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舞蹈艺术论文

2022-05-0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图腾舞蹈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静态造型是舞蹈艺术创作中,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舞蹈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舞蹈是一种依靠肢体动作的变化展现艺术美感的形式,由于舞蹈更多的是动态造型,导致许多人忽视了静态造型对于舞蹈整体美感的重要影响。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是舞蹈家根据自身理解,在舞蹈过程中某个造型的停顿、静止,形成的独特美感。

图腾舞蹈艺术论文 篇1:

浅谈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在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课程,使学生接受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最佳渠道,因此,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舞蹈艺术课程 必要性

1前言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经过提炼加工重新组织、艺术化了的情感表达形式。舞蹈艺术就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的体现。它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

一切艺术种类中,最古老的大约要算舞蹈了。原始人就已经有了舞蹈,在当时往往是载歌载舞并有简单的人声呼喊或敲击某种原始乐器作为伴奏的混合形式。原始人的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而出现的,劳动是其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最初的舞蹈尽管也是多种多样,但大体上不外乎再现狩猎情景和抒发胜利的欢乐情感的;教导青年人捕捉鸟兽和生产知识的;装扮成各种野兽形象地反映巫术礼仪和图腾崇拜的等等。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开创了以乐舞教育为手段来培养和塑造文武双全的贵族人才和合格称职的统治者的先河。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之哲人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指出要成为一个奴隶主阶级的合格接班人,必须从学“诗”开始,逐步掌握“礼”和“乐”的全部内容,并认为这是衡量其人格是否健全、思想道德是否成熟、是否能够独立在世上立身行事的标准。同样在西方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舞蹈艺术教育还是欧洲贵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近现代,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早已将舞蹈艺术教育列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美国,他们对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在他们看来,对于那些并不准备终生从事舞蹈艺术的学生来说,舞蹈艺术课程是有助他们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表达情感、形成端庄体态、调整神经肌肉系统、加强动作准确性、训练注意力和培养翩翩风度的最佳手段。

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它的情趣教育功能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等,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2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2.1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恩格斯说曾经说过,“……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古往今来,舞蹈艺术教育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在人们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世界大局看,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上,也体现在国民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水准的较量上。所以,为赢得竞争的胜利,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将艺术教育视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就世界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很多国家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都早已将舞蹈艺术作为其专业必修课程,甚至是副专业,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健康和人类发展学院、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日本体育大学等。

在学校教育中,舞蹈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学生精神气质的培养,还是对于其人格修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载歌载舞的艺术审美感受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舞蹈艺术教育是使学生达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2.2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与“内化”,即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志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有着极其广博的功效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次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的向往与追求的。所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艺术教育,既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也能使学生充分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自身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和完善。同时,舞蹈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十分有助于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和协调性的提高,以及健美体态的塑造和良好气质的培养,并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使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愉快和谐的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社会的融入性意识,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概而言之,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全然一致。故而,在该专业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对既是社会公民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舞蹈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向。

2.3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时代的新内容,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丰富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完善人自身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4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到处充满了竞争,为了升入理想的大学埋头苦读,很多大学生无论是气质和体态都已失去了青年人应有朝气与挺拔———肢体的协调性、体态的韵味、举止的高雅度等普遍较差。因此,当今的大学生急需品尝舞蹈艺术的甘美,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自身都十分重视自我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提高。现代大学生已经成人并即将踏上社会,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尽可能地广交朋友,扩大社交范围,接触和了解社会,乃是许多学生共同的愿望。另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高校的大学生同样都充满了无限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生对“美”也有了更新、更高、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上胜人一筹”已不再是他们唯一追求的目标。他们更希望自己无论是内在或是外在,都能变得更美、更具魅力。而通过对舞蹈艺术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挺拔健美的体态、优雅文明的举止、高雅大方的气质,并还能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获得一定的人文知识,掌握进入文明社会、走向世界的交际手段,为今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实现“塑造完美自我”的梦想助一臂之力。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舞蹈艺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

3结论

舞蹈艺术是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或再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扬,对丑与恶的鞭笞的。学习舞蹈艺术的过程实则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自我完善过程。舞蹈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又是技能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它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可替代的。因此,在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不仅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完善自我素质结构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张金英.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3]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侯丽红

图腾舞蹈艺术论文 篇2:

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

摘要:静态造型是舞蹈艺术创作中,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舞蹈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舞蹈是一种依靠肢体动作的变化展现艺术美感的形式,由于舞蹈更多的是动态造型,导致许多人忽视了静态造型对于舞蹈整体美感的重要影响。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是舞蹈家根据自身理解,在舞蹈过程中某个造型的停顿、静止,形成的独特美感。静态造型不是单纯的造型摆设,而是一种富有深刻内涵的舞蹈动作,是整个舞蹈艺术造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概念进行切入,探讨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

