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运河博物馆

2022-07-16

第一篇:杭州大运河博物馆

杭州运河博物馆考察报告

汉语言文学091第1研讨小组蔡莹莹109251004

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二、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

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可是,当年有一条丽水路把两者一分为二。因此,在丽水路改造时,下挖通道300米,将道路改为从运河文化广场下穿过,使博物馆能够采用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主题展与室外实物展融为一体。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室内陈列物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更可以通过在运河两岸生活的人家体会特有的运河风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三、高新技术为古韵金河添彩

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这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另一大亮点。

在第二展厅专门设置了“漕运故事半景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故事的10分钟全景短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到一幅长61米、高12米、弧度达270度的环型全景银幕上。这幅700多平方米的环型银幕不论是其体量还是科技含量,在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均属首屈一指。

第三展厅还专门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将实景拍摄的资料,通过高亮度投影机、270度水平视场角柱幕投影三维视景系统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第二篇:运河博物馆

公共图书馆盲人无障碍服务

摘要:图书馆提供为盲人人性化服务,对盲人的生活、娱乐、学习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盲人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加上因意外伤害或老迈造成视力不健全、青光眼、弱视等,使得视觉障碍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好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既体现了政府人道主义的关怀,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更维护了国家的国际形象。在我国图书馆体系中,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对社区的不开放性,公共图书馆成为为盲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筹建一系列人性化的盲人服务体系及设施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盲人读者无障碍服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尊重书籍,尊重知识的民族,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优良的传统。阅读由于具有其它接受外部信息不可替代的优势,已经成为人们接受外部信息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一个正常人每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其中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人的工作有80%左右是在视觉控制下进行的,在人类所有的感觉中,视觉无疑是最重要的,它是占主导地位的感觉。存在视觉障碍的人士虽然无法用视觉进行阅读,但是他们同样有阅读的需求,也同普通人一样的有提高自身修养,充实生活,休闲娱乐的要求。

一、公共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的现状

我国现有900多万人存在视力障碍,但只有一个专业出版盲人读物的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许多公共图书馆还没有设立盲文阅览室,有些即使设立了盲文阅览室,也只能提供盲文图书一种文献形式,不能向存在视障的读者提供有声读物及视障碍人士专用电了计算机服务,视障人士借阅盲文图书及音像资料需要到图书馆亲自办理借阅手续。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馆是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中设施最先进,盲文图书和盲人音像资料馆藏最多的特殊服务场所之一,阅览室备有5台计算机供视障人士使用,有专为盲人设计的读屏软件2套,JVC音响8台,馆藏盲文图书449种1036册,有声读物458种3545盘。全国公共图书馆中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发展很不平衡,

总的来讲,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做得较完善。据陕西省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陕西省现有存在视障的人士29.4万人,而陕西省目前只有西安图书馆在综合图书阅览室设有盲文图书阅览角,现有盲文图书5000余册,只提供盲文图书的借阅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中的问题

(一)设立专门的盲文阅览室提供盲文图书,音像资料借阅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少,收藏的盲文图书数量少。全国除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市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盲人读者服务,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几乎很少有提供盲人读者服务的,馆藏盲文图书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比较少。如山西省图书馆在省馆的保存本阅览室开有盲文阅览区,藏书300余册,武汉市图书馆盲文阅览室有藏书300余册,有声读物40余套,深圳约有视障人士3000余人,深圳图书馆的盲文阅览室收藏盲文图书250余册,视障人士专用磁带44种,光盘57种。

(二)馆内外无障碍设施不完善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它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⑴根据《烟台晚报》报道,烟台图书馆虽已有盲文图书阅览室及盲人有声读物室,但是没有配套盲道等无障碍设施。⑵上海图书馆、西安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只是在综合阅览室内没有盲人阅览角,并没有考虑到盲人读者的特殊性,而且这样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国内图书馆盲人服务不论是在图书馆的建筑、硬件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方面或特殊资料馆藏的质与量部分,均有待加强改进。另外,我国图书馆馆外无障碍设施也很不完善,有些地理位置偏僻的老馆由于馆外未铺设盲道及各种无障碍设施,盲人来馆读书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根据中国残联信息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仅有134个市辖区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占总数的18.2%。

(三)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不完美。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是读者亲自到馆内办理图书借还手续,这对普通读者也许不是问题,但盲人读者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每次亲自到馆内办理图书或音像资料的

借阅手续,感到有一定困难。湖南图书馆颐而康盲人分馆现已向湖南全省的盲人读者开展免费寄阅图书服务,长沙市区的读者还可以提供免费送书上门服务。

造成视力障碍的原因即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一些由于后天原因造成视力障的人士,因为年龄或其它原因,没有条件接受盲文教育,无没阅读盲文书籍,他们只通过有声读物来听书,将一本普通图书转换成视障人士可用的载体形式成本巨大,公共图书馆暂时无法一一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公共图书馆完善盲人读者无障碍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 加大宣传力度,寻求社会支持。

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主要的经费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财政拨款的总额在逐步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公共图书馆即要赢得权力机构的重视,同媒体,政府机构,主管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宣传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反映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价,需求,争取财政对公共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强,同时,还要广泛争取社会民间的支持。

二)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

Ⅰ阅览室的设置

根据盲人的特点,图书馆应开辟专门的盲人阅览区,最好设在底层,有利用盲人读者的进出。出入口旁边设咨询台。书架、书桌的布置采取壁面式,墙壁四面安置单面书架,阅览室中央摆放阅览桌椅。读者进入室内到壁面的四周书架上自由选择书刊资料,在室内中央书桌上阅读,看完后再更换,这种布置有利于盲人进入阅览室后利用敏感的触觉顺着四周在书架上检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⑶阅览桌最好设计成环形,这样中间的部分也可以利用。有声读物资料室、盲人电脑机房也都应该采取壁面式。盲人阅览区一旦设立,它的布局,包括桌椅的位置都不要轻易变动,以免给盲人读者带来不便。

Ⅱ无障碍通道及其它

开展为盲人服务首先要设置专门供残疾人进出图书馆的无障碍通道,馆内外出入口全部施行坡化,盲人读者可以沿着馆内外铺设的盲道方便地到达盲人阅览室、卫生间和搭乘电梯。有条件的,还应安装感应电梯和声控门。建立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

图书馆必须要有铺设导盲砖的室外引导路,任何地点都应该设置语音系统或点字简图,告知盲人读者现在的位置;所有按键都有点字及语音指标。⑷新建的公共图书馆是不能使用的,但是根据有关法律,美国国会图书馆可以免费使用这一资源。播放器是免费租用给读者的,而且这些播放器简单易用。目前在我国对大量的书采用DAISY格式存在版权问题,但我国2001最新修改的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将已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这一条款对盲人使用的数字资源并没有细则,著作权法中应规定盲人对这些数字格式资源的免费使用权,以及把已经出版的纸质出版物数字化供盲人使用的合法性。笔者建议在图书出版的同时尽量发布其DAISY格式,以便盲人更好的使用。

(三)多种形式办馆,与各种社会团体合作开展活动

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我国将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国助残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自1827年第一部盲文图书在英国出版后,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盲人图书馆。盲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视觉的丧失,把他们关闭在自己的空间里,他们彼此间难以联系,他们与社会难以互动。盲人群体是个被动的群体,他们最忌讳别人知道本人是残疾人,心理上有阴影,存在心理“失明”。公共图书馆与可以与盲人协会合作,请心理学专家举办针对存在视力障碍人士的专题讲座,点亮视障人士的心灯,成立“盲人读书会”,盲人会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向公共图书馆提出自己的建议,改进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盲人读者。 目前已有专为盲人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但很多盲人朋友缺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条件,而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可为开展盲人普通电脑无障碍应用学习提供条件。

(四)在辅导阅读中激发盲人兴趣并提供就业帮助

目前,盲人钢琴调律、盲人按摩等盲人服务行业兴起,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和这些机构联系为其免费提供相关资料,或者提供定题服务,提高其专业技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十五”期间,盲人按摩事业要有较大的发展。实际

上,盲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为此,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讲座,让那些身残志坚并取得成就的盲人传授其亲身体会及技能,或者为盲人提供专门的就业咨询服务。

图书馆馆员在辅导盲人阅读的过程中要激发盲人的生活与工作兴趣,使其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方面,提高盲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增强盲人自信心,帮助盲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另一方面,图书馆主体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体现。

