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大作文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张小龙大作文范文

白银市中考满分作文-小龙潭游记

小龙潭游记

我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也游览过山清水秀的仙都,但我更喜爱风景奇异的小龙潭。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

阳光明媚的一天,凉爽的春风把我送到了神往已久的小龙潭。我高兴得像快活的小鸟,飞一般地跳下车子,沿着小石子铺成的山路拾级而上。

老远,我就望见对面那陡峭的山涧,一条飞流而下的瀑布,从上游笔直地倾泻下来。我走近山涧,抬头一看。啊,龙头真是雄壮威武!只见它那张开的血盆大口中喷出了晶莹剔透的大水柱,一双神采奕奕的大眼睛放射出洁白的光芒,两根又长又细的龙角直棱棱地向上挺立着。好一派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湍急的水流哗哗作响,从山峡里直冲下来。水花溅在岩石上,像一股股白烟,又似一团团云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水珠滑在我的面颊上,凉丝丝的,沁人心脾。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吟起了李白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俯下身子,只见小龙潭的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清河底的细沙,还不时可以看见一条条小鱼在自由自在游着。这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披上了一缕金色的纱衣。这般美景,真是让人如痴如醉。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山腰的仙水龙洞。早就听说喝了仙水可以成仙,我便一马当先,跑到水池前。只见一滴滴“仙水”从石缝中钻了出来,溅起一朵朵小花。我心里直痒痒,马上拿起杯子接了一杯水,“咕咚”喝了一口。啊!它滋润了我的喉咙,也滋润了我的心田,一直甜到我的心窝里。顿时,我精神抖擞,又向山上奔去。

许久,我才登上了顶峰,来到山顶的凉亭上举目眺望。看,那雪白的是梨花,那粉红的是桃花,那浅绿的是草地,一片片纵横交错,形成一道道绚丽的七色彩虹。艳丽的映山红这边一簇,那儿一丛,把大山点缀得格外美丽。微风吹来,花儿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叶子沙沙作响,弹奏着动听的乐曲。一阵凉爽的山风袭来,梳理着我蓬乱的头发。欣赏着这样的美景,我仿佛进入了奇美的童话世界。

一抹粉霞挂在半空,夕阳也不知不觉地半隐在地平线上。我回头望望奇异无比的小龙潭,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第二篇:张小龙8小时演讲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张小龙8小时演讲

一、微信回顾

微信自2010年11月19日启动至今433天,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

二、用户篇

(一)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

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生,知道他们的欲望,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来运转。

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出来。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产品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如果一个产品计划的逻辑,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看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二)了解人性

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饥渴,保持一个觉得自己很无知的状态。但是对用户来说,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饥渴在哪里。第二点,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所以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最重要的是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最后是对于人性的分析。这个人性不是说产品需要,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

1、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2、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是创新的动力(例如:语音查找联系人)。

3、时尚是驱动力。

人是跟风的,“因为别人都在用”。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但不要太“工具化”。

4、人没有耐心。

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

5、人不爱学习。

微博的衰落,是否是RSS(订阅BLOG,订阅新闻)的原因?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三)了解群体心理

什么是产品体验?总结一个字的话,产品体验就是爽,作为两个字来说是好玩。群体是有一个趋同性的。另外一个观点是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那么群体会有群体的运作规律,这个和产品相关。产品会给几千万、几亿人来用,这些用户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人。

1、用户是乌合之众

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不用用对待个体的方式来对待群体,尤其是互联网产品。

2、重视“屌丝”用户群

facebook, pinterest, instagram, path等产品解决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3、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

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如触碰开关,比普通开关更贴近人的情感。

4、让不上微博的用户来用你的产品。

懒到连微博都不上的,他们才是主题用户群,他们就在你的身边,时刻想到,他们才是你的用户。

5、人性化即使以己推人

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你需要了解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

三、需求篇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不再产品中掺和自己的道德感,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满足贪嗔痴,但又要用户“少发微信”。对新点子,99%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不臆想需求,大部分“我有个好主意”都是脱离需求的。

(一)需求的来源

1、需求来自于对群体效应的好奇。 案例:漂流瓶,附近的人,摇一摇。

2、需求来自于自身需要和周边朋友反馈。

案例:蓝牙支持,Web微信,待办置顶,换手机迁移。

3、需求来自于对当下生活潮流的理解

案例:朋友圈:人们需要从和朋友的互动中很安全地找到存在感,并且很舒适。

4、需求来自于对平台的理解。 开放平台的接口很美,开放平台的生态很诱人,开放平台带来的不确定性令人期盼,生态系统,而非单独产品。

5、需求来自于对信息流的理解。

案例:订阅平台让所有信息成为可Push的,让个体都能显现,让品牌通过朋友传播。

6、需求来自于建立新系统。

让二维码普及起来,成为入口,通过建立简单规则,创作一个自运行系统,满足人群的某种心理或经济需要。

(二)要求

1、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

用户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不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2、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3、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从别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4、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

5、需求之来自对用户的了解。

需求不来自调研,不来自分析,不来自讨论,不来自竞争对手。

6、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每天花一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讨论他们是如何用你的产品的,他们的场景、感受等,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忽略评论家意见,等待他们说“太好玩了”。

7、从用户讨论中发现灵感,微博上的用户帖子,才是真实场景的反应。

8、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品,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

9、满足自己需求优于满足用户需求。

10、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人同此心,从自身捕获大众需求。

11、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案例: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的范例)。人民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瓶,会把握不到本质。

