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管道护理

2022-12-08

第一篇:icu患者的管道护理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

一、五常(5S)法管理

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五常法是源于五个日本字:(管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全部是“S”开头,故亦称为“5S”。

五常法是为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管理,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理质量,营造团对精神。

1、常组织:

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新护士逐一考试通过。

2、常整理:

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

3、常清洁:

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及时去除不洁因素,防止因面部泛油、皮肤潮湿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

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力。

二、 人工气道

固定:

胶布、牙垫固定器

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 口腔护理

适当约束

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 ⑤

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

保持通畅:

①吸痰护理

②选择适宜的吸痰管 ③注意无菌操作

④吸痰时间少于15秒。

加强气道湿化:

氧浓度≤2L/min ②

氧管深度--气管导管内一半 ③

痰液粘稠时,每4h雾化1次 ④ 24h连续气道内滴液, ≤250ml

三、气管切开套管

预防感染:

24h渗血较多,勤更换切口周围纱布,以后2/日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 加强湿化(同气管插管护理):

人工鼻概念: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 。通过呼气与吸气之间的热湿能量的交换,使吸人气体加温加湿,亦称热湿交换过滤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分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新型细菌、病毒过滤膜型人工鼻,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 。

三、 胃管

1、鼻饲护理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鼻饲时适当抬高床头3 0 ~4 0度或半卧位。

注入食物前必须确定位置,用注射器回抽有无胃液,并查看有无胃潴留。 ③

注入速度宜慢,一般 2 0 0ml在 1 0~15 m i n内完成。

鼻饲毕,在旁观察 5 m i n,注意有无呕吐,食物反流,3 O m i n内不易翻身或进行其

他护理操作 。

200~300 ml每次 ,2~4 h / 次. ⑥

温度3 8 ~4 0℃。 ⑦

鼻饲前后温开水冲管。 ⑧

少量多餐 。

2、防止感染

口腔护理3/日。

消毒用物。

更换时间:按《 护理学基础》要求, 长期鼻饲患者7 d更换1根胃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使用的橡胶胃管逐渐由硅胶胃管代替,目前硅胶胃管更换时间各学者意见不一。朱玉芹等研究表明,长期鼻饲患者每 4周更换 1次硅胶胃管为宜。胃管对鼻腔及咽部黏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胃管颜色变黑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与胃内环境关系密切。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患者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 。

3、妥善固定

保持固定效果

护士经常检查

及时更换胶布

四、深静脉置管

1、固定

透明敷料黏贴小技巧:无张力的粘帖,敷料的缺口对准导管,敷料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捏压导管部位及整片敷料,使之充分与皮肤接触

2、常规维护

导管发生堵塞时,可轻微转动导管反复抽吸.如仍抽不出血液多是因为导管内血块栓塞.必要时请医生用尿激酶行导管内溶栓。

3.封管

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正压封管:边推边封

五、留置尿管

1、妥善固定

固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一般先放出8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4、 防止逆行感染

① 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倒流。 ②

会阴护理2次/日 ③ 3天/次更换集尿袋。

④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拔管

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病情而定;危重患者病情平稳后;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拔管前: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需要锻炼膀胱肌肉功能,试夹管至患者有尿意后放开,如此反复3~5次后即可在夹管至患者有尿意时拔出。长期留置者需锻炼2~3天。

管道的护理属于基础护理。护士应明白导管的放置位置,掌握各管道的作用及如何护理的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的学习,掌握其相关知识。在心理上切莫小看这些管道,更不可疏忽大意或掉以轻心。并经常检查各种导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变化并做好记录,保持其通畅,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第二篇:ICU病房患者的感染监护与护理

ICU病房患者的感染监护与护理 病房, ICU, 患者, 监护, 感染

作者:卢西爱 高春喜中国医药导报 年21期

感谢原创者

[摘要] 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应随时自觉地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观察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存在,做好控制及预防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ICU;感染;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42-02

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尤其在预防并发症或针对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我们建立的重症监护室,对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特别的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对于重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 病房要求

1.1布局与隔离

因患者病情危重,免疫机制处于极低水平,正常屏蔽功能受到破坏,易受感染。为防止交叉感染,合理的布局,符合要求的房间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分治疗室和监护区。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最好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 m2。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其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进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洗手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更换衣帽、鞋,

戴口罩。

1.2 消毒措施

病房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时间30 min~1 h,常用95%酒精擦洗紫外线灯管,保证紫外线的穿透力。每日用0.2%过氧乙酸或强氯杀星擦拭床头柜桌面及椅子和窗户。病房内抹布、拖布使用后用消毒剂浸泡后晒干,以免微生物孽生。加强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与管理。为防止橡胶制品经高压灭菌后出现粘连,采用强氯杀星消毒,每周消毒2次氧气湿化瓶及吸痰瓶,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的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中避免污染无菌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一项基本操作,尤其在护理重症患者时更应严格遵守,以保证患者安全。

