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因素分析范文

2024-05-10

死亡因素分析范文(精选6篇)

死亡因素分析 第1篇

汶川地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华西医院收治的地震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死亡病例数据记录,对死亡的.年龄分布、创伤病因种类及救治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 截至206月12日共收治2702例伤病员,死亡27例.在地震相关死亡病例中,高龄(≥70岁)、重型颅脑外伤和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导致的死亡最多.≤1 d的死亡与现场急救及转运不当相关,≥1 d的死亡与基础疾病相关.结论 对70岁以上,尤其是伴发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的伤员,应加强关注.ICU医师参与院前、院内各专科的现场危重伤员筛查与紧急处置工作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 者:薛欣盛 张中伟 周琰 邓丽静 王波 康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年,卷(期): 7(4) 分类号: 关键词:地震   死亡原因   高危因素  

死亡因素分析 第2篇

影响死亡医学证明书质量的因素

培训不到位,医师不懂如何正确填写。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要对临床医生加强死因监测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如个人培训、临床单元培训等。

2012年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跟上,造成临床医师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报告重要性及严肃性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暑患者, 男25例, 女17例;年龄20岁~40岁2例, 40岁~60岁24例, 60岁~80岁16例。发病原因:环境高热 (>35℃) , 从事体力劳动38例, 无明显诱因4例。基础疾病:脑血管病7例, 冠心病5例, 慢性肺部疾病2例。

1.2 临床症状

(1) 表现有高热的29例, 高热程度:超高热18例, 高热11例;高热持续时间:<2 h 20例, >2 h 9例; (2) 表现有昏迷症状的有26例, 昏迷程度:浅昏迷14例, 中度及深度昏迷12例;昏迷时间:<2 h 18例, >2 h 8例; (3) 其他:抽搐6例, 血压下降4例, 呼吸衰竭2例, 消化道出血2例。辅助检查:肝肾功能中重度异常5例, 电解质中重度异常6例, 心肌酶中重度异常7例。昏迷及抽搐患者, 均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及其他颅脑病变。

1.3 治疗

入院后均给予积极降温, 应用冰帽、冰毯、冰块置于腋窝、颈部、腘窝等位置, 冰水灌肠, 全身持续擦浴;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肺部感染;保护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并有抽搐、低血压、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症状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36例治愈, 6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均为重症中暑, 其中高龄组 (60岁~80岁) 4例, 40岁~60岁2例;原有心肺脑疾病4例;入院时均超高热, 5例高热持续时间>2 h;中度昏迷2例, 深度昏迷4例;伴有抽搐3例, 伴有呼吸衰竭2例, 伴有消化道出血2例;辅助检查:4例死亡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中重度异常, 2例轻度异常。

3 讨论

中暑患者死亡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高热持续时间:高热持续时间>2 h者预后差; (2) 高热程度:体温超高热者 (>40℃) 预后差; (3) 昏迷程度:深度昏迷预后差; (4) 多器官衰竭:肝肾功能中重度异常、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者预后差; (5) 电解质、心肌酶显著异常者预后差; (6) 高龄及合并心肺脑疾病者预后差。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 本组病例重症中暑病死率达18.75%。

我国目前从事体力劳动者较多, 仍有不少人需要在高热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 降低中暑患者病死率, 需要尽早发现高危人群, 更好地救治患者。应针对中暑死亡的高危因素, 尽可能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首先对于高热应当高度重视, 减少患者高热持续时间, 尽可能迅速将患者的体温降至安全范围, 高热持续时间越长, 患者的脑部受高热影响, 可引起脑水肿, 并出现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坏死。同时长时间高热引起体内肝细胞、心肌细胞、肌肉细胞损伤, 并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继而导致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衰竭。这就需要院前急救时, 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患者的体温, 如脱离高温环境、擦浴、冰块冰敷、口服含盐冷饮等, 并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同时入院后尽可能采取各种物理及药物措施, 尽快地将体温降至正常是最基础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中全部死亡病例均为超高热, 且持续时间长, 多因为家属缺乏救治常识, 未采取措施降温, 就诊时间晚, 导致患者持续超高热、昏迷。国内102例重症中暑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研究指出, 就诊时间越晚, 病死率越高, 老年组病死率明显增高[2]。

同时应保护患者脏器的功能, 尽可能避免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注意稳定患者血压, 补充水电解质, 纠正低钠血症, 维持酸碱平衡, 避免发生低血压休克, 保护肾功能;使用冰帽保护大脑, 适当应用促大脑清醒药物,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等有开窍醒脑及凉血退热的效果, 可考虑应用[3,4];防治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药物, 老年人避免过快大量输液诱发心力衰竭;肝功能异常者尽早应用保肝药物。

参考文献

[1]苏晓雯.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救护[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6) :2512-2513.

