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有点精气神

2022-08-07

第一篇:学生要有点精气神

干部就得有点精气神

发表时间:2011-12-09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会上说,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比投资、比项目,更要比精神状态、比文明程度;不仅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更要打造精神文化的软实力。这样的看法,为人们从精神维度审视发展带来了启示。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如果说左边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一捺就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信仰。没有精神信仰这个支点,“人”这个大厦必然轰然倒塌。

精神状态、精神力量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因而,小平同志才会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才会将“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四大危险”之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才会把文化建设提到“发展硬道理”的高度,才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

好比体育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往往左右比赛成绩,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水平和成效,往往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前进的道路上不但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充满了风险、曲折和坎坷。没有那么一股子劲,没有那么一点“精气神”,就难以渡过急流险滩,穿越问题峡谷,驶入发展的新境界。

面对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等民生难题,就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敢于啃硬骨头,不达实效不罢休;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应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诚,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呼声,保障群众利益;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就应有“对手在后面赶杀”和“跑慢了就会被狮子吃掉”的忧患意识,就应有“视而不见是愚人,不抓不抢是庸人,错失良机是罪人”的机遇意识,摆脱自我陶醉和满足心理,时时在工作和事业上向高标准看齐,抢抓机遇、创先争优。

精神状态的优化,精神力量的激发,不仅需要个体的自觉,更要靠制度发挥催化剂、生长剂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实行严格问责,对落后单位亮“黄牌”,连续两年“黄牌”,主要责任人免职,有效地治理了庸官、懒官、“太平官”等问题。深圳市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将“铁饭碗”变成“瓷饭碗”,倒逼公务员更加用心尽力,从而改出了效率、改进了作风。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经济建设构筑精神高地,为改革发展扬起心灵风帆,将会产生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无穷动力。(

第二篇:写事作文要有点波澜

人有悲欢离全,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记得唐伯虎为老太太祝寿所写的一首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美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呢?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蛇行线就是S型曲线。有些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要准确地把握这些事件本身的进展,就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显出一定的波澜。蒲松龄的《促织》一文情节共有三次大的起落。第一次是成名捕不到促织被县宰杖责得不能行走,惟思自尽。然而妻子占卜得图,成按图而获虫。文章首次形成起落。第二次是成子不慎,扑毙所得之虫,惊惶投井,成在复陷绝境之时,意外又得一虫。文章再度出现起落。第三次是成所得促织几乎被鸡所啄食,结果小虫战胜了大鸡。随着事件的发展进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去关注事件的进展,去关注人物的命运。

[借鉴实例一]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评析]这篇百字短文中掀起了三个波澜:巴布去非洲打猎,但却猎狮身死。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一个波澜;伊莉薇娜要求运回丈夫尸体,但却收到一个狮尸,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二个波澜;伊莉薇娜再索夫尸,但却得到“巴布在狮腹内”的回电,顺逆之间产生了第三个波澜。文字简洁到了极致,但情节曲折得令人惊叹。

二、运动一定的技巧使叙事曲折。

1、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借鉴实例二]

谁烧了“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下,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初三语文

第三篇:《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享受写事波澜起伏所带来的情感愉悦。

二、教学重点:探究并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想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也是新旧课程的最大分水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而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知识观,教育观,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为此,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等扩大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1、范文引路

教师拿出两篇文章,让学生比较:你喜欢那一篇文章,喜欢这篇

文章的哪些方面?(有学生可能要回答到文章的其他方面的优点,肯定他们做得很好。)然后从学生找出的众多优点中强调一点——叙事有波澜。

(设计原理:高一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范文比较,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这正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问题引领

教师布置探究学习的问题:什么叫叙事有波澜,它有什么样的好处?怎样做到叙事有波澜?你有这样的文章范例吗,如果暂且没有,请寻找。

学生可以分小组或独立进行,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再查找文献、音像、网络等资源,整理成文字资料(含幻灯片),最后将文字资料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交流学习。

