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2023-02-28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参考文献

[1]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3]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建.经济制度演进大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松龄.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7]刘汉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8]刘靖华,李立明,余万里等.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戴维·奥斯本.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1]张俊东.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2]荣跃明.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沈荣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14]毛传新.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聂方红.主导与博弈-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6]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7]戚本超等.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8]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9]李淳,张临生.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4):12-16. [20]吴湘玲.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1998(12):32-40. [21]高秉雄,田穗生,吴卫生.关于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动态,1998(12):22-30. [22]杨宜勇.地方政府机构必须改革[J].中国国情国力,2000(4):22-26. [23]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J].今日浙江,2000(7):4-7. [24]黄永炎,陈成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J].探索,2001(4):99-106. [25]赵全军,俞雄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径选择[J].宁波经济,2002(1):13-16. [26]李晓玲.政府信用建设途径初探[J].党政干部学刊,2003(12):56-65. [27]张荣昌.政府制度创新:目标核心动力与路径[J].宁波党校学报,2003(2):13-15. [28]周明生,梁浩.政府制度变迁下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J].社会科学,2003(12):16-20. [29]肖金成.地级市地位论—兼与撤地强县论商榷[J].学术界,2004(2):33-40. [30]葛秋萍.知识经济下的知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制度构建[J].软科学,2004(6):78-85. [31]周志忍.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4(7):12-16. [32]许法根.论我国行政改革与政府制度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6-10. [33]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8-9. [34]曹堂哲.走向善治:当代中国治理的新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5(2):55-60. [35]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J].当代科学经,2006(2):14-20. [36]魏涛.服务型政府治理理论分析[J].中央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25-28. [37]左然.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4):7-10. [38]姚蔚.政府信用评价可操作性制度框架设计[J].经营管理,2006(2):22-29. [39]李砚忠.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J].学术探讨,2007(1):12-20. [4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大部委“三定”后的新职能新挑战[J].领导决策信息,2008(35):2-6. [4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中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成果

(三)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选择[J].领导决策信息,2008(37):5-8. [42]刘展超.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年底“送审”[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12):22-24. [43]岳世平.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的实践及其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09(3):11-18. [44]林德荣.顺德大部制为县政改革探路[J].决策,2009(10):2-4. [45]蔡曦亮.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12-14. [46]梁绮惠.佛山市“村改居”社区政策的问题与反思—以顺德区伦教街道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4-6. [47]吴晓兰,李晓群,王敬杰.探究当前大部制改革的状况[J].求实,2009(1):22-26. [48]催书青,李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史回顾及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19):4-9. [49]崔玉娈.顺德机构改革对大部制改革的启示[J].党政论坛,2010(2):13-16. [50]彭澎.广东大部制改革:比较与思考[J].探索,2010(2):6-9. [51]侯睿夫.浅析深圳“大部制”改革的作用及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4):2-4. [52]王楚,贺林平.广东顺德大部制半年观察:官员称实现软着陆[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5):12-16. [53]路欣.从“顺德模式”看地方大部制改革[J].华章,2010(21):33-36. [54]唐晓英.论地方政府实行大部制的难点及解决路径[J].理论探讨,2010(1):7-9. [55]李威.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10(4):25-28. [56]刘振国.中国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7-10. [57]王名,孙伟林.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1):9-12. [58]胡宝荣.发展中的社会组织:内卷化及其超越[J].甘肃理论学刊,2010(2):20-23. [59]严振书,邵沁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四大着力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3. [60]严振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33-35. [61]侯雷.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行政与法,2010(6):1-7. [62]钱春风,於超.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4-26. [63]齐海丽.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公民参与角度的考察[J].武汉学刊,2010(2):12-15. [64]蓝蔚青.社会组织的创新性研究[J].杭州(我们),2010(4):8-10. [65]安蓉泉.政府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权责边界和工作方式研究—以杭州的实践为例[J].杭州(我们),2010(4):35-37. [66]金国坤.论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创新—“民办非企业单位”引发的行政法思考[J].法学论坛,2010(6):12-15. [67]魏凌云.中国领导体制改革—1978-2008年五次政府机构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0(8):22-26. [68]陈森平.浅谈佛山市禅城区大部制改革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13. [69]李兴军,李小花.诌议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法、理、情—基于佛山市顺德区大部制改革模式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0):21-24. [70]黄东娅,陈川慜.地方大部制改革运行成效跟踪调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经验[J].公共行政评论,2012(6):14-22. [71]沈荣华.国外大部制梳理与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2(8):46-55. [72]施雪华.协调难度加大 监督难度加大 协调成本增加 央地矛盾加剧“超级大部”后的管理难题—“超级大部”内设机构的利益和权能协调[J].人民论坛,2013(3):14-19. [73]卢建红.大部制视阀下的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广东佛山顺德大部制改革引起

