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自由的写作

2023-03-25

第一篇:让学生快乐自由的写作

让学生体会习作的自由与快乐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怎样让学生不怕作文并乐于写作文呢?面对日常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我们应努力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藉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激起学生的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背景”应该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进入课堂时,都带有情感和意志,带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作文教学只有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和需要,这样对学生来说写作变成很有意义的事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架起学生习作和生活的桥梁。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去河边看成群的蝌蚪,去田野捉虫子,下雨天听雨、下雪天打雪仗„„让他们在快乐、鲜活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情不自禁地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

许多孩子怕写作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和学生聊聊所见所闻,如:今天天气怎样?四周景物有什么变化?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小伙伴之间发生些什么事情?路上有什么见闻?国内外有什么大事?这样,让学生睁开明亮的小眼睛,竖起善于倾听的小耳朵,辨别世间真伪,尝试人生百味,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这样有意识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就会在学生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再现生活,激活学生心灵的感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生活之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表达了。

二、创设自由的作文形式,点燃学生的兴趣。

作文的生命在于个性,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其个性之美,形式的自由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自由的作文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作文题目的“自由”

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作文的源头。要让学生真正热爱写作,有一个让学生倍感兴趣、产出不吐不快的冲动的题目是关键。这样的题目的,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应该来自于学生的心灵。为此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作文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宽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例如《XXX,你听我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交警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识的卖豆腐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到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去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作文形式的“自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文兴趣。面对作文训练《二年后的我》,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自己成了大风车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有的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污水处理器,正准备申请专利,有的说自己刚刚著完第一部长篇小说,有的说自己已经成为我们苏州市的市长,正在为新苏州的建设费思量„„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校园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作文形式,给作文配上鲜活的画面和生动的照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作文的趣味,给作文注入生动的气息和个性的精彩。

(三)学生表达的“自由”

学生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喜悦,有感动,有委屈,也有愤怒„„此时此刻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教师就应成为一名积极的引领着,引领学生敞开心扉,让汩汩的清泉喷涌而出;引领学生展开双翅,让飞扬的思绪尽情翱翔。作文就应该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场所,让学生不受拘束,自由地表达。我们的学生,有的善于编述故事,爱写记叙文;有的善于抒发情感,爱写散文或诗歌;有的善于大胆想象,爱写童话和科幻„„把表达自由交给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拘形式,不限体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往往会规定学生作文篇幅的长短,其实,这只会平添学生对写作的惧怕,还容易使学生滋长硬凑数的不良习惯。作文的字数应该根据表达的要求,灵活的、自由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给予他们的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爽快和平衡。

三、更新作文的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动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为了让学生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我在用教师一人给予评价的传统方法的同时,不断更新作文的评价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能。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学生而言,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无疑是我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审视作文的机会,使学生自己能够判断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自己劳动成果,从中品尝到快乐。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二)学生的互动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我让学生只有组合成若干习作评改小组,每组4――5人。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素材,相互启发、相互指导、相互批改,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进行再评价,进一步给予肯定。学生间这样的互评,可以获得与其他同学交流习作、互相比较的信息,可以获得自己在写话与习作上的进步情况,可以了解自己在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各方面的得失,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家长的参与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有些家长的文化素质胜过我们教师,他们懂教育,也关心教育的发展,这样也为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现成的教育资源不加以开发利用岂不可惜?为此我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这篇周记不仅要有同学自己的评批,还要有家长的批语。一开始家长不以为然,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关注下一点点成长起来,就有了成就感,参与的兴趣也随之大增。

(四)社会的激励评价: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学生只有获得迫近的学习目标才能有学习的热情,才能乐此不疲,才能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不畏挫折、持久地、愉快地写下去,一直到实现目标为止。我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个写作的目标就是发表,它能激发出不竭的动力,能转化为切实的能力,促进学生作文提高的有效手段。因此,我总是积极组织、辅导学生投稿。发表作品不仅在心里上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和热情。

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作文是件很平常的事,应该运用自己最纯朴、最真诚、最自然的语言说自己“必要说的与喜欢说的的话”,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写作的自由与快乐。

第二篇:让学生自由地写作

让学生“自由”地作文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有段时间,我沉迷于写作,也曾投了几篇稿子,选材来自于我教女儿的心得,身边的小事,再加上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连缀成文,洋洋洒洒,感觉很好,有些居然也发表了!可当有时,有心想写个什么内容,但若没有亲身体验,总感到像个“囊中羞涩”的人,实在羞于把东西拿出来见人。所以,我深深感到,写作也是一件需要“自由”的事情,最好的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往往写得也就自然别致。

