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辐射剂量的表达解析

2023-06-25

第一篇:ct辐射剂量的表达解析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筛查肺癌临床应用。研究对象:对60例无临床症状及200例高危人群,进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结论:低剂量CT筛查肺C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肺癌; 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28-01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气污染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心后等处)病变及小结节影,平片容易漏诊,而且常规CT扫描又增大了辐射剂量,提高患癌风险。减少漏诊、而辐射剂量最低很重要,故利用螺旋CT开展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本研究是探讨多层螺旋CT开展低剂量普查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对象为35岁以上、无临床症状,有肿瘤家族史、吸烟和被动吸烟等人群。男160例,女100例,年龄35~70岁,平均53岁。扫描时要求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屏住呼吸。

检查方法:GE双排螺旋CT,扫描参数为:120kVP、16~20mAs,层厚5~7mm,层距1mm,螺距为7mm/转。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CT图像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肺窗的窗宽为1200Hu,窗位-700Hu;纵隔窗的窗宽为450Hu,窗位35Hu。

2 图像分析

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使用后处理软件(MinIP、CVR、MPR)进行分析,观察肺及纵隔有无病变,记录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密度及大小等以及各级支气管的显示情况。最后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和各级支气管的显示率。

3 统计学分析

资料结果以%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应用两个率的χ2检验。

4 结果

4.1 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在5~7mm层厚低剂量MSCT图像上,全部叶支气管显示,所有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图1)。

4.2 肺部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260例受试者中检出3mm以上的结节30例(图2,3),炎变12例(图5),肺气肿22例及肺大泡16例,肺腺癌8例(图2)。

2.3 纵隔及胸膜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从260例受试者中检出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纵隔内钙化灶30例,主动脉壁钙化12例和冠状动脉钙化8例,胸膜增厚或积液8例(图4)。

3 讨论

3.1 普查肺癌宜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急剧上升。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肺癌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晚期较难治愈等综合因素所致。在临床上,当病人因咳嗽、咯血和胸痛等症状来就诊时,通常首先胸片。但是,胸片上能显示的多数属于中晚期,经积极的治疗后,5年存活率较低。因此呼吸、胸外、放射科专家讨论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时,一致建议将患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可以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20%。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是检出肺癌及小肺Ca.最有效的影像方法,其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普通X 线胸片的10倍,而且其辐射剂量与常规X线检查相差不大。其次,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低剂量CT检查费用不高,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2 胸部低剂量MSCT扫描方法的优点: 国内有人用单螺旋CT进行胸部低剂量分段连续扫描,扫描参数是:120kVP,50mA,0.75s/360,螺距1,层厚采用肺门部8mm,肺尖部及肺底部10mm的分段连续扫描。改变扫描层厚或螺距会影响被检部位的解剖结构显示。增大扫描层厚或螺距,可缩短扫描总时间,降低全肺扫描的X线总剂量,但可能漏检较小的病灶,这是因为层厚或螺距越大,CT影像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明显,不利于对细小病灶的显示和观测。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极快,每秒可获得16层图像,单次屏气即可完成整个胸部扫描,完全可避免CT图像的呼吸伪影,另外,我们使用的MSCT图像分辨率极高,可达到30线对/cm,其图像质量完全可满足诊断需要。此外,MSCT扫描的X线总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大大降低了CT球管过热的机率,利于延长CT球管的寿命,可减少CT普查肺癌的检查成本。此外,受检者接受X线的剂量也大为降低,符合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3.3 低剂量图像质量可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快(16层/s)、扫描层薄(可薄至0.5mm/层),图像分辨率高(30cm/线对),因此很适合开展低剂量CT扫描普查肺癌,行MSCT检查的患者所接受的X线放射剂量较单螺旋CT扫描更少,而其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图像相比,并未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显示,可完全满足临床影像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低剂量MSCT扫描未降低CT图像的信/噪比,能检出3mm以上的肺部小病灶,叶段支气管全部显示。部分亚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因此,可满足检测小肺癌,同时能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

