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2023-05-28

第一篇:有线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广电总局科技司 2010年8月6日

目 录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 4

1.1 总体目标 .............................................. 4 1.2 总体技术路线 .......................................... 4 2 业务要求 ................................................... 4

2.1 广播电视类 ............................................ 5 2.2 互动电视类 ............................................ 5 2.3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 6 2.4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 6 2.5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 6 2.6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 6 2.7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 6 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 6

3.1 业务平台 .............................................. 7 3.1.1 电视广播系统....................................... 7 3.1.2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8 3.1.3 互动电视系统....................................... 8 3.1.4 数据广播系统....................................... 9 3.1.5 信息服务系统....................................... 9 3.1.6 EPG系统 ........................................... 9 3.1.7 交易支付系统...................................... 10 3.1.8 宽带业务系统...................................... 10 3.1.9 媒体内容中心...................................... 11 3.1.10 多媒体通信系统 ................................... 11 3.2 网络 ................................................. 11 3.2.1 骨干网和城域网.................................... 12 3.2.2 接入网............................................ 13 3.3 终端 ................................................. 13 3.3.1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13 3.3.2 家庭智能终端...................................... 13 3.4 运维和运营支撑 ....................................... 13 3.4.1 运维支撑系统...................................... 14 3.4.2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14 3.4.3 客户服务系统...................................... 15 3.5 监管系统 ............................................. 15 3.6 安全与防护 ........................................... 15 3.6.1 有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15 3.6.2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15 3.6.3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15 3.7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 16 3.7.1 广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16 3.7.2 自治域号与IP地址................................. 17 3.7.3 路由协议及策略.................................... 17

3.7.4 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17 3.7.5 服务质量(QoS)保障............................... 17 3.8 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 17 3.8.1 本地互联互通...................................... 17 3.8.2 长途互联互通...................................... 18 3

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12个城市(地区)作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按照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的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创新业务形态,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加快和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期间,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有以下任务:(1)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2)创新服务业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3)按照试点方案开展电信业务;(4)提高业务运营支撑水平,增强服务能力;(5)实现网络互联互通;(6)保障有线电视网络安全;(7)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为了顺利开展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同步推进网络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快12个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小网变大网、标清变高清、看电视变用电视。

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三网融合试点任务,特制定本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1.1 总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标准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1.2 总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业务要求

各网络运营单位应大力开展和推进业务目录中的必选业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推荐业务和其它业务。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要按照广电和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确保内容的安全可信、网络的可管可控可靠和用户行为的可追溯可管,确保业务顺利开展。

数字电视业务应通过广播式和融合互动式电视门户呈现。电视门户是向用户提供各种融合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和数据的多媒体服务的入口,为

用户提供节目导视、节目预定、节目搜索、节目推介等电子节目指南服务。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必须开展的业务如下,可选择开展的业务详见业务附录。 2.1 广播电视类

1.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模拟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模拟电视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向用户提供6套或以上模拟电视广播节目。

2.数字音频广播业务

数字音频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业务。

建议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转播中央和本地声音广播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服务。

3.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基本标准清晰度或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的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应有不低于60套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10套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频道节目。

4.付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付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按需付费的标准清晰度或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应向用户提供的付费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频道合计不低于50套。 2.2 互动电视类

1.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点播业务

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点播业务是指为用户实时播送用户所实时选取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节目、并让用户对选播的视频节目具有快进、快退、暂停、播放等实时操作控制能力的业务。

视频点播节目内容库应不低于15万小时,可提供在线点播的视频节目内容应超过2万小时,其中高清晰度节目内容应不低于 1千小时。

2.频道回放和时移业务

频道回放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对播放完毕的频道节目进行点播收看的业务。时移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对当前播放的频道节目进行暂停、播放快退和快进等个性化观看服务的业务。

频道回放业务应向用户提供20套以上、播放完毕3天以上的频道节目回放服务;时移业务应涵盖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在20套以上。

3.电视信息服务业务

电视信息服务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通过电视浏览和查询针对电视制作的电视信息服务网站的业务。

电视信息服务应包括电视政务信息服务、电视城市信息服务、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电视社区信息服务和电视家庭信息服务等业务;应既提供信息浏览,也提供信息查询,如用户可查询家庭水电费、医疗社保等信息。

4.电视支付业务

电视支付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交互电视进行在线或离线的缴费支付、购物支付、还款支付、账号查询等金融电子支付和结算业务。 2.3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用于开展广播电视和通信业务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业务,有线电视网络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光纤、同轴电缆、前端设备、节点设备、线路设备、发射天线、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等物理资源,以及带宽(包括通道、电路)、波长等资源。 2.4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各类网络设施将业务节点与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将业务节点与用户终端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主要有两种应用,一是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经营者等利用互联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二是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的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 2.5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业务是指利用IP技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将用户产生的IP数据包从源网络或主机向目标网络或主机传送的业务,包括采用TCP/IP协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为国际、国内用户定制互联网闭合用户群网络的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国内会议电视和图像服务业务。 2.6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包含图像、视频、文字、音频等多种信息的融合通信业务,并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多媒体通信业务包括多媒体交互话音业务、多媒体交互视频业务、多媒体多方通信业务、多媒体数据处理和交易业务、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及IP电话业务等。 2.7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媒体内容中心(Media Content Center,即MCC)是基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媒体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MCC服务业务是指有线电视运营商利用已有的广电宽带网络、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广电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MCC业务主要包括媒体内容发布、虚拟主机、电子商务、系统维护(如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 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媒体内容发布是指电视台等内容提供商利用托管服务器,将自己的媒体内容或服务通过广电宽带网络发布并提供给用户。

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有线电视网络将通过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发展演进,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业务体系,推进并实现三网融合。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框架应遵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总体技术框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总体技术框架由网络技术体系、业务技术体系、运维和运营支撑技术体系、监管技术体系和安全防护技术体系等部分组成。

网络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网络技术架构、物理传输网络技术机制和功能要求、业务承载技术机制和网络功能要求、终端和家庭网等。

业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业务平台技术架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要求、业务承载技术机制等。

运维和运营支撑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网络和业务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业务运营支撑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是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高效、可靠地管理和运营相关网络和业务的重要技术基础。