12、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省钱。

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不会成功。如果定位于更省钱的工具,可能就麻烦了。(案例:微信不是QQ,“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反映的是心理满足至上)。

13、“爽”胜过功能。

爽! (营销的目的是让用户觉得“爽”),好玩!(微博评论说“好玩”就对了),口碑传播的基础是“好玩”,爽是体验。体验比功能更易传播。

14、为群体效应而做。

案例:附近的人,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他们会发生什么?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人们会喜欢简单的行为动作,人们会对随机好奇,人们会对跨空间的同类好奇,它有群体效应。

15、为想法而做。

(案例:朋友圈的想法: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露好友但又要扎堆,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的社区,想法比功能重要,为自己要用而做)。

16、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做多源于不自信,每天看到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案例: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

17、不要从扎略分析来逆推需求。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从大量反馈看出需求是骗人的(群的需求,用户会告诉你他们需求的是QQ群),用户反馈能帮助完善体验,但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新东西,从数据统计看出需求更是骗人的。

18、在最后一刻才决定新版本特性。

不预先规划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个版本的需求,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的特性,重要的需求会在合适的时间自己浮现(案例:附近的人)。

19、世界是新的。

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

20、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规划是骗人的,每个版本的确定越后越好,取决于当时的整体用户环境,以及对当下环境的判断。

21、有DNA的产品才会演化。

DNA是产品的价值观,认知,如果将产品比喻为生命体的话,它是有DNA的。

22、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的核心。 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的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的规则,引发群体效应,群体在推动规则变化。

23、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做人人都爱用的产品,通用产品做得低龄化是不专业的体验,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24、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产品结构是骨骼,不可多变和复杂,创作从骨骼开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25、功能模块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关系。

四、设计篇

手机和PC的区别在于手机是肢体的延伸,手机和人是一体的(通过各种传感器)。PC是外物,即外部环境。移动互联网产品不是简单的PC到手机的移植,如果没有手机,就没有这份PPT。(采用Evernote随时在手机上记录想法,电脑做不到),做没有web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朋友圈的演化故事:反复PK各种场景,在头脑中模拟群体进入后的集体行为,找到关键点,放弃枝叶(评论回复,分组,屏蔽)。

(一)要求

1、设计就是分类。

分类是人类大脑的识别模式,分类是化繁为简的方法之一,PM每天都应思考如何让事情更有条理(案例:微信保证只有四个底部tab)。

2、抽象方能化繁为简。

抽象是提取实物的共有特性,抽象使得用简单模型覆盖多样性,高度抽象带来简单化(案例:一个认证帐号,覆盖名人,艺人,企业,餐饮,网媒,平媒等)。

3、越简单的分类越易于被接受。

4、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

朋友圈该在通讯录里做分组吗?用户说要分组,但屏蔽几个人才是需求,如果你做了分组,又没人用了。

5、面向场景来做设计,而非功能列表。

不堆砌功能。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面向场景,才能取舍。

6、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让新版看不出有变化,只有新手才将所有(新)功能罗列在显眼的地方。

7、不过度设计。

做得越多可能错得越多,对主干精雕细琢,对枝叶不做审慎。

8、做一劳永逸的事情。

好特性不需要不断做加法,一次成型。

9、让用户推动用户。

10、极简方能不被超越。

11、面向两年后的场景来设计。

12、操作的响应速度,永远是第一体验。 案例:朋友圈的timeline的流畅度。

13、如果一个特性不能让人兴奋,不如不做。

你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需求,好奇心是PM的驱动力,逻辑的完美也是令人兴奋的,在单点获得口碑,而不是一些列可有可无的特性(案例:QQ邮箱中转站)。

14、保留变化。

不在1.0做2.0该做的,对不确定的,保留变化余地,先不做,上线是为了验证想法,是改进的开始(案例:web微信,朋友圈评论的回复)。

15、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硬导入用户,只会给用户留下坏印象,以后再也不来了,KPI是好产品的副产品,不为KPI而改变产品。

16、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抓大场景,忽略小场景,非重要特性就放到设置里,放到设置里不如不做。

17、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问题错了。

18、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认知。

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自己满意。满意是否就好:取决于你的水准。

19、给用户选择权。

除了核心功能,都做成可卸载的插件,保持简单。 20、尊重用户。

保护用户隐私(通讯录上传要经过同意,LBS暴露位置要告知),不诱导用户,在每个体验点上以用户为重。

21、全球只做一个版本。

案例:邮箱、微信国际化。微信不会做各个地区的本地化版本,而保持全球一个版本。

22、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23、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特性。 理性的分析是功利而不完美的。

24、改变用户习惯。

电话发明一百年来,都在骚扰人,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你无法重新发明电话,但可以改变打电话的方式,新的习惯,让用户更舒适。

25、抛弃不人性的创新。

创新不是基于推理,创新是为人服务的(案例:耳机的按一下开始说话(而不是按住),是不能被接受的)。

26、避免战略行为替代真实需求。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避免“整合”。需要整合,说明都不行了。避免“拉动”。需要拉动,说明是KPI了。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有生命力。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避免“全面”。全面东西是平庸的。

27、从人出发,改变商业模式。 让品牌在朋友中传播,媒体的电子化。

28、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不以设计为导向,以用户为导向。

29、创新,还是抄袭?

