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表

2022-10-11

第一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表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表

可镇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成绩分析表

这次期中考试,九年级三班平均成绩71.47,最高分91,最低分26,平均分71.47,及各率59%,优秀率41%,

1、古诗文:得分情况相对较好。但部分学生仍存在投机心理,不肯下功夫背诵。文言文翻译普遍严重丢分,得分很低,未能掌握重点字词和活用情况,平时没有注重积累和运用。

2、选择题方面,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全面、深刻。

3、语言表达题,题目较简单,学生往往会漏掉限制条件,没有全 面理解题意。

4、作文:总分60分,平均得分40.37,学生语言运用不流畅,观点不鲜明,掌握素材不多,内容单薄,以叙代议现象多,错别字较多,导致大量失分。部分学生没有写够字数,未能认真对待作文。 今后改进教学工作设想

1、加大作文训练,把重点放在议论文写作的训练上;加强学生词汇、名言名句、俗语、典型事例等各方面议论素材积累,平时要求学生多练笔、关心时事。

2、每天安排学生背诵任务,形成阅读、背诵积累的好习惯。

3、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的训练,把阅读鉴赏的技巧方 法融入对学生的训练中。

4、重视学生实用文体的训练,如:通知、请假条、广告语、情景题、语言运用等。

5、抓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的基础训练。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增加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做好迎接中考的准备。

分析人:王华杰

可镇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表

本张试卷共三大题。紧扣新课程标准,难易适度。分别是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满分为117分,第一部分占25分,第二部分占42分,第三部分占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一部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找正确的读音,词语书写以及成语的词义等。这几题学生做比较差,正确率为30%。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各一题。该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正确率为70%。失分主要在文言文阅读上,其正确率仅为40%。

第三部分为作文题,学生作文普遍较差,但为激励学生学习,本次作文分数给的偏高。

改进措施和建议

1、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应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

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4、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作文写作的能力。

分析人:王华杰

第二篇: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每次考试后认真分析试卷,有助于学生稳扎稳打,以下是网-xx分享的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试卷的命题特点 1、本次试卷由我们自己命题,由单选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构成,在题型设计上是完全符合高考题型要求的。在分数分布上,主观题40分,客观题60分。同高考试题相比,客观题分数比重略偏高,因此,相对而言难度偏低,但对于高二学生来讲,夯实基础是可以的。

2、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本套试题覆盖了文化生活一半的内容,3道主观题既有针对某一知识板块的考察,也有针对整个知识的考察,很好地发挥了阶段检测的作用。

3、能力要求: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要求,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材料选择上,凸显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德育主渠道的学科功能。如14、15、28题等。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5、从设问角度来看,选择题有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试题,主观题的设问角度分别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考察学生的能力。难度适中,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分值设计依据考察的广度和难度而定,充分发挥了检测功能。

二、成绩分析 1、整体平均分不高,年级平均分只有58.46,平均分反映了总体学习的情况,其意义对于升学指标意义参考价值虽然不大,但对于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意义的。

2、优生尤其不多,整个年级上80分的人数极少,仅有42人,分布在五个班中。所以,今后教学中还要大力培养优生。

三、反映出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够,基础知识点失分率高。

如:单项选题中的第12题、13题、21题、27题。如:主观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到考前进行突击强背,但是,由于本次考试知识较为抽象不易强背,所以,背下来忘得快、不理解。这是本次基础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2、易错题的纠错训练效果不理想。

这次考卷中出现的易错题有的我们在考前做过,但得分率没有明显提高。教学中反复提示学生注意的知识点,命题人换一个角度设问,学生依然大面积出错,反映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弄懂,易混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分辨清楚。

3、解题策略、方法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考查要求,不能按要求组织答案。如:33题 (2)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因此不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如:31题 (3)不能多角度组织答案。思维的拓展性不够,往往就事论事,就某一点纠缠不清。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检查。

(1)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不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检查督促不到位。促使学生经常复习,减少知识点的遗忘。

