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2023-11-05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少数大学生陷入非法网贷、情感困扰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关注。综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就业心理、价值观念差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可能会导致学生进入心理健康误区。由此可见,探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和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等学校;重要性

引言

近几年,大学生因为自身心理状态及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他人甚至伤害自己的高校危机事件數不胜数,这给当代大学生和学生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恶劣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同时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压力的堆积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问题,若不进行合理的干预,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空谈。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这项工作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1心理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发挥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针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优秀的学习态度,能够对大学生日后更好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作用。现阶段,社会就业岗位竞争逐渐激烈,21世纪市场人才战略不但转变了当前世界所有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原有看法,亦为高校大学生设定了更为高远且广阔的方向与目标。由于我国人口整体数量十分庞大,造成我国高校学生在社会市场面对的竞争压力要比其他国家的高校学生更为繁重。因各种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持续产生在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行为,更严重者还会展开学术造假,故而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业进步以及学术建设均具有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学生的心理素养薄弱会让其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众所皆知,每一个主体的精力均是固定的,如若高校学生将自身精力与时间过度浪费在消极情绪上,得到的只能是消极不良信息。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当保持乐观向上,专注于自身本职工作,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均投入于专业发展和学业上,从而推动学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日后更好就业奠定牢固基础。

1.2心理教育有助于创建和谐校园

在21世纪生存的高校学生具有更为重要的责任使命,这一时代的社会需要复合创新型优质人才,拥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在推动和谐校园稳定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作用,能够推动高等院校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如若想获得全面发展,只具有一份高分成绩是远远不够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以及心态是当前社会衡量优质人才的关键标准。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整体数量可谓十分惊人。我国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曾经针对大学生的自杀率全面呈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近年来,在北京高等院校中每80万大学生中就会有15名学生自杀身亡。根据这一数字,从本质角度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学生具有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自杀不但对其自身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亦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巨大阴影与伤害,与此同时,亦为整个高等院校校园稳定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因素。现如今,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引起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其产生自杀行为的原因诸多,不仅包含客观因素,而且还囊括主观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故而大学教育人员需要提升自身认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良好心理与和谐校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优秀和谐的校园能够培养出健康友爱的心理,而友爱健康的心理能够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校园。

2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路径

2.1针对学校内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的相关对策

高校在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水平。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型教师团队,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为首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应变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国家应提升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奖励制度,激发更多的人向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进行转变,增大我国心理健康教师基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2.2提升大学生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获得有效化解,让大学生能够一直健康快乐生活,并且发展成完善健全的人格,故而,高等学校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发挥大学生管理队伍与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拥有的育人作用,根据科学合理的路径设定完善专业的管理手段,增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便于推动学生更好、更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大学生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与他人沟通交往以及合作精神,变成对社会有用的复合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高校管理人员应当高度注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统筹规划、科学监管、全面实施,以此提高所有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并更好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咨询等相关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具备极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需要提高学校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且通过对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的了解展开正确指导,让大学生可以变成心理素养过硬且综合能力较强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苗,宋洪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6,15:176

[2]李祥华.和谐管理方法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16:95

[3]罗昌龙.简论“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47~49

[4]苗娜,梁海芳.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0:138+141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情绪管理 合理情绪疗法

一、高职学生情绪特点

情绪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到了高职学生所处的青春晚期(18-22岁),大多数个体已经“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与他们的同一性状态密切相关,“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青少年具有最高的焦虑水平,而过早闭合型的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最低”。高职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体验多样化

高职学生随着生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身份等有了更深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进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兴趣、人际交往、学习、恋爱、就业等各种需要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在高职学生身上有多样性的情绪体验。

(二)情绪反映不稳定

高职学生容易激动,情绪反应快而强烈,易受暗示或环境气氛的影响。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弱,看问题、做事情容易片面、走极端,加上自尊心强,承受力差,对自我情绪缺乏控制,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但在处理问题时,显得情绪化,较为冲动,不够理智。

(三)情绪表达矛盾化

高职学生在情绪的表达上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一方面,他们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对外界刺激敏感,喜怒形于色;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把视线转向自我,因为他们的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问题上,会隐藏、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得含蓄而内隐。

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不仅会妨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绪管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效的进行情绪调节,培养自己调节、驾驭情绪的能力,提高自己的EQ值,是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自信、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点

