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综合体hopsca

2023-07-01

第一篇:解读城市综合体hopsca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一、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

1. 城市。山水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

人类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是用古代石头写成的人类历史”、“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古代文化长盛不衰是与古代未曾出现过城市衰落的历史有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中国文化得以完整的传承。中国早在夏代(公元1771-2007年)既有设防城市,齐国临淄古城人口7万户,约30万人,面积32平方公里。城中有大型建筑的夯土台及陶管排水,如梧台。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同时指出,城市“兴建起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人们见不到绿色,连一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钱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城市的通疾,并勾绘出一幅21世纪中国的山水城市蓝图。

关于城市建设,古人在构城理论中指出“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滨水而居住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管子》书中写道:“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城市山水骨架,及道路空间结构体系。

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

二、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升华

在城市建设中各种评比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求,定下指标,调动各城市的积极性。对城市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等。但纵观各类活动,大多为专业性运作,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只有园林城市的创建是多行业、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是集大成者。园林城市具备以下特点:

1. 科学规划设计,构成布局合理,均衡的绿地系统;

2. 突出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生态系统;

3. 实施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提高景观环境质量,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4. 以植物创造景观,多种植物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的多样化;

5.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得民心、顺民意;

6.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7. 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8. 以保护为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人为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增加时代特色。

1. 科学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生态效益,要求绿地分布均衡。比例、结构科学合理,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不但具有完整规划,还包含城市景观

容貌、绿地建设。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体系。另外有园林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及先进的基本指标。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区33%、县城30%;绿地率:城区28%、县城25%;人均公共绿地:城区8平方米、县城6平方米。宏观概念上还包含了景观、文化、功能、艺术、生态环境等。

2.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在人类出现以前,生态系统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平衡。能量来自太阳,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分子。这个系统在循环代谢过程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充、调节,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如草→动物。

人类出现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人→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改变影响其物质和能量循环。植物→人,植物→食草动物→人,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人三种食物链形式。植物是关键,必须防止仿生植物。仿生植物无疑为慢性自杀。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还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加快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是结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显山露水透绿工程。城市市区中的山体和河渠、湖泊、近海等水体,都是城市绿化的特殊地段。搞好这些地段的绿化,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显山”,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内所有侵占山体的违章建筑,恢复植被,搞好绿化,还山于民:“露水”就是分期分批拆除市区所有侵占水面、河道、海岸的违章建筑,结合水环境整治,绿化濒水地段,还水于民:“透绿”,就是拆除所有侵占城市道路搭建的门头房、商亭、棚厦,拆除实体围墙,搞好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使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浑然一体,还绿于民。

3. 园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宥”的出现,降至秦汉,仿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在园林中挖池堆山,再现海上仙山的意境。魏晋南北朝,是混乱的年代,也是文化发生转折时代,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形成文人园林和寺庙园林。唐宋以来传统的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园林具有诗情画意。

①中国在园林中讲求自然美,深受古代自然美学的影响,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认为自然美在于比德。君子比德思想对园林发展影响很大,这种用自然来比拟人的性格是一种移情思维方法。如以石代表忠贞、正直,故而文人爱石。以石之品行象征刚正不阿。山石成为园林造景重要手段。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和无为,符合文人怀才,隐以山林,逃避现实的心境。借山水之情,抒发自然情怀。而兴文人园林,同时对中国古代园林空间布局有较大影响。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儒家“有为”思想的互补。而以“自然为万物之本”和讲求自由布局也是对古代对称布局的互补,促进了园林发展。

②中国园林追求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协调和客观的场景的融合,既情景交融,是美的创造。

中国园林还是通过空间的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用,形成具有鲜明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共鸣,形成意境。亦称“象外之象,弦外之音。”园林是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真景,反映真境,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反映虚境。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追求清新雅致的精神世界,在追求情、境的同时,亦追求空间中趣的韵味,园林是寄情的载体。充分反映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时代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园林艺术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园林更应当突出民族特色的时代性,时代声音,民族呼唤。反映艺术的本源精神。

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如园林小品、标志性设施、雕塑,特色鲜明,艺术性高,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亦满足现代人们对交往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多功能、多景观、多信息的追求。

