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2023-01-19

道德是礼的本质, “德诚于中, 礼行于外”是礼仪文化修养的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的过程。知书达礼, 以礼待人, “德辉动于内而礼发诸外”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以礼成德”是礼仪文化修养的最终目标。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礼仪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礼貌教育, 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培育。因此礼仪文化教育不但是德育的需要, 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国外对礼仪文化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的骑士教育、绅士教育、儒雅政育都是古代典型的礼仪文化教育。

一、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内涵

(一) 礼仪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础

礼仪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 同时也是展现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软实力。礼仪文化教育的主旨就是让每一名学生在社会、校园、家庭中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温文尔雅。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丰富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 使德育教育更加完善。所以对大学生进生礼仪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深化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

(二) 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有效手段

大学生作为涉世不深的一部分群体, 一方面乐于进行人际交往, 另一方则体现出交往能力较差的特点。部分学生在与人进行人际交往时表现为要么腼腆、要么多疑、要么固执、要么自负、还有的有些孤僻。这就要求我们在礼仪文化教育中应教会学生在具体的人际交往形式中如何巧妙的运用礼仪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熟知并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的核心内涵, 并正确的加以运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 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礼仪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循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意识, 养成学生知礼、懂礼、行礼的习惯。促使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 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提升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 以礼仪文化教育为途径,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礼”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 主要包括道德规范、习俗、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等。是调节整个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仪”是体现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的标准。礼仪行为是道德修养的外化表现, 道德和礼仪是不可分割的。加强礼仪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体文明程度, 也会影响着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深化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

(二) 以礼仪文化教育为载体, 加强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

礼仪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文化教育,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 把学生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社会上做个知礼、懂礼、行礼的好公民。因此, 礼仪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顺利步入社会以及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顺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以礼仪文化教育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课余文化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深远的意义。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并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 以礼仪文化教育为抓手, 服务学生助力就业

在当前就业形势的大环境下, 社会及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普及。在人才招聘会上, 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应对学生进行求职礼仪的培训, 以此来服务学生, 助力学生的就业。

【相关链接】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 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 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 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 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

摘要: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韩冬.大学生礼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2] 王晓鹃, 肖金兰.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6.

[3] 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周汉飞.机关礼仪修养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5 (6) .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6] 王海平.大学生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J].文教资料, 2007 (18) :59—60.

[7] 林晓娴.现代人成功学规范礼仪必读[D].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分析下一篇:简析新时期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构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