因此:我们认为低剂量CT筛查肺C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咽史、长期粉尘接触史人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低剂量MSCT检查,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参考文献

[1] Eddy DM.Screening for lun cancer.Ann Inter Med,1989,111(3):232-237

[2] Sone S,Takashima S,Li f,et al.Mass screening for lun cancer with moˉbile spirl computed tomgraphy scanner.Lancet,1998,351(9111):1242-1245

[3] 李真林,杨志刚,余建群,等.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1):34

[4] 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230-234

[5] 刘庆伟,崔允峰,郭卫华,等.螺旋CT肺癌普查最佳条件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2):149-150

[6] 张玉敏:多层螺旋CT开展低剂量扫描普查早期肺癌的临床应用,医学前沿 2013-6

第二篇:个人辐射剂量超标答复(共)

关于XXX医院辐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过高情况的汇报

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局:

根据贵局对我院2011年第三季度辐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我院放射科工作人员XXX个人剂量超标。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已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及处理结果汇报如下:

1.经XX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检查,我院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措施安全、有效;

2.我院辐射工作人员XXX个人剂量过高,是其在拍片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不当造成。鉴于此,我院对全体辐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更进一步加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自我防护措施。并已将杨雪敏同志调离原岗位;

3.同时,金昌市卫生技术监督所也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现我院辐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都能严格按照相关措施执行,并做到安全有效地防护。

XXX医院

第三篇: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2014-06-10 19:38:43)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 《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作者:浙江大学 孔德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博士,浙江省博士后健康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杭州高级干部保健疗养院特聘专家。)

2011年底,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今后必须对症使用。实际操作中,各医疗机构通过PET-CT体检查出癌症的比例均不超过2%。究竟是什么推动了98%的健康人花费近万元,去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PET---CT 用于做暴利的体检生意、PET-CT用于健康人体检历来褒贬不一,真正的专家从不支持健康人去做,从事PET-CT的医生也不会自己或者让家人去做。

“主要是由于肿瘤检出率较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301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田嘉禾说,此前国内外的相关统计都在1%-2%,近年来在301医院做PET-CT的人当中两成是为了体检,其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3%,此外还有20%的人检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潜在疾病。

对于健康人使用PET- CT体检,田嘉禾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田嘉禾发现,一些同行更喜欢做最直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用PET-CT挣钱。

国内PET-CT检查费用不一,以全身检查为例,上海统一价格为7500元,广州则是8000——10000元不等,而“北京最贵”,为10000-15000元。中介网站表示“5人以上团购可以帮助申请到九折优惠”。

北京一家知名医院的核医学科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PET-CT运营成本相当高,进口价格两千多万人民币,再加上人员、维护费等费用,成本在3000万元左右。但该院由于病源充足,仅2011年一台PET-CT收入即达到4500万元,一年即收回成本。

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率先在微博上公开批评PET-CT被“滥用”,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健康体检的!”

他曾经问过许多大夫,“你会让自己健康的家人去做PET-CT体检吗?”对方的回答通常都是“才不会”。 你可以问一下身边的医生,他会去检查吗?会让他的家里人去检查吗?

被隐瞒和被忽略的风险

事实上,PET-CT异常火爆之下,从业者隐瞒了PET-CT的风险。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2009年4月《放射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香港和美国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2009年4月,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

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其辐射剂量在13-32毫西弗之间;“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

因此,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

英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辐射安全部的Robert E. Reiman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界公认,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这将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带来显著的辐射剂量”。Robert E. Reiman强调,儿童所遭受的风险将更大。

然而,几乎没有预约网站主动提示,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作为潜在的放射源,在短时间内应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有过多接触。

日本是最早和最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国际“体检旅游”服务。该项服务目前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但是即使在日本国内,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