(五 )馆员的综合素养,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是十分复杂的,年龄上有大小,学历上有高低,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为读者提供洽当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公共图书馆的公开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为盲人读者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盲人读者群是一个特殊的弱势力群体,馆员首先要为他们热忱的服务,从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遇到的第一位馆员,就应给予盲人读者热情的指引,以亲切又耐心的态度引导盲人读者到他需要去的地点,积极协助他们查阅文献资料。馆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理解盲人读者的特殊需要,而不要无意中反而使我们的读者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言语称呼上注意馆员自己的言行。其次馆员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尽有热情是不够的,读者到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需要解决,馆员应熟悉馆藏,并能熟练地操作检索工具,迅速帮助盲人读者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馆员应是读者朋友的“导航员”。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读者的需求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是为盲人读者提供服务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只有完善盲人服务,为盲人读者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殊的关怀和服务,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力。

参考文献

1.刘磊,杨枫.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体系发展构想.图书与情报,2006(4)

2.蔺梦华.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研究综述.图书馆建设,2007(2)

3.肖永英,梁培之.英国为视障人士提供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2006(4)

4.谷遇春.关于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图书馆2006(5)

5.王玉,苏世兰.心里学经典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第三篇: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引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是开凿最早、跨越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与万里长城、印度佛家大佛塔、埃及金字塔并称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成果和结晶。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推进,大运河原有的功能已经下降,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一种精神财富,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杭州是文明中外的旅游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起讫点。随着近年杭州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杭运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西湖让其闻名中外后,杭州市政府又开始着手打造古运河这一品牌,让其成为杭州的另一个标志。为此杭州已将运河整治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并提出“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标。杭州市委、市政府于去年提出了“打造运河工程”的发展战略。在京杭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显得犹为重要。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会对运河造成破坏。我们的研究通过对目前运河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我们合理的见解和建议。这一方面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公众对京杭运河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研究目的

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考察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探索在运河保护和开发中的不合理行为及其原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运河保护和开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以此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作为政府相关作为的参考并得到其重视。

研究的意义

对历史的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与汗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

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对运河功能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航运、生态等功能仍然及其重要,并增加了一定旅游功能和商业功能。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下,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其各项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功能完善极其重要。

现实意义

随着近年杭州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杭运河越来越受到关注。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运河工程”的发展战略。在京杭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显得犹为重要。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会对运河造成破坏。通过科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将对运河的保护和申遗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个案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项以及提供有用的范畴,以帮助形成假设。它可对对象做深入的质的研究,彻底把握对象的全貌,并具有抽样方法无法做到的社会实在性。在我们的调查研究当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查问卷。 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作为总体代表的部分单位作为调查点,并以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算的认识总体结果的调查研究方法。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那一部分调查对象称为样本。抽样调查是一种具有科学根据的非全面调查,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选择样本上,遵循随机的原则,即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中选机会的原则。第二,时效较高。由于抽样调查只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调查费用大大减少,时效性增强。第三,调查结果较为准确。抽样调查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科学依据,因而在以样本调查结果推算总体上,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了通过问卷调查从一个侧面考察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我们小组在运河文化广场至卖鱼桥段及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对市民进行抽样调查,得出了所需的反馈数据。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异同,来探索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通俗地说,这种方法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可以采取纵向的比较,也可采取横向的比较。纵向的比较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比较,即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我们小组根据两期“运河整治工程”前后,运河各方面情况的改变来分析政府该项政策工程的合理性,提出政府行为的不足之处。横向比较是比较同一阶段的有关情况。通过对各河段及各方面(包括通航情况、运河生态、沿岸古迹、景观设计、产业布局等)的比较研究,了解政府实施工程的侧重点,从而分析这样侧重是否合理。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归纳、演绎、综合等常规的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进程

1.

课题申报和研究方案设计(3月25日-----4月5日)。在此期间我们通过三次小组会议完成了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并聘好了指导老师,确定了研究方向,完成了先期准备工作。

2.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调查方案设计(4月10日------4月20日)。通过上网检索及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收集了前人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调查方案设计,详细列出需要调查的对象,做好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解决办法。 3.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实地调查(4月22日)。在这天我们完成了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的第一次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后期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

4.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第一次实地调查结果分析和调查报告拟稿(4月23日------4月30日)。在此期间我们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准备调查报告的撰写。

5.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第一次实地调查报告撰写(5月8日------5月12日)。在此期间我们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并对本阶段研究工作做一小结。

6.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方案设计(5月15日------5月21日)。在此期间我们构想了调查方案,为问卷设计做好了准备。

7.暑期工作(8月1日------9月10日)。我们完成了市民对运河保护开发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前人研究综述定稿和相关所需原理查找及学习。

8.再次做实地调查并发放市民对运河保护开发满意度调查问卷(9月14日------10月7日)。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进行实地调查并实施市民对运河保护开发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

9.撰写市民对运河保护开发满意度调查报告,筹备中期成果评比(10月8日------10月17日)。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市民对运河保护开发满意度调查报告撰写和结题报告框架设计,参与了中期成果评比。

10.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初稿撰写(10月18日------10月30日)。在此期间我们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并开始准备最终结题报告,完成结题报告初稿草拟工作。

11.结题报告初稿修改和结题报告二稿审定(11月1日------11月15日)。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结题报告初稿修改和结题报告二稿审定,为终稿做准备。

12.结题报告终稿定稿(11月17日------11月20日)。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结题报告定稿。

摘要:我们从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实地考察和市民调查问卷的结果出发,考察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探索在运河保护和开发中的不合理行为及其原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运河保护和开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京杭运河杭州段

现状

保护

开发

社会效益

政策建议

一、

前人研究综述

随着京杭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京杭运河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作为京杭运河沿线六大

城市之一,杭州市为了配合京杭大运河申遗,也从2001年起推出了“运河工程”,对京杭运 河杭州段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一时间,对于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各项研究相继兴起。有关专家和学者针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分别从运河生态环境、运河沿河景观设计、运河沿河古迹保护和旅游功能开发、运河沿河产业布局和产业类地块更新研究以及运河保护和开发总体规划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1.京杭运河杭州段生态环境的研究

京杭运河杭州段生态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杭州市政府提出“运河工程”战略前,已有一批专家学者涉足。在杭州市政府对运河进行综合整治后,更多的学者对杭州段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他们主要针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恶化的问题,通过技术性指标的测量和水质污染源的调查,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了综合整治的建议。

杭州市水质监测站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分别对运河水质和水体微生物生理群生态分布进行了长期监测,揭示了京杭运河杭州段有机污染严重的问题。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沈宏满教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经济、地理、制度、技术、人口、功能等因素,分析了运河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政府权威,发挥政府协调作用”等八项建议。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官宝红等,分析研究了京杭运河杭州段水污染源的特征,提出了截污措施建议,在污染源控制、排污管网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并通过综合等标污染负荷评价确定了80个主要污染源。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曾爱斌等就治理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截污纳管措施提出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截污纳管”等十二项对策,同时指出了截污纳管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除此之外,学术界也有针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某项生态环境指标的专门研究。这里不再以一赘述。总的来说,京杭运河杭州段生态环境的研究已比较全面。这为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

2.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景观设计的研究

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景观设计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是在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和开发之后兴起的。学术界的相关专家和学者,主要从建筑学和美学的角度,针对杭州段沿河景观的现状,对沿河景观设计做了一些探究。胡晓聪、邹志荣等学者从京杭运河杭州段主城区段沿线自然、历史、地理分析出发,综合京杭运河杭州段现代功能、历史文化、生态绿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运河滨水区环境改造设计的思路和途径,从建筑学的角度提出了空间设计构思、环境改造设计途径、历史文化的保护有和延续措施以及生态绿化的改造方法。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沈丹、王竹等从京杭运河杭州段河流的动态性层面上,通过对运河流域景观的意象研究和发展途径分析,探讨了运河流域的景观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潜在联系,提出了系统化、综合化的景观设计原则。

相对而言,学术界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景观设计的研究较少,研究的角度不够广。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3.京杭运河杭州段沿和古迹保护和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杭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沿线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开发,对于运河古迹的保护和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在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和开发的初期,学术界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设计缓冲带保护沿河古迹的建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们针对京杭运河杭州段开发初期存在的沿河古迹被破坏的问题,在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该解决的6个问题和需要实现的“5个尽快”。杭州市城市建设处、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队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梳理,整理出了京杭运河杭州段古迹名录。在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功能的开发方面,浙江大学的金平斌、沈红心等从分析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明确了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旅游功能开发要遵循的两大原则和四大功能要求。

对于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功能开发的总体构想和区段开发思路,专家学者们也通过研究提出了见解。

京杭运河杭州段沿和古迹保护和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4.京杭运河杭州段产业布局和产业类地块更新的研究

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的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类地块的更新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这两个方面,学者们从分析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产业布局出发,探讨了如何调整沿河产业布局和实现沿河产业类地块更新的可能性。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布和变化的分析,结合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在运河沿岸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卜菁华、应小宇等对京杭运河杭州中心段产业类地块更新为市民游憩休闲空间的可能性做了探讨。他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沿岸的提出了规划。