[2]刘淑红, 王文娟, 亢宏山, 等.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6) :971-973.

[3]陈旭, 周欣.中暑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2011, 20 (16) :91-93.

死亡因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初生仔猪;死亡率;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62-02

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但却不是养猪强国。原因之一就是每头母猪提供的年断奶仔猪数偏低,国内平均水平为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15~18头[1],而丹麦在2011年就实现了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28.8头[2]。在外来猪种大量引进、母猪窝产仔数和年配种窝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减少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就变得尤为重要。仔猪出7 d内的死亡率占到了断奶前死亡总数的80%[3]。因此,揭示影响初生仔猪死亡率的因素以及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一个总结,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管理、环境和疾病等五个方面。

1 遗传

遗传因素举足轻重如先天性遗传缺陷会降低初生仔猪成活率,主要有以下3类: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活脑积水、脊髓发育不良、腭裂病、肾脏发育不全、上皮发育不全以及先天性震颤;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遗传易感性肠炎;③多基因遗传病,包括卷尾症、半肢畸形、八字腿、阴囊疝、脐疝、肛门闭锁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很难根除,可以通过基因水平检测,淘汰携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病个体及对应种猪可直接淘汰;多基因遗传病的患病个体可以进行校正,如手术去除脐疝、阴囊疝,采用布带捆绑八字腿等,另外,八字腿在不同遗传家系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遗传力较大,在育种实践中可进行选育筛除。

2 营养

营养因素关系重大,母猪在妊娠期间的营养状况决定了死胎、畸形胎儿等的数量以及仔猪的初生重。妊娠母猪营养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新生仔猪脑积水以及失明;②维生素B2缺乏,引起新生仔猪腹泻、体弱无毛;③维生素C或维生素E缺乏,导致运动失调;④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初生重偏低;⑤矿物元素钙、磷等的缺乏,导致初生仔猪体弱、发育不良;⑥霉菌毒素超标,导致死胎以及母猪的泌乳障碍。

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缺乏,可以通过日粮添加,同时也可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青料应对维生素的缺乏。对于母猪营养不良,可加大饲喂量、适当增加精料、调整氨基酸组成比例。针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超标,要合理使用脱霉剂和维生素C或者更换饲料。

在保证母猪营养需求的同时,也要防止母猪营养过剩,妊娠期母猪过肥容易产死胎,特别是后备母猪,由于其产道偏窄,易发生难产。

母猪分娩后应自由采食,对于采食量偏低的母猪还可以使用甜味剂等促进采食,保证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

3 管理

管理因素至关重要,不同的管理水平对仔猪的成活率影响巨大。在分娩前后,会出现仔猪死亡的高峰,其原因包括母猪难产及应激、仔猪体温过低、失血过多、血糖不足、压死等。如何做好这一阶段母猪和仔猪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人工助产。出现难产的母猪,及时人工助产。导致母猪难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仔猪过大、妊娠异常、母猪过肥等,难产母猪产死胎率高,特别是高龄和多产母猪容易难产。当仔猪出生间隔大于30~60 min或者母猪生产前出现压抑、虚弱以及阴道有异常排泄物时应进行人工助产。若母猪胀气、直肠和膀胱内容物过多,则让母猪适当走动,排除内容物;若仔猪已在产道,则借助消毒干净的塑料手套取出胎儿;若产道无胎儿,则可注射催产素助产。难产会导致母猪疲惫,对高龄和多产母猪,可在第八头仔猪出生后注射0.083 IU/kg的催产素增强产道肌肉收缩能力,减少死胎数量。

(2)保暖。仔猪出生后立即放入保温箱中,可以减少50%及以上的仔猪死亡,同时在保温箱添加2.5 cm以上的垫草,利于隔热保温。保温箱温度控制在第1天35 ℃,第2天 32 ℃,第3天 30 ℃,4~6 d 28 ℃,7~9 d 25 ℃。

(3)断脐、断尾。脐带保留长度以仔猪站立时接触不到地面为宜,做好结扎,减少因失血过多导致的仔猪贫血;断尾保留1/3即可,贫血的仔猪到第10~14 d再进行断尾,用碘酊止血消毒。

(4)剪齿。用剪牙钳把犬齿剪掉1/3,不要碰伤牙龈,牙齿断面要不磨手,减少炎症引起的仔猪死亡率增加。

(5)吃初乳、固定乳头.初乳对于初生仔猪获得免疫抵抗力以及能量至关重要,应尽快让仔猪吃上初乳,哺乳前把母猪的乳房清洗干净、消毒、挤掉几滴乳,把大一些的仔猪关在保温箱,让弱小的仔猪先吃初乳。固定乳头时让弱小的仔猪得到靠前的奶头,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人工哺乳。