你不可能重新发明电话,但你做的每样事情都可以是新的,跟随用户,而非业界产品,用产品来说话。

五、自然篇

自然观。自然是人最本能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对产品的启发:简单,不用想(摇一摇:一连串的自然反应)。

去技术化思维。看看IOS是如何隐藏技术的:file? Folder? Uninstall? Process?复杂的技术要隐藏在极度易用性背后,产品是由理性搭建,却用来表达感性,产品接受中不允许出现“支持”两字,“支持XX特性”,这是过时的产品表达。

“酷”是未来的体验方向。酷是自然而简单的(案例:隔空抓图)。

(一)要求

1、让交互模拟自然。

用动画效果逼近自然,朋友圈的评论弹出动画,交互就是获得反馈,尽可能产生反馈,产生自然易理解的反馈。

2、单一路径。

一个固定哪怕更长路径的操作,胜过提供几个但需要用户思考的路径,快捷方式不重要,且不可依赖,不把多个功能合并到一个操作里,会增加复杂度。

3、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

去掉一切文字说明(至少隐藏),清晰易懂胜过一切修饰(案例:摇一摇的说明图)。

4、“管理”是不自然的。

5、单线索最美。

一维胜过二维,TWITTER,微博的TIMELINE是一维的代表。手机屏幕上,尽可能不在标题栏使用TAB/下拉框 增加维度。

6、换肤是不自信的体现。

缺乏对默认皮肤的信心,损失视觉品牌效果(WEICO等以个性设计为卖点的APP除外),专注做好默认皮肤。

7、不让用户选择。

只提供一种最通用模式。不提供可选的方案(如列表和瀑布可选),每增加一种选择,都让用户迷惑。

8、简洁。

自然是种直觉,发条消息还要回头看是否发出是否送达是否已阅是累赘而不可接受的,消息带尾巴是不简洁不自然的。

9、少比多更好。

内容太多会破坏社区氛围,朋友太多会导致社交恐惧,关注太多会导致缺乏吸引力(案例:微信不会批量导入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朋友圈不会导入QQ空间日志)。

10、一亿用户就是一个用户。 他们是相同的,“自然”地摹拟他们,广泛听取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心怀一亿用户。

11、瞬间成为傻瓜用户。

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通过大量CE来了解人们是如何用产品的,从傻瓜用户角度来体验产品,才能发现问题,注重第一次体验的感觉,用熟就不能发现问题。

12、锻炼对“自然”的直觉。

通过对上千问题的分析来形成直觉,倒空自己的过往经验,以更本性的眼光看世界。比如技术控的去除,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来自推理,而是直觉。

13、PM的心态。

求知,不为自尊心而战,放下情绪,才能深入问题本质,用数据和调研来说话,短板可能就是强项(社交恐惧者可能知道怎么做社交产品)。

六、气质篇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个”,不是“种”,微信和QQ的区别在这里,QQ邮箱:常联系。

(一)微信存在的意义

1、“少发微信”。

除烟以外,还有哪个产品会让用户少用?这反映你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高度,不为营销而做。

2、让技术产品传达人文意识。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觉(案例:微信启动画面)。

3、改变旧世界的意愿。

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 (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发表于微信立项前一天)。

(二)要求

1、不听摇滚的程序猿不是好产品经理。

摇滚意味着反传统,人性,自由等,摇滚帮助找到本性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反映在产品里,听摇滚的程序猿有与众不同的思维,做与众不同的事。

2、你没有竞争对手。

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他们在做什么。微信没有竞争对手,也不分析竞争对手,与其关注同行,不如关注未来。

3、有自己的理念和愿景。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理念决定了你的产品的高度,你的态度会反映在产品的各个细节中,无可回避。

4、让欢迎页成为你的产品发布会。

新功能罗列是技术思维,不开线下的产品发布会,每个欢迎页都是一个故事,是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表达你的感受的地方,让产品值得期待。

5、做人性化的广告。

不为广告而广告,自用户的感受是最好的(很多是来自用户在微博用的原话,如“微信,让熟悉的声音骚起来”)。

6、找最牛的合作方。

7、文字反映气质。

产品中的文字是你和用户在说话,反映了你的气质,清晰易懂。表明你是有逻辑头脑清晰的人,不讨好用户;不抬高自己。把用户当朋友。

8、一些避免使用的词语。

不用“吧”(“立即注册吧”),不用“哦”(“网速很慢哦”),勉强用户的句式 (“还不邀请朋友”),不用“成功”(“已保存成功”,有已保存失败?),用“你”,不用“您”。

9、未来感。

视觉关键词:未来,科技,抽象,简约。忘记中国元素。抽象,还是摹拟现实?只有体会到简约之美,才能应用它。

10、作品,而不是产品。

作品渴望完美,会打败功利的产品(Steve Jobs如此评价对微软的竞争)。

11、工匠,而不是设计师。

每天优化十个细节(自己和周围人使用中遇到不便的地方),你做的每个细节都是在创造,它包含了你的看法,思路,实现方法的选择,不空谈设计。

12、做有灵魂的产品。

有灵魂:有机联系的结构(产品结构),有肌肉(功能),有气质(价值观),反映敏捷(速度快),理性(逻辑清晰,交互合理),谈吐(文案)。像人一样,是整体和谐而不精神分裂的,保持对产品的坚持甚至独裁才能使产品不分裂。集体决策导致平庸和各个部分的分裂。但需要集体讨论和理解他人意见,产品是有个性的。它可能不完美,但应该像手工艺品一样外表精致,内在和谐。

