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信息管理系统

2023-03-25

第一篇:弱势群体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

摘 要:舆情信息管理是政府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个全新视角。但是,当前地方政府对舆情信息管理的认识却明显滞后。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代表性地反映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紧张局面,暴露出地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严重缺位。如何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语境下构筑一个有效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舆情信息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民众舆情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6-0042-04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舆情信息管理视角

(一)舆情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舆情信息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政府危机管理过程的始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对危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遑论舆情信息管理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政府管理人员甚至对舆情信息管理的常识性问题都缺乏基本的认识。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

目前,国内学界就舆情信息管理研究中舆情定义的主流观点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社会中介性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1]这一定义把舆情的涵义仅仅限定在了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方面。我们不认为舆情等同于民意,民意比舆情具有更宽泛的含义,但舆情是构成社情民意的核心内容。[2]从上述舆情的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舆情关注的主要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这种利益关系所反映的社会心理活动。由此收集民众和政府利益关系的变动信息,进而分析民众与政府利益关系的走向,是政府舆情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的目标就在于明确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定位,进而使得政府能够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达成这种利益关系的“一致”与“和谐”。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与民众舆情的关系

1.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民众舆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的公共行政体制和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存在严重不匹配,民众与政府在利益关系上有时可能出现对立甚至是对抗状态。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是在政府漠视利益受损民众的利益诉求的情况下,民众为实现自身利益需求所采取的一种非正常渠道的表达途径,从某种程度上它显现了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非一致”和“非和谐”的对立状态,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种民众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或极端外化形式。[3]

2.群体性突发事件与民众舆情的互动关系

群体性突发事件与民众舆情之间的关系在事态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具体来讲,群体性突发事件在预防、发生和应急的不同过程中会引致不同的民众舆情表现:

首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过程是民众舆情的潜发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性综合矛盾的集中性反应,它在爆发之前必然会有一个长期的多种复杂矛盾相互交织并且不断累积的过程。与此同时,由于不断累积的社会性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再加上社会新的中介事项对民众的不断刺激,民众对政府产生的不满、抗议等社会政治态度也会在不断强化和累积。这一阶段民众舆情信息的出现通常附在特定载体之上,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社会谣言、政治民谣和社会思潮等公开的或非公开的形式向外界传达出来。[4]与官方公开传达出来的信息相比,非公开方式流传出来的舆情信息尤其是那些不满的或对立倾向的舆情信息更重要,因为它是来自民众心底的声音,它反映了民众最真实的利益需求。

其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是民众舆情的突发期。深藏在民众之中的日益积聚的不满情绪,在此时得到集中释放,对抗的社会政治态度由隐形转为外显并不断扩散,大量民众舆情信息突发表现出来。这些民众舆情信息内容丰富,主动公开表达,并且传播迅速,但真假共存,不易识别真伪。这一阶段民众舆情信息的表达强弱直接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强度。若民众舆情信息表达较为缓和,那么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以上访、静坐和请愿等方式出现;若民众舆情信息表达过于激烈,那么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就以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甚至更加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再者,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过程是民众舆情的持续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行为成为民众舆情新的刺激物,政府管理部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式和态度直接决定了民众舆情的方向和程度的变化。若政府管理部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得当,民众舆情会趋于缓和直至消解;若政府管理部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方式不当,或者不能给予民众满意的回应,则可能招致民众舆情的更强烈的反应。[5]民众舆情的变化进而又会刺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强度,从而在突发事件和民众舆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二、从贵州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看我国政府舆情信息管理的缺位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往往以“GDP本位”取代“公众本位”,把政府政绩凌驾于百姓利益之上,对民众利益视而不见,对民众舆情充耳不闻,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比如安徽池州事件、重庆万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四川广安事件、贵州瓮安6•28事件等等。究其原因,地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的缺位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失控的重要因素。以下笔者仅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例,通过反思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分析当前发生的众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舆情信息管理的缺位问题。