监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第三方监管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它涵盖内容、业务、结算、网络、互联互通、终端、用户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是确保有线电视网安全、可管、可控地重要技术基础。

安全防护描述定义了网络和业务系统的运行要求、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机制和措施,是确保有线电视网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的重要技术基础。

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应根据三网融合试点业务体系,按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总体技术框架,构建业务平台、网络、终端、运维和运营支撑系统、客服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等,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3.1 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业务应用(能力)系统的集成平台、承载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与业务承载网智能适配平台。

业务平台应具有开放性,能够灵活方便地集成和承载支持三网融合创新业态的新兴业务应用系统;应支持业务系统间相互融合,可支撑基于各业务应用系统间融合的业务应用能力创新;应具有安全防护机制和措施,能够确保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试点城市有线网络公司建立的业务平台应具有的基本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3.1.1 电视广播系统

电视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模拟电视广播、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付费数字电视广播等业务的综合系统,是有线电视前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将视音频信号源整合成业务,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以广播方式传送到用户接收终端。

电视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电视广播系统应具有冗余备份能力,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迅速恢复播出;系统的冗余可靠性应符合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新建的电视广播系统中的设备如信源编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等应能以IP方式互联。

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对较少用户收看的电视频道可采用切换数字视频广播(Switched Digital Video)技术传输。

3.1.2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音频业务的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支持DRA、MPEG-1 layer2和layer

3、MPEG4 AAC和AAC+、Dolby Digital等编码格式。 3.1.3 互动电视系统

互动电视系统是视频点播、频道回放、时移电视、电视关联信息屏幕显示等业务的技术提供和支撑平台。它综合利用了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多种终端在任意时间观看节目。

互动电视系统应具有内容存储系统、媒资管理系统、媒体格式和编码转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媒体内容注入系统、内容发布和分发系统及视频服务器等。

互动电视系统应具备至少支持15%用户同时点播的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应支持实时媒体内容注入;应支持多种视频媒体内容格式、多种视频流播放技术,尽可能满足用户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观看节目的需求;应能根据网络通道资源情况智能选择数字媒体内容传输通道,如基于IPQAM技术的窄播通道和基于IP网络技术的宽带交互通道。互动电视系统的视频流服务器播出控制列表可支持不同源的内容播出,即播出内容可部分来自视频流服务器缓存,部分来源于中心存储系统。

在试点阶段,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互动电视系统应尽可能支持相同的媒体内容格式和元数据格式;应至少实现与一个以上其它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相应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系统间节目交换,可实现提供跨域视频点播节目服务。

系统应支持的存储和播出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MPEG -2编码和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2)AVS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3)H.264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4)AVS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5)H.26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6)MPEG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7)音频:DRA、Dolby Digital, AAC, MPEG-1 layer3; (8)图像及文件:JPEG,PNG和文本文件。

视频点播节目内容采用CBR方式编码,标准清晰度节目内容的MPEG2编码码率为3.75Mbps、高清晰度节目内容的H.264编码码率为8Mbps;标准清晰度内容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标准清晰度节目内容MPEG2 3.75Mbps编码图像质量;高清晰度内容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高清晰度节目内容H.264 8Mbps编码图像质量。

系统应支持的实时注入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实时MPEG -2编码和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2)实时AVS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

流;

(3)实时H.264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4)实时AVS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5)实时H.26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6)实时MPEG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在建设互动电视系统中,各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公司应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1)系统架构的开放性。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和模块化的;

(2)系统部件的可互换性。各个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可以由多个设备供应商提供,并且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3)系统接口的标准性及技术成熟性。功能部件之间的接口尽量采用国家、国际产业化的工业标准。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成熟、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注重实用性;

(4)系统可靠性。系统具备容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关键设备、路由、数据必须采取冗余备份措施;

(5)系统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支持简单的系统部署和扩展,要保证在业务范围和网络规模上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6)可运营性。系统应保证自愈能力,保证系统部件间的负载共享和均衡,满足瞬间的高业务流量需求,能够以有限的现场技术人员运营和维护大规模的系统。

3.1.4 数据广播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是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道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业务的系统。它通常以轮播方式连续、滚动地播出各种编辑好的数据。

数据广播系统由数据广播业务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广播封装子系统和数据广播发送子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数据广播系统应遵循GY/T 201-2004《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的要求。 3.1.5 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政务、城市、社区、家庭、行业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展现等,供用户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源采集系统、信息格式转换系统、信息内容审查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组成。

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文字信息存储应支持文本、HTML等格式、图片信息存储应支持BMP、JPEG、GIF等格式。

信息服务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10%用户的同时查询。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可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跨域使用。

信息服务系统应能通过宽带数据网络和数据广播系统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1.6 EPG系统

EPG系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入口和业务提供辅助系统。

EPG系统应具有组合广播类、互动类等不同形式业务的能力,可实现对

EPG文字、图片、栏目等所有界面元素、单个视频点播/回看节目的快捷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内容及相关联内容的入口或门户服务。

EPG系统有广播式和交互式两种工作模式。广播式EPG系统将EPG数据打包后通过广播通道播发;交互式EPG系统以与终端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为终端提供EPG数据。

EPG系统应同时支持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当终端不能以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获取EPG数据时,可以通过广播方式从广播通道获取EPG数据。

EPG系统应为全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EPG服务;支持EPG换肤功能,可实现不同EPG版式灵活、动态的更新;支持基于用户终端能力属性的界面展现。

EPG服务应满足不同的业务终端展现,具备灵活的发布适配能力,对于主要的业务元素(如节目预告、广告链接、应用链接等)可抽取为独立配置的元素,并与不同的发布界面模板进行对接,实现在不同类型的终端间提供显示统一的业务展现界面。

EPG系统可以与节目信息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其他服务商的相关系统对接。 3.1.7 交易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用户金融数据传输的电子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面向的用户涉及银行、企业、个人、政府,能够为用户提供购物、订单查询、订单支付、金融服务、缴费充值服务等功能。

交易支付系统关联的实体包括:用户终端、有线电视系统前端、银行系统、业务和商务提供商相关系统等。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有线电视网络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商务交易的安全。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电子商务B2C和B2B应用模式。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与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结算系统对接。