京杭运河杭州段产业布局和产业类地块更新的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为我们在这里领域地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5. 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整体规划的研究

无论是民间的学者还是政府部门,都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整体规划做了相应的研究。杭州市建委的李国忠从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功能定位和开发利用的迫切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京杭运河保护和开发的现状,指出运河杭州段综合开发的功能定位既要考虑各功能可以兼顾的因素,又要遵循功能更替的规律,还要注意功能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提出了运河不同功能结合的三种方案。以杨戍标为代表的学者从运河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出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航运资源、沿河产业地带进行综合开发。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治理和发展学者们也提出了规划,指出采用“截、疏、引、驳、保、管”的措施,通过加快运河沿岸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工程和景观工程、亮灯工程结合、市场经济运作来对运河进行治理和开发。但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吕庆华通过分析研究,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三个构想和三点建议”,指出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要统一规划、综合运用、加强管理。

6.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丰富的研究资料已为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结论。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生态、城市规划、建筑学等角度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进行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研究数量不够多、对象单一。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生态、城市规划、建筑学等角度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进行研究。对于与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相关的一些领域(如沿河居民构成及其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影响)还尚未涉及。 (2)在研究的方法方面也略显得单一。缺乏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去揭示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3)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没有进行评估。

已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许多关心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人士,都认识到全面剖析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资料,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进行探索,实是时势所趋。

二、

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现状

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中不合理行为的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小组有针对地对京杭运河杭州段(具体为三处地方)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我们的研究形式主要是调研问卷的发放和实地的走访——根据我小组的调查问卷资料及几次实地调查报告,特作出该调查研究总结。

主要基于我们实地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该研究总结将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基本现状作出简要的分析——分析具体分通航状况、生态状况、文物古迹保护开发、产业布局、居民构成、沿岸景观状况等几方面进行讨论,对我们小组在调研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作出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一)、京杭运河杭州段生态状况

运河的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发现在问卷调查时不同地段、附近和非附近的被调查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非运河沿岸居民认为现在的运河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而向运河沿岸居民调查时,他们则普遍认为,和以前相比,运河现在的河面已干净了许多,环境各方面也有了大的改善。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调查显示该段运河水质较好运河东岸绿化情况较好,要种植树种为杨柳及法国梧桐,河西岸尚未进行绿化改造;河面上有部分白色漂浮物,但定期有专门人员清理,生态总体感觉较好。 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 -------环城东路段实地调查表明该段沿岸绿化情况较好,要种植树种为杨柳及法国梧桐,水质良好,无漂浮物。在运河余杭塘栖段的调查结果却显示该段运河水质总体较差,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油污染,淤泥上泛等状况;运河通过塘栖城区时沿岸绿化较差,其余河段绿化较好,绿化树种主要为杨柳;运河生态平衡失调,许多鱼类难觅踪迹,水生植物定期泛滥;排污.清污系统仍不够完善,有居民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直接排入运河的现象——由此可见,京杭运河杭州段生态状况总体上较好,但整体水平不如以前;运河的整治工作在运河的生态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京杭运河杭州段文物古迹保护开发

对于大运河申遗,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拿社么去申遗。是的,我们拿社么申遗呢?可以这么说,我们要拿出去的是运河的历史——毫无疑问,运河文物的保护开发是运河整治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运河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方向。大运河杭州段的文物分布及保护情况如何,我想就我们所走访的几段进行简单的说明: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最著名的古迹要数拱宸桥,据传,此桥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眉石厚20厘米,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历经几代沧桑,多次重修,现在的拱宸桥毫无疑问是拱北乃至整个杭州最具魅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另据说在今天运河文化博物馆管址上原是一庙,以纪念当地一民间英雄,但不知何故被拆除,甚为可惜。京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沿河基本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古迹分布,故不作有关介绍。京杭运河杭州段余杭塘栖段现存古迹较多其中大多分布于塘栖城区,有“一街”“一角”“一厂”“二桥”“二井”“二碑”“十宅”“十五弄”留存(一街即水北明清一条街,沿运河全长1380多米,其中明清建筑沿街长约700米,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沿街除居民古宅外,还有古碑、古桥、作坊旧址以及米厂、孵坊、缸甏店、竹木店等商家;一角即市南街古镇一角,临河沿街约百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建筑形式包括廊檐、米床、藏刹房、风火墙,有台门、厅室7处,具有明清时期水乡特色风貌;一厂即大纶丝厂旧址,该厂开设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现留存青砖门面墙和2幢2层楼木结构老房,还有天井,占地面积530多平方米,为研究塘栖地方工业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二桥即广济桥和仁德桥,广济桥横跨运河,是省级文保单位,计划今年申报全国文保单位;仁德古桥,位于水北街,系石板平桥,具体年代还无法考证;二井即郭璞井和仙鹤井,郭璞井位于广济大街北端,前年进行修复;仙鹤井位于王家白地,井口内径1.15米,井内壁径2米,如此大的水井竟用瓦片砌成,在江南水乡实属罕见,目前居民仍在使用;二碑即乾隆御碑和栖溪讲舍碑,前者位于水北街,是乾隆年间古碑,全碑高5.45米,其中碑身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是江南一带罕见的大御碑。碑额上刻有栩栩如生的双龙抢珠图形。弘历帝为表彰浙江,上谕蠲免地丁钱粮一年,并将圣谕“刻于石,晓谕官民,以示皇恩浩荡”。;后者位于塘栖二中,见证了民国时期塘栖办学的起源;十宅即刘宅、何宅、姚宅

一、姚宅

二、吴宅、劳宅、徐宅、余宅和承德当房、太师第弄(指弄内住宅),古宅总落地面积达7100多平方米。刘宅是古镇富商刘秉均之宅;何宅是我国著名法学家何思敬故居;姚宅一系晚清国学大师俞樾岳母家;姚宅二系榨油业主姚氏之宅;吴宅曾客居吴昌硕、张大千等近代书画大师;劳宅系古镇米业大户劳守清之宅;徐宅系百年缸甏店业主徐萃丰之宅;余宅系清代建筑,富有特色;十五弄即太师第弄、沈家弄、郁家弄、钱家弄、汤家弄等15条弄堂,其中有2条不完整,其余13条全长1300多米,平均每条长约100米,分布在古镇不同位置)且目前保护较好,其中的广济桥乾隆御碑等均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塘栖段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较好,为更好的保护文物,同时不影响到正常通航,杭州市政府特意开凿了绕城河;另外,政府也一直着力于对广济桥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加故,翻修;沿岸建筑也复古了明清风貌。总体而言,整个运河杭州段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开展良好,很多需要及时加强保护的文物单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缮;至于问题也不容忽视,很多未被列为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老宅、码头、仓库、厂房等建筑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可以说,在运河改造的过程中,很多原本应该保留的古风貌被人为地破坏了!

(三)、京杭运河杭州段产业布局

沿塘栖镇,从石祥路到文晖路两边的历史街区,包括拱宸桥、卖鱼桥等历史遗存在内,是运河的古代段。今天,沿着运河一路向北,从市中心的西湖文化广场一直到杭州最北的塘栖镇,相信你看到的会是一番异彩纷呈的景象。这里,就大运河该段的产业结构来分析一下。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沿河产业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主,运河东岸是典型的商业区,餐饮服务业发达;西岸还部分保留了原有产业结构,除了同样发达的餐饮业之外,还有大河造船、水泥厂、中石化油库、绿明电子、杭州一棉、明星饮食等各类轻重工业分布,另外,也有涉及农业性质的康明蜗牛开发公司。京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沿河产业布局主要在运河南岸,主要为餐饮业,服装业及经融业的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京杭运河余杭塘栖段产业布局各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均匀:该段运河沿岸农业比重依然较大,农业用地占地最大,其中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另外也有枇杷,茭白,菱角等经济类作物; 沿岸工业发达丝绸、纺织、机械、电子、化工、造船、服装、食品、酿酒、印刷、建筑等各行各业都有,其中丝纺作为传统行业在目前仍占重要地位;城南离运河不远是新兴的工业区,主要以钢铁铸造 印染等重工业及以电子,信息为主的电子类行业;塘栖是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运河旅游在最近几年也有所发展,其中有杭州市最近推出的运河旅游精品项目“水上巴士”;塘栖也是周边地区重要的购物场所,随知带动的餐饮业及各项娱乐业较为发达。