反思6•28突发事件之一: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在利益关系上的长时期对立是引发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这起事件起初本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为什么后来会转化为一起公共性社会事件?这个问题的答案充分地反映在这起事件的参加人员的构成上。参与这起事件的大部分人员不是当事人及其家属,而是近年瓮安在粗放发展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害的普通民众,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做法来表达自己对当地政府不满的态度。这起刑事案件只不过是6•28突发事件的一个引子而已。6•28突发事件是瓮安日益积深的基层民怨的总爆发。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言,6•28突发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地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屡屡侵犯群众利益。[6]实际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在事件爆发之前长时期里就有很强的民众舆情表现,比如民众对公安机关评价的满意度只有59%,2008年1至6月份群众上访总量就已达348起,超过2007年全年320起的上访总量。但是当地政府对这些重要的民众舆情信息置之不理,对民众上访采取冷处理,致使唯一的利益表达机制受阻,从而强化了官民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对抗关系,为6•28突发事件埋下了伏笔。

民众舆情在事件爆发之前具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若当地政府能够把握时机,及时关注民众利益诉求,对散发在民众之中不满的甚至是对抗的情绪进行有效疏通并且及时予以调节和控制,6•28突发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反思6•28突发事件之二:信息不通畅是事件的直接诱发因素。从6月22日凌晨李树芬溺水身亡停尸河边到6月28日事件发生,是6•28突发事件的“发酵期”。这段时间人们对这起刑事案件的疑点重重,主要有三个:一是李树芬是自杀还是他杀?二是李树芬的叔叔李秀忠为何挨打?三是直接利害关系人在李树芬跳河之前为何做俯卧撑?政府没有对这些疑点给予及时合理解释,大量传闻和谣言通过多种渠道迅速传播和扩散。而政府又对这些传闻和谣言置若罔闻,反应迟滞。政府的这种消极反应又让民众误认为这起事件真的藏有猫腻,致使事件内外的很多民众惶惶不安。总而言之,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由此导致的信息不畅通,是诱发6•28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在这起事件的“发酵期”内,如果政府能够具备敏锐细致的洞察能力,对事件的疑点、传闻和谣言及时澄清,信息完全公开披露,对民众舆情积极回应,民众就不会有过激的舆情表达。而事实恰恰相反,政府的消极不作为不仅使政府错过了控制和引导民众舆情的最佳时期,而且使民众舆情的反应程度进一步加强。

反思6•28突发事件之三:当前地方政府行政方式单

一、守旧,政府应对危机能力低下。从6月28日下午事件爆发到29日凌晨事件结束,整个事件持续长达7个小时。在事件持续期间,政府有关领导层层开会、个个等待,对事件束手无策。政府对事件的这种应急处置方式无疑对民众舆情产生了进一步的负激励。

在事件结束以后,当地政府就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性事件。这个结论下得过于草率,难以让人接受;当地公安部门依照惯性思维急于寻找幕后“黑手”的做法,也很难令人信服;当地媒体趁机大规模地刊登和播放“瓮安群众愤怒谴责不法分子”等新闻,引起了更多群众的反感和猜疑。

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这种危机事件处理方式无疑过于传统老套,这些做法本质在于推脱政府责任,而无益于事件本身的解决,其结果造成了政府与民众关系的进一步对立和政府信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三、群体性突发事件语境下的政府舆情信息管理

从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瓮安县政府在处理这起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事件的发生、蔓延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完全让事件牵着鼻子走。很多学者认为出现这个情形的原因在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笔者觉得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当地政府部门找不到解决这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突破口。那么解决6•28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这个突破口就在于民众舆情信息,因为就是它把事件由隐形转化为外显,由发生推向了高潮。因此,它是厘清整个突发事件的重要线索。如果政府有一套完善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诸如瓮安6•28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信息管理制度,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一套完善畅通的民众舆情表达机制

