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课堂教学中的困境

2023-03-01

美国教师发展及反思性教学研究领域的著名教授克里克山克认为讨论是一个情景中, 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交谈来分享信息、观念或观点, 或者共同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1]。圣托马斯大学的著名成人教育专家布鲁克菲尔德提出讨论的概念是由俩个或俩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 互相分享, 批判各自的想法, 在此过程中保持适当的严肃与嬉闹[2]。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对讨论式教学法主要界定为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广为盛行, 学校从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都积极的探索和采用。沃森1983年英国中学班级里观察了90个“讨论课堂”, 并进行了总结: (1)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了解知识都是富有责任感的。 (2) 绝大多数的较高水平思考, 如进行归纳、假设和总结, 是由教师完成的。 (3) 教师进行了很大部分的讲述。绝大多数的英国教师喜欢全班性的讨论, 这种全班性的讨论其实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背诵的一种委婉的说法。[1]由Watson报告的消极内容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法并不是完美无瑕的, 并不是教育的灵丹名药。与此同时, 讨论式教学法的引入一方面为我国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法在教学体系中处于薄弱的地位。教师在讨论课中已经陷入了困境, 失去了在教学中使用讨论的信心。本文笔者将列举一些具体表现:讨论课堂以“教改”为呼声光鲜登场, 只是流于形式, 仅仅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花瓶。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备课, 使讨论课变相的成为了教师缩减课时和自我减轻负担的捷径, 另一些教师将讨论作为自由式的课堂, 没有进行的有效的控制, 导致了学生私下里谈论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课程设计简单粗糙, 教师根本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因此讨论式教学法根本没有达到帮助学生复习信息、反思论题、解决问题、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大视野的目的。总之讨论式教学发的使用在我国教学中收效甚微, 有时仅仅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1 讨论式教学法陷入困境的原因

1.1 缺乏制度化的教学流程

讨论课源于德国的大学, 但是在英美国家盛行, 牛津式的讨论课是成功的讨论式教学法的典范之一。英国牛津大学的通常在学期开始, 把讨论课的课时、内容、目的、考核要求等挂在学院的网上。学生通过了解讨论课的流程, 可以提前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作好充分的准备。牛津式的讨论课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教学流程。而我国的讨论课通常是没有制度化的规定的。在一节课刚开始时, 教师通常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采用讨论课。”有的学生显出痛苦的表情, 有的学生表现出很惊讶, 而有的学生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学生根本没有作好课前准备, 没有充分地了解讨论问题的大量信息, 又如何进行讨论呢?这种讨论也只能是一种肤浅和表面的讨论, 是不能够达到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的。因此对于我国讨论课出现的这种混乱的局面, 暂时撇开职业道德不说, 学校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是难辞其咎的。事实上, 讨论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操作过程、教学评价上都应当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流程。而大多数老师对于这个方面比较盲目的, 因而讨论课往往是不了了之。正所谓不成规矩, 又何以成方圆呢?

1.2 观念的冲突

受传统哲学的影响, 我国形成了尊师重道价值观念。以及20世纪初我国引入了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育思想, 因而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导。这种模式是教师以“喂”、“灌”的方式实施知识传递,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已经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正如袁振国先生所言传统的课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 教师是统治者, 是支配者, 学生是被动者, 是服从者……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 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3]这与讨论式教学法以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为价值核心的观念相违背。毋庸置疑, 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心中, 势必成为了阻碍开放式讨论课进行的因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一直不敢放手使用讨论式教学法。

1.3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不正确

首先, 现今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尤其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时, 思想活跃, 想象力丰富而大胆。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发表出一些新颖的观点, 而教师往往跟不上学生的思路, 没有抓住学生发言中很精彩的部分, 不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想。第二, 教师认为好的讨论课不允许有沉默的, 应当像政治辩论和脱口秀一样热情而又激烈。然后这样的讨论课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来说, 男生会比女生发言更为积极, 外向的学生比内向的学生更善于表达。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增加少数派成员中的焦虑感。教师与其批评学生的沉默, 还不如针对学生的沉默提出回应的方式和方法, 因而教师在应答学生沉默的帮助是不够的。第三, 没有进行模拟讨论。在讨论课中, 我们通常是列出题目,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学生缺乏对好的讨论课的认识, 然而我们没有向学生示范他们应当如何参与到讨论课中以及如何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最后、教师说的太多或者太少。一种教师不自觉的占据了讨论课中的优势地位, 他们很少关注如何去帮助学生发展自己对讨论主题的独到见解, 也不愿意教师里的其他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说的太少并没有说的太多那样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是, 有时候也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教师由于要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地参与而使自己变得过于被动, 这就使学生不得不费力去猜测教师的观点而感到困惑。所以不论教师说的太多, 还是说的太少都是教师对学生帮助不正确的表现。