(四)、京杭运河杭州段居民(区)构成

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沿河居民区构成东岸主要为商业住房区,西岸为普通住房区,其中东岸主要居民为杭州市迁入居民,西岸居民以杭州市原住居民及部分外来务工农民为主。京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沿河居民区构成:此段运河的北岸为居民区,从西到东依次为中山花园、中河花园、京都花园。此处属上城区朝晖街道管辖。主要居民为杭州本地城镇居民。京杭运河余杭塘栖段居民在塘栖镇区主要为居民,乡郊地区为农民,运河南岸居民区商业区混合分布,运河北岸为水北街,保存了一条街的明清木结构建筑及部分的历史工业。

(五)、京杭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状况

随着运河开发二期工程的开展,京杭运河杭州段沿岸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沿岸的景观设计。运河整治工程提升了杭州城市品位和市民的生活质量。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沿岸景观设计情况是:绿地保护状况良好,但宽度较窄;东岸设有一小型假山及池榭,西岸尚未改造;沿岸无游乐及晨练设施,仅设木椅供休憩;沿岸(东)有较多的仿古建筑作为商业及休闲之用,目前仍在加紧建设之中。京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沿岸景观设计:绿地保护状况良好,有草坪;北岸为居民区,建有沿河公园,园内有晨练设施等;南岸为商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为环城北路的一段;南岸靠近运河一段建有泊岸设施,和沿岸游憩设施;中河高架段设有网球场和河边公园。京杭运河余杭塘栖段沿岸景观设计:塘栖城区段目前绿化条件较差;运河岸能够休憩游玩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运河两岸差别较大,北岸水北街很好的保留了明清遗风,南岸则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兼有一些复古风味;

(六)、京杭运河杭州段通航状况

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通航情况:通航河段: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全线双向通航,河道宽约30米;航运能力,包括日通行船舶量:运河博物馆至卖鱼桥段每小时通行船舶量为30艘次.通行船舶主要为运煤船、运沙石船、运木材船及水上巴士。京杭运河杭州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通航情况:通航河段: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全线通航;航运能力,包括日通行船舶量:西湖文化广场至环城东路段每小时通行船舶量为20艘次。通行船舶主要为运煤船、运沙船、运油船;京杭运河余杭塘栖段通航状况:目前全线双向通航,河道原宽40余米,“四改三”后达到45米;航运能力:京杭运河杭州段(余杭塘栖段)目前保持着良好的通航条件,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为500吨,日通航船舶上千余艘;在冬季枯水期及夏季暴雨季,通航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水交通堵塞。目前,几个河段由于通航原因也出现了差不多共同的问题:船舶外漏油污对水体造成污染;船员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运河影响水质;柴油机运行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及其冷却水造成的热污染;通航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造成重大危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体污染造成富营养化,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情况下容易一起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疯长,易引起河道堵塞。

一、

杭州市政府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措施

为保护和开发京杭运河杭州段,大造杭州市的城市品牌,杭州市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成立,专门承担运河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2004年,杭州市政府批复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工程规划范围南起江干区三堡船闸,北到余杭区塘栖镇镇北地带,总长39公里。杭州市政府也为此制定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规划》。规划期限分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杭州市政府根据规划对京杭运河杭州段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一期工程从2001年开始进行。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十六字方针,推出了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这五大工程。

在运河生态的保护方面,有关部门通过清淤与截污、引水与排水、净化与绿化结合,对运河水质进行了改善,疏浚了河道。在驳岸地带广泛植树种草,以净化空气。多排水口严重影响美观,有关部门采用伪装式将其遮掩直立式驳岸,对运河系船石、图案对驳岸立面进行装饰,以形成古朴的驳岸景观。二级式驳岸采用平台形式将其遮掩。

在路网工程建设中,有关部门重塑对运河两岸的13条道路和21座桥梁进行了整修,加密运河道路交通网,让人能便捷到达运河景区。杭州市政府还投资1760万元构建水上巴士运输线,建造了武林门、信义坊、拱宸桥、艮山门、中北桥和大关这六个站点。今后将重点实施水上巴士三期建设,即建设西溪湿地、钱江新城两大换乘中心和余杭塘栖站。水上巴士将立足公交、积极开展水上旅游市场,努力开发水上巴士的旅游观光功能,商务功能,使之成为贯通杭州三大水系的“先行者”。

在运河沿岸的景观设计方面,杭州市政府推出了“一馆、二场、两带、三园、六埠、十五桥”。有关部门在“十五”期间修建了运河博物馆、运河文化广场、西湖文化广场、艮山公园等沿河景观,对拱宸桥、卖鱼桥等十五座跨河桥进行了整修。有关部门还对江桥暮雨(江涨桥—大关路)、御码头、华光桥、东岸(石祥路-大关路段)河道驳坎、沿河22幢房屋立面、沿河两侧5幢建筑物亮灯、河塍晾网(大关路-江涨桥东岸)一级游布道等7个景观项目进行了整治与建设。下城区有关部门还实施运河(下城段)景观带综合整治和建设一期工程(中北桥至艮山运河桥)。改变原运河两岸封闭、景观零散的现状,形成两岸相互辉映的通透式景观。同时,还实施了桥梁、亮灯、栏杆工程,新建戚公桥,沿岸茶室、廊、亭等古建筑组合。 在实施旅游文化工程方面,杭州市政府通过有效的保护与恢复,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址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以沿河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构建了运河传统文化长廓,展示传统的城市空间风貌和历史街市生活面貌。有关部门保护与建设了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台州路商业街区、桥西民居保护区、康乾下江南文化遗址、富义仓遗址等重点项目,开设了水上、岸上、晚上旅游观光线,形成运河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黄金线。

在实施安居工程方面,杭州市政府建设了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结合运河道路新建改建优化小区环境。有关部门对运河传统建筑进行了保护,开辟沿河绿带、设置小型公园,打通了运河沿线的主干道,设计了运河两岸步行通道,使居民能自由进入运河公共绿带,散步休憩、赏河观景、品味运河古文化,激发爱河之情,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运河环境。 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开发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完工。二期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当中。京杭运河(杭州段)综保二期工程计划用四年时间(2007-2010),投资约219亿元,实施水体治理、文化旅游、绿化景观、路网完善、居民建设、土地整理六大工程建设。 二期工程的初步目标是:改善运河全线水质,建成绿色景观长廊,构筑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运河旅游体系。

二期工程2007年度的景观工程以“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为主。有关部门将投资350万元,实施艮山运河公园二期工程。沿运河修建休憩长廊和水榭,增加运河公园的休憩韵味。今年国庆,二期工程的部分景观节点已向公众开放。

发成效的调查及其社会效益评估

经过一期改造工程后,京杭运河杭州段在各方面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我们寻找到了不足之处。我们根据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一)

京杭运河杭州度段保护与开发现状调查的分析 运河生态

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总体状况较好,除个别地段因处于或接近生活污水排污口,有一定臭味。沿河绿化破坏情况较少。

运河的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发现在问卷调查时不同地段、附近和非附近的被调查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非运河沿岸居民认为现在的运河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而向运河沿岸居民调查时,他们则普遍认为,和以前相比,运河现在的河面已干净了许多,环境各方面也有了大的改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问卷调查的对象部分人的判断更多的是主观的,凭眼前所见,记忆或推断回答问题,而运河边的市民则更多得是从现实的体会出发。(2)问卷调查的对象更多的可能是从全局出发,即整条京杭运河出发,而运河边的市民则是从身边的运河段出发,关注面比较窄。(3)问卷调查对象的标准比运河边的市民的要高。前者用的可能是一个较高的绝对标准,而后者用的则是一个相对标准,有一个比较过程。但不管原因怎样,都说明近几年杭州市政府对运河生态的改造成效是显著的。这也是沿岸居民切身感受到的。对于运河生态的治理,我们认为要做到标本兼治,既要断绝污染源和破坏源,同时进行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其中更重要的是做好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在分区划分,责任划分后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避免因信息交流上的问题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

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运河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

运河文物的保护开发是运河整治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运河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方向。为此,市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申遗就是其中的重大举措,市民对此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信心。被调查者中有64%的人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除申遗外,市政府还对沿岸的古迹进行挖掘、保护与开发、修建仿古建筑等,来提高运河的人文底蕴和古代气息。尽管如此,市民在这方面的满意度平平,仅为51%,刚过半。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是在好心办坏事,为了保护古韵却最终使古迹遭到破坏,古迹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仿古建筑、博物馆等。 我们认为造成这些问题有很多原因。首先,政府对文物古迹的发掘力度不够,开发的只是比较有名或规模较大的,而对那些不为人所知,隐藏在市民中的文物古迹关注较少,没列入保护范围,甚至由于未发现而在开发中造成破坏。其次,政府缺少与市民的交流,其实在运河保护与开发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沿岸的市民,他们在当地住了几十年了,对运河已相当熟悉,而他们的许多建议很难到达决策层。第三,在开发过程中过多追求统一与和谐,人工雕琢的痕迹很重。虽然仿古建筑有助于体现古典气息,但因此而破坏真正的古迹是不可取的。 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畅通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通过政府信箱和网站固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这样也阻碍了一些不习惯写信和上网的市民发言,要听取市民的意见还得深入基层。其次在工程动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听取当地居民的建议。

旅游开发及品牌打造

旅游被称为“无烟工业”,也是杭州是的支柱产业,对运河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可从旅游也中收回,也是运河保护开发的长远之策。在京杭运河杭州段开发方向的调查当中,高达76%被访市民选择旅游开发,选择航运开发的只占26%。因此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市民的普遍选择是一致的。事实上,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的确不少,像运河整治工程、运河申遗等都是具体的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市民对运河旅游这块工作满意度不高,仅为47%,还未过半数。并且被问及运河旅游开发是否收益时,有12%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从中受益。这可以从另一角度说明这方面的欠缺。这么大的投入,为何收效甚微?