在一个健康完善的政治运行体系中,人们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来表达对政府决策的偏好,可以通过有组织的合法游行、示威等活动表达对政府行为的不满。反观瓮安6•28群体性突发事件,它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众舆情表达机制受阻的结果。建立和完善民众舆情的表达机制是政府民主行政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需要。舆情表达机制的具体内容应该有:1.建立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对话和协商制度。对引起民众不满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应对机制,设置专门性常设机构定期召开政府管理者、利益获得方、利益受损民众参加的座谈会或者听证会,让普通民众畅所欲言,及时听取民众意见,与民众保持好心理沟通,做好中间各方的利益调解。2.完善政府信访制度。就当前来讲,政府信访制度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政府信访部门对于民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回复;同时政府信访部门应该完善民众舆情信息备案制度,对于民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应该积极做好舆情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及时上报。3.完善地方人大代表职能。现在很多地方人大代表的所作所为与其自身所要履行的职能要求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地方人大代表处于社会最基层,最便利掌握民众的所想所急,也有条件收集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民众舆情信息。地方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表达人民的利益要求。4.重视网络民众舆情的表达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舆情表达的重要渠道,也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集结提供新的场所。政府必须加强网络民众舆情的管理,通过强化对网络民众舆情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发挥引导网上舆论的主渠道作用。

民众舆情表达的机制畅通了,政府才能真正地发挥民众舆情的“减阀器”作用,才能缓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对抗情绪,达成双方的谅解。在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期预警阶段,畅通的民众舆情表达机制尤为重要。

(二)建立一套完善畅通的信息公开机制

在6•28事件中,政府没有对民众舆情做出积极回应甚至采取回避态度,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误解的逐步加深。谣言止于真相。政府只有在第一时间回应民众舆情,及时披露事情真相,事态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一套畅通的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有助于树立高效、透明和负责的政府形象,也能够充分展现政府对民众基本知情权的尊重,政府与民众之间才能达成基本的信任。建立畅通的信息公开制度,必须做好以下三点工作:1.努力扩大信息的公开渠道。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的信息公开方式,如公告栏、报刊、热线咨询电话等;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等,千方百计便利民众获得及时真实的相关信息。2.健全新闻代言人制度。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应该把所掌握的全部权威信息归集于政府新闻发布部门,然后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把事件处理的结果及时和动态地传达给民众。即使信息不完全,也要在第一时间公布出去,因为贻误时机比发布错误的信息危害还要大。3.给予新闻媒体自由报道权。媒体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共色彩,它承担着提供信息、引导舆论和稳定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心理状态的指示器。[7]媒体是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应该把媒体力量积极纳入危机管理体系中去。2007年6月出台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实际上在法律上赋予了媒体及时报道事件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媒体在及时公开信息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新闻媒体一方面要把事件状况和民众舆情信息及时传达给政府,帮助政府提出科学对策;另一方面把政府的应对措施、相关政策及时向民众公布,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8]这些报道对于改善政府形象,抢占舆论阵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6•28群体性突发事件来看,媒体在事件预防和发生阶段中的作用是缺失的,事件结束以后又一味迎合政府错误意志,没有发挥媒体独立报道的功能,只是政府的一个附庸机构。

(三)建立一套以民众舆情信息收集和处理为中心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网络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政府应该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建立针对性的危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应该包括危机信息的收集处理机构、危机预防准备机构、危机模拟演习机构、危机的损害控制处理和事后恢复机构和危机“发言人机构”。[9]由于政府信息的收集处理贯穿于政府危机管理的始终,政府信息收集处理机构在危机处理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信息收集处理机构在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居于中枢地位。其重要职责在于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多渠道汇集民众舆情信息,并进行仔细分析和动态跟踪,针对事件所处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对事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反馈给其它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其它危机应急机构在获得了准确的民众舆情信息以后,对事件做出积极响应,及时找到应对事件的具体举措,然后将本机构的信息再进一步反馈给信息收集和处理部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套以信息收集和处理为中心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

[2]刘毅.舆情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9).

[3]温淑春.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舆情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6(1).

[4]刘毅.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J].学术交流,2005(10).

[5]陈月生,于家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机制与舆情[J].社科纵横,2006(7).

[6]亦菲.浅议瓮安事件的“深层次原因”[J].人民之声,2008(8).

[7]徐伟新.国家和政府的危机管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58.

[8]杨俊利.略论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舆情引导作用[J].新闻知识,2007(11).

[9]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6.