3.1.8 宽带业务系统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系统。它通常由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和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组成。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PON+EoC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PON+EoC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另一种是基于DOCSIS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

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包括用于IP地址分配管理服务的DHCP服务器、用于用户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的RADIUS服务器以及用于用户接入汇聚和带宽管理服务的ACR设备等。

宽带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模块和功能。 PON+EoC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PON设备通过部署到小区或楼的光纤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小区或楼,采用EoC设备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在同轴电缆上调制,并通过同轴电缆入户,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EoC设备的传输频段不占用已有的有线电视下行频道带内资源,可使用低频0-65MHz频带或高频870MHz-1500MHz频带。低频段EoC系统技术方案推荐采用Homeplug AV技术,高频段建议预留给自主创新的HINOC技术。

EoC设备具备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能力、广播风暴抑制能力和QoS分级能力等,支持VLAN和组播过滤,具备安全管理机制,如可对用户信息加密传输、可控制终端对局端的访问、可阻止未经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可禁止终端间的直接访问。

基于PON+EoC技术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应在光节点大小为5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可在光节点大小为200-30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CMTS设备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用户端CM设备,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CMTS和CM设备应符合DOCSIS2.0以上标准;为支持IP电话业务,CMTS应支持Packetcable2.0标准。

对于基于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宽带业务系统,其宽带业务服务系统除DHCP服务器、RADIUS服务器等外,还应具有TFTP服务器、TOD(Time of Day)服务器等设备。应探索CMTS与ACR结合使用方案,以加强数据流汇聚、带宽管理和接入网至城域网间QoS保障。

系统应可在光节点大小为50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3.1.9 媒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Media Content Center,即MCC)是基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媒体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应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自有的媒体内容中心。媒体内容中心建设应以视频媒体内容为主,突出试点城市有线电视运营商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特点。

应在广电宽带骨干网的骨干节点和核心节点构建面向全国的广电媒体内容中心;有条件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在构建自有媒体内容中心时,应既要考虑服务本地需求,也要兼顾服务和支撑其它试点城市需求;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媒体内容中心应通过广电宽带网络互联互通,构建内容分发和交换网络,使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内容中心的内容能互为补充和备份,进一步提高媒体内容中心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服务效率。

媒体内容中心必须具备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3.1.10 多媒体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系统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支撑或提供视频电话、IP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视频共享等业务的系统。

多媒体通信业务系统采用IMS技术,实现将业务与控制、控制与承载分离,支撑和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系统由IMS业务系统、IMS核心网络系统和终端组成。IMS业务系统是重点完成IMS业务逻辑的提供、执行以及业务能力的抽象与开放,执行运维和网管功能;核心网络系统主要完成会话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业务触发等功能;终端具有硬终端和软终端两种形式。 3.2 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由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国干网和省干网)组成。在

逻辑上,有线电视网络可分为两层,一是物理传输层,二是建立于物理传输层之上的业务承载层。有线电视网络的物理传输网和业务承载网分别对应于这两层。

在物理层,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由光纤、光分配设备、光节点设备、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器等构成,城域网和骨干网都由光纤和光传输设备构成。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播电视业务承载网络,传输和承载电视广播和互动电视等广播电视业务,即有线电视网络A平台或广播电视业务网;广播电视业务网应综合运用数字广播技术、基于IPQAM的窄播技术、SDH技术、IP技术和CDN技术;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网(含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应与其它业务承载网通过频点、光波长和SDH通道等方式实现隔离。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宽带业务承载网络,即有线电视网络B平台或广电宽带网;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均应基于IP技术,并支持MPLS VPN等多种VPN组网方式;应探索采用业务感知技术,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增强业务安全。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简称广电多媒体通信网。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接入网可基于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虚拟组网;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城域网和骨干网可基于光波长和SDH通道、以MPLS VPN等方式组网,并实现与其它业务承载网的城域网和骨干网隔离。

广播电视业务网、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规划应考虑未来IPV6的应用。

至2010年底,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网络双向化覆盖率达到城区90%以上,全部区域的70%以上;到2012年,试点网络的接入带宽要实现广播下行超过2Gbps,窄播下行超过1Gbps,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 3.2.1 骨干网和城域网

广电骨干网由国家干线网(国干网)和省级干线网(省干网)组成,其中国干网负责各省网间的连接,省干网负责省内各城域网的连接;城域网由连接有线电视前端、分中心的网络组成,负责城市或地区内各接入网的连接。

在物理层,城域网和骨干网应采用大容量密集波分光传输技术构建光传输网(OTN),建议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新一代智能T比特密集波分(DWDM)传输设备。国干网和核心城市之间的OTN容量设计为6.4T以上,单波长带宽40G;其它国干网节点间以及省干网的OTN设计容量为1.6T,单波长容量配置为10G。

根据业务对服务质量、安全等级、监管要求、网络性能、运维窗口等的不同需求,将三网融合试点业务分为几个大类,如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互联网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专网业务等,并按各类业务要求构建相应业务承载骨干网和城域网。承载的不同业务骨干网和城域网可构建在统一的底层物理光传输网上。

广播电视业务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综合运用SDH技术、IP技术和CDN技术等,建议广播电视业务网的IP骨干网和城域网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T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技术。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以光波长和SDH通道等方式与承载其它业务的相应网络隔离。

广电宽带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基于IP技术构建,建议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T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技术。广电宽带网的北京、上海等核心

节点应采用T比特级集群路由器构建,其它骨干节点可采用T比特级单机路由器系统构建。 3.2.2 接入网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连接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和承载各种相关业务的网络。

在物理层,典型的有线电视接入网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主要由光传输和同轴电缆射频传输两部分组成。其中,光传输部分是指分前端至光节点之间的光分配网,同轴电缆射频传输部分指的是光节点的电缆输出口至用户之间的采用同轴电缆的网络段。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的接入网光节点大小应覆盖500户左右用户,建议覆盖200户以下用户。

广播电视业务网的接入网应采用模拟调制广播、QAM调制广播技术、基于IPQAM的窄播技术和宽带IP技术,并在原则上应与其它业务相应承载网通过频点方式隔离。

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应基于IP技术构建,可主要采用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有PON+EoC技术和DOCSIS技术。

多媒体通信业务网的接入网可基于宽带业务承载网虚拟组网,也基于独立频点通道组网。 3.3 终端

三网融合终端形态可有多种,如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可视电话终端、多媒体通信终端、IP电话终端和智能终端等,可为用户提供基本广播电视业务、互动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话音业务等多种业务。

针对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终端应具备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终端业务运行环境应逐步向通用、开放的业务运行环境发展,确保未来业务灵活方便的扩展和互联互通。

3.3.1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性能、功能及接口要求应符合行业标准GY/T240-2009《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41-2009《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应支持统

一、开放的软件运行环境,适应互动业务快速部署的发展需求,可支持单向广播、双向交互等各类型业务。 3.3.

