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范文

2023-09-19

期中试卷范文第1篇

这个学校高中部学生少,我所教的是高二理科班数学,而理科班只有一个就是我教的班级,没有可比性,所以只能把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月考试卷出的偏难,而且有一章内容是上个学期所学,学生遗忘得很多,所以月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学生的正常水平,而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负担。这次期中考试相对较好,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涵盖各章知识点,并且在考试前用了大概四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效果明显。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了自信心,只要学习,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但是缺少攻克难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欠缺,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应该鼓励其多多做题,丰富大脑,多见一些类型。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避免但是又不好避免的,就是马虎大意,答题不规范,还有不扎实的地方。这就要求这类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把基础打牢,并且查缺补漏,把薄弱环节加强,还要注意规范答题,切记马虎大意。

然后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各个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不扎实,都需要较强。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求其攻克难题,首先要抓的是基础,把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没有漏洞,巩固所学知识,多做题并且认真对待错题,把错题真正真正搞懂。当然马虎大意依然不能有,不然这种失分太可惜,一定要避免。

其次还有一些上课基本不学,不跟着老师走,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想这类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成绩提高,只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坚持不下来。所以可以找这类学生谈谈话,多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最后这类学生是态度的问题,与学习无关,只要他们找到了为什么学习的答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大体情况,而针对个别学生还要个别分析,比如有几个学生课上很努力,思维一直是跟着老师走的,但是落实到试卷上不尽如人意,这是典型的落实的问题。头脑很聪明,但是缺少动手能力,课下落实情况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没有使出全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只要从基础抓起,监督好课上课下功夫,上一个台阶还是没问题的。还有一类学生数学这科成绩一般,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身为数学老师就要针对学生情况好好分析该类学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更进一步。

期中试卷范文第2篇

一、整体统计和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原因分析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从卷面看,基础知识中的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学生答得较好。由于本学期自开学起从未放松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注重平时的训练、巩固与积累。这样既扎实了基础又缓解了期中的负担。这种方式将在下学期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

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判断出现失误。例如绕操场跑一圈是旋转。学生以为操场是个圆弧,就是旋转。说明学生对旋转和平移没有完全掌握。

3、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同时却忽略了常识性的东西。

今年数学试卷中第一题中24×13先算(3)×(24 )再算(10)×(24)最后算(72)+(240)因为我们平时强调不够,很多学生写成了(1)×(24)。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4、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认真,爱凭感觉做。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经常让学生与完美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例如:

(1).应用题中的列式有晁错书的现象把92抄成93,计算把24抄成2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 )位数,有学生想都不想就写。 (3).计算题中,还有人忘写横式结果. (4).学生对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说明课堂溜号严重。

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有些同学遇到应用题时不认真,一旦出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会出现只做一步的现象。这些给我们老师提出了警示,是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6、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差,稍复杂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如最后一道应用题,学生不知道先求什么?

三、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3、力求让知识“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期中试卷范文第3篇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语文期中考试题目难易适中、题量合适,题目紧扣教材、结合导学案和平时练习,能较好反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好检测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试卷中默写部分选自教材中,都是一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而且在平时教学、尤其在早自习中有所训练,学生完成并不困难,但是还是有同学一分未得,这充分反映有些学生平时准备不够充分、态度不够扎实;选择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字义选自平时所学课文,同学完成情况较为理想,但是还是有同学审题不严;科技文难度不大,都可在原文中找到、分析、推理得出答案;文言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在初中学过,难度不是很大。诗歌鉴赏是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有一定难度,关键是要理会诗中的理趣和“早”字,学生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现代文《去远方》,文章意义晓畅、主题明确,所设置的题目难度也不是很大,学生完成较好;语言运用是漫画赏析,与环保有关,意思较为明确,难度不大;语言运用也很活泼幽默,学生有话可说;改写句子也不很难。作文是“书香作伴”,学生基本能够动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不会写偏题。

自我评价

这学期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相关制度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合理设置导学案、教学案,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较好“书香”氛围,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较为明显提高,注重基础较差学生,鼓励学生、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在学生主动性方面,也有待监督和规范。

教学措施

1、继续完善班级书柜,增购一些人文、科技方面图书,营造更加和谐、丰富的“书香文化”,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更大提升、能力和素养得到更大拓展;

2、加强语文教科研的工作,阅读相关理论著作,保持继续写作,多思考、多总结,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厚实和宽广;

3、加强课堂管理,导学案落实到位,严厉杜绝抄袭、不交、交空白导学案现象,完善制度性处罚;

4、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兴趣不高的同学,加强鼓励和引导;对于基础较好、态度较为端正的同学,鼓励发挥带动作用,营造较好班级文化和语文学习氛围。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期中试卷范文第4篇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曲《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臧天朔,于08年11月6日被曝涉嫌斗殴命案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据悉,臧天朔被捕与5年前一起发生在廊坊引发命案的斗殴事件及多起其他恶性事件有关。犯罪作为法律打击的重点,是因为()