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2]。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合理认知和不合理认知的辩论,消除不合理的信念。认知问题解决了,情绪就会随之而改变。合理情绪疗法以问题为中心,其使用对象一般为智力水平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力较强的学生。

合理情绪疗法的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非理性信念,只不过这些非理性信念在某些有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明显和强烈。埃利斯等人认为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自我关怀,二是自我指导,三是宽容,四是接受不确定性,五是变通性,六是参与,七是敢于尝试,八是自我接受。而这八个方面正是高职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三、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调节情绪的操作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告诉我们,“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不合理的观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操作过程为:第一步,诊断阶段。通过与学生交谈,明确学生情绪中的ABC,一般认为,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第二步,领悟阶段。帮助学生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不合理的信念;第三步,修通阶段,通过引导学生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及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及其他方法来帮助学生处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及建立合理信念;第四步,再教育阶段。巩固成果,使新的合理观念得到强化。

(一)高职学生常见的ABC

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情绪困扰:

1.因为自己没有考上二本或者更高的分数、因为自己没有特长等方面就认定自己不如别人,处于自我否定、自卑沮丧、后悔的情绪困扰中。

2.因为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择业,一些用人单位盲目对学历高要求加上高职教育起步晚未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优势,因此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部分高职学生尽管成绩上了三本,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只能选择高职学院,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焦虑、自卑、抑郁的情绪尤其明显。

3.高职学院的学生来源多样: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初中毕业五年制直升生、职业中专对口升学生,加上一部分成教学生,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素质不一,相互之间的交流、共同语言减少,因此一部分学生容易感觉到孤独、冷漠、愤怒、冲动等情绪体验。

4.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上经历了失败,但是在情感上的追求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是一样的甚至于为了表示在其他方面的控制感和优越感,他们对感情的依赖性更强,而一旦失恋,学生的自我否定、抑郁、冲动、愤怒等消极的情绪更多。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高职学生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哪些呢?

1.“我没考上二本,来了高职,真后悔来了高职学院”“上高职以后只能做普通工人”“一定要有本科文凭才有前途”等绝对化的要求。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抱有这种观念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对环境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不是根据事实依据来进行断定。

2.“高职学院的学生素质真差”“我失恋了,再没有别的男(女)生喜欢我”“他(班干部)通知不到位,太不负责任了!”等过分概括化的信念,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他把“某些”“个别”当做“全部”和“整体”,以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3.“我成绩不好,做人真失败”“我来自农村家里没钱也没背景,找工作成问题,我完蛋了!”“我这次求职面试又没成功,我再找不到工作了!”等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便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观念。

(三)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和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1.辩论法。运用“黄金规则”、产婆术式的辩论方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激励学生反省自己。对于诸如“一定要有本科文凭才有前途”等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直接提出问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本科生一定比高职生有前途?”对于“一个通知不到位就得出班干部不负责任”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可以提问:“你能否保证不是其他人没记住?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上都不出差错?”对于“成绩不好,做人真失败”可以辩论:“成功和失败的含意是什么?如果你因为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表明你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辩论,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到他所依持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明白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用合理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当学生对这些信念有一定认识后,要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使他意识到即使某些不好的,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自己也能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高职学生的很多情绪困扰,有时是他自己向自己传播的烦恼,因为不合理的信念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可以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帮助学生停止传播这种不合理的信念:比如首先让他通过想象进入到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中体验负性情绪(求职失败痛苦、自责、怨恨、自卑等),然后帮助他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体验到适当的情绪反应(可以继续努力、还有机会等),最后停止想象,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改变了什么观念,学到了什么观念,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的情绪改变。

3.为使合理情绪疗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效果,它还必须与其他的比如布置家庭作业、榜样示范法、强化干预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心理行为训练等方法结合使用。

(四)合理信念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除可以继续运用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和各种家庭作业外,本阶段还可以应用自信心训练、社交技能训练、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各种实用技能训练,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更多技能,提高他们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帮助高职学生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理想情绪疗法对由于认知偏差所造成的情绪困扰问题较为有效。而高职学生处于人生的发展期,其意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只要积极引导,这种不合理信念和思维完全可以改变。另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的群体之一,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具备改变自己的认知能力向良性发展的内心愿望。因此,合理情绪疗法是针对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凯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1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咨询师·技能(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132-142.

[3]李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理想情绪干预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3).