(6)寄养。仔猪吃完初乳后,在24 h内寄养能有效减少仔猪死亡头数,一般要在3 d内完成寄养。寄养的原则是仔猪数不能高于有效乳头数,把弱小的仔猪寄养泌乳能力好的低龄母猪。

(7)防压。仔猪在出生后的前2天喜欢呆在母猪的奶头旁,在母猪翻身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压伤、压死。头两天可以将仔猪隔离在保温箱中;平养母猪舍垫草10~15 cm,能有效防止压死、压伤的发生。

(8)减少分娩前后的应激。应激包括较大的噪音、粗暴的管理、环境的变化、日常的清理工作以及热应激等。母猪分娩期间的应激会导致应激因子的分泌,进而抑制催产素的作用,延长母猪分娩时间。高倍的噪音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死胎增加,妊娠后期的高温也会导致死胎数量增加。因此,不要在产仔舍高声喧哗,日常清洁过程中尽量减少操作噪音,还可以提供一些稻草之类的垫料减少应激,夏季高温季节时可采用风扇和滴水等方式给母猪降温。

另外,平时的管理中要及时淘汰高龄母猪和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如出现繁殖障碍等),减少难产的比例。

4 环境

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它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有害气体浓度太高、噪音太大以及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都会对母猪和仔猪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温度保持在22℃~25℃以下,保证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不受影响[22],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既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也能防止粉尘过多,氨气浓度要控制在0.025 mg/L以下,硫化氢在0.01 mg/L以下,二氧化碳在1.5 mg/L以下,噪音应低于85 dB,越小越好,当噪音高于这个水平时,会干扰母猪泌乳,增加仔猪打斗的频率,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整齐度。

做好卫生防控,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能有效减少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因此进母猪前,对空栏舍进行全方位的清洗消毒,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或菌灭杀、益康、消毒威喷雾两次,消毒后空栏7~10 d后进猪,母猪提前3~5 d进入产床,进产床前对其体表进行清洗消毒。产房过道消毒池加入氢氧化钠,对出入人员等消毒。

5 疾病

疾病因素影响甚广,很多的疾病都会对初生仔猪的成活率造成影响,首先有导致死胎和弱仔的猪丹毒、猪布氏杆菌病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等。其次,一些病毒性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猪瘟等都会对初生仔猪的成活率造成影响,还有冬春季节时导致仔猪腹泻的一些疾病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以及猪轮状病毒病等也会影响初生仔猪成活率。

在养猪生产中细菌性疾病可以采用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而针对病毒性疾病则要做好母猪和仔猪的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 李琼华,杨海光,殷进炎,等.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的综合技术措施[J]. 广西畜牧兽医,2011,27(3):158-159.

[2] 杨 磊, 钱金花, 迈克·艾伦曼.如何达到母猪年断奶 30 头仔猪的目标——来自丹麦农场管理的现场经验[J].今日养猪业,2013(6):26-31.

《居民死亡证明》案例分析 第5篇

一、意外中毒1、2、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药物名称。根本死因部分:药物要归类,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意外中毒、场所)。

案例1:李大爷,68岁,在田间喷洒农药为禾苗杀虫,中毒,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a 有机磷酸盐和胺基甲酸酯杀虫剂

b有机溶剂和卤素烃及其蒸气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类物质(农场)

案例2:某男性,29岁,在家中吸吃海洛因过量,送院抢救无效死亡。a海洛因

b麻醉剂和致幻药意外中毒

二、(Ⅰ)伤害

1、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致死死因。

2、根本原因部分:致死根本死因,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案例1:某男孩,12岁,与同伴去游泳溺水,送院抢救无效死亡。a 淹死和非致命性溺水

b在自然水域中淹溺和沉没(未特指场所)

案例2:某女性,28岁,在街上购物,被高空坠物砸伤,送院抢救死效死亡。

a 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

b

(Ⅱ)伤害(交通事故)

1、直接死因:直接选择致死死因

2、根本死因部分:致死根本死因,要明确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

因(交通事故的性质:是司机本人还是乘人,是什么车辆引起的,是否属交通事故,是否属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

案例1:某男性,42岁,驾摩托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造成颅内动脉的蛛网膜下出血,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某男性司机,42岁,驾小汽车,在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造

备注:

1、意外伤害未填写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不明确:如填写为颅脑损伤、中毒、窒息、车祸,未填写或填写过于简单、不明确,均无法确保正确编码。