3 严格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

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应认真检查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对随时消毒的物品必须符合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

4预防护理措施

4.1呼吸道护理

主要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肺炎。因重型患者抵抗力低,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为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侧卧位,并常叩背,加大肺透气量,刺激咳嗽或定时吸痰,以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也尤为重要。应定时开窗通风,晨间护理应采用湿式清扫,更换床单时,不能在病房和走廊内清理或抖落被单,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

扩散 。

4.2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当患者昏迷时,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滞于气管造成阻塞,应早期行气管切开,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生理盐水5 ml,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在每次吸痰后沿导管壁滴入2~4滴。气管切开处每日更换敷料4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管用后应清洗干净,及时更换。内套管每日拔出清洗及消毒,套管外口要用湿纱布覆盖,管道内如有积液及时清除倒尽,防止倒灌入呼吸道。

4.3口腔护理

昏迷或危重患者无法吞咽,口腔分泌物增加,痰多,很容易有细菌或真菌感染,应增加口腔擦洗次数,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口腔清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为防止气管切开患者被绿脓杆菌感染,用生理盐水与0.1%醋酸溶液交替进行口腔护理,减少肺部感染,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如发现有真菌生长,则在清洗后涂以制霉菌素油膏。

4.4尿路感染护理与预防

应尽量避免用导尿管或膀胱镜等操作,如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时间尽量缩短,并采用封闭式引流袋。据调查尿路感染与导尿管有关的细菌可达38%~60%,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用口径细小而引流通畅的导尿管,插入时避免损伤尿道。对留置导尿3 d以上者,应用抗生素,出血者加用安络血,痉挛者用利多卡因,应保持尿管通畅。任何时候贮尿袋都应低于膀胱水平,应定时排空,一般每日排空两次,排放时应按无菌操作执行。当患者发热时做细菌培养,预防尿路感染。

4.5压疮的预防

针对压疮的发生原因和好发部位,我们给予相应的措施,做到勤翻身、勤整理、勤更换。可以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骨隆突处用红花油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做到营养好。对已经发生压疮者,加强护理措施,根据压疮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只要有责任心,并严格交接班,压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切不可使用热水袋以防烫

伤。

4.6营养的维持

重症患者,热量供给通过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在PN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渗出、肿胀,防止局部坏死。同时注意检测肝功、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尽早开始EN,并掌握EN的适应证和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加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7预防肌肉、关节挛缩和强直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活动少,容易发生肌腱、韧带退化和肌肉萎缩,关节日久不动也会强直而失去正常功能,故护理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病情许可时,可每日2~3次为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如伸屈、内展、外旋等活动,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也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5切实做好系统化整体护理

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时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以实现对患者全面系统、整体、有效的护理。

第三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与控制

ICU

郭静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感染患的护理与控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有效预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传播,有效保障了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制定预案,加强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个人防护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干预多重赖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控制。结论: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问题;护理干预;感染控制

1 一般资料

1〃1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入住ICU后通过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检验了解病人的感染情况。

2护理干预

2.1 科学落实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旦发现多重赖药菌感染患者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都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将患者安臵在单间病房,若受条件允许,应实施床旁隔离,建立隔离标志。每日对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风,定期做好病房空气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定期和终末严格消毒处理,避免探视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随意将患者用物带回家的现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导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处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时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剂擦拭消毒双手。探视人员接触患者时按标准预防穿戴防护用品,离开病房时认真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社会传播。

2.2 落实手卫生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触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接触病人带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病房的保洁人员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应该对其进行培训,督促洗手,使他们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该定时按需吸痰,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吸痰钱应先湿化气道,带无菌手套,吸痰动作时要轻柔,由下向上旋转提拉,严禁反复在气道内插吸,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尽量吸尽气囊处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对需要保留导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换尿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尿袋应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尿管。每天应进行会阴护理至少Bid。倾倒尿液留取标本时,应防止尿液逆流。

对需要留取深静脉臵管的患者 臵管时应该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臵管部位,应首选锁骨下,尽量避免股静脉臵管,覆盖深静脉臵管的敷贴应每天更换,更换时应无菌操作。

2.4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2〃5 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2〃6 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励他们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张润香,冯伟.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 [3]李毅萍,张景利,刘典浪,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79-1080.

