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论文范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铁道建筑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专业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已形成“项目导向、角色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岗中学,实践教学占到总课时52%。

第一篇:铁道建筑论文范文

BIM建筑信息技术在铁道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BIM技术因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在铁路行业中对于这一技术的使用还在初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该技术的概念和应用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它在铁道建筑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具体探究应用软件、结构设计、三维建模三个方面。

关键词:BIM建筑信息技术;铁道;建筑

通过BIM技术模拟工程建设是当今BIM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应用之一,这是因为模拟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可以分析不同资源配置对施工期、综合成本、施工安全、人员配备和建筑材料的影响,减少施工过程中不良因素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事故并获得优化的施工方案。

一、BIM建筑信息技术

(一)概述

目前的建筑设计在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为我国新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IM是一种新型技术它主要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设计中并有效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BIM信息技术主要采用三维数字技术收集和组织数据以实現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合理使用BIM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建筑设计中的高消耗,还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可用于转换实际数据,这有利于建筑物的设计和后续施工。通过分析这一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它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二维建筑设计模型相比它具有许多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可视化效果明显。在建筑设计中合理使用BIM信息技术可以显示出非常好的可视化效果,这种可视化效果为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可以进一步帮助相关设计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当前建筑项目的具体方面,尤其是建筑结构的性能其表现出的作用是非常强烈,传统的建筑设计只是一个设计问题。

其二,便捷性更为理想。作为设计人员,他们完全可以采用BIM技术来构建出相应的模型,然后进行必要的设计处理,实现整个项目的最终设计,这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条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逐一呈现在设计图纸上,对于设计的效率和速度的提升都是阻碍。在此基础上,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结果的准确性。面对未来更复杂的建设项目,BIM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功能。

其三,信息化作用明显[1]。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实现理想的信息化效果,对改善建设项目的建设非常有帮助。从BIM信息技术的实现可以看出,BIM信息技术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设计人员可以按照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从而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具体应用

(一)Revit系列软件

这一软件在铁路工程设计和模型建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为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根据建筑师的想法,可以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准确的建筑设计,例如,通过支持专用于建立信息模型的工作流工具。获取各种建筑的新想法,扩展其建筑设计和文档,并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分析。在所有阶段保持从设计到施工的一致性。

其二为Autodesk Revit MEP。加热,电气和管道工程师可以为最复杂的建筑系统提供设计工具,帮助他们完成从概念到施工的精确设计,分析和文档编制;使用Autodesk Revit MEP软件构建的信息工程模型使供暖,电气和管道工程师能够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设计,分析和记录建筑系统。

其三为Autodesk Revit Structure。为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精确设计和高效构建的建筑结构工具,以帮助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师使用智能模型。通过仿真和分析深入了解项目和施工前预测性能。另外,智能模型中还有固定的坐标等具体信息,这可以帮助设计师等相应的工作人员提高文档设计的精准度。

(二)铁路工程中的BIM软件建模

在铁路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其中包括大量的隧道结构建设,因此,利用BIM技术首先进行模型建立是十分关键的[2]。例如,在铁路工程的隧道施工中,包括了岔沟路段的预应力连续桥梁路段的建模,可以利用Revit软件完成桩基、承台、箱梁结构以及钢束和锚具等构件的模拟构件。以BIM族库的形式呈现。另外,BIM技术还使设计人员更容易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结构的可靠性,通过在建筑设计中使用BIM信息技术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不需要手动操作,有效地避免了人为错误造成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相应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三)构建三维模型

在铁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进行三维模型构建的区域具有多样性特征。以曲面屋顶复合体的三维建模为例,使用Revit软件进行建模的思路是第一,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统一的逻辑结构并将其分解为几个中等难度的工作包;第二,对逻辑结构进行深化,使其以金字塔树状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对工作包进行处理,使中型工作包在精炼工作下转化成简单的,另外还要确保所得出的简单工作包的质量,此项工作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行动来实现;第三,分析逻辑结构,用其中反向组合来具体设置复杂建筑的三维模型解决方案。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参考一般结构中混凝土模板的尺寸,即使用标准化的网格轴作为整个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基本定位尺寸,所有定位尺寸都与轴空间网络相关联;然后将垂直墙和弯曲屋顶分开并使用Revit软件完成建模;最后,根据一定的规律将弧形屋顶分解为几个基本单元组件,并逐一建模最后组装成整个三维模型[3],这种建模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将非常复杂的建筑分解为许多基本模块,该软件的传统组件库是完整和详细的如楼梯台阶、栏杆、扶手和特殊组件,如弯梁和弯曲部件,可以使用Revit软件进行建模以进行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为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构建合理的建设模型帮助实际工程的顺利开展,通常此信息建筑模型涵盖了有关建筑物的所有信息包括平面上的二维信息,空间中的三维信息,即时的四维信息以及关于过程的六维信息等。BIM实际上是与建筑相关的数据的摘要,可以从中提取用户需要的各种数据以确保更高水平的工程质量所以将其应用在铁道建筑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洪涛.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14):148-149.

