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廉同志先进事迹

2022-10-29

第一篇:吴清廉同志先进事迹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一、吴大观简介

吴大观(1916-2009)航空发动机专家。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北京大学讲师、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

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科长、处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副厂长,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

一、二届理事。是第

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制造出了涡扇5(ws-5)涡扇6(ws-6)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为昆仑发动机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起了很大影响。

“由修理到制造,我们的道路要这样开始。”

“人生的道路是舍与而不是索求。”-----吴大观

2009年7月,央视、人民日报开始宣传吴大观的事迹。

二、吴大观-生平概况

吴大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名吴蔚升,江苏镇江人。

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农村小商人家庭。自幼家境困难,常借债度日。

1931-1937年,他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习。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

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

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

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

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

1948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

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第二篇:吴立新同志先进事迹

吴立新. 男,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良潭村人,手机号码13606765088. 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白塔镇良潭村支部书记、县十四届人大代表、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立新出生于贫困家庭,小时因得小儿麻痹症而左脚残疾。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持自学成为畜牧兽医员,相继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助理兽医员、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先后完成经济管理、畜牧兽医等大专学历进修。吴立新在白塔镇兽医站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被授予优秀畜牧兽医员,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先进个人。他拐行四方,倾心为民。为打开致富闸门,他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四方筹资,开通了3.5公里盘山公路;为脱贫致富,带领村民开山造田,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仙居土鸡,使得村民人均收入由原先不足500元增至现在3000元;他敬老爱老,坚持每年在中秋、重阳、春节时个人出资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多年来,吴立新不但没拿村集体一分报酬,还为村内道路建设、村民缴纳农医保等垫资5万多元。他身残志坚,艰苦创业。20世纪90年代,他创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很快脱贫致富并成为村里“首富”。1996年,吴立新的仙居鸡配套饲养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政府颁发的农业丰收一等奖和2005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为争取规模效益,他走村串户,动员村民养殖土鸡,2002年,良潭村被列为“仙居土鸡生产基地”;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他牵头于2003年创办了“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注册“仙绿”商标。拥有11个基地、涉及全县6个乡镇2100多农户,年产值385万。并坚持和推进以规范创品牌的经营机制,科技开发,策略创新,基地和产品先后荣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2007年,合作社被确认为“台州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合作社。2011年被授予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AA级单位。2012年上中国百强专业合作社名录,同年“仙绿”牌土鸡、土鸡蛋产品通过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

他扶贫济困,带领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自2007年以来,吴立新主动参与白塔镇的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与1245户低收入农户、73户残疾家庭结对帮扶,签订帮扶增收协议,并提供鸡苗8万羽、上门免费提供防疫等技术服务,并以1元保底价收购农场品(鸡蛋),使8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为全县开展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是典型的劳动模范榜样。

2009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副省长茅林生以及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政府秘书长张鸿铭,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先后来到吴立新的合作社视察调研,充分赞赏了吴立新情系贫困户的高尚品质,对仙绿合作社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奔小康工程”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励他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十几年来,吴立新勤勤恳恳的劳动,用真情为农民谱写致富赞歌,用青春书写农业新篇章,得到了村民们的感谢,党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以下各项荣誉: 1.2004年被评为台州市“双带”好党员; 2.2005年被评为第二届“仙居县十大杰出青年”;

3.2006年被评为仙居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农业工作先进个人; 4.2007年他当选为仙居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5.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并且先后获得:优秀畜牧兽医员、农业创业创新“十佳典范”等等。

6.2009年9月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7、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好人榜。

8、2011年被评位第三届“台州市道德模范称号”。

9、2011年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第三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在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一、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

吴大观同志生在旧中国,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吴老在1938年流亡途中看过一部电影《悲惨世界》,其中有一句台词,影响了吴老一生——“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93岁高龄的他在2009年2月1日写给中航工业老干局的信上说:“又是我每年多缴党费的时候,我真诚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交出第46年多缴党费4000元,这一点绵薄之力,仅能表达我对党忠诚热爱的心意。” 而在此之前,吴老已经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连续46年 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1955年,国家考虑到吴老的贡献,给吴老定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六七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吴老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这一下就坚持了30年。从1994年开始,吴老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缴党费4000元-5000元。吴老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而白,百废待兴。我的工资那样高,脱离群众,为表心意,多缴党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国防急需;改革开放30年,我国还有1400万贫困人口;进入21世纪,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底子薄、科技落后,多缴党费,就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

