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演讲稿

2022-10-01

演讲稿具有总结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是一种观点明确的书面材料。演讲稿是以生活为中心,如何根据生活中的感悟,写出一份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狼图腾读后感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狼图腾读后感演讲稿

读《狼图腾》有感1500字 《狼图腾》读后感范文

原创: 杨书锦

华夏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图腾是龙,因为龙掌控雨水,扼着农耕文明发展的命脉,所以中原地区的人奉龙为神。然而,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当真就仅此一种精神象征绵延未断吗?还是有另一种同样珍贵却已被历史的烽烟消散?

这个被遗忘的“神灵”是狼——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图腾。由于汉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狼在人们的印象中已演变成凶残无情的凶兽,甚至有畏狼如虎,憎狼成灾一说。幸而有姜戎十一年与狼为伍探微求真,著《狼图腾》,使得人们消除对狼的偏见与误解。

狼凶猛,穿上那身盔甲般的狼皮筒子,装上了獠牙和利齿,它们就是草原上最神勇无敌的猎手。石灰泡子里被冰冻的百匹军马是它们勇猛的见证。狼聪明,它们晓得人同狼一样,是不能被逼得太狠的,因而抢羊杀狗,浅尝辄止,从未动及人类根本。战场上,它们能充分利用地势,施展各种智计战法:打得过就酣畅淋漓地打,能逃则逃从不恋战;陷入困局逃脱不得也不慌乱,而是重新排兵布阵,冷静睿智地与人斗,与狗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等下策,狼从不屑用。被掏走狼崽的母狼,会痛哭,会拼命报复人类,至死方休。犹记得那场惊心动魄的狼马大战。痛失爱子的母狼们发了疯般的冲向马群,她们死死咬住马腹,将自己悬挂在马身上,用自身重量在马腹上豁开一个大口子。然而,在她们松口之际就会被马的后蹄狠狠踢飞。轻则半身不遂,重则被拦腰踢断。那石灰泡子里横了多少只剩半截身子的母狼。

狼骄傲有信仰。当它们的狼牙被马倌用棒槌撞断,当它们的利爪被磨得血肉翻飞,当它们的某一条腿被打断再也不能迅疾如电时,这些生而为狼的尊严被毁灭,它们会选择离群索居,了却残生。《狼图腾》是一部讴歌狼魂的史诗。然而,在讴歌英雄的同时,不乏有对自己认知的反思。

最吸引我的,是额仑草原上狼与人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毕利格老人与狼斗智斗勇一辈子,他是草原上所有狼群唯一打心底里害怕的人,因为毕利格老人深知狼的习性,拥有媲美狼王的军事指挥权能,是草原上唯一一个可以把狼打得落花流水的人。但他也把狼保护了一辈子,他从不让手下人抢光狼的冬粮,更不许破坏狼生存的环境,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狼,在草原生物链上是多么重要的存在,没有了狼,草原上的黄羊 、兔子就会疯狂增长。它们会在水草肥美的草场上打洞,甚至把山丘掏空;它们会咬烂草根 ,破坏草原植被,不让来年春天长出新草,草场就会失去循环利用的价值。没有狼来抢夺牧民的牲畜, 牲畜的数量就不会恰到好处 ,用不坏草地,也能让牧民维持生计。总之,狼是草原上一切平衡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草原就会分崩离析。所以毕利格老人要护狼。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狼的重要性。至少有某些位居高官却贪图利益、盲目自大的人,一次一次把狼赶尽杀绝。

包顺贵是先进文明的代表,毕利格老人是传统文明的象征。这两大文明代表相遇,不断激发出矛盾。包顺贵为了功劳成就,无节制攫取草原资源。毕利格老人为了草原长远发展,不断劝阻,几乎声泪俱下。那个时代“先进文明”的激进思想虽然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壮大,让大半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然而这对于古老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草原垦了田,牧民几乎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他们开开心心地拆掉了帐篷 ,围起院墙,定居下来。他们这一代人生活方式的焕然一新,让后世几代人不再会做套马杆,不再熟悉他们那套春夏秋冬放牧牲畜的方法,甚至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曾在每个寒风冷冽的夜里守着羊圈,同狼作着流血流汗的搏斗。毕利格老人不止一次地叹息过:现在的年轻牧民心脏了,他们记不起他们草原人的精神了。老人守护一生的古老传统,智慧而神圣的草原文明,在不久的将来会不复存在。草原人把守护神——狼赶出了草原,就是不再承认自己是勇猛豪壮的草原人。老人悲同族良心泯灭,叹珍贵文明行将就木。国家把“先进”讲得斗志昂扬,殊不知“先进”车轮碾着的是传统文明的残肢断臂。