(2)课堂教学注意知识迁移。一则不断巩固已学知识,二则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提问。扩大提问的面,让学生课堂上闲不下来,也可以在下课前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默写,促使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2、作业 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与平时训练不认真,怕难怕苦,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不仅要有软作业,还要有适当的书面作业。软作业检查的难度大,学生会偷懒,会蒙混过关。学案上的巩固练习,学生喜欢做选择题,对问答题经常不做或不认真做。教师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然后学生再将问答题的答案要点写到学案上。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主观题的解题能力。

3、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结合单元复习,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4、关注临界生, 对于临界生,要做到:上课提问,每周面批作业一次,每月谈话一次。对每个临界生作卷面分析,帮助学生总结失分原因,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对临界生提出明确的努力目标。

5、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帮助学生转变对政治学科学习方法的固有观念,引导学生功夫花在平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xxx中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学评价是学校xx工作的重要组成,组成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现将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如下: 一、组织情况:本次考试有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在各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加大了对考试纪律的检查。

二、试卷来源: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考试试卷是由县教研室提供,难度适中,不存在偏题和怪题,试卷出的比较活,大多数学生比较适应,个别学生不适应是因为复习侧重不同和复习还没有到位的缘故。

三、阅卷情况:阅卷采取的是同年级同学科流水形式,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四、考试情况分析: 六年级:(319人) 语文:平均分79.66优秀率53.29及格率84.64 数学:平均分63.89优秀率34.8及格率66.14 英语:平均争74.62优秀率54.55及格率75.86 七年级:(318人) 语文:平均分77.0优秀率17.6及格率65.1 数学:平均分74.1优秀率32.1及格率59.4 英语:平均分76.0优秀率35.5及格率65.7 政治:平均分60.1优秀率7.2及格率54.1 历史:平均分59.9优秀率17.6及格率54.1 地理:平均分59.1优秀率12.9及格率52.8 生物:平均分59.4优秀率17.0及格率51.6 八年级:(298人) 语文:平均分78.1优秀率16.4及格率71.5 数学:平均分69.8优秀率5.0及格率22.5 英语:平均分43.8优秀率12.4及格率35.2 政治:平均分71.1优秀率35.9及格率77.2 历史:平均分78.2优秀率12.8及格率66.4 物理:平均分48.0优秀率16.8及格率43.6 地理:平均分72.2优秀率24.5及格率60.7 生物:平均分73.7优秀率34.6及格率74.8 九年级:(343人) 语文:平均分80.6优秀率12.8及格率77.0 数学:平均分51.0优秀率6.4及格率30.0 英语:平均分53.0优秀率10.5及格率30.6 政治:平均分70.1优秀率38.5及格率73.1 历史:平均分64.9优秀率19.5及格率60.6 物理:平均分58.2优秀率21.9及格率46.1 化学:平均分64.4优秀率20.7及格率61.5 五、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1)教学积极性不高,有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3)缺乏钻研、合作精神。

(4)责任感不强,危机意识淡薄。

3、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还有待改进。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六、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1、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2、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

3、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4、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5、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6、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学生得分情况统计 1、各班学生选择题出错情况统计(略) 说明:(1)1-27为单项选择题,统计项为通过率;28-30为非选择题,统计项为平均分.(2)以上统计主要使各班任课教师了解所带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做到讲评试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其他请看年级组和学校的统计分析.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集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必须建立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尤其是平行班学生平时听课效率不高,课后又没有及时巩固,特别是思考、理解不够,不求甚解是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主要原因.如:第29题主观题1问4分.识记类题目,只要求学生能xx住该知识点,在考试时提取信息即可,学生失分率较低.在改卷时也出现有的学生记忆用词不准确,用模糊怨言作答,以及写错字情况出现,这需要加强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精确度.2、审题意识不强,审题能力差.部分学生根本不审题或不会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意识不到审题的重要性,结果答非所问,答的很多,得分较少,甚至不得分.如:第29题主观题第2问12分.学生犯了心向的错误,一看见题目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将所记忆的4个条条框框默写而出,且自以为必然得高分,殊不知该题的陷阱在于请从文化创新角度来说.审题不严谨带来的弊端就是该题失分严重.3、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缺乏基本的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如:第28题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文化的作用,而是就事论事,只顾回答文化产业的意义而忘记回答相关的知识点,出现了失分较多的状况.4、基本题型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缺乏.答题语言不规范,缺少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能力弱,书写潦草、马虎导致失分,特别是平行班学生.三、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高考一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教材的知识点,夯实双基,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教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且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概况,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将基础知识把握到位.2、科学训练,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平时教学要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试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在每个环节去引导学生学会多思考,学会科学表达.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对做错的典型试题进行分类整理.3、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和答题的规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认真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和设问之间的联系.组织答案要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术语准确、要点突出、层次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第三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来到实习学校后,经过无数次小考以及两次大考,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相比较这两次考试,月考和期中考试,有了一些想法。

