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2022-07-07

第一篇: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大学英文简介,学校英文简介,大学介绍

INTRODUCTION XX University, founded in XX, is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Its five campuses are located respectively in cities of XX, covering the areas of more than XX million square metres. There are XX colleges offering XX specialties for bachelor degree and XX programs for master degree.

The campuses’ libraries possess a collection of over XX million volumes of books. The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s are valued at around 19 million yuan RMB. The teaching faculty is more than XXX and total enrollment is XXX . Following the motto “In education, truth could not be obtained without practice; the subtleness of matters could not be approached without experiment”, XXX has forged a tradition of running school of the combinations of teaching, research with social services.

Since 1989,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quantity and gra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have been ranking first among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for ten years in a row. XXX is also ranked among the top 10 universities of China for decades. 

XXX is one of the olde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

Since 1989, 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Cross-disciplinary programs cover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iterature, law and iatrology. 

Located in XX , one hour to XXX by train, two-hour’s trip to XXX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XXX has established offici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XX world famous universities in overseas countries.

第二篇: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2011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专业类型

数学类 土建类 建筑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交通工程 工商管理类 物流工程 新闻传播学类 软件工程 工程力学 金属材料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车辆工程 环境科学类 机械类 电气信息类 物理学类 材料类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动力类 电子信息工程 经济学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生物工程类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34 638 637 636 641 635 635 637 637 634 638 637 635 638 637 635 640 637 636 637 636 637 636 640 637 638 635

637 644 638 637 653 636 637 637 637 637 639 637 636 638 641 637 642 647 639 639 637 639 639 641 638 638 636 654 6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44 化工与制药类

636

大连理工大学2010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专业类型

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生物工程类 数学类 金属材料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交通工程 物理学类 机械类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 数学类 化工与制药类 应用化学 应用物理学 新闻传播学类 工商管理类 环境科学类 工业设计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建筑学 工程力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机械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车辆工程 土建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材料类 经济学类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 能源动力类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03 603 603 604 604 604 604 607 627 617 617 615 612 612 612 603 604 605 605 613 613 608 612 610 610 609 609 608 605 605 606 614 607 609 608 608 608

611 604 604 606 605 607 606 619 627 617 617 617 612 612 613 605 607 609 608 619 617 611 625 616 613 609 611 618 618 611 606 608 617 610 615 615 615 6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1

4大工是以大类教学为主的,这也就是你看到很多某某类专业,例如电子类就包括电子信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等六个小专业组成。还有一些就是有别于

大类教学的小专业了,基本上一个大类就是一个学院,而一个学部则由几个学院组成。大一,大二时每个大类里的学生学的东西是基本一样的,到了大二的小学期会根据前两年学习成绩进行分流,每个大类都包括了几个细分的专业供学生选择。大三,某些专业又会有几个方向供学生选择。

大工女生比较少,男女比例总体是4:1,但如机械这样的专业男女比例为9:1。大工适合女生读的专业有生物工程,数学,化工,环境,工业设计等。

大工有三个学期,其中小学期比较闲,主要用来生产实习及做实验使用的。 在大连生活费会比较贵,食堂饭菜还行,就是贵,一个月在食堂最低消费得450元。大工有军训,时间很长,三个星期。每年放假基本倒数。大一每天早上可能都得做早操,而且不允许大一带电脑。大一卫生抓的比较紧。这些就是比较严的一面。

在大工,学习氛围极其浓厚,学霸级人物很多,每年都有很多人拿的奖学金过万元,考试周前一星期在图书馆很难占到座,占座是需要排队的。学术氛围也很浓厚,每年都会有很多学术性竞赛,可以让你得到充足锻炼。在大工,只要你能发挥你的长处,你都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也就是说各方面的人才,大神都有。

大一会有很多课外活动,都是学生举办,老师基本不参合,但唯一缺的就是,大工缺少人文氛围,也就是书香气不浓。每年的迎新生活动足以让每位新生激动一个月。有让你疯狂的峰岚杯,校园文化节,女生节,诗歌朗诵比赛,运动会等等(我空间里有相关照片)

下面是专业介绍:所有专业都能找到工作,只是工资,前景不同 软件工程:

软件学院在开发区,不在本部,车程大约为1小时,压分招生,就业完全看自己努不努力,大三时学校会提供实习机会。但软件并不好学(对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大三大四学费会比较贵。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这个专业不清楚,和土木是一个学部的。 生物工程类:

现在全国都不好,本科工作不好找,10个里有8个就业不是本专业,保研率比较高,大工的生化研究生是全国前列的,如果想出国,上研究生,博士,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前景很好。压分招人。 数学类:

主要就业方向是金融业,华为也愿意招数学的,大工数学不能说靠前,但本校很多数学老师都是留校的毕业生。 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这个专业是五年制,现在不知还存不存在,毕业了是双学位(有相关语言专业的学位),以后主要从事管理方面工作,跟它类似的有机械日强,机械英强,化工英强,电信英强,土建英强,软件日强(四年制)。可能有的改称某某国际班了,也有的改成四年制了。这些专业工作比较好找,招的分当然较高。王雪是电信英强的。 化工与制药类:

这个专业是我们学校老牌专业,建校就有,全国数一数二吧,有一个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学校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后面介绍另外三个)。也是我们学校最大的专业,楼最多,人最多,但院士却不多。就业还行,工资不高3000左右,适合上研究生。也基本上压分招人 交通工程:

在学校不出名,不是太了解。 物理学类:

一个字“难”,很多物理系的都愿意往外转,当然对于热爱物理的就不同了,院士很多。 机械类(创新院):

提前批招生,分会很高,是大工分最高的,全称是“机械土建类”凡是在创新院的专业,分都会很高。类似的有“电气信息类(创新院”,“化工类(创新院)”等。他们是可以本硕连读的。 电气信息类(创新院): 数学类(创新院):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院):

应用化学:也叫化科,相当于基地班,也是分很高,主要培养硕士人才。 应用物理学:同上。

新闻传播学类:文科专业,招理科生,女生较多,就业还行,主要到报社去。 工商管理类:不是太了解,也是文科专业,招理科生,女生较多。 环境科学类:全国前列,本科就业形势一般,招分不高。

工业设计::有偏向机械的,也有偏向建筑的,是两个不同专业,也要考察绘画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全国前列,有一个“海洋工程与港口国家重点实验室”,招分较高。 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五年制,和机械英强类似 建筑学:建筑与艺术学部专业,考绘画能力。 工程力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前列。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不出名,不了解。

机械类:男生云集,男女比例9:1。大工好专业之一,分有点高。全国第10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强化):

车辆工程:不出名。有一个很霸气的汽车实验室,还像是。。。。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

土建类:比较累,工作好找,但女生难说。工资是比较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一个介于机械,化工之间的专业,很奇葩,倾向于化工,有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跟生物不是太沾边,研究的主要是医疗器械。 土木工程(英语强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强化):

材料类:大工材料不是很强的专业。但学材料的人也不少。招的分不高 经济学类:不是很清楚, 电气信息类:

包括的小专业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到大二小学期才会分流。你妹可能要报自动化就得报这个。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普遍很好。也是大工好专业之一。 能源动力类:招的分不是很高,类似于机械。

报我们学校专业时,注意有些专业是填了就会被招进去,像生物就是。但如果分不够,很可能被调到软件去,有不少软件学院的学生都没报软件。这也是

软件专业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别比较大的缘故。我建议如果分压线,可以尝试报化学,或材料,或生物,环境,能动,这些分都不高。如果喜欢计算机可以报软件,计算机科学。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分不低。王牌专业如机械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分都比较高。

大一是可以转专业的,但各种英语强化,日语强化,国防生,艺术生,创新院相关专业是不可以随便转进去的。但可以转出来

另外转专业有三类:学业优秀类(专业前15%,基本上可以去好专业),学业兴趣类(不挂科就行,去的专业不一定好),学业困难类(就是嫌它学费贵,或有疾病不想学,去的专业也不一定好)。

有问题给我发邮件:624209284@qq.com

有些不是很准确和详细,见谅!!!!

第三篇:新疆大学简介

新疆大学基本情况

新疆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历史沿革』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机构设置』

新疆大学现有23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现有85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研究』

2012年,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专项)616项,资助经费继续破亿元,达到15099.17万元。获批重大重点项目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1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获得全疆首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人才项目。36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奖奖励,其中获6项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2项研究咨询报告被政府直接采纳并评为优秀咨询报告;29项成果获得新疆大学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登记8项。资助学术著作5部。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5项。 『教学科研平台』

新疆大学现有各类科研平台67个,其中,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1个;1个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在校生人数』

现有各类在校生248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4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800余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近3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2人中,教授203人,副教授625人,硕士学位843人,博士学位419人,博士生导师104人,硕士生导师558人。有 2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含培育),7个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创新群体。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9名、讲座教授11名。 『对外交流合作』

根据教育援疆安排,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关系,与4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现在已成为“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项目学校,教育部中俄大学校长、中日大学校长、中韩大学校长、亚洲大学、东亚大学校长论坛项目学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学校,具有接受中国奖学金硕士以上研究生资格。 『办学条件』

