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022-12-21

第一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

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第六章

用药禁忌(1学时)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重点:配伍禁忌的内容,如何对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的分类,妊娠禁忌的使用原则。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1学时)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掌握确定用药剂量大小的依据;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了解服药时间与方法。

重点:影响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特殊煎法。

附编: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仅供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第八章

解表药(8学时)

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发散风寒药中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附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下同)、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发散风热药中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附葛花)、柴胡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淡豆鼓(附大豆黄卷)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九章

清热药(10学时)

掌握清热药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清热泻火药中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清热燥湿药中掌握黄芩、黄连、黄柏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龙胆草、苦参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秦皮、白鲜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清热解毒药中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熊胆(附引流熊胆粉)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附墓头回)、大血藤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清热凉血药中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紫草、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清虚热药中掌握青蒿、地骨皮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银柴胡、胡黄连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白薇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章

泻下药(3学时)

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攻下药中掌握大黄、芒硝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番泻叶、芦荟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润下药中了解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峻下逐水药中熟悉甘遂、巴豆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牵牛子、京大戟(附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4学时)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了解防己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的不同品种。

祛风湿散寒药中掌握独活、木瓜、蕲蛇(附金钱白花蛇)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川乌(附草乌)、威灵仙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雷公藤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祛风湿清热药中掌握秦艽、防己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络石藤、豨莶草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祛风湿强筋骨药中掌握桑寄生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五加皮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狗脊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二章

化湿药(2学时)

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苍术、厚朴(附厚朴花)、藿香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砂仁(附砂仁壳)、白豆蔻(附豆蔻壳)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佩兰、草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3学时)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了解木通与通草古今名实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利水消肿药中掌握茯苓(附茯苓皮、茯神)、泽泻、薏苡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猪苓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香加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通淋药中掌握车前子(附车前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木通、滑石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萆薢、海金沙(附海金沙藤)、瞿麦、地肤子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利湿退黄药中掌握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四章

温里药(3学时)

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茴香)、高良姜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荜茇、荜澄茄、胡椒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五章

理气药(3学时)

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香附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青皮、川楝子、沉香、薤白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乌药、佛手、、檀香、柿蒂、荔枝核、青木香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六章

消食药(2学时)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掌握山楂、神曲、麦芽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莱菔子、鸡内金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谷芽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七章

驱虫药(1学时)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榧子、鹤虱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八章

止血药(4学时)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凉血止血药中掌握小蓟、地榆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大蓟、槐花(附槐角)、白茅根、侧柏叶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苎麻根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瘀止血药中掌握三

七、茜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蒲黄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收敛止血药中掌握白及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温经止血药中掌握艾叶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炮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5学时)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意义)、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活血止痛药中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乳香、姜黄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没药、五灵脂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

活血调经药中掌握益母草、红花(附番红花)、桃仁、丹参、牛膝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鸡血藤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牛膝品种。

活血疗伤药中掌握马钱子、土鳖虫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血竭、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破血消癥药掌握水蛭、莪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三棱、穿山甲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6学时)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化痰药中掌握半夏、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天南星(胆南星)、竹茹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禹白附、皂荚(附皂荚刺)、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止咳平喘药中掌握苦杏仁(附甜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白果(附银杏叶)、枇杷叶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2学时)

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重镇安神药中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附龙齿)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琥珀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养心安神药中

掌握酸枣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柏子仁、远志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夜交藤、合欢皮(附合欢花)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5学时)

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平抑肝阳药中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息风止痉药中掌握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僵蛹)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1学时)

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大掌握开窍药的范围。

掌握麝香、石菖蒲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冰片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苏合香、蟾酥(附蟾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11学时)

掌握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药物性味、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了解本章甘温药(参、芪等)、甘平药(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等甘味显著的药物)、甘寒药(沙参、麦冬等)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注意点。了解误补留邪,滋腻呆胃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补气药中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西洋参、山药、大枣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太子参、扁豆(附扁豆花)、蜂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补阳药中掌握鹿茸(附鹿角胶、鹿角霜)、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附脐带)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肉苁蓉、沙苑子、冬虫夏草、蛤蚧、益智仁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补血药掌握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补阴药中掌握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枸杞子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南沙参、黄精、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3学时)