13、让个体更自由。

互联网产品应该让个体更自由。个性化产品是未来走向,工业化满足低成本,个性化体现独特价值。

七、UI篇

UI是通过产品和用户交谈。 UI围绕特性,而非反之。先特性,再UI,不因为一个好的UI创意而改变场景和特性。

(一)要求

1、探索手机上的新交互。

手机往往在运动中使用,手机是肢体眼神,有更多传感器(案例:如何识别到一个屋子里的人?朋友圈看图的自动缩小)。

2、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你的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力,每个细节都会体现你的审美力(案例:朋友圈的下拉转轮,简单的美感)。

3、禁止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UI设计师禁止使用竞争对手产品,避免被误导,产品经理可以体验,但不应多用直接竞争对手产品。

4、条理清晰胜过视觉表现。

分类体现在缩进关系中,条理清晰比快捷更重要(案例:对话输入条,一行还是两行?)。

5、只有一种式样。

一个应用中,为保持一致,尽可能只有一种字体,一类控件,一种式样,一种背景……尽可能用标准的界面,合理比个性更重要,多种表现让用户迷惑。

6、每个界面只有一个主题。

摄影原则:一张照片只有一个主题,不做二分式界面,突出主题。

7、每个对话框,都有一个明显的默认按钮。 别让用户思考(案例:发送原图令人迷惑)。

8、对最常用操作精益求精。

做到最上面的自动拉取的平滑性,聊天背景的进化。

9、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不是好体验。

不要假定用户会看文字解释,不要假定用户了解背景知识,做到不用解释就会用,少用tip,像膏药。

10、隐藏数字。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第三篇:张小龙 第二周实习总结

AI、SMT车间实习总结

通过一周的实习,我对AI、SMT车间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一、AI车间实习

控制器分厂的AI车间分为6楼的东南角和8楼的东半部分,首先对AI车间的机器类别、型号,制造商进行了了解,接下来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流程做了深入的学习。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AI车间的机器有三类:编带机、立插机、卧插机。分别为深圳环球公司和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制造。编带机集中在8楼,型号为2596C,卧插机有环球和松下两种,立插机也是环球和松下两种,环球的型号为6292C、6292B、6683D、6241F,松下的型号为AVK

3、AV1

31、VK313, 环球的型号为6380A、6380B、6389A,松下的型号为RHS2B,其中,松下的全自动化,而环球的部分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相比不高。

(2)根据产品的要求,会有一些小批量的主板需要先经过编带机的编带的物料在卧插机上插装,最终止立插机。根据物料先矮后高,先小后大的原则,一般先进行卧插,再进行立插,其生产流程为编带→卧插→立插,大部分产品主板的生产流程为卧插→立插。

具体根据产品的型号,版本和编码,操作员工先从电脑中调出此种版本的程序,根据换接料的物料站位,可调整程序的站位,总之,保持物料的规格型号编码所在的那个站位和程序中的一致。根据封样,操作员先按步骤打出一块,自检,后又班组人员互检并确认,无误后,将连续打,当机器出现错料停机时,操作员需看程序提示找出错误的物料规格及位置,手工补插,在继续打。整个机器的运行,除了靠电源的带动,还有气的作用,气压值为80PSI,电气结合带动分配头分配物料,通过传输链条至剪脚器,剪脚器剪脚后再至插件头,自动插入板上对应的孔中。一般对于同一型号的主板而言,需卧插的点数较立插的点数多,因此卧插的工时大于立插的工时。

二、SMT车间实习

SMT主要了解了基本工艺构成,和生产流程中每个工序的作用于主要事项。 SMT基本工艺构成要素:

丝印(或点胶)-->贴装-->回流焊接--> 检测 --> 返修 丝印: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

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丝印机(丝网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点胶:它是将胶水滴到PCB的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

贴装: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丝印机的后面。

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所用设备有在线测试仪(ICT)、自动光学检测(AOI)、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地方。

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烙铁、返修工作站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

二、问题存在:

①等待浪费

通过对卧插机RL-131设备利用率统计表的观察,发现非工作时间太长,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AI、SMT车间都存在)

这台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最短为7min,最长为3h8min,待料时间最短26min,最长为2h40min,换线时间最短为5min,最长为10min,调试时间最短为2min,最长为 9min。其中,某一次,故障时间为3h8min,换线时间为5min,调试时间为3min,待机时间为2h30min,保持清洁时间为15min,计划开始时间为10.5h。设备利用率为0.426,当然这只是一次随机的情况,但整体来看,整个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待料时间,换线时间,调试时间都很长,机器设备没有合理的利用,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②搬运浪费

通过亲自操作8楼东半部外面的一台立插机,发现机器多次故障,机器打弯料,不上料,造成物料的浪费的,后续需员工手工插装,增加无增值作业时间,另外还存在搬运浪费。

当本次的任务完成后,操作员需要到东边的卧插机搬运自己下一次要做的PCB主板,卧插机打完所需的PCB主板还好说,一次性全部拿完,要是卧插机直打了一部分,那么这台立插机的操作员需多次搬运操作,而他附近有一台卧插机确在做另一个计划,这两台机器归属不同的计划员,做不同的型号的板。

改善建议:

(1)操作员工每人每日点检后,需进行互捡。防止操作工疏忽或者未进行点检。针对机器的卧插机,检查插件头,剪脚器等部件,SMT的贴片机的供料器,吸嘴等部件是否完好,气压是否达标,对于有问题的机器,及时报修或更换器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定期培训员工,按照标准动作操作,提高员工时间利用率,减少调试时间,换线时间等无效时间,根据标准工时,合理评估每台设备的最大产能和最佳生产产品类型,结合生产计划,合理分配每个机器的任务,应根据就近原则,减少搬运距离和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持上下工序之间的节奏,从而保持生产线平衡,减少了库存积压浪费。

控制器分厂

张小龙2010年8月8日

第四篇:人物故事:微信创始人张小龙

腾讯拥有1700多款产品,以及数以千计的产品经理。但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传奇的,迄今除了马化腾,就只有鼓捣出微信的张小龙。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t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牛人,他是如何创造青春神话的?

