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2022-07-19

第一篇: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李喜梅

【关键词】德育教育 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

【摘

要】时时有熏陶,处处有教育,拓宽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不但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提高了教师德育教育的素质,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自古以来,“德”一贯受到高度重视。《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是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当德和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以“德”为先。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他各项教育的根本,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

一、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臵。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育人,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学校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和班会制度。我校一贯坚持着星期一早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了解国旗、国歌的由来,明白国旗、国歌的诞生过程和深刻含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伟大的国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旗臶。每次都有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从小培养立志为国的进取精神。而且每周一次的班会制度,主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道德法纪教育。不仅如此还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各科教师要发挥各学科的功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品格、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中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

二、学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的读书活动,感受先辈们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党的九十岁生日举办“建党九十年演讲比赛”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庆节来临之际举办“辉煌六十年”演讲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了解祖国六十年的变化、知道六十年来家乡的变化,明白这些变化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学生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更要明白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回报家乡和社会。教师节时举办“师魂颂”等活动主题,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工作的平凡而伟大,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同时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还能学会感恩。比赛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事情的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提高自身素质。

三、德育需要引导。

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要从最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上下课时楼梯上较拥挤,所以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排队的习惯,于是在楼梯上画上线,楼梯口安排教师值班进行督促,通过不断地坚持逐步形成排队的意识。德育需要引导,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的德育的实效性。

四、多措并举,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

学校开办了手工制作、美术、舞蹈、校园广播站、太极拳、读书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学到了自己喜欢的技能而且还陶冶了道德情操,如手工制作室里学生用小麦秸秆、玉米叶、高粱秸杆、玉米秸秆、荆条等作为原材料做成的锅盖、草垫、草帽、小篮、鸟巢等物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美术室里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中流露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憧憬。读书写作小组的同学同样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和课本有链接的书籍或者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书刊,如感恩系列、环境保护类、抗日英雄人物系列等。太极拳小组的同学们在一招一式地学习中锻炼,在有板有眼的模仿中享受,既强身健体又陶冶性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把同学、老师和家长间相互关爱的道德生活事实以作文形式报道出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感化教育。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重视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利用学校外部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如定期召开家长会,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感染性强、针对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应发挥社会(影视等)教育传导性强、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等优势,把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得以延伸与补充,使德育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发挥全方位的、主体的、综合教育的作用。

付出总有回报。让老师欣慰的是我们的学生能把所学的东西回馈给教师。每到教师节的时候学生都动手做一个小礼物送给老师,或者是一张学生的绘画,或者是学生的几句话祝福的话,学生也会做一个精致的信封把它包装起来,或者是一张精致的卡片。有些同学还特别强调:这是动手做的不是花钱买的。作为教师不要求学生的礼物有多贵重,它代表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我个人反倒觉得,动手做的比买的更珍贵。从一个很简单的礼物可以透析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简单的礼物拉近了师生的关系,通过一个礼物更可以看到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探索新途径,努力寻求新方法,把对“立德树人”深刻内涵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措施。

第二篇: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和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教书育人,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所谓师技,是指教书育人所需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师爱,则是指教师对学生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爱。“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师责,就是要求教师把教育事业当作终生事业去做,当作神圣使命去完成。师品,是要我们教师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具有优良作风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的行为、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既不学高更不身正,成了道德的缺席者,比如见利忘义、吃拿卡要、弄虚作假、违背学术良知等等,以如此形象示人的教师,怎能使学生服膺?又怎能教育好学生?

“师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良好师德师风应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有效工作赢得广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务实作风应当成为教师必备的品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诚如人言: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今天,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爱因斯坦曾经在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提高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发展。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和健康人格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立足修身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

寿光市化龙镇中心小学

本学年我们以年初的小学教育教学工 作会议为指导,继续深化阅读能力提升工 程;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践行语 文的单元整合教学、数学的五会课堂、英 语的学生听读写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继续 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校本课程 的开发和实施。现汇报如下:

一、继续深化阅读能力提升工程 为学生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立领导机构 加强对阅读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阅读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语文教研组长任副组长,语文老师为组员。以保证我校的阅读工程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制定阅读计划 指明阅读方向在前期读书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修订完善新学年的读书计划,达到学校有方案,班级有计划。

(三)进一步宣传 让师生强化对阅读工作的重视学校对阅读工作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宣传,从学校到级部再到班级,层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阅读工作,让全体师生加深对阅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教师为学生做榜样。教师积极参与新华书店杯征文的撰写,将获奖教师名单予以公布,并进行表彰。

