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3unit1同步练习

2023-07-01

第一篇:sbs3unit1同步练习

《海燕》同步练习。

第9课 《海燕》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 怒吼(hǒu) B.蜿蜒(wān) 飞翔(xiánɡ) ....C.火焰(yán) 呻吟(yīn) D.悬崖(yá) 深渊(yuān) ....2.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B.我要去的部落位置处于喀麦隆、乍得、中非交界一带。 C.苍茫的大海,狂风卷集着乌云。

D.看看企鹅偷东西的情景是十分滑稽的,它们的恶劣行径与人间的小偷竟有几分相似。 3.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B、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C、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D、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4.《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5~9题。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①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 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② 5.“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8.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9.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一段“海燕”和“海鸥”的对话,注意反映出各自的性格。

二、提高部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海 燕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着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怠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的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原文较长,有删节 郑振铎1927年作) 10.仔细阅读全文,(1)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背景是怎样的?

11.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2.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抒情描写,一在中间,一在结尾,其作用是: (1)中间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试一试

14.请举一例说说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15.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______和______的写作手法。

16.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热情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海燕和鹰的战斗生活,具体地说,是( ) A.海燕面对战斗,鹰召唤战斗。 B.海燕迎接战斗,鹰临死前渴望再次投入战斗。 C.海燕迎接战斗,鹰期待战斗。 D.海燕面对战斗,鹰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18.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_________和鹰的_________ 。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______和______等修辞方法。

19.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

20.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__________,乙文______。

21.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______和_____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

第二篇:第九、十章同步练习

高一下九章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2011-4-22

命题人:谭锋

审题人: 陈冀丽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

) A.三大改造

B.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C.直接过渡方式

D.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

)

A.1949年后

B.1952年后

C.1956年后

D.1958年后

3.目前全国共建立有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支援西藏自治区的大批干部中有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就是(

) A.焦裕禄 B.孔繁森

C.任长霞 D.张思德 5.下列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A.下列哪个省份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

A.甘肃

B.宁夏

C.广西

D.新疆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汉族援助少数民族

D.建立公有制经济

8.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其意义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实现了民族平等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D.通过和平方式废除了剥削制度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C.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 D.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 10.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主要是(

) A.只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不给钱

B.只给少量钱物主要是派人支援

C.给予大量钱物支援但不派人

D.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2.我党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

A.通过暴力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B.通过和平方式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C.利用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取代剥削经济

D.采取保留一部分剥削经济的办法最后自行演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

)

13.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长期共存,肝胆相照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

C.消灭剥削,消灭贫困

D.民族区域自治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变化是(

) A.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发展起来

B.人民政府给予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更大

C.改革开放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推广

D.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5.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但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是指(

)

A.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

B.各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C.国内存在极少数分裂分子

D.民族歧视仍然存在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地方,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对于发挥各民族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我国各族人民已共同缔造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2)据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

高一下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

2011-4-22

命题人:谭锋

审题人: 陈冀丽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成立时,对华采取仇视政策的主要国家是(

) A.英国

C.美国

B.法国 D.日本

3.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应选的史实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苏联给中国贷款3亿元

C.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出访印、缅 4.建国初期出任外交部长,为中国外交积极活动的是(

) A.朱德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彭德怀

5.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为此推行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

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8.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

)

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大力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9.1953年周恩来同志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有(

)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平等互惠 ○7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7

A.日内瓦会议

B.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⑤⑥○7

B.瓦隆会议

1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C.第二十六届联大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1.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问题,一个是印度支那问题,在中国代

表团的积极推动下(

)

A.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B.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C.解决了朝鲜问题

D.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12.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13.1955年,在印尼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体现出的“万隆精神”是指(

) A.和平、反帝、进步

B.团结、和平、友谊

C.和平、合作、进步

D.团结、文明、发展

14.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背景是(

) A.亚非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间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 15.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以世界上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B.加强了同与会各国之间的关系

C.我国代表团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

D.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承认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这对会议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是在(

)

A.1971年10月第25界届联合国大会

B.1971年10月第26界届联合国大会

C.1972年10月第25界届联合国大会

D.1973年10月第27界届联合国大会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等西方国际的支持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4.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全球争霸的战略需要

5.直接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朝鲜战争的结束

C.越南战争的结束

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实力的变化

C.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步消失

7.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首要目标是(

)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务实的外交策略 8.1972年,访问中国并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的日本首相是(

) A.桥本龙太郎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小泉纯一郎

9.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提高最主要的标志是(

)

A.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事务

B.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D.成为第三世界的突出代表 10.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的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尼克松

11.在“三个世界”的划分中,中国是属于(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介于第一与第二世界之间

D.第三世界

12.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

A.不结盟政策

B.只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C.相互结盟

D.一边倒政策

1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14.新中国成立后,对人民军队的要求是(

)

①人民化 ②现代化 ③正规化 ④革命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从1956年起中央选派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研究和生产工作的领导是(

) A.林彪

B.罗荣桓

C.彭德怀

D.聂荣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出访活动。图为毛泽东在斯大林70 岁寿辰宴会上

图二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图三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二:世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革命是不能输出的。〃〃〃〃〃〃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文件集》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图一会谈的背景。这次会谈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外交基本方针?