然而时代总要发展,总得牺牲一些东西才能一路向前。正如秦能统一中原,是牺牲了几代秦王毕生的精力,励精图治,牺牲了多少勇士,抛头颅洒热血去为国家征战四方才换来的结果。其他六国的文明不见得是糟粕,但秦不也推翻所有,以新的尺度“车同轨,书同文”,让国家真正统一起来,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封建王朝大门,其中央集权制延续至清。由此看来,游牧文明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垫脚石”,似乎其毁灭是必然。事实虽如此,但没有毁灭那么极端。草原人为了适应新时代,改变了生活方式,是为了变得强大,只有变强才能守住往日情怀。

人与狼之间不再上演殊死的搏斗,但人从狼身上学到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它永远扎根于草原人的血脉之中,生生不息,绵延久长。

第二篇:狼图腾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狼图腾》这本书,我被书中描写的狼震撼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狼图腾读后感600字。

《狼图腾》书中描写了几十年前内蒙古草原狼的故事。我认为狼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它那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虽然很凶狠,但它们却很有家族的友爱亲情和责任感。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使得它们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读后感《狼图腾读后感600字》。 狼有很坚忍的精神,超凡的智慧和超强的攻击力,才能使它们称霸草原。狼与狗不同,狼很高傲凶悍,不会被人驯服。软弱无力的羊群在凶猛的草原狼面前也只能是心惊胆战,全军覆没。

草原狼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草原上的蒙古人,他们非常崇拜狼,把狼拜为图腾,学习狼的生存精神和作战本领。狼的精神世代影响着草原的人们,使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读完此书,我依稀看到成吉思汗和他的部署们的矫健身影,在天与地的广袤中,他们依赖着狼,依赖着牛羊,马群、狗和其他生物的相互生存的生物链,用一种狼图腾的精神打出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那才是真正的征服,出于自然和精神上的征服。

狼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反省自身的软弱和缺乏的吃苦耐劳精神。狼的精神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时刻鼓舞我坚强勇敢,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生活和成长。

第三篇:《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便是,在那个充满血腥的年代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然仅用区区十几万骑兵就能横扫欧亚?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呢?答案就是千万年来,游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腾格里这方神气的热土上时魂归时,怎样来到的草原,去时草原还是怎样。能摧毁几十个国家巨大城墙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却轻于鸿毛。最后完全回归于大自然的。他们彼此缺一不可,当肉体的生命消失后,终于与草原完全融为一体。