2家庭智能终端

针对三网融合新业态的发展,家庭智能终端应在终端的规划、设计、部署中,充分考虑对家庭网络、家庭多媒体中心、家庭物联网等的支撑,并具备业务与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3.4 运维和运营支撑

运维支撑是指支撑网络运行和维护的相关工作,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等。运营支撑是指支撑业务运营的相关工作,包括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营销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运维支撑系统,可以对三网融合业务平台的所有业务应用系统、业务承载网和物理传输网络、相关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管理,为网络和业务平台的运行维护提供支撑。应构建统一的运维支撑系统,对所有业务系统和网络及相关设备提供统

一、集中的管理和运行支

撑。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运营支撑和管理。构建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广播电视业务、广电宽带业务和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等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系统和运维支撑系统应要满足安全监管系统的监管要求。 3.4.1 运维支撑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支撑系统应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二部分。

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告警管理、性能管理、电路管理、资源管理、报表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应能实时监视平台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实时进行异态报警和记录,可对全网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和故障定位,对全网性能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等。应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相应监管数据接口。

资源管理系统应包括管道管理、管线管理、端口管理、机柜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可基于GIS技术对网络资源的进行清查入库,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集约化、全面动态管理,为优化网络资源、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撑。建议建立一个全面、完整、准确、动态、及时的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全网全程"端到端"的业务调度和管理。 3.4.2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应面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具有用户订购信息管理、用户授权信息管理、产品管理、设备资源管理、综合营业、计费管理、帐务管理、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以及合作伙伴结算管理等功能。

典型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由客户接入功能模块、业务支撑功能模块、公共模块、接口模块和基础技术功能模块组成。

客户接入模块能够支持多种类型操作人员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业务员和管理人员、合作伙伴操作人员以及客户(自助服务)等;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渠道操作如门店营业厅、电视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呼叫中心、代理商以及其他合作渠道等。

业务支撑功能模块一般应具有产品和营销策略管理、实现与保障处理、计费帐务处理等端到端运营支撑功能;具备客户管理、服务管理、设备资源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对象管理功能。

公共模块是为系统其它所有模块提供公用的功能,应具有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接口模块应具有的与业务交付平台类接口包括与数字电视CA系统、宽带接入认证平台、VoIP语音平台、交互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平台等的接口;与支付平台接口包括与电视支付、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值平台等的接口。

基础技术功能模块为客户、业务、公共以及接口等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和企业服务总线等,使得系统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为方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间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议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满足如下要求:

(1)应符合开放系统互联标准和协议,方便系统间的互联; (2)应保证数据传送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对交互的过程和状态进行监控,支持交互失败时的恢复;

(3)应具有多级别的安全控制机制,不允许直接连接互联网;两分属不

同运营商系统间的连接或两系统通过广域网的连接应使用有安全控制的网关设备或防火墙设备;

(4)应能平滑扩充,包括处理能力、处理节点、业务功能的扩充。 3.4.3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支撑向用户提供三网融合业务的服务,应包括客服呼叫中心、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电子派单系统等。

客服呼叫中心支持用户通过电话方式接入,可提供业务咨询、资费咨询、订购、投诉、消费查询等服务。呼叫中心应采用基于IP的呼叫中心架构,支持虚拟坐席、远程坐席等功能,最少具有85%呼叫接通率,并可根据需求扩容。

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和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分别应支持用户通过计算机和电视机访问,实现业务查询、资费查询、在线订购、消费查询、业务投诉等。

电子派单系统可以支持针对用户的上门服务。 3.5 监管系统

监管系统是涵盖内容、业务、网间结算、网络及系统运行、互联互通、终端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的系统,以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内容、业务、网络及系统运行等实时全程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与有线电视骨干网络之间、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与电信网络之间的信息安全、流量结算等进行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进行监管。

本地监管系统由本试点城市广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中央监管系统由总局负责建设和管理。 3.6 安全与防护

有线电视网络安全与防护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构建,使有线电视网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承载网要按业务分类组网,不同类业务承载网络要隔离,并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可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业务的控制;要采取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等技术措施,确保网络和业务平台运行安全。 3.6.1 有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有线电视网络配置及运维管理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干线网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 3.6.2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 3.6.3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是由有线电视网络和业务平台两部分组成。

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在新建、改建、扩建时,要同步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结合网络实际情况,参照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4856-2009《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0273-2006《信息

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将信息安全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安全策略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建设项目中,实现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确保网络运行安全。

有线电视网络应以业务承载网的业务安全重要性为主导,结合物理传输网服务区域、责任主体等来确定信息安全等级。根据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服务安全需求和业务信息安全需求,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网络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自主定级,并按照相应等级的等级保护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3.7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是承载广电宽带业务的网络。广电宽带业务目前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宽带互联网业务,包括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和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等。

广电宽带网应按照“大容量、扁平化” 原则、以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为自治域单位构建,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分别拥有公共自治域(AS)号。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是指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科技网等)的互联互通、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间的互联互通。在试点阶段,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以及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间的互联互通。

应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量、用户分布及各主要互联对象宽带网络的结构和出口情况设立广电宽带网核心节点,在核心节点设立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负责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与国内其它宽带网互联互通。广电宽带网应力争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的出口链路,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与国外宽带网互联互通。

各省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也可以基于广电骨干网以直接对等互联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各省广电宽带网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互联互通应通过广电宽带国干网的骨干节点和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