4. 植物造景,科学配置,互生共存,促进生物多样化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题载体,采用植物造景东西方各有特点,西方要求体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指导思想,其设计从人的理念出发,正形化、图案化。在强烈追求中轴对称、成排成行、方圆规矩布局中,也有树坪、绿篱,树木修剪成各种造型,或形象。(中国一度出现盲目的西方热。)

中国园林,强调借花木表达思想感情。以中国画论为理论基础,追求自然山水构图。寻求自然风景,对树木不正形。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或以花木为造景主体,创造风景点或主题花园,如玉兰堂、海棠院、曲院风荷、梨云伴月。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材料,自然界的植物素材主要以树木花草为主。我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誉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特色。同时受气候影响,有季相变化,虽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景观,应按“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确保到2005年达到38%,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对这种省情,我们在城市绿化中必须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前几年,各地在绿化建设中搞了一些草坪,虽然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养护特别是耗水方面的负担。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植一平方米草坪的投入,是种植相同面积乔木、灌木的20倍;每年的维护管理费用,是树木的5——10倍,一般每3年还需要更新一次。草坪需要经常浇灌,每平方米草坪每周浇一次水,一般需1.2吨的耗水量,造成极严重的水浪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

要调整绿化种植结构,少种草,多栽树,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今后,各城市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一定要多种乔木,多种大规格苗木,严格控制搞草坪,特别要控制冷季型草坪。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适树,多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植物,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要充分考虑自然植物的共生互补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尽力把乔、灌、花、草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景观,发挥遮荫、降温、除尘的最大效能。在绿地浇灌方式上,要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减少漫灌,尽可能的减少绿地养护的耗水量。

公园突出植物造景,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地维护管理良好。城市广场绿地率不低于50%,植物配置讲求落叶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

加强科研,进行引种驯化,增加植物品种。但反对盲目引进,造成巨大损失。有一所名牌大学,知名教授,竟干了荒唐事。如:花20万元在极低温度-20℃下,引毛竹、引香樟;在-22℃环境下,引广玉兰221株、棕榈409株、罗汉松784株、蚊母1338株、石楠1935株、海桐3601株、十大功劳5997株,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出现在一块绿地上,而且是偏盐碱地带。科学性在何处?职业道德在哪里?用金钱能买来北国江南吗?

5. 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环境

绿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百姓,使绿地分布尽可能均匀,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城市绿化带来的好处。要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建设,结合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大型市政项目建设、污染工厂搬迁和拆除违章建筑等,降低建筑密度,置换出一定的开敞空间用于绿化。要按照500米左右的“绿地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公共绿地,使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就有一个休憩游玩的场所。要抓好主次干道和街巷绿化,采取栽大树、速成荫的办法,因路造景,因景配绿。要着力抓好住宅小区特别是旧小区的绿化,拆除原有住宅小区内的违法建设,动员广大市民搞好绿化美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要抓好企事业单位的庭院绿化,扩展绿化空间,改善工作环境。

同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的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

服务半径是衡量绿地体系科学性、均匀性和服务性的重要标准。对于公共绿地更应强调,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防灾作用的城市绿地。如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等。

6.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城市强调复合多层次的城市线性结构,体现生态自然与城市现代化的融合,景观与功能的结合。因而创建园林城市是全民参加、社会总动员的系统工程。

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合力。城市绿化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许多方面,关系到一些部门、单位和居民的利益。如建设、规划、城管、房管、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城市化的本质是集聚人、财、物,只有把周边的生产要素积聚到城市中来,城市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历史证明,不少曾经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渐衰落。搞好城市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环境竞争,哪个城市环境好,哪个城市就能吸引人才、吸引资金。一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的经验证明,人居环境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不仅美化市容,而且可以造就丰富多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景观。要增强城市竞争力,必须搞好城市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7. 提升城市品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

园林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园林城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他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城市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市场从多方面对城市建设进行调节。这就要求城市的规划要具备弹性,适应城市发展。为城市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提供连续的空间,以适应城市发展多种可能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勾建合理绿地布局,以及对城市中各类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规划,保持和优化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引导市民生活方式的健康趋向。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用地优势。协调城市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各项绿地的功能以求整

