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2024-05-11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精选4篇)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第1篇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摘要:文章分析了废弃地的立地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安县废弃地治理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计算了产生的效益,形成了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作 者:刘亚娟 葛海涛 王爱菊 作者单位:刘亚娟,葛海涛(依安县林业局,黑龙江,依安,161500)

王爱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林场,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31)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7)分类号:X2关键词:依安县 废弃地 绿化 模式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第2篇

一、高标准大投入,全力打造“一大四小”通道绿化精品工程

按照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要求,我县坚持高标准、大手笔、大投入,努力把道路改建成为景观路、生态路,全力打造通道绿化工程。

一是高标准抓好新建县乡公路绿化示范路建设。按照“2215”标准打造7条红化林带,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分别建设20米、20米、10米、5米景观林带。目前,已全面完成吉安大道和君山大道西延全长12公里的绿化工程,建设投资已达到2000万元,共栽种绿化大苗4000余株,全部为20公分以上樟树大苗,每株含管护费近5000元,成为进入县城的一道亮丽生态风景线。县乡通道绿化突出生态产业特色,树立典型,培育亮点,以大户承包为主,主要栽种杨树、湿地松等生态经济兼益树种,村旁突出环境特色,以农户自种自管自受益为主,主要栽种果树、樟树、桂花等特色树种。

二是高标准抓好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该县着力突出高速公路景观特色,由财政投入,园林公司承包施工并负责三年管护,用珍贵树种打造高标准景观带。按照井泰、大广高速公路景观林带的建设模式,高标准建设武吉高速43公里近5000亩景观林带,两侧护栏外高标准建设宽各20米的景观林带,农田、旱地采取租赁造林方式,荒山荒地采取合作造林方式,合作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后列入公益林保护范围,补助由土地使用权所有者享有。截至目前,大广和井泰高速公路14.8公里,两侧20米范围内租地造林工作全面完成,武吉高速已完成两侧20米范围内的耕地,旱地租赁工作。

三是着力巩固提高其他绿色通道的建设水平。对境内省道吉安-永新线、吉安-安福线、吉安-新余线以及县道凤凰-高塘线全面提升绿化标准,对有绿化条件的地段,高标准建设各10米宽的绿化带,对无条件的地段两侧栽植2—3排全冠大树。省道县际间的连接处高标准建设,空地的地方多栽木,力争成片成林。对已绿化的县道和乡村公路,加强宣传,加强抚育管护,防止人畜危害树木。对缺株的地段,加快补植补造,确保建设成效。对在建、尚未绿化的公路,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原则,将公路绿化纳入公路建设预算,纳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范围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吉新线52公里,吉福线26公里,全部用樟树、杜英、夹竹桃、木芙蓉加密,并已完工。

二、升品位建亮点,全力打造“一大四小”城区绿化精品工程

紧紧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着力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和城市绿化景观。紧紧抓住创全国园林城市这一契机,按照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全面改造老城区绿化,优化树种配置,对城市旧街道、单位庭园、空闭地进行绿化升级,全面提升了城市品位,塑造山水园林城市全新形象。

一是创建森林城市绿化亮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品位着力打造城区园林精品,在县城中心地带新建文化广场、文山公园、生态公园和将军园,集红古绿于一体,处处彰显大气势大气魄,塑造了庐陵新形象,使县城成为生态好、风光好、宜人居的赣中明珠。

二是创建工业园区绿化亮点。按照县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要求,重点高标准抓好工业园西区和凤凰工业园区的绿化,高标准建设凤凰工业园入口处、工业园西区曙光大道入口处、吉安县与泰和交界处要高标准建设各50亩、100亩、50亩片林。

三是创建小城镇绿化亮点。按照小城镇规划要求,运用现代景观绿化理念,突出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三个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与农民意愿相结合,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将所在地圩镇道路、居住小区和公共休闲区域打造成镇容整洁、卫生,环境优美宜人的场所。

三、种特色促增收,全力打造“一大四小”产业绿化精品工程

吉安县为江西省3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189.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14.6万亩的60.3%。为从林业种植方面促进农民增收,我县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