[2]张平.BIM技术在铁路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6(4):118-121.

[3]周福军,于国新,曹峰.铁路工程地质BIM建模技术与应用初探[J].铁道建筑技术,2016(11):106-110.

[4]刘晓晨,张海波.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7(1):120-120.

(作者单位: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张家玮

第二篇:加强铁道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发展

【摘 要】随着专业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已形成“项目导向、角色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岗中学,实践教学占到总课时52%。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与现有高速铁路技术同步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满足需要的实境育人的专业技能训练场所,能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湖南地区铁道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中心。

【关键词】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举措

一、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1.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合作体制、机制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从学生招生到学生毕业全过程的紧密合作,实现教师与师傅一体、基地(教室)与企业现场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专业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一体的共同育人方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实现使企业从关注用人到关注育人转变,形成校企全程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体制机制。

2.构建完全面向市场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按照企业工艺标准、工艺流程等制订实训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100%学生顶岗学习,对口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企业评价满意率90%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

3.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建设,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实习项目开出率100%,根据我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1500人的办学规模,每一年级为500人。实训基地及实验实训室能同時满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铁工务维修150人同一项目的教学、100人高速铁路线路精测精调的教学、100人钢轨探伤实训的教学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其它实训课程300人的教学。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500人以上的顶岗实习规模。对于共享专业城市轨道技术专业、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桥隧检测加固专业,可覆盖70%以上的岗位技能实训项目。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接。

4.建成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对院内铁道工程专业教师利用基地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外引内培”,形成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达到40%以上。

5.提升技术服务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

依靠实训基地平台为铁路局、地方铁路、城市轨道地铁工务系统在岗人员提供高铁工务维修、高速铁路精测精调、钢轨探伤技术培训,完成我院对在岗人员每年10000人·天的培训任务。

6.成为引领同类院校建设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服务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建成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综合实训能力与办学效益突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资源共享、辐射区域,引领同类院校建设的华南独有、全国一流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成为高速铁路、常速铁路、地方铁路、城市地铁工务维修养护、高铁精测精调、钢轨探伤等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过程

1.基地建设理念

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系统设计、功能完善、投资多元,服务开放“的建设理念,服务铁路行业、对接高铁产业。结合我院办学特色与自身实际,借鉴并创新国内外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校企共建集“前瞻性、先进性、系统性、生产性”于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2.基地建设模式

铁道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校企共管”的模式。基地建设由副院长曹毅牵头,系主任何奎元负责,联合广铁集团公司工务处邓方铁和衡阳工务段副段长李章凤等企业负责人共同组成建设团队。企业调拨基地设备相应材料,学院自筹资金,产权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共同施工、共同管理、共同验收、共同育人,联合建设“企业实验室进学校、企业标准进实训室”的“厂校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

4、基地软件建设

(1)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训基地制度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与现场生产企业一致的组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产管理体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

(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依靠基地条件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分组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工区、班组”真实教学模式,建立了“分阶段、多渠道”教学组织模式,借助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实现了学生、教师与企业员工角色互动,创新“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项目建设领导组织,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重点项目建设项目部及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各个建设项目层层划分责任,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同时,对各个建设项目制定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使建设项目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2.政行企校良性互动,确保基地顺利建设

依靠衡阳市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的选址、土地划拨非常顺利,依托南方高速铁路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基地,与广铁(集团)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华南铁路监理公司衡阳分公司、上海先科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密切合作,保证了基地的建设。

3.“校企”合作机制运作,推进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依托南方高铁基地、先科学院、校中企,广铁(集团)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调拨基地所需大量设备,学院自筹资金,省财政给予支持60万,校企双方全程参与基地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及管理,使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生产实训基地。

4.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实训有序进行

以学校为主,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参与学生(学员)实训、生活保障、安全管理等工作,保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确保学生(学员)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

5.建立健全基地建设项目保障体系

(1)建立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及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