体利益的最大优化。并在用地上保障城市发展形态,控制城市的无效蔓延;从功能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利用公共绿地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带动经济效益提高。绿地的建设对周围经济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8. 园林城市以保护为主

园林绿地系统建设,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景物、地形地貌、文化古迹、人文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用绿色承载历史,用植物描绘春秋。实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建设防护绿地,防止风沙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全面治理规划区的河、湖、渠,形成园林景观,治理污水,防治大气污染。

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使系统内获得多重效益。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文化资源在保护下协调共生,绿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协调共生等。 湿地保护应特别强调:

国际湿地公约中,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滩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作为生物多样化和物种资源的集中聚集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又是陆地上天然蓄水库,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第二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精选]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规格高,说明中央对城市发展高度重视,指明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会议主要强调了城市功能定位、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为解决当前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出了深层次的探索。会议指出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未来城市的发展主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和解决时下多数城市发展均存在的“城市病”问题。

城市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城市是人才集中、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枢。此外,城市还是金融资本集聚的地方,因此城市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功能,是带动城市以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来源。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新常态下,城市依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必然担当起创业创新的核心载体。当前,新的发展动力要靠创新,而城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创新必须靠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才能产生思想激荡,才能迸发创新的火花,也能提供广阔的市场。所以,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时刻,重申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方向,就是为了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深层次的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升级成功提供着力点。

现代化城市需具备以下特征以往的城市发展中,有的地方为了盲目追求gdp考核指标,往往在城市发展上片面强调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累积起了钢筋水泥森林,不仅造成了财力积累的浪费,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财政严重透支,盲目发展的结果是大规模的出现“鬼城”、“死城”现象。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发展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从速度型城市建设转变成质量型城市建设,各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把握合理的维度,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城市建设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也是发展理念的重大改变。中国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靠创新,而创新中必须靠城市更好地聚集人才。所以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创新水平,中国创新的水平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水平。未来城市发展要注重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具备现代化发展的城市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政治现代化,即拥有高效的行政机构、高水平的管理手段以及科学的决策系统和民主监督手段。

二是经济现代化,城市经济功能全面、产业结构合理、对外交流活跃、经济主体富有创新能力。

三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即具有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高效优质的通讯服务、充足的水电供给、良好的废污处理和可靠的防灾系统。

四是环境的现代化,即自然环境现代化和人工环境的现代化,注重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历史传承。

五是居住方式的现代化,即城市能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居住条件,保证其舒适、安全、私密性和服务方便。

六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城市具有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并拥有相当规模的科技人员;有充足稳定的科研投入和发育良好的科技市场;能追踪、引进和吸收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扩大。

七是社会的现代化,即城市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相互相成,互为促进。

八是文化的现代化,即形成富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城市文化,并具有积极的扩张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能影响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九是教育的现代化,拥有完善而先进的教育设施、发达而全面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具备一流水准的高等教育和普及深入的职业教育。

十是人的现代化,即城市居民的观念和素质的现代化。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源泉。

城市发展要注重百姓参与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得到人民认可的“人民城市”,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决策是城市发展思路的进步,是城市发展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方式。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城市建设仍然是政府主导,而如何尊重居民的主体性是未来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过去的城市发展决策者往往追求政绩工程,“土地财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本精神。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关心百姓所在乎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职业教育”等问题,以及如何均等化的市民待遇问题。未来城市发展水平要想真正提高,就必须让更多的市民来参与管理城市,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鼓励市民和社会组织更多参与到城镇化治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当然,各级政府在实践中真正践行这个理念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百姓城市”,说明党的最高领导层已经高度注意以往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并以“百姓城市”的思路和方法,对以往偏离的方向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加以纠正。城市发展要注重规划的严肃性

第三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1997年,环保部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13载过去,一批社会文明昌盛、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模范城市和城区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有71个城市和5个直辖市城区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区)的称号。

通过“创模”,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已成为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

13年中,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经过4次修订,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修订稿,对模范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订后的创模指标体系从原来的30项加两项参考指标,调整为26项考核指标,从指标设置到考核要求都有较明显的调整,修订后的新指标更贴近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更注重“创模”的细胞工程和城乡一体化。