后来,在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中看到他把择鸡毛菜也写得那么的有滋有味,把女儿的同学写得更是出神入化,更是佩服!当然,他也表示,这些都是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带给他的积累,和他的兴趣所至。在同样的一本书时里,他的女儿则发扬了他的这一“传统”,就谈些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不是可歌可泣的大事,都是些小事,也不可能成为什么学习“典范”、“成才之路”上的明星秘诀,可写得是那样地饶有趣味,哪怕是父亲为女儿的学习屡屡生气的细节。读着这样的书,你的心态会越发平和,会发出由衷地感慨“生活真好!”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似乎忘了我本来是要写《亲爱的汉修先生》的读后感的。可是,刚才那一番感触就是在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后产生的。在《亲爱的汉修先生》里,我除了看到小男孩鲍雷伊的在一天天地成长之外,这个小男孩同时正在把他关注的视角逐渐扩大,一直到他坐到作家贝乔女士面前,到他把父母亲最近的一次见面写得那样细腻,充满孩子的小小的心思。当然他也只不过是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创造出来又一个可爱形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是一个孩子怎样“渐渐”地在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的。

在这本书的开头,一封便条式的信向我们展示了小鲍雷伊的稚嫩的笔触。这封短短的信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鲍雷伊和作家汉修先生开始通信了。虽然,后来有的仅仅变成形式上的(他想象中的通信),成了日记,或者成了他的自我倾诉,在这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没有人对他说要“真实”,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一定的中心”。事实上,当他就那样写着,这一切都具备了——一切因为有真实的生活作为蓝本,还需要什么额外的“加工”么?

“蝴蝶树林”的美吸引了鲍雷伊,而名叫“土匪”的狗则牵住了他的心,这些本是生活的常态,他只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至于“中心”,还真很少有意“突出”过。

在鲍雷伊参加写作比赛时,一个同学从书上抄诗歌参赛的经历也验证了真实的可贵。他放弃了写一个蜡做卡车司机融化掉的想象故事,而写了跟爸爸一起在《卡车上的一天》,最终入围写作奖。

“你写得像你自己,你没有想要模仿别人。这是好作家的特点之一。”这是贝乔女士对鲍雷伊说的,我想这应该也是“好文章的特点之一”吧。让每个孩子做自己,写自己,而不要总想着模仿别人,这许是让他们在语文写作方面得到真正成长的不二途径吧!

2011-5-7

第三篇: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1、紧贴学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已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注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放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儿童由“无话”到“有话”,由“怕写到“乐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涌现”。

2、引导儿童交际小学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向人家介绍一件事情或一位人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要强化学生的“作者”意识,在写前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怎样写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进而能打动人,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这样的预防交际的角度上构思写作,文章便容易倾注作者的情感。写完后我让儿童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或征求别人意见,或与听者一道分享美词佳句的快乐。让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倾听别人的习作,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一次语言交际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不仅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乐写不疲。

3、开放写作时空这样的作文教学大纲司空见惯:老师命题《我的++》,学生“遵命服从”,全班学生搜肠刮肚,胡编乱写,凭空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敬的老师”。学生心里明白老师要求的是文章技巧如何,并不管你是否真有其人,确有其事;老师要求的是你快速作文、当堂完成,以训练写作上的应试能力。这种指导思想,这种写作的时空条件,不管学生有无经历、体验、积累,只要编得圆满即可。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据报载:一位美国教师让学生写《我的爸爸》,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上班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这样,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我们不妨开放学生的写作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4、鼓励文体各异当今,普高语文教材及成人复习教材的目录中,都悄悄地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所谓的文体取消了。“淡化文体”正成为语文界的热门话题。成人如此,何况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文章本无体,古人作文是不讲文体的: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都属“文体难辨”的文章。文是用来抒发心曲的,本应是满腔热情、满腔思想的自然流淌和外泄。作文指导,无疑要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记叙文在小学生习作中占重要地位,如教师一味地指导学生围绕这个圈子转,势必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发展,思路的拓宽。以至于一抬笔,文体的约束就占据了大脑,唯恐不合规范。这样写哪有激情和灵感。小学生要表达的东西也有深沉的、羞涩的、神秘的,他们有自己的听众,自己的读者,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心声。如写一个人物,书信体、日记体、议论说明体皆可用之,甚至比起记叙文抒发起感情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教学作文,文体无需千篇一律,而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5、放手自拟文题统一规定文题同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更使部分学生易犯“无病呻吟”的坏毛病。在此方面也应为学生营造相应宽松的空间。“开放式”文题。即在主题确定以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减少文题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如写一位老师,以《我的老师》为题,可能多数学生会写现在的尤其是语文老师,无疑内容的来源的文章的思路都是很窄的;若放手让学生自拟,那么诸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题丰富了,内容自然不会枯燥管,形式自然不会单一,感情也自然真挚感人。“补充式”文题。即提供文题的形式,让生自补文题内容。如《我最难忘的……》,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总有自己最难忘的东西。这此东西可能是人、事或物。于是,诸如《我最难忘的一个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等都可能出现。让他们自己填补文题空白,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语言雷同,形式单一的弊端。