几乎在每一个汉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贪婪、残忍、丑陋的化身,老虎也猎杀动物,也吃过人,大家却说那是王者风范,威风凛凛,高大威猛,五彩斑斓……多少美丽的形容词都给了其他猛兽,这对狼也是一种歧视!原因很简单:狼对汉族的威胁超过任何一种猛兽,比猛虎、狮子、熊、豹都来得凶猛,来得气势汹汹,具有人类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实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国人对待对手的态度,对于最有威胁的对手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而是对其诋毁和谩骂,以致长久以后,当狼民族衰退以后,历史的真相被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但狼对人类的教导却是永远无法被湮没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会十拿九稳,是因为他们做每件事情前都会先想好策略。 作者从实际出发,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朝代兴盛消亡的真实面目——拥有何种国民性格和国民性格的比例。当年鲁迅先生就已经知道和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是他还没有研究出来真正的原因,而书的作者姜戎先生经过一生的探索终于成功。这个问题对目前正处在社会转行和全球化袭来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有着极其伟大的作用,也是未来教育所要极力加大投入的地方。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农耕生产的国家,也是儒家文化发展最好的地方,可就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百姓以农为本,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重农轻商,并主张施仁政,以驯化软化国民战斗竞争反抗的性格,来换取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最缺乏竞争性的,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而真正的战场更加是以命相搏了,其竞争性之大更是不必说了。所以儒家思想是极受中国历代帝王所用,以典章制度制国安民,求的和平发展。不过这种以儒家文化和农业为本制度下的汉族国家却屡屡在科技、经济和人口都占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残败在充满狼性竞争的游牧民族手下,历史历历在目,汉出的匈奴,晋后的五胡华乱,宋朝并存的辽国金国,还有整个统治了中国的蒙古族元朝和满清,这些无一不是软弱的国民性格也就是羊性的农耕性格造成的,这种性格实乃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叛国投敌,甚至全民族人沦为亡国奴!世界上许多创造过灿烂文化的农耕民族就是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世界已经发展到高度文明,而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生存空间和资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民族性格问题,身为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把对学生进行积极良好的的性格塑造纳入教学计划当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们象狼一样有积极的竞争和不服输的性格和极好的适应能力,优良的集体团队精神,爱护家人和朋友,有组织 性纪律性忍耐性等等未来社会必须的性格和精神。

蒙古草原的狼群和牧民世世代代对草原的生态平衡保持很好,他们崇拜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自然,对于自然给予他们的东西都不会过多的掠取,总是尽量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狼和人都不打小的猎物,放牧也不是定点而是游牧,草原的载畜量他们也是从不超过。直到农耕民族因人口压力和文革特殊政策的影响下进入了草原并把草原开垦为农田,打光了狼,还定点放牧,严重的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短短几十年就把一大片极好的草原变成了沙漠,大自然是公平的,肆意的破坏它它的惩罚就会来到。2003年北京春天漫天的沙尘下作者完成了书的创作,读到最后心中真是无比的心痛。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实在是刻不容缓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要从我做起,还要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别人一起参与,只有全民参与才可使我们的家园越变越好,都说事情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也要从未来出发努力教育好我们的每个孩子去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如果我们中国的下一代都能具备狼一样的战斗性格,对自己人能象狼群那样团结友爱,象狼那样对于一点成功的希望都绝不放弃,象狼那样爱护大自然,那么中国的崛起是指日可待并且崛起的彻底而无后顾之忧,而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山虽崎岖,方向已在是啊! 是啊!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正因为狼的威胁,奇特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草原上没有了狼群,就要得“瘟疫”,所以,狼使生态相互于一种平衡状态,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的纪律的族群,狼的十大特点: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顺水推舟、同进同退、表里如

一、知己知彼、狼也钟情、授狼以渔,以及狼的“团队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而最值得我们称赞的是狼的战斗精神、协同作战、顾全大局,为了胜利,不惜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夹杂着先贤们的恩怨情思,影响和误导着后人对一些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究。那么对于狼不正确的理解,我觉得现在应该彻底地转变了。

非常感谢《狼图腾》的作者,他让我读到了太多,让我一触即发的文字,也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和追求关注和焦点。

第四篇:《狼图腾》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狼图腾》这一好书,本人果然获益良多,不少想法与思维方式都有所改变,感触极深,故在此陈述出所感所想。

文中的主角——狼是群居动物,故本人也打算以群体为单位,阐述阅读此文时的所思所感,然后再阐述此书主旨引申出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主角群体——狼。阅读此书后,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狼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受一些少儿读物的影响,我一直很畏惧讨厌狼,认为他虚伪、狰狞恐怖。可是我现在却非常欣赏文中的草原狼!他们虽然贪吃凶悍,但是是天性使然,有一部分人憎恨狼,可是他们忽略了人的天性亦是如此,何必自命清高呢,况且有一些人的狠毒程度比起虎狼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中的草原狼,英勇善战、聪明机智、耐性惊人,在此书开篇描述的狼群对黄羊的打围行动中就表露无遗。狼群在黄羊群周围形成三面包围线,然后静卧大半天,静候黄羊吃撑肚子跑不动时的捕猎良机。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陈阵用镜头对准一条狼,这条狼他已经观察过多次,它几乎像死狼那样地死在那里,半天过去了,它竟然一直保持同一姿势。”,由此可见,狼的耐性之高,战术之高明!