[4]欧阳意,曾文军. 运用ABC理论维护高职新生心理健康[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适应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从中学时代走来,每一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环境的变化,知音难觅的孤独、中心地位的失落和强烈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使新生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开端,顺利地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指大学根据大学新生、大学与社会的变化,对大学新生在自身、社会和他人等方面进行的维持性、动态性、改造性和前瞻性适应与超越的教育[1]。而在教育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原则,把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收到实效。

本文从积极促进个体“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视角,进行了一些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沉淀出一些全新的感悟和收获。

一、遵循“一个原则”——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2]是指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建构过程中,教育者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的同时,要将教育对象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主要是在“主体—主体”(主要包括师—生、师—学生群体、生—生、生—学生群体等)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大学新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通过大学新生的主体性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在主体性活动中,教育者是控制者、引导者和支援者。

要充分尊重新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新生是适应教育工作的对象,调动新生参与适应教育的主动性,能够使适应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校在开展适应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尊重新生在适应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在适应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在适应教育中的自主性、能动性,体现在适应教育的全过程中。

二、解决“两个问题”——不适症状和成因分析

1.角色转变不适应。当他们进人大学后,发现身边学习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过去的那种优越感逐渐消失。这种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会让有的新生始料不及,无法接受,从而使其自我评价受到冲击,产生失落感。

2.生活习惯不适应。中学时代,缺乏现实的生活、实践磨练,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自我服务意识淡薄,对他人的依赖过重。进人大学后,生活上的事都必须由处理。这对于一个没有过独立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讲会感到无所适从。另外,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不同,由此可能导致与同学间矛盾的产生。

3.人际交往不适应。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人际关系难以很快建立。有的新生因不善交际、表达能力不强,致使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从而产生孤独、压抑、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圈子宽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冲突,甚至是感情伤害。

4.管理模式不适应。大学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基于学生自律基础上的管理。教室不固定,时间很充裕,老师除了上课,学生自主时间很多。大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生活没有规律,常常晚睡晚起,出现“无人管反而不习惯”的感觉。

5.教学模式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是一门课程的学时少、进度较快;课堂讲授时间少信息量大;作业少、自主学习要求高;老师授课方式以启发式讲解为主等。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处理课堂内外的关系、不会查资料自主学习。

鉴于以上不适症状,综合前人的研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的过度保护使90后抗压力较差。(二)地域改变和经历不同引发心理应激。(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和理想的“间断”产生迷茫。很多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自由,当看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及遇到困难时会非常失望甚至灰心。(四)学习和人际交往不适导致焦虑。(五)竞争压力的增大产生心理偏差。

三、找准“三自”理念与新生适应教育的契合点

初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进入初步社会化这个关键期的大学生,其自我意识已趋成熟,独立意向十分强烈,观察力、理解力、意志力、理智感也都迅速提高,受此影响,大学生反感成人和社会的控制,希望能自主地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选择初步社会化的途径、内容和过程。因此,大学生初步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内在控制,去主动适应和吸收社会化模式的过程,这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越趋强烈。

因此转变要教育观念,坚持在新生适应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很好尝试。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设一种能保证人人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速度、深度去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对诸多不适症状的智慧潜力。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根据自身的素质,把社会的人才需求转化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并据此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自己的行动方案,谋划自己的目标导向。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重视对主体精神、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他们自主意识的体现。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心理发展程度等因素,这种自主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主客体的分裂,进而表现为渴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目标障碍并存的现象。为此,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实践探索。

四、把握“四个关系”

1.公转自转的关系

从大学生的培养上看,公转就是学校代表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育人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的培养与服务,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按照这个公共的方向,切实遵从并践行。自转则是大学生根据国家培养的要求,自觉调整发展方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始终保持严格的内控及自律,它是一般原则指导下的个体内在标准与行动准绳。

因此在新生适应教育中过程中,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既要主动服务学生,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体现公转的方向性和规范性,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动机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

在2010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笔者作了题为《适应大学 梦想起飞》的新生适应讲座,分正确认识角色改变、有效进行自我评价、主动适应全新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几个章节对学生进行了适应性引导,分别就不同章节给出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异同之处,提出学生在初入大学可能遇到的问题,留出给学生思考对策的空间,并点评其解决建议。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从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早日将学生送上自转轨道铺平了道路。

2.他律自律的关系

自律和他律,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体现着辩证的统一。在学生自我服务中,突出自律,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把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新生适应教育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就要求学生强化自律意识,以此发展自主意识自立能力,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中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不但是接受社会规范约束适应现实环境的人,也是拥有自我拥有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人。