然而,吴老自己和家人生活一直很节俭。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华国老人说:“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里,家具就没有换过。” “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单,平平淡淡,有一次,吴大观的衣服破了,女儿说要给他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

在文革期间,吴老受冲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他说:“历史证明,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二、献身航空动力,报效国家

在吴大观老人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是与航空相依为命的。

吴老中学的最后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吴大观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西南联大,他想尽办法改学航空专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一头扎进贵州大定的“乌鸦洞”,从此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在远涉重洋的国外学习中,亲身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华人的傲慢和侮辱,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从重工业局航空筹备组到航空部科技委,他先后主持了涡喷

5、喷发1A、红旗2号的研制,吴老在一个叫做“黎明”的工厂亲手点亮了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黎明,为后来“昆仑”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上世纪60年代,吴老较早地把 “斯贝”发动机介绍给国内同仁,后来又亲自主持了“斯贝”发动机的仿制直至最后成功。离开一线以后,吴老还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研制生产有矩可循。他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吴老一生都在为理顺飞机发动机研制的体制机制奔走呼号,1998年,82岁时,吴老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在84岁、85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撰文分析国内外飞机发动机研发的经验教训,阐述飞机发动机预研的重要性。

吴老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然而,在吴老生前的自述和文章中,除了对航空工业发展的恳切建议外,看到最多的却是他对自己的不断反省。直到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前来看望他的刘大响、彭友梅等人的手,恳切地说:“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检讨自己;第二句,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加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行;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 “拜托你们一定要转达给有关领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动机搞好。”

在吴老的病房里,枕边放着两份报纸和一本杂志,《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报》和《求是》杂志。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是吴老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而《中国航空报》上有关集团战略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落地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势,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吴老的心里。

吴老在西南联大上航空系的时候,金希武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一定要注意阅读一些科学技术方面有影响的杂志、刊物,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句话吴老铭记一生,也坚持这样做了一辈子。在吴老的书房里,靠窗放着一张折叠方桌,就是在这里,吴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书学习,单单是读书心得笔记就写了20多本。

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蔚为壮观!

第四篇:吴立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4年11月17日

吴立生,现任城内二小校长。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他在岗位中用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激情创造出骄人的工作业绩,他用廉洁公正的形象赢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一、勤于思考、扎实做事

一周前,刚刚由钳屯镇中心总校调任城内二小,上任伊始,就分别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部分教师座谈,了解学校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教室,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着手解决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有偿补课问题。

2012年担任中心总校校长,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及“确保安全,狠抓质量,推进课改,彰显特色”的工作任务。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使学校干部教师统一了思想,为钳屯镇实现构建“优质学校”的目标指明了方向。

两年来,吴立生同志始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办好钳屯教育、造福钳屯百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近两年以来,钳屯教育因成绩显著而获得如下表彰和肯定:先后获得市级“素质教育明星校”、“园林式学校”、“文明校园”、“绿色学校”、“教育法制工作先进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县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获得多个奖项,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总工会评为“河北省优秀辅导教师”、获省教育学会颁发的“河北省中小学课程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奖”、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科技创新二等奖”、学术论文在在中央教科所《教育教学》专业刊物公开发表,并参加了教育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因为成绩突出,分别被评为“2014年廊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4年香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自2012年以来,全镇有120人次在优质课、骨干教师、优秀论文等评奖中获市县级以上表彰和奖励;2013年10月,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5月,成功举办了“钳屯镇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对此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专题报道。

然而,在荣誉面前,吴立生同志始终认为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他的心中已经酝酿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更长远目标。

二、精细管理、科学评价

近几年来,城乡学校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校舍、设备、设施等硬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水平上。由于种种原因,全镇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上与县城教师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差距,上任伊始,他在深入学校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主持拟订了《钳屯镇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钳屯镇教师量化考核方案》、《钳屯镇教研工作制度》、《钳屯镇教师授课制度》、《钳屯镇班主任工作制度》等。“教研教改”、“课题实验”、“德育创新”、“教育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新举措陆续出台实施,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兼顾人文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全镇教师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跨越。连续两年期末统考抽测中成绩全县名列前茅,2013年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得总成绩第一名,全县“六一”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将评价结果放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记载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点滴进步、个性特长,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同时,每学期末都要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班干部”、“学习标兵”、“文体之星”、“环保小卫士”等,并给予适当奖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关爱教师、顾全大局