一是抓好高产油茶建设工程。抓住今年我县被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列为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县的契机,大力培育油茶林资源,力争到2019年全县建成1 3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二是抓好横江葡萄产业工程。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重点抓好横江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葡萄园生态观光园建设,力争今年新建葡萄园1000亩,建设5-6块高标准示范园。横江葡萄从10亩试种到近2万亩规模,从乡间果品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成功实现一个产品到一大产业的飞跃,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群众,已经成为吉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标准化生产葡萄面积1729.5亩。三是抓好“一人一樟”工程。按照《吉安县“一人一樟”绿化工程实施意见》“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全县每人每年种植1棵樟树”的要求,结合全民义务植树和新农村建设抓好“一人一樟”绿化工作,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农村“一人一樟”绿化工程,共栽种樟树大苗40余万株,对消灭“四闲”空闲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明显作用。四是抓好井冈蜜柚工程。抓住全市贯彻我省“南桔北梨中柚”的思想,在全市范围发展柚类建设,全面推进井冈蜜柚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大特色支柱产业。通过乡村摸底,全县井冈蜜柚总数为20多万株,按33株/亩计算,折合面积达6785.1亩。

四、严把关保实效,全力打造“一大四小”管护绿化精品工程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四边绿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6-0072-03

近年来,淳安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实施了“路边绿道环湖,湖边景观飘带,山边林相改造,村边公园环绕和村庄、墓地生物防火林带”为主的四边绿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未来建设四边绿化任重而道远。

1淳安“四边”绿化建设现状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水库组成,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所在地。全县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青山、绿水和城市有机融合,随着环湖绿道、滨湖景观飘带、林相改造等“四边”绿化等项目的建设,淳安县“一城山色半城湖”格局彰显,相继获得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1.1淳安“四边”绿化建设背景及定义

十八大报告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概念;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2012年提出“四边三化” 行动(即: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理念,决定在淳安建立美丽杭州试验区;杭州市绿化委员会杭绿化委[2013]2号下发了《关于开展杭州市“四边”绿化行动的实施意见》;淳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推进全县景区化,建设美丽杭州实验区的理念;县绿委、林业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实施 “路边绿道环湖,湖边景观飘带,山边林相改造,村边公园环绕和村庄、墓地生物防火林带”四边绿化工程,全面改善县域“四边”区域环境,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和洁化,进一步推进全县景区化建设,建设美丽淳安。

1.2主要建设成果

(1)路边绿道环湖工程。建设浙江省首条自行车环湖生态绿道,绿道沿湖而设,规划以千岛湖镇为中心,向千汾线、淳杨线延伸,总长138 km,形成一个闭合环路。绿化引入大地园林化理念,植被乔灌草结合,道路红黄蓝相间,景观点线面成串,打造全国最美的环湖绿道。至2013年年底,千汾线千岛湖大桥至汾口段62 km、排岭半岛11.1 km、光左线1.1 km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环湖绿道建设注重已建道路及规划道路的绿化景观效果提升,重点以千岛湖进城入口千岛湖大道、05省道、环左线进贤湾段、睦州大道、珍珠大道等标准化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并向县、乡、村道延伸,采取见缝插绿、组团绿化等方式,对交通干线进行全面增绿,做到高品位设计、高质量施工,形成层次丰富、景色怡人的景观线路,提升绿化整体水平。

(2)湖边景观飘带工程。加大城镇休闲绿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6.1亿元在千岛湖镇沿湖地带建设全长15 km千岛湖滨湖秀水景观飘带项目。项目位于排岭半岛、珍珠半岛、城中湖一带的道路及湖岸线,包括千岛湖广场、秀水广场、珍珠广场、江滨公园、湖滨公园及沿路、沿湖的绿化,串成一线,连成一片,形成景观飘带,总面积达40余万m2。整条飘带设计以“金、碧、辉、环”为主题 :“金”主要是修复和完善千岛湖的特色“金腰带”;“碧”主要是指千岛碧水与森林绿地形成的良好生态休闲气息;“辉”是指“金”、“碧”双环形成交相辉映的优美景观;“环”主要是指环城、环湖景观飘带,形成绿色、彩色交相辉映,构成滨湖水岸线的独特景观和气质。已建成湖滨、江滨景观飘带、“芳菲隐珠”、“秀岛融情”等节点及秀水广场、千岛湖广场、珍珠广场已成为游客和居民休闲观光、游憩健身的绝佳场所。

