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

2022-09-12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多, 流动性大, 诊疗环节多, 病人的情绪波动大, 心理变化明显, 医、患间易产生磨擦[1]。本文主要分析了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耳鼻喉科的疾病具有多器官性、多管道性、多阻塞性、多变化性、多交叉性的特点[2], 因此,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 不仅具备其他多数科室的特点, 还具有其他科不具备的本专科的特点。

1.1 初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何种疾病, 希望早日确诊。就医心切。加上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 对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 负责的仪器检查。因此情绪紧张, 焦虑、心理负担加重。

1.2 复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复诊病人已经就诊多次。诊断仍未明确, 心中肯定万分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 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慢性患者由于久治不愈, 常年往返于医院, 多产生疲惫、失望、悲观情绪, 但是又不甘心病痛的折磨, 不得不治疗, 只对新治疗方案感兴趣, 对一些以往的治疗护理方案无信心。

1.4 急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急性病患者焦虑情绪更明显, 疾病变化快, 如突然失音、失聪、咽喉疼痛、呼吸不畅或窒息感等, 病人多出现烦躁、易怒、坐卧不安、恐慌、惧怕的表现。

1.5 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

儿童患病后, 身体承受着疾病的折磨, 情感十分脆弱, 比平时更怯懦、好哭, 依恋感增强, 甚至无理取闹, 往往容易激动, 表现出不安、发脾气、大喊大叫。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很容易影响患儿的心理。用仪器检查患儿的耳鼻喉部位会产生不舒服感, 低龄儿童会有很强的恐惧心理。

1.6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老年患者一般年老体弱。常伴有器官疾病。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厌烦过多的检查, 希望能尽快就诊, 程序简洁, 得到最好的诊治, 达到满意效果。

1.7 畸形病人的心理特征

患者的自尊心强, 病人出现离群、不善言语、人际交往困难、性格孤僻内向[3]。部分病人性格偏执, 显得焦虑不安、畏缩、害羞、性格内向、自卑而缺乏勇气。

2 护理措施

2.1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

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在走廊宣传栏介绍科室的建设和专家简介, 各个诊室及功能检查室标示清楚, 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方便, 护士着装整齐, 热情服务。

2.2 开展门诊宣教

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教育。消除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 指导正确用药, 创造舒适环境, 不断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诊室外长廊墙壁上的科普宣传栏, 介绍各专科的一些常见病例、注意事项和诊疗方法,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情况进行宣教, 如怎样预防鼻出血、小儿支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等知识。

2.3 加强与患者沟通

护士的语言要清晰简练、讲究艺术, 服务态度要热情诚恳, 以情动人, 以诚相待, 取得患者的信任。耳鼻喉科诸器官狭小、深在、腔隙多, 不宜窥见, 需要借助特殊器械检查, 如耳镜、喉镜等, 患者及家属不能直视治疗部位, 对检查中会出现的问题要提前与患者沟通, 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检查治疗目的、特点, 以及检查方法及配合事项等。

2.4 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护理

对初诊病人可以介绍医院、科室、医生的情况, 增强病人的信心与安全感;对复诊病人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对慢性病患者, 除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 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疗养指导, 并用实例鼓励患者, 增强其治愈信心;对急症患者要沉着冷静,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凭借自己娴熟的操作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对儿童患者采取心理行为诱导建立信任关系, 在护理时以指导、鼓励、减压为主, 并做好患儿父母的解释工作,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老年患者要耐心倾听老人诉说, 了解特殊要求, 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要给予满足;对畸形病人应注意言行, 表情自然而热情, 不要注重患者的缺陷之处。

摘要:探讨总结了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及采取的护理措施, 以取得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心理特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爱华, 荆素卿, 相振乐.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与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9 (9) :692-694.

[2] 李花兰.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0) :4819.

[3] 骆倐秋, 宋宏杰.心理学知识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的运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 31 (2) :161.

上一篇:数字媒体语境下古典名画的动态设计研究——以《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常州府为例下一篇: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