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

固表止汗药中熟悉麻黄根、浮小麦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敛肺涩肠药中掌握五味子、乌梅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诃子、肉豆蔻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赤石脂、五倍子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固精缩尿止带药中掌握山茱萸、桑螵蛸、莲子(附莲须、莲房、莲心、荷叶)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芡实、海螵蛸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覆盆子、金樱子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0.5学时)

掌握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了解常山、瓜蒂、胆矾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十七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0.5学时)

掌握本章药物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对剧毒药必须做到:谨慎用药,供内服时尤应注意;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用法(包括炮制)。

掌握硫黄、雄黄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蛇床子、蜂房、土荆皮、白矾、大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1学时)

掌握本章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对剧毒药必须做到:谨慎用药,供内服时尤应注意;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用法(包括炮制)。

掌握升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炉甘石、硼砂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砒石、铅丹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1)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2)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必须讲清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重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3)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味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亦可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5)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包括理论课考核和饮片辨认考试两部分。其中,理论课考核包括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

成绩评定:本课程属于考试课程,故考试方案应遵循“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饮片辨认考试占10%;平时成绩占20%”的原则。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平时作业、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小测验、课堂讨论等都可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方法。

五、教学参考书

1.高学敏主编,钟赣生等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书《中药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张庭模主编,钟赣生等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长学制教材《临床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高学敏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高学敏、钟赣生主编,《临床常用方药鉴别·中药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5.高学敏、钟赣生主编,《临床中药学》,河北科技出版社

6.高学敏、钟赣生主编,《实用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钟赣生主编,《中药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

8.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其它说明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执笔人:钟赣生)

附:

《中药饮片辨认》教学大纲

时:18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中药饮片辨认是研究中药饮片的基本特征和鉴别要点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来源、常用中药饮片和药材的基本特征、辨识方法和技能,为学习中药学和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中药药用部位的具体含义,药物的炮制方法,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具体方法,中药贮藏保管的方法。熟悉药物性状特征术语,常见术语的含义及所见于的药物。

2.掌握133味药物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及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掌握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

中药饮片的相关知识以及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2学时)

掌握中药药用部位的具体含义,药物的炮制方法,熟悉药物性状特征术语,常见术语的含义及所见于的药物,了解药物药性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具体方法,通过看、摸、闻、尝、验等方法了解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特点。中药饮片鉴别的标淮与规范。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1学时)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二章

清热药(1学时)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三章

泻下药(0.5学时)

掌握大黄、芒硝;甘遂、巴豆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四章

祛风湿药(1学时)

掌握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桑寄生;川乌(附草乌)、乌梢蛇(附蛇蜕)、络石藤、五加皮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五章

化湿药(0.8学时)

掌握苍术、厚朴(附厚朴花)、藿香、砂仁、豆蔻、草豆蔻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1学时)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关木通;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七章

温里药(0.5学时)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八章

理气药(1学时)

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青皮、川楝子、沉香、薤白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九章

消食药(0.2学时)

掌握山楂、神曲、麦芽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章

驱虫药(0.3学时)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一章

止血药(1学时)

掌握小蓟、地榆;三

七、茜草、蒲黄、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紫珠、艾叶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1.5学时)

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马钱子、土鳖虫;水蛭、莪术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1.5学时)

掌握半夏、天南星;浙贝母、川贝母、瓜蒌、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四章

安神药(0.3学时)

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1学时)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六章

开窍药(0.2学时)

麝香、石菖蒲、冰片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七章

补虚药(2学时)

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冬虫夏草、巴戟天、补骨脂;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枸杞子、南沙参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熟悉相似中药的鉴别方法。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八章

收涩药(0.6学时)

