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辅导策略

2022-07-07

第一篇:单亲家庭辅导策略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报告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目前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学校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应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发展,了解他们的特点,并施以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成长。

一、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

第一,失落、自卑

这一点大多体现在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些学生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精神。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封闭退缩,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他们的这种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了不起的人。而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这种优越感,同时,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件不光彩的事,因而产生自卑感。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强烈,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第二,疑虑、敏感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褒贬不理不睬,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又相当敏感,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爱说谎话,有时又表现得自尊心特强,受不了外界的任何意外刺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尊重关爱。在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情绪波动明显,对自己灰心失望,无精打采,心情抑郁,严重的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第三,嫉妒、厌倦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出于对其他拥有完整家庭的同学的嫉妒,想方设法地诋毁、诬陷、为难他人。曾有这样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趁交卷之际,拿走同学的试卷并偷偷撕毁。

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他们中有的对外界事物不再感兴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完全失去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无望,不愿与人打交道,知心朋友越来越少,逐渐自我封闭。

第四,冷漠无情,憎恨心强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不仅是失去一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失落和自卑,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对人间真情产生了怀疑。他们中有的人有这样极端的想法: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们竟然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人间还有什么真情?因此他们逐渐变得冷漠无情。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了憎恨,憎恨他们的争吵,憎恨他们不顾及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或憎恨一方不履行其责任,这种由爱到恨的感情变化过程对其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多负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习和生活都不会太感兴趣,对同学和老师冷漠无情。

第五,逆反心理和反向行为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很不光彩,再加上受到同学的歧视,就会慢慢地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尤其是当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偏心的现象出现时,就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比如不愿同父母谈话,执意不听父母的忠言劝告,一味地与父母对着干,甚至产生对父母的报复心。有时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有些同学把不满压抑在自己的心头,但压抑过久,超过了心理承受的临界点时,反而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在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候突然大叫,或搞恶作剧作弄他人,或在活动中过分显示自己,想以此吸引他人的注意,存在严重的人格裂变倾向。

二、学校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第一,关爱为先,以爱心滋润孤寂的心田

在学校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老师应该主动经常地找他们谈心,不仅谈学习,也要谈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最好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在草坪上、大树下、池塘边,告诉他们生活的知识、学习的窍门,这种看似无心实是有心的关爱很有效。还要组织和动员同学们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或许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关

爱。教师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的感情。你关爱他,他就愿意把心里话和你说,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容易接受。他们同样在老师身上感受到缺失的父母的温暖。我曾教过的两位女生从初中开始就出现严重的厌学,精神颓唐,经老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两人都考取了本市的重点高中,后来一直保持品学兼优。

第二,激励为主,肯定长处,因势利导

少年是刚起航的帆船,进取和信心是鼓起风帆的浩浩长风,使之在人生的激流中,奋勇前行。教师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校男生中曾有两位出名的“问题学生”都身体强壮,一个学习散漫,妄自菲薄;另一名脾气暴躁,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打。老师在严肃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缺点的基础上,又分别指出他们各自身上存在的优点。一位能说会道,说话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性,一位体育成绩优秀。希望他们能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他们听后很感动,改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重新认识了自己,鼓起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毕业后一个当上了某厂的供销员,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另一个中专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第三,主动沟通,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

家庭不仅是学生吃饭和休息的地方,也是度过一天中三分之二时间的场所。改善和优化家庭环境是改变学生不良心态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家庭状况的掌握和了解,主动与孩子家长联系。一方面要说服家长承担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要求家长克服生活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及时消除误解和疑虑。教师还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多报“喜”,少报“忧”,维护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以提高他们的“家庭地位”。实践证明,这种沟通虽困难较大, 一两次难以奏效,家长普遍抱有抵触情绪。但久而久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取得效果。而这种效果一但产生,便会发生持久而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长期生活,因而教师应倾注较大的精力。

第四、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进行教育

如同治病,教师如同医生。好的医生治病应是一人一方而万万不能千人一方。因而在摸清学生家庭背景详实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制定出具体的