关键词:舞蹈艺术 静态造型 艺术美

静态造型是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表演通过静态造型与动态动作的结合,实现了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目标,使舞蹈艺术更加富有韵律美。静态造型是舞蹈家自身对于舞蹈的理解,依靠停顿、静止来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舞蹈艺术的丰富内涵。舞蹈艺术中的静态造型,以其独特的美感,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使整个舞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灵动。静态造型是舞蹈艺术表现中情感的过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概念

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主要是利用舞蹈家的身体作为基本素材,通过停顿、静止使舞蹈队形、路线与整体空间构图发生变化,实现深化舞蹈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烘托舞蹈氛围、丰富舞蹈情节的目标。

舞蹈艺术通过塑造静态造型,使舞蹈家仿佛雕塑一般具有立体感与艺术感,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舞蹈艺术动态动作中穿插静态造型,可以使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舞蹈的节奏感与力量感,充分的了解舞蹈艺术中蕴含的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舞蹈艺术的造型有多种多样,每种都具有其特殊的艺术美感,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舞蹈造型,静态造型更富有创造性,以期天马行空的方式带给观众以强烈的想象空间。舞蹈艺术是一种跃动的情感,造型则是舞蹈家展现舞蹈艺术以及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形式,通过凝情于型、动静结合等方式,展现舞蹈艺术的独特美感,舞蹈家将自身情感凝聚于舞蹈的造型中,随着节奏起伏舞动,随着节奏的跌宕静止,充满韵律感的舞蹈使舞蹈艺术魅力得到独特的体现。

例如在《金山战鼓》舞蹈中,舞蹈家入场时,采用点步翻身随后转身,然后摆出一个静态造型,让观众瞬间感受到了抗倭女英雄梁红玉飒爽英姿,静态造型下的威武英伟的巾帼英雄气概,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舞蹈艺术以及舞蹈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又如在《丝路花雨》舞蹈中,反弹琵琶是英娘的标志性动作,贯穿了整个舞蹈过程。《丝路花雨》是由多幕小型的舞蹈剧组成,每一次舞蹈剧的过渡,都会有一个极具神圣、美妙的静态造型亮相,将敦煌舞姿中特有的“S”型造型以及英娘淳朴、天真的性格表现出来。如果仅仅依靠动态的舞蹈,势必无法充分体现敦煌舞姿的独特造型,展现敦煌舞姿的神韵,也无法表现英娘的淳朴、天真性格。静止造型的亮相处理,也是根据舞蹈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设计的,恰当运用正确的舞蹈造型动作设计,能给舞蹈作品增添更加夺目的光彩。

舞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就是造型性。舞蹈中恰到好处的融入静态造型,才能完美地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人物的性格,更能完美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每一组成功完美的舞蹈造型,都是经过舞蹈编排人员精心的提炼和美化,使其具最生动、最鲜明的特点,而且保证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富有典型意义与时代精神的艺术造型,往往能在瞬间捕获观众的心。比如舞蹈剧《千手观音》,就以浪漫的表现手法,将数千年静态的壁画、雕塑形象以动态的造型艺术表现,尤其在“单边手”上有着极为细腻的体现,同时也将“单边手”与“双吐蕊”形象完美的结合,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最后,以“雀尾屏”结尾,使整个舞蹈剧达到了巅峰。

二、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归纳与分类

一般来说,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是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完成后,依靠造型的停顿、静止作为完结符号;第二种是在舞蹈剧衔接过程中,依靠静态造型作为间歇转换的标志;第三种是舞蹈剧的动作或者是着力点的转折,依靠舞蹈家突然的静态造型实现。

观众在审美方面有其独特的理念,因此,在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设计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由于观众的年龄层次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个人习惯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等等,众多的差异性导致观众对于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有些观众认为对称与平衡的静态造型才是最美的,有些观众却认为舞蹈家脚尖的动作才是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神韵,还有些观众认为恬静、温和的静态造型才能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综合考虑到观众的不同需求,在动态的舞姿中穿插独特的静态造型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静态造型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

静态造型是在动态的舞蹈过程中瞬间的停顿、静止,可以是两个舞蹈剧组合之间的衔接过程,也可以使舞蹈结尾的停顿动作,一般也被称为亮相。静态造型是舞蹈动作组合过程中情感的过渡与衔接,也正因为静态造型的存在,才使得舞蹈艺术中动静结合,展现了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静态造型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身传统的舞蹈形式以及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造型。就拿藏族舞蹈来说,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环境下,空气较为稀薄,在一般行走的过程中,都以曲背、弓腰为主,因此,藏族舞蹈的特点就是弓腰、曲背、舞袖等。藏族人民信奉的是雄鹰的图腾,所以在藏族舞蹈中,许多造型都是模仿雄鹰展翅。再如,傣族舞蹈中著名的孔雀舞,标志性动作为“三道弯”与“一边顺”,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通过肢体动作将其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更是以一舞《雀之灵》获得了全国乃至世界观众的一致好评。杨丽萍通过对手部、肩部、肘部、腿部、脚部等一系列动作的变化,演绎出孔雀开屏的造型,展现给观众一种静态造型的艺术美感。