掌握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乌梅、诃子、肉豆蔻;山茱萸、桑螵蛸、莲子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十九章

涌吐药(0.2学时)

掌握常山、瓜蒂、胆矾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

第二十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0.2学时)

掌握硫黄、土荆皮、雄黄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0.2学时)

掌握升药、炉甘石、硼砂的来源、饮片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的作用。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笔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考试方法:抽取33味常见中药饮片,逐味药进行辨认,写出所辨认药物的名称及药用部位。

成绩评定:每味药3分,满分100分。最后饮片辨认的成绩占《中药学》考试成绩的10%。

(执笔人:王景霞)

第二篇: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药学Z 作业4

《中药学Z》第4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驱虫药应该在何时服: [1分] C.空腹服

2. 下列哪项属升浮药性: [1分] D.甘辛温

3. 退虚热,善除有汗骨蒸的药物是: [1分] D.地骨皮

4. 患者,男,70岁。患高血压病20余年。近1周以来因老伴生病,日夜操劳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心烦,面红目赤,大便

干结,血压180/120mmHg。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1分] E.牛黄

5. 下列哪项是附子与肉桂共有的功效: [1分] B.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6. 治血滞胸痹的要药是: [1分] B.丹参

7. 吴茱萸与细辛均有的功效是: [1分] C.散寒止痛

8. 下列药物哪项可以入煎剂: [1分] E.蒲黄

9. 患者居处寒湿,近觉恶寒,肌肉酸楚,关节疼痛,伴脘腹痞满,食欲不佳,舌苔白腻。治疗应首选: [1分] C.苍术

10. 下列哪项不是磁石的功效: [1分] E.收敛固涩

11. 善治口中甜腻多涎“脾瘅”的药是: [1分] E.佩兰

12. 黄芪与白术共有的功效是: [1分] E.补气利水

13. 善治各种头痛的是: [1分] D.川芎

14. 具有敛肺涩肠功效的药组是: [1分] D.五味子、乌梅、五倍子

15. 患者,女,28岁。素喜食辛辣,近因感冒引起咽喉肿痛,溃烂,饮食难以下咽,伴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

脉数。治疗应首选: [1分] C.大黄

16. 下列哪味药不宜入煎剂: [1分] D.鹤草芽

17. 下列哪项不是槟榔的功效: [1分] E.润肺E.润肺

18.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是何者功效: [1分] D.白及

19. 治疗寒饮停肺,宜首选以下哪味药: [1分] A.干姜

20. 善治尿血、血淋的是: [1分] E.小蓟

21. 患者,女,20岁,学生。近3年来,经常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自汗,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面色晄白。舌淡苔

白腻,脉细。治疗应首选: [1分] C.酸枣仁

22. 防己除具有祛风湿,止痛功效外,又能: [1分] D.利水消肿

23. 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神昏宜选: [1分] C.牛黄

24. 用于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黄连常配伍以下哪味药: [1分] D.木香

25. 有清肝火,散郁结,治瘰疠的是: [1分] E.夏枯草

26. 患者,女,65岁。患消渴病3年,见口渴多饮,夜间明显,伴乏力,自汗,盗汗。舌嫩红苔薄白,脉细。治疗应首选:

[1分] B.五味子

27. 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的药组是: [1分] B.茯苓、薏苡仁

28. 下列哪项不是半夏的功效: [1分] B.祛风解痉

29.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 [1分] B.茜草

30. 消食化积,善消肉食积滞的是: [1分] C.山楂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芒硝善治: [1分] A.热结便秘

2. 当归善治: [1分] E.血虚便秘

3. 硫黄善治: [1分] D.虚寒便秘

4.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的药物是: [1分] C.山药

5. 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药物是: [1分] B.西洋参

6. 吴茱萸善治: [1分] B.脾肾阳虚泄泻

7. 白术善治: [1分] A.脾虚泄泻

8. 车前子善治: [1分] C.暑湿泄泻

9. 具有软坚散结之效的平肝潜阳药是: [1分] D.牡蛎

10. 具有化痰散结之效的息风止痉药是: [1分] C.僵蚕

第三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108)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 言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集、采收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作参考。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本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本学科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标本实验教学为18学时。共108学时。 3.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辩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的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和一般采收原则。 【教学内容】