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这个视角出发,对于“自律”的内化和养成,笔者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由 学会管理》这个主题班会来进行。华罗庚说过:“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但时间管理上的自觉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引导、培育。通过让学生自己做时间掌控量表、分组做时间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对压力人、从容人、无用人、无聊人四类人的坐标标定和辩论,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律养成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3.集体个体的关系

引入集体机制,构建年级与年级间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模式。依靠集体力量进行自我服务,人人成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这种模式的根本任务和核心思想。

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始终把学生集体当作一个模拟社会,使每个学生都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该社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及可以享有的权利,进而通过集体的导向作用,发挥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功能,达到培养学生自立、自识、自律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是该模式实行的中心内容和最终目的。

笔者采用的做法是,依托学院保险理论研究会(简称保研会)这一学术型社团集体,通过“保联登”,即保险学子联合攀登高峰这一学长助推计划来形成学生传承集体优良传统,发挥个体主体意识的格局,通过保研会、“保联登”学长助推计划的正向导向作用,推动学生“三自”积极性,主动解决适应性问题。

4.有形无形的关系

有形教育即教人,无形教育即化人。有形教育重在言辞,教人知识;无形教育重在行为的言传身教,化人性格,它更多地要求教育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自己的品行和习惯去影响同化教育对象,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也就是辅导员常说的“以人格影响人格”。

通过学生的自律、自治、自理,最终达到自觉,无形教育寓于有形管理之中,有形管理的功效通过无形教育得以发挥和体现,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事实上,大学新生在接受适应教育之后在认识水平、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有形变化与无形变化的辩证统一。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理念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开展前,笔者将所有的教育活动按主题编排了日程表,由学生按需选择,在参与教育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适应教育开展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互动环节,给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的体会,发表意见,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在适应教育开展的形式上,笔者也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并会选取某个主题,让学生策划和组织,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使适应教育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段志光.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

[2]杨新宇.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肖玮,肖琼.大一学生适应性差异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2006(1).

[4]王华容.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李晶.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刘宇.基于个体主体建构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09.

[7]石萌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新生学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J].中国研究生,2009(9).

作者简介:刘宁静(1984—),女,瑶族,硕士研究生,助教,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与一般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工作为视角,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出发点,剖析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自身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互动模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生管理工作 问题 改善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第二条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收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非独立设置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因此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群体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 学生群体的特点

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优越感较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是国内普通院校的近三倍,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出国门的有力支撑。相对来讲,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因此学生自身的优越感相对来说普遍较强,学生的这种优越感表现为学生普遍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很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优越感较强的原因在于学生家长大多有稳定的收入和较好的社会地位,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较好,且无经济压力。同时,家长努力培养学生出国求学的目的十分明确,与其他在校生相比,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小。但学生的这些自信是建立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努力奋斗与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的。

2.生源质量较差

生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命脉,没有生源,中外合作办学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项目的录取分数线均在二批本科以下,因此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学习态度、能力、习惯、方法及目标等方面也与重点高中学生的差距较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入学成绩一般低于普通高校同等情况下的学生成绩,也有研究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生源质量整体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对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关负责人访谈时,其指出他们近年来所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大概在400分以下。学生的英语成绩也较差,这给以后的重英语并且由外教上课的课程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入学动机多样化且多为外在动机

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学习态度、能力、习惯、方法及目标等方面与重点高中学生的差距较大,这也导致了他们在上大学时的入学动机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入学动机有所不同。对学生来说,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但有研究认为相当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出于以下动机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一是为了出国,来这里是为学好外语;二是对国际化教学模式感兴趣;三是受其他人影响报考或担心没有学校录取;四是由家长做主填报志愿。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所报考的学校不够了解,对于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多的是出于外部原因的刺激,而不是出于自己对所学专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它面临着以下两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双校园”模式的冲击。“双校园”办学模式是指学生的全部学业需要在国内和国外校园分段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先在国内接受教育,然后再到国外接受西方模式的教育,较短的学习年限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利。二是教育模式和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在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下,很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学生在课堂上和课间、课后增加了很多和外教交流的机会,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渠道更为广泛。但是,这对于社会经验较少、道德判断能力不强、可塑性较大、对国外生活充满憧憬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很难自觉判断并抵制其中一些有害的和不健康的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思潮、价值观的影响。

