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2022-09-27

第一篇: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 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 的教育。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 (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 "(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二是"行动熟练"。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三是,语言优美"。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他说:"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致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也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在夸美纽斯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只要把握住秩序的原则,泛智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夸美纽斯解释道:所谓“秩序”就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十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十天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夸美纽斯通过大炮、马车、钟等例子,说明一切事物 只要按照秩序和谐组合就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样地,学校教学也需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他发现,"有些人是伶俐、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此外,他还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二)论教学原则 3条教学原则:

1、 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便易性原则旨在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为此,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有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教学应该教那些有用的知识;一切科学、艺术和语言都应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

彻底性原则。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 部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3、

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用的事物。 (三)论道德教育

4、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学会节制;要求学生正直待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乐于助人,避免虚伪与欺骗;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5、 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道德教育需要用纪律制止邪恶的倾向。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 (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使一个嫩芽变成一棵树就需要培植,浇水,篱围保护并且以支柱把它撑起„„”“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珠宝和宝石还珍贵”

“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拖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柔弱的心灵之中„„”

他称儿童为“上帝的种子”,是“无价之宝”,一方面,儿童产生于父母的实体本身,是父母实体的一部分,生来是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具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等美德。另一方面,儿童必然会发育长大,成为未来的学者、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由此,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1.胎教

认为教育应当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孕妇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如果孕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经常处于恐惧、愤怒、仇恨、悲哀、忧伤的不良情绪中,就会生一个怯弱的,易激动的婴儿,甚至可能造成死胎或生下孱弱婴儿。因此,孕妇的情绪要稳定,行为要谨慎、敏捷 ,生活要有规律。 夸美纽斯在17世纪前期就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2.德育

他认为德育还应包括:节制、整洁、礼仪、尊老、不伤害他人、不嫉妒、质朴大方、爱劳动„„尤其要重视节俭和勤劳,这是一切品德的根基

在德育方法上他重视榜样、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方法的作用。 3.智育

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事物; (2)光和光学方面;

(3)地理学方面; (4)时间和年代;

(5)家务和家庭; (6)国家及有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直接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给他们打下各种科学知识的最初基础。

4.体育

在体育中,他敢于向旧传统挑战(西欧中世纪学校中没有体育)。他提出:

“健康的精神高于健康的身体”;“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源泉” 。

婴儿出生后的主要问题是合理喂养,饮食要有营养。另外,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要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儿童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婴儿应由母亲亲自哺乳;幼儿的食物应该是软的、甜的、易消化的,不宜吃刺激太强的食物;幼儿生活应有规律,情绪愉快;要给儿童充分活动、游戏的机会,利用玩具、音乐、看图画等促使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5.游戏教育

夸美纽斯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他指出,爱好活动、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的时候,智慧总是在紧张的活动,甚至可以得到磨练;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儿童从游戏里可以学到许多日后所需要的有用事项。

因此,他在论述幼儿的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时。都提到了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6.入学前准备

夸美纽斯还认为,母育学校还应该为儿童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应以快乐的心情告诉儿童上小学将带来的愉悦,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唤起儿童上学校学习的兴趣。 再次,要培养儿童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敬爱感。 7.教育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教育方法方面,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强调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坏处,就应当让他们从玩中得到满足。”他主张在实践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学习,如学光学,可以观察太阳、天空、日月星晨、天空、颜色、镜子等。他主张教育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方式。孩子是好动的,他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最好是以游戏方式进行。

他认为这样做一则,可以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壮起来;二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使儿童身心都能灵活起来。他认为“教与学的活动是另人高兴的和愉快的一种纯粹的消遣和心智的爱好”这种思想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循序渐进原则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认为从应当充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导儿童认知事物的方法上,夸美纽斯主张“不要把这类的教导精确地分配在某几年或某几个月”,每个家庭有其自己的特殊情况,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式,而每个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的天赋能力不等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要给儿童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直观性原则

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他以玩具、图片教育孩子,注重材料的直观性,还亲自为孩子编了《世界图解》。这本书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各国也都为儿童编写了类似的儿童读物,对培育儿童德、智、体起着巨大作用。 8.评价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并且主张在家庭普遍实施的思想,引起了后来教育家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的说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够充分,同时在他思想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剔除的。

第二篇: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

1、夸美纽斯介绍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传递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这本名著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探索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的反泛智学说。在此书的第28章,他概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被后人命名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这两本书是世界教育史,特别是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中压迫著作,后被译成多过文字出版,在欧洲各国被用作儿童启蒙读物达200多年。