“用PET-CT进行体检的成本收益如何,这方面的证据还不足。”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统计分析科主任片野田耕太表示,“目前PET-CT体检主要是由一些医疗机构的利益驱使,我们还在等待更多的证据,不会将它作为指南来推动。”

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表达了更加负面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用PET-CT对50岁-59岁的健康日本人进行体检时,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

在2012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PET-CT在这两方面并不比CT或核磁共振更有优势。

加拿大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加拿大医疗服务研究基金会”也指出,PET-CT扫描不仅不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该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一个好的检查应该具有易感性和特异性,错误率较低。它应该能够降低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而且不应使人们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在梳理了近年来对PET-CT体检效果评估的多篇论文后,这篇报告称,“PET-CT扫描既不具有易感性也不具有特异性,它还给患者带来大量的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此外,它还增加了过度医疗的几率。”

具有科学道德的医生看法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一位主任医师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对表示:“一般不给健康人作为体检推荐。因为这项检查花费大,辐射较大,在发现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等)病变方面还有盲区,不能代替胃镜与肠镜检查。”

前述三甲肿瘤医院医生指出,PET-CT检查并不能取代CT和MRI检查。“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我们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CT、MRI甚至B超检查。”

事实上,PET-CT检查并不能检查出所有肿瘤。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PET-CT就效果不佳。

有的观点甚至挑战了整个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对健康人进行经常性体检本身就需要质疑。”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放射科医生对财新《新世纪》表示,“PET-CT能够发现一些很小的肿物,但有时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太小没有办法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查只能造成患者的焦虑,引发一轮又一轮不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飞速,但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即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新的检查手段层出不穷,影像越来越清楚,但一定是好事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家乔友林教授,也对PET-CT用于普通人群体检持否定态度。他指出,目前许多癌症都有成熟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而PET-CT检查过于昂贵,且存在风险,“不具备向全体人群推广的价值。”

“让每个健康人体接受PET-CT扫描绝对不是好的医疗实践。”全球最早参与PET-CT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W.Townsend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我在芬兰的癌症检测中心参观时,特意咨询PET-CT的使用范围,院长Markku Mattila教授告知,不会随便使用PET-CT进行体检。“再有钱也没有用,必须得其他仪器检查之后,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能做。”

“这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风险。”荷兰癌症研究所核医学部专家柯尼里斯·霍夫纳格尔(Cornelis A. Hoefnagel)表示,“像日本那样的PET-CT体检,可能100个人里才检查出3个人。为了3个人而让其它97个人承担辐射风险,不值得。”

PET-CT的辐射量

PET-CT检查使用的显影剂一般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18F-FDG),按0.1 mCi/公斤体重的注射计量来算,一般情况下受检者所注射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计量不会超过10mCi。也就是说,做1次全身PET-CT检查辐射量约为10-32毫西弗,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注:1000微西弗=1毫西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事故等级为5级,第二天核电站附近1.1公里,辐射量每小时351.4微西弗)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

第四篇:256层螺旋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于减少辐射剂

量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利用256层螺旋CT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探讨减少冠状动脉CTA有效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组(A组)与回顾性检查组(B组)2组,每组患者5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获取有效图像质量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低69.7%。结论 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可以显著减少有效辐射剂量。

关键词: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工具。CT冠状动脉成像多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的方式获取冠状动脉图像,但这种成像技术产生的射线剂量较高。本研究利采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比较,以期寻找能降低辐射剂量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 随意抽取256层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组(A组)与回顾性检查组(B组)各50例。纳入标准为: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结果临床拟诊为冠心病;②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在45~80次/min,平均64次/min;③有明显的心律不齐、心功能2 级以上、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碘过敏及肾功能不全者和有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不纳入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A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7岁,平均体重62.1kg。

