度等,进行全方面的多维度评价。这种评价标准,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专业能力的掌握及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职语文教学考核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进行改革。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视语文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反对死记硬背,评价方式坚持灵活多样。比如口语表达教学考核,允许学生自选讲故事、美文朗诵、热点新闻等等其中之一;对于不特定的项目考核,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等。评价真正的目的,是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考几张语文能力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办公自动化等级证书等等,以适应专业需要。

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一直在思考着文化课教学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职业能力教学紧密结合。为此,由这节课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改变这些中职学生因文化素质较低,对文化课的兴趣不浓,在口语交际中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无话可说”等不良现象,我们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去说?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3篇

那么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尽管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本人认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常规的一堂好课,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氛围七个方面展开,即 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教学原则要突出;三是教学过程要展示;四是教学方法要落实;五是教学手段要体现;六是教学组织形式要分明;七是教学氛围要重视。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观,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应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突出职校学生能力培

——以《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为例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马 谚

《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是我们学校现用的职高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应聘》的授课内容之一。这个单元的语文实操训练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应聘时有效得体的自我介绍、应聘面试的应答技巧和模拟应聘活动。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对教材的单元的内容的整合,我先后安排了应聘信的写作指导、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指导和应聘面试应答的技巧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该综合实践训练的第二节。

本节课确定的知识目标:了解应聘面试时的口语交际注意事项,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掌握一定的的应聘面试技巧。情感目标:

1、学会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对择业的曲折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追求理想的职业目标。

2、懂得审时度势,积极调整求职期望值。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入交际状态。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示范、创设情境、开展多维评价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倾听、模仿、交流,评价,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理念。

上课之初,我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合作交流,了解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应聘面试视频并思考:假如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公司的招聘团队,你们团队会录用哪位选手为你公司的员工?为什么录用他?不聘其他选手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随之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小组意见。进一步讨论如果你也参加应聘,你认为怎样介绍自我才能取得成功?学生交流自己对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需注意的问题。之后,教师巡视,点拨,并让一些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中间作适当的点拨,再简要小结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三)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

首先,模拟情境,显示招聘信息,提出活动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模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的练习。

接着,学生轮流进行应聘面试自我介绍。面试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成员对自己面试活动进行多维评价——自我测评和互评,教师巡视,点拨,鼓励。要求学生按招聘要求尽量多角度修改完善自己的讲稿,并按相关要求进入角色训练。

(四)结合实践,深化训练,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和一定应聘面试技巧的掌握。

老师提出要求,各小组推荐代表模拟应聘复试,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开展应聘面试模拟活动,其他同学观摩各组优秀代表精彩介绍。

活动过程中,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五)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的表现进行点评,作总结归纳。

总结时扣住成功的自我介绍的要素点评,指出学生值得肯定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常规的评议教学,各项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比较困难,除了知识基础的原因,还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传统陈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目标,注重形成性教学过程,实施多维教学评价机制,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有希望。

(一)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1、巧用课堂鼓励与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成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用课堂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比如,指导学生正确拟写了一份通知、设计了一份求职(面试)方案,哪怕学生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只要完成并达到一定的要求,无论多与少,这也是成功,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学生能流畅地读完一则新闻或一首诗歌,并对其有自己的评价,哪怕那评价还很肤浅,这也是成功,至少是自我学习欲望的显示,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在不断地成功体验和激励下,学生将在教师的“搀扶”下一课一“得”,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快乐地生活,更需要快乐地学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产生“快乐”的心境,才能让知识与能力自动地生成;同时,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它既强调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更强调学生对教师主体角色的认同,惟有这样,才能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中职语文课堂没有普通高考的教学压力,教学氛围可以更宽松更活泼,比如,阅读课可以不划分段落层次、不归纳中心思想,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一段相声、创作一幕课本剧;知识讲授可以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让学生设计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努力使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带着学生在语文或者空间里自由的畅游,让学生发现、去收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3、落实“终身发展”理念,在生活化专业化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把诚信品格、合作精神、礼仪素养、创新能力等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把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社会公益广告等融入教学内容;把文字录入,文档处理和排版、产品设计与创意等专业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把诗歌朗诵、辩论、演讲、小品相声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与生活与专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及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学离不开考核评价,好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维度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评价方式不仅成为科学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本课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就是以专业运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中职语文学习内容,在评价标准上,“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素质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进步程度等,进行全方面的多维度评价。这种评价标准,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专业能力的掌握及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职语文教学考核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进行改革。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视语文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反对死记硬背,评价方式坚持灵活多样。比如口语表达教学考核,允许学生自选讲故事、美文朗诵、热点新闻等等其中之一;对于不特定的项目考核,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等。评价真正的目的,是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考几张语文能力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办公自动化等级证书等等,以适应专业需要。

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一直在思考着文化课教学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职业能力教学紧密结合。为此,由这节课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改变这些中职学生因文化素质较低,对文化课的兴趣不浓,在口语交际中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无话可说”等不良现象,我们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去说?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4篇

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近日,有幸采访到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请看她是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基本要求(1) :有意义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基本要求(4):常态性

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5篇

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得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华师大崔允漷教授将“好课”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认为:首先,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动力。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再次,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上课提问本来司空见惯,但如何提问是教师不断努力的探索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提问的质量可以看出思维深度。最后,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华师大博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认为:课堂教学进行四元复杂分析,即从目标、条件、过程、结果四个方面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课堂教学。另外评价者的价值观不同,也会导致评价的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也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春如此定义“好课”: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华师大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多思考以下问题:

当学生昏昏欲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呼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察觉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

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范文第6篇

1有效的备课

备好课。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教师要备好课,就应掌握好教育教学理念,熟透教材, 熟悉和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学习经验以及身心发展需要,制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有前瞻性地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事件等等。有了充分的 备课教师就能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

2有效的课前准备

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 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进入教室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 登上讲台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 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 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3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生成以及恰当的处理

上好课。上好课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设计好教学的框架很重要。如设计教学的流程、组织学生的互动、编制精巧的提问和练习等等。教师有一 定的科学思考, 如何在学生状态最佳的时候安排相应的活动。掌握了一些科学性的规律,便会把好课堂教学的命脉,才能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 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信息技术教学语言也要有针对性,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抑扬顿挫;同时,要善于运用表扬与激励性的语言,例如,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时,笔者会说:“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不知行不行?”当学生回答问题受阻时,笔者会鼓励地说:“别急! 好好想想!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笔者赞赏地说“你真棒! ”等等。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老师, 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课堂上的很多突发性是教师所无法预料的, 正是这些突发的生成使课堂增色很多。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闪光点时,教师应善于捕捉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创设更浓烈的氛围一起探索。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并能提升思维的质量。

4有效的合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同。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成了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老师们教学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4.1 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 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

4.2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在开始小组讨论的初期,要给予温馨提示: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与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 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要求是促进学生学会讨论。

(2)鼓励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指导合作技巧, 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3)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在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4)恰当指导。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5)有效多元化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还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原则。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5有效管理、监控和维持课堂秩序

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用多种感官创设和谐、积极、有序的课堂环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教师亲切的目光一定可以使学生情绪安定,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走近他(轻轻地拍一下, 就能使其端正行为。当学生的吵闹,窃窃私语时,教师可采用突然停顿发,等学生感到意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上一篇:生活趣事作文三年级范文下一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