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导学案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论语2导学案范文

论语 导学案 第一单元2[定稿]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创设》的“基础积累”。

二、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翻译在课本空白处)

三、探究研讨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

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四、课堂积累-------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五、作业:完成《创设》训练落实篇。

第二篇:10论语十则导学案

10、《<论语>十则》导学案

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

一、预习内容与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小结。查资料了解作者和《论语》的有关知识。

2、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结合“白板”出示的字词,扫清课文的字词障碍。

4、用自己的话简洁总结每一则大意。

5、做《课堂训练》第一课时。

附重点字词

(一)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二)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二、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2、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孔子:

2、《论语》:

三、自学提纲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示:借助课下注释,时间为5分钟。)

四、目标回顾

五、当堂检测

《课堂训练》第一课时做完。

六、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一部书。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语.

传().陬()邑()愠()三省() .... 殆()罔()凋() ...

3.看注释,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学习提纲

1、学习提纲一:

说一说,本课的成语有哪些?

(要求:用成语“”出自“”这一则的句式来回答。)

(提示:大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时间为3分钟。)

2、学习提纲二:

全文的思想都包括哪些?

(要求:用全文包括方面内容,分别是,第则讲的是方面的内容的句式来回答。)

(方法: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采用小组讨论2分钟,利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识其方面的内容。)

拓展延伸

以“读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的句式练习,谈谈自己的感悟。

回顾目标

四、达标检测

:“

1.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见贤思齐

士不可以不弘毅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复习的好处可以怎样表达:

7、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是:

8、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的句子是:

9、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教后记:

第三篇:12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 难点 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自学导航

(一)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一章: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乎?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 ,不 亦 君 子 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 ,四 十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不 逾 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 师 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二、达标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回顾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2、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文学文化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二、自学导航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后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六章:子曰:“ 贤 哉,回 也!一 箪 食,一 瓢 饮,在 陋 巷,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改 其 乐。贤 哉,回 也!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第七章:子 曰:“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八章:子曰:“饭 疏 食 饮 水 ,曲 肱 而 枕 之,乐 亦 在 其 中 矣。不 义 而 富 且贵,于 我 如 浮 云。”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九章:子 曰:“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之。”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 在 川 上 曰:“逝 者 如 斯 夫,不 舍 昼 夜。”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 曰:“三 军 可 夺 帅 也,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 学 而 笃 志,切 问 而 近 思,仁 在 其 中 矣”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三

1、互动相关练习

2、背诵课文

第四篇:初二传统文化《论语》导学案四

编号:4

学科:初二传统文化

编制人:张艳娟

审定人: 张艳娟

班级

姓名

小组组别

题目

《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季氏》(四则之

1、2则)

学习目标

1. 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懂得区别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

2. 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 结合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好的朋友。

知识链接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学习内容

一、 入境生趣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连皇帝也非孤家寡人,他们也需要朋友。皇帝与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有很多:像唐太宗与预审魏征等;像宋太祖经常微服夜行,到赵普家去喝酒聊天。在文学上,唐代的诗最好,唐太宗的诗也写的不错。可是当虞世南死后,唐太宗认为以失去诗学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诗了。交友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独学无友,就会孤陋寡闻。什么样的人不能做朋友呢?让我们听听孔子的教诲吧。

二、 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

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

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 我们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为解读“乐道人之善”,建议你们读一读美国学者戴

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我们中有许多人一碰到一起,就谈论别人的不足,这就是乐道人之恶,这样很不好。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做到“扬善公庭,归过私室”。孔子提倡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圣经》上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在谈论别人的问题上,你看东西两种文化有无相同之处?你体验到“道人之善”的快乐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2. “乐多贤友”,以交了不少贤明朋友为快乐。不仅有生活中的贤友,而且要有穿过时空隧

道的贤友。房龙著的《与世界伟人谈心》,你不妨买来读一读,你能否经常与古往今来的伟人谈谈心?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 你怎样看待“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你帮助最大的朋友都有谁?给过你什么帮助?帮

助大吗?你交过损友吗? 2. 你怎样看待不同的乐?

展示提升

1. 小组内背诵《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2. 交友的秘诀。

达标检测

举出交友的名言:

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 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 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学习小结

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老师做总结。

第五篇: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第 10 课 《论语》十则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 的一部书,共 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 . . . 殆( . 恕( . ) ) 凋( . 焉( . ) ) 诲女( .. 是知也( . ) ( ) ) 弘毅( . )

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 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 《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 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 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 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 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 、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 ) ⑵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 ) ⑶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⑷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 ⑸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 ⑹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⑺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⑻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 “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 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

乎?”《泰伯》 ( ) ⑼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⑽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卫灵公》 ) 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分) (6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分) (3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分) (3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 分) 5.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 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分) (4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分) (4 8.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 。 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 分) (4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 分) 10.翻译下列句子: 分) (4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4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勤奋好学。 二)拓展

展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 ) 1. 《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 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 (3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 ,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 。简答:重视“修 身”和主张“兼爱” “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四、心得

第 10 课《论语十则》参考答案:

一、

3、A

4、D

5、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不亦乐乎;择善而从;死而后已;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1、 “君子” ,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 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 , 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 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 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

3、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 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曾子曾经说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 ” 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三、 一) 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3.学习方法;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7月施工日志范文下一篇:ui设计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