对于学前儿童的的教育,最早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以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都曾经留下精辟见解。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在棍棒下苟且偷生,学前教育早是无人问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才提出重新提出学前教育问题。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堪称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学》。

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阐述了儿童的价值,父母的责任,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学前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他还详细论述了孕妇应注意的事项,母亲亲自哺乳的必要性,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游戏、玩具等。他特别重视儿童的活动与表现,这个观点100多年后成为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的中心思想。《母育学校》这本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其社会教育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

3、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也为夸美纽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书共有正文150课,每课有一幅插图,序言和结束语各有一幅插图,全书共有插图187幅。这本小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如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为永生的最好准备就是充分过好今生的幸福生活;要有益地利用现世人生,就要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等,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夸美纽斯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这个问题,人们至今仍在试图回答,但无一致性意见。夸美纽斯几个世纪前就在《母育学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课程是简易的实物课程。应教儿童认识石头、植物和动物,儿童自身肢体的名称和用途,辨识光亮和黑暗以及各种颜色;认识周围环境,如房间、农场等。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是基于他对幼儿、幼儿的活动以及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诚如谚语所说:‘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爱好。’”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因此,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课程就应是实物课程。实物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1)自然事物;(2)光和光学方面;(3)地理学方面;(4)时间和年代;(5)家务和家庭;(6)国家及有关知识。除此之外,课程还包括语言、体育、德行和德性训练。这些内容,也是母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两个教学的基本思想:意思,一切教学必须依循自然的秩序;一是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官进行。因此,他特别强调,对幼儿教育,第一年必须在摇篮里摇播,让幼儿听大人唱歌和细语,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尽量给予温暖和安全。第二年,应经常与幼儿做游戏,或让他们自己玩耍,跑动和追逐,并利用音乐及适合的图片,增进幼儿的身心愉快。要发展幼儿的关观知觉能力,重视幼儿的活动。

关于教材的选择,夸美纽斯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否则,教师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难让儿童做最大量的吸收;教材的选择应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应实用。

总之,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可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为实物课程,而且还在于他提出课程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编排,适应自然原则,通过周围生活发展儿童的观念,发展外部感官能力等。他这样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确定学制和课程,是西方教育史上的创举。

第三篇: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在中外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是一位集大成者。在幼儿教育方面同样是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母育学校》一书中。以泛智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文主义、唯物主义感觉论为指导,他专门而详细地论述了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

(一)幼儿的价值

在《母育学校》一书中,夸美纽斯指出,儿童是无价之宝,是“上帝的种子”,在上帝的眼中他们具有不能估计的价值,他们是清白无罪的。“不仅如此,上帝还警告那些要欺侮儿童的人,哪怕是是最小限度,命令这种人尊敬他们向尊敬他一样并且用严厉的惩罚谴责任何人对儿童中最小的一个冒犯。”在他看来,儿童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儿童“是上帝生气勃勃的形象”,“是上帝指定给父母的独特财产”,永远在上帝的保护之下。他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谐及其他基督徒的品质”。

由此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的价值,他对儿童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原罪论”认识下的儿童观。尽管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那也正说明他对儿童的无比的尊重与热爱,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立足于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指出,“不付出勤勉的劳动而能把儿童教养成人,那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人虽生而具有虔信、德行和智慧的种子在身上,父母如果不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虔信、德行和智慧就不能自发地为人所具有。然而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力不从心、家务所累,认为子女教育无关紧要。这就有了学校,然而学校也早成了“折磨人的场所”,老师们力不胜任,行为恶劣、懒惰、卑鄙下流对于优良的方法一无所知。“但是上帝却为我们这一代保留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上帝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父母,为了崇高的目的,父母都要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在虔信、德行和智慧方面获得进步,成为一个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导下,夸美纽斯借用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例子,论证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之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人类的教育也应始于幼儿时期。此外,他还指出,“假如我们希望在追求智慧上得到巨大的发展,便应从婴儿时期就把他们的能力引向这个方向”。总之,“学习的秩序应从婴儿期开始”。同时,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成员,学前教育对国家有重要意义,“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

(三)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是学前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学前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育、德育和智育。 1. 体育

夸美纽斯认同“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一观点,并以之提醒父母们教育子女首要的事情就是保护他们的健康。

(1)强调幼儿身体健康从胎儿时期就应开始注意。提出孕妇应该注意饮食、防治疾病,行动谨慎,生活规律,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波动,否则不良情绪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2)喂养方面,强调母乳喂养,认为这是母亲的责任,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婴儿稍大一些应添加易消化的辅食;断奶后提供丰富多样的、低刺激性的饮食。