的思考[A].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佛山:佛山大学出版社,2011:12-22. [74]许淑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22. [75]地方机构改革展望[Z].中国劳动保障,1999-6. [76]佛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广东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大部制背景下佛山市直机关建设研

究报告[Z].2011. [77]四川省委办公厅.广东省顺德区:党政合署大部制[Z].四川改革,2010(4):18. [78]广东省委办公室.广东顺德实施大部制改革41个党政机构精简至16个[Z].共产党员,2009(9):4-6. [79]佚名.顺德大部制改革揭幕[Z].政府法制,2009(31):15. [80]佛山市顺德区委区政府.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粤机编〔2009〕21号)[Z]. 2009. [81]范广垠.大部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风险[EB/OL].山东大学(威海)外网,2012-03-27. http://jslz.wh.sdu.edu.cn/showProArticle.jsp?paId=453. [82]赵圆圆.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三十年之回顾与总结[EB/OL].百度文库,2013-5-10.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06qMlsWyahBF3lOME7HRIuJvMmDAQePbmm-ZbgmOjDUx36w-iSWDqnbKU9loYzcJltRahZ9CRx26jpb1YSBjEsg72E-nldQlBrT4VJGD2mK. [83]Dorman B. Eaton. Civil Service in Great British: a history of abuses and reforms and their bearing upon American polities [M].New York : Harper & Brothers, 1980. [84]Woodrow Wilson.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4,29(1):84-92. [85]James ,Buchanan.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J].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9,19(1):86-99. [86]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a book of essays[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

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加引号),都应一一给出其出处,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

a.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页码范围号用半角的“-”).

b.译著[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d.报纸[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h.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 引用日期.

i 档案[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j 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行机构(版本).收藏机构.(即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标点符号:用全角的“,”、“:”、“.”;作者前三位都要列出,多于三位,则加“,等”;外文文献的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刊名、出版单位,均用不带缩写点的标准缩写。

第三篇: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使得网络规模逐渐扩大,拓扑结构日益复杂,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隐蔽的网络威胁,各种检测技术相继出现,如脆弱性检测技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但在适时且全面地找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真实威胁方面不够理想和有效,限制了网络安全管理员做出最佳响应决策的能力.近年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希望利用其从大量且存在噪声的数据中辨识出网络

中的攻击活动,宏观地把握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并合理、有效地进行响应,以尽可能地降低因攻击造成的损失.这对于提高网络系统的监控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致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的基本任务是辨识出系统中的所有活动(包括攻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规律和特征,网络安全态势觉察一般模型包含数据预处理、活动建模和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结果这3个功能,目前,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攻击活动辨识方面,总体的研究热点有两个:一个是基于先验知识,将观察到的警报与已知的攻击行为进行匹配,相关方法有基于攻击场景的方法;另一个是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分析警报之间的关系,发现攻击步骤之间的相关性,构成攻击行为的描述。

三、研究方法

本文讨论了NSSA的任务范围,并据此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分别从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网络安全态势理解、网络安全态势投射这3个层面综述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提纲

绪论

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

1.1态势感知

1.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二网络安全态势觉察

2.1基本任务

2.2基于先验知识的方法

2.3不基于先验知识的方法

2.4存在的问题

3网络安全态势理解

3.1基本任务

3.2攻击行为预测

3.3攻击目的理解

3.4存在的问题

4网络安全态势投射

4.1基本任务

4.2基于知识推理的方法

4.3统计方法

4.4灰度理论方法

4.5存在的问题

5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方向

6结论

参考文献:

[1]王慧强,赖积保,朱亮,粱颖网络态势感知系统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2006,33(1

0):5—10.

[2]陈秀真,郑庆华,管晓宏,林晨光.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方法.软件学报,2006,1

7(4):885—897.

[3]席荣荣,云晓春,张永铮,郝志字.一种改进的网络安全态势量化评估方法计算机学报,2015,38(4):749—758.