在试点阶段,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国内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原则上应利用广电宽带骨干网、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为迅速开展广电宽带业务,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可直接与国内其它宽带网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已有公共自治域(AS)号,可继续使用其公共自治域号进行网间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如没有公共自治域(AS)号,原则上应采用所属省广电宽带网的公共AS号进行网间互联互通,也可采用私有AS号互联互通;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骨干网互联互通,也可基于广电骨干网以直接对等互联方式互联互通。

各试点城市应为互联互通提供机房机位、光纤等基础设施。 关于互通互联的有关技术要求建议如下: 3.7.1 广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负责广电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应设置在广电宽带网络核心节点。

在试点阶段,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设置在北京、上海等核心节点处,负责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以及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络

间的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应采用专用的双路由设备负责与其它宽带网络互联互通,可以共用广电宽带网核心节点路由设备负责各省广电宽带网络间的互联互通。

3.7.2 自治域号与IP地址

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广电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原则上应使用公有自治域(AS)号,也可根据需要使用私有AS号。私有AS号将由总局按层次和连续性原则统一规划分配。

原则上各试点城市应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公有IPv4地址。广电宽带国干网可为每个试点城市预留1个B的IPv4地址,主要用于各试点城市的重要专线用户和业务服务器。 3.7.3 路由协议及策略

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间互联互通应主要采用EBGP路由协议实现。 原则上,广电宽带国干网只向各省广电宽带网通告全网路由和缺省路由。 3.7.4 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若试点城市为省会城市,目前广电国干网已覆盖,则可通过裸光纤直接接入。若试点城市为非省会城市,则可视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及传输链路情况,可有两种接入方式,一是通过延伸骨干网至试点城市接入,二是通过传输链路与省会节点互联来接入。

接口应尽量采用万兆或万兆以上速率。 3.7.5 服务质量(QoS)保障

建议根据互联互通业务需要,制定全网统一的QoS标记,试点城市广电宽带城域网与广电宽带骨干网各等级的QoS应一致。

广电宽带骨干网可以带宽预留保证为主,结合区分服务(DiffServ)等技术实现QoS保障。

广电宽带城域网可以DiffServ和802.1p等技术为主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oS保证。 3.8 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广电语音网是承载广电话音业务的网络,是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的一部分。广电话音业务目前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国内IP电话业务,包括本地IP电话业务和国内长途IP电话业务。

广电话音网由各省广电话音网和广电话音管理中心组成;省广电话音网由负责本省广电话音业务的会话控制的IMS核心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省内各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络和各城市(地区)本地关口局组成,各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络负责广电话音业务的接入和承载;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负责各省广电话音网络间的会话控制、网间结算和监管。

广电话音网络互联互通是指广电话音网与其它电信网的互联互通及各省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在试点阶段,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 3.8.1 本地互联互通

在试点阶段,本地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同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各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采用IMS技术,基于各自有线

电视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构建广电本地话音业务承载网,设立本地关口局,提供国内IP电话业务,实现和同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络(如电信、移动、联通等)的互联互通。

本地互联互通通过本地关口局进行。试点期间,本地关口局可由本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控制,也可由省IMS核心网络系统控制。 3.8.2 长途互联互通

试点期间,长途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和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应构建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负责各省广电话音网间的会话控制、网间结算和监管,实现长途互联互通。

在试点阶段,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长途互联互通,应通过广电话音管理中心完成。

试点期间,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可按“就远出网”方式实现或“就近出网”方式实现。

按照“就远出网”方式,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先根据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调度,利用广电长途话音网,实现与被叫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的互联互通 ,再通过被叫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完成与被叫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按照“就近出网”方式,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先通过主叫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实现本地互联互通,再通过相应电信长途话音网实现与被叫试点城市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试点之后,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原则上应按照“就远出网”方式实现,也可按照“就近出网”方式实现。

广电总局统一规划广电话音网及广电多媒体通信码号和路由体系,统一分配广电多媒体通信号段,并负责建设试点城市间广电长途话音网和广电话音管理中心局;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负责广电本地话音网和本地关口局的建设;多媒体通信IMS核心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可省或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负责建设。

第二篇: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从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分析入手,分析了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目的与思路,并从EPON+EOC模式、EPON+LAN模式和FTTH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以期为提高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质量,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有线电视 接入网络 双向改造

中图分类号: 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电视网、互联网与通信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是实现资源规划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电视传输安全的根本途径。因此,分析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对加快三网融合的步伐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技术改造的技术分析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技术改造主要从CMTS技术、PON技术、点对点技术与EOC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CMTS技术是通过数字调试向用户进行视频音频信号与数据传输,并向用户提供局域网互联和互联网接入等IP增值业务,可以实现射频调制、协议处理与数据传送等功能,其优势为用户无需重新布置线路,成本相对较低,性能相对稳定;PON技术为光接入技术,依据传输平台不同,主要包括APON/BPON、EPON/GEPON和GPON等技术手段,其优势为可以满足用户宽带业务各种要求,但是如果想要大规模的应用,仍然需要降低设备的成本,并且对技术标准进行更新;点对点技术采用光信号进行传输,机房和各接入点都能利用独立光纤,需要许多光纤收发器,以降低系统成本,其优势为运营管理相对简单,器件供应丰富,尤其适用于单位局域网环境;EOC技术是将IP数据和有线电视的信号相互结合,用同一根电缆接入和送入用户,既不会对有线电视的信号传输造成影响,又可以接入双向独享的宽带业务,其优势为不用双向改造原有的电视网络,适应性较强,可以满足宽带用户各种要求。

2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目的和思路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目的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加经济效益,其途径主要为增加用户的数量、增加服务和降低运营、维护及管理的成本,但是用户数量增长有限,所以只有利用技术发展,对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进行双向改造,通过增加服务和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避免用户的流失,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工作也势在必行,并以此为基础,增加网络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随着光网络的快速发展,光纤技术已经开始普及,40G的光纤传输也已经开始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IP成为最佳业务承载协议,以IP为核心的网络业务整合前景广阔。在此环境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带凸显了原有有线电视网络的不足,而改造又需要高投入,所以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思路是既要将单一网改造成为双向网络,使其可以开展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业务,又需要在短期内回收投入资金,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