6、改革评价机制传统的作文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千金定优劣,极少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这样,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主动客观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文评价,除教师评价外,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的空间。学生参评。可将某个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请小读者在课堂上朗读,指导全班学生各抒已见,直抒胸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意见虽多,甚至有时会针锋相对,这对于小作者、小读者双方都是受益无穷的。指导自评。教师可适当地写些启发性、思考性的评语,做些批注,然后指导小学生多读、多看、多思,根据教师的评价总结一下写得精彩的地方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原因何在。将师评与自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价值和水平。少批评多激励。对于小学生作文无需过多地指出缺点和不足,甚至针对细微之处吹毛求疵,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教师应更多地针对其优点,给予表扬的鼓励,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信自己倍受老师欣赏,在心里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习作的水平的质量。总之,作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空间,使其能够真正地展现和发展自己,这便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习作如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

如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习作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创造性活动。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作文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在这里谈谈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点浅显尝试。

一、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画面,要让学生走进画面,在画面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点感觉,让他们有“似曾相识”之感。有了这种感觉,自然就有事可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例如:有一次看图作文,画面是“老鹰抓小鸡”,针对此次作文训练,课前我特意作了一次安排,利用活动课开展了一次"老鹰抓小鸡"的活动.活动后,让学生试着去写,作文课上,我结合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并引导他们如何按顺序、有重点地写出画面内容,每个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以及那种热烈的场面都写得十分细致.如果没有亲生经历,光看画面内容,学生是写不出那种热烈的场面,快乐的气氛.可见,让学生身临其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改变作文无话可说、枯燥、干巴的写作状况.

二、鼓励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感

“作文如做人”,做人要有真情、诚实,作文亦如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应是自己的所思、所闻、所感,有新意、有创造,能充分展示个性,而非人云所云,既然如此,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东西。这样不仅有话可说,也才感动自己和他人.然后在”源头”上挖掘,帮助学生树立"生动处处皆作文"的概念.让探秘明白,只要有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就容易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记下美的亮点和美的瞬间.比如要求学生在描写场面的时候,我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出一个印象深刻的场面如实描写,其中一个学生以“同学扫厕所”为一个“面,”以“老师帮助同学们扫厕所”为一个“点”特别是老师捏着小竹竿捅便道,拿着铁夹如何清理垃圾,一个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臭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情感真挚。”文无定法,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千万不能给学生加一个“套子”应让他们想说就说。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有特色、有生活气息,从而避免讲大话、套话、空话或抄袭的弊端,让他们悟出“写作文并不很难”的道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就很浓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纵观现在的作文改革情况,新概念作文已占面了市场。想象作文就像一朵奇葩,表现出他独特的魅力。可见,想象作文在作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能否想象,是否想象合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作文兴趣、如何发挥它们的想象力呢?这就需要他们的正确引导。小学三年级中编写童话,我让他们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事物,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学生兴趣极浓,你一言我一语,然后我相机进行真确的引导。一学生这样写到:“还有一天,熊猫的生日到了,他想在生日那天和最好的朋友春风先生见面。于是就通过卫星传话个春风先生,并叫手下竹子们做好迎接准备工作。春风先生一到,竹子们就”沙沙“地奏起音乐,”“呼”的一声,他们迅速穿上绿装„想象大胆,即合情又合理。由此可见,想象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乘上想象的翅膀,去遨游属于他们的天国。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说,而且情绪高涨,乐于写作。