[4]辛丹,盖伟麟,王璐,刘欣,胡建斌.赛博空间态势感知模型综述.计算机应用,2013,33($2):245—250.

[5]龚正虎,卓莹.网络态势感知研究.软件学报,201

0,21(7):1605-1619.

进度安排:

20**年*月*日-*月*日

论文选题、

20**年*月*日-*月*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年*月*日-*月*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年*月*日-*月*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年*月*日-*月*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年*月*日-*月*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年*月*日-*月*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年*月*日-*月*日

论文答辩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年*月——**年*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年*月——**年*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年*月——**年*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年*月——**年*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第四篇: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

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第五篇: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

班级 :国际贸易系2010级7班

姓名 :朱建东

专 业 名 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 导 教 师 :闫红梅

开题报告时间:2013年9月2日

一、论文题目

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二、选题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由于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受众广泛及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 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市场普遍萎缩,出口形势极其严峻,因此,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如何利用这种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贸易手段扩大国际市场,摆脱金融危机的桎梏,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选题意义

通过在小外贸公司一个多月的实习,发现我国小外贸企业已经对应用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实践,但大多数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依然是“广撒网,捞小鱼”,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效率非常低,浪费了大量企业资源,市场资源。对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并没有一个完全的认识,其与市场的衔接并不是很好,没有针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挖掘出来。因此,有必要重新为中小外贸企业确定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尤其是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符合所在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新模式的重要性,这是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新载体,它既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理论界研究现状

互联网技术短短20多年的飞速发展就已经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的一个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所有市场资源必须与互联网接轨,重新摸索新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应用电子商务新模式是最佳选择,是相对于传统的外贸方式的一大变革。

随着21世纪前后几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创立的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电子商务平台,新的更加便利的交易渠道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引来一大批专家学者竞相研究,这一新的交易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尤其是购买方式的改变。这一点引起了外贸企业的很大的重视,尤其是对市场非常敏感的中小外贸企业,对他们来说是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对广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促使中小外贸企业主动地通过电子商务新模式来重新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李鹏(2009)对于外贸而言,如果国外的采购商一直可以在网上找到便宜货,它们就不会允许你做产业升级、建立品牌,而是尽量压低你的价格。由于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靠向卖方收钱的方式,而国外买方付出的成本很低。这就导致国外的买家可以通过极其低廉的交易成本来向国内厂商施压,这部分利润损失由国内卖方承担,并且卖方还要向电子商务平台付钱。在B2B模式的影响下,代理商的生存状况都不好,制造商也被迫转移到了B2B平台上来接受低价的竞争。

庄帅(2013)阿里巴巴B2B不能避免千万商家在外贸交易中利润不断被压低,以及面临国外零售商撤消订单带来的大批量工厂倒闭。而以兰亭集势为代表的外贸B2C却能够让中国商家的商品直达国外消费者。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

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中小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并结合市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服务,以科技为导向应用最富有活力的互联网技术才能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毕业论文基本框架

一、电子商务模式在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小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必要性分析

三、中小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转变经营模式构想

五、结束语

七、研究的进程

2013年9月2日开题报告

2013年10月15日初 稿

2013年11月15日二 稿

2013年12月15日三 稿(定稿)

八、参考文献

[1] 王有刚,龚映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4(18)

[2] 吴渤.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点及企业的对策[J].电子商务,2006(3)

[3] 刘颖.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势在必行[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6(2)

[4] 邹进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7(5)

[5] 刘继萍.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经贸,2005

[6] 俞建良.从供应链分析探讨传统出口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战略[J].湖南大学学报,2003(6)

[7] 陈欣.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B2B模式分析[J].创新,2009,(7).

[8] 迈克尔A.希尔.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 李左懿.风行e: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41-158

[10] 埃弗雷特·特班.,戴维·金.朱迪·麦凯.,彼得·马歇尔.电子商务管理视角[Z].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11] 王艳琴.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2(12)

[12] 成健,,谭立群.中小外贸企业国际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初探[D].河北经贸大学,2008

[13]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

[14] 艾瑞咨询集团《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

2009-2010年》

[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sumf2gCfvNGP8Ji5cx33481Ym7BrmALdcRcLUfNuMDo3vzJP0HZluGEqUFV-YLU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办法下一篇:科任教师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