(1)EPON+EOC模式。在此模式中设计了相互独立的两套网络,即原有有线电视的承载网与EPON的数据传输网,两者互不干扰。前者主要由数字平台、前端设备、光节点与同轴分配网所组成,利用原有网络资源,承载原有广播电视的信号;后者主要由前端OLT设备、光分器与ONU设备所组成,通过光纤的双向传输,可以承载数据传输、IPTV与IP Phone等各项业务。此模式的优势为充分利用了原有网络同轴电缆和分配器等资源,节省了建网的成本,并且施工的难度小,改造速度较快,不会影响系统传输的质量。

(2)EPON+LAN模式。在此模式中,EPON―OLT可以通过分前端光纤进入机房的分光器,并以此分光进入各个建筑楼道。ONU以LAN进入用户,承载着传输数字电视的点播信号与宽带上网等各项业务,并按照业务开展需求,为用户增加网管设备,以利于接入各项业务的终端。此模式的优势为扩充性好,可以承载各项业务的运行,而不需要占用频率资源,但是其施工难度较大,对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3)FTTH模式。此模式为光接入网的应用类型,将光网络单元中的ONU安装到用户处,其技术特点为宽带需求较低,增强了网络对波长、速率、协议与数据格式等方面的透明度,降低了环境条件与供电方面的要求,易于安装与维护,但是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推行FTTH模式对于有线网络没有必要,带宽需求也达不到这么高。

4 结语

总之,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可以增强视频和音频的传输能力,增加传输的距离,有着其他业务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加快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进度,有利于促进三网融合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包春霞.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9:19.

[2]李涛,胡世欣.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6:53-54.

[3]毛亚安,洪传熙,李文.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模式选择[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08,01:60-66.

收稿日期:2015-06-24

作者简介:徐焱(1974―),男,陕西省子洲县人,工程师,工程技术部部长,现就职于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延安分公司,主要任务是网络建设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决算验收等工作。

第三篇: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人员个人述职报告

二年任职又到了,回顾一下工作、反思一下不足、思考一下打算,非常必要和及时。二年多来,在上级组织和大家的共同支持帮助下,本人为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和发展作出了一点微薄的努力。现将二年多的工作汇报如下:这二年,对于我们有线网络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二年,网络体制的改革、网络资源的产业化运作、网络业务经营方式的转变等等,都给我们有线网络注入新的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我作为一名有线网络人员,有幸目睹并经历了这二年有线网络的发展进程。在上级各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我扎实工作,依靠管理,不计个人名利,在网络整合、机制改革、强化管理、优良服务、队伍建设、思想工作等方面作了些创新和探索,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一.抓安全传输,保信号畅通去年以来,特别是去年3月5日*发生“#”插播反动邪教宣传后,网络的安全传输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网络传输的绝对安全,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本人组织人员每天不间断地对线路进行巡查,实行由网络中心主要人员和各站站长组成的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及时处置各类突出事件,同时还制订了“应急处置预案”,并二次组织中心应急小分队和各站维护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演练”,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出事件的能力。确保了国庆节、江泽民主席访美和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三大“重要播出保证期”的传输安全,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安全、畅通地传送到千家万户。二.抓机制创新,激内部活力近年来,网络中心在机制创新方面迈出了扎实有效的步伐,我们在原来机构改革和大幅精简的基础上,去年又有新的更大的动作。去年7月份,本人大胆提出精简方案,将原第

一、第

二、第三有线电视站合并、精简为维护部和营业部,方案很快被采纳。通过合并精简,使管理环节减少,效率得到提高。在人事改革方面,我们继续深化并不断推进,三站合并为二部后,我们对新设的管理岗位人员分别实行聘任制和竞聘上岗制度,有效激活了人才资源,使不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管理岗位。与此同时,为优化人员结构,本人又在二部全体员工中进行“双向选择”的试点工作,经过二轮的双向选择,最终有二位员工因落聘而被下岗解聘。这种敢于碰硬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员工中引起很大震动和反响,也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抓内外管理,促经济效益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内,规范各项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努力向管理要效益,注重成本核算,正确处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使各项费用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对外,强化网络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收视费收费率。一方面我们大力宣传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提高客户的缴费意识;另一方面对偷接、拒缴收视费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该追缴就追缴,该中止信号就中止信号,使收费率有明显提高。在抓管理过程中,本人能做到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罚分明,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承担责任,决不手软。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承担责任的就承担责任。如本月12日,营业部热线电话值班人员在接话中,违反《首问责任制》和《优质服务规范》的规定,在从速处罚当事人的同时,本人勇于承担管理责任,主动扣除自己奖金200元。由于管理严格,使正气得到弘扬,取得明显成效。三.抓优质服务,树行业形象有线电视网络作为窗口服务行业,其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电的形象。为此,本人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明确和落实首问责任制、维修承诺制。同时在员工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职工立足岗位,敬业爱岗,使服务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四.抓思想工作,鼓各方斗志应该说,这二年多网络中心的各项改革力度比较大,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实施,加上机构的重新设置,职能的重新划分,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管理人员的重新竞聘等,使改革的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去年9月3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区有线网络划归网络中心管理后,员工思想波动很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显得尤为繁重。为此,作为市广电局机关党委委员、台党总支委员兼党支部书记,本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协助党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各方斗志,理顺了员工的思想情绪。由于坚持思想领先,讲道理、摆事实,使员工对各项改革措施,不但理解和支持,而且积极参与,这几年,多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没有出现大的思想波动,确保了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五.诚实做人,干净办事作为台里的一个职能部门,网络中心的人员配备应该说是比较精简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的人员现增加到5人(原仅为3人),而作为一个窗口服务的行业,下面毕竟有二十个电视站几百号人,且管理范围涉及整个市区,直接用户达32万之多,各种事情可以说是应接不暇。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本人没有丝毫怨言,从不把困难推向台里,而是想方设法自我消化。努力调动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正常运作。