张小龙曾是“无业游民”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从湖南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张小龙到广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程序员,自称为“IT民工”。在这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代码,开发了处女作Foxmail。

张小龙从公司辞职后,当起了“自由软件写作者”,也就是人们眼中的无业游民。

1998年的一天,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

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问张小龙是否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此时,Foxmail的维护越来越让张小龙不堪重负、内心焦虑,想干脆一卖了之,开价仅15万元。

令人遗憾的是,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心无旁骛,而金山的谈判人员认为,金山自己也能做Foxmail,双方没谈拢。不料到2000年,官方统计的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有650万台,Foxmail却拥有了200万用户。

张小龙不停地改进软件,推出新版,但依旧赚不到钱。

那段时间,张小龙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作为中国免费软件开发者悲剧性命运的代表性人物。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萌生去美国打工做软件的念头。在那里,一个免费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凭借广告、捐助,每个月有上万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令张小龙做梦都没想到的是,2000年秋季,他生命中第一次重大转机出现了——博大软件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事后看来,这次收购针对的更像是张小龙这个人。张小龙随后进入博大任副总裁兼CTO,成了国内第二代程序员中的领军人物。

5年打拼成腾讯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16日,上市不久的互联网新贵腾讯宣布整体收购Foxmail。张小龙再次成为自己作品的“陪嫁”,进入腾讯广州研发部,带领QQ邮箱团队与MSN、GMAIL等抗衡。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人员,而是踏上了产品经理人的新征程。

但张小龙产品经理人的征程走得并不顺利。他被马化腾寄予厚望,可接手后,便陷入对MSN的疯狂模仿迷局。半年后,一款被称为“巨无霸”的邮箱产品面世,但它无比笨重,速度超慢,基本没有操作的价值。

接下来的3年,张小龙度过了孤独寂寞的一段时光。也正因为如此,他有时间停下来抛开生硬冰冷的产品表面,去思考究竟如何赋予产品活的灵魂。

2006年底,转机出现。张小龙带领的邮箱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打法,用精简、轻便的思路打造新版本。第二年春天,QQ邮箱速度问题得到解决并上线,一切恢复正常,用户量开始缓慢增长。

随后,张小龙式的应用创新陆续面世。其中一个让QQ邮箱获得高人气的创新,是发送大容量附件功能——其它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而它却将容量扩大到了1G。

到2008年,QQ邮箱已从濒死状态重获新生,荣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张小龙的团队也获得了公司的年度创新大奖。据其团队成员统计,在张小龙的领导下,QQ邮箱的创新点多达400多个。作为产品经理人,他再成翘楚。

2010年8月2日,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具体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

把QQ邮箱做到全国第一的位置,张小龙已有些意兴阑珊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实际情况是,他身体退休了,但思考一刻也没停过。

作为乔布斯的崇拜者,张小龙继续着自己对Iphone5的无限猜想。他希望它没有电话功能,可以省下大量话费,尽量减少被打扰;需要时,可以找到倾诉对象进行视频。最终,他的想法被自己的“微信”实现。

广州研发部争取到微信项目,缘于张小龙的敏锐。2010年10月,他看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即时通讯类工具米聊、Talkbox、Kik、Whatsapp等不断出现,便给马化腾发了一个邮件,建议公司应启动手机通讯工具类项目。马化腾同意由广州研发部作为研究性项目启动,并给产品取名“微信”。

一个月后,腾讯微信正式立项。按照张小龙的想法,如果能让大家体验到手机免费短信,微信肯定会被大家接受。因此,在微信1.0版本中,他率先推出了相当于免费发短信的文本功能,但用户新鲜感很快过去。在国内大大小小类似的应用产品中,微信很难抢占到用户的手机界面。在张小龙的带领下,从硬碰硬的产品层面,研发人员开始思索如何让产品有灵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贪欲”。

用微信改变6亿人生活

据张小龙介绍,微信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对讲功能的实现;第二个转折点是寻找附近好友功能的发布;第三个转折点是摇一摇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

张小龙说,2011年1月微信刚刚推出时,还没有人能想到它日后的辉煌。人们以为,微信不过是善于模仿的腾讯推出的又一款山寨产品。但到了4月,就没有人这么想了。当微信推出“寻找身边的人”功能时,用户数量增长曲线出现了一个陡峭的上升;而当“摇一摇”手机,就可以与千里之外同样在摇晃手机的人配对聊天时,微信真正引爆了。

在张小龙看来,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需要用提示框告诉人们如何使用,那么这一功能本身就是失败的。而从微信设置的插件进入界面,只有一个震动的手机,多数人看到这个界面会想当然地摇几下。随着来福枪声响起,用户的好奇心骤起:有谁和自己在同一时间摇呢?当然用户不一定要和对方建立联系。

细心的张小龙曾担心“摇一摇”会让女性朋友觉得烦,但女同事透露,实际她们私下里也在较量谁接到的招呼多,没有受打扰的感觉!