2.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突出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的是国内、国外分段式培养,即“双校园”模式。由于中外高校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双校园”模式办学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重于普通学生;另外,较重的学业压力、语言障碍、对环境的不适应,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耿雅津、林敏曾以66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良好,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积极的关注和有效的帮助。

3.学生管理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管理模式落后,学生的自我管理缺失。徐雷方以福建农林大学中加合作项目为例的研究认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校院(系)两级管理。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从宏观上负责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规章制度的制订,督促院(系)具体落实好相关工作,院(系)是具体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单位,作为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它难以激发学生管理队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2)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执行。张雪雷在博士论文中也指出,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收益与学生的数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于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学籍管理的刚性要求迫于各方压力弱化为一般的软性规定,于是在这样的利益博弈中,该开除的学生不开除,该留级的学生不留级。

三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质量的策略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其实效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以课堂知识和技能传授为载体,利用中西方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通过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是实施德育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二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之中。重视发挥辅导员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其长期与学生接触所积累的人际优势,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由自己的特色做起,做出特色,更能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防御体系,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群体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实效性。一是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总体情况有基本的把握,并且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形式;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家庭变故等易发问题和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男女恋爱等多发问题,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解疏导能力;三是要做好中外双方机构的衔接,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是做好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3.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方面,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建立“小班主任”制度,让高年级学生负责低年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二是发挥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优势,开展不同年级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请高年级学生深入低年级班级进行引进课程内容介绍、外教授课特色介绍、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总结交流等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对引进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萌发参与课程学习的愿望,并掌握引进课程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互动模式,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家长对学生的高投入,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期望也较高,因此单纯依靠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调节还不能解决以上存在的所有问题,在学生管理中还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家长委员会,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接受社会的考验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合力,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由传统的“管学生”转变到“服务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参考文献

[1]谭花蓉.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

[2]马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丁青.刍议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8):262

[4]牛光辉.中外合作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88~89

[5]耿雅津、林敏.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出国适应与心理健康情况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3(6)

[6]徐雷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体系探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中加合作项目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68~69

[7]张雪雷.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管理探析[D].吉林大学,2009

[8]徐海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200~201

〔责任编辑:庞远燕〕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我国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大学生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逐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高校的管理层辅助人员,能够对日常的教学开展以及活动开展给出合理的建议,在高校的后勤服务、宿舍制度、制定日常教学中都能够充分的发挥大学生的时代个性。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要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管理热情,提升大学生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学生;实践研究

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是民主进步的过程,也是高校进行改革的重要进展。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学生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参与进来,很多大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工作的热情,还可以掌握管理的方法,为之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研究,有助于帮助高校认清大学生的重要地位,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岗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管理的过程。

1、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价值

1.1学生干部得到锻炼

在高校学生进行学生管理时,一般都是从大一的班干部选举开始。班委会的成员充当着班干部的角色,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班级的人员作出贡献。班长整体调控,团支书负责细节,组织委员进行活动组织,心理委员做好学生辅导。每一个学生干部都会依据个人的素质以及个人意愿,来选择合适的班干部工作,进入到学校的管理中。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能够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尽管大学的很多老师非常的亲民,但是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还存在,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就能够减轻学生之间的鸿沟,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沟通。班干部在参与学校管理时能够让自身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得到提升。

1.2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

在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时,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非常的频繁,每个院系之间都能够开展活动比赛,例如各类竞技体育项目,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又能够促进每个学员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交流更加的简单直接,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让高校院系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学生在学校管理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在处理事情方面不够完善。所以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能够在导员和教师的带领之下,增强管理经验,完善为人处事的品性。学生只有在磨练之中才能获取进步,因此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磨练,帮助学生获取进步。

1.3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校管理改革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日常的工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能力锻炼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规划,因此让学生进入到管理工作中,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又能够让学生对于社会认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总体来说,学生进行高校日常管理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如今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民主化的教学环境,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管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管理岗位。我国相关的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高校的管理层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将他们尽可能地接触到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来,进行人格和品质的锻炼。

2、高校学生进行学生管理的策略

2.1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如今高校建设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生管理的岗位,但是,高校还是要认识到大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处事方法不够灵活,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都是参与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所以高校要健全学生的管理制度,制定民主化的工作进程方案,保证学生能够有章可循。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会让学生对权利和义务有模糊的认识,因此在制定制度之前学校首先要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经验,学生渴望的管理环境等。之后要广泛地采取学生的意见,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或者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有专业的人员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方面为学生的管理作出保证。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性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建立在学生的真实情况之上。