(2)指出图二会见的国际背景,这次会见有何重大影响?

(3)图二的会见与图三的会见有何联系?指出这两次会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第九章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同步练习

1-5 BDCBA

6-10

ABDCD

11-15 DBBDA

16.

(1)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其重要作用是:有利于发挥各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对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5

DCACC

6-10 CCDBA

11-15 DABDC 16.

(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大多数于会国家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2)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作用:促进了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1-5 CBBDA

6-10

AABBC

11-15

DAABD 16.

(1)背景:①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孤立遏制中国。方针:“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背景: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②苏联推行霸权政策,威胁中国安全。结束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联系: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影响: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外交新局面。

(4)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三篇:《蜀道难》同步练习

14、

蜀道难

轻松入门

1、请给加点字注音

A 噫吁嚱(

)

鱼凫(

)

秦塞(

)

萦绕(

)

B. 石栈(

)

猿猱(

)

扪参(

)

峥嵘(

)

C.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D. 喧(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开国何茫然!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④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⑥猿猱欲度愁攀援

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⑧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⑩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⑿所守或匪亲

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⒂侧身西望长咨嗟!

3、默写

噫吁戏,危乎高哉!

!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快乐晋阶

一、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二、“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三、“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四、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活拓展

《钗头凤》是陆游和前妻唐婉因听信谗言被陆母分离几年后,在禹迹祠沈园遇到唐婉 与其后夫游览,挥毫在园壁上题下的这首词。阅读后试写一则150~200字的简要赏析。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参考答案

轻松入门

1、请给加点字注音

A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萦绕(yíng)

B.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峥嵘(zhēng róng)

C.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ān)

咨嗟(zī jiē)

D.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wãi)

吮血(shún)

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危:高。

于:比。

何:多么。

当:挡。

钩连:沟通相连。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度:越过。但:只。

从:跟随。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去:离。

盈:满。

倚:靠,。

湍:急流。砯:拟声词。

夫:人。

当:挡。

匪:同非。

朝„„,夕„„:互文见义。

虽:虽然。⑥长:深深。

3、默写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快乐晋阶

一、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二、“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三、“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四、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生活拓展

红、黄、绿(柳),宜人的春色映衬出相会的凄苦,“东风恶”揭示悲剧原因, 三个“错、错、错”和泪和血喊出,撕心裂肝!再写重逢,相思的煎熬瘦损了红颜,只有相顾 无言泪千行。满城春色转眼花落人稀, 原本举案齐眉,现今却连锦书也难以寄托,这样的 现实令人肝肠寸断,“莫、莫、莫”,莫要再提,莫要再劝慰,莫要再„„

深挚而无告的爱情和难以解脱的愁怀, 在六十字内夫妻恩爱、家母相逼、劳燕分飞、沈 园邂逅无一不写到,迂回跌宕,顿挫舒卷。并多用形容词与名词,表现力强,高度浓缩,精 练隽永。语言质朴而含蓄,写景写情平易自然,读来如泣如诉,如歌如怨。

蜀道难》作业纸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ã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â)

D.猿猱(náo)

秦塞(sâ)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秦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5.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

①山从人面起

②见说蚕丛路

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

⑤春流绕蜀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6.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

(一)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7~10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10.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二)阅读下列教学设计>文章(有较大删节)完成第11~14题。

①在想象的奇异性的领域中,“无理而妙”的出奇联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联想,是由生活中此一表象联想到彼一表象的想象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属于反常合道范畴的,就是这种无理而妙的奇想。

②在西方的诗论中,虽然找不到诸如“无理而妙”的字眼,但却有类似的看法。例如莎士比亚就曾说过:“最真的诗就是最假的诗。”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泽也认为“逻辑不配裁判文艺。”在中国诗论史上,最早提出“无理而妙”的观点的,是清初的贺裳,他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商人妇因贾客无情而江潮有信,于是发出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而免得空房独守的慨叹。诗通过反常的无理的联想,巧妙而生动地抒发了商人妇的内心感情。贺裳提出的“无理而妙”的观点,是对中国诗美学艺术的可贵贡献。

③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④“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1.在第①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

(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语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

(2)说它“合道”,这里的“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

12.在第②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句言。(1)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20个字)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

13.作者在第③段末说:“‘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一说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

14.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①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A 5.C 6.笼

二、

(一)7.“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8.“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9.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10.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二)11.(1)无理 诗人凭借主观的想象改造所反映的现实,违背常情常理。

(2)植根于生活,接受理性指导。

12.(1)说明西方诗论中有类似“无理而妙”的说法。

(2)机械地反映生活的诗不是好诗。

13.在正常情况下,只有诗人才展开“无理而妙”的思维活动。

14.①(想象)的内容来自生活。 ②(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 ③(想象)的产生是感情激发的结果。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蜀道难》,属古乐府诗。题目即是古乐府旧题。乐府诗是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诗。形式灵活,节奏多变化。