(二)静态造型在古典舞蹈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精粹,是传统舞蹈的具象化体现,在造型方面重视“圆润、倾斜、拧结、弯曲”。前文所例举的《丝路花雨》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中“圆、倾、拧、曲”的特点。

一般来说,造型在不同舞种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民族舞的特色是模仿该民族极具象征性的动物并将其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古典舞则是表现“圆、倾、拧、曲”的特点,凸显人体的线条与动作的协调,展现了独特的静态造型艺术美感。

四、结语

静态造型是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表演通过静态造型与动态动作的结合,实现了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目标,使舞蹈艺术更加富有韵律美。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概念进行切入,分析与探讨了静态造型在民族舞蹈以及古典舞蹈中的运用,阐述了静态造型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郭丽娟.敦煌造型艺术再生问题研究——从敦煌造型艺术到敦煌舞蹈艺术[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2008年.

[2]张彩凤.从可触摸的实体到空灵的光芒—光材料在雕塑中的应用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2008年.

作者:邱艳

图腾舞蹈艺术论文 篇3:

从舞蹈《心琴》、《织梦》谈舞蹈艺术构思

摘 要:舞蹈艺术构思是一种发现,是一种创造。它是舞蹈编导在孕育舞蹈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舞蹈形象思维活动。它包括酝酿、确定主题,选取、提炼题材,塑造人物形象和考虑整个舞蹈结构的布局安排,探索和追求舞蹈艺术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概括起来讲,从舞蹈的内容到表现形式如何作到完美的統一。因此,舞蹈艺术的构思,在舞蹈创作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舞蹈创作是不是舞蹈艺术的构思,符合不符合舞蹈艺术的构思,这将直接影响整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艺术;构思;创造;形象;

文献标识码:A

在舞蹈《心琴》的艺术构思过程中,我通过对苗族群众生活的深入了解,发现月琴是对苗族姑娘的生活、爱情最有代表性、表现力的舞蹈形象,于是,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用苗族特有的月琴传情方式,用别具匠心的三段结构结构、意象方法、月光下琴声传情等画面,通过琴声的震动传递肢体和内心的感受,创造一种温馨、缠绵的意境,抒发出生活在一个快乐和谐的社会大家庭里的苗族少女,没有孤单、没有寂寞,阿哥的琴声传递着快乐和幸福,激情喜悦的舞步震荡着美好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希望无处不在,爱无处不在。在舞蹈布局上,我大胆的打破了以往苗族舞蹈的单调表现,并巧妙的将民族元素提升和创新,从而达到弘扬社会思想正能量的目的。正因为舞蹈《心琴》的这些独特的情感发现和表现手法,在广西第四届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得了编导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

精巧的舞蹈艺术构思,来自深厚的生活基础。生活的海洋无限广阔,生活现象极其丰富,但生活是繁杂的,也是没有提炼的,它们都不能构成舞蹈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是一般的形象以及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是一般的形象感情,而是经过选择的、集中了的、有概括意义的、有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舞蹈《织梦》从构想、到每一个动作的锤炼,经历的也是这样一个艰难而愉悦的过程。

接受创编参加全区舞蹈比赛节目的任务后,我总在想,一个称职的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把艺术与火热的生活、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结合在一起,把个体的期盼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有了这样的思想前提,在反复思考的思索的基础上,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伴随壮家女人一生巧手编织的各种图腾,不就是她们的梦想吗?不就是每一个普通壮乡女儿的中国梦吗?于是,细细的织线编织着梦想,长久的织线向着幸福;织着明天、织着未来,我们在追梦!就成了舞蹈《织梦》的主题。

在开展具体构想的过程中,我把壮家女人一生的梦想逐个展现出来,小时候,女孩们玩的是“手穿线图”的游戏,长大了,花腰带伴随着她们,壮锦伴随着他们; 每一个梦想都展现在姑娘的衣服上,每一块图案都是一个向往、每一个向往都是一个追求。舞蹈律动上,

一根线、两根线巧妙地织出美丽的图画;一个梦、两个梦一起汇成一个幸福的家园。在舞蹈布局上,我大胆的把壮家妹漂亮的花腰带放大运用,并巧妙的将女孩们小时候爱玩的“手穿线图”的游戏与肢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奇妙的图形表现出壮族人民的梦想及追梦之情!

于是一出于细微处见“中国梦”的舞蹈精品也就出现在世人面前。

总之,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舞蹈不善于表现叙事和生活、劳动的过程,更不善于平铺直叙。而舞蹈要求编导在生活中抓住和寻求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炼的、最动人的、最优美的思想感情之处,然后进行加工、创造、提炼出舞蹈形象。也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思想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像统一起来、融化起来,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人们才能喜爱接受和欣赏。

作者:韦志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居民体育论文下一篇:高职化工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