教育措施和方法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孤僻、冷漠型的孩子大多处在单亲离异家庭,我们应该视之为子女,当他们的父母亲,从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充当他们家庭的一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和风细雨的工作方法,滋润他们的心田。还要从他们父母身上着手,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说明不论后父后母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都有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既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又改变了孩子不良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得以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五、多方配合,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每一段时间,也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心体谅这些遭受家庭变故,感情脆弱且敏感的孩子。教师在教育时应出言谨慎,切不可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加重其精神负担。班级应多开展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提高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除了政治上关心外,经济上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镇、村和社区要把这些家庭的帮扶和孩子的教育放到议事日程上,开展结对帮助活动。各机关工委、团委、妇联等组织,也应向这些孩子伸出温暖之手,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觉得人际关系的和睦、可亲,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好感。总之要使家庭、学校、社会一起“联手”共同关心、爱护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社会氛围,开创他们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 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中卫五小陈彩霞

在人生旅途中,家是驿站,是港湾,它供我们休息,给我们温暖。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家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发展之端。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关系不再是固若金汤,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而近十年由于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各方面的统计和研究都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因此,如何帮助单亲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与研究的课题。

在近3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单亲学生,本人从情感教育、建立自尊、心理疏导、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对单亲学生作了以下教育尝试。

一、用无私的爱开启心灵的窗

“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关爱,有老师的关爱,有同学的关爱,亲人的关爱和父母的关爱。但我认为,父母的关爱更加重要,因为父母的关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的父母离婚了,多年以来一直很少得到他们的关爱。因为我一直跟着我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也给了我许多关爱。现在,我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因为很长时间没在一起了,我们之间的话很少,一个星期也说不了一两句话。我这几天学了不少关于父爱的课文,也读了一些关于父爱的文章。我很羡慕那些课文里的父亲,多么爱自己的儿女,而我的父亲却没有像别的父亲一样关爱我,因此,我和他的话就更少了„„”这是一个初二学生Daming的一篇作文的开头。由此可见,无论是家庭婚姻的转变,还是其他变故,单亲家庭的子女都缺少完整家庭的爱,特别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心灵的创伤能影响到他的一生。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学习、身心区别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面对这样一个渴求关爱的孩子,教师该怎么做。父爱母爱我替代不了,就给他师爱吧。和他谈心,聊天,拉家常,探讨问题,给L多一些工作做,让L的学习,生活充实。对她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与表扬鼓励。师爱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Daming的脸上也多了笑容。与此同时我又请到L的父亲,和他进行了长谈,把

孩子的作文让他看了,有把孩子要说的话做了转达,诚恳的对他父亲说:“什么关爱都抵不过父母的爱,因为那是无人能代替的”。

渐渐地我发现Daming开朗多了,话也多了,与同学能交往相处了。看到她的变化,让我感悟,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要激发单亲学生的情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惰性和自卑,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去体贴他们,关爱他们。这样,师生之间才更容易架起感情的桥梁,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出现教与学的和谐与协调。教师以和风细雨般的爱滋润学生,能一定程度淡化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引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同步发展。

二、建立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教育专家韩凤珍说过:“所有难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努力保护好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培养健康人格十分关键的环节。

我教过一位单亲学生Z,个性很强,学习基础非常差,刚入初一就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他,他一幅满不在乎的表情,我从侧面问了一下他的同学,同学说,他小学就不交作业,不仅老师拿他没办法,校长也拿他没办法,没人管得了他。经了解,他的父母在他还没出生时就离婚了,他的这种表现证明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伤害,如何帮助他重新建立自尊?有一天早读,我在全班小结作业的上交情况, Z照样摆出一幅满不在乎的表情,结果我却表扬了他:“Z虽然不交作业,但却从来不抄作业,我很欣赏他这种不弄虚作假的行为。” Z当场有些傻了,但是,自此以后,他每天都交作业,并且喜爱上了数学和物理,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在班里成了理科的尖子生。

因此,教师必须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艺术地、友善地、朋友般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正确指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三、注重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