2、当报告由于操作中毒情况造成死亡时,必须在下面继续填写导致其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操作中毒的发生场所(家、街道、工业建筑工地、河、未特指场所等)

应尽可能向敌情人了解导致损伤中毒外部原因的详细情况并摘要报告在证明书上。如果无法确认信息是否属实时,可以在背面写明由“XXX提供„„”

三、因某疾病而死亡的案例

首先应结合医学知识和死者情况形成合理的死因链,然后反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填写在第I部分a行,把引起a行的原因填写在b行,依此类推,直至死因链内容全部填写完毕。

如果还有死因链以外的死因则依次填写在第II部分。

案例1:

陈大伯,75岁,在家中脑出血,死亡。经社区医生查因,陈大伯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II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

直接死因:a脑内出血,未特指

b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II其它疾病诊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II型糖尿病)

根本死因: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案例2:

黄大妈,82岁,在家中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死亡。社区医生无法进一步查因。

a 心力衰竭,未特指

b 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心肌梗死

或b 急性心肌梗死,未特指

案例3:杨阿姨,63岁,患有胃癌,进一步查因定性为胃小弯癌,在医院经治疗无效呼吸衰竭死亡。

不正确的写法: 正确:

a 呼吸衰竭,未特指 a呼吸衰竭,未特指

b 胃恶性肿瘤 b 胃小弯,未特指(胃癌)

案例4:

张小姐,32岁,患有子宫癌,癌细胞并转移到骨和关节软骨部,进一步查因定性为子宫颈癌,在医院经治疗无效呼吸衰竭死亡。a呼吸衰竭,未特指

死亡诗社和浪潮对比分析 第6篇

另眼看世界

当一个死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

《死亡诗社》这部影片很是激发人的思考。考试上名校做医生赚钱娶美女,并非中国学生的专利。尼尔的父亲也和一个普通中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扼杀他的表演兴趣,逼他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医学院,结果他想不开,开枪自杀了。学校正好要找理由收拾搅翻了一潭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爱好的新来老师 Keating,于是将尼尔之死归咎于他。新来老师被逼走,可是他失去饭碗,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心。电影的结局是开放的。后事不知如何,然而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转身,就会看到一些像Keating 那样的人。他们的命运不一,有的人被排斥,有的人被同化,有的人活的好好的,甚至比其他人更成功一些。

理论上说,教育是要把我们培育成改造世界的人,也就是Keating这样的人物。比如老同学见面,不是问在哪里高就,而问在哪里改变这个世界(So, you are out there changing the world?),还有的同学说,等我长大了(毕业了的隐晦说法),我会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某某领域(Once I grow up, I am going to take „ by storm.)。

有时候这是玩笑或自嘲,可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这种浪漫,没有这种冲劲,而只是想着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那田鼠和蝼蚁一样的人生,是何等绝望?就如同这电影一开始说的,人到最后,都会被黄土埋掉,成为虫子的食物,这白驹过隙的一生,现实的生活只是一种必需,然而从今天活到明天,只关注物质所需,没有一个精神的家园,我们就会和大部分人一样,排队等着站到灰色的大多数里面,“默默地过着绝望的生活”。,如果你有所不满,是否得像“船长”老师号召的那样,站到桌子上,换个角度去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世界或许和你平时看的不一样。“站在世界屋脊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沃尔特·惠特曼

基廷(Keating)老师的存在是一束阳光,也是一把匕首。影片中,正是他引导学生们撕掉“庸人自扰”的教材,正是他载着学生们偷渡去黑森林的山洞里诵诗吟唱。他是他们最英明的“船长”,最无惧无畏的精神导师,却也一步步把他们领向了被禁锢、被剥夺自由的危难境地。于是,孩子们看到了光亮,也嗅到了死亡。人说,那是锁在铁链上的象牙塔,是戴着镣铐起舞的乌托邦。

影片中,“船长”一词被赋予了多义性,它成了“基廷老师”的绰号和“惠特曼精神”的代名词,亦喻指着对“自由”的呼喊。

基廷(Keating)教授诗歌的时候,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大部分跳过去不教,而侧重于浪漫派诗歌,如惠特曼那种气贯长虹的诗歌。对于除了荷尔蒙一无所有的高中生来说,其实这未尝有什么错误,因为你怎能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那么现实,连一点梦想都没有了呢?有这么一个突破口,有个像死亡诗社这样的组织,宣泄一下,或许可以避开更多的问题。至于尼尔的自杀,其实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培育方法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有梦想的人,也可以不脱离现实。我对那老师跳过现实主义部分的做法是有一点异议的,因为人是既现实也有梦想的。

