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预处理教习法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022-09-22

大学中英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学生对象一般都是这门学科首次学习, 就中国学生而言, 中文学科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学科英语语言双丰收的实现的确有较大难度, 尤其是英文词汇最难, 老师讲课时用英语发出的声音, 初次接触的学生大多只能听出它们是一些音符, 根本不可能知道其意义, 所以听懂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克服这一障碍, 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听懂比例逐渐升高, 我们摸索出了双语《预处理教习法》在中—英双语教学中应用, 效果较好。

1 双语预处理教习法的概念和内容

中—英双语教学的预处理教习法是指在正式进入双语课教学之前, 用数周的时间把学习过程中最可能属于英语部分的难点和重点、通性词汇和知识、术语预先学习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 为今后正式双语课堂效果的提高而进行的提前拆分教习法。

我们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中—英双语课程中实施预处理教习法的内容主要有: (1) 医学英语单词构词法及规律性; (2) 使用频率最高、描述结构和功能通用的英语词汇; (3) 难点、重点词汇和词组、知识术语、概念词; (4) 学科常识相关的专业或公共的词汇及短文; (5) 其他有利于双语学习的综合知识。

2 具体教习方法

(1) 计划在课程开校后前6周时间不上新课、不正式讲解课程具体内容, 而是分别把上述4大方面的内容制作成预处理学习内容, 以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课堂讲习和互动; (2) 同时将上述内容印成小册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背诵、强化; (3) 课堂上抽读、听写、默写上次课的内容; (4) 重点以英文词汇和学科常识的英文短文为主, 要求学生实施听、说、读、写“四会”或“四熟”策略, 以提高今后课程中的课堂听懂率; (5) 预处理学习内容结束后布置每个学生写一篇英文小结文章, 总结对预处理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3 双语预处理教学方法的原理和目的

双语预处理教习法的原理是借用医学上“心肌经缺血预适应后更能抵抗和适应后来的缺血损害”原理的“缺血预处理”名词来表达, 即实施教师双语教学预处理 (pre-treatment) 、学生双语 (尤其英语) 学习预适应 (pre-adaption) , 把将来课程中会遇到的高频词汇和内容预先解决, 从而提高正式上课效果。换言之, 把原本陌生的、共通的常识和词汇先混个“面熟”、“耳熟”、“语熟”、“心熟”, 然后在正式课程的长河中增强适应性, 增强学习良性循环, 提高学习效果。其实质是学习的滚雪球原理, 抓要害、抓共通性原理、熟能生巧原理的具体体现, 先把浓缩的核心问题抓住, 今后扩展学习中逐渐扩大效应……

通过双语预处理教习法实施后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尽量建立学生群体面对崭新的一门科学性双语课的相似起点, 有利于集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消除或减轻正式双语上课时由于“听懂率”过低而出现的厌学情绪和心理负担, 提高正式双语上课时的听懂率, 促进学习良性循环, 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和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 (3) 通过预处理期磨合师生间的口语、听力熟悉度, 以利今后学习; (4) 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和增强自觉学习的行为; (5) 探索中国大学生双语课教学、学习的规律性, 为这一新兴、前沿、有发展前途的教育模式提供新机制。

4 实施体会和建议

在大学双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开展了双语教材体系建设研究[1]、双语三阶梯教习法[2]和双语临床教学查房[3]等特色教学改革, 而且为了克服学生学习的客观困难我们探索双语预处理教习法本身就是从首届学生按常规方法上双语课十分困难的状况下开始的, 开始上双语学生们个个都兴趣高昂、感到非常新鲜, 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 但数次课下来许多学生的情绪就像断水的花儿一样渐渐枯萎……中心问题就是一个“生”字、一个“难”字成为拦路虎, 障碍了学生们的前进步伐, 所以跟不上教学课程而普遍泄气……因此, 我们不得不放慢进度, 最后停下课来摸索出了这一“预处理教习法”, 才收到了较好效果, 后来在连续两届学生双语教学中推行和应用, 取得了有重复性的良好效果, 达到了上述目的, 因此, 我们认为《双语预处理教习法》适合中国大学生双语教学, 是中国大学生双语学习的独特规律的体现,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行。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体会逐渐加深, 建议当前实施双语预处理教习法应做到: (1) 学校要高度重视, 积极支持双语教师开展这一新教学所需条件, 以免双语教学走过场; (2) 实施这一新教习法后双语课的课时要适当延长或直接增加预处理教习所需课时数; (3) 双语教师要准确把握“预处理”应该实施的具体内容, 一定要抓住要害, 获得事半功倍效果; (4) 学生要认识到双语的重要性, 必须舍得花工夫, 否则再好的学习方法在不花工夫的学生面前, 都会黯然失色; (5) 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在同期学生中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和完善, 以利进一步发挥“功效”。

摘要:中-英双语教学的预处理教习法是指在正式进入双语课教学之前, 用数周的时间把学习过程中最可能属于英语部分的难点和重点、通性词汇和知识、术语预先学习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 为今后正式双语课堂效果的提高而进行的提前拆分教习法。其实质是学习的滚雪球原理, 抓要害、抓共通性原理、熟能生巧原理的具体体现, 先把浓缩的核心问题抓住, 今后扩展学习中逐渐扩大效应……这个方法探索了中国大学生双语课教学、学习的规律性, 认为《双语预处理教习法》适合中国大学生双语教学,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行。

关键词:双语教学,预处理教习法,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勇.大学双语教学教材体系建设三年三界比较性研究[J].科技资讯杂志, 2010, 7 (23) :192.

[2] 刘勇.大学双语教学双“三阶梯教习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4:98.

[3] 刘勇.一项教改, 多方受益[J].健康报, 教育人才版, 2010, 11, 1:873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下一篇:浅谈当代新科技下的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