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299.72万平方米(约4496亩)。固定资产总值20.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图书文献总量276.5万册,数字资源量41000GB。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西北地区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疆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力争跨入西部高校前10位,建成在中亚有较强影响力、西部先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到2020年,力争把新疆大学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联系我们』

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联系电话:0991-8582972;0991-8580363 邮箱:xjdxjyb@163.com

新疆大学招生就业信息网:http://zsjy.xju.edu.cn 地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

第四篇:南昌航空大学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 以工为主, 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 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 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 年开始培养硕 士研究生,1990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 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 国防特色的高等 学校。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市。校园环境优美,拥 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 2 个校区,占地面积 3000 余亩,校舍建筑面积 90 多万平方米。现 有全日制在校生 21000 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 23000 多台套,仪器设备总

一、第二层次人选 34 人,江西省“赣鄱英才 555 工程”人选 10 人,江西省教学 名师 14 人。 学校设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 8 大学科门类, 22 个学院,54 个本科专业。具有 1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 14 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同时, 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学校被列为博士学 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江 拥有 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

本,质量立校,特色 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 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 个省级特色专业,2 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 个省级教学团队;1 门国家精品课程,5 门省 级精品课程,1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 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9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省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0 个江西省重点学科,1 个国防重点 学科,1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并通过多种 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十一五”期间,各类科研经费近 2 亿元。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奖 4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6 项、国家社科基金 6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3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1 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4 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 项 2 项,承担子项目 7 项、 “973”计划子项 1 项、 “863”计划子项 1 项,各类省部级项目 630 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1 项。 学校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是海军依托培养国防生的 13 所 院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防生培养基地。2009 年以来,国防生培养工作先后得到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 委刘晓江中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教育部、 中国人民解放据总政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 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功获批“国防 生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江西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 8 万多名。近 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三次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 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全国 “挑战杯” 科技竞赛、 航空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上屡获大奖, “十一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 629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170 项,大学生授权 专利 39 项。 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瑞典、芬兰、斯洛伐克、乌 克

第五篇: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建筑独具风格,美仑美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893年),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迁回珞珈山。到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武汉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地位。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邓颖超、罗荣桓等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相继担任校长。辜鸿铭、竺可桢、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李四光、闻一多、黄侃、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刘赜、刘永济、叶圣陶、杨端

六、李剑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叶剑英、彭德怀、张闻天、陆定一等亲临学校视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高等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党的“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李达教授担任校长十四年,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开拓前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医学医疗中心的重点大学。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合并后的武汉大学得天时、占地利、顺人心,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优势,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师资力量更加雄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教育部的定位是:"要将新的武汉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现在的武汉大学,除军事学科外,其它11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都有,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的学科。共有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万5千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2千余人。武汉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已有99个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88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个学科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第二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部重点学科45个。

学校现有教师5千余人,其中正副教授3千余人,博士生导师57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22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近年来,武汉大学每年承担1千余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每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有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连续三年专利申请量(特别是发明专利)列全国高校前十名。据中国高校科技网公布的结果,在2000年1月至10月教育部直属院校SCI论文统计排行榜上,武汉大学进入前10名,居中南地区高校首位。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1999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武汉大学发表SCI论文位于全国高校第10名。学校以科研成果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成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创新基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在1995年、1998年两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3位。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武汉大学校园整体上连成一片,面积5508亩,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学校有大型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档案馆和一座拥有20多万件珍贵动植物标本的标本楼。图书馆藏书520万册,中外期刊1万多种,是国家"211工程"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华中地区中心。学校现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其他省部重点研究发展基地26个。学校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学报》等20余种学术刊物,成立了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还设有留学生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东湖分校,3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武汉大学具有开放办学的传统。近年来,学校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千名,聘请了300百余位国外著名学者和政界要人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形成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978年以来,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插班生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鼓励学生"冒尖",学校实行了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制度,并实行了研究生中期分流制度。学校设立了100多项奖学金,总金额1000余万元,受奖面约占学生总数的35%。百余年来,武汉大学为社会培养了28万多名各类专门人才,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武汉大学的百年历程与祖国的盛衰荣辱息息相关,她始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断地为祖国的昌盛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在1993年武汉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47所国外名牌大学和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长、代表参加庆典或来电来函致贺。1995年11月,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周刊把武汉大学列为最杰出大学之一;1995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1999年,武汉大学被中央确定为副部级高校;2001年2月13日,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武汉大学的协议。

承传百年之辉煌,整合四校之精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造就一批站在世界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大师,取得一批重大的、创造性的、甚至划时代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到2010年,把武汉大学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办成科教兴国和科教兴鄂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使学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全面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到21世纪中叶,把武汉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企业安全建设下一篇:电力公司应急预案

热门文章

大连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