2 走出困境的几点思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讨论课陷入的困境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讨论课的价值?如何使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民主精神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呢?如何使得基层教师对讨论课产生一种信赖甚至是依赖感呢?从上文讨论课失败的原因分析来看, 我们要勇于面对技术和观念上的障碍。其中的重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需要教学计划支撑

讨论课要避免放任自流的状态。一堂公认的好课一定要有教学计划进行支撑。教师要对讨论课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加以规范, 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因此, 每个老师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要制定有关讨论课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动一番脑筋, 对于不太熟悉讨论课的教师不要制定那么复杂, 但要有基本的要素在里面。首先要有讨论式教学的价值认同,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制度的建立以及课程运行环境的调研、开发和设计。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要能够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地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避免造成空谈。教学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应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总是会生成许多新的想法, 因此方案也是要不断的调整的。

2.2 确立思想自由的观念

讨论即是探求真理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抛弃一些私心杂念和外在思想的束缚, 保持着高度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才能够趋近真理。科学史上已经多次证明,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从牛顿定律、元素周期表再到细胞学说的发现无一不是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密尔深刻地指出:“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对后代和对现存的一代都是一样, 对不同意的人比对保持那个意见的人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 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 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 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4]在密尔看来, 任何见解不论其为完全真理、完全谬误, 还是部分真理、部分谬误, 均有助于追求真理, 因而, 应允许自由发表和讨论, 不得人为限制。同样在讨论课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前期教育、阅历和经历不同,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然后不管是正确的观念还是错误的观念, 都是允许被自由发表和公开讨论的, 使错误的观念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暴漏出不合理性, 而正确的认识在吸收他人的观点的过程中更加趋向于真理。只有确立思想自由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讨论式教学法的实现。

2.3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

教学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学习教学是一个教师终身所要思考的主题。教师仅仅懂得学科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与此同时, 他们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例如, 教师可以运用创造性分组的策略来控制讨论的节奏, 保持大家对讨论主题的兴趣, 并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观察讨论的主题。教师的教学知识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交融、渗透和灵活运用的时候, 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些知识才能够成为他们自己的学问。通过大力加强教师培训, 真正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帮助学生, 从而使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 同时也是思想上的拓展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研究上的共同探讨者。

3 结语

关于讨论式教学法, 本文专门讨论了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与改进之途。识别出来的不足有三: (1) 缺乏制度化的教学流程; (2) 观念冲突; (3)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不够。作为必要的应对, 我们建议: (1) 需要教学计划支撑; (2) 确立思想自由的观念; (3)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最后, 我们坚信, 有了坦诚的批判和沉重的反思, 讨论式教学法就能够激发我们对教学的热情, 实践我们对教学的承诺, 带给我们快乐和我们所渴望已久的学习体验。

摘要: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 讨论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然而, 这种教学法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尝试和探索, 离预期相去甚远已非一朝一夕。因此有必要识别和改进其不足之处, 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的方法和技巧。换言之, 本文笔者既揭示了讨论式教学遭遇困境的深刻教训, 又同时凸显出了改进的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困境,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克里克山克 (Donald R.Cruickshank) [编], 时绮[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 布鲁克菲尔德 (Stephen D.Brookfield) [编], 罗静[译].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 杨燕.文化视野下中美师生关系的比较[J].基础教育参考, 2007 (9) .

[4] 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5] 蒋婷.反思研讨课教学法在我国研究生教学中的困境[J].天府新论, 2008 (5) .

[6] 刘亚敏.论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论文下一篇:浅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