2.2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在学生参与日常管理中,要增强学生的行动力,不断地进行参与教育。首先,做好启蒙参与教育。刚升入大学的大一学生对大学的管理情况经验比较少意识比较薄弱,因此要进行启蒙参与教育。主要是让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办事的流程。可以采用靈活的方法播放宣传片或者是纪录片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地参与到管理中来,在自由讨论中达到启蒙教育的效果。其次,要进行日常的参与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参与教育,能够让他们始终保持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重在为学生传授参与技能和参与技巧,增长学生明辨是非、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参与教育时可以列举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之中进行讨论,从而对学生管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2.3帮助学生进行管理定位

学生管理重在沟通,因此高校学生若是要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沟通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沟通可以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和谐,沟通会让学生有充分的理解。相关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优势,可以客观的评价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因此要保持合适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性格,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2.4为学生提供管理空间

当代大学生个性显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表现能力强,这些会让他们在参与学生管理的时候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也会出现劣势。学生在参与学生管理时,思维创新能力较好,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但是,学生的英语自我约束能力不够,若是掌握过大的权力那么就会产生混乱的场面。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为人处事管理经验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高校在放权过程中,要注重给予他们合理的管理空间,能够让他们在矛盾的碰撞中增强管理能力。在放权同时要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约束能力,不能成为一种放纵,而是要保护学生的管理积极性。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已经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认真的研究本学校的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促使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高效管理中来。在高校学生管理实际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让他们在经历之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丛小芳.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2014,(5):52-53.

[2]陈丽丽.高校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7):85-86.

[3]高盛.市级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策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3):16-18.

作者简介:苏小桅(1979-),女(汉族),四川省南充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团学管理工作及研究。

大学生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上完高一后,就面临着高中文理分科的选择,是读文科还是理科,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其实,文理分科才是问题纠结的开始,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专业,以及如何更好衔接未来的就业,更是使学生和家长头痛不已的大事。

从目前女生文理分科情况来看,就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女生学习文科,另一种是女生学习理科。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女生比较擅长于感性思维,男生则在逻辑思维能力突出上显出优势。这种差别导致男女生往往在高中分科时就出现了女偏文、男喜理的现象。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这种差别便是愈加明显。而这些差异又导致了就业差异,当前,就业形势普遍比较严峻,而在职场中,女生还会遭遇性别歧视。要想在将来的就业中胜出,高三女生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必须认清自己性别、性格、兴趣及特长等,提前做好升学规划,切不可随意跟风。由于女生普遍具有语言天赋以及细腻、缜密的心思,因此选择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外同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药学类、法学类、公共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多个学科选择专业,有着男生无法比拟的优势。

细心的学生和家长不难发现,比较适合女生选择的专业,几乎集中在高校“文理兼收”的专业。文理兼收是各高校为了扩大生源选择范围,改善生源的知识结构,采取的淡化文理分科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原来只招收文科生的专业也向理科生开放,原来只招收理科生的专业也招收文科生。高校采取这样的举措也为女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志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填报志愿的角度考虑,招生专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和文理兼收专业。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除了可以分别填报文史类或理工类专业之外,还有第二类专业可以选择,这就是文理兼收专业,比如金融学、同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新间学、英语、教育学、媒体经营与管理、药学、行政管理、法学等,这些专业已成为很多同学尤其是文科女生眼中的“热门专业”。文理兼收专业对于文科生、理科生都是敞开大门的,“亦文亦理”的特性使它们扮演了“中间派”的角色。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文理”双向学科背景的同学既有理科缜密的思维,又有文科的策划统筹能力,因此格外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高校的文理兼收专业恰好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那么,比较适合于女生就读的专业具体有哪一些:

1.经济学类:包括金融学、财政学、同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证券、会计学、经济学等。由于这类专业在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名目繁多,且基本上以理论为主,相比男生,女生的沉稳、细致的性格更容易帮助她们学好这些知识,所以身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变化莫测的时代,财经女豪杰们大多能独挡多面,沉稳应对。这样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多面型人才的需求。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

2.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强大,各种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安家立业,加上女生伶牙俐齿的天性,使得语言类尤其是英语及小语种方向专业的学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馍馍。

推荐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

3.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女生凭借其语言天赋在汉语言文学、文秘、对外汉语等领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几乎形成“性别垄断”!