(3)注意安全。夸美纽斯指出,幼儿身体幼小柔嫩,“比玻璃还脆弱”,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处处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 (4)提出合理安排幼儿作息,使其规律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他认为合理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的健康,而“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 2.德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大教学论》中描绘母育学校的任务的时候,他说:“道德学的基础应当格外坚实地打好,因为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我们希望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他认为,“成年时还未受过管理的,到老年就会没有德行”。因此,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节制、整洁、尊长、服从、诚实、正直、仁爱、勤劳、慎言、忍耐、谦恭、乐于助人、有礼节。

有关德育的方法,夸美纽斯提出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手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儿童好模仿,因此强调为他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并在他们做得不恰当时及时教导。他还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出“要规定适当的训练”,使他们按照要求去做。必要的时候可以训斥甚至体罚,但反对威吓,还提出惩罚之后要适当地表扬,因为“许多有益的结果是来自聪明的表扬”。 3.智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智慧是虔信和德行的基础,“比宝石和珍珠还珍贵”。他认为学前阶段智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感官、观察力,获得各领域基础知识,同时发展语言和思维,为以后阶段的系统学习作准备。他曾说过:“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身上。”智育的内容,就是他所说的初步的全部人类知识:玄学、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算术、几何学、静力学、机械学、辩证法、文法;修辞学、诗歌、音乐、经济学、政治学、道德学、教义。概括起来,包含:各类自然事物;各类自然科学知识;各类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绘画写字。

夸美纽斯认为,通过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启蒙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学科知识最初步的基础。

有关智育的方法。受培根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夸美纽斯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对幼儿“进行教导的主要媒介应当是感官知觉”,尤其是视觉。因此,他认为应当发展幼儿的体外感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通过感官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这是智育主要的途径与方法。

语言方面,提出要先教幼儿清楚准确地发出字母、音节和单词的音,然后说出其在家中所见的以及作业用的一切东西的名称。同时,还应打下发展思维的基础。其次,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不同孩子能力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避免强求一律。

(四)活动与游戏

夸美纽斯认为,幼儿天性好动,血气旺盛,成人对幼儿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而是应该让他们常常有事情可以做,“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没有害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通过玩儿得到满足。”他认为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二是可运用和磨练思想;三是可练习四肢五官,使之趋于灵活。

在夸美纽斯看来,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因为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他们受到自然本身的激发去做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就能够受到一种积极生活的锻炼,学会克服困难。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作为父母,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或者是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关于幼儿的玩具,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喜欢模仿成人所做的事情,成人尽管不应去阻止,但一些真的工具(如刀、斧之类的)可能会伤到幼儿。因此,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替代性的玩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建筑物等。儿童也可以用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去搭建小房子。

(五)进入国语学校的准备(幼小衔接)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的最后两章谈论了幼儿从母育学校进入国语学校的问题。首先就是入学年龄,他认为幼儿应该在满6岁之后再进入国语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看护,大脑也还未凝固。他还提出了判断孩子具备入学能力的三个标志:(1)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应学会的东西;(2)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3)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他认为,父母应该做好准备再送孩子入学,否则就是不明智的。 夸美纽斯的主要贡献是在历史上首次从普及教育角度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学制;首次深入系统研究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第一部幼儿教育著作和看图识字课本,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近两百年没有来者。近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任钟印选编:《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4.杨汉麟,周采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外国幼儿教育史》

第四篇: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和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泛智教育思想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夸美纽斯简介

扬.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著名的捷克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出生于捷克的尼夫尼兹的一个磨坊主家庭,父亲是摩拉维亚兄弟会的成员。在其父母相继去世后,由兄弟会资助,接受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是,夸美纽斯对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深恶痛绝,指责学校是才智的屠宰场,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因此立志改革教育。