B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7~82岁,平均60.4岁,平均体重63.7kg。

1.2扫描技术 所有检查均使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Phlipshealthcare,荷兰)。扫描前对受检者进行呼吸训练,并按标准连接心电门控,显示至少一个稳定的心动周期后定位扫描,根据心脏外形适时调整扫描范围。以右侧肘静脉入路,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的流速注射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mgI/ml)45~60 ml,然后注射30ml生理盐水。扫描参数:球管旋转时间为0.27 s/w,矩阵512×512,扫描电压为120 kV。检查结束后留观患者15~30min,无过敏反应后告知患者离开。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数据采集时相设在心动周期的45%或78%期相,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时相设在心动周期的45%、75%期相。

1.3图像重组和分析 所有数据均传至EBW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在某支冠状动脉显示不佳时,采用心电编辑技术或以5%间隔重建其它期相数据,选择最佳重建期相后处理。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将冠状动脉分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4支血管进行分析,冠状动脉分析以原始图像为依据、三维后处理图像为参考,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按照5 分法评定图像质量:1 分,严重钙化或明显运动伪影,管腔无法评价;2分,运动伪影严重或噪声大,影响管腔评价;3分,较多运动伪影或噪声较大,但不影响管腔评价;4 分,有轻度运动伪影和噪声;5 分,无明显伪影,无明显噪声。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CT图像质量评估,如果2名医师有争议和分歧时,同重新阅片达成一致。

1.4辐射剂量统计及计算 记录每例患者扫描所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ED= DLP?~k,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其中k为换算因子,采用欧洲质量标准的胸部平均值k =0.014 mSv/( mGy/cm)[1]。

2结果

2.1辐射剂量 前瞻性门控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76mSv,回顾性门控为 12.41mSv,前瞻性门控比回顾性门控的射线剂量低 69.7%,见表1。

2.2图像质量评分 本组100例患者共400支冠状动脉血管,其中图像质量优秀(5分)或良好者(4分)A组达到92.5%(185/200),B组为94.5%(189/200),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2组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的冠脉血管(1分)分别为0.25%(1/200)、0,无明显差异,见图1,图2;

3讨论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回顾性门控的运用使CT扫描图像的分辨率得到了改善,其主要优点在于可获取全心动周期的图像,且可以在任意平面进行多平面重组,保证图像质量。其缺点是大剂量的射线对患者影响较大。当前降低冠状动脉检查辐射剂量的主要检查技术手段有自动毫安调制、自动毫安设置、可变速扫描、期相选择性曝光技术、智能滤过技术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而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效果最为满意[3,4]。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由Hsieh等[5]研发的一种心脏扫描模式,采用轴扫的模式,即扫描和进床分离,避免螺旋扫描中因重叠扫描而产生过多的辐射剂量,结合进一步扫描轴面数据采集技术和适应性心电图(ECG)触发移床技术,通过心电图信号触发只在所选择的心脏时相点曝光扫描,前门控采集在一次屏气下数个心动周期内进行1~2次曝光即可完成。本研究A组对于心率在70次/min以下者前瞻性门控技术采用重建时相78%,对于>70次/min心率者采用重建时相45%[6],获得满意图像质量。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是采用螺旋全心动周期连续扫描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患者一次屏气完成心脏全期相容积数据采集,然后可根据心电信号选择R-R间期任意时相重组图像,其优点为可行心电编辑并可任意重组不同时相保证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最佳显示;缺点为选择期相外的数据并未利用,但已接受了多余的X射线辐射。因而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显著降低了X射线辐射剂量。通过本研究分析表明,前瞻性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平均69.7%,与王继芳等[4]报到的73%相近,同时获得与回顾性技相似的图像质量。

然而,前瞻性门控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成像时需选择心率慢而稳定的患者。如果在获取图像期间,患者心率发生变化,采集的图像质量就可能受到影响[7]。因此,稳定的心率是前瞻性门控成功获取冠状动脉图像的关键。本研究在排除了明显的心律不齐的基础上挑选心率控制在≤80次/m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取得了射线剂量低于回顾性门控的69.7%,而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满意结果。对怀疑为冠心病、心率能控制在≤65 次/min、律齐的患者,本着低剂量的原则,在100 kV 管电压下,行前瞻性门控采集技术检查,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范依莎,侯阳,赵鹏飞.低剂量前置门控冠脉CTA 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典型胸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169-173.