这个学校高中部学生少,我所教的是高二理科班数学,而理科班只有一个就是我教的班级,没有可比性,所以只能把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月考试卷出的偏难,而且有一章内容是上个学期所学,学生遗忘得很多,所以月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出学生的正常水平,而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负担。这次期中考试相对较好,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涵盖各章知识点,并且在考试前用了大概四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效果明显。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了自信心,只要学习,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但是缺少攻克难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欠缺,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应该鼓励其多多做题,丰富大脑,多见一些类型。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避免但是又不好避免的,就是马虎大意,答题不规范,还有不扎实的地方。这就要求这类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把基础打牢,并且查缺补漏,把薄弱环节加强,还要注意规范答题,切记马虎大意。

然后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各个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不扎实,都需要较强。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求其攻克难题,首先要抓的是基础,把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没有漏洞,巩固所学知识,多做题并且认真对待错题,把错题真正真正搞懂。当然马虎大意依然不能有,不然这种失分太可惜,一定要避免。

其次还有一些上课基本不学,不跟着老师走,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想这类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成绩提高,只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坚持不下来。所以可以找这类学生谈谈话,多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最后这类学生是态度的问题,与学习无关,只要他们找到了为什么学习的答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大体情况,而针对个别学生还要个别分析,比如有几个学生课上很努力,思维一直是跟着老师走的,但是落实到试卷上不尽如人意,这是典型的落实的问题。头脑很聪明,但是缺少动手能力,课下落实情况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没有使出全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只要从基础抓起,监督好课上课下功夫,上一个台阶还是没问题的。还有一类学生数学这科成绩一般,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身为数学老师就要针对学生情况好好分析该类学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更进一步。

针对这次考试,一样要求学生写错题本,把错误的题目认真改正,争取下次不出错。还要找学生谈话,按照类别,让学生知道老师没有放弃,并且和他们一样,一起努力,共同努力。

第四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 本次考试试卷特点分析

1.总体分析:本试卷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卷的综合性非常强,基本覆盖了1到12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共2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选择题22个小题,共计44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历史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计56。试题以史料和表格和图片方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23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24题考查了学生的视图与语言总结能力, 25题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观察能力,26题考查了学生翻书查阅能力。

3.考试内容:这次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古代史( 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宋元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的相关内容,通过此试卷

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命题考查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

总体给我的感觉是试卷难易适中,第25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

二、 学生的答题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260

平均分:76.6

及格率:86.8%

优秀率:26%

最高分:99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学生人均成绩良好,试题难易适中,我校不合格的学生当中,50多分学生居多。

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

一、 选择题,本题中学生最高分为44分,最低分为10分,出错最

多的是第7题,8题,12题,第17题18题,19题失分原因,首先对于第七题来说,肯定的武则天的原因,部分学生主要是分析能力较差,同时也唯一的忽略了原因的主要两字,只看到了武则天的功绩重用人才也就是c选项。还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进行分析,翻书看到对武则天的评价,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导致错误。

第8题,部分同学做过单元卷,有一题描写唐朝社会动荡的诗人,选择杜甫,可能把此题与考试题混淆导致错误。第12题部分同学失分原因是分析问题不全面,分析隋唐经济繁荣,应从大方向进行把握,很多同学只看重皇帝的政策,从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分析能力较差。第17题失分原因,部分同学概念模糊,宋太祖的身份,有些选择少数民族,有些选择皇族,可见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没有注重细节,只知道黄袍加身,不知道宋太祖的身份。第19题部分同学受课外的影响较大,历史时间概念不强,很多同学都知道元朝时我国疆域最大,再加之成吉思汗影响力非常大,课内课外经常提起,所以误认为元朝时由成吉思汗建立,在讲课过程中我以强调,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注意细节。