(四)对书源及时进行更新 保证学生有书读

1.及时更新走廊“悦读吧”的书通过整理、筛选,把损坏、不适合小学生的图书剔除,保留有价值的图书,并进行补充。

2.及时更新班级图书角的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购书,及时补充到班级图书角上,使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好书不断得到充实。这些书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还可以相互传看,晚上带回家看,真正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

2.及时更新“读书漂流箱” 内的书

根据学校语文骨干老师推荐的书目,更换原来漂流箱内的书。每个班级“漂流箱”内的书读完后,相同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继续进行整体漂流。

3.积极购买语文主题阅读丛书

为了扩大书源,搞好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工作,发动学生积极购买语文主题阅读丛书。每个班级语文主题阅读丛书的征订率都达到了90%以上,甚至个别班级达到了100%。

(五)深化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改革

1.让老师们积极参与语文主题阅读整合课的实践让语文老师们积极参加寿光市组织的单元整合备课,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找出困惑,然后学校聘请特级教师进行指导。

2.加强语文主题阅读教研

各语文老师在语文学科组长带领下,通过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教研。教研力求实效,不搞形式。

(六)继续规范和深化早读午读等课余读 1.加强早读午读的督查

每天上午上课前拿出15分钟进行阅读。这个时间各班必须进行阅读。午饭后休息适当时间然后读书,这个时间不许做作业或干其他事情。学校每天进行督查,对不读书或读书不认真的班级进行扣分,然后汇总到班级量化中。

2.增加就餐路上诵读

针对学生在就餐来回路上乱说话的现象,学校要求在这个时间可以背诵学过的古诗词,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段落等。这样既改变了学生乱说话的现象,又使得就餐路上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对此学校也加强督查。

(七)加强亲子共阅读

1.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发微信的方式宣传亲子共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自觉的陪孩子一起阅读。根据每个家庭亲子共阅读的开展情况,及时评选书香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的家长在期末家长会上会受到表彰,并发放荣誉证书。

2.将班级微信群和一米阅读相结合。教师在一米阅读上布置读书任务,然后学生把完成任务的情况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语文老师给予点评。这种做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

(八)继续开展“国旗下的读书报告会” 每周继续举行班级、级部、校级读书报告会。根据学生近期读书情况,先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通过班级报告会,每班选出一名“读书小明星”参加级部的读书报告会,再通过级部读书报告会每个年级选出一名“读书之星”参加国旗下的读书报告会,继续实行中部和高部轮流坐庄制,每级一个同学参加。所不同的是只要参加过学校读书报告会的同学今学期不能再参加。这样就给了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使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参加报告会学生都自己撰稿,老师修改,完全脱稿演讲。

二、加强校本教研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实施引进来战略

1.2017年春天我们联系教科研中心为我校送课。3月22日教科研中心的李凤君主任带领寿光市的语文骨干老师给我校送来了高水平的语文课。月日王君主任又带领她的英语团队给我们送来了高水平的英语课。

2.针对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我们联系文家街道的逢源小学进行联合教研。2017年117日,逢源小学的伦恒文校长带领寿光市农村特技教师郑国芬老师等老我校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研讨。研讨过程中分别由我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刘凤华老师和市农村特技教师郑国芬上了一堂阅预习课和精读引领课。课后进行了研讨,我校教师就语文教

学中存在的困惑请教了郑国芬老师。研讨扎实有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加强各学科校本教研

1.为了使校本教研更加有效,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考核办法。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老师们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2.针对以往教研和上课冲突的现象,我们统一教研时间。每周拿出三个下午的后两节课作为集体教研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周四下午英语。

3.为了防止让集体教研流于形式,我们固定了教研模式。集体教研先是听课,然后是评课,最后就大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进行交流。评课我们采取了“3+2”模式,既3个优点,2条意见或建议,并且每人都要发言。

4.为了校本教研的效率,我们分三个级部同时进行,每个级部每周由一名教师出示公开课。先有各科的寿光市教学能手出示示范课,再有一般老师出示展示课,最后由新教师出示汇报课。校本教研活动校长亲自参与听评课,每次活动教研组长都搞好考勤。

三、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小学生活泼好动,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虽然养成好习惯很难,但丢掉却很简单。为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召开习惯养成研讨会