千万别以为循规蹈矩一点,“现实一点”,就会得到这个世界。改变是一种冒险,可是将人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时代过去了,如同Outlier一书所示的那样,而今真正改变世界的人,真正的成功者,并非那处在常态分布内的灰色大多数,而是那一个个不愿意默默地、绝望地生活着,而纵身一跳,站到桌子上头,去另眼看世界的人。

试问由民主走向独裁需要多久?《浪潮》给出了它的答案:五天,甚至更短。谁能想象,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和一群自由散漫的小青年转变成一个集权主义者和一群纳粹分子只需要五天时间?德国电影《浪潮》以一周“独裁政治”课为背景,向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浪潮》有一个百无聊赖的发端:老师文格尔教了不想教的课,学生们听得乏味,老师教得更沉闷,于是文格尔才想出了这么个点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浪潮”运动还未成型,谈不上什么像样的理念甚至纲领,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学生们越来越沉迷其中,而那种对普通学生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具有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文格尔先生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自由的珍贵。但他期待的好结果并没有出现,反而迎来了一场流血事件,背上了一条人命的债。其实单从影片看,浪潮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它不但帮助胆小懦弱的小混混重拾信心,让无依无靠的孤儿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还使不可救药的校园黑势力团伙迷途知返,重回集体怀抱。但是影片最后拍成悲剧,两名少年无辜死去,似乎都不是浪潮运动发展的结果。

从电影中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独裁与专制为什么在过去会受到拥护。因为人们如果不加入那个集体就会受到排斥。在这个集体中不存在贫富差异,优秀和差劣,美貌和丑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这样人人都渴望的目标往往会被扭曲,人人变得侧重于打压那些与他们不同的人。极其统一的集体,没有个性,不存在反思,每个人都服从统一的思想,而从来不会思考这些思想是否是正确的。在高度统一的集体里,彼此没有差别,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为所谓的集体荣誉失掉应有的个性,并深以为傲。

集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当“浪潮”成立了,成员们是那么的积极团结。在“浪潮”中,缺乏家庭关爱的“软脚虾”蒂姆胆小怯懦,“浪潮”给了他希望和勇气甚至使他敢于徒手爬上高楼只为涂”浪潮“标志;还有寄养在女友卡罗家的马尔科,他在集体中找到了不曾有的归属感;长相不漂亮、成绩不优异的锡南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就连原本拒绝上文格尔课的叛逆小青年都自愿为”浪潮“印了5000份宣传单等等。集体自有它的好处,强大的力量,高效的执行力,但若不加控制走向极端,集体主义就演化成魔鬼撒旦。当它消灭了个体的差异性,悄悄地控制了每个人的思想,麻痹了每个人的意识,轻而易举的吞噬了任何反对的声音,那么,任何不可预知,任何形式的灾难都会因之产生。就像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自由和叛逆精神的,口头上也对纳粹深恶痛绝,但文格尔老师用集体意识和”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等说辞让大家痴迷和盲从并制造歧视和仇恨,使学生们完全失去判断。

在电影中,除了完全丧失自我的蒂姆,还有两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莫娜和马尔科的女朋友卡罗。作为智者和勇者象征的莫娜,在文格尔要求大家穿统一服装后,选择了换课。而卡罗没有莫娜敏锐,开始她对文格尔的课程很认同、很投入,也积极参与了制服的讨论。促使她觉醒的是,她内心深处最根本的对自由权利——“女孩子爱美的天性”的伸张。当大家一致同意穿白色的衣服作为统一的制服时,卡罗犹豫再三最终穿了件红色的上衣去上课。然而,她的红衣像一团火,她也遭到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指责,以及老师的冷遇。同时,在为集体取名字的时候,她的意见得不到响应。这使得卡罗很愤怒并越走越远。最后,她和莫娜一起用行动抵制“浪潮”。这样的清醒与反抗似乎让我感觉到一份在这个狂热运动中“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新。

这部电影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冷酷而又令人不快地揭示了极权主义那讨人喜欢极富诱惑力的一面——这就是当许多的人对生活感到失望、对社会不公感到愤怒、并因此过着一种道德堕落的生活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极权主义体制的确为之提供了一个立竿见影的解救之道。以至于即使它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不宽容、越来越充满暴力和攻击性的时候,涉足其中的人也会因为从中得到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而有意忽视这一体制那剥夺人的自由意志、践踏人性的黑暗面。于是,如同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描述的那样“仇恨开始了。”

上一篇:女生部演竞选稿下一篇:儿子结婚父亲讲话稿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