淡化GDP考核指标

调整指标:取消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西部城市8500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指标替换。

专家解读:原来的指标体系仍未摆脱GDP考核的影响,设置了“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等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模范城市的条件,不但对地方政府产生了政策上的误导,也使一些环境好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失去了成为模范城市的资格。另一方面,这一指标原有的考核方式并未将经济指数与环境指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未能最大程度客观评价创模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工作。

据此,经过专家多次研讨,就城市经济指标进行集中分析后,提出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评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淡化GDP色彩,关注社会民生,用更客观的指标评价社会和谐程度。

更加突出污染减排实效

调整指标:将原来指标中的第26项“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调整到3项基本条件之一,将是否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作为创模“一票否决”的前提条件。

专家解读:“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创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减排这个中心任务来抓,模范城市和创模城市应当成为污染减排工作的排头兵,将按期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COD和二氧化硫总量削减任务作为创模的否决性指标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在同等条件下,率先或超额完成国家和省(自治区)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并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机制、体制以及政策创新的城市,将优先考虑。

突出保障饮水环境安全

调整指标:加严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的要求。将原指标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改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水质达标”。

专家解读:保障饮水安全是“创模”的重中之重。除要求为城区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外,还要求在全市域内采取措施,依法加强对全市域内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防止发生任何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事件。凡饮用水源保护制度不全,措施不得力,在全国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突出问题并被通报的城市,一年内不能命名模范城市(或暂缓批准);已经命名的要限期整改;属于复查的,一年内不能通过复查。

强调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

调整指标:将“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城区内无劣Ⅴ类水体”改为“城市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全市域内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国家或省考核目标”。

专家解读:以前按照“十五”创模指标考核命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主要指城区范围。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城市下辖的县、乡镇的一些工业企业(如化工),生产设备和环保治理设备比较落后,稳定达标比较难,存在着企业违法排污和环境安全隐患。再加上一些县、乡镇缺少污水处理厂,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等,对整个城市市域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尽管这些污染并未发生在城市城区内,城市郊区也并非之前的指标体系考核范围,但在整个城市市域内一旦发生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声誉。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一个环保品牌,创模的范围就已经不仅仅限于城区。应该要求模范城市和创模城市政府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协调发展,强化全市域内的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将创模的要求扩大到全市域的流域,防止城区污染向乡镇转移,并增加跨界水质目标考核。考虑到地方现有监测基础条件,引入分类考核的思路,分别对市辖区、市域、水质控制断面水质、其他水体水质提出考核要求。

保障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

调整指标:修订后的创模指标体系提高了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标准,将“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改为“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满足国家二级标准”。

专家解读: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应该是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但是现在一些模范城市虽然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可以达到85%,但仍不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就国际上而言也会影响模范城市的声誉。因此,此项指标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考核要求,即: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调整指标:

1、将城市生活污水考核指标调整为“36个大城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其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0%”,并增加了具体考核要求。提高了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考核标准,在原有指标基础上,增加全国36个大城市(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率达到95%以上的考核要求。

2、增加与加严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考核要求。其中对无害化处理进行明确定义,即:卫生填埋场、焚烧厂、垃圾堆肥厂建设和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必须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垃圾堆肥的有关标准要求。不达标的,不得认定为无害化处理。

专家解读:创模指标增加了污泥利用及处理、垃圾渗滤液、尾水再生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国家对生活垃圾填埋已出台了最新标准,提高垃圾填埋场建设水平,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对垃圾填埋场污染产生物进行处理,既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强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调整指标:

1、将原来“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80%;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调整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2、将危险废物处置率100%改为“危险废物依法得到安全处置”。

专家解读:工业污染物成分复杂、毒性高、危害大,对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是创模工作的重点。为便于操作,也避免引起歧义,将原指标中要求达到100%的几个指标,改变指标考核的表达方法,更强调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依法监督管理和核查。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知识问答

1、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墟市的意义是什么,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迫切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措施。

2、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改革开放

●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

●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太平衡

●树立环境保护的样板

3、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作用是什么?