2012年8月,腾讯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用户可以视频通话了。作为腾讯广州研发部的“精神领袖”,张小龙提出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他认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观察到最人性化的需求。所以,在腾讯广州研发部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新版本的产品或推出一个新功能,开发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间冲去找保安,让他们先体验。

张小龙对产品的执着已经精确到了像素级别。他曾问微信的产品经理:微信3.1和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会话列表每一行的高度减少了两个像素,这在iPhone里用肉眼很难分辨,但他看出来了。

诞生仅5年多,微信就已经成为同类软件中的霸者,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也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

在中国,张小龙是极少数能够将个人风格投射于产品中的移动互联网人。这是人们喜欢把他和乔布斯联想在一起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们的性格同样偏执、刚愎、追求完美,并且不怎么近人情。

张小龙是一个极“护犊”的人。对于在他的产品上动商业脑筋的想法,只要他认为会影响到用户体验,他就会像小动物警惕野兽时一样竖起全身的毛,不会有丝毫让步。开发产品时,往往收到很多来自公司高层的意见,他会解释为什么不能加,为什么不合适,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一定要加,他会说,“等我离开腾讯你再加吧。”

针对微信商业化的批评,张小龙没有发表任何回应。他的团队只是默默地做出了新决策:公众平台上线后,为了防止出现微博的水军泛滥、频繁刷屏的局面,他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广播一条信息,即使是通过认证的加V账号,一天的上限也只有3条。在发现有些网站利用病毒式传播诱使用户扩散信息后,他更是毫不犹豫地砍掉公众账号内的页面直接读取功能,代之以不那么方便的微信中间页。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他只是冷冷地在朋友圈上扔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微信安静了。”

[人物故事: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相关文章:

第五篇:张小龙疯言疯语的微信中可背诵精彩语句集粹

1.什么是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其位,谋其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敢担当,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3.总书记说,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4.现实中,如果都抱着“猴子叠罗汉”的态度,碰到难题畏畏缩缩,承担责任互相扯皮,遭遇失败彼此指责,那问题谁来管,工作谁来抓,责任谁来负?

5.或是不能正视问题,找借口、寻托辞,击鼓传花,把现实问题拖成“历史问题”;或是信奉“不干事就没事”,“职能不对口”、“条件不具备”、“问题很复杂”等等,张口就来;或是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当“开明绅士”,遇到矛盾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

6.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邪气坚决斗争。有勇气,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才能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

7.“打铁还需自身硬”,肩膀硬、腰杆直,不仅要一身正气,还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才有新招。有底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区、社会转型期,更好地掌权执政。

8.改作风,必须讲担当,贵在有担当。有勇气、能大气、增底气,我们就一定能不辱使命,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9.“特权”与“腐败”是阻挡社会进步的毒瘤。在茫茫历史烟尘中,多少伟大民族与伟大国家的沉浮,都与这颗毒瘤相关。

10. 一定意义上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特权思想和腐败的一个缩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与特权思想紧密相关,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腐败密切相联,而特权思想又是腐败的根源和条件。

11. 有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才能求真务实做事,摈弃形式主义的做法。有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方式,才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杜绝想当然、拍脑袋等官僚主义习气。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会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筑牢思想上的防护墙,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袭。有不断开拓的创新能力,才能激发改革活力,避免守摊吃老本等现象。有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才能立信于人,防止光说不做、言行不

一、说一套做一套等行为。认识路线、决策方式、宗旨意识、创新能力、示范作用,这五个方面既是作为“责任主体”的完整实践结构,同时,又是有效衡量与评价“责任主体”的基本坐标。

12.按照“治治病”要求,对滥用权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纠正,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予以组织处理,对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通过严格问责激发反“四风”、树新风的正能量。

13.权力的规范运行,需要厘清“责任主体”的定位与社会责任的重托,需要权力规则与有效约束的制衡,只有在这样的轨道上,权力列车才能沿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方向,驶向政治文明的新境界。

14.人们热衷“拼假”,“爱‘拼’才会赢”,就是为了错峰出游,有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然而,硬性的假期设置,让假期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不少尴尬与无奈,合理化的休假安排距离百姓有多远?

15.中国自古有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休息休假权的落地,既是人作为生产要素的调整,也是公民意义上权益与福利的彰显。

16.去年以来,“拼假”成为中国式流行语,各种“拼假攻略”甚嚣尘上,创意的背后,是民众对假日安排的焦虑与怨尤。

17.“拼假”盛行,细究动因,无非有三:一是勃兴的休闲需要与捉襟见肘的假日供应之间的矛盾。二是呆板的休假安排与个性多元的假日需求之间的矛盾。三是不变的制度设计与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

18.传承中国的假日文化,需要有稳定而众望所归的预期。但愿中国的民众休假不要总是“爱‘拼’才会赢”;更但愿假日制度调整,能真正躬身听听劳动者的声音。

19.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障

20.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21.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让政府政策透明,让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融入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之中,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

22.走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具体的制度安排。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仅需要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与思想作风相比,组织制度更重要、更关键。

23.“透明”和“回应”是现代政府的基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的科技和经济,而且需要现代的政府和政党,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现代政府和政党的任务更为艰巨。现代政府的要件和基准,就是透明、法治、回应、责任、服务和公信。近年来,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理念得到一定的关注,这是重大进步。问题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构建离不开透明政府和回应政府。实际上,透明是法治的前提,回应是责任的基础。在联合国对于“善治”界定的框架中,参与、法治、透明、回应责任等都是基本要件。而所有这一切,都要以有效的信息为前提。所谓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首先是知情权,没有必要的信息获得就无从参与、表达和监督。因此信息公开至关重要。