而狼发起攻击时意在诱敌进入山梁后的大雪窝,因为狼群无法一下子杀死庞大的羊群,而且它们需要为过冬储备食粮!当初我读到这里时为狼的机智、谋略与目光的深远大吃一惊,很多人在狼面前都会自愧不如吧!

狼还是非常有团队精神与纪律性的!在狼群中有头狼领导群狼,快狼、巨狼护卫老弱妇孺。战斗时头狼与快狼抢攻,母狼小狼辅助,逃跑时也会保持队形,不乱狼心!

我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是讲述一头狼掉进陷阱里,然后装成狗的样子骗路人救助他。然而看过《狼图腾》一书后,我坚决相信这篇文章是不了解狼个性的作者对狼形象的歪曲!草原狼是一种很有尊严,宁死不屈的动物,他们宁可战死,不愿受辱!

在狼群与军马群的战役中,提到有一头狼被军马踢烂了下半身,生不如死,头狼就咬死了他。老牧民毕利格说:“头狼这么干不是狠毒,是在发善心,是怕伤狼落到人的手里,受人的侮辱!狼是宁死也不愿受辱的硬汉,头狼也不愿看自己的兄弟儿女受辱。”

而北京知青陈阵、杨克收养的小狼虽然自小被人抚养长大,但是也具有狼这种高傲不可侵犯的尊严,在搬家时不愿进入铁笼,拼命撕咬,在狼群呼唤时拼命嚎叫,企图挣脱绳索,以致落下病根,伤重致死!看到这里时,我不由对狼肃然起敬!

其次是我最喜爱的群体——草原原牧民。在与大自然、草原狼不断抗争中长大的原牧民,每个人都拥有强壮魁梧的体格,坚强勇敢的意志,机智聪明的特质,他们大部分人敢于空手斗狼,深入狼穴掏狼崽!他们斗狼而又爱狼,把狼当成老师,学习狼的战斗策略,老牧民更是具有令人钦佩的军事才能,由毕利格阿爸领导的打围行动便可见一斑!

他们在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长大,民风淳朴,品质纯洁,对大自然有着极其崇高的信仰,千百年来自觉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一直努力保持着草原上的生态平衡。虽然他们恨狼打狼,但是又明白狼,了解腾格里(天)的意旨,遵循因果循环,死后将肉身寄托给狼,让狼帮忙把灵魂献给腾格里!

再次是我很不满意的群体——知青。《狼图腾》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改编而成的,小说的主角似乎是知青陈阵、杨克,但是我却认为狼是唯一的主角!陈阵、杨克充当的角色只是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人,将草原上的变化呈现给大家,只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狼文化与羊文化的冲击的目击者与实践者!

陈阵、杨克在文中是少数较亲近狼与原牧民的知青,然而我对他们还是不满,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他们因为自己的私心饲养狼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私欲就不顾原牧民的反对、小狼的抗争,坚决不让小狼回归狼群,甚至为了留下他而拔狼牙,造狼圈,直接给小狼日后伤重致死留下祸根!文中陈阵、杨克极其厌恶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的干部、民工等人,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他们不是也在干类似的事吗?以自己的意志去改变原本美好的事物,以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当他们强行留下小狼时,我已觉不妥,后来陈阵无奈下杀死小狼,我更是愤怒到了极点!

其二,陈阵回京后整理了大量资料,研究华夏文化与狼文化的渊源,在他与杨克的探讨中,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对狼文化的偏爱与对农耕文化的蔑视,他似乎把朝代的兴盛归功于掌权者所拥有的狼基因,而朝代没落的原因则是掌权者所拥有的狼基因越来越少,接受的农耕文化越来越多了。读了《狼图腾》一书,我对狼增添了许多好感,也认同狼文化的可贵之处,但是我对农耕文化使人性、国家愚昧落后这个观点不以为然!任何文化都会有其可取之处,农耕文化相对于狼文化较温和,可适用于太平盛世,百业蓬勃有序发展之际。而且农耕文化并不意味着软弱无能,因为它也是在农民与天、地、虫、人等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具有灵活善变战术的特性!腐败的统治阶级所领衔的应该是虫文化,而不是农耕文化,因为只有虫才会在寄居物上悠闲度日,不会居安思危!