本章中产地、采集两节。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教学内容】 中药的炮制。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本章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五节。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教学内容】 中药的配伍。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

用药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 【教学内容】 用药禁忌。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教学内容】

本章分为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两节。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4味,熟悉药物8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5.明确散风寒、散风热、祛风、透疹、通鼻窍、宣肺、通阳、祛暑化湿等概念。 【教学内容】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熟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参考:葱白 胡荽 柽柳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熟悉:蝉蜕 蔓荆子 升麻 了解:淡豆豉 参考:浮萍 木贼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21味,了解药物7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生津、清虚热等概念。 5.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熟悉:芦根 天花粉 竹叶 决明子 了解:淡竹叶

参考:寒水石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熟悉:龙胆草 苦参 了解:秦皮 白鲜皮 参考:椿皮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蒲公英 板蓝根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熟悉:紫花地丁 野菊花 穿心莲 大青叶 青黛 红藤 败酱草 山豆根 马齿苋 鸦胆子 熊胆

了解:马勃 白花蛇舌草 土茯苓

参考:贯众 蚤休 拳参 半边莲 山慈菇 白蔹 绿豆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熟悉:紫草 水牛角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 地骨皮 熟悉:银柴胡 胡黄连 了解:白薇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2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7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5.明确泻下攻积、润肠通便、峻下逐水等概念。

【教学内容】 1.攻下药

掌握:大黄 芒硝 了解:番泻叶 芦荟 2.润下药

熟悉:火麻仁 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

了解: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 参考: 商陆 千金子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5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祛风湿、舒筋通络、强筋骨等概念。 【教学内容】

1.祛风湿散寒药

掌握:独活 蕲蛇 木瓜

熟悉:威灵仙 川乌(附草乌) 了解:雷公藤

参考:乌梢蛇(蛇蜕)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路路通 2.祛风湿清热药 掌握:秦艽 防已

了解:桑枝豨豨莶草 络石藤 参考:海桐皮 穿山龙 丝瓜络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 参考:千年健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化湿、燥湿等概念。 【教学内容】

掌握:藿香 苍术 厚朴 熟悉:砂仁 白豆蔻 了解:佩兰 参考: 草豆蔻 草果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7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淡渗利湿、清热利湿、通淋、利湿退黄等概念。 5.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今名称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教学内容】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 薏苡仁 泽泻 熟悉:猪苓

了解:香加皮

参考: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 泽漆 蝼蛄 荠菜 2.利尿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

熟悉:滑石 关木通 萆解

了解:瞿麦 扁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参考:冬葵子 灯心草 3.利湿退黄药

掌握:茵陈 金钱草 了解:虎杖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性能特点、用法、用量和禁忌。 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温中、温经散寒止痛、温阳、回阳、引火归元等概念。 【教学内容】

掌握: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熟悉:花椒(附椒目) 丁香(附母丁香) 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了解:高良姜

参考:荜茇 荜澄茄 胡椒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目的要求】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4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行气、破气、降气疏肝等概念。 【教学内容】

掌握: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枳实(附枳壳) 木香 香附 熟悉:青皮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乌药 薤白 了解:荔枝核 佛手 柿蒂 大腹皮 参考:香橼、玫瑰花、绿萼梅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掌握:山楂 神曲 麦芽 熟悉:莱菔子 鸡内金 了解:谷芽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目的要求】

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3味,了解药物3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掌握: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了解: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参考:鹤虱 榧子 芜荑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4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概念。 5.了解白及、三