(3)山边林相改造工程。针对千岛湖周边马尾松林相较为单一的情况,为增加森林季相变化,提高森林美誉度,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入侵,从2008年开始实施林相改造工程,计划通过“造、补、改、疏、育”等综合生态经营措施实施马尾松林相改造1.35万hm2。改造区域以千岛湖库区、交通主干线两侧为主,以阔叶化、彩叶化、珍贵化、经济化为目标,以淳杨线毛竹产业精品带、千汾线经济林水果产业带、千岛湖库区彩叶珍贵树种景观带为载体,把林相改造的生态化、景观化要求与千岛湖旅游观光和特色产业发展融合,丰富湖区及沿线山体绿化景观和产业布局,优化千汾沿线乡镇干水果产业结构,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截止2013年,已累计完成林相改造9 507 hm2。

湖北林业科技第43卷第6期吴 维 等:淳安县四边绿化建设成果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4)村边公园环绕和村庄、墓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树立“美丽先导”的理念,以“园林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绿化。以县城、中心镇、旅游风情小镇、中心村和特色村建设为重点,对新建项目实行公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保留老村在保护原有古树名木、干水果等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实行统筹规划、见缝插绿,建设集休闲、运动、娱乐、游憩为一体的乡村公园。截止目前,累计建成全国生态优美乡镇14个,省绿化示范城镇1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市、县绿化示范村161个。2011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村庄、公墓及较大墓群四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建立绿色防火屏障,目前已完成234.7 km,基本覆盖全县公墓及较大墓群四周,达到了森林防火、生态景观、生态经济共赢的效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已建道路绿化用地预留不足

全县已建道路如千汾线、千威线、昌文线、白小线、淳杨线、光左线等行道绿化用地预留不足,均为“一条道路、二行树”的格局,道路绿地设计模式单一、缺乏变化;绿化树又雷同,很难形成特色景观。已改建的千汾线绿道部分道路因受湖区和山体限制,绿道被机动车占道。随着全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休闲度假、垂钓、摄影等人群的日益增多,而沿线临时停靠设施又相对缺乏,不能实现真正的人车分离。

2.2区域之间绿化发展不平衡

全县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千岛湖、姜家、汾口等相对发达的乡镇绿化水平高,而王阜、瑶山、屏门等相对地理位置差、落后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一块像样的绿化场地。地域发展不平衡,重城市“四边”区域绿化环境的改善,轻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重新建道路的配套设施绿化,轻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农田林网绿化。树种选择不平衡,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重草坪轻乔木。

2.3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淳安属浙西山区,现状为“八山半田分半水”。绿化设计应围绕森林、生态做文章,而不是单纯为了视觉美而种树。目前淳安诸多绿化均采用大型树池、花坛、稀树草坪及大面积魔纹造型图案,稀有景观树种、热门树种简单搭配多有出现,设计简单地考虑景观效果,忽略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等设计元素,给人一种自然感缺失的感觉。此外,在目前人迹较少的地方如中轴溪、珍珠广场等地,大面积设置铺装广场,喷泉、草坪;四边区域部分大面积绿化地块,缺少花果树木,尤其是经济林比重偏小。这些均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4绿化养护压力大

绿化量越大,养护压力越大,养护成本愈高。如环湖绿道彩色沥青破损或老化,景观飘带木栈道维修与更换,绿化标识物的损坏,绿化树木与草坪的养护等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淳杨线绿道的兴建,淳安县将进入环千岛湖绿道建设高峰期,仅靠公路养护及市政园林养护难以确保绿道的正常运行。

3主要对策

(1)在四边绿化理念改进上,以千岛湖为核心建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实验区”。坚持“示范带动发展”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世界山水公园、东方休闲名湖”的建设目标,注重保护城市、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凸显地方特色;构建“水更美、山更美、城更美、村更美、业更美、人更美”的“美丽淳安”,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乡村四边绿化建设思想。

(2)在绿化空间布局上,突出千岛湖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完善现有以“一湖两镇六区七线十四板块”建设为核心的绿地结构,建构合理连接、整体均匀的绿化生态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千岛湖城区、淳杨线、千汾线、千威线、光左线、05省道等主要干路沿线及县域环湖区域的绿色网体系。把“环湖绿道、滨湖景观飘带”作为优先发展重点,抓好道路绿化效果改进,加快主干道沿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四边生态型绿化廊道,真正实现“一城山色半城湖”、“千岛碧水画中游”的山水景观经典布局。

