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提纲

2022-09-06

论文题目:基于院校协同的中医专科护士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并轨培养的模式构建及探讨

摘要:目的:1.调查中医护理专家、中医专科护士及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对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院校协同并轨培养的认知及建议。结合对中医护理专家与中医专科护士关于并轨培养的质性访谈结果,构建院校协同并轨培养模式。完善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发展改革进程。2.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以此明确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的临床培养目标及内涵,评价院校协同并轨培养模式,同时为临床中医专科护士能力评估及考核提供评价参考。方法:1.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医护理专家、中医专科护士及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对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院校协同并轨培养模式的认知与建议。2.通过质性访谈法,访谈中医护理专家及中医专科护士,对并轨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构建并轨培养模式。3.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明确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的临床培养目标及内涵。结果:1.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院校协同并轨培养问卷调查结果。(1)对并轨培养的认知:87.57%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期间进行院校协同并轨培养是有必要的;60.9%认为并轨培养模式是可行的。(2)对并轨培养的建议:调查对象认为并轨培养模式需要从培养基地、招生选拔、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临床实践、专科考核、学位授予、资格认证八个方面进行构建。①对入学生源不需要限制工作经验(61.21%),但需要中医院校本科学历背景(60.3%),入学前需完成中医基础课程且通过考核(33.03%);②应在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增设中医护理方向(40.3%);③需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增设中医相关理论知识(86.67%);④在临床实践的第一个学期安排中医专科护士培训课程(36.67%),临床实践内容结合出诊与临床护理工作(49.69%),临床导师需具备出诊资格与中医专科护士资历(73.33%);⑤并轨培养后学制仍为3年(49.69%),理论与临床实践时间比例为1:2(59.09%);⑥完成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并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69.39%),掌握一种中医外治技术(55.45%)作为专业考核要求;⑦至少完成1篇科技核心以上论文(49.39%),完成2年专科科室实践(46.67%),学位论文内容以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7.27%)作为学位认证要求;⑧完成中医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毕业要求,工作后满足认证要求优先进行中医专科护士资格认证(76.67%)。2.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院校协同并轨培养模式构建。(1)培养基地:对接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规范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参加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硬件要求,针对应届及往届毕业生制定相应条例。(2)招生选拔:攻读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毕业于中医院校,同时完成招生学校自主命题的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往届本科毕业生需在中医院工作2年以上。(3)培养方向:临床护理方向设置以中医护理方向为主,结合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危重症等方向,根据专科方向完善培养目标与计划。(4)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自然辨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循证护理学,医学统计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选修课(中医临床特色护理实践与研究)。(5)临床实践:学制3年,临床实践总时长不少于18个月。分为轮科和专科实践,轮科为12个月,在第6个月加入为期3个月的中医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专科科室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6)专科考核:①国家规定的中医护理18项技术,占30%;②西医方向专科护理技能2项,占30%;③完整实施1个优势病种的专科专病护理方案或1个社区护理方案,占40%。(7)学位授予:完成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并完成相关考核顺利获得结业证;至少完成1篇科技核心以上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从临床或中医护理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护理需求,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8)资格认证:分阶段认证,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并轨培养期间完成中医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毕业要求,参加工作满足相应资格认证条件后优先进行中医专科护士资格认证。3.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能力培养提供评价参考。共10名中医护理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咨询,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程度分别为0.93,0.92,0.925,两轮咨询各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介于0.00~0.23和0.00~0.28,两轮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介于0.141~0.522和0.250~0.879(P<0.05),最终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5个。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科研创新、中医辨证、中医护理实践、专业交流、指导管理。结论:1.我国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院校协同并轨培养应以发展中医护理专科人才为核心,从临床中医专科护士培训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两方面同时进行中医护理高级人才培养。在中医院校护理专硕培养阶段从培养基地、招生选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临床实践、专业技术考核、学位授予及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并轨培养模式构建。2.并轨培养模式可先在具备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教学中医院试行,与现存中医院校培养模式共存,突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特色,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3.通过专家函询,本研究确立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为评价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能力提供可量化标准,明确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培养目标及内涵。

关键词:中医护理;培养模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专科护士;临床能力

学科专业:护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医专科护士

2.1.2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2.1.3 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能力

2.1.4 院校协同培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实行专业学位硕士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

2.2.2 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中医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2.2.3 中医专科护士与中医院校护理专硕并轨培养的前景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实施

3.2 质性研究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过程

3.3 专家咨询

3.3.1 专家咨询问卷构建

3.3.2 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并轨培养模式构建

4.1.1 基本情况

4.1.2 对并轨培养的认知

4.1.3 对并轨培养的建议

4.1.4 质性访谈结果

4.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结果

4.2.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初步构建

4.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的确定

第5章 讨论

5.1 基于院校协同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并轨培养的必要性

5.1.1 基于院校协同合作的并轨培养是必要的

5.1.2 并轨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5.1.3 并轨培养模式需明确发展内涵

5.2 并轨培养模式构建

5.2.1 培训基地

5.2.2 招生选拔

5.2.3 培养方向

5.2.4 课程设置

5.2.5 专科实践

5.2.6 资格考核

5.2.7 学位授予

5.2.8 资格认证

5.3 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能力培养

5.3.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医护理方向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体系条目分析

5.3.2 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需提高中医护理专科技能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ICU重症监护论文提纲下一篇:现代绿色物流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