(2)建立项目教学管理规范,保障各教学环节规范有序地进行。

(3)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建立层层责任制,保证项目建设的实施。

(4)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顺利进行。

四、基地今后建设设想

1.为适应轨道交通行业、高铁发展,基地建设需及时收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信息,对基地硬件和软件不断完善,使实训基地与企业完全对接。

2.拓宽基地建设视野,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铁路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随着行业、企业设备和管理制度的更新,及时优化实训制度。

4.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实训指导老师建设制度,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5.利用实训基地平台,扩大产学研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涵盖国内外常速铁路、高速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维修养护、测量和钢轨探伤等领域的技术服务水平。

6.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龙德毅.建设全国智能型人才培养基地【N】天津教育报,2015-12-15

[2]江利民,谢远光.高职学院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洪亮,宿高明.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室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09(6)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同文 谭春腾

第三篇:铁道部的保路运动

民间资金无处可去,大批项目嗷嗷待哺。资金与投资之间的错位,造成了金融与项目地震。铁道部工程无米无炊。

似乎任何一个投资市场都遭遇阻击,似乎每个地方的资金链都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热得烫手,在政府警告高利贷之后,民间资金回撤到较为安全的银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重点建设项目入不敷出、紧张万状。

据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约占5400公里。据报道,中华铁道网8月对23个铁路建设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铁路工程建设仅有三成正常施工,处于停工、半停工和进展缓慢的占到70%。铁路项目大面积停工,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在编的工人,都面临停工、拿不到工资的局面。很快要到春节,矛盾一触即发。

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实行根本改革?有关部门与铁道部联手,进行了具有特色的保路运动。

政府采取抢救战术,方法是由政府为铁路债务兜底,而非改变铁路融资、管理方式。

10月10日,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出台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所得税减半政策,效果立竿见影,铁道部发行的200亿铁路建设债券,中标利率分别为5.59%和6.00%,认购倍数则分别为2.84和1.67倍。10月18日,铁道部宣布,根据国家发改委10月12日下发的文件,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正式成为政府支持债券。这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政府支持性质的复函》,明确提出“铁路建设债券具有政府支持地位”。国家发改委文件称,铁道部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时,可向投资人明确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为政府支持债券。铁路债券背后的政府信用支持由隐性变成了显性。

新一轮保路运动是特色之下的规则破坏运动,也是通过政府信用聚集民财用于铁路建设的运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四大银行2011年中期的数据显示,银行对铁道部单一授信集中度正在触碰15%的监管红线;更糟糕的是,铁道部发债总额正在逼近净资本40%的红线。铁道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铁道部资产总额32937.38亿元,净资产14019.37亿元,目前铁道部尚未到期的企业债券余额、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的余额分别为3730亿元、850亿元、550亿元。今年四季度,铁道部还将发行1000亿企业债,同时短融将有350亿到期,债券净增量将在650亿以上。

铁道部大规模发债缓解燃眉之急。

如不发债不贷款,工程停工,大部分将变成沉没成本,以往投入的万亿资金将打水漂;中国通过高速轨道交通建立统一大市场与集群式经济体的设想同样难以实现。因此,在危急时刻打破条条框框,实际上意味着由中央财政作支撑,聚集财富建设业已开工的工程。中央财政万一入不敷出,面对收益小于投入的项目,只能由央行充当出纳,通过印钱解决债务危机。

发放铁路债券固然有其必要,但铁路甚至不拿出一个支线工程来进行资金与管理的改革,是改革的怠惰。

雖然清末四川等地铁路民营有其恶果,贪腐多而效率低,但铁路国有的结果同样贪腐盛行,在当下甚至出现了层层转包的厨子,将总投资23亿的重要铁路项目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几个“完全不懂建桥”的包工头;本应浇筑混凝土的桥墩,竟在工程监理的眼皮底下,被偷工减料投入大量石块、砂石。以未来牺牲人命的可能性换取腐败红利,可谓腐败之极,其毒性不在三聚氰胺之下。

可以设想,如果支线工程动用民间资金,建设股权多元化、允许民企控股的铁路公司,现行的大一统的铁路体制将被撕开一道鲜血淋漓的伤口,但控股企业将受到严厉监管,其效率也因为对资金负责而受保障。

保路运动绝不应该为资金而保资金,为央企而保央企,为利益格局而保利益格局,必须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与各种性质的企业,使中国的铁路建设、管理能够符合最起码的效率、市场、公平三要素。

作者:叶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理新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副主任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