(3)在景观绿化项目筹措上,合理分布景观网点,配套休憩景观设施,完善通道绿化,挖掘环湖绿道资源,加快滨水空间绿地整治,抓好城市中心湖区、城中湖区绿地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四边绿地。着力建设城市环湖景观飘带,真正做到“还湖于民”;持续做好主干线沿湖生态绿道建设,主抓已建道路扩绿及新建绿道建设,在全县形成绿道闭合环路;突出沿路沿湖山边林相阔叶化、彩叶化、珍贵化、经济化改造,着力打造淳杨线毛竹产业精品带、千汾线经济林水果产业带,千岛湖库区彩叶珍贵树种景观带;加快城乡统筹与全县景区化融合互促,加强乡容、村容环境整治,完善绿化景观设施配套,建设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打造秀美乡村。

(4)在绿化树木选择应用上,要按照生态园林的观念去创造四边绿化景观,体现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按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加大乡土植物配比,丰富季相景观,在注意维护、改造自然植物群落的同时,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绿化苗木配置应用园林艺术手法,营造绿地人工群落,设计复层绿地结构,加强立体绿化,达到“乔灌草花合理搭配,季相色相配比优美”的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四季景观。

(5)在绿化景观文化建设上,把淳安独特的山水文化、森林生态文化及醇厚的新安文化融入到四边绿化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做到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并举,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湿地建设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高度重视千岛湖的自然湖岸线,做足山水资源文化;诊断景观文化缺陷,丰富景观文化内涵,继承保护历史遗产,厚重新安历史文化及淳安老区山村红色,传统绿色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相交融。此外,在绿化数据指标上,继续抓好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的增加。

(6)在法规制度及资金保障上,进一步完善绿化法规制度,落实依法管理;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严格执法管理;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绿化环保意识。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城市绿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项目争取、自筹等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四边”绿化成效。

4小结

淳安县四边绿化的实施,对推进全县景区化建设、提升景观效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乡品位、营造运动休闲宜居家园、促进旅游由千岛湖向全县乡村延伸、做强林业产业、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生态美丽淳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湖绿道、景观飘带、林相改造、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自驾骑行、休闲观光、体育运动场所和居住环境,也为举办千岛湖国际自行车赛事、千岛湖生态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为旅游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四边绿化作为保护生态,构建生态网络和开放景观格局的核心内容,探索有益的淳安县四边绿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美丽杭州淳安试验区和全县大景区,将是淳安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依安县废弃地绿化工程建设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风险筛查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由于发生染色体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出生异常疾病, 主要包括代谢异常、功能异常及结构异常等[1]。出生缺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会引起大量婴儿患病甚至长期残疾, 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大负担[2,3]。为进一步了解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 降低云安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提高人口素质, 2013年在云安县开展以优生宣传为主要方式, 以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筛查为主要内容的出生缺陷干预, 干预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云安县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的已孕、待孕夫妇及按照国家关于流动人口规定属于云安县管理服务范围内符合生育政策的已孕、待孕夫妇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2年干预人次为26 184人次, 2013年干预人次达到25 985人次, 共对52 169人次开展调查研究。

