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策略

2022-09-14

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 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 寻求新答案的过程, 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由迹而象,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想像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 一年两年之后,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 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 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 缺乏想象力的训练, 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 变得毫无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 “由迹而象”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想象力的方法。“迹”是一物作用于另一物而产生的痕迹。“象”即形象, 指有形可见之物。由迹而象, 主要是指以偶然出现的痕迹来打破原来大脑中对形象思维的定势, 创造出“似与不似之间”的新形象, 给作者与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 每一节课, 我都先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作业, 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 尽可能多的去设想, 看谁的想法最多, 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别致的小花瓶》一课, 要求学生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个小花瓶, 我先让学生抛开已有的花瓶造型, 尽自己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造型的花瓶的草图, 然后, 再制作。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 有的画出三、四个, 无论多与少, 此时, 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 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六年级《装饰画》一课, 我教学生画树, 启发学生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 秋天的红树, 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蓝色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 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 学生明白了, 只要画面需要, 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 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 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根据已有的一点痕迹而展开想象,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有益处。

二、因象生迹, 在作业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 因现象到创想, 从而创生出大量具象的作品,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走上成功之路。

1. 在绘画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由迹而象是艺术形象的创造, 因象生迹是艺术形象的深化。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 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 创造思维的萌发, 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 多感才能多知。如教四年级《植物写生》一课, 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的植物, 并添加上背景。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 因此, 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 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 减去不入画的部分, 补充一部分, 使构图完美, 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 矮的更矮, 根据主观感受, 表现情趣, 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 全班几十人的作业, 一人一模样, 共性中有个性, 相同的植物也画出了不同的效果。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因象生迹, 学生经过艺术概括, 去粗取精, 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 更为鲜明的形象。

2. 在制作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上四年级《提袋的设计》这课时, 要求学生用纸板做出立体造型, 这并不难,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会一下当设计师的滋味。在欣赏过有创意的提袋及提袋的照片基础上, 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了。因为有了形象进行再创造, 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提袋的形状, 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 设计出有主题, 有自己个性的纸袋, 同学设计了西瓜、小兔、汽车、小牛的造型等。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 动脑构思, 立意的思考, 升华了主题思想, 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象中之迹, 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象中之迹, 不仅会赋予“象”更多的审美、情感、特征及内涵, 更能让孩子在作“迹”过程中充满着愉悦感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引, 担任着学生“象”、“迹”的主导作用, 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在卓越课堂的改革下,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 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起到学生“象中之迹”的主导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 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活力。

摘要:新课程倡导:“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把原来的技巧、技能训练上升到创新教育。”目前, 随着卓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创造而学, 为创造而导”的教学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本文重点探讨我在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由迹而象,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2009。

[2] 迈克尔.米哈尔科 (美国) 《创意思考者的玩具箱》。

[3] 德波诺 (法国) 《水平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油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改善探讨下一篇:《Verilog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