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23-03-01

一、前言

“大学生”是课堂的活动主体;“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参与”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一般说来, 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把自己当成课堂里的主人翁, 能积极投身于课堂活动, 并获得或分享课堂活动的成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和培养情感的学习活动, 通常表现为行为上的参与 (表达、交流、提问等) 和思想上的参与 (思考、投入等) [1]。

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然而, 目前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容乐观。受传统课堂的影响, 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可能一下根除, 很少有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加之如今MOOC的盛行, 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不重视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某些自认为不重要或教师管理不严格的科目, 抱有不参与的态度, 甚至逃课。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四毕业班竟有“零人课堂”现象。出现这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由让人从某些方面做出反思, 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二、对目前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主观因素

1. 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高考结束填写志愿时, 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 于是他们就听从父母或老师的意见填报了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 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自然在课堂上显得既被动又格格不入, 不能真正融入课堂学习。在他们看来, 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作业, 修满学分, 顺利毕业。

2. 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

由于网络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普及, 很多学生成了“低头族”, 自制力差就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 耽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发展。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 喜欢在网络游戏中找快乐, 这类群体往往对现实中的挫折抱以回避, 消极的态度, 久久无法获得肯定, 使他们急于寻找一种便捷的宣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成功”, 网络游戏就成了他们展示自我, 实现“梦想”的舞台, 他们往往孤独, 又害怕孤独, 通过游戏和聊天工具, 他们获得了被重视感和满足感, 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虚拟世界中, 有的甚至发展为网恋, 网瘾, 无法将精神集中于学业之中。有调查表明, 如果不随身带手机, 很多学生表现出失落感、不安全感。由于无形网络的存在, 很多大学生晚上没有足够的睡眠, 导致白天上课精神状态不佳, 没有精神听课, 没有精神参与课堂讨论。

基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及生活成就感满足的多种可能性, 现代大学生与教师渐行渐远。教师仍是传统学校中的经师, 较少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 加之现代大学生的自制力差, 以至于学生陷入了网络虚拟世界的奴役之中, 即从中小学中依赖教师转变为依赖网络。

3. 忙于社团等社交活动

有的学生是学生干部或者社团干事或者是活动参与积极分子。他们热衷于各种活动, 不惜花费大量宝贵时间, 甚至占用了上课时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某些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但同时亦导致部分学生迷失在这种“成功”之中, 因社团活动而挂科, 最终荒废了学业。而现代学生社团活动也不像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带着理想主义色彩, 在社团中宣泄激情、指点江山。而是为了积攒多一份求职资本, 为了在综合测评时多一点加分, 为了在毕业简历上多一条实践记录[2]。忙于社团活动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想着怎样去搞各种社团活动, 甚至不去上课。这种行为也导致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4. 学习动机不端正

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到对学习内容的选择都染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部分学生把大学生涯看成是就业准备的过程, 他们只关注考试内容, 只关注就业需要, 把掌握知识作为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有的学生并没有把大学作为学习知识的地方, 相反, 他们觉得大学是保护他们的象牙塔。他们上课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 学分的获得等。这些外部动机不能让他们认真地听课与思考问题, 更不用说积极地参与课堂了。

(二) 客观因素

1. 教师授课方式缺乏特色

现在虽然中小学课堂改革热火朝天, 然而大学课堂好像被忽视了, 大学老师依然以讲授法为主。虽然讲授法不意味着机械讲授, 不意味着无意义讲授, 但某些大学教师依然选择了“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他们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 在课堂上既当导演, 又当演员, 在教学方式上没有丝毫创新。这样的课堂就像催眠术, 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更不能激起学生的听课热情。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到课率不管不问, 不点名, 不提问, 这样的课被学生戏称为“酱油课”。大学的教师不像高中的老师那样既关心学生的学习, 又关心学生的生活, 跟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少, 师生的关系不再纯洁, 如果没有课, 很难见到任课老师的身影。这样没有生机的课, 再加上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不出来, 致使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2. 教师未能按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

大学成绩按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记录总成绩。平时成绩就是课堂表现、课下作业还有考勤三部分来进行评分。学生大都关心自己的成绩, 也希望教师公正公平, 给他们一个满意的成绩。然而有的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心不在焉, 不按照学生对的真实表现加分, 有的还照顾一些班干部等。很多教师不能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恰当量化, 没有一个可以记录学生课堂表现的量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群体发言、个体发言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比如, 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和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学生被动参与小组讨论和学生积极组织小组讨论等, 这些课堂参与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任课教师不能把这些现象一概而论。教师要有所偏重, 表扬那些主动参与的, 鼓励那些被动参与的。

三、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对策

(一) 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业指导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解放, 一切都处于放松和沉浸在升入大学的喜悦状态, 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 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指示, 提前预防, 以避免种种陷入困境的局面发生。入学报到后, 有必要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以避免不正当的观念影响了他们对大学的认识。入学教育不仅限于军训及范本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应该渗透到更加广泛的区域, 如大学的定位、专业的设定及校园实践活动的作用等范畴。同时建立新生心理、家庭、学习档案;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制。从而缩短学生入学的不适应期及消解学生的迷惘症, 从而建立自我的大学观念[3]。

(二) 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讲授法是传授间接经验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课型以及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 教师应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主。如果转变不了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 不如改变传授知识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不停地思考, 一步步引领学生产生吸收知识的内在动机, 随着深入地学习, 知识本身就是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即内部动机。由以上阐述, 教师可以用的教学方法有苏格拉底问答法、启发法、直观形象法、多媒体辅助法等。这样使每一个课堂都能扣人心弦,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内心障碍,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改变学生对传统课堂的思维定势, 帮助学生树立课堂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知道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而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 可以提问甚至可以质疑。教师要排除学生害怕或不愿参与的种种心理障碍,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或发表观点, 锻炼学生积极参与的勇气。即使回答不到位, 也要进行适当的鼓舞和包容。教师也要勇于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 和学生平等亲切的对话、探讨, 甚至与学生激烈的争论, 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达、交流和讨论, 并及时地评价、点拨和引导[4]。

教师除讲授知识外, 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仅仅给其带来金钱和权力, 更让其认识到学习使他身心受益。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唤醒其情绪状态, 使学习准备状态增强, 学习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四) 升入大学二年级后给予学生一次选择专业的权利

如果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那么就会影响大学的四年的学习, 甚至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高中毕业时学生大都对专业不太了解, 或者自己对专业方向偏离了专业本真的样子。不如让学生入学后, 第一年为他们多举办讲解各种专业的讲座, 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有所了解并了解自己的兴趣, 在一年级临近结束时可以选择一次专业。这样不仅不盲目, 而且有针对性, 让学生各投所好。学生只有对所学专业有兴趣, 才愿意深入钻研, 上课时也会积极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 笔者发现, 在大学里, 课堂并没有发挥它固有的作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 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短板。为此, 笔者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分析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黄学勤.提高高职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性的对策[J]教育, 2010 (4) :57.

[2] 张冬洁.论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与对策[J]社会, 10 (8) :219.

[3] 刘晓璞.大学生网瘾盛行原因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0 (2) :107.

[4] 高智英, 张效清.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策略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报, 2011 (4) :20-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下一篇:烟煤粘结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