在赫波恩学院和海德尔堡大学学习期间,夸美纽斯分别阅读了古代教育思想家以及人文主义者和同时代思想家的著作,如德国教育思想家拉特克的教育改革思想,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新工具》一书中的理念等,都引起夸美纽斯极大的兴趣,这些思想理念也成为他日后教育理念形成的重要源泉。1614年,夸美纽斯回到捷克,开始主持兄弟会学校的工作。此后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在“三十年战争” ①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间在欧洲发生的以德意志为主要战争的国际性战争)中,德国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捷克进行了残酷屠杀和掠夺,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工作也因此被迫中断。战争中,他的藏书和文稿被毁于一旦,妻儿也死于战争引起的瘟疫。1628年,夸美纽斯被迫离开祖国,开始终身流亡的生活。在波兰的黎撤避难期间,夸美纽斯进行了大量教育理论著述活动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写成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著作《母育学校》(1628)、教科书《语言入门》(1631)和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等。而《大教学论》一书奠定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后,夸美纽斯在上述著作的基础上开始泛智教育思想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泛智的先声》(1639)一书,在匈牙利建立了一所泛智学校,后又写成《泛智学校》(1658)、《世界图解》(1658)等书。1656年,夸美纽斯定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那里出版了《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1670年11月15日夸美纽斯于阿姆斯特丹逝世。

(二)十七世纪的欧洲与捷克

十七世纪的欧洲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与此同时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此时,捷克社会和人民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双重困扰之中,国内起义斗争不断。哈布斯堡王朝为加强对捷克民族的思想奴役,企图使捷克民族天主教化,而“胡斯运动”②注(“胡斯运动”,1419—1434年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捷克爱国者胡斯而得名。)以来,天主教会权势恢复,天主教被宣布为捷克的唯一国教,1672年7月还颁布了迫害新教徒的命令,对新教传道者进行驱逐,夸美纽斯所在的兄弟会的许多成员也被迫流亡国外。

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捷克国内阶级斗争尖锐。贵族控制政治和经济,对农民、平民进行奴役和压榨,广大人民生活经济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这种压迫不可避免的延伸到文化教育领域,学校只是为贵族设立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孩子连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也无法得到保证。贵族儿童虽然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但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学校成为儿童恐怖的场所。因此,创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全新的教育体系,改革旧的学校教育,提倡教育的普及,扩大教育机会,成为时代要求和人们所要解决的重要教育课题。

夸美纽斯所在的兄弟会,继承了胡斯运动的文化传统,加之本身阶级性(兄弟会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影响,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及教育。在捷克兄弟会学校,不论贵贱,不论男女,招收所有儿童;实行泛智的民主的教育;在学校管理上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深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影响的夸美纽斯开始研究“泛智教育”,并系统地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普及的,并且应该是以科学知识的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相当广泛的一种教育,人们受了教育可以认识真理,学到智慧,并且学会把知识正确运用于目标上,从而消灭社会关系中的一切不正常的现象”。

二、泛智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泛智教育思想的基础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是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基础的。 (1)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应该学习一切最重要的知识,所以主张所有儿童不分性别,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夸美纽斯还认为“只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2)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二)学制系统和泛智的课程内容

在“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总结了学习的程序,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他认为人类的学习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而且应明确分为不同的学习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与四个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四级学制系统.。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为母育学校。夸美纽斯认为,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所母育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母育学校为儿童的体力、道德和智力发展奠定基础。他把孩子比作一棵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竭余力地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6岁时,父母则应该把他们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此时正如树苗长大,必须由把他移植到果园以便它更好的生长。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设立一所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均等的招收儿童接受教育。国语学校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因此而命名。夸美纽斯建议在国语学校里应设置国语、计算、测量、经济和政治常识、道德教育、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他认为国语学校的教育应包括一切适合儿童的事物,而且学校内儿童应尽可能一起接受教育,以便儿童间相互激励和督促。这样,夸美纽斯就把在校学生分为6个班,每个班拥有一个教室和必备的教材。而日常教育更注重与娱乐结合,所有儿童寓学于乐,使其天性按照预期的方式发展。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都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学校设置的课程主要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稽核、天文、音乐)、物理、地理、年代学、历史、伦理、神学等。这些课程为有志继续接受高深教育的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拉丁语学校同样将在校学生分为6个班,这一时期的分班是以学科为依据的,分为文法班、自然哲学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论术班、修辞学班,这样分班是为了在每个学科方面都能给以学生彻底的、初步的训练。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或省都应该设立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学科的全面训练,将其培养成教师或学者。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进行选拔,只有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成绩优秀的人才能进入学校学习。在大学,分哲学科、医学科、法学科、神学科四科进行教学。为了使大学课程具有普遍性,夸美纽斯认为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科学、艺术、语言且能力较强的教授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在大学,所有学者都应该以为人类谋福利为目标进行学习。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三)班级授课制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

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的实行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分班教学使得老师能够在教授一个班的学生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注视班上的所有学生,使教学工作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在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学校里,还需要一定的纪律规定加以约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在保证班级授课制实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班级授课制这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当时虽然还不成熟,但他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老师的作用。