A.犯罪是违法行为

B.犯罪危害他人

C.犯罪危害社会

D.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身为班长的旺旺(时年十五周岁)为维护自习纪律与同学小刚发生口角。小刚出手打人,旺旺在还击时踢伤其下腹部,小刚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学生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②中学生要珍爱.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③中学生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④旺旺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以命相抵⑤旺旺虽致人死亡,但应从轻处罚⑥旺旺的父母应当给予被害人亲属一定的经济赔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⑤⑥

3.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 ②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最好的屏障是()

A.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B.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C.通过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D.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求解决

5.“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矫治不良行为做起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6.2008年1月15日凌晨,阿强等3名中学生酒后驾驶摩托来到路口,恰遇一男青年,他们3人以恐吓.搜身等方法,抢劫了男青年李某身上的50元钱。此后,3人仍不罢休,继续用砖头击打李某的头部,造成该男青年昏迷。之后3名少年被警方逮捕归案。要判断这3名学生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是他们的行为()

①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是否违反校纪和社会道德规范

③是否应受刑罚处罚④是否触犯刑法

A.②③④B. 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09年1月22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玉军.耿金平.田文华等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

①公民一定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法不可违, 违法必究

③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朱某因无法忍受李某不断用手机给自己发送侮辱性短信,将李某告上法庭。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A. 发送短信会造成社会危害B.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C. 诉讼是唯一的维权方式D. 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9.中学生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本班同学小江被几个身强力壮的社会青年拦住搜身。小刚未加思索,立即上前替小江打抱不平,结果两人都被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见义勇为,就要敢于硬拼

②面对歹徒行凶,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凡是遇到违法犯罪分子,都要避而远之

④要有保护他人的胆识和勇气,更要善于智斗

A①②B ①②④C②④D③④

10.某网吧老板开出优惠条件,让未成年人进网吧消费,他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的规定,他的行为属于

A.家庭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B.社会保护犯罪行为

C.司法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D.社会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11.某酒店的经理罗某招用了一名年仅 14 岁的男孩从事打杂工作,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了解此事后,依法处理了这件事,同时责令罗某立即停止使用童工。劳动监察部门的行为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

A.家庭保护的体现B.学校保护的体现

C.司法保护的体现D.社会保护的体现

12.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总理在谈及“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时指出,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因为()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③未成年人自护意识.自护能力较弱④青少年受到特殊的社会保护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某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示牌发放仪式,要求全市酒类经营者必须遵守“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法律规定,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示牌。此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

A.家庭保护的要求B.社会保护的要求

C.学校保护的要求D.司法保护的要求

14.“青少年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自尊自爱做防护,公共场所不露宿。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保平安……”这首小诗说明()

①青少年要学好本领练好武术,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②青少年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善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③青少年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④青少年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2008年12月15日,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公开发表“查处降价的房产

商”言论。网友对其展开“人肉搜索”后发现周久耕所抽的烟是“南京”牌系列“九五 至尊”,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之间,其所戴手表是价值10万元的名表“江诗丹顿”,并抖出其开名车.多出房产等消息,南京市纪委部门随后对其展开调查。2009年10月1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并上缴国库。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③加强网络监督有利于政府勤政廉洁④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正义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20)分

16.概括地说,法律对人们主要有哪些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做?

17.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分为哪些种类?

三、 材料解析题(15分)

18.2006年4月21日晚上10点左右,24岁的小伙子许某在自动柜员取款机用自己的工资卡取钱,无意中将100元按成了1000元,取款机竟然真的吐出了1000元钱,卡中余额只有170多元的许某十分奇怪,马上查询自己的余额,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的余额竟然只扣了1元钱!许某将此事告诉同伴郭某,觉得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拿白不拿,两人再次来到该取款机前取款。许某先后取款171笔取走了17.5万元,之后两人各自潜逃。 2007年6月4日,许某被刑事拘留。11月2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许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08年2月22日,该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并于3月31日宣判:许某犯盗窃罪,鉴于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故改判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2万元。不管最后的判决结果如何,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许某做错了。生活中难免有诱惑,别人的东西即便无人看管也不能拿,不义之财不可取。在发现柜员机出错后,许某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就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一审判决中,适用了哪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哪一个机关制定的?

⑵结合材料谈谈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⑶作为青少年,应如何防患于未然,做守法的好公民?

四、探究实践题(20分)

19.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问题成为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头戏,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某班举办了一些活动。

(1)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2)根据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要求,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

①“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叫你上网

警示语:

②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小张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保护法》保护。” 警示语:

③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

警示语:

④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钱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身边。

警示语:

第四单元测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D解析:答案A错误,因为没有分清犯罪和违法的区别。答案BC两个答案都不完整,只有D回答的全面,危害社会既包括了对他人的危害,也包括了对他人的危害,同时还强调了严重性。因此选择D. 2.D 解析:小刚和班长发生口角后,不理智的班长和小刚冲动下动手,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受到刑罚处罚。答案③错误,因为材料里并没有体现磨砺意志的知识点,所以不选,答案④错误,因为班长是未成年人,所以不适宜判死刑。答案⑤是正确的,是因为首先班长是未成年人,其次不是故意杀人,所以要从轻处罚。但必须要附带民事赔偿责任。因此选择D. 3.B。解析:本题考查了青少年如何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强调了要善于斗争,答案.①②④是符合题意的。所以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因此选择A.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小要养成好品质,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因此选择C6.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时犯罪的特征。答案②是错误的。因为违纪和违背道德规范不是犯罪的根本特征。违纪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因此选择C。