24.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制度软实力。只有信息公开了,才能构建透明政府;只有政府透明了,才能保障公民参与;只有公民参与了,政府才能有的放矢地回应社会关切;只有政府回应及时有效,公共政策才能显示民意;只有公共政策显示民意,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具有公信力。这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如果说信息公开是其逻辑起点,那么政府公信力则是其必然归宿。

25.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一个共识。

26.制度不给力,好人就会吃亏,甚至还可能变坏。

27.在许多人眼里,不仅是作风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之类的问题,也一律归因制度弊端,解决措施也全寄望于制度。

28.如果人人为制度鼓与呼,执行时却耍花样,“不把制度当依据,只把制度当工具”,“制度归制度,工作归工作”,那么制度的生命力在设计完成时就耗竭了。

29.文化构成了制度运行的基础,没有文化内核,空有制度一堆,到头来制度也只是在文件中落实、在实际中落空。

30.用制度治疗作风痼疾,更需要人与制度的良性互动。

31.自成立至今,我们党从来都十分重视理想信念,精神钙质等精神文化的塑造,为良好作风的形成和维续提供了强大内驱力。

32.当人人把制度从手头嘴边铭刻到心中脑中,当好作风从案头文件落实为行为习惯,制度的优势才能被发挥出来,而制度的弱项也会因精神力量得到补强。

33.“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34.协同好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作风建设才不会因为落入“制度陷阱”而做无用功。35.“两高”的司法解释,既是“授权”,也是“限权”,目的是告别依靠个人意志、行政命令的管控,将“依法治网”进一步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

36.没有政府的法治化,不可能有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古人说得好,“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于执法者而言,要求别人守法,自己先要守法;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试想一下,如果执法者心无敬畏、目无法律,人们的法治信仰如何建立?如果执法者刻意曲解法律、甚至以法律名义践踏法律,执法者的权威公信又从何谈起?在这个意义上,依法行政是执法者自身守法、公正审慎的必然要求,这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一步,也才是真正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负责。本身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表现。

37.难道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反感到在最恋家的年龄也想逃离?对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热土难离,仍然要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上高考那道独木桥。这是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最不能辜负的下一代中国脊梁。是否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应试教育对下一代的压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使得今天的教育满足不了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越来越多普遍家庭的孩子踏上留学路,本身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表现。

38.一是改革教育模式,让下一代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拥有基本生存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推进公立教育均等化建设,让中国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有相差无几的教育环境和录取标准:三是创造公平取士的教育环境,鼓励寒门学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合理调节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为国家民族补充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39.在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政务微博、领导信箱、市长热线、亲情电话、阳光问政、热点社区等新平台新方式应运而生,为沟通交流创造了新条件,拓展了新空间。

40.朱德同志曾说过,只要比一般群众高过一个指头就行,不要高得太多,跑得太远。这番话谈的是方法,其实更是领导作风。

41.必须建立并不断维护常态化的干群沟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

42.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的沟通态度深受欢迎,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情当家事、常回家看看的沟通意识广受赞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沟通方式最得民心。群众意见是风向标。坚决改正群众反感的,始终坚持群众欢迎的,以诚为先消除隔阂、以信为基交心谈心、以实为要拉近距离,方能使干群沟通更富实效、交流更加亲和,在干群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

43.常态化的干群沟通是赢得民心、赢得支持、赢得未来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围绕民意表达,构建双向多维的沟通网络,势在必行。党员干部把群众请进来听心声,请群众坐下来谈心事,也应主动走出去晒阳光,沉下去接地气,更要延伸党委政府的工作触角,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

44.和则通、通则顺、顺则达,同群众沟通,务必用真心、付真情、使真劲,唱不得“空城计”、演不得“样板戏”、来不得“凌波微步”。群众看得见交流的诚意,我们就能摸得着发展的变化。

45.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突出问题。

46.出门一把锁,归来一盏灯,这是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47.《礼记》中对于“大同社会”的描述之一,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8.现代文明社会,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亦应当成为现代国家的价值取向。

49.相关部门在大力倡导、弘扬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的同时,也要逐步探索城乡互助以及跨区域帮扶机制,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关系。

50.“养老问题”早已被先贤列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51.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说过:“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宇宙本身只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锁链”。

52.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有一些文化陋习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残存了下来。这些文化陋习经过“社会化”成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对国民心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些不良影响下,国民表现出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53.当你走出国门,你就是一张中国“名片”,你在看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通过你在看中国。为此,我们必须要努力、用心去打造好“中国名片”:首先,提高国民整体道德素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的礼仪之邦,有着许多的优良的传统和美好品德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加强国民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其次,主动了解西方文化。我们既然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为什么不能够主动的去在出游前做好功课而入乡随俗,却非要等到这种不文明行为曝光在世人面前才“知耻而后勇”?游客在出国旅游前要做好功课,对目的地的文化习俗有一定了解,到达目的地后也要先观察当地居民怎样做,加以效仿即可,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54.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肩负起游客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责任,如拍摄倡导文明出游的公益宣传短片在各类媒体中播出,印制各类倡导文明出游的资料在游客密集的交通枢纽平台上派发等,为文明出游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5.这些网络成语为何会出现?干扰了汉语的纯洁吗?对语言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56.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网络成语,仍有可能忽略当前青少年所承受的文化冲击、他们的自觉探索和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从中更多地看到汉语言的生机、今天一代人的成长,长远地说,还要看到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契机。