第四篇:某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人员个人述职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我在这次大会述职,这是人大常委会对检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为我接受监督、改进工作提供了难得机会。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我是在1998年12月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担任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在市检察院党组的领导下,先后分管过批捕、起诉、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检察、控告申诉检察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现将我2003年换届以来,分管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以及控告申诉工作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今年,我院新一届党组,提出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总体思路。在市院党组和检察长的领导下,我组织所分管部门的同志,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查办大案要案工作、侦查组织指挥机制改革、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新机制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侦查队伍建设和公正执法、文明办案情况经过上级机关的几次检查评议,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些都是在党委、人大的领导监督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干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个人履行职责的角度进行总结,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一)集中主要精力,重点查办大案要案。针对我市职务犯罪特点,把查办处以上领导干部犯罪,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枉法、国企人员在改制中侵吞国有资产等五类职务犯罪大要案件确定为重点,按照抓早抓紧抓实的要求,从3月底开始在全市组织发动了春季反贪行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攻坚战。截止6月30日,全市在集中行动期间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102件114人,其中大要案100件112人。一批有影响的职务犯罪大要案在集中行动中立案查办。今年1—10月,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219件253人,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查处副处以上干部85人(含厅局级5人)同比上升43%;大要案率达92.2%,同比上升七个百分点;通过办案为国家和单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

(二)加强组织指挥,提高整体作战水平。职务犯罪隐蔽性强,办案难度大,情况十分复杂。按照常规分兵把口,各自为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办案难度大有阻力的案件,我直接参与研究,采取措施,由市院指挥中心采取异地指定侦查管辖、交办、参办、提办、督办,或与纪检监察部门联手作战等办法进行攻坚突破。对有影响的重点大案采取集中力量组成专班,有的由我担任专案组长直接指挥。如在办理司法腐败串案中,在市院党组的领导支持下,从6个区院和市院7个部门选调了一批办案骨干参与到市院反贪局专案组集中办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这个专案已立案查处23件23人,其中处以上司法干部12人。

(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案件质量。在全市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强调树立“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保证质量”的观念,建立案件质量考核和保障机制。凡是由市院管辖负责查办的案件,或由市院交办的重点案件,各区院请示的重大疑难案件,我都在案件的初查、立案、侦查终结三个环节上参加讨论研究,从事实、证据、法律上严格把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经济纠纷、改革探索中的失误、执行政策中的偏差等问题与职务犯罪的界限。既重视收集审查有罪证据、又重视收集分析无罪的证据。对把握不准的,还组织专家咨询论证,或提请检委会集体研究,或请示上级检察机关。力求不枉不纵、客观公正。今年以来,我直接参加研究审查职务犯罪案件120余件次。市院所办案件实现了大要案率100%,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率10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撤案和不起诉的情况。同时要求各区院及其分管检察长严把案件质量关,使全市的办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坚持规范办案,文明执法,确保程序公正。在办案中,既严格执行实体法,又严格执法程序法,用法定的程序监督制约和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切实保障涉案相关人员的合法权利。一是将检察机关侦查管辖范围、执法办案程序、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通过宣传专栏、电子屏幕、武汉政务网向社会公布,使公民的知情权得以保障。二是严格办案程序,完善法律手续。做到在立案前严禁对涉案人员的人身和财产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严禁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和变相体罚,主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回避权、申诉权和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会见权、辩护权等合法权利。三是严格办案时限和法律文书送达时限,坚持传唤询问涉案人员不得超过12小时,刑事拘留不得超过14天,逮捕后侦查羁押期不得超过2个月(经依法批准延长的除外)。经检查尚未发现违反办案程序的突出问题,也未出现超期羁押现象。四是改革办案方式,维护社会稳定。到企业调查办案,一般不开警车,不着制服,注意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不轻易查封冻结帐务,尽量避免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尽力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耐心做好来访职工群众的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赢得了大多数企业的理解、支持与好评,既依法查办了案件,又促进了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因执法办案工作失误而引发的群体越级上访和赴京上访的事件。

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交办事项、代表建议和群众信访举报件

(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在执法办案工作中,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凡有重大事项,通过书面、电话等形式及时报告。对办案中涉及人大代表的严格依法向市人大汇报情况,在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书面向市人大提请许可,经市人大审查同意许可后,再依法启动下一项办案程序,保证人大法律监督权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争取人大的监督指导,分别于今年7月和10月邀请省、市人大部分领导来我院视察,就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省、市人大领导面对面的监督指导,使我深受教育与鞭策。

(二)认真办理人大交办事项和人大代表建议。今年市人大交我院办理的事项有8件属我分管,还有代表建议1件也涉及所分管工作,我认真阅读了每一件交办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将任务安排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提出办理时限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已办理完毕7件,均已按期回告。另有1件正在办理。对市人大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57号代表建议,我组织了有市院反贪局、研究室等有关人员参加的调研承办专班,认真收集研究了相关法律规定,分析了当前办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后两次与弓跃峰、严桂芳、金鑫3位代表交换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了书面答复,后经走访,3位代表对我院答复表示满意。

(三)积极为人大当好参谋助手,推进依法预防的新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高度重视,赵零主任和王成宇副主任多次对这项工作作出指示,要求用法制手段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院及时向市人大提出制定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建议,并组织专班配合市人大专门工作部门深入市内外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二审认真讨论修改,于9月24日第六次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同意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通过起草制定预防工作条例的过程,我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较大的促进与发展。市区两级检察院普遍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配备专职人员34名。以我市百强国有企业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机制。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已建立各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协调组织82个,开展专项预防305项。市院先后与市建委、汉口机场迁建开发公司、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和武汉环城公路东北段工程建设指挥部等重点行业和大型建设项目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廉政共建工作,会同主管部门帮助企业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堵塞可能诱发犯罪的管理漏洞,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企业的欢迎。

(四)当好人民公仆、认真办理群众信访和举报。今年以来,我直接接待来访群众40余人(次),阅批来信170余件。1—10月市院接待受理各类信访申诉举报件共计801件,经信访接待室初步审阅,不属检察机关管辖转公安、法院、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的有243件,属区检察院管辖的309件,属市院管辖的249年。在市院管辖的249件中,属于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或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提请抗诉、申诉及情况反映的185件。属于职务犯罪线索举报件的64件。我会同市院自侦部门对64件线索逐件分析,先后对38件线索组织开展了初查,现已初查终结34件,对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29件及时立案侦查,对举报不实或不符合立案条件的5件依法不予立案或中止初查。我们在执法办案中既对举报人负责,及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回告,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又要对被举报人负责,对不实举报或经查证不构成犯罪的,及时向其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澄清事实,作出公正处理。