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 【教学内容】 1.凉血止血药

掌握:小蓟 地榆 白茅根 熟悉:大蓟 槐花 侧柏叶 了解:苎麻根 2.化瘀止血药 掌握:三七 熟悉:蒲黄 茜草 参考:花蕊石 降香 3.收敛止血药 掌握:白及

了解:仙鹤草 棕榈炭 参考:紫珠 血余炭 藕节 刺猬皮 4.温经止血药 掌握:艾叶 熟悉:炮姜 了解:灶心土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1味,熟悉药物5味,了解药物9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活血祛瘀、破瘀、祛瘀生新、引血下行等概念。 5.了解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及牛膝的品种。 【教学内容】 1.活血止痛药

掌握:川芎 延胡索 郁金 熟悉:乳香 五灵脂

了解:没药 姜黄 2.活血调经药

掌握:丹参 红花(附番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 熟悉:鸡血藤

参考:泽兰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3.活血疗伤药 掌握:马钱子

了解:庶虫 自然铜 苏木 骨破补 血竭 参考:儿茶 刘寄奴 4.破血消征药 掌握:莪术 水蛭 熟悉:三棱 穿山甲 了解:虻虫 斑蝥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0味,熟悉药物7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祛风痰、软坚散结、润肺、泻肺等概念。 【教学内容】 1.化痰药 掌握:半夏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熟悉:天南星(附胆南星) 竹茹

了解:禹白附 白芥子 皂荚 旋覆花 白前 前胡 竹沥 天竹黄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参考:海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礞石 胖大海 2.止咳平喘药

掌握:杏仁 苏子 百部 桑白皮 葶苈子 熟悉: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白果 参考:矮地茶 洋金花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重镇安神、养心安神等概念。

5.了解重镇安神的用量、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重镇安神药

掌握:朱砂 龙骨(附龙齿) 熟悉:琥珀 了解:磁石 2.养心安神药 掌握:酸枣仁

熟悉:柏子仁 远志

参考:合欢皮(附合欢花) 夜交藤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掌握药物7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2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明确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等概念。 【教学内容】

1.平抑肝阳药

掌握: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了解:珍珠母 刺蒺藜

参考:紫贝齿 罗布麻 2.息风止痉药

掌握: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熟悉: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2.掌握药物2味,熟悉药物1味,了解药物2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大学生掌握开窍药的范围。 5.明确开窍、辟秽等概念。

6.了解开窍药的用法(内服宜制成丸散剂,大多不作汤煎服)及注意事项(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忌用于虚脱证)。

7.了解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教学内容】 掌握:麝香 石菖蒲 熟悉:冰片

了解:苏合香 蟾酥 参考:樟脑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药物的性味、功效、适应范围的要点及配伍方法。

2.掌握药物19味,熟悉药物12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补气、升阳、固表、托疮、补阳、壮阳、纳气平喘、补血、柔肝、补阴等概念。 5.了解本章甘温药(参芪等)、甘平药(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等甘味显著的药物)、甘寒药(补阴药)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注意。

6.了解误补留邪、滋腻呆胃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教学内容】

1.补气药

掌握: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熟悉:西洋参 山药 大枣 了解:太子参 白扁豆 参考:饴糖 蜂蜜

2.补阳药

掌握:鹿茸 淫羊藿 菟丝子 杜仲 续断 熟悉:巴戟天 补骨脂 益智仁 紫河车

了解:肉苁蓉 沙苑子 蛤蚧 冬虫夏草

参考:仙茅 海狗肾 海马 锁阳 韭子 阳起石 葫芦巴 核桃仁 3.补血药

掌握: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了解:龙眼肉 4.补阴药

掌握:北沙参 麦冬 龟甲 鳖甲 熟悉:百合 天冬 石斛 玉竹 枸杞子 了解:南沙参 黄精 墨旱莲 女贞子 参考:桑椹 黑芝麻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注意事项。

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6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敛肺止咳、敛汗、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崩等概念。 【教学内容】 1.固表止汗药 了解:麻黄 浮小麦 参考:糯稻根须 2.敛肺涩肠药