我们认为市民和政府在旅游开发的具体角度上存在一定分歧。政府在开发中,主要是硬化堤岸,然后在沿岸设立公园式活动场所,或者是主题性广场,其更加突出的是现代气息。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提高旅游游客的接待能力,但使运河的古韵味遭到破坏。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45%认为要保留的是运河的古典美,47%认为要突出人与自然的统一。在杭州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能让运河的历史气息“退化”。其次,导致市民对运河旅游开发不满的另一个原因是运河景点单一,分布不集中。对于专程来游玩的人说机会成本太高。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要找准旅游开发的定位,古运河是已其历史文化而著称的,故不能离开的这个出发点,根据历史,再现古运河原貌。其次,运河景点应重点开发与全面集群相结合,打造特色景区,并以此带动其他景点。把分散的景点连成线,连成面,产生集群效益。

沿岸的景观设计

调查显示,运河整治工程得到市民及游客的充分肯定,运河整体功能得到了加强,运河工程亮点纷呈。经过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整治,市民对沿河景观的满意度相当高,运河的休闲功能也明显增强。76%的受访者表示运河沿岸的游憩设施能够满足其需要。67%的受访者对沿岸景观的设计较为满意,2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运河整治工程提升了杭州城市品位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调查中,90%左右的市民及游客认为运河整治工程对提升杭州的城市品位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方面作用很大,运河两岸成为市民及游客休闲游览的好去处。84%受访者表示在节假日选择了到运河边休憩或游玩。环境的优美吸引着市民及游客。同时有42%的市民及游客明确地表示偶尔选择到运河边休憩或游玩。

不过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沿河景观设置虽然齐全,但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很多设施因失修已经坏掉,有些绿化也没得到及时的修剪。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运河的旅游价值。后期的维护与前期投入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但这一毛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从长远出发,避免形象工程,切实做好运河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运河整治工程对市民的影响及市民的关注度

运河的整治工程对市民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工程进行中给市民的出行、工作带来不便,这是不利的一面。对此,市民表现除了充分的理解。84%的被调查者认为运河工程未给他们带来不便,尽管其中有部分不是沿岸的居民。另一方面是工程后市民切实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的好处,如休憩空间增大,环境质量提高等,对此满意度高达80%。

市民对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普遍较为关注,被调查的市民中有37%人经常关注,偶然关注的也有42%,但当问及是否了解运河整治工程时,大部分人都只有听说果而已,认为了解的只占14%。可以看出市民仅仅面对的是的已经定型的作为一种结果的运河开发成果,对于政府的开发政策和规划知之甚少,因而普遍对运河整治工程不了解。一方面是市民自身原因造成,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的原因,即开发规划的宣传不够,不透明,这就导致市民只能对已经完工的运河整治成果发表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在规划制定出来时就能及时各抒己见。在动工前就综合市民的意见,对规划进行有效及时的修改,以便运河的整治工程在能较好反映市民意见的规划下进行施工整治,这就使运河整治工程最大化符合市民的要求,也是运河工程真正服务于民,方便与民。

(二)

京杭运河杭州度段保护与开发社会效益的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遭到破坏,其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貌等也不断退化。针对这些情况,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的很多运河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运河环境和生态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从环境、文化、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环境效益 1.水质改善

运河环保,重在治水。曾几何时,古运河成了排污河,惨不忍睹。据了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运河边“冒”出很多工厂,成天都有哗哗排出的污水,不要说下河,夏天窗户都不敢开。那时,来往苏杭的“天堂”号客轮,旅客常常感受到的是“闻到臭气杭州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杭州市环保部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目前运河水质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劣Ⅴ类逐步得到改善。10年中,从河水黑臭、鱼虾绝迹到清除黑臭、重见鱼虾。 2.绿化增多 通过沿岸的驳岸工程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绿化工程也初见规模。运河沿岸密密麻麻的树木和草皮,俨然已经形成了以个以运河为中心的生态带,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文化效益

运河的保护开发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运河文化,一千年来,古运河静静地承载了无数宝贵的人文精神和民间艺术。通过杭州市政府的运河整治和开发工程,京杭运河杭州段更加地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通过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文化(如拱宸桥、广济桥等古迹,夹城夜月、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等景观,茶楼曲艺、百戏杂剧等运河戏曲文化)的魅力正日益显现。

社会效益 1.城市品位提升

城市品质是城市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概括,其内在表现是城市在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功能特色与作用强度,其外在表现是城市在文化氛围和物质景观等方面的外部形象。从国际上看,许多世界名城都有代表性的河流作为象征,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人们对城市品质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欣赏这些河流及其沿河地带的风貌而得出的。以运河文化为主线全面开发运河沿河地带,打响“运河牌”,有利于培育和强化城市特色功能,不断改善城市外部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伴随着运河申遗的进行,杭州的城市品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市民满意度提升

运河保护与开发直接受益的是运河沿线的市民,因为这为他们有增加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我们的调查也显示,运河整治工程得到市民及游客的充分肯定;运河整体功能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对景观的满意的方面,运河的休闲功能明显增强。76%的人表示运河沿岸的游憩设施能够满足其需要。67%的人对沿岸景观的设计较为满意,26%的人表示满意。运河整治工程提升了杭州城市品位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运河两岸成为市民及游客休闲游览的好去处。84%市民及游客表示在节假日选择了到运河边休憩或游玩。环境的优美吸引着市民及游客。同时有42%的市民及游客明确地表示偶尔选择到运河边休憩或游玩。这表明市民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经济效益 1.运输效益

古代运河的运输功能可以分为漕运和民运两类。所谓漕运,就是历代统治者将钱粮由水路运往京师的一种称谓。运河的民间航运包括生产性航运、商业性航运、客旅航运、盐运。随着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兴盛,运河的运输功能相对于其它运输工具已逐渐减弱。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运的相对地位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相对于其它运输工具,运河交通运输功能相对地位是下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货运的绝对数量依然相当可观。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货运量大大增加,运距大大缩短,仅2000年的货运量就达2115万吨。在我们在拱宸桥对航行船舶量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每小时通行船舶数量为35艘次。因此运河的水运功能至今在经济发展中其不小的作用。在运河的改造中,也已经打通了与钱塘江的联系,逐步形成市内的航运网络,所以这种水运便利的有事将不断显现出来。 2.促进沿岸经济带的发展 随着运河保护与开发的不断深入,运河沿岸所显现出来的产业带日趋明显。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逐步形成, 加上环境的改善,地理位置的优越。这将刺激经济增长,形成杭州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提升运河周边土地价值,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升级,开发利用运河景观的无形资产,形成杭州经济新增长点。运河的整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凝聚力,将创造具有活力的滨水地区,发展运,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构筑招商引资和发展楼宇经济的物质平台,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运河沿岸将成为黄金地带。

3.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日常休闲和节假日休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市民与游客的迫切需求。运河的保护与开发的目标就是把它打造成为继西湖以后第二个标志性景点,沿岸的景观建设水上巴士等等就是在为实现这以目标努力。目前运河旅游的开发已初显成效。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当中可以得知,84%受访者表示在节假日选择了到运河边休憩或游玩。但就现在而言,运河的旅游功能还比较弱,但随着保护与开发的深入,加上西湖旅游容量渐趋饱和。这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

对京杭运河杭州段保护和开发的政策建议

杭州市政府和各区有关部门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总体上取得了很多成效, 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有一些重要环节被忽略。因此我们小组根据我们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针对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 加大运河保护宣传力度,让运河保护意识走进沿岸社区