57.因为无论传统成语还是西方缩略语在表达上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策略,并非单纯组词游戏。

58.传统成语如此复杂但又易懂,如此深奥但又明了的传播效果,显然不是网路成语能所企及的。反过来,这恰恰说明,今天的青年在传承文化上迫切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自己努力。

59.引导他们从掌握成语开始,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和运行逻辑,那最后收获的肯定不止几个成语,更有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的熟悉、认同、继承和创新,这肯定要比追求汉语言的“纯洁性”更应该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吧。

60.按照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观点,发展的途径与最终目的,应该是人的自由权利的发展。在这里,发展不仅仅是GDP、工资水平和生产效益,还包含了政治参与的提高、社会保障的实现、透明性制度体制的建立以及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有效保护。

61.长久以来,我们推行的往往是集体利益至上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政策一般都是“大处着眼”、“高瞻远瞩”,由集体至个人,先集体后个人。逻辑是:只有整体好了,社会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民生活的提升。如此,我们忽略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忽略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对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而不可估量的作用。

62.发展的含义长期以来被我们单一化、扭曲化。很多人视GDP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这有情可原,因为中国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经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变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视GDP,重视工资增长,重视企业利润。但走到现在,好比是一个十字路口,中国要么选择继续沿着老路走,要么选择一条艰辛但是回报更多的路。 63.中国是时候仔细地思考一下国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了。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一个社会的进步,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

64.这种预测能否部分成为现实,是区别科学预测与信口开河的重要条件。黄维与汤森路透公司都根据发表论文后的引用数来预测,但后者还有更重要的依据:确认哪些研究是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发现,然后再确定该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贡献者。

65.中国的科研当然有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是什么,数量有多少,还难以确认。而且,它们也未必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因为这个奖项选择的是开创性或奠基性的研究。

66.有人批评诺贝尔奖有倾向性以及它表现出的某种不公正,但从诺贝尔奖的统计学分析来看,无论对于哪个国家而言,它都是大餐,而非家常便饭,就连获奖最多的美国也不例外。

67.所以,即便10年后中国人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它们到底是真还是假,是重大还是一般。要在那时就能把获得诺贝尔奖当作常态,实在有难度。黄维先生预测的准确性能否高于汤森路透公司,我们不妨耐心等待。

68.这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时代楷模,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生动地诠释了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人的共同价值观,成为群众热议、追捧、学习的草根明星、平民英雄。在这个百花盛开的时代,所有奋发向上、创新发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积极奉献、廉洁奉公的人,都是“中国最美的人”。

69.时代需要弘扬正义,颂扬真善美,鞭打假丑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道德滑坡,讲奉献,勤节俭的少了。各地出现表现正面、积极、优良的人性、道德、良心、品质的时候,各级媒体应该大力宣扬,并且是长期坚持下去。他们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美在责任、美在瞬间,用“最美”生动诠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平凡、追求高尚的美好情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每个人都争做时代“最美”的人。

70.谁是“中国最美的人” ?我想应该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没有“完美”,只有“更美”。

71.我们的大城市可以让摩天高楼接踵而建,我们的中小城市可以在短时间内弃老城建新城,世界上也早有地下排水系统是“城市良心”的共识,国外一些城市,或许楼没有我们高,路没有我们阔,但排水设施,却比我们遥遥领先。对应于城市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设施,严格说来也与城市大小无关。问题只在于城市发展建设的思路,思路背后,是对城市发展目的的认识。

72.说明白了,其实就是发展与人、政绩与民生,谁是核心和根本的问题。城市是现代人的主要生活场所,人们选择城市,从主动性上来说,无非是城市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也应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而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政绩观和资本的共同驱动,城市成了一个逐利和展示炫耀的场所,城市居民失去主体性,也失去发言权,对应于居民安全、舒适等要求的城市功能,在发展建设排序上落在后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可以建那么多高楼,却建不好排水系统,为什么有的城市忽略土壤、绿地的排洪蓄水功能,不切实际地搞“无土城市”建设。

73.在这些令人侧目的中国新时代土豪中,富豪质量问题再度令人深思。姑且不论其致富的渠道、方式是不是经得起良知和法治的拷问,但如此炫富,迷恋奢华,讲求面子,让人直接想起美国知名作家理查德康尼夫对美国土豪的绝妙讽刺:无论在世界何处,当一个人成为“大狗”,他们便开始不再像“人”,而与孔雀、老虎、狮子或非洲豹的脾气秉性更为接近。

74.这令人遗憾的退化说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少人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但却尚不能拥有驾驭金钱的能力和真正懂得财富的意义,最终沦为引领社会价值倒退的负能量。按照全球致富的规律,富人的进化需要完成从富到贵再到雅的艰难跨越,这需要时间,但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层固化形成的中国,他们必须提速,完成财富之上的责任、信仰的建立,否则只会为全社会仇富情绪火上浇油。美国钢铁大亨卡耐基有句忠告值得在这里重复:带着巨富死去是一种耻辱。

75.据媒体报道,在攀比、享乐之风驱使下,继中国少年为得到一部iPhone4卖肾后,最近又爆出富士康女工为了得到有土豪金之称的iPhone5s去当厂妹,卖淫凑钱的丑闻。除了一些先富者恶劣的示范效应之外,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的先天缺陷不容忽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作文去动物园范文下一篇:政务信息简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