们既自卑,又很自尊。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敏感,脆弱,常常以不恭的举动,不敬的言词来掩饰自己的内心,这是大多数中学生身上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常见的社会心理。而他们的许多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同学们因他们不好相处而远离,而他们却又因不能融入这个集体而苦恼。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应对策略-----封闭自我。而这些,作为老师,如果不及时发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曾经教过一个女孩L,父母在她小学时离异,童年的她经常在父母的吵骂声中恐慌的度过,她本人又因为没有考上重点初中感觉非常自卑,从表面上看,她很安静,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是班里的中上等,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乖乖女”, 但是,如果老师细心,会发现L上课时眼睛从来不正视老师,老师和她交谈,她也不注视老师,课下,如果再仔细观察,其他同学都谈笑风生,而她从来没有主动和别人交谈,即使说到大家哈哈大笑的事,她也是很勉强的笑,对男生从来都是目不斜视,敬而远之,再看她的周记或作文,感觉她的心理非常丰富,文笔很好,但从文章中看不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说,L把自己的心隐藏、封闭得很深。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冒昧的去和她谈心,很可能会让她很尴尬,更躲避老师,因此我联系了她的母亲,了解到她的心结:“她一直为不可能再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而耿耿于怀,即使现在离异的父母对她再好,她也不快乐。”他母亲还说,孩子经常情绪不稳定。

我决定利用对她进行个别学习辅导的机会,与她交谈,谈话也要讲究火候,不能太快切入主题,因为她太敏感,很容易一下子把自己封闭得更严,也不要太绕,她会觉得你不安全,我从聊天中,很自然谈到她的母亲、父亲,说他们都非常爱她,但是他们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渐渐的,她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我从她的交谈中,发现她已经有抑郁的倾向,太危险了。 每一次谈话后,与她的家长交流,她的情绪会好一些,但是,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有反复,她需要教师长期的关注,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出一些建议,这样才能使孩子摆脱抑郁的阴影。

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坐到学生的身边,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既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必须具备引导帮助学生心灵成

长的能力。

四、注重单亲学生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性成熟、性觉醒,逐渐拥有成人的体魄、力量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但由于单亲子女的特殊心理因素,造成对父母家庭的依赖与向往新生活开辟新天地的矛盾,及多方面的情感需要与单亲不完整家庭的矛盾,从而增强了单亲子女青春期的动荡与危险性。

一部分单亲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的爱,会过早的尝试男女的爱情,这时作为老师不要粗暴加以干涉,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谨防学生走入另一个极端。L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很特殊的例子L是一个不善言谈清秀而文静的女孩,从看到她的第一面至今,没见她开心过,脸上写满忧和烦,整日不说一句话。上课经常走神。几次走进她,她都极不愿意的表情,拒人于千里之外。有一次,老师让作对话表演。讲评时,表扬了和她一起搭档的男生,没想到,她的反应那么大,“他有什么了不起,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于是,我利用一次吃午饭时间,和她套起了“近乎”,这回他到挺坦率:“老师,我不想和他们在一起。”“为什么?”“他们总是爱议论男生。说这个男生好看,那个长得帅„„哪个男生喜欢某某女生„„反正我觉得好恶心,我怕和他们在一起也变坏了。”她的言行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进入青春期以,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发,男女学生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相互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为什么她对异性这么反感呢?带着这个困惑我走访了她的亲朋,终于了解到:她来自离异家庭,父亲为人粗暴,每日饮酒,对她的教育,多是打骂,她要负责家里的所有家务,尤其是冬天里洗的衣服又大又重,她很是吃力;有时父亲带回家阿姨,就要她到外面,不管天多冷,晚上再回来。因此,在这种家庭氛围里,她很少有安全感,父亲的暴虐对她幼小的心灵伤害很大,以至于这个阴影对她的身心造成了消极影响,波及到她和人的接触和交往。她的脆弱,敏感,甚至有些偏执主要来自家庭的不和谐,她戴上了有色的眼镜看待周围的任何事,她的问题症结在心理,而对正常父亲的渴望,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所以,在学生处于青春期关键时期,单亲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重视疏导教育,用青春期科学常识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生理、心理变化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慎交友、交好友,使他们在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与启迪,以健康

愉悦的心情度过青春期。

父母离异对单亲子女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单亲子女只要锐意进取,变“不利”为“有利”,同样能够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者,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更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对单亲学生成长的关注和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既要尽早了解及时指导,也要长期关注长期追踪,及时解开单亲学生心中千千结,培养其独立、开朗、坚韧、自信、自尊、自我接纳和成功意识,成为单亲学生的鼓励者和引导者,才能使“单亲之花”也娇艳。