2.作者李白,字

,号

,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

”,与李商隐合称“

”。诗9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中。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为李白第一次至长安时。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

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4.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最后分析其特点。

(1)青泥何盘盘

(2)莲叶何田田

(3)泰山岩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枫叶荻花秋瑟瑟

(6)水何澹澹

(7)春日迟迟,桑何萋萋

(8)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6.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 ”,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 。“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8.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助词,无义。

9.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犹杜子美《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兴主”之义。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10.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呈现的画面描绘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杂言

2.太白 青莲居士 李杜 大小李(或“二李”) 3.C 4.A 5.(1)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2)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3)积石貌。

(4)漠漠:灰蒙蒙的。 (5)形容秋意,如萧瑟。 (6)水波动荡的样子。

(7)迟迟:和舒的样子。萋萋,指草木繁茂的样子。 (8)旺盛美茂的样子。

特点:皆属单音形容词重叠现象,多描摹事物状貌、情态,属AA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6.A

二、7.D 8.C 9.C 10.略

能力提高训练

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7—22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7.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习李白《蜀道难》和《登太白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一个自然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18.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19.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

20.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 21.诗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反映。但作者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这句诗细致的表达了作者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 22.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23.提示:这两首诗使用的手法有:夸张;借用神话传说;环境气氛烘托;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形声结合;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侧面描写,等等。

第四篇: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填空: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家、家、家。宇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伤仲永》选自。伤,哀伤,叹惜。

二、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9、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0、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1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4、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1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三.解释文中的“之”、“于”。 之: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卒之为众人: ⑤余闻之也久: 于: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

四.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 ②宾客其父: ③利其然: ④伤仲永: 五.阅读分析。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第3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4.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指什么?

5.三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六、阅读本文,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填空: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哀伤,叹惜。

二、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世隶耕:世代耕耕田为业。隶,属于。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

●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稍稍:渐渐。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扳:通“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

8、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9、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称:相当。

10、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完全。指原

第五篇:《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

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2.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甲

B.乙

C.树

D.路面

3.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4.“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5.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6.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月亮从云中穿过,则判断月亮运动的参照物是(

)

A.自己

B.月亮

C.云

D.都可以

7.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8.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人(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10.“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_____ 的物理知识所致。

11.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则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12.火车站站台上的三列火车,甲车上的A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B看到丙车和站台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C看到甲车向北运动.则站台上的D看甲、乙、丙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后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如图所示,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月球B、地球C、飞船D、太阳

2 、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

A、当时外界无风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等 C、烟雾有惯性作用D、火车逆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等

3 、在竖直井里安装的电梯顶棚上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需时间为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离,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t2,则(

) A、t1>t2B、t1

4 、在某次训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名跳伞运动员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内,运动员的惯性越来越大B、在t1~t2内,运动员受到的阻力等于重力 C、在t1~t2内,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D、在t2~t3内,运动员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5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6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翟志刚舱外活动总计19分钟35秒,此时,飞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太空行走了9165公里(注:7.8km/s×19min35s=9165km).翟志刚走过的9165公里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神七”载人飞船B、太阳C、地球D、月亮

7 、坐在行驶汽车中的小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 A、路面B、路旁的电线杆C、迎面而来的汽车D、小明身边的座椅

8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9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B、地球C、月球D、工作舱

10 、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

11 、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择正确的是(

)

A、参照物一定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 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其结果是相同

D、研究物体运动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因为地球是不动的物体

12 、坐在行驶汽车中的小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 ) A、路面B、路旁的电线杆 C、小明身边的座椅D、迎面而来的汽车

13 、小明坐在行驶公交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飞驰而过,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B、路边的房屋C、路面D、公交车

14 、在无风的雨中,坐在自东向西行驶汽车中的乘客看到雨点的运动方向是(

) A、竖直向下B、向下偏东C、向下偏西D、不知车速,无法判断

15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歌词,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角度来看是说(

) A、以云彩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B、以月亮为参照物,云彩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云彩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6 、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上升的电梯B、地面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

17 、观察图中的小旗,说出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船相对于楼房可能静止B、船航行的速度大于风速,向右运动 C、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向右运动D、船可能向左运动

18 、随着三峡电站和水布垭电站的建成蓄水,恩施州境内的神农溪和清江观光旅游迅速升温.当乘坐游轮逆流而上的时候,我们说坐在游轮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两岸的树B、河岸上的摄影记者C、游轮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19 、在今年的国庆大阅兵中,空军各式先进战机尽显风采.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地面上的房屋B、“歼-10”战斗机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况采用的是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B、月亮C、地球D、三者均可

参考答案

单选题答案

1. C2. B3. C4. B5. A6. C7. D 8. D9. D10. B11. B12. C13. D14. B15. A16. A17. B18. C19. B20. C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ds18b20课程设计报告下一篇:解读城市综合体hop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