7.A。解析:答案①②正确,因为公民如果不规范行为,必定要违法或者犯罪,答案③错误,因为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用受刑罚处罚。所以选择A。8.D 解析:答案A错误,因为发送短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只有不良信息才产生危害。答案B错误,因为李某是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C错误,因为诉讼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所以选择D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如何面对违法犯罪分子。青少年在自保的同时,要勇于和善于斗争。因此选择C。10.D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社会.学校.司法保护,营业性的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属于没有履行社会保护之责,违反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以属于一般违法行为。11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的内容的理解,注意审题,题目中提及到劳动监察部门的行为,这是社会保护的体现。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答案②错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当然受法律保护,可此材料特意强调了国家对青少年的保护,所以不选。因此选C。13.B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未成年人的几种保护类型,酒类经营者是社会的群体,所以此类行为是属于社会保护的要求,因此选择 B14.B 解析:答案①错误,青少年学好自我保护的本领,不是单纯的练武术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所以选择B.15.D解析:此题最具有迷惑性的是答案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就这个材料来说,网络对于社会的监督是有利的。但“人肉搜索”有时候也会给当事人增加很多的麻烦,有侵犯隐私的可能,所以是有利有弊的。因此答案也对。所以选择D.

二、 简答题 (20)分

16.现代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我们应当学法.守法.用法.护法,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17.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三、 材料解析题(15分)

18.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⑵①面对取款机出错吐出的钱,如果主动举报,可能获得“好市民”.“拾金不昧”的赞赏。材料中许某抱着“不拿白不拿”的贪婪思想,用只有170多元的卡取走17.5万元,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泥潭。这说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具有必然的关系。②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犯罪。

⑶①学会拒绝(抵制)不良诱惑。②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认真学习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通则.刑法),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的是道德水平跟违法犯罪的关系。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知道,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同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要从小时候,从小事上做到严以律己,不能一时糊涂铸成大错。

四、探究实践题(20分)

期中试卷范文第5篇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5ADBDD6-10ACDCB

11-15DACBA16-20CBBAC

21-25CDCDD26-28CBC

二、简答题

29、(1)肖像权 生命健康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

(3)大明的做法:第

一、与影楼协商,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第二、寻求工商管理部门、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

第三、到人民法院起诉该影楼的侵权行为。

小雨的做法:第

一、与父亲沟通,要求父亲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

第二、寻求老师、学校、妇联、居委会等个人或组织的帮助;

第三、到人民法院起诉父亲的侵权行为。

三、辨析题

30、不赞成。第

一、网络有虚拟性,但公民在网络上仍要受到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第

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网络上行使言论自由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网上行使议论自由权,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

四、分析说明题

31、(1)隐私对公民的个人生活安宁、安全十分重要;隐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2)第

一、隐私,是公民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公民的隐私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等。

第二、隐私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保护好个人隐私,人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否则,就可能惶惶不可终日。

第三、我国法律赋予公民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

(3)第

一、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自觉尊重他人隐私;

第二、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第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五、综合探究题

32、(1)常某的肖像权受到侵害,毛某的名誉权受到侵害。

(2)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期中试卷范文第6篇

这个学校高中部学生少,我所教的是高二理科班数学,而理科班只有一个就是我教的班级,没有可比性,所以只能把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月考试卷出的偏难,而且有一章内容是上个学期所学,学生遗忘得很多,所以月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学生的正常水平,而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负担。这次期中考试相对较好,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涵盖各章知识点,并且在考试前用了大概四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效果明显。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了自信心,只要学习,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但是缺少攻克难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欠缺,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应该鼓励其多多做题,丰富大脑,多见一些类型。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避免但是又不好避免的,就是马虎大意,答题不规范,还有不扎实的地方。这就要求这类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把基础打牢,并且查缺补漏,把薄弱环节加强,还要注意规范答题,切记马虎大意。

然后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各个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不扎实,都需要较强。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求其攻克难题,首先要抓的是基础,把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没有漏洞,巩固所学知识,多做题并且认真对待错题,把错题真正真正搞懂。当然马虎大意依然不能有,不然这种失分太可惜,一定要避免。

其次还有一些上课基本不学,不跟着老师走,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想这类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成绩提高,只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坚持不下来。所以可以找这类学生谈谈话,多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最后这类学生是态度的问题,与学习无关,只要他们找到了为什么学习的答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大体情况,而针对个别学生还要个别分析,比如有几个学生课上很努力,思维一直是跟着老师走的,但是落实到试卷上不尽如人意,这是典型的落实的问题。头脑很聪明,但是缺少动手能力,课下落实情况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没有使出全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只要从基础抓起,监督好课上课下功夫,上一个台阶还是没问题的。还有一类学生数学这科成绩一般,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身为数学老师就要针对学生情况好好分析该类学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更进一步。

上一篇:渔场范文下一篇:金融危机的本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