责任编辑:彭安玉

第二篇:信息化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彰显教师群体智慧

摘 要: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倡的终身教育、教育为本,人才为先的理念,以及如今随时随地的信息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等现代化学习特征为依据,简要阐述了微课程的含义,特征及其创建过程,并选择相关具体实践课例(“折现统计图的画法”、“年、月、日”)说明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用绿色质量指标证明微课程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现代教育信息化也凝聚了教师的群体智慧。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程;凝聚;群体智慧

一、信息化激发教师的群体智慧

(一)“微课程”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Web2.0时代,人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各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载体,推动着各种冠以“微”字标签的事物不断迅速蔓延,一切可以被利用的时间碎片被不断发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等方式经历着一场全新的“微革命”。

同样在教育领域“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新型的名词也从中应运而生。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当时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课程以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等特征迅速发展起来,它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微课程的应用带动了教育领域一场教学和学习的革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微课程的运用效果研究自然逐步得到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基于2013可谓令人瞩目的新名词“翻转课堂”对国内外教学结构改革的不断研究,微课程同样在其改革过程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激起了我校改革的群体智慧

基于微课程这一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的改变在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应用这一大背景下,微课程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效果研究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必将对学校学科教育有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乃至教育观念等产生极大的变革和影响。

1 介于以上各方面的思考,我校数学组教师旨为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建立了和谐团队,希望通过凝聚教师的群体智慧,就如何运用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创设新型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力图从过去传输式、被动式的教学结构向新型的教学结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可持续化发展,为实现此目标群策群力。

二、微课程创新教师的群体智慧

(一)“微课程”创作的基本过程解析

1.依据微课程概念,确定信息化微视频

信息化“微视频”一般较为大众接受的概念是:在一个短时间内,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相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新型教学资源。因此我校数学组就针对“微课程”概念归纳出了微视频创作的三大基本特征:

(1)时间适宜短小

依据脑科学原理,人类注意力一般可以保持仅10分钟左右,超过10分钟,注意力就相对下降,因此在10分钟内,注意力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效期,微视频的创作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内。结合我校学习对象相对而言年龄层次较低的特点,一般微视频的创作时间在3~5分钟内较为适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从而可以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精炼

由于微视频的创作时间较为短暂,如果要在3~5分钟内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显然是有难度的。因为时间短小,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必须短小,即在短暂的时间内只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这里我们仅仅是指知识内容量的少而精而非知识内容深度上的减。因此数学组教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将知识内容的呈现在短小的时间内具有绝对的深度,全方位的将知识点合理地、适度地分解和选取,充分把握好质和量之间的最佳尺度,从而让我校的微视频能够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迁移和提升,做到精益求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3)以学科定向性为依据

由于我们制作的微视频主要用于教学,因此其设计和创作必须依托学科特性,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定向性,需充分考虑学科的定位、学科既定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因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以学科内涵为依托,以学科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科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计开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学科教育价值的优质微视频。

此外我校还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另外两个微视频创作的基本要求:

2 (1)微视频创作具有创新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今不断提倡持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必须为其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微视频的创作也必须落实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为依据,要充分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传统的教学资源重新有机组合,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新型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的通过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这无疑对我校初学微视频制作的老师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微视频创作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实际需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的选取时间和地点、自主的选取学习内容与他人协作或自主学习,从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保障微视频的设计研究能够有效的开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相应设备,让学生能够在课外之余,根据自己所需,辅助及促进自身知识内容的学习。

2.选题确定

根据以上五条微视频特征分析,我校选择三年级数学教学重、难点、易错点等知识内容进行严密的筛选,并且从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的划分,让知识点的呈现清晰明确,将每一个微视频拟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前置知识等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因此我校数学组第一次拟定了如下17个微课程内容,见表2-1

3 表2-1 预设微课程名称及主要知识点划分

3.微视频的几种类型

两个月暑假紧张的忙碌,从每一个视频的前期作用分析,教学设计的重新建构,到后期微视频的脚本设计、编辑、剪辑、美工、合成,再到微视频的教学目标检测、反馈修正等一系列严密的过程, 17个微视频已经全部制作完成。根据微视频的成果,主要分成以下类型:

4 (1) PPT软件制作

5

三、爱研究展示教师的群体智慧

为了能充分验证微课程——信息化微视频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我校数学组对每一个微课程都进行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并对每一堂运用微视频教学的课程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后期的反思再修改。

(一)案例一: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微课程介绍

(1)学习内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及基本画法步骤 (2)微视频时间:6分11秒

(3)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简单的数据特征进行正确描点并绘制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画法的五个基本步骤。

(4)微视频的作用:能够将操作性技能学习前置,从而使课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互动

(5)表现方式:简笔画的剪纸动画设计,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结合教师的实际动手绘制,使整个知识过程更加清晰、易懂。

(6)视频例图:

图3-1 折现统计图的画法微课程截图1 图3-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微课程截图2 2.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来源: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学目标:

 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 在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3)教学片断:教学第一环节:谈话引入

①出示视频(定格在微视频未出现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画折现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7 确定横轴、确定纵轴 、根据数据描点、用线段依次连线、填写标题 学生操作:根据视频中的学习内容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

(4)视频应用成效: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在课前已经学习并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画法的基本步骤,因此在操作技能等绘制方面,课堂上节约了大量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深入。

(5)学生学习资源反馈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1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2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3

(6)反思

选择小而精的学习内容,设计制作画面结构布局简洁明了的信息化微视频,说明了“折线统计图画法”的基本步骤,完全达到了微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但是由于课前观看视频的时间较少,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遍没法全部吸收,还可以将微视频让学生提前在家预习观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吸收程度选择重复观看,还要添加相应的知识检测,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在观察视频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更好了。

(二)案例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年、月、日” 1.微课程介绍

(1)学习内容:介绍了“四年一闰”的基本原理

(2)微视频时间:1分20秒

(3)教学目标:能够通过简洁的动画设计一目了然的了解“四年一闰”的复杂原理

(4)微视频的作用:将复杂的文字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动画,让学生更清楚明白知识的原理,用于课中复杂知识的解释

(5)表现方式:简单的PPT动画配以直白简洁的语言

8 (6)视频例图:

图3-3 闰年的产生微课程截图1 图3-4 闰年的产生微课程截图2 2.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来源: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年、月、日》

(2)教学目标:

 认识并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在观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知道大月、小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探究闰 年、平年产生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

 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年月日的生活价值,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 教学难点:探究闰年、平年之间的规律,初步学会判断方法 (3)教学片断:教学第五环节:自主探究,完善新知

①学生根据要求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负责报2001年到2008年2月份的天数,一人根据所报天数填写表格。

反馈交流:核对表格内容

②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探究闰年和平年的规律

反馈交流:四年一闰

③学生根据微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四年一闰”的规律

④学生根据规律运用:判断下一次或前一次闰年为几几年

(4)视频应用成效:学生看完微课程以后明显听到学生小声的感叹“原来如此”,对于微课程呈现的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5)反思

微课程在内容的设计和画面的结构布局上简洁明了,说明了“四年一闰”的基本概念,完全达到了微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但是在动画形式上还缺少“趣”,显得有些呆 9 板,今后对此会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微课程只是简单的阐述了“四年一闰”的原理,对于“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一完整的知识体系视频中并未提及,今后会将这部分的内容呈现完整,做到知识的完整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四、信息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

由于微课程是如今教育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论是其概念还是其设计模型等都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并没有比较系统化的分析和实验结果。我校数学组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从理论、数据、实例等多方面开发了众多创新性的微课程案例,并且通过实际教学和后期检测,论证了这些微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我校教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对微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应用研究,对创设创新课堂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灌输式、强调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动态情景的微课程学习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学习,不论是课前预习学习、课间探究学习还是课后延伸学习都让学生在知识上达到了多次体验,多次体验知识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达成度,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升学生的高层思维能力。

更多的是课堂的转型:微课程进课堂,教师的教学更轻松,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同样从《濮阳市中小学学生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微课程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更高了。真正体现了我校“真人、真事、真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下是绿色指标调查问卷中相应内容的统计图:

图4-1 三年级学生对自信心有关问题的看法 图4-2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

以下是有关学生学习动力指数相关统计图:

图4-3 学生自信心指数

图4-4 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指数 图4-5 学生学习压力指数

以下是有关本校及本区各相关指标的汇总统计图:

图4-6 本校及本区各指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濮阳师范大学,2013 .6. [3]濮阳市教育委员会《濮阳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濮阳教育出版社,2004. [4] 董峰.解读文本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J].现代教学,2013.1-2. 11

第三篇:公司群体工程施工管理计划

公司群体工程施工任务由我司承建,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及职工对我司的信任,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对企业负责和早使用、早受益原则,将严格履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竭诚服务的”的宗旨,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建好该工程。具体按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管理宗旨:确保质量,保证安全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施工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便于公司统一管理,本工程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公司生产经理兼总工程师××*担任指挥长,由××公司质监总监××*担任副指挥长,由××公司工程科科长××*担任技术负责人,下设生产、技术、质安部、劳资部、财务部、保卫部,由××*担任生产技术质安部部长,由××*担任劳资部部长,由××担任财务部部长,由××*担任保卫部部长,指挥部及各部室成员主要来自××公司,指挥部可直接指挥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工作,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管理体系:

执行项目法施工,成立××××公司群体工程各栋号项目经理部,同样下设生产技术质安组、劳资组、财务组、保卫组,以便指挥部对各栋号垂直管理;为落实责任,公司与项目部签订施工合同,同时落实五包四定,五包:包质量、包安全、包进度、包文明生产、包经济效益,四定:定人员、定设备、定材料、定奖励分配方案;项目部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成为某一方面负责人,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四、各项目具体管理

各项目的生产、技术、质安资料严格按生产技术质安部统一要求进行编写、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各项目劳动力由劳资部统一安排劳动力;各项目财务由财务部统一管理,即业主所付工程款,先进乙方财务,再付到各单位工程各工地,采取专款专用,由财务监督使用,××公司不能挪用项目部任何资金。

五、工程进度管理

1、确保按甲乙双方商定的工期如期完成。

2、为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特采取如下措施。

①生产组派专人负责进度计划和落实;

②每个项目在醒目外悬挂进度倒计时牌;

③各分项工程质量确保一次成就,不因质量返工而延误工期;

④各材料提前落实,按时组织进货,保障供应,不因材料供应不上而延误工期。

⑤充分利用好的天气抢时间、抢进度,保证生产计划按时完成。

⑥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密切协调合作,避免事后打墙凿洞,不因二次修补而延误工期。

⑦加强抗雨措施,雨季施工有覆盖措施,装饰施工有遮雨措施,尽量不因雨水而耽误工期。

六、工程质量管理

1、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市优工程,争创省优工程,其中: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75以上,并确保基础、主体、装饰、电器达到优良。

2、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我公司“创精品工程,让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把关,搞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

①各栋号项目经理、施工员由公司统一安排,统一管理。外单位项目经理不管素质好坏,一律不准在该工程上岗,若有的承包人有施工员,则必须经公司(指挥部)审查,有同类工程经验,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方能聘用,否则,不得在该工程上岗。

②施工员对所施工部位负责,操作者对其操作部位负责,各供应部门对供应物质、设备质量和人员素质负责,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

③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各工地配制专职质检员,认真做好每道工序的检查,质检员对分部分项工程,检查复盖面必须达到90以上;建立群众性的质量安全检查,每个班组选聘一名责任心强,操作技术过硬的人员操作班长兼班组质检员,负责本班组人员操作质量检查;班组任务单、结算单没有质检员签署等级不能结算兑现,实行优质优价,不合格返工重罚,返工一切费用班组操作人员负责。坚持执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严格班组之间的工序交接验收手续,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

④每周星期一上午指挥部组织各栋号全面检查,下午召开质量管理专题会议,督促质量目标实现;对质量好的进行奖励和表扬,对质量差的进行批评和罚款。

⑤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验评项目划分,完善各项技术制度,并按建设单位、质监单位要求编写技术资料,及时做好原始资料记录,定期检查归档。