●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加强部门之间环保工作的协调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督网、绿化亮化、美化,垃圾处理。污水枚理)

●提高城市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佐

●提高全体市民的环境意识

4、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志是什么?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志呈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 城市优美整洁、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

5、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本条件是什么?

城市环境综合整冶定量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 国或全省前列:必须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6、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公众满意率有何要求?

创模城市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要大于90%。

7、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环境教育有何要求?

创建城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要大于90%。

8、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污染总量控制有何要求?

创模城市要按期完成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

9、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谁的事?

创模是政府行为,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全民参与。

10、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谁受益?

全社会受益,市民受惠最大。

11、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老百姓真能得到实惠吗?

通过创模。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大。

12、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众为什么参与?

创模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具体的工作.创横是政府为民力实事。是 老百姓办自己的事。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必须人人参与,碧水蓝天需要大家呵护。

13、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众要做哪些工作?

群众要充分认识创横的意义,确立创模意识,树立绿色理念,崇尚绿色消费,自觉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积极为创模做每一件事,心想创模,情系创模,行为创模。

14、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与创建绿色社区有什么关系?

创建绿色社区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建绿色社区是创模的具体工作,是创模的重要内容,创建绿色社区可以推动创模,创模可以带动创绿,创模是大范围的,创绿是区域性的。

15、什么是绿色社区?

绿色杜区旨在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绿色社区体现以人为本的环保 理念,突出人居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突出人居环境的优化、美化、绿化;突出人居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突出社区居民坏境意识的提高。通过创建绿色社区,促进城市经济杜会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6、环境保护对绿色杜区有伺要求?

具体要求有10项;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无冒黑烟现;各类噪声符合噪声达标区要求;无扰民加工点和娱乐场所,商店不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餐饮业油烟,污水有效冶理,流动摊点整洁有序;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不用和销售发泡餐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定点处置;建筑工地、家庭装潢管理规范、文明,运输车辆保持清洁;小区、河道两侧无裸露地面;河道整洁、无漂浮物、岸边元违章建筑和垃圾堆放;普及环保知识、设置环保宣传栏和公益广告。

17、什么是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观更新了以往只关心个人消费,很少关心社会生活环境利益的传统的消费,把消费利益和保护人类生存利益结合在一起认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消费利益不可取,抵制购买和消费那种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商品。

18、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19、什么是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导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环境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生态系统。

20、我市将于何时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将于今年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明年上半年挂牌。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模)知识问答

1、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创建活动,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城市基础设施齐全,市容清洁美观,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优秀典型,以利于引导我国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意义何在?

答: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环境管理之中,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城市环境管理并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又一次飞跃。

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必须具备4项基本条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国或全省前列

(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5%

(4)通过一控双达标验收

4、创模考核指标涵着哪些方面?

(1)社会经济

(2)环境质量

(3)环境建设

(4)环境管理

5、什么是生态示范区?

答: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6、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思想及最高目标是什么?

答:(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形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2)是落实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

(3)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组织形式

8、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答:(1)生态农业型的生态示范区,

(2)农工商一体化型的生态示范区

(3)生态旅游型生态示范区

(4)乡镇工业型的生态示范区

(5)城市化的生态示范区

(6)生态破坏恢复型的生态示范区

9、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是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与传统

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0、生态工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是生态工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11、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在生态可持续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

12、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答:调整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建生态城的目的。

13、城市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基本特点是: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5、生态旅游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16、实施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主要途径是在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低密度、小规模,分散性旅游;旅游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用于支付环境保护和管理费用,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17、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什么?

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8、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19、生态建设的定义是什么?

答: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0、我国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是何时开始的?

答: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旨在全国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进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创建程序和标准。

21、什么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答: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

22、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志是什么?

答: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

2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突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工程的建设;三是着重解决群众敏感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对集中饮用水源的保护,河道整治、保洁和绿化保护,能源结构调整、炉窑灶的改造,对污染企业进行水、气、声的系统整治,对三产油烟和噪声污染进行集中整治等;四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五是强化环境管理工作,抓好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加强市区交通噪声管理、白色污染防治和农村秸秆焚烧的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六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群众满意率。

24、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程序是什么?