最后是我最讨厌的群体——农村干部、外来牧民等。他们盲目憎恨狼,疯狂打狼,毁坏原生态环境,将天鹅等可爱生灵都一网打尽,实在可恶至极!如果说盲目打猎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尚可原谅的话,那他们拼命残害珍贵动植物去向上级领导进贡的行为简直可以算是恶心无耻了吧!?一直以为执政党的腐败都应该是在国家经济腾飞后,在市场繁荣交易的温床上滋生的,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在发展之初就可见端倪!

更可恨的是不懂草原生态平衡的农村干部胡乱瞎指挥牧场生产,遵循上级的条条框框,忽视客观现实情况,明打狼暗纵鼠,迫使游牧民族定居,致使草地沙化!到了后来,牧民只能放弃千百年来的放牧方式,采取圈养牛羊的方式,游牧文明几乎毁于一旦!

四大群体阐述完毕,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此书引申出来的狼文化。书中的狼贪吃凶悍、稳占地盘、英勇善战、聪明机智、耐性惊人、团结互助、纪律性强、顽强不屈,体现出来的狼文化是抢占先机、果断决定、事前准备充足而下手快狠准、永不自满自足、战术灵活多变、组织严密、有团队精神、有纪律、有勇气、不轻易放弃屈服!

现实中奉行狼文化的最典型的企业应是华为公司了。华为之所以是“狼文化”,是因为狼有三种特性被华为人利用。一是嗜血,反映出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二是耐寒,反映出百折不挠进取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意志;三是结群,反映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创立于1988年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子设备供应商了!它的成功离不开一直推崇的狼性文化,相信头狼任正非会带着华为公司在群雄林立的大草原上杀出更大的领地!

第五篇:《狼图腾》读后感悟

狂舞〃伤

《狼图腾》读后感悟

狼是汉人眼中凶恶狡诈的象征。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是汉人们给他们的最终评价。然而汉人不知道,在他们沉浸在西子湖畔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的时候,在他们遥望着金龙的时候,殊不知在西子湖狭小圈子的另一边,有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最原始的人性,有一个崇敬狼的粗犷民族——腾格里的蒙古。

——题记

初翻此书,映入眼帘的是一双冷冽的银眸,冷冽的让我打了个寒战。龙,只不过是汉人心中的神话,只是神话,但狼,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狼是神话,是导师,也是对手。数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教化,使许多人骨子里都渗透着一定的奴性,但是生活容不得你堕落,对,龙是尊贵,但野蛮的民族以武力征服文明;文明的民族以文化同样野蛮。蒙古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历史,他们凝聚了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这一切,都来自狼图腾。狼并不是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 并且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唯有龙图腾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代表。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无疑我们永远不能接受。然而我们从作者的痕迹中看到了中华龙与狼的相似之处,而唯我们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需要的是一只现代狼。我们与西方的国家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无法例举了。然而我们同样的渴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同样渴望只时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统江河,同样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国家强盛屹立在世界之列,为了这一梦想,我想我们不该拒绝,不能拒绝狼之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之图腾。

想一直走下去,辗转来回的疲惫,梦也易碎。只能挥泪,命运里铸就

的悲哀却无法挽回。只有泪,陪它们走过沙化的草原干涸的水。千百年纵横草原的图腾梦中飞。

这是狼图腾在狂舞。

走过千年寂寞千年绿色缠绕千年的沙,有谁能记得驰骋草原的蒙古马,成群结队的野雁与野鸭,以及“天鹅湖”畔娇艳夺目的芍药花。

苍白的尸骨,雪血交融的路,白毛风肆虐的夜幕,狼嗥犬吠的山谷,都隐匿与望不尽的沙土。仅留下不再游牧的民族,踩着大片金黄,只是它再也托不起昔日的希望与梦想,还有长嗥的狼。

……

黄沙覆盖的额仑草原和消失的狼是划过记忆狰狞的伤,也是心中永远的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外教你说口语下载下一篇: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