掌握:五味子 乌梅 熟悉:诃子 肉豆蔻

了解:五倍子 赤石脂

参考:罂粟壳 石榴皮 禹余粮 3.固精缩尿止带药 掌握:山茱萸

熟悉:桑螵蛸 海螵蛸 莲子 芡实 了解:覆盆子 金樱子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六章

外用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及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用药的含义、功效和适应证。 2.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9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对剧毒药必须做到:(1)谨慎用药,供内服时尤应注意;(2)严格控制剂量;(3)注意用法(包括炮制)。

5.明确杀虫止痒、蚀疮祛腐、拔毒生肌、敛疮等概念。 【教学内容】

熟悉:雄黄 硫黄 升药

了解:蛇床子 蜂房 土荆皮 白矾 砒石 炉甘石 硼砂 参考:胆矾 大风子 大蒜 轻粉 铅丹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教学内容 总

论 解

药 清

药 泻

药 祛

风 湿 药 化

湿

药 利 水 温

渗 湿 药 里

药 气

药 食

学时数 10 8 10 3 3 3 3 3 4 2 1 4 5 6 2 5 2 10 3 1 1 1 18 108

药 止

药 活

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

药 平 肝 息 风 药 开

药 补

药 收

药 涌

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标本见习实验课

第四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胃寒呕吐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反藜芦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宜先煎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4.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6.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7.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三、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6-9g,煎剂易致呕吐,多作丸散 4.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7.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8.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9.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1.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2.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13.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散肿。有毒 14.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6.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7.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苦寒,有小毒 18.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9.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无汗骨蒸之要药。 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反藜芦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先煎3小时以上

五、清虚热药

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2.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 3.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4.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

5.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第三单元、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2.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3.番泻叶:泻下通便。

4.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二、润下药

1.火麻仁:润肠通便。

2.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三、峻下逐水药

孕妇忌用 1.甘逐: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2.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3.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藻戟芫遂俱战草 4.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不宜与巴豆同用

5.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第四单元、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1.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2.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3.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4.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5.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二、祛风湿热药

1.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3.豨签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4.絡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5.雷公藤:煎服,10-25g,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3.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绒毛有止血作用。 第五单元、化湿药

1.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2.佩兰:化湿,解暑。

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尚能明目 4.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6.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7.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六单元、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1.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利水消肿,渗湿。

4.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二、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袪痰。包煎 2.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3.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4.瞿麦:利水通淋,破血通经。

5.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6.海金砂:、利尿通淋,止痛。

7.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8.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三、利湿退黄药

1.茵陈蒿:利胆退黄,解毒疗疮。

2.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3.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第七单元、温里药

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煎服3-15g,有毒,先煎0.5-1小时 2.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3.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煎服1-4.5g,宜后下,畏赤石脂

4.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5.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6.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7.高良姜:温中止痛,温中止呕。 8.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第八单元、理气药

1.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2.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3.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尚可治脏器下垂 4.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5.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6.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7.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8.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9.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10.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1.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12.柿蒂:降气止呃。

第九单元、消食药

1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2.神曲:消食和胃。

3.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4.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5.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6.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第八单元、驱虫药

1.使君子:杀虫消积。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服用忌饮茶 2.苦谏皮:杀虫疗癣。有毒,文火久煎。

3.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对绦虫疗效最佳 4.雷丸:杀虫消积。

5.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十单元、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1.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尤善治尿血,血淋

2.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 3.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下焦血热便血。烫伤之要药 4.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5.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6.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二、化瘀止血药

1.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2.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3.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三、收敛止血药

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3.棕榈炭: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4.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四、温经止血药:

1.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2.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第十一单元、活血祛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

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3.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畏丁香 4.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5.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6.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7.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二、活血调经药

1.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反藜芦 2.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3.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4.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5.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 6.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三、活血疗伤药

1.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孕妇忌用

2.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0.3-0.6g。孕妇,体虚者忌用 3.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4.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5.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1-2g。丸散。