在我们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居民的调查当中,仅有37%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关注运河,仅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整治工程有所了解。一些沿河社区的居民还向运河里排放生活垃圾和废水。由此可见,政府在保护和开发运河的过程当中的宣传力度,主要是对沿河居民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沿河居民应该成为保护运河的重要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强有力的宣传措施让运河保护意识走进社区,使沿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自发地保护运河和关注运河。

(二) 加强对运河环境卫生的监控,防止人为污染

在我们对京杭运河杭州段各段的实地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在个别地段运河水质仍不容乐观。运河水被大量人为丢弃的垃圾和排放的生活废水所污染。在某些河段,由于运输船舶往来频繁,船舶作业人员的生活垃圾大量排入,导致河水异常污浊。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运河生态环境卫生的监控,尤其是加强对来往船舶作业人员的监控,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地采用行政处罚的手段打击人为污染。

(三) 凸显旅游功能,适当增加游乐项目

在我们的调查当中,有有12%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从运河旅游的开发中受益。不少被调查者认为运河沿岸旅游景点单一,分布不集中,可供选择的游乐项目很少。运河的旅游功能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我们建议首先要找准旅游开发的定位,古运河是已其历史文化而著称的,故不能离开的这个出发点,根据历史,再现古运河原貌。其次运河景点应重点开发与全面集群相结合,打造特色景区,并以此带动其他景点。把分散的景点连成线,连成面,产生集群效益。在不破坏运河整体生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适当增加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芳、刘奕梅 . <1986年---1998年运河杭州段水质变化趋势>. [J]. 环境与污染防治. 1999-10 2.

沈洪满 . <运河杭州段的环境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 [J] . 经济与地理. 2001 3.

顾裕琦、王青 .《跨世纪的辉煌──京杭运河浙江段五十年建设成就》. [J] . 中国水运 . 1999 4.

杨利 . <浅述京杭运河杭州段_九五_期改造建设成果> . [J] . 交通科技 . 2002 (5) 5.

沈丹、王竹 . <杭州运河动态景观意象及发展探析> . [A] . 华中建筑 . 2006 6.

金平斌、沈洪心 .《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功能开发研究》. [J] . 浙江大学学报 . 2002 7.

卜菁华、应小宇 . <京杭运河杭州中心段沿岸产业类地块更新研究> . [A] . 城乡规划 . 2005 8.

杨戍标 .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治理与发展构想> . [J] . 城市建设 . 2000(5) 9.

吕文华 . <京杭运河杭州段现状及开发设想> . [J] . 港口建设 . 2007

结语

我们课题组从组队到前期的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运河沿岸一期实地调查,设计问卷,分发、统计、分析问卷,再到中期写问卷分析报告、前人经验总结、实地调查报告和准备科技立项中期检查,再到进行运河沿岸二期实地调查等等,总共经历了7个月的时间。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为我们课题研究的进行付出了辛劳和汗水。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指导。虽然我们知识是有限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我们小组的6个人还是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凝聚成了这份最终的报告。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微不足道的努力,为京杭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尽一份努力。

第四篇:杭州运河中英文对照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宣传册文案

主题:邂逅大运河 风情最杭州

Have a reencounter with the Grand Canal, the Most Charming Part of Hangzhou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简介:

Introduction of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横跨冀、鲁、苏、浙四省和京、津两市,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First dug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Grand Canal has a history of over 2400 years. It runs across four provinces, i.e. Hebei, Shandong, Jiangsu, Zhejiang Provinces, two municipal cities, i.e. Beijing and Tianjin, with total length of 1794 km. It is the longest, largest and most ancient canal in world. Grand Canal is the preciou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left by our ancestors and is an important living and flowing heritage of human being.

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江南水乡文化体验的经典目的地。大运河流经了富庶儒雅的钱塘佳丽地,记录了杭州繁华孤独的沧桑沉浮和白墙粉黛的市井百态。不管是徒步、舟游,还是骑行、小憩,都可以触摸到杭州运河华而不燥的厚重之感,欣赏到运河无处不在的风雅之美。

Grand Canal is a highlight of tourism in Hangzhou as well as a classic destination for understanding water-town culture in south and lower reach of Yangtze River. The Grand Canal passes through rich and refined Qiantang Land, witnesses the vicissitude of the prosperous ancient capital- Hangzhou and the folk customs of the locals living in white-wall and black-tile residents. You may touch the splendid and profound culture and enjoy the overwhelming and refined beauty of the Grand Canal by hiking, boating, cycling or just sitting there.

大运河在杭州呈现了一幅“流动的中华文明,休闲的天堂画卷”。在这里,外国人领略“很中国”,中国人感受“很杭州”,杭州人感受“很时尚”。 Grand Canal Hangzhou Section presents a scroll of “flow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aradise for leisure”. Expats find “authentic Chinese flavor”, Chinese find “authentic Hangzhou flavor” and Hangzhouese find it “very fashionable” here.

拱宸桥

Gongchen Bridge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宸”指帝王所居之处,“拱”即为拱手相迎的意思, 1 所以拱宸桥象征着对古代帝王南巡杭州时的相迎与敬意。拱宸桥横跨运河东西两岸,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桥身长约92米,高约16米,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

Gongchen Bridge was built in the 4th year of Chongzhen reign in Ming Dynasty (1631), “Chen” means emperor‟s residence, “Gong” means greeting with cupped hands, such Gongchen Bridge was a symbol of welcoming and respect for the ancient emperor when they made inspection tour to Hangzhou in South China. Gongchen Bridge stretched acros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anks of the Grand Canal and appears majestic and grand. Around 92m in length and 16m in height, it‟s the highest and longest ancient stone arch bridge in Hangzhou and is the landmark of the south end of the Grand Canal.

地址:桥弄街

Address: Qiaonong Street

公交线路:K1路、K635路、K591路、K70/70区间路 Bus: No. K1, K635, k591, K70/70

历史街区 Historic Blocks  桥西历史街区West Bridge Street Historic Block 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Xiaohe Street Historic Block  大兜路历史街区Dadou Road Historic Block

岁月流逝,当童年记忆中的斑驳老街和青石小巷已渐行渐远,市声难觅,杭州运河沿岸却依然保留有小河直街、桥西直街和大兜路等原汁原味的历史街区。

The worn-down old street and bluestone lane have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left only in our childhood memor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Xiaohe Street, West Bridge Street and Dadou Road are the well-preserved authentic old stree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桥西历史街区: West Bridge Historic Block

桥西历史街区因位于拱宸桥西侧而得名,这里曾是清朝同治年间一度繁盛的水陆码头,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背景。街区完整保留了江南水乡古建筑群的风貌和肌理,并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存。结合运河自然景观,街区以非物质文化为核心元素,引进了方回春堂、天禄堂、大运河国医馆等中医名馆,并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博物馆集群——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成为一条以文化 2 传承、博物展览、国医国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West Bridge Historic Block is thus named as i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side of Gongchen Bridge. Once a busy land and water quay in Tongzhi Reign of Qing Dynasty, the block boast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The block well preserves the styles, features and textures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typical of Watertown in South of Yangtze and conserves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 relics. Based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s of the Grand Canal and focusing on the core ele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e, the block introduced famous TCM Pharmacy such as Fanghuichun Pharmacy, Tianlu Pharmacy and Grand Canal TCM Clinic,. Meanwhile it preserved, utilized and built industrial remains into the largest museum cluster in China that is composed of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China Knife, Scissor and Sword Museum, China Fan Museum and China Umbrella Museum). It has become a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 featured by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exhibi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特色:传统文化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culture 地址:桥弄街

Address: Qiaonong Street 公交线路:K635路、K1路 Bus: No. K635 and K1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Xiaohe Street Historic Block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街区因河而兴,自南宋起,这里就是南北货物的水陆集散地,到清代发展成为独立的商业街。至今,这里仍能看到作坊、店铺、河埠等历史遗存。街道两侧小楼枕水而居,粉墙黛瓦,极具近代江南水乡特色。街区保留了一半以上的原住民,有效延续了运河民居传统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被称为杭州“最后的运河人家”,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Xiaohe Street Historic Block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where Grand Canal, Xiaohe River and Yuhangtang River meet. The block owed its prosperity to the rivers. It was land and water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cargos from south and north China in Song Dynasty and was developed into 3 independent commercial street in Qing Dynasty. At present, the street still preserves the ancient workshops, stores, wharfs and other historical relics. The waterfront storey houses flanked the street are featured white wall and black tiles, typical style of water town in Jiangnan. Half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street are indigenous, who preserved folk customs and life style of ancient people living along Grand Canal and was called Hangzhou‟s “last generation of original residents along Grand Canal”. In 2007, Xiaohe Street Historic Block was conferred “China Habitat Environment Model” award by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特色:运河民俗

市井文化

Characteristics: Grand Canal folk customs, pop culture 地址:湖墅北路长征桥站

Address: Changzheng Bridge Stop North Hushu Road 公交线路:K76路、K1路 Bus: No. K76, K1

大兜路历史街区

Dadou Road Historic Block

大兜路历史街区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东岸,是杭州历史风貌尚存的老街区之一,这里曾经商市店铺兴旺,每天有千船百帆经过,是城市生活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如今,街区以新香积寺为核心,保留了大量清末民初风格的民居建筑,并引入多家杭州知名餐饮、会所,结合禅宗文化元素,形成了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线,以中高档餐饮为核心的特色餐饮街区。2011年,大兜路历史街区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Dadou Road Historic Block stretches between Daguan Bridge and Eastern Bank of Jiangzhang Bridge and is one of the few old blocks that still preserve original visage. It was once a thriving street crowded with shops and stores as well as the key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urban substances and materials, with thousands of ships passing by everyday. The present block, with newly built Xiangji Temple in the core, preserves a large number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build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and introduced such elements as renowned restaurants, clubs and Zen culture. A catering and dining featured block focusing on high-end restaurants and carrying forward Zen culture was developed. In 2011, the block was conferred the titl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Commercial Street” by Ministry of Commerce.