我们不是尼采,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是太阳,可我们却能在学生的心田中播洒阳光或投下阴影,一切都是不经意间完成的。

第三篇:做好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辅导

经过对调查材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段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经开始凸显为四大特征:自卑怯弱、心理封闭、憎恨攻击、厌学严重。

特征

一、自卑懦弱。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低人一等,于是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这类学生本来或许有着美好而远大的理想,但是由于自卑的心理,他们觉的自己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自卑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主动和老师、同学交往。这种心理若带到初中,一个全新的环境极大可能使他们更加的自卑与懦弱,从而会走向堕落,轻则变成“混混”,重则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如在我调查中有一位六年级男生小强,因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后来就变成了街上的“小混混”。

特征二:心理封闭。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无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看到别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讽刺和威胁,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往,更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家的现状。时时刻刻把自己孤立起来,躲进狭小而又封闭的自我天空里,其心理也越来越封闭。例如:原来开朗、活泼的小明,因为父母的离异,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自己的家人接触,和父亲基本上不讲话。在学校里害怕同学知道自己家的情况,就渐渐的远离同学,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样同学们也不和他交往,觉得他这个人高傲且难以接触。于是,小明逐渐形成了非常严重的自我心理封闭。

特征三:憎恨攻击。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快乐多半来自父母的呵护,父母的离异,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就如同鸟失去一翼,车失去一轮。由于家庭的变故,教育的失常,这些孩子容易表现出极端的倾向,在家里不愿和父(母)讲话,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话,常常欺负同学,到处打架惹事。为什么会出现憎恨攻击的行为呢?在我的调查中发现,产生这种状况的有两个原因:一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在生理和心理上渐渐的成熟,有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转而寻找别人的“关怀”,容易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或早恋等现象;二是在家里他们的父(母)经常打他们,而他们往往又会把这种父(母)的行为转而投向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或是别的人。例如在我调查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叫小明的学生,在班级里是“老大”,谁也不敢去惹他。因为他在外面认识很多的不良少年,在班里若谁惹他,那他就要吃苦头了,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他的殴打。经过了解得知他也来自离异家庭,经常遭到他的爸爸的殴打。

特征四:厌学严重。离异家庭孩子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我调查的学生当中学习成绩差或偏差有22个,占了所有单亲家庭子女的68.75%,而完整家庭子女中学习成绩差或偏差的同学只占了完整家庭子女的15.67%。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做作业时总想依赖教师的现成答案或抄袭他人的,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多数同学成绩屡挂“红灯”,厌学现象普遍严重,甚至充当“逃兵”。这种现象若不改变,在升入初中后,就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毕业之后,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升入更高的学府,只能步入社会。而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没有了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就很难找到工作,没有工作又怎么能养活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使他们有极大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的道路。例如:有一个叫小勇的男孩,在父母离异后,老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在班里不愿和别人讲话,上课也老是迟到、不认真听讲,而且老是旷课。经过调查得知,原来他老是呆在网吧里上网,并且认为网络游戏好玩多了,而上课没什么意思了。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都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既然家庭的离异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了这么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也是父母从小培养的。而离异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离异家庭的子女在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生活,会逐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心理在高段的学生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拯救这些离异家庭孩子,使他们领略到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美德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天职。”所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这些心理问题到了初中,乃至以后进入社会就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

家庭的破裂和亲人的缺失,给孩子造成许多伤害。有些孩子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使我想到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影响小学生人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环境,正是在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的主导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程度比较欠缺,数据表明只有12.5%的离异家庭子女学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如果离异家庭子女在学校中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经常得到同学的支持、鼓励与帮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而家庭对他们的创伤可以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被抚平,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用尊重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变自卑怯弱为大胆自信、豁达宽容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重视;另一方面是要求自己尊重别人。这是相辅相成的。在我的调查中,有大约50%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与正面的评价,反而在学校经常受到嘲笑、歧视,他们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能力差,干什么都不行,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是不主动的。在学校环境中,得到教师尊重和肯定的学生,常常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这在我的调查中得到教师肯定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很强的自尊和自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充满自卑的离异家庭子女要采用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长处,对其要进行公正、积极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全班同学尊重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能对他们进行嘲笑和歧视,要尊重他们。