答:先由市委、市政府决策,确定创模目标→制定创模总体方案和计划→报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通过后组织实施,计划完成后市政府打报告申请创模考核验收→由省环保厅推荐→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创模调研→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公示→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授牌→取得资格后定期进行复查。

25、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是什么?

答:共有基本条件3个,考核指标四类25项,具体是:

㈠基本条件(3个)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国或全省前列

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5%

㈡考核指标(四类25项)

1、社会经济

⑴人均GDP>1万元 ⑵经济持续增长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⑶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家计划指标 ⑷单位GDP能耗<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⑸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2、环境质量

⑴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0% 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⑶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区无劣ⅴ类水体 ⑷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⑸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3、环境建设

⑴自然保护区覆盖率>5% ⑵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 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0% ⑷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 ⑸城市气化率>90% ⑹城市集中供热率>30% 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⑻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70%,并无危险废物排放 ⑼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⑽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

4、环境管理

⑴城市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 ⑵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 ⑶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80% ⑷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0% ⑸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

26、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有什么区别?

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型,其内容更广泛、更丰富,含金量更高,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卫生、园林等多方面内容,是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结晶和升华。

27、目前全国的创模形势如何?

目前全国已有40个城市创模成功,几十个城市通过国家创模调研或预验收,此外还有几十个城市在积极申报。 创模知识问答(1)

来源:本站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10-4-26 17:13:07 【字体:小 大】

1、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创建活动,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城市基础设施齐全,市容清洁美观,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优秀典型,以利于引导我国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意义何在?

答:根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环境管理之中,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城市环境管理并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又一次飞跃。

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必须具备4项基本条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国或全省前列

(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5%

(4)通过一控双达标验收

4、创模考核指标涵盖哪些方面?

答:(1)社会经济

(2)环境质量

(3)环境建设

(4)环境管理

5、什么是生态示范区?

答: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6、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思想及最高目标是什么?

答:(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形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2)是落实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

(3)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组织形式

7、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答:(1)生态农业型的生态示范区,

(2)农工商一体化型的生态示范区

(3)生态旅游型生态示范区

(4)乡镇工业型的生态示范区

(5)城市化的生态示范区

(6)生态破坏恢复型的生态示范区

8、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是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与传统

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9、生态工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是生态工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10、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在生态可持续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

11、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答:调整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建生态城的目的。

12、城市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基本特点是: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4、生态旅游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15、实施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主要途径是在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低密度、小规模,分散性旅游;旅游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用于支付环境保护和管理费用,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16、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什么?

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18、生态建设的定义是什么?

答: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模知识问答(2)

来源:本站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10-4-26 17:11:51 【字体:小 大】

一、我国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是何时开始的?

答: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旨在全国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进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创建程序和标准。

二、什么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答: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

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志是什么?

答: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

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突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工程的建设;三是着重解决群众敏感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对集中饮用水源的保护,河道整治、保洁和绿化保护,能源结构调整、炉窑灶的改造,对污染企业进行水、气、声的系统整治,对三产油烟和噪声污染进行集中整治等;四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五是强化环境管理工作,抓好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加强市区交通噪声管理、白色污染防治和农村秸秆焚烧的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六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群众满意率。

五、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程序是什么?

答:先由市委、市政府决策,确定创模目标→制定创模总体方案和计划→报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通过后组织实施,计划完成后市政府打报告申请创模考核验收→由省环保厅推荐→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创模调研→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公示→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授牌→取得资格后定期进行复查。

六、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有什么区别?

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型,其内容更广泛、更丰富,含金量更高,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卫生、园林等多方面内容,是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结晶和升华。

创模知识问答(3)

来源:本站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10-4-26 17:08:07 【字体:小 大】

一、为什么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自全国第四次环保大会召开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城市环境保护“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通过这项创建活动,树立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质量优秀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此推动我国城市环境保护进程。这对于在我国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促进城市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是我国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志是什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静,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这些也就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带来的实际好处。

三、哪些城市可以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所有设市的城市都可以向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申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首先本着自愿的原则,重点放在创建的过程。主要包括,申报城市按照标准进行创建和申报,经省、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推荐,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考核并审批和命名,并定期进行复查。