从未见过吴立生同志大发雷霆批评过人,因此,有“吴校长是个菩萨心肠”之说。其实,深刻的讲,这更应该是一个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问题。方法正确、思维独到,能使人感恩、令人信服。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致,的确找不到发火的机会、理由和对象。

在2012年中心总校和成教转岗工作面前,他亲自与每一位参与转岗人员座谈交流,讲形势、摆道理,并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困难,疏通了思想,使得转岗工作顺利实施。在后续工作中,注重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相结合,跑遍了全镇的每一所学校,为转岗教师送去关怀,使他们安心一线工作,乐于一线教学。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吴立生同志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他经常奔走在镇政府和主管部门之间,为改善全镇的教育面貌洒下一路汗水,近两年对钳屯教育的投入显著增加,使全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已成不争的事实。2013年冬季来临前,经吴校长和辖区校长的共同努力,整修了各校教工食堂,解决了一直困扰教师生活上的一道难题。吴立生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大爱的人,他对工作的认真、对教育的忠诚溢于言表。

朝霞点燃希望之火,枫叶映红锦绣前程。吴立生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德才兼备、善思勤行的人格魅力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会以开拓者的姿态笑看朝阳。

第五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正在中国大地传颂着,又一个杰出的同志跃然于我们的视线。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一生爱国爱党、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被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更给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前日,在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刊载的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积极分子也有幸参与其中,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共产党员的深刻认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怀惴着对这位老人的无比敬意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在吴大观同志的日记里不只一次地写到:“……为中国的大飞机装上自己研制的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 “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吴大观同志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毫不犹豫地缴出巨额党费和巨额捐赠,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选择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举动更是令人感动。吴大观同志一生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都在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他有着执著的追求、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放弃,对待物质享受上,一辈子都很简单,平平淡淡。“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衣服破了,女儿要为其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对吴大观的朴实话语和崇高精神境界,让我们见证了一颗珍贵的中国心展现的,并深深地被感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吴老毕生都奉献给了无限热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生前默默无闻,一生艰苦朴素,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勤奋俭朴、矢志不渝、爱党爱国、永励后人!他的事迹令人无限感慨:归国的知识分子,事业有成,爱党又爱国,受磨难而志不悔,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格言。当我们看到:吴老已经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连续46年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捐款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他生活俭朴,从不追求享乐奢华,除了工作,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他在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话落无声却有力。这位朴实的老人用93年的人生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实现了60年前在党旗下举起右手说出的那句铮铮誓言。这位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自己93年的风雨人生中,为了中国战机能够装上强健的“中国心”,把自己的满腔忠诚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哺育他的伟大国家和民族,一生无悔。“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 在标着“1962年12月-1963年6月”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吴大观用红笔写着这样一句话。几十年过去了,字迹如新,感情如旧,那不仅仅是吴大观的心声,更代表着一代人的心声。吴大观同志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历经坎坷,但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心。他一心为为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947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的祖国,并以航空报国为毕生追求,开创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新纪元: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领导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新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组建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主持设计成功新中国第一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组织改进改型并成功装备部队我国第一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航空发动机;组织改型设计了我国第一型涡轮风扇发动机;组织自行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为发动机提供了质量生命保障。这九个“第一”,构成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起步、发展与腾飞的基础和根本,为此后我所研制成功“昆仑”、“太行”发动机奠定了基础。几十年里,从“航空救国”、“航空报国”到“航空强国”,他始终无限忠诚地履行着爱党报国的誓言。 学习吴大观同志,就要学习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就要学习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吴大观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种崇高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群众,更加坚定对党、对祖国的信仰,以不懈的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工作者,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很多困难,在很多领域中仍然因落后而受到发达国家的钳制,这需要我们青年沿着老一辈的足迹坚定的走下去,然而我们却缺少了吴老这种坚韧执着的品质,浮躁、虚荣、渴求的太多蒙蔽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应从吴老淡泊、坚定、无私、努力、智慧的写照中,顿悟人生的真谛,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秉承老一辈的使命感、责任感,将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不懈的追求下去。吴大观的业绩和优秀品格,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的敬佩和赞扬。作为技术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虚谨慎,注意发扬技术民主,正确决策;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作为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风正派,敢于管理,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共产党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他93年的人生旅途中,他默默无闻地“施与”而从不索取,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诺言,表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吴老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科学家,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和高尚品德,一个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他以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昭示了他对党的一片忠诚和对祖国的拳拳报国之心。他是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党员学习的榜样。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和自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四唱红歌比赛方案下一篇:污水厂专题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