2、用“爱”弥合孩子心灵的创伤,变心理封闭为友善亲近、海纳百川

孩子一生出来就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抚,爱能使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会更多地对别人给予爱。爱就像是甘霖与雨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推动的作用。离异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母足够的爱抚,才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虽然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双方的爱,但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可以给予他在家里得不到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爱恰好弥补了他们在家庭中所缺少的父母对他们充分的爱。所以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关心所产生的力量,也并不亚于父母的爱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便在于如何去爱孩子。”例如在我见习过的小学里有个小孩叫小乐,性格孤僻,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从小到大都没有给他过一次生日。在同学的提议下,他生日那天我们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给他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他感动极了,从来没那么开心过,他觉得我们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把他忘了,更觉得自己也是这个班级里的一部分。从此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的十分开朗和友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并要教育同学们也关心离异家庭的学生,使他们在爱心中成长。

3、群体活动与班会结合起来,变憎恨攻击为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调查表明,孩子处于小学高段时,他们的性格更多的受着群体交往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群体活动来培养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人格。我的调查表中离异家庭子女中有21名学生表示不经常参加班级或是社会活动的,占离异家庭人数的65.63%。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班级来说无多大用处,反而可能对班级活动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宁愿一个人远远地站在一边看其他同学玩,也不愿参与其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了我们:在群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要教育班里的同学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如:“晚会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篮球比赛”等,让离异家庭子女切实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4、学习兴趣与习惯结合起来,变厌学严重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习惯结合起来。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厌学严重,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在家光顾着工作和家务,没有顾及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不能帮忙;另一方面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带为照顾,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又解决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的不爱学习,心想反正做不出也没地方问,就干脆都不去做了。这样久了就会变成了习惯,成绩也直线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导致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要让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面对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再通过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之火,有了兴趣他们会主动的去学习。

总之,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来说,父母的离婚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而绝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会在父母离异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处在青春期起始阶段的高段小学生。虽然他们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但我想这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老师和同学能关心他、帮助他,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一定能够远离“伤心的海港”,驶向更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殊学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四篇: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

崇明县竖新小学

张琴

个案一:Y同学,五年级,父母离异并再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该生聪明,接受能力比较强。从三年级开始,该生经常会不来学校上课,奶奶多次来校哭诉,班主任老师也多次上门家访,但该生是一个人关在屋里,避而不见。据奶奶陈述:该生曾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活着没有意思。第一次不来学校是因为奶奶不让他与母亲通电话。虽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奶奶的教育非常反感,奶奶拿他没有办法。

个案二:Z同学,五年级,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因为从小缺乏母爱,父亲对他非常宠爱,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而他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甚至离家出走。通过他的父亲了解到,该生脾气比较倔强。据老师反映,该生平常与同学交流比较少,学习也比较困难。

以上两个个案都是单亲家庭的子女。近年来,单亲家庭的子女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校单亲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父母离异,孩子由隔代抚养,像个案一。二是父母离异,孩子由其中的一方抚养,像个案二。不管是哪一种,父母离婚都给孩子的心灵投下了阴影,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 1. 孤僻

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不少孩子表现得经常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由于一些孩子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隔代交流又比较困难。他们有了心事,没处倾诉。原本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不得不一个人面对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孤僻。与同学不善交流,遇到问题放在心里,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2. 叛逆

不少单亲的孩子还会对其他同学有排外和仇视的情绪。C同学父母离异,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那天,他看到班上一个同学拿着生日礼物玩具车炫耀,就抢过来把他扔下楼。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有什么了不起,谁让他炫耀的。”原来自从父母离异后,他虽然判给了父亲,但父亲工作很忙,大多数时间都是与祖父生活在一起。C同学的生日,就是祖父给他煮的一碗面条和一个荷包蛋,哪有什么玩具。

3. 冷漠

因为从小得不到亲情的温暖,使这些孩子也变得比较冷漠,对周围的任何事情不感兴趣,对班级活动参与不积极,对学习不感兴趣。

4. 自卑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较自卑,他们表现得比较敏感多疑,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别人。由于一些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不好,使得这些孩子更加自卑。