推荐院校: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

4.艺术类:包括音乐学、绘画、表演、摄影、影视广告、形象设计等。一般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女生自身形象气质较高,因此很容易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要想自己的简历和自己一样迅速的被用人单位记住,艺术专业女生的所展现的独特气质相对容易让用人单位一记如故,率较高应聘成功。

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5.医药护理类:包括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品营销等。女生细心、耐心的特质,使其在医护行业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医护工作通常比较稳定,薪资待遇与福利良好,从“白衣天使”的称号可以看出社会对从事医护工作人员的尊重。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

6.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海关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管理的学问主要由管制和梳理两个功能组成,顺畅的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女生是天生的沟通高手,性格温柔体贴,加上较强的领悟能力和普遍勤奋好学的品质,使得她们在这个领域竞争中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生力军。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7.新闻传播学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如今可以叫做传媒时代,任何风潮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传媒红人无不红得发紫,从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一飞冲天的倪萍,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台柱之一的李湘,从由电影下来有操刀电视的刘晓庆,到原来效力于传媒后来驾权传媒的杨澜,女生在传媒媒介中始终是一道亮丽养眼的风景线,她们的收入自然是一般人几辈子也挣不来的。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

8.教育学类:包括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等。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女生细腻、活泼,有爱心,有耐心的性格,是得天独厚的教育他人的条件。大学里,教育类专业的女生在集中学习各科课程的同时,还要系统学习诸如心理学之类的课程,加上女生天生的母性情怀,因此她们在教育学生方面拥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而这两份“心”将帮助她们在以后的求职中脱颖而出。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

9.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等。法学类的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这些能力恰好是女生的优势特长。同时,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容

易有机会进公检法机关工作,工作比较稳定,是女孩子比较理想的工作,这也是女生更偏爱学法学的原因。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

以上介绍的9类比较适合于女生就读,且可在相对应行业领域大显身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分工明确,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时,我们发现一些新兴的专业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而这些生活化的专业一出现,就与女性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新兴专业有:

1.女性学专业

“女性学”,不算是个新名词了,近两年来不断见诸报端,人们对这个词已经不太陌生了,并且,不少大学开设“女性学”这门选修课,也受到了一大部分男生的欢迎。可以说,“女性学”已经和大学生们混了个“脸熟”。即使是这样,对女性角色的误解与偏见还残存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女性学”专业就是要改变这种男女角色的定型和刻板印象,改变束缚女性发展的性别文化的专业。随着女性的崛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研究“女性”,解读“女性”,“维护女性权益”成为热点。

推荐院校: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

2.宠物护理专业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宠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家庭成员之一,随之,与宠物饲养、医疗相关的机构,如宠物医院、宠物美容护理院、宠物俱乐部、宠物托养所相应产生。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特殊技能的宠物护理的专业人才,一些高校在“动物医学”或“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基础上,拓展出了“宠物护理”方向。

推荐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

3.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女孩儿爱美、爱服装、爱饰物,这些天性理所当然使得拿针拿线是女孩的拿手活儿。由于市场需求巨大,高校培养的服装艺术设计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纺织服装企业的需求。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旨在为大中型服装企业和相关行业培育集设计、工艺管理于一体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化设计师。

推荐院校: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

4.汽车模特艺术专业

2011年1月郑智化和兽兽(原名翟凌)为西安一汽车销售店开业捧场,重感冒的郑智化在台上连唱三首歌,唱到口渴脸红,才拿到5万出场费。而兽兽只是优雅地让在台上,一分钟内摆三个POSE,就吸走15万出场费。这样的新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汽车模特专业的关注和兴趣。有车展就有汽车模特,“香车美女”已成为车展中捆绑使用的专用词汇。一名车模的出场费低的近千元,高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尽管身价不菲,但能适合于大型车展的车模还是难找的。

汽车模特除了展示汽车,展示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诠释正在展示的汽车产品。她们需要懂得相应的汽车专业知识,会开车,还要懂得基本的汽车营销常识。而现在的“车模”对汽车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车模不会开车,更不必说汽车营销常识了。汽车模特专业重点培养能够适应国内外汽车营销和宣传环节的汽车形象代言人、汽车文化和汽车模特艺术人才,是汽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复合人才。

推荐院校:北京吉林大学、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

(责任编辑:苦丁)

上一篇:清末刑法变革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自动化机械制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