四、目前,已有哪些城市被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继1997年在全国第四次环保大会上命名江苏张家港市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后,到目前为止,已有深圳、珠海、厦门、大连、威海、苏州、昆山、惠州、荣成、莱州、大庆、杭州、宁波、绍兴、扬州等多个城市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第四篇:2015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解读

真题——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读——

盐城卷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2015年仍旧采用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现作文题,而是以“导语+命题+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命题内容来看,这道作文题,仍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真话讲,有真情抒,积极引导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写好这道题关键在这几个方面——

读导语,实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粗读提示语,“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仿佛总在身边”、 “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从未走远”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涯若比邻”便是如此。

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点解释文题。文题中“远”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

精构思,让作文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动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妙的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佳作选读——

1、从未走远

乡下的晌午,静谧极了。躺在油津津的凉席上,热风一浪一浪地滚过,使我难以入眠。静,静极了,风摩挲过树叶,都听得清楚。辗转一侧,忽然听到院子西头,传来一阵阵微妙的声音。

“咕咕,咕咕,咕„„”是院旁那一排青松里传来的。青松长得茂密繁盛,树上栖了不少鸟儿。此时此刻,鸟儿们正享受着中午的欢悦,恣情地歌唱。伴随着咕咕声,我再一翻身,入睡了。

回了城,我便不曾再听到那神奇的声音。白天楼下马路上收费员与车主互相大声地嚷着;老者蹬着三轮,扩音器里不知疲倦地喊着,收旧电视机、旧冰箱、长头发;晚上楼下烧烤摊浓烟滚滚,小青年喝着啤酒谋划着国家大事;更有邻居大叔醉饮归来引吭高歌。我便把窗户关紧,隔断这一切杂音,也隔断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咕咕”们,你们去哪了?怎么见不到你们的身影?

又一个早晨,我早早地醒了,闹钟未鸣,一看,也才五点。一丝新鲜的阳光已从窗帘缝中溢出。我索性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让如鲜果汁液般香甜的阳光流淌进我的房间,迎接这晨曦的美好。

忽然,一阵“咕咕,咕咕”轻轻地飘至我的耳畔。是“咕咕”们!我惊着,喜着,把头伸出窗外,尽力想一睹“咕咕”们的芳容。但是,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把歌唱家们藏匿得十分严密。我只好坐下,独赏这份清新的美好。

没想到这久违的“咕咕”们,竟然从未走远。这“咕咕”声,正如一簇碧清的泉水,清澈舒畅。这“咕咕”声下如久渴以后天降的甘霖,清心爽口。这“咕咕”声正如竹林间的一阵清风,叶影婆娑。这“咕咕”声正如故人相聚的一杯甜酒,颇具雅意。久违了,“咕咕”们。“咕咕”们,久违了!

亏得这早上一时的清静,才有机会拥抱这久违的“咕咕”,才意识到,可爱的“咕咕”们,从未走远!

也许是城市的喧嚣纷闹,使我们无心听得到这自然的天籁。也许是初三繁忙的生活,使我们无暇听得到这大自然的窃语。那又有多少自然的声音,被噪声遮掩,被繁务阻隔,又有多少我们为了惋惜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咕咕”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叮叮叮咚咚„„”闹铃“美妙”的音乐奏响起来。另一个房间的父母醒了,问:“儿子,睡得好么?”

好,好极了。 中考阅卷组简评:

这篇文章开口很小,意蕴很深。“咕咕”的鸟叫声,有谁没听过?本文紧紧扣住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入题,解决了作文的第一难点,取材方面在“熟”中显出了巧劲,显出了新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文章的结尾处甚至含有一定的哲理,是的,生活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能让“繁务”阻隔“大自然的声音”。行文中,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断,营造了很强的画面感,并注意运用不同的手法加以描写,而不是简单的叙述,读过以后让人感到余味未尽

2、从未走远

那是你吗?时常萦绕在我梦中,从未走远。——题记

时常沉醉于题海中,抬起头,眼神都有些恍惚;时常迷惘于高楼林立中,睁开眼,发觉自己那般渺小。于是我想起你,那片净土,你是否还在我心里?