5. 情绪不稳

父母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表现得情绪不稳。像个案一的Y同学,心情好的时候会来学校,也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一旦有什么不如意,就会不来学校上课。他晚上常常不上床睡觉,睡在椅子里。那天半夜奶奶看到他还睡在椅子里,怕他着凉,就把他抱到床上。为此,他就和奶奶发脾气,第二天就不来学校上课了。

6. 散漫自由

有些单亲家庭,父母一方或者祖辈觉得孩子很可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溺爱,时间一长使得这些孩子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放任。在学校经常迟到、旷课。Y同学每天回到家里就是看电视,每天都要看到很晚,作业不能完成。

二、单亲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 情感的缺陷

单亲家庭子女不是没有父爱,就是失去母爱,使他们内心受到伤害。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有的离婚家庭,父母之间的恩怨比较深,有的在孩子面前相互贬低对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Y同学亲历了法庭上父母之间的唇枪舌剑,亲耳听见母亲说:“孩子我不要。”父亲说:“那我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母亲说:“随你怎么处置这个孩子。”从此以后,Y同学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给予的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在情感交流方面比较缺乏。因为觉得孩子比较可怜,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满足。目前孩子每天的零花钱涨到了10元。其实,金钱是填补不了情感的缺陷的。

2. 教育的失误

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往往存在一些偏颇,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孩子寄语过高的希望。Z女士第一次婚姻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现跟随父亲生活,与母亲断绝来往。再婚后又有了一个女儿,但是第二次婚姻又以失败告终,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内心一直希望女儿能够争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前进,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合,便会引起严教过度,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她还不自觉地一直拿女儿与儿子比。越比越觉得女儿不行,越比女儿真的越不行。母女之间关系紧张,母亲觉得女儿不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女儿觉得母亲管得太严。

二是对孩子监管不力。有的单亲家庭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自己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家长沉湎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孩子的关爱。有的家长缺乏责任感,把孩子当成包袱和拖累,把孩子当作皮球那样踢来踢去。Y同学的母亲一开始还能够经常与孩子通电话,但后来再婚了,怕孩子影响到自己新家的和谐,所以就很少再打电话关心他了。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也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三是过度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孩子的不良心理。

3. 缺乏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当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导致心理问题堆积越来越多。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当出现心理不适的时候,他也不会意识到,也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

三、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心理辅导

(一)家庭方面

1、帮助家长解开心结

其实单亲家庭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问题,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寻求改变。

Z女士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哭诉,说自己如何不容易,说孩子如何不懂事,说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孩子觉得妈妈在老师面前丢脸,也让自己在老师面前丢脸,觉得妈妈一点本事也没有。

针对这种现象,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首先要求Z女士要自立自强,重塑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能将怨天尤人的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C同学的父母离异后,他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大人之间的恩怨,不允许孩子的妈妈来看孩子,也不允许打电话。在对孩子父亲进行辅导的时候,首先从改变他的认知开始,通过解释帮助他重新认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虽然离异了,但是亲子之间的关系是改变不了的。一切都要从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出发。后来这个父亲接受了我的建议,允许孩子与母亲打电话,假期里也允许孩子到母亲那住几天。

2、指导正确的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作为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如果有可能的话,孩子最好不要扔给祖辈,即使没有办法要祖辈带,父母双方都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离异了,但是他仍旧可以获得父母的爱。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多采用鼓励和赏识的方法,给予正强化。研究表明,正强化能够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并越来越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更多一份关爱。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当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表现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要及时鼓励并给予孩子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说声“你真棒”“你做得真好”等激励的话语和肯定的行为,使孩子对自己重建信心。

(二) 单亲子女方面

1. 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给予真诚的关怀非常重要,让单亲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关怀。

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在倾听的过程中给予共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

虽然这些孩子一开始都不愿意开口,有着很强的心理防御。但当你有了良好的共感的时候,他们对你产生了信任的时候,他们会向你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

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轻轻的抚摸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