(四)教学原则和泛智的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三条教学原则。

一是便易性原则。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天性,使之感到简单快乐,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要从早开始,最好在心灵还很清新时就开始;

第二,学习者要做好接受教育的准备,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教学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

第四,教学应由易到难,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从感官感知到记忆理解,再到运用判断; 第五,学生的负担不应过重;

第六,教学应当根据学生情况,量力而行;

第七,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承受力采用适当的方法; 第八,教学应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 第九,教学应教有用的知识;

第十,一切知识都应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 二是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教授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这些知识是学生日后可能用到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其所学的东西,而且对其所学过的知识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判断。夸美纽斯对此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 教学应该教授有用的学科;

第二, 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将知识的各个部分密切联系起来; 第三, 教学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它能够引起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第四, 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不是一味的填塞知识;

第五,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做到各个击破学科的每个部分,又能将各部分联系起来; 第六, 后教的内容应该以先教的内容为基础;

第七, 教学应该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第八, 学科的排列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科的实用性; 第九, 教学应当有复习和联系的过程,使教学更彻底。

三是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排除掉阻碍,完善不足之处,尽可能使教学效率更高。夸美纽斯对此也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 实行班级授课制; 第二, 完善教科书的编写;

第三, 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 第四, 各个学科都应采取自然的教法; 第五, 注重教学语言的完善;

第六, 相关的学科应该一起教授; 第七, 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夸美纽斯提倡泛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规律为基础的。主张借助儿童的感官进行教学,使用实物教材或教具。同时主张教师在教授儿童知识时,采取适合儿童的方法,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并能够帮助儿童把类似的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泛智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的方法,而且是能够发展智慧的方法,它使儿童能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事实。老师通过此法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还是在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随着儿童的成长,他将能够自主学习更多的东西,学习的知识将会越来越广泛。泛智的教学方法长期实行,将会形成教师教授的越来越少,学生却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的良好局面。

三、泛智教育思想的特点

通过对泛智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内容的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泛智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颖性。这主要体现在几个第一上面。根据泛智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根据教育规律和人的本性来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提出建立全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

第二,民主性。泛智教育思想主张不分性别、阶级、宗教、种族和国籍,所有人都均等的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其民主性的根本体现。提倡教育适应自然,快乐学习,尊重人的天性,这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是史无前例的民主要求。

第三,实践性。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在主持兄弟会学校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中建立泛智学校,实施班级授课制等,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都已全部或部分付诸于实践。

第四,时代性。泛智教育思想反映了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式教育的时代要求,符合十七世纪欧洲时代变革的史实。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平民的利益。

四、泛智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泛智教育思想的产生,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建立了基本框架,促进了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开启了人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正因如此我国当代教育家称夸美纽斯为“现代教育之父”,“在人类教育史上占有十分光辉得一页”。

泛智教育思想虽产生于十七世纪,但它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需借鉴其中有益之处进行改革。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的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泛智的教学方法,教育原则等问题,对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及体制仍有重要影响。我国积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开展扫盲工作,正是对教育普及性的实践和推广;国家推行教育倾斜政策,关注农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更是教育公平性的根本要求;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泛智的教学方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在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就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积极尝试开设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新学科,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泛智教育思想给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启示。新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知识密集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泛智教育思想作为人类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续将其借鉴,并为其注入时代的新血液。

第五篇:夸美纽斯教育观点总结

夸美纽斯作为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于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一书,该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学制、教学法、学校管理等内容,将教育学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体系中独立出来,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该书也直接奠定了夸美纽斯本人“教育学之父”的称号。他本人提出了很多教育观点和理论,此处我们将其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如下。

第一,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各级学校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然倾向和兴趣爱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或帮助学生选择与他兴趣相符合的学科,使其智力得到顺利的发展。

其次,关于“泛智教育”。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第三,夸美纽斯还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在此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教学制,但这种形式存在面对对象少、教学过于随意等弊端。而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则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弊端,他指出班级授课制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而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受关注,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

第四,在教学中,夸美纽斯提倡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因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感官是记忆最可信托的仆役。除了直观性原则外,夸美纽斯还提倡巩固性原则,认为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

最后,夸美纽斯还曾高度赞扬过教师这个职业,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光辉的职业了。而夸美纽斯的一生也都奉献给了这份他认为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为近代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是无可争议的“教育学之父”。

感谢您的阅读,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阳江公职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考、银行招考、农信社招考、大学生村官、医疗卫生考试等信息请查看:阳江中公教育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技局领导述职报告下一篇:宽容和关心爱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