走在那条阡陌小路上,两旁种满了油菜花。小时候,我总是仰望那齐人高的油菜花,看它们的笑脸在风中金光点点。有的见我来了,羞答答地垂着头,嘴角还带着微笑;有的则高高地昂着脑袋,想要和我比高低。瞧啊,它们的嘴角都快流下香喷喷的菜籽油了!不知哪位邻家的鸡溜了出来,扑腾着翅膀,“喔喔”地叫喊着,向世人宣告他重获自由。一不小心,栽进菜花田,把油菜花弄得痒痒的,不然,它们怎会笑得这般前仰后合?阳光下,金色的花海向天边蔓延„„

哦,故乡这蓬勃着活力与生机的景象,原来你从未走远。

难以忘怀老屋门前那独一无二的古井,沧海桑田也未能使它的面庞朦胧。我总是喜欢坐在古井边,静静静地陪奶奶洗衣服。可时常忍不住,伴随着身后的喝斥,偷偷瞧瞧那黑洞洞的井口,想那其中是否真住着个井龙王。水桶牵着缆绳穿过深邃的井壁,接触水面的一刹那发出清脆的拍打声,总给打水的人带来无限的清凉。奶奶坐在井边静静地挫着衣服,有时也和邻居的大妈聊一聊家常。醇厚的乡音穿过闷热的午后,拨动我幼小的心弦,给我最独特的清凉。我凝望着那晶莹的肥皂泡,那里面,是太阳的影子吗?

哦,故乡这神奇与清凉的古井,原来你从未走远。

傍晚,夕阳西下,我喜欢跑到田垄上,欣赏这夕阳下的一切。没有高高的收割机辗过麦田,只有那时隐时现在麦浪中的农人。他们虔诚地俯下身,将头埋入深深的泥土中。他们习惯于和土地由得这样近,向泥土敬礼,接受土地的一切馈赠与教诲。就这样穿梭于麦田中。末了,倚在金黄的麦垛上,面对那残阳,深深地吸一口气,今天的太阳真美!

哦,故乡那辛劳朴实的人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纵使题海将我淹没,纵使林立高楼将阳光挡住,可我心里总有那蓬勃的景,那醇厚的乡音,那农人的身影,我便不放弃对生命本真的执着向往。故乡,因为你从未走远,我才有了今天的信念与力量!

回望你的模样,仍像当初那般美好„„ 中考阅卷组简评:

在不同的阶段,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支撑点。有时是某个人物,有时是某种经历之后的感受,有时是一段给人以启迪的话语,有时是一份真诚的感情。本文牵挂于心的是故乡特有的美景,故乡醇厚的乡音,农人的身影,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给了考生以“信念与力量”。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精于对所选内容的剪裁,三个片断三个角度,完美地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形象地诠释了文题。文章写得十分有情趣,充满了对生活、对故乡的热爱。行文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用语形象生动,显示了很好的语文积淀和基础。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3、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 “口”中藏“禄”,“喜”依“示”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 “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中考阅卷组简评:

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我幼年时陶二爷雕刻时的动作,再次相见时,老人家的神态简练传神,“一怔”“一笑”,一“低头”,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执着与坚守,正是一道从未走远的风景。文章一气贯注,笔法累累如串珠,全无矫情做作之文句,在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之后,在这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露出一番成长的自省和理性思辨,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科技进步和文明传承这一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便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凸显。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却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人回味无穷。

第五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考试答案(90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解读(上) 课程的考试 (90分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建国以来,我国共召开过()次城市工作会议。 A.3 B.4 C.5 D.6

2. 本讲中提到,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核心思想是落实农业转移人口()。 A.在就业地落户 B.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C.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 D.在城市买房

3. 本讲提到,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A.10 B.12 C.14 D.16

4. 本讲提到,要从提高城市发展的(),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A.宜居性 B.系统性

C.发展可持续性

D.发展积极性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要从城市工作的全局性来看,来统筹()等结构。 A.经济 B.空间 C.规模 D.产业

2. 本讲提到,从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来看,要统筹()等主体。 A.政府

B.社会

C.市民

D.综企业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进程。 正确 错误

2. 1949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

正确 错误

3.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确 错误

4. 中央房地产六大举措核心是提高城镇化率。

正确 错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sbs3unit1同步练习下一篇:专技天下2016最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