⑥、加强工程质量回访服务和保修。

七、工程安全管理

1、安全目标: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确保工地安全。

2、为确保上述目标实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a每两个工地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检查工作。

b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切产加强安全防护,防止事故发生。

c充分利用“三大法宝”即进入施工现场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脚手架外侧满挂安全网。

d加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e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安全合同。

f每个项目开工前,由指挥部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专题大会,每周二上午指挥部组织各栋号项目

经理对各栋号进行安全大检查,对于安全生产做的较好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安全生产较差的进行批评和罚款。

g每天早晨在安排工作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h施工现场设置有针对性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

i班组与班组之间建立自检交接检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j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严禁直接搭在脚手架上。

k各机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有正确的接地接零。

l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各种机械设专人专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m施工脚手架、井架按规定搭设、验收、使用,施工层满铺架板,下面有一层防护架板。

n脚手架外侧满挂安全网。好范文版权所有

八、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统一布置,统一设置男、女厕所、澡堂,专人管理。

2、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大门,建立门卫制度,并在入口处设置“五牌一图”。

3、施工现场地面进行统一硬化处理,道路畅通,排水设施齐全,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做到工地无积水。

4、施工垃圾、余土及时组织处理,各施工层、架体上的落地灰、杂物有组织地及时处理,杜绝在公共物场所乱倒垃圾,乱弃余土,保证施工场地内外清洁干净。

5、工地设置各种标语。

6、保卫人员统一安排,统一管理。

7、食堂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供应卫生饮水。

8、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派专人管理。

9、施工期间,严格按文明施工标准和环保规定施工

第四篇: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制度

什川眀德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全纳教育”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三、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各教学部汇总上报学生发展中心(附表)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载到《潍坊一中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与教育工作记录表》上,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全纳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容雅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案例。

四、完善保障机制:

1.建设无障碍通道,餐厅特殊服务窗口,公寓特别卫生间,图书室、实验室特殊座位等,为需要的特殊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休息条件。

2.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3.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

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制度

什川眀德小学

第五篇: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

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部门、驻镇各相关单位:

为维护我镇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认真抓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为我镇“三先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简综治办„2011‟1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我镇关于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成果,建立青少年违法犯罪隐患排查、清理整治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形成党政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家庭关爱的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格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建立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违

1 法犯罪的工作水平,有效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工作对象

1.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即处于失业、失学状态的青少年;

2.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 3.农村留守学生; 4.流浪未成年人;

5.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 6.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三、工作内容

(一)摸清闲散青少年群体数量和基本情况,有序推进动态管理工作。镇综治办牵头负责全面开展辖区内闲散青少年的普查工作,建立工作台帐,进一步准确掌握辖区范围内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数量和基本情况,逐步建立镇(社区、村)两级闲散青少年群体动态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对闲散青少年群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汇总,有效掌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变动情况。

(二)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由各村(居)、部门、驻镇各相关单位要认真组织、

2 配合开展本实施意见的各项工作。逐步建立起我镇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汇总上报制度,确保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落到实处。

(三)扎实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村(居)、部门、驻镇各相关单位,一要积极协调配合,力争解决闲散青少年群体失学失业问题;二要准确掌握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学生和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切实做好对他们的关爱和帮扶工作;三要有针对性地向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重点在于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四要摸清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底数和生活、就学状况,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理解和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四)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调研总结。镇综治办要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就重点青少年群体中的某一类群体开展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总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五)加强社会管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3 社会各界要切实承担起关心、帮助、教育青少年的共同责任,积极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舆论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消除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各类不良隐患,弘扬社会新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贾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各村(居)、部门、驻镇各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充分调动积极性,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工作保障,务求实效。各村(居)、部门、驻镇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心筹划,制定科学可行、务实详尽、特色明显的工作方案,并予以实施。同时,镇财政所等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人员、经费、场所等保障性投入,为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真正解决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

4 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各种宣传活动和各类媒体传播渠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要切实加强对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深入调研,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同时,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工作将被作为我镇年终综治、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考核管理,严格考核;对措施不当、工作不力的坚决予以追究相关责任。

附:1.简阳市贾家镇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简阳市贾家镇关于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分工方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事专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人物心理描写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