三、开拓进取,廉洁自律,抓好队伍建设

(一)积极创新侦查办案组织管理机制。为了适应侦查工作规律的需求,争创全国一流水平,我们专程邀请全国模范检察院钟祥市院来我院传经送宝,虚心向他们求教。同时,组织办案骨干赴香港廉政公署、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学习考察,借鉴世界反贪工作先进经验。从2002年开始,率先在市院反贪局试行并逐步完善主任侦查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度。从侦查办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对原有内设行政机构采取“脱壳运行”,组建了3个主任侦查官办公室,对原有的干部职级采取“挂档操作”,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配之以月奖评、季考核、星级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增加了一线办案力量,强化了各岗位办案责任,简化了办案管理方式,提高了办案效率。得到了最高检察院和省检察院的充分肯定,现已在全省推行。

(二)坚持廉洁自律,努力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我出身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自己也务过农,做过工,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一个共产党员、人民检察官。身处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时常要面对种种挑战与考验,我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重大职责,在为人处事中努力用党性原则和法纪规定严格约束自己。从先进模范身上汲取营养,从案件中的反面教员那里吸取教训。在工作中经常加班加点,和一线干警一起并肩战斗。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努力为干警依法独立办案排扰除阻,创造良好的执法办案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创建武汉反贪精神,加强队伍管理建设。要完成好法律赋予的职责任务,实现争创一流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提出创建“勇于创新,敢于碰硬,善于智取,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武汉反贪精神,在全市反贪战线开展新一轮“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结合高检院部署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严格办案工作管理,严格侦查队伍管理,同时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使侦查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面对职务犯罪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承受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深感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我虽然按照职责要求,做了一些努力,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对新形势下查办职务犯罪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不够。特别是对渎职侵权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疑点、难点问题下的功夫不够,工作效果不够明显。再加上办案中存在的取证难和不断增多的翻证、翻供现象,尚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

这些都制约和影响着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有时紧时松现象。案件多任务重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管理有时跟不上。对干警交案子压任务多,关心、帮助和组织培训不够。特别是市院反贪局军队转业干部占半数以上,其中部分同志还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急需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变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真正做到保护合法、惩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市人大的决议,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切实履行好法定的职责,加快创建我市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一流业绩,一流队伍的步伐。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在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钻研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办案工作的科学管理和人员的合理调度,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执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是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公仆意识。通过执法办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勤政廉政,按照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检察官。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传统的有线电视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因此必须对有线电视进行改革。计算机网络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质量以及传输效率,还能够提高用户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满意程度。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电视网络;作用

目前,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信息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大致相同,但是也不排除有个性化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用户下载时和上传时的信息不合理所造成的。将计算机网络科技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可以实现不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限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有6个子系统,分别是数据播出、用户、外交互、卫星接收以及视频直播等子系统。数据播出子系统属于整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运行基础,因为大多数的信息资源都是从数据播出系统中获得的。数据播出系统可以把不同形式的数据宽带转变成为有线电视的频道信号,在对这些信号将进行特殊设置,使得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接受使用。用户系统包括电脑、收卡以及电话等硬件系统,这些硬件系统是用来接收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外交互系统是用来拓展有线电视业务的,该系统主要包括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视频直播系统是一种将视频信号转变成电视节目的播放系统,视频信号是由摄像机或者录像机等硬件设备所提供。卫星接收系统需要借助接收天线或者信息接收卡来完成信息的接收,并通过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储存并转换成有线电视的视频信息,是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器观看视频。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作用

2.1节目播放管理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属于局域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有线电视实现资源储存和资源共享,并对将要播出的节目进行较为合理化的安排,控制有线电视节目的播出顺序以及播放进程,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以及监督作用。有线电视总共有两个网卡,一个是用来接收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一个是用来播放电视节目以及进行流量调整控制的。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可以对有线电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使得有线电视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2地理信息管理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的关节点、井位以及缆线和地理信息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将地理信息进行储存和整理,让后再将处理之后的地理信息和用户信息相融合,最后对其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储存,这种统一处理和存储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人工管理而言,更具有高效性,出错率更低。

2.3在电视频道方面的作用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可以使有线电视的频道增多。以往,有线电视频道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新闻、财经、报刊、教育以及动画。自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后,有线电视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阔,这使得有线电视的频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以往的新闻、财经、报刊、教育以及动画等五大方面的频道节目外,还增加了教育、科技、娱乐等频道,这些频道中的节目十分的丰富精彩,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使人民群众的知识得以拓展。

2.4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改进作用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通常以树状结构的作为网络结构,而有线电视网络则属于局域网络,局域你网络在信息传输上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无效传输率,还能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对有线电视网络设置访问权限,只有已签过约的合法用户才能够接收和使用电视信息,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更加安全可靠,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升级改造作用。

2.5在用户变更上的作用

自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之后,有线电视越来越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使得很多的用户纷纷变更为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在进行用户变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用户变更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需要一个更为庞大的存储系统来进行用户信息存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确保用户信息存储更加完整、更加准确。

2.6在电缆改革上的作用电缆是有线电视传输的关键,因此电缆承担着非常重的任务。电缆通常是安装在马路的两侧,且没有设立相关的维护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业在不断发展,使得原有的电缆受到高楼大厦的影响,因而时常发生电缆故障,严重的影响到用户的信息接收质量,由此可见,传统的电缆传输信息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了,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电缆进行管理,以此来确保电视信息的有效传输,使故障电缆得以及时的维修。

3结语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当中,不仅使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还提高了有线电视的网络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着很多作用,譬如在用户变更上发挥着信息处理和存储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确保用户信息存储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在电视频道上,使得电视频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对电视网络具有改进作用,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更加安全可靠,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升级改造作用;对有线电视网络网络节目的播出顺序和播放进度有着控制管理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檀春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53-154.

[2]顾建军.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14):231-231.

[3]贾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23):10-10.

[4]贺满宏.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硅谷,2011(19):27-27.

[5]肖辉,王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技术及发展[J].科技传播,2012(7):185-186.

[6]简少兵.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304-304,3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团员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银行三进三送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