2. 激励——坚强面对现实

帮助孩子澄清一个事实,父母离异这是一个你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就要勇敢地去面对。通过“荣誉激励”、“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等,培养孩子的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为他们树立一些榜样,通过榜样来激励他们。如在对Y同学进行辅导的时候,我和他一起看了一段视频,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如何自立自强。让他感受到,和这些孩子比起来,他还是幸福的。所以幸福是自己的一种感受,不是靠别人给予的。

教给他自我激励的方法。一是改变消极的想法。大人离婚是大人们的原因,跟你没有关系。父母离婚并不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至少你不会每天提心吊胆,至少你现在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你也不愿意生活在父母每天的吵架中的。因此父母离异虽然你很伤心,但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二是正确地自我评价。不要一直对自己说我不行,不要以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边上辅导,你就不能学好。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我能行的,即使爸妈不在身边,我照样行的,我会比你们做得更好。三是确立目标。帮助孩子确立一个目标,并配以积极的行动,并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3. 助学——激发兴趣、培养方法

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父母在学习上的指导,所以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老师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在参与活动获得自我认同,从而变得自信开朗。

Y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老师让他参加学校的科技节小制作比赛,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果然他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当他拿到奖状的时候,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的腼腆的笑。

在平常的学习中,多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和复习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降低一些学习要求,逐渐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导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单亲家庭的子女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上学迟到、作业拖拉、卫生习惯不好等。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此要重视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是认知重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并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利己利人的。

二是行为训练。比如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指导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并自我监督。早上调好闹钟,确保准时起床,不赖床。回家及时做作业,做完作业再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三是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正确运用强化,以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成长。

发表在县德育论文集

第五篇: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

擒薹:单亲宗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琥母亲)的孩子.单亲家庭由于其宗窿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髟响t尤其在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容易阻碍孩子的性格和情感发晨.近年来髓着单袭东窿的增多.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晨障碍以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而耍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善这个问题.则需要社会、学校、索窿以及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

单亲家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由于其家庭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影响.尤其在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容易阻碍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近了公众的视线.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附带着各种各样的来自家庭、社会、学习方面的额外的压力.这也是单亲家庭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单亲家长、单亲子女、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膏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孩子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受害者就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他们是弱小的.失去父受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成年人难以想象的.有研究表明.他们中许多人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难以愈合.对于单亲家庭孩子这一特殊的群体.研究其情绪情感和个性心理发展障碍进行研究.探索实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情绪情寡障碍

1.情绪不稳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暴躁易怒.甚至想自杀等行为.这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安慰.经常进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场所.

2.抑郁冷漠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对失去父爱或母爱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改变以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经常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理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自我这个。小社会”中.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索。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与集体不合.

3.智力发展障碍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孩子.学习成绩也显著地差于完整家庭。而且这种差异在7--13岁的各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得十分显著.在智力表现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中。发现家庭关系的紧张度与儿童智力发展直接相关.即随智商降低。家庭关系呈现越来越差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容易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二)性格发展障碍案例:男同学小林.小学时候父母离异.父亲从此对他不闻不问.一向快乐活泼的小林从此像变了一个人.自卑.易怒.喜欢摔东西.在学校.除了和极少数的同学有交往外。一般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有偷窃行为.一次趁同学自习做操时间潜入寝室.把整层楼的寝室都偷了个遍.理由就是.其它同学有的东西他为什么没有.既然老师上课都在强调人人平等.那为什么在食物上就这么不平等呢?案例可以反映出单亲家窿的孩子普遍存在的性格障碍有t 1.自卑自闭这样的孩子是很典型的自卑自闭情况.单亲家窿经济收状况的变化。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长期冷战或吵闹都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处在一个没有父爱或母爱的家庭里.孩子自然就没有优越感。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感觉不如别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愿与人接触.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2.多疑嫉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菱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

1 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3.焦虑逆反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面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对象,孩子成天处在恐惧、担忧和焦虑中。没有安全感.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暴躁易怒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受到父母离婚过程的影响.有的孩子通过砸东西.打人.赐门等行为来舒缓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对人与入之同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同时由于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教育策略建议只有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心理,我们才能。因材施教。.而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怎样才能通过教育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己.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是一个需要家长、孩子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一)家长方面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作用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父亲是孩子的偶像和伙伴.父母任一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大体上说来.父母对自我责任的认知程度.以及是否愿意付出心力在孩子身上.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只有父亲和母亲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即使是离异的双方.对于子女的抚养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家长是孩子生活的支柱,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家长由于离异.家庭贫苦等原因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这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同样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