4 特色:休闲美食

Characteristics: leisure and restaurants 公交线路:K76路、K1

51、K57/57路 Bus: No.K76, K151, K57/57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Hangzhou China Knife, Scissor and Sword Museum, China Fan Museum and China Umbrella Museum) 位于桥西历史街区,利用工业遗存保护改建而成,以“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2012年被授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传承基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博物馆集群,包括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手工活态展示馆。作为工业主题性博物馆集群,五馆分别以工艺美术、刀剪剑、伞、扇和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题,结合运河历史文化与工业遗存保护,成为集收藏、研究、展示、体验、教育、宣传、娱乐、购物和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平民化、专业化博物馆。

Located in West Bridge Historic Block, the museum was rebuilt from industrial remains and is features by “arts and craft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was awarded “UN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Capital of Industrial Arts and Folk Art‟ Heritage Base” and is so far the largest museum cluster in China, including China Arts and Crafts Museum, China Knife, Scissor and Sword Museum, China Umbrella Museum, China Fan Museum and Living Handicraft Exhibition Hall. As industry-themed museum cluster, the five museums focused on five themes, i.e. arts and crafts; knife, scissor and sword; umbrella; fans; and li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relics. The museum cluster features Grand Canal 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remains and have become domestic leading, world class popular and specialized museums integrated by such functions as collection, research, exhibition, experience, education, propaganda, entertainment, shopping and cultural originality.

特色: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活态展示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arts, intangible culture, living exhibition

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地址:小河路336号 Address of China Hangzhou Arts and Crafts Museum, China Knife, Scissor and Sword Museum, China Umbrella Museum: No.336 Xiaohe Road

5 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地址:小河路450号

Address of China Fan Museum and China Living Handicraft Exhibition Hall: No.450 Xiaohe Road

公交线路:K635路、K1路 Bus: K635, K1

开闭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16:00停止进馆参观(周一闭馆) Opening Hour: 9:00am to 4:30pm from Tuesday to Sunday Deadline for visit: 4:00pm (not open in Monday)

香积寺

香积寺是杭州著名的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是杭嘉湖一带香客从运河到灵隐、天竺进香的第一站,素有“运河第一香”之美誉。为恢复香积寺盛景,2009年香积寺成功复建,成为国内唯一主供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斋戒菩萨)的寺庙。

As one of the eight famous temples in Hangzhou, Xiangji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3rd year of Taiping Xinguo reign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978). The temple was destroyed in war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 and was rebuilt in the 4th year of Hongwu reign of Ming Dynasty. It‟s the first stop for pilgrims who came from Hangzhou, Jiaxing and Huzhou by boat to pay pilgrimage to Lingyin Temple and Tianzhu Temple and has been dubbed the “the first stop for pilgrims along Grand Canal”. In order to restore its original spectacular, Xiangji Temple was rebuilt in 2009. It is the only temple to consecrate Mahatma Kinnara King Bodhisattva (supervisor of fast) in China.

特色:斋神、乐神、素斋

Characteristics: God of Kitchen, God of Music, Vegetarian Diet 地址:大兜路历史街区内香积寺巷

公交线路:K76路、K1

51、K57/57路 Address: Xiangji Temple Lane, Dadou Road Historic Block Bus: No. K7

6、K1

51、K57/57 开放时间:07:00—17:00 门票:平时20元,除夕夜50元 Opening Hour: 7:00am—5:00pm

Fare: RMB20 at ordinary time, RMB 50 for New Year’s Eve

6 富义仓

富义仓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与北京南新仓一起并称为“天下粮仓”。如今富义仓引入了粮仓咖啡、国学书院、动漫创意、越剧工坊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精神粮仓”。 Fuyi literally means rich and rightness and was abstracted from “the benevolence acquires wealth, while the moderate is righteous”. It is now listed as cultural relic under provincial protection. Established in 6th year of Guangxu reign of Qing Dynasty, Fuyi Granary shares the same reputation with Nanxin Granary in Beijing. The two combined to be “barn for the world”. Nowadays, Fuyi Granary focused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cluding Granary Café, Chinese Culture Academy, Cartoon Originality, and Shaoxing Opera Workshop, and has become “spiritual barn” for modern people

特色:露天电影、书院、越剧

Characteristics: open-air movies, academy, Shaoxing Opera

运河天地

昔日老船厂,今朝新生活。运河天地由大河造船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目前已成为集星级影院、国际明星名品潮牌、量贩KTV精致餐饮等时尚休闲体验项目于一体的独具运河特色的时尚休闲体验中心。

The once old shipyard is renovated and rejuvenated for modern life. Grand Canal World was rebuilt from an old shipyard. Now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Grand Canal characteristic fashion and leisure experience center integrated by star-rated movie theater, international fashionable brands, KTV, café and music pub, wedding photography gallery, fancy restaurants and other fashion and leisure experience projects. 地址:小河路与湖州街交叉口

Address: crossing of Xiaohe Road and Huzhou Street

公交线路:K1路

Bus: No.K1

运河夜景 Night Scene

运河夜景由世界顶尖灯光设计师罗杰·纳博尼(Roger Narboni)主掌设计,曾荣获2009年国际三大照明奖之一的 “城市、人、光”大奖。每当夜幕降临时,运河两岸的彩色光雾配合各类建筑、桥梁的轮廓光及水中的威尼斯灯柱,使得大运河在夜幕中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 7 丹青,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流光溢彩和水墨韵味,是不得不看的夜景盛宴。

Roger Narboni , the world‟s top lighting designer, was in charge of the night scene design of Grand Canal, which won 2009 “City, People, Light” award, on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lighting awards in the world. As night falls, the colorful optical haze rising from the various buildings along the both banks of the Grand Canal, the rimming light of the bridge and the Venice lamp poles in the water turned t Grand Canal into a flowing Chinese ink painting at night. “Jiangnan-style Ink Painting” lighting effect is the night scene feast you cannot miss.

特色:浪漫、水墨丹青

Characteristics: romance, ink painting

漕 舫

Canal Boat (Cao Fang)

“漕,水转谷也;舫,并舟也”。即古代水路运粮之官船。漕舫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左传》,而漕舫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之器”,其称呼则始于秦汉。漕舫是大运河2400年漕运文化的经典浓缩和复古演绎,如今的运河漕舫是以曾广泛存在于杭州运河的清代经典木质“漕舫”为原型,整合现代工艺及功能,符合现代旅游要求而打造的船型,内部空间布置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乘客的舒适性,而漕舫本身也成为了杭州运河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 “Cao, laterally means water transfer of grain; Fang, literally means boat”. So Cao Fang means official boat used for transfer of grain by waterway in ancient time. The earliest record about Cao Fang was seen in “Chronicle of Zuo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ut it was not until Qin and Han Dynasty that it was used as an important “vessel for grain transporting”. Canal Boat is the miniature and replica of the 2400-year history of canal transportation culture. The present Canal Boat was made using prototype of classical wooden “boat” widely used in Grand Canal in Qing Dynasty. The boat adopted modern technology and func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tourists. The interior spatial arrangement can meet the passengers‟ demands for comfort to the largest extent. The Canal Boat itself has become a beautiful scene on the Hangzhou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特色:水上观光、商务接待、品茶餐饮

Characteristics: on-water sightseeing, business reception, tea drinking, foods and beverages

8 塘栖古镇

Tangxi Ancient Town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余杭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明清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曾评价:“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Located in Yuhang District of Hangzhou, Tangxi Ancient Town was built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opped the list of “Ten Famous Towns in South Yangtz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Well known literature master Mr. Feng Zhikai ever depicted Tangxi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air land in south China.

