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镇技术报告

2024-05-11

生态镇技术报告(精选6篇)

生态镇技术报告 第1篇

xxx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技 术 报 告

xx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0日

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报告

xxxxx镇位于xxxxxx,地处xxxxxxxxxxxxx。镇驻地距xxx城西南25公里,北临206国道和已开工建设的临枣高速公路和临枣铁路,省道沂台线南北穿过,郯薛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镇域总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辖xx个行政村,xx万人口。

xxx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以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程从北部的40余米到南部的30余米。境内有小山三座:温岭、花果山、鹰爪山,最高海拔200米,均为南北走向。

xxx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比较丰沛,具有春季多风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又旱、冬季寒冷雨少雪稀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湿13.2℃—13.4℃。年平均降水量为830.6mm。历年平均日照为2428.8小时,年太阳辐射热总量为120.2卡米/平方厘米。历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20m/s,年有效风能为529kw/m3。

xx镇作为鲁南重镇,历史悠远绵长,文化辉煌灿烂,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具有明显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成为xxxxx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

根据《xxx城镇总体规划》(2010—2020)、《xxxxx环境规划》(2010—2020)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2020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

优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镇。

2009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的要求,依托本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工作目标,并严格依照《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试行)》和《xxxxx镇环境规划》总体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开展了生态镇建设。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乡镇的考核要求,现将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指标达标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部分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配备专门创建机构和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x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生态乡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建设生态乡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从战略高度进行组织部署。目前,xx生态镇创建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镇综合目标考核,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生态建设,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层层分解责任,落实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2、已编制生态镇环境建设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xx镇在县、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临沂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了《xx县xx镇环境规划》,并

通过了临沂市环保局组织的评审论证。2010年,xx镇被列为市级生态建设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市级生态镇建设标准。此后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将建设省级生态乡作为关系xx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来实施。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作为具有近3000年历史的古镇,xx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加大对环境和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力度。xx镇建设了xx县最大的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主要排污企业即酿酒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得到适当处置并无危险废物排放;辖区内无其他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无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开山采矿及乱挖资源等现象;无捕杀、销售、食用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辖区内也没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生存;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一般以上级别的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

4、城乡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乡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合理利用、保持特色、增强创新”的原则,坚持城镇空间结构体现人性化、知识化、景观化的特征,以开发区、旅游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经过不断努力使镇区建设实现与古城保护、环境生态保护相结合,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小城镇。城区公共设施较为完善,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符合省相关标准,文化娱乐、教育、卫生设

施齐全,防洪抗旱设施完备,镇区管理秩序井然、街道整洁、卫生状况良好。结合农村旧村改造、社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实施以“五化”(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改”(改水、改厕、粪改、殡改)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倡导群众使用环保购物袋,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文明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乡村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生态创建文化先行。xx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氛围的营造,宣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面广,通过广播、横幅、固定标语、街头咨询、入户明白纸、举办生态环境保护进单位、进村、进校园、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宣传教育无缝覆盖。通过对各类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到了96.8%。

二、考核验收指标部分

1、辖区环境质量

xx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辖区内无重度污染企业排污,其他污染企业排污达标,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工农业生产地表水达到Ⅳ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甚至优于Ⅱ类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xx的水质达到了符合功能区要求。

xx森林覆盖率较高,镇内工农业废气量极少,镇内的大气

环境质量总体较优,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xx无重大噪音污染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生活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工业、居住混杂区达到2类标准;工业区达到3类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经县卫生、防疫部门水质监测,xx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近年来,根据区域特点,采取建污水处理厂、稳定塘、人工湿地、土壤渗漏等形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

4、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近年来,因村制宜,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前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达到了58个,主要处理方式是建稳定塘、土壤渗漏、沼气池等,实现生活污水转化肥水。

5、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

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完成了镇区和全镇114个村环卫一体化建设,城区设置固定垃圾收集池和移动垃圾收集箱87个,成立了20人的环卫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建成了垃圾周转站和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5.5%。每个行