四、开设第而课堂

作文内容从哪里来?不仅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实践、生活积累,还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美国的作文教学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让学生大量利用工具书,展现自我意识。而我国的作文教学,教师则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上,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甚至会无话找话。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教法,我让学生每节课前抽一人讲一个小故事,每人一周办一份手抄报,一学期每人至少读一本名著,日记不限,记自己想记得事;同时让他们学会查找各种资料,增大他们的阅读量。 清明节那天,学校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扫墓回来,我布置一篇以‘清明节为内容’的文章。作文收上来后,大部分学生等候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的还这样写道:”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接着房子倒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于这场大地震。重伤的有10万人,轻伤的有不计其数。这是多么可怕呀啊!”另外一个同学写道:今天是清明节,我知道什么是“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的来历。就是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通过查阅《少儿百科全书》,我知道了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奉祭品的日子。从学生的作文看出,清明节给烈士扫墓,不仅仅是缅怀烈士,而且还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这些知识是老师没有传授给他们的。开设第二课堂,不仅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使他们作文时又“水到渠成”之感。

五、作文批改要得法

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小学时作文也写得不好,中学时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来渐渐喜欢作文,以至于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可见,作文批改的得法,对一个学生的作文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何去进行得法的作文批改呢?

1、评语的书写,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生的作文不少是经过自己精心构思写成的,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作为老师,下评语时,如果语言过重或者语言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其厌、怕作文。教师担负的是教育学生的重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开学不久,我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并把它写下来。以为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我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好,我想,老师一定会给我高分。”在给这篇日记下评语时,我写道:“你的人作文老师还没有机会看,不过,老师很相信你的能力,并希望你能如愿,请你静候佳音吧!”在评改该生的作文时,其文章并不如她所想。针对学生的心情,我提笔写道:“你的作文写得不错,只可惜在描写景物特点时你忽略了他们的细节。如果你能再仔细观察,对文章加以修改,你的作文一定会更好。”该生拿到作文本后,重新修改了一番,修改后的文章比前一篇好多了。鼓励性的批语,即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包容之心,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学生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一篇好的文章,不论从布局,还是从内容上看,都体现了学生的精心构思。对这些佳作,老师可以以尾批的形式、以表扬、赞赏的语言去评价他们的文章。但如果是面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也总是采用尾批的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会适得其反。这时,我们不妨采用眉批,在学生的文中去发现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老师的眉批,学生会仔细地揣摩,细细地品味,并从中体会到一种进步的喜悦。写作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加。

3、批评的评语要适度

21世纪的教育多提倡鼓励性。但对一些较懒惰、粗心的同学,他们的文章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甚至有的还是抄袭别人的文章。对此类现象,教师切不可再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用鼓励性的语言,只能是适得其反。但用不能采用笼统性的评语。

以前我校曾经有一位男教师,他发现一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空洞,于是,这位老师批下:太笼统!”学生的父亲看到后,提笔写下反批:写笼统,批笼统,真是笼笼统统。”教师的形象何在?面对学生的此类现象,教师应采用幽默、含蓄的方式来进行批评。我班一位学生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总是把引号丢了一半。在一次作文中,我这样下评语:“引号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然而你却狠心地把他们分开了。”从此以后,该生就能正确使用引号了。可见,幽默、含蓄的批语,既能不伤他们的自尊,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愿意克服自己的缺点,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有精心的安排,还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启发他们,充分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广泛地猎取、认真地思考、勇于去探索。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过:“写作时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如果我们能使学生“因为写作而快乐,因快乐而钟情于写作。”作文教学何愁不能步入新的天地。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写作业

江苏省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刘巨祥

做作业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环节。

如何使孩子高效、快乐地做作业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食物。这样一来,流向大脑里的血液也就减少了。这时,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鱼大肉的孩子更糟。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因此,孩子作业应在放学后晚饭前进行。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应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二、在游戏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以后看。如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孩子做作业是辛苦的,有时孩子要抵抗很多不利的因素才能完成作业。在做完一件疲劳的事情,然后再让他做他最喜欢的事情,就等于给他一个安慰,一个奖赏。孩子作业能和快乐连接起来,孩子就愿意学习,也容易形成习惯。

三、在良好的环境中做作业

孩子做作业需要良好的环境。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书房也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应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

四、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聪明的家长会限制他的这个欲望,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孩子阅读他感兴趣的带有彩色图片的故事书,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以上讲的让孩子做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因此,运用此方法应该有所变动。教育方法应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如贯彻始终,必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下一篇:软文营销的技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