镇内保留有老宅、古街、长桥、弄堂等众多历史遗存:古运河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有浙江省内最大的石碑之称的乾隆御碑;由东晋文学家郭璞亲自选址,被康熙帝称赞好井好水的郭璞井。镇内两条特色街区:厚重古老的水北街与现代时尚的水南街隔河相望,充分体现“左岸历史 右岸未来”。水北街集合了塘栖传统糕点、特色小吃、书场、评弹,箍桶等传统美食和当地民俗;水南街引入时尚精致餐饮,满足各方食客的美食需求。 Many historic relics, such as ancient houses, ancient streets, Long Bridge and lanes are well preserved in Tangxi, including Guangji Bridge, which is the only existing seven-hole stone arch bridge over Grand Canal; Qinglong Imperial Stele, the largest stone stele in Zhejiang Province; Guopu Well, which was named after Guo Pu, the litterateur of Eastern Jin Dynasty who selected the site of the well, and was appraised by emperor Kangxi for its excellent water quality. There are two characteristic streets in the town: profound and ancient North Water Street and modern and trendy South Water Street on the opposite banks of the river. The north street represents history and past while the south street represents reality and future. North Water Street has a collection of traditional snacks and local folk customs, such as traditional cookies, characteristic snacks,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singing and bucket hooping, while the South Water Street has a variety of fashionable and delicate restaurants for the choice of the gourmets

2009年被杭州市评为第一批“风情小镇”。

Tangxi was appraised first batch “folk town” in Hangzhou in 2009

9 运河旅游线路: Canal Tour Itinerary

线路一:梦幻夜游

Itinerary 1: Fantastic Night Tour 璀璨运河夜,阅览两千年

Resplendent Canal Night · Experience Two Thousand Years History 从武林门码头上船出发,徜徉夜运河,沿途欣赏西湖文化广场,御码头、富义仓、乾隆舫、小河直街、桥西直街,最后到达京杭大运河江南第一古桥——拱宸桥后,返回武林门码头,结束夜游运河的愉快旅程。(全程约1小时,途中不上岸)

Appreciate night scene of Grand Canal by boat. The boat starts from Wulinmen wharf, passes by Westlake Cultural Square, Imperial Wharf, Fuyi Granary, Emperor Qianlong‟s Boat, Xiaohe Street, West Bridge Street until it arrives at Gongchen Bridge, the No.1 Ancient Bridge over the Grand Canal in South China. Then the boat will go all the way back to Wulinmen Wharf to end the pleasant night tour. (It takes around 1 hour for the whole journey with no stop on the way)

票价:100元/位

Ticket price: 100 Yuan/ Person

时间:每天19:30 节假日增开19:00、20:00两个时段航班,详情请咨询票房和计调电话。

Time: 7: 30 pm every night

线路二:运河古韵游

Itinerary 2: Ancient Charm Tour

“一船揽尽运河风情,身心体验水上人家”,零距离感受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独特风情。 “Embrace canal folk customs by boat, experience life on-water families”. Up-close contact with unique folk customs in Hangzhou Section of Grand Canal 游线:香积寺←→拱宸桥

Route: Xiangji Temple ←→ Gongchen Bridge

票价:60元/人 (单程30分钟) 香积寺门票20元/人 Ticket price: 60 Yuan/ person (30 minutes for one way trip) 时间:10人以上成团,请提前预约

10 Time: minimum 10 person for the tour, please reservation in advance

线路三:运河塘栖古镇游

Itinerary 3: Tour to Tangxi Ancient Town “船行千年运河·漫游塘栖五街”

“Navigate along thousand-year Grand Canal to Tangxi, enjoy sightseeing in five streets in Tangxi”

游线:武林门←→塘栖(船程4小时,古镇游览3小时,全程7小时)

Wulin Gate←→ Tangxi(4 hours for navigation, 3 hours for sightseeing in the ancient town, total to be 7 hours)

票价:150元/位

Ticket price: 150Yuan/ person

时间:周

六、日及节假日上午9:00

Time:Saturday, Sunday and holidays at 9:00 a.m.

线路四:盛世钱塘夜游之旅

Itinerary 4 Night Tour in Qiantang River 晚转江河汇流 印记钱塘辉煌

Appreciate the Convergence of River and Canal• View Splendid Qiantang River 晚18:30从武林门码头开航,一路往南沿途欣赏千年古运河新貌,看武林新姿、石栏长阵、石弄潮声、运河怀古、艮新秋韵、江河流霞等运河新景,观赏夜色下壮阔恢弘的钱塘江盛景,感受杭州步入钱塘江时代的辉煌成就以及钱江两岸的历史巨变。

The boat set sail from Wulinmen Wharf at 6:30pm. The highlights of the tour include New Look of Thousand-year Ancient Grand Canal, New Visage of Wulin Gate, Long Stone Fence, Sound of Tide Flapping the Stone, Memorial of Old Grand Canal, Autumn Charm of Genshan Gate, Rosy Clouds over River, appreciating spectacular night scene of Qiantang River, experiencing the glory achievement and great changes along the banks in Qiantang River Era.

(全程约3.5小时,途中不上岸)

(It takes around 3.5 hours for the whole journey with no stop on the way) 票价:下舱 150元/位

11 上舱 220元/位 Ticket price: 150Yuan for lower deck

220 Yuan for upper deck 时间:每天19:30(每年7月—10月)

Time: 7:30 pm (from July to October every year) 注:其他时间可包船,价格10000元/艘

Fare for chartered boat at other time: 10000 Yuan/ Ship

咨询电话 :0571-56079211 56079231 56079230 Advisory phone:0571-56079211 56079231 56079230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336号(刀剪剑博物馆)5号楼2楼

ADD:2nd Floor,Building No.5,China Knives&Scissors&Swords Museum,No.336 Xiaohe Road,Hangzhou

第五篇: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2009年2月,杭大运河杭州段整体夜景规划项目全部完工,夜景灯光也基本调试到位。正式的亮灯仪式在2月9日元宵节晚举行。

运河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整个杭州的发展,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发展。做为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大学生,保护大运河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该为运河保护发展做贡献。然而对于政府的运河保护政策还措施,对于运河的现状,我们真的了解吗,我们真的赞同吗?为保护和发展运河、运河文化,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了解大学生对于京杭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情况,让更过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学生为保护大运河文化做贡献。并试图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我们小组做了这个题为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小组的课题就是考察就在于看杭州大运河保护工作在措施是如何的。而本次我们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走访调查,采样地点有运河沿线、大学校园,主要是大学校园,对象主要是集中在各高校学生身上。看看作为当今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对运河保护措施的熟知程度,以此来完成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数据分析。

在关于对运河文化了解程度的问题中,40%的受访学生选择回答“不知道”,这是另我们十分吃惊的结果,也许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人心中都觉得骄傲,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但是,真正涉及到有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文化知识时,40%的学生和3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不知道运河文化,47%的学生和4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但了解不多,13%的学生和26%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并大

致了解,而没有人表示知道并且非常了解运河文化。此题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对运河文化还是相当陌生的。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而关于一些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这是很不应该的。

而在主要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运河文化的答案中,大学生主要集中在课堂,有58%,通过报纸杂志的只有11%,通过网络的居然有31%。市民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46%通过报纸、杂志,24%通过网络,31%通过课本。我们看到,21世纪初作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这一点不知道是可惜的还是可忧的。

接着是第二类题目,关于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题目是“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事实上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秋涛路。但是200位中,只有48位选择正确了,其中可能还包括猜测的情况,由此可见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

当被问及运河水质状况怎么样的时候,同学们似乎对与运河水质不怎么了解,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同学没去大运河(杭州段)实地了解过,所以答案比较分散。%的同学选好,%的同学选一般,%的同学选差。市民方面,选一般的比较多。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公众(主要是大学生)对运河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何为运河文化,以及具体的运河文化。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关于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大部分的人认为应该做些实际的事情去改善一下当前的状况,例如修缮、保护沿河古迹或者疏通河道。但是很据现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来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

通过走访,收到了很多关于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其中有不少是有意义、有可行性的。比如:

1、在学校与运河博物馆等单位建立长期联系,以博物馆为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学习大运河文化;

2、学校组织科研小组,调查运河水质,以及运河保护项目;

3、进开发运河旅游,但要做好保护措施,部分重点保护遗址要限制游客人数等等。

我们的资源有限,虽然经过努力有所成果,但调查局限与在行高校学生,成果有限。希望我们的工作对推动运河保护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对于大运河的保护意思和关注程度有所益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弘扬健康奉献爱心下一篇:杭州户口投靠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