二、 非选择题

23题主要考察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主要集中在第4课,大部分同学对于表格答的不错,一小部分同学失分原因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目,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审题,有的同学直接写皇帝的相应事件,例如隋文帝建立隋朝,唐太宗贞观之治,或者是直接空白,错此表格的同学一般都是对于历史知识比较生疏,平时翻书较少,平时没有认真学习。此题第2小问的科举制利与弊,关于科举制的利一般的同学都回答正确,对于弊端很少有同学能答上,分析其原因,平时做题很少涉及练习册,单元卷,还有一些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平时上课一带而过,没有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述,一般在15课中进行重点讲述。此题满分的同学较少。24题识图题,赵州桥,本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一般失分都在导游词上,对于赵州桥的介绍不全面,没有介绍设计者,年代,或者忘记介绍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导致失分。25题此题相对学生来说较难,学生失分重要体现在第1问,部分同学对于文言文的意思不理解,不懂传道艺的意思,很多同学回答的是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回答的是鉴真去日本的过程,没有回答传播唐文化等知识导致失分。第4问部分同学观察能力较差,不会从材料里找答案,导致失分。和第5问上,得满分的同学不多,部分同学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没有答道关键点上,向外国学习,弘扬祖国文化,很多都在回答互相合作等。26题,比较简单,满分人数较多,有个别同学错在混淆的最大的商业都市,把临安与开封混淆导致错误。

总体来说:该试卷较好,难易适当,可以使学生拉开档次,真正做到考查全面。

今后的复习策略

一、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

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虽然历史是开卷,但是还存在完不成答卷的现象,所以对于基础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完成答卷。同时也为做一些能力题打下基础。

二、平时注重对学生发表观点看法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考试中,一些发表看法的题和分析的题学生失分很多,平时在课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较少,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此考试后,在课上加大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对于鉴真舍己为人传道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在今后的讲课,和讲习题的过程中加大对文言文的讲解。必要的地方让学生把汉语意思标出来。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考试中的表格题一般都是同类知识的总结和归纳,部分同学的归纳能力比较差,例如本次考试中科举制一题中对于科举制完善总结,外交人物的比较,所以在今后的授课和复习的时候我们要构建知识网络,把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第五篇: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语文期中考试题目难易适中、题量合适,题目紧扣教材、结合导学案和平时练习,能较好反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好检测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试卷中默写部分选自教材中,都是一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而且在平时教学、尤其在早自习中有所训练,学生完成并不困难,但是还是有同学一分未得,这充分反映有些学生平时准备不够充分、态度不够扎实;选择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字义选自平时所学课文,同学完成情况较为理想,但是还是有同学审题不严;科技文难度不大,都可在原文中找到、分析、推理得出答案;文言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在初中学过,难度不是很大。诗歌鉴赏是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有一定难度,关键是要理会诗中的理趣和“早”字,学生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现代文《去远方》,文章意义晓畅、主题明确,所设置的题目难度也不是很大,学生完成较好;语言运用是漫画赏析,与环保有关,意思较为明确,难度不大;语言运用也很活泼幽默,学生有话可说;改写句子也不很难。作文是“书香作伴”,学生基本能够动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不会写偏题。

自我评价

这学期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相关制度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合理设置导学案、教学案,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较好“书香”氛围,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较为明显提高,注重基础较差学生,鼓励学生、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在学生主动性方面,也有待监督和规范。

教学措施

1、继续完善班级书柜,增购一些人文、科技方面图书,营造更加和谐、丰富的“书香文化”,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更大提升、能力和素养得到更大拓展;

2、加强语文教科研的工作,阅读相关理论著作,保持继续写作,多思考、多总结,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厚实和宽广;

3、加强课堂管理,导学案落实到位,严厉杜绝抄袭、不交、交空白导学案现象,完善制度性处罚;

4、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兴趣不高的同学,加强鼓励和引导;对于基础较好、态度较为端正的同学,鼓励发挥带动作用,营造较好班级文化和语文学习氛围。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签约仪式企业发言稿下一篇:区优秀教师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