(设计原理:传统教育是教师先拿出结论,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改革要求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分小组学习的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

队精神。因此,我们不能把灌输现成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启发学生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查资料,更要教学生如何筛选资料,形成自己观点。)

3、共识形成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自己的认识,形成百家争鸣的好局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逐一解决以上的问题(参见“问题引领”步骤)。

(设计原理: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在交流研讨中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牛刀小试

老师拿一个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修改文章,使写事有点波澜。

(设计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让学生按要求修改片段作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5、方法巧用

自己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立,立意自定,叙事有波澜。 (设计原理:学以致用,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仍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上一步“修改片段作文”的基础上,已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能力。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一教学步骤的目的是稍微加大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的范围和难度,巩固和提高运

用知识的能力,把提高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6、群星闪耀

学生写完作文后,将自己的文章张贴在教室张贴栏,交流学习。 学生们认真看张贴栏的作文,比比谁的文章更有波澜,想想别人的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使叙事有波澜。学生们可以直接将评语、心得写在相应的作文后面。

(设计原理: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比较”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比较”让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更加深入。)

7、心灵共鸣

教师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看看谁说的最好,大家的想法和小作者的想法吻合吗?还可以怎样修改使写事更有波澜?

学生根据自己的再次认识、综合同学们的建议,再次修改文章。 (设计原理:新课标要求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8、佳作频出

教师将学生反复修改后的佳作也展出在张贴栏或汇编成册。学生可以将修改后的佳作与原文对照品味,也可以将别人的佳作和自己的作品对照学习。

(设计原理: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欣赏中学习。)

七、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

我私自认为:

(1)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真正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2)这种教学设计展示了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所限制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3)这种教学设计巧妙地把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它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堂也开放而有活力。

(4)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种教学设计逐步教给了学生自学语文的门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知识给人的乐趣主要在于知识的探索和运用之中。

第四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最终版)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鲁迅先生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最近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我看了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感动久久的都不能离去。。。。。。。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班长史今这个人物。在影片一开始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兵王天然生成的刚毅、顽强就在他苦累艰辛的奔逐中彰显了不朽风采的生命,最优良的素质被他演绎成了宁可从14米高处摔下来(可能会死)也不抛弃,不放弃战斗的信念。无论什么,也无法抗衡一个兵王的表现力量,意志,精神和气质的信念。更不能阻挡兵王在危险面前舍身忘死的最平凡最自然的举动。这个镜头很快转换到农村的家访时的情景,这时真正的兵王出现了————————钢七连一排三班班长史今。在前十四集的每一个片断都透出了他是一个好兵,一个最好的兵,是一个能担当兵王的兵。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兵王所拥有的包容,厚道,真诚,勇毅,豁达。。。。。。。他把一个自卑怯懦的心灵唤醒,将自己的一切力量锻造了一个刚毅,顽强,无往而不胜的军人。从许三多的成长中折射出来了三班班长史今这个真正的兵王的的魅力。。。。。。。可以这么说,张译将三班班长史今这个角色演绎的入木三分,每次看到三班长史今出现的每一个片断都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可见张译是用心在演绎三班长的,就象他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开着鲜花,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最近的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们,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总是演绎着宁可累死也不抛弃不放弃追杀死神而冲刺救人的场面。。。。。。。那时候,我失眠,潮湿的目光追随着镜头也穿梭在地一线,那些时候的每一晚上,我将灯的颜色调的很暗,拭一下泪水,仔细地品味着风干在我记忆中那久违了的感动之蕊。。。。。。。如果没有向班长史今这样的兵王的肝胆相照,也没有我们百万大军的无往而不胜;如果没有向班长史今这样的兵王的那种信任(信任是一种品质),就没有永远主宰着百万大军的不抛弃,不放弃战斗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种被信任,被驱使的幸福中,一朵一朵美丽的花一样悄悄的绽放;如果没有向班长史今这样的兵王的那种情怀,就没有与生命同在的精神——————付出和献身;勇敢和忠诚,这种精神象小草一样接受着这片土地细腻的养育,变成了班长史今这样的兵王柔情的眼神和军人矫健的形貌。。。。。。。。。