[2]殷焱,陈洁,柴伟明,等.心电图调制电流对有波动心率的心脏CT 扫描曝光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6):946-949.

[3]姚金龙,姚慧,刘斌,等.64排螺旋CT前置与后置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比较[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5):417-420.

[4]王继芳,姚以刚,徐学权,等.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2,10(2):74-76.

[5]Hsieh J,Londt J,Vass M,et al.Step-and-shoot data acqui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cardiac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J].Med phys,2006,33(11):4236-4248.

[6]张晓东,唐秉航,李芳云,等.256层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9):835-840.

[7]赵红,刘斌,吴兴旺,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45.

编辑/申磊

第五篇: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型解析及解题技巧

中考英语中的书面表达题,主要有“补全对话”、“看图填词”、“看图写话”、“看图作答”、“看图完成短文”、“看图完成句子”和“根据提示的内容,完成某项写作”等形式。这类题型的考试目的在于:通过书面形式测试考生口头会话和作简单书面表达的能力。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测试要点

一般说来,测试的主要内容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进行简单的会话或写作。例如:问候、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自我介绍等功能意念项目和简单的应用文,例如:便条、通知、短信等。一个题目写10个左右的句子,字数为80-100个左右。

二、日常训练与应试注意事项

1.平时要注意句型与对话的学习,注意听说训练,积极参与听说训练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会话相当熟练的程度。

2.在会话中,注意常在情景中使用的习惯用语、套语的归纳和应用,做到脱口而出,应对如流。

3.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做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既要看到前面的内容,又要看到后面的语句;既要符合习惯用法,又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4.要经常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命题作文的学习与训练。

三、解题技巧

1.要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与提供的情景,需用哪些习惯用语,哪种时态,根据词数限制,应选用哪一种表达方式为最佳。

2.表达要正确,要注意英美人的习惯用语,切忌随心所欲,用中文去对照英文进行翻译。例如:A:How do you do?此题只能选择How do you do”来回答,除此,无第二种选择。如果从语法和字数方面来考虑,那将会有“How old are you” “What

i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等多种与问句不符的答语。

3.注意在一些交际场合中,习惯使用的客套语。只要根据已知部分,就可推测出未知部分。例如:How are you回答 可用“fine ” “I’m fine. Thank you.”如果用“How do you do”来回答 ,就大错特错了。

4.在写应用文类命题作文或对话时,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人称、动词的时态等用法;写短文或对话时,要注意切题,不写没有把握的句子,切忌为使文章生动,在句中随意增加自己无把握的词,导致中文式英语而影响考试成绩。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和词汇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四、举例分析

1.写短文。

以Self Introduction为题,要求写出10个意思连贯、表述正确、无严重语法错误、语言流畅的句子,向新来的老师作自我介绍。第一句已给出:My name is Cheng Hui.分析:该题是要求考生向新来的老师作自我介绍。那么,该短文的写法可从如下三个自然段来写。第一段,向新老师介绍自己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第二段向新老师介绍自己在家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情况;第三段可以写自己与父母、同学和老师之间相处情况等。

2.写对话。

以“A Talk About English Study”为题写一篇对话,要求所问所答必须与英语学习有关,问答表述完整、正确、无严重语法错误、语言流畅、提问不少于5项内容。分析:写对话一要采用问答的形式;二要掌握好对话的内容与中心思想;三要在落笔之前,心里有一个构思计划即该对话要从哪几方面进行表述。就该对话而言,可从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表达:一是谈对英语这一门学科了解得怎样;二是谈学习英语用了多长时间;三是谈是否在课后还练习讲英语;四是谈英语这门学科是否难学;最后可以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学习英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13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下一篇:大学毕业祝福语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