2.采取爱抚有度.宽严并举的教育方式。在单亲家窿.家长的心理素质很重要.应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民主.开放式的教育方法,重视子女交往能力的培养.尊重子女的感情和隐私,注重同子女的情感交流.教育以表扬为主.增强子女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子女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质量.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3.在孩子的生活方面给予爱的关怀.部分单亲家长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认为自己在子女的学习方面无法给予太多的帮助.这一现象在贫困单亲家庭中表现尤为明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不止指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老师,教孩子为人处事的老师.所以父母尽管对孩子舶学习没有直接的帮助.但通过对孩子生活的无徽不至的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这是同接的传达对孩子的鼓励,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的教育”.

4.培养单亲孩子的独立性。三人世界变成两人世界.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对孩子关怀备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差。通常单亲家长会有一种负疚心.总想为子女多付出来补偿.由于家庭缺憾而给孩子造成的某种损失或伤害.许多家长对单亲子女百般照顾.使单亲子女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依赖性较强,孩子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其后果是单亲子女一旦离开家长.便不知道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因此.家长能为单亲子女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

5.尽职尽责,做好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单亲家庭的产生.究其原因.很多是由于夫妻的离异.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离婚宰连年走高。这样因为夫妻离异而产生的单亲家庭增多.而夫妻的离异.受伤最深都无疑都是孩子。夫妻离异.孩子判给一方抚养(监护方).而没有获得抚养权(非监护方)往往就对孩子的关心就只剩下了部分的经济上的给予.没有了作为家长的关爱.这是单亲家庭孩子情感方面缺失的重要因素。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孕育的.夫妻离异解除的只是法律上的夫妻关系.而父母与孩子的血缘联系是无论怎么也解除不了的.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离异后.不管孩子是否归自己抚养.孩子始终都是自己的孩子.应该尽量给予孩子父亲、母亲的关爱.帮助孩子顺利走出父母离异的痛苦和阴影.早日面对新生活.

2 (二)草素子女方面。

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单亲子女应该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朋友.遇到挫折多和朋友.老师沟通.以愉快的心情投人万方资料第25卷(增) 邓东见,王泽燕,芏童。单亲家窿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305·到学习和生活中去.遇事多与人交漉.这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

2.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就这而言它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也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智力.激发兴趣等.能够让单亲子女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交漉.合作等形式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情趣。转移不良情绪.发现自己.超越自己. (三)擘校方面

1.教育中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自卑心理,但自尊心却很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要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一定妥尊重孩子.用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以孩子为友.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对他们多表扬.多肯定。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2.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一般不可能一,两次就达到顶期目的.这要求我们要有耐心.教育这些孩子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要为他们的点滴成绩、微小进步而欢呼.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

3.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组织各类适合单亲家庭孩子的活动.如快乐成长训练营.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其增进交往.接齄杜会.珍惜时间.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曰) 社会方面

1.正确对待单亲家窿子女.社会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不歧视单亲子女.膏于爱心.帮助单亲家庭子女适应社会.在这方面.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短暂的经济性的援助、慰问,而首先应该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长期性的帮助.在精神上不歧视.经济上的援助则可以采用帮助其就业等方式.

2.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单亲家窿子女的权利.社会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单亲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更多的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综上所述。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无辜地遭遇了家庭的不幸.比一般孩子更缺少一点爱护和幸福感.但爱是可以弥补的.教育无止境.关怀无限度.温暖无处不在.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一点关爱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只要遵循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及人格发展的规律.运用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就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只要社会各方共同配合.单亲家庭孩子一定也可以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参考文献:[1]凌曼.单亲家庭孩子性格特征及其 [2]汤小慧.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班主任工作三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暗示是用含蓄、同接、简化的方式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自卑感强烈的学生总是产生消极暗示.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产生心理负担.但如果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例如。我一定能行“我相信我自己能够做好”等等积极暗示.则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正如爱遮生所说。假如心中想要做某一种事.那么.最后一定能随心所欲地去做这件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大修工作总结下一篇:东南大学学生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