针对低年级进入小学的时间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难做的特点,在低年级召开习惯养成研讨会。研讨会由张文水校长亲自上阵,从学生的读姿、写姿、站姿、卫生习惯、路队制、穿戴、学习用品的整理摆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示范。全体班主任参加,研讨会后再由各班主任给自己班的学生进行演示。

(二)标识各种标志

为了让学生上下楼梯,上放学出入教学楼规范有序,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教学楼内、广场上、校门口都画上了明确的指示标志,让学生根据标志走,把路队制落到了实处。

(三)成立督查小组督查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校成立督查小组,督查学生每天习惯养成的效果,发现不规范的给所在班级扣分并及时记录。督查小组将督查的情况每天一汇总,交教务处,然后再由教务处汇总,第二天将汇总结果在教学楼内大厅的电视上进行公示。教务处一周一汇总,将结果在大厅的展板上公示。对督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中,用来考核班主任工作。

四、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一)整合原有的课程

在坚持以“以学校为本”、“学校为基础”,以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出了以学生修身教育为本的修身读书课程、修身习惯课程、修身走班课程和主题教育课程,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实施。

人的一生总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三日不读书,尘俗生其间,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可见,不读书是不行的。书是一把钥匙,解开心中之疑惑;书是一杯香茶,品味人生之滋味;书是一份营养,充盈头脑之聪明。要想“衣暖肚饱”、“人模有样”,唯有读书。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时代,静心读书,悟道明理,修身立德,才能学业有成。这正是我们整合修身读书课程的初衷。小学生唯有爱读书,与书为伴,才能有一个多彩的童年,同时也为后续发展储备知识力量。

因此我们把修身读书课程作为重中之重。

(二)开发新课程

学生的修身不可一日而止,不可半途而废,要伴随其终身发展,要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修身还需要引导,还需要知道何而可为,何而不可为。为了加强学生修身的指导性,我们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及师资力量,统筹规划开发了修身主题班会课程。目的就是在班会上指导学生如何修身。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开设不同的修身主题。

五、未来的规划

以上是我们这一年来做的工作,有很多还刚刚起步,在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修身教育课程。

第四篇: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

爱的交响曲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工作多年来,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工作中,我十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遇事沉着冷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看待事情,正确处理问题,这对维护班级纪律,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使班集体舆论的进一步形成,教育犯有错误的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学期,我刚来到清水小学。学校领导让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并上该班的语文课。开学第一天,有大部分学生都来报名注册了。当我闲暇之余,有一个学生家长就找到我。她对我说,她的孩子是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不爱讲话,老师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和她进行正常的交流,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我感到很纳闷,马上问其原因,于是这个孩子的妈妈就和我拉起了家常。从她那无奈的话语中我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个孩子是个女同学,小时候由于生病右脚发生了病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到学校来以后感到很自卑,加之同学们有意排斥她,所以她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当然,报名这天我也没有见着她。第二天早上,我来到教室,我一眼就看见了她,刚刚从教室前面一瘸一拐走到她坐的最后一排座位,高高的个子,一头长长的微卷的头发。见我来到教室,也毫不在意,座位上坐定以后抬起头默默地看了我一眼。我马上给了她一个微笑。第一节课上,我请每一个同学作自我介绍,当轮到她时,她一个字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这会,其他同学发话了,有的说她身上有异味,不讲卫生;有的说她不和同学们讲话,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等等。这时,我终于憋不住了。我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她的话,你此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我们以后该怎么做?于是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最后我及时做了一个总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何况人家还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本来身体就有了缺陷,难道同学们还忍心去伤害她那已经受伤的心灵吗?很快这节课就下课了。下课以后,我出门站在教室外休息,我发现她上厕所回来,我马上叫住了她。准备和她聊聊,开始她还是不开口说话,低着头。我轻声地对她说:“不要怕,孩子,以后有困难给老师说,我一定帮你解决!”这时我发现她的头微微抬了一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你笑起来真好看,我马上对她说道。有了第一次接触,我发现她不排斥我了。在后面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关注着她。慢慢我发现课堂上她有时都冲着我笑。记得有一次,她妈妈早上来学校对我说,她家姑娘回家对她说“路老师上课有方法。”我此时在想,孩子也在关注着我。在接下来的这段日子里,我见着她就和她说上两句话,偶尔帮她整理下红领巾,让她认真书写。这两个月以来,我发现她偶尔在和同学们说话了,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并不排斥她了。特别是前几天,我在班队课上特别设计了一个主题:“爱与感恩”。我利用前段时间去参加县级骨干班主任培训所学到的经验,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感恩和付出。我相信爱真的能创造奇迹。