1.2 方法

对2013年云安县内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进行出生缺陷干预, 主要通过在辖区内开展知识讲座、咨询指导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 加大对早孕人群出生缺陷知识的普及力度, 同时为其提供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孕前及孕期检查, 并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分娩结局情况。具体干预内容为: (1) 宣传教育:组织联合卫生、计生等部门在辖区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关于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培训学习、宣传手册、咨询指导等方式, 增强育龄人群对于出生缺陷知识的了解程度[4]。定期组织知识讲座, 并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宣传组, 定期到各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进行专题宣讲, 扩大相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面, 提高大家对于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视程度, 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 健康促进: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 引导已孕及待孕夫妇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 了解优身受孕及优境养胎对胎儿的重要影响, 自觉戒烟戒酒, 谨慎用药, 避免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营养, 适当运动, 定期检查, 及时关注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5,6]。对于有怀孕计划及孕12周的女性, 可给予叶酸营养素干预, 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3) 风险筛查:建立出生缺陷风险筛查管理系统, 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由专业机构负责进行筛查, 在国家规定的免费孕前检查项目基础上扩大检查项目的范围, 孕前检查中增加了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孕期增加了TORCH Ig M抗体检测及中期唐氏筛查。影像学检查方面, 重点做好孕早、中、晚期的B超筛查[7,8]。同时, 通过提高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服务, 帮助孕妇及家属及时发现并认识存在的风险因素, 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尽量减少存在出生缺陷婴儿的出生[9]。 (4) 跟踪随访:为检查对象建立健康档案, 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跟踪, 由专人负责进行随访服务, 及时掌握检查对象的健康情况, 并进行风险评估[10]。对已孕对象, 妊娠后及时进行随访, 通过妊娠结局了解新生儿的健康情况, 对于存在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及时进行上门访视, 为患儿及产妇提供治疗指导, 并通过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进行治疗。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比较2012年及2013年云安县育龄人群对于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高危因素的知晓率。同时, 观察记录云安县2013年出生的围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并将调查结果与2012年收集整理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问卷结果显示,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后, 2013年云安县育龄人群对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详见表1。

比较2012年及2013年云安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2013年云安县共监测出生围产儿10 326例, 其中存活新生儿为10 232例, 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6.6‰, 低于2012年的14.1‰ (P<0.05) , 详见表2。

%

3 讨论

出生缺陷在临床中也称为先天异常, 是指由于胚胎发育紊乱而导致的结构、形态、功能、代谢、行为及精神方面的异常, 主要包括先天畸形、生长发育障碍、功能不全、代谢异常等[11]。目前, 临床中对于出生缺陷的病因尚不明确, 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 认为根据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可以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由于单基因遗传因素而导致的出生缺陷, 典型病症包括软骨发育不全、血友病、囊性纤维化等;二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而导致的出生缺陷, 唐氏综合征是最典型的病症;三是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出生缺陷, 典型病症包括酒精综合征、海豹短肢畸形等;四是由于基因及环境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出生缺陷, 也是最为常见的出生缺陷, 典型病症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等[12,13]。

出生缺陷是世界性的人口健康问题, 每年全世界约有3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出生缺陷而死亡。出生缺陷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每年约有80万~100万的缺陷儿出生, 约占新生儿总数的4%~6%[14]。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存活的出生缺陷患儿, 治疗难度较大, 不仅患儿需要承受极大的生理痛苦, 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15]。在我国, 每年因先天性心脏病而导致的治疗费用高达120亿元以上, 因先天愚型而导致的治疗费用高达20亿元以上, 因神经管畸形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出生缺陷不仅会导致患儿的残疾及死亡,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由此可见出生缺陷不仅是一个严重的人口健康问题, 同时也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性问题。

控制出生缺陷,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同时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针对我国目前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客观事实, 如何采取有效地防范和干预措施, 是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在我国目前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形势下, 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干预出生缺陷, 是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必然要求。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化工程,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以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 以科学技术为先导, 以技术服务为重点, 并能够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 从而全面开展出生缺陷系统的服务与管理。其优势在于能够结合我国实际, 在普及优生知识、保护遗传资源的基础上, 紧密跟踪世界遗传学研究的先进知识, 选择成熟的生物、医学、物理等技术和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孕前、孕期的干预措施中, 从而降低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 通过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 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几率。为此, 云安县从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出发,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项目实施后,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育龄人群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下降。

出生缺陷的发生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很多人由于对出生缺陷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 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于遗传和疾病因素可能引起的出生缺陷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环境、生活习惯、用药等其他可能引发出生缺陷的因素, 重视程度不够。在出生缺陷干预实践中, 云安县加大了对于相关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结合区域实际, 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 深入到各镇村进行宣传, 增加了育龄人群对于出生缺陷的了解, 对于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同时, 通过建立出生缺陷风险筛查管理系统, 由专业机构负责进行筛查, 筛查及诊断的专业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增加孕前及孕期的相关检查项目, 检查的内容更加全面, 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采取干预措施。云安县2013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2年的14.1‰降低到6.6‰, 说明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的各项方法可行, 实施效果显著。

上一篇:小学课程安排下一篇:谈判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