四、破血消癥药

1.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孕妇,经多忌用

2.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同上,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3.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第十二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反乌头 2.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孕妇忌用 3.禹白附: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4.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3-6g,用量不宜大 5.旋覆花: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 6.白前:降气化痰。

二、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反乌头。 2.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反乌头。 3.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 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5.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6.前胡:降气祛痰,疏散风热。 7.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8.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9.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三、止咳平喘药

1.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小毒,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2.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3.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4.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5.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6.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7.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8.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利水作用强。

9.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不可多用,中毒严重出现呼吸麻痹死亡

第十三单元、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药

1.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只入丸散,0.1-0.5g。有毒,入药只生用忌火煅 2.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丸散不可多服。 3.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宜先煎

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只入丸散,1.5-3g,忌火煅

二、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2.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4.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第十四单元、平肝熄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打碎先煎。

2.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外用燥湿收敛。 3.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煅用) 4.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因含微量砷,不宜长期服用 5.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6.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二、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3g单煎2小时以上。研末0.3-0.6g 2.牛黄:化痰开窍,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入丸散剂0.15-0.35g孕妇慎用 3.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4.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痉。后下

5.天麻:息风止痉,平抑潜阳,祛风通络。

6.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3-6g大毒,孕妇慎用。 7.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8.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9.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第十五单元、开窍药

1.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胎。入丸散剂0.03-0.1g 2.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只入丸散0.15-0.3g。 3.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4.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噤口痢

第十六单元、补虚药

一、补气药

1.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文火另煎。反藜芦 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反藜芦 3.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4.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5.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6.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7.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8.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

9.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0.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11.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二、补阳药

1.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1-2研末吞服 2.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3.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4.仙茅: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5.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6.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8.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9.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10.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11.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12.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13.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14.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三、补血药

1.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2.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3.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4.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5.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6.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四、补阴药

1.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南沙参: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4.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5.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6.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7.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8.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9.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10.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1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2.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13.鳖甲:滋阴潜阳,清热除蒸,软坚散结。

第十七单元、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固表止汗。

2.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二、敛肺涩肠

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3.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4.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5.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6.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外) 敛疮生肌。

三、固精缩尿止带

1.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止汗。 2.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3.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4.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5.莲子:固精止带,健脾止泻,益肾养心。 6.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7.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第十八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1.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二硫化二砷,内服0.05-0.1g入丸散,不可久服。孕妇忌用,忌火煅

2.硫黄:(外)解毒杀虫疗疮,(内)补火助阳通便。治疗疥疮要药 3.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4.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5.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内服0.015-0.03g入丸散,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5.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第十九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

1.升药:拔毒,去腐。

2.砒石:含砷矿物。内服一次用量0.002-0.004g入丸散。 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炮制后用。

4.硼砂:(外)清热解毒,(内)清肺化痰。内服1.5-3g入丸散。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第五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自荐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对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览我的自荐信,对此表示由衷地感激!

我叫,是XX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希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全面发展的学生,我积极的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个人素质及知识能力,我每天都无时无刻在提升自己。在学校开办的教程,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中,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GSp认证、中药鉴定技术、药理学等学科。并熟悉掌握了办公软件:office、word操作技术。

在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坚信只有全方面并熟悉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才能立于不被社会淘汰的惨地。因此我积极报读学校组织的上岗证培训,为日后做好准备。在班里,我是一个班长,我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配合老师的工作,受到老师的鼓励。但我,不骄傲,依然做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带动别人,这是肯定的。

除了学习之外,把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了社会实践、社会工作,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我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了自己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善于沟通、积极主动、认真、踏实及动手能力强。

在生活中,我勤奋踏实,诚实守信,人际关系好。性格上我:自信开朗,稳重、适应能力强。我对自己做事严格要求,自始至终遵循少说话、多做事,利用自己的能力,把每件事做好、做精的原则。

我充实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永远的财富,您的选择是我的期望。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好好把握和珍惜。力争成为企业优秀的人才!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下一篇: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