我班还有一个学生叫郑小平。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甚至与老师也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这让我非常头疼。

通过与家长联系,我了解到他父母因为在外地打工,不能平时很少回家,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在这个环境下,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学会与他人相处,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成绩纪律等方面也大大改善了。尤其是上次我上语文公开课,他积极举手,大胆发言表现得非常好。其次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反思: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贺丹丹,付新月这样的问题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在这次的教育中,我与他们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差生我们应该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他们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面对着他的改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第五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核心观点] 每一个教师先要立德,教育学生更要立德,将来学生毕业成为教师,也要去立德,也要教育他们的学生。如果在树人上有不足,教师应先反思自己。立德树人,既是要树立自己,又是要树立自己的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树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常惴惴不安地反问自己,树得怎样?对得起学生吗?我力求做好。

立德,德是什么?从文字上看,双立人旁边应当是一个正直的“直”,直立的“直”,下边是一个平地,在平地上立起了眼睛,正直向上。直上面是一个“十”,下面是一个“目”,最后底下有一横,是正直向上的意思。一个人总要正直向上,无论思想或行动上都必须这样。所以,直心为德,上面一个正直的“直”,下面一个“心”。因为写起来不好看,所以就把“目”横过来了,“十”下面一个“四”,再加一横,横下面加个“心”;行动上也要这样,所以旁边再加了一个双立人(“ㄔ”),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汉字。

应当说,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既是科学的结晶,也是艺术的结晶。

什么是正直为人?正直是向上的意思,对两旁都不能有所影响,这是德的真正含义。引申来看,一个人要有德,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德。因此,我们既要思考自己的“德”,又要考虑这个“德”如何影响到旁人身上。自己要有“德”,让别人也有“德”,得允许他人“德”的发展,还要帮助他人发展“德”,这就是“德”的含义。

另外,“德”还包含能力、作用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禀性,或者说各种事物的禀性都可以说是它的“德”。天有天德,地有地德,人有人德,物有物德。比如,水有水之德。它永远向下流,尽可能保持公平,这是它的德。所以每个事物都要有德。我们要培养学生,就是要树立他自己的德,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使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意义的人。这是我们做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要用“德”来培养学生,这个“德”不光是思想里的,还包括行动、能力上的,所以“德”中也应当包含“才”。

什么叫德化?德化就是把一切都变成德,就是化德,也叫德化。因此,理解好“德”,对自己、他人都有意义。尤其对于师范院校,每一个教师先要立德,教育学生更要立德,将来学生毕业成为教师,也要去立德,也要教育他们的学生。所以,我觉得立德树人这句话,党的十八大报告说得清楚极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如果在树人上有不足,教师应先反思自己。立德树人,既是要树立自己,又是要树立自己的学生。

立德的同时,还应当思考:树人,要树什么?树人是要树成一个有文化的人。什么是文化?“文”的含义是什么?在古代书里有个说法,叫“物相杂,故曰文”,事物很多,堆在一块,这就叫文。物堆在一起的时候,这两个物之间有一条线,即是“文”。所以“文”是各种事物的区别。各种事物怎么区别,才是“杂”?“杂”现在是“九”和“木”组成。过去的写法是,旁边先写一个衣部旁;然后那边画一个鸟,就是一个锥子,一撇一竖一点,下面四横,中间一个竖,这是一只短尾巴的鸟;下面再写一个木字,就是鸟趴在树上,很美丽,像人们穿的衣服一样花花绿绿,那么美好,这就叫杂。所谓“文”,不是单个“文”,而是许多“文”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美好、繁荣。所以,“文”就是美好、繁荣。还有一个说法:五色成文而不乱。不乱是有规矩、有章法的。所以,美好、繁荣、和谐就是文的特色。文化就是把一切想法、事情都变成文的、美好的。在辞典中,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每件事情都是文化的结果,不能单一地指出某个是文化,而是将其总括起来称为文化。

用“德”树人的内容就是文,就是要向着美好、繁荣、和谐的目标来塑造人。

目前,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等于把历史文化发展的最高峰都汇聚起来,这正是我们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今天所说的中国梦,就是要把梦寐以求的理想都一一实现。这项任务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庭收入调查报告下一篇:津贴发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