张译,我真的很感谢你,感谢你用心来演绎班长史今这样的兵王,你演绎班长史今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以及那些朴实的语言,真的让我自然而然的被你感动,而且是久久的挥之不去。。。。。

就凭着一份感动,语无伦次的写了点东西,算是一中宣泄吧。

第五篇:《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作文教学

设计

1课时。

一、入门篇──激兴趣

唐伯虎的故事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知识篇──明原委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明确: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①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技法篇──晓方法

中心话题: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2.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①情节突转法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阅后请甲组学生概括本技法要素,并点评该技法在这则材料运用中的好处。

②设置悬念法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并由乙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的好处。

③铺陈误会法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

……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

然后由丙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则材料中运用的好处。

④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先发制人

赵文辉

那条胡同太长了,而且没有路灯。

凌晨两点,我和两个女同事从报社值班回来。到胡同口,我从一个同事的车上跳下来,两个女同事问要不要送我一程,我笑了:一个大老爷们儿,叫你俩给我当保镖,明天传到报社,大家还不笑得在地上打滚儿。两个女同事摁一下电动车的小喇叭去了。

一踏进那片黑暗,我的身上马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步子走得踢踢踏踏,很有些虚张声势。突然,前面也踢踢踏踏过来一个黑影。我的汗毛仿佛立了起来,前几天,家属院一个女同志就在这里被一根铁棍砸晕,坤包被抢了去。我的脚步迟疑起来,两只拳头攥得紧紧的,与黑影擦肩而过的时候,心快跳到嗓子眼了。好,好,没有一根棍子砸过来,我仿佛死里逃生一样,疾步往家赶。那个黑影也匆匆而去。突然,我又收住了脚步。前面一片黑暗,长长的胡同,凶险无限,会不会还有一个埋伏在前面,给我来个前后夹击。不行,与其中埋伏,还不如现在就转回身,冲到胡同口,那里灯光闪烁,行人不断。我一回头,见那个黑影也收住了脚步。妈的,真是前后夹击。这时我的脚碰到了一块砖头,一弯腰,我把砖头攥到了手中,丁点儿犹豫都没有,转身朝黑影而去。

黑影也朝我而来。我屏住了呼吸,气沉丹田,准备出击。我甚至想起了刚看过的电视剧《亮剑》里面主角李云龙的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先制服这一个再说。在和黑影交臂而过的时候,我突然抡起了手中的半截砖头,朝黑影劈面砸去。谁知黑影在我举手的同时,也举起了手中的砖头。我们两个人一起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

亲爱的同学,请你扛起健康情感的大旗,启动思维的马达,加足创意的马力,为这篇小小说续写一个结局吧!

在医院铺了白单子的病床上,我和黑影头上都缠满了纱布,好像刚从战场上拼完刺刀回来。我说:“嘿,你那一砖拍得真准呀!”

黑影笑了:“你也不简单呀,我缝了7针。”

闻讯而来的警察口供录了一半不录了,一把撕了,说:“这事你们自己商量着解决吧。”

我和黑影冲警察直抱拳:“放心,我们上下楼做邻居做了8年,没红过一次脸,这事还不好解决?”

请学生展示续写的结尾,分组评点优劣,并由丁组学生总结概括本技法要素,点评该技法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的好处。

⑤抑扬交错法。

⑥设计巧合法。

⑦欲擒故纵法。

⑧伏笔照应法。

四、实战篇──懂运用

1.请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篇小小说,字数不限,要求写出波澜。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可以自创新的方法。

天蒙蒙亮,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张师傅下夜班回家。在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老人……

2.自由命题写一篇小小说。要求:设置巧妙的情节,表达一个较深的主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闻采编个人简历下一篇:悬挑外架搭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