[4]许瑞宝,叶丽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5)215-216

[5]梁翠玲,车红英,庞晓军,等.562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8):1144-1145

第四篇: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摘要】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病率高,容易拉低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感染风险。为提高护理安全性,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临床经验,分析了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并从危险因素入手,阐述了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方法。以降低疾病发病率为目的,归纳了相应的护理手段。以期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ICU;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88-01

前言

失禁性皮炎为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一种,多由皮肤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所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以红疹、溃烂等为主。如未给予预防及护理,容易诱发感染,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不利。ICU患者病情严重,伴随意识障碍者,及肢体功能受限者居多,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更高。因此,为缩短患者的住ICU时间,需对其预防及护理方案与进展进行分析。

1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

(1)长期接触刺激物:ICU失禁患者,皮肤长期暴露在尿液或粪便中,受刺激物的影响较大。加之刺激物所处区域,需长期受压,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较高。(2)皮肤清洁度差:ICU患者需长期卧床,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如护理人员未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清洁皮肤,容易导致皮肤处于缺水、干燥,或潮湿的状态。长此以往,既可诱发失禁性皮炎[1]。(3)未给予皮肤保护:临床研究发现,将皮肤保护剂应用到ICU患者的护理中,可将皮肤与潮湿的环境及刺激物隔离,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病率。如未给予保护,失禁性皮炎发病率,将明显提升。

2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案

21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

211避免长期接触刺激物护理人员可将皮肤保护剂与造口袋,联合应用到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避免皮肤长期与刺激物接触,降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病率。除此之外,为避免皮肤长期摩擦或受压,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同时,避免频繁的擦洗会阴部位皮肤,预防失禁性皮炎。有学者在研究中,选取ICU患者作?檠?本,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2]。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一组采用皮肤保护剂+造口袋给予护理。对比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病率更低(p<005)。

212提高皮肤的清洁度护理人员可考虑将清洗剂,应用到患者的皮肤护理过程中,提高皮肤的清洁度。当患者大便或小便后,护理人员需立即帮助其清理排泄物。发现局部皮肤存在红肿、潮湿等现象,应立即给予处理。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有学者指出,采用创面灵,以1:2的比例,溶于温水中,帮助患者轻轻擦拭会阴及肛周皮肤,能够有效抑菌、止痒、抗炎。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使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得以降低。

213应用皮肤保护剂赛肤润为过氧化脂肪酸脂的一种,含有棕榈油、亚油酸及维生素E等多种成分。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将赛肤润,

涂抹于失禁性皮炎的常见发生区域。以降低由压力、浸渍等因素所导致的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涂抹赛肤润后,药物可实现对局部皮肤的隔离与覆盖。进而达到保护皮肤、避免皮肤过于干燥的目的,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得以降低。需注意的是,如患者局部皮肤已经发生皮损,同样可继续使用该药物,以缩短皮损的恢复时间。

22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221不同病情患者的护理临床应视失禁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给予护理。轻度失禁性皮炎患者,护理要点应以清洁、保湿、排除刺激物为主。中度失禁性皮炎患者,应适当给予皮肤保护剂给予护理。重度失禁性皮炎患者,建议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将碱式醋酸铝等收敛剂,或水胶体敷料,联合应用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或采用康乐保造口粉,喷洒至会阴部位。以达到保护健康皮肤,促进皮炎愈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的目的。

222不同病因患者的护理针对由真菌所诱发的失禁性皮炎,临床应在保持患者局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应用到护理过程中。在利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后,需立即采用氧气将皮肤吹干。在此基础上,取氯雷他定粉,涂抹于创面之上。在抑制真菌的同时,促进病情康复。有学者通过临床对比实验,观察了采用上述方法对真菌性皮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上述护理方案的实施,缩短了皮炎治愈时间,且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

结论

综上所述,长期接触刺激物、皮肤清洁度差,是导致ICU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主要原因。目前,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仍较高。未来,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皮肤清洁,及时清理排泄物,减少失禁性皮炎的风险,降低疾病发病率。一旦发病,需立即通过给药等方式给予护理,抑制病情进展,缓解红疹等症状,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娟.规范化护理对ICU大便失禁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4):227+230

[2]李晓艳,刘革婷,吴静.会阴评估工具对ICU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预警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4):232-234

第五篇: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 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 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 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 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 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 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 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 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1可见, 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 (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 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 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 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 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 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 导致黏膜水肿渗出, 损坏了天然屏障, 使细菌乘虚而入, 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 留置导尿管, 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 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 长期卧床, 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

4 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 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 预防并发症。

5 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3): 14-15

[2] 邵宜波,马红秋,都鹏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 49-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简爱故事梗概500字下一篇:ktv经理的岗位职责

热门文章

患者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