政村均设置了5-15个不等的固定垃圾池或移动垃圾桶(箱),配备3-10名保洁员,实现日产日清运,消除无乱堆乱倒现象,各村结合自身实际,落实管理制度,实行门前三包。集中收集处置率达95%。同时,在xx镇xx村建成垃圾中转站和一个大型无公害垃圾处理填埋场。

xx支柱产业为酿酒、石膏开采、蔬菜种植,基本上属于无污染或轻度污染企业,无危险废物产生,农村医疗废物已于2008年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6、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xx镇鼓励广大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凡是能够再生或再利用的,通过售卖、转变用途等形式充分利用。目前有93个村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占全镇行政村的比例超过81.6%。

7、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是大型酿酒企业山东xx美酒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园林式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自身工业污水和周边村居生活污水的无公害处理达标排放,其他轻污染企业也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

8、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 辖区内无大型畜禽养殖场,部分小规模化养殖场有的采取科学养殖,无公害化粪便处理,实现了生物降解;有的采用沼气池发酵化解粪便,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xx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秸

秆还田、秸秆青储、秸秆饲料、秸秆沼气池发酵等技术,基本达到了秸秆还田率53%,综合利用率90%,焚烧秸秆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

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结合新农村建设、沼气池建设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大力推广农村厕所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1%,部分农户使用上了坐式抽水马桶,个别村民家中实现了卫生间、洗浴间一体化设计。

11、农用化肥使用强度

xx镇土壤以潮土和砂礓黑土为主,土体深厚,质地轻,壤粒状结构,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农民使用化肥量较少。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和田间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农村使用化肥量逐年下降,有的农户甚至只使用农家肥,截至2010年底,农民平均化肥使用量降至248公斤/公顷〃年。

12、农药使用强度

xx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又是闻名的优质粮食生产大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大镇,群众一直自觉地控制农业使用量,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和选择优质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通过诱杀灯等方式消灭害虫,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特别是许多大棚蔬菜种植户,基本上不实用农业或仅使用适量的无公害可自然降解农药,截至2010年底,平均农药使用量已降至2.82公斤/公顷〃年。

13、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近年来,xx镇大力推广电、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了5处液化气站,电磁炉、煤气灶、太阳能逐步走进

农家,并建成了2个沼气示范村,利用木柴、秸秆当做燃料的农户逐建减少,目前,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超过50%,使用煤炭的居民户数比例约40%,其中又有30%的煤用户在夏季改用液化气。

14、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x镇水源丰富,村庄环境整洁,集镇建成区以道路、公园、村内绿地等绿化地块为重点。近年来,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8平方米。

15、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按照道路环境的建设要求,以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对镇域内的xx路进行补植树木;对新修筑的xx路结合护坡,进行护坡绿化和绿化带内树木栽植;对xx路绿化带树木进行补植;对城区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大道、xx大道等路两侧进行大面积植树栽竹栽花种草,绿化普及率达到97%。村村通主要道路两侧栽植速生杨等树木,村内主要道路栽植绿化乔木或灌木,绿化普及率超过96%。

16、森林覆盖率

近几年,xx镇依托平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以速生杨等经济林、绿化乔木为主,果木为辅,广泛开展路边、河岸、沟渠边、村内空地见缝插绿、连片造林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16%。

17、水土流失治理率

xx镇全力做好全镇主干道公路护坡、河道护坡、空闲地的绿化和植被恢复,以及保护区内重点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流失治

理,防止污染水源。保护区划内涉及水土保护的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水土流失治理竣工验收制度。至2010年底,全乡水土流失治理度基本达71%以上。

18、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面积的比重 xx镇倡导无公害种养殖理念,不断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规模,不断降低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提高产品的质量,截至目前,全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面积接近2万亩(包括复种面积),达到全镇种养殖面积的53%。

19、基础扎实有效

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编制了《xx县xx镇环境规划》,通过全面的环境整治和实施严格的长效管理制度,全镇迅速掀起了创建生态村镇热潮。

生态镇技术报告 第2篇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要求,立足于本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等,走可持续发展思想之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XX建设成为一个生活富裕,环境美丽的现代新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一)、地理环境。XX村是XX集镇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人口7669人,其中耕地面积10506余亩,水面4000亩。

(二)、气候条件。XX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

(三)、经济条件。近年来,该村积极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苗木和水产养殖,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2012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

(四)、水利条件。XX村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大中沟120多条大

小塘100多口。农田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农村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五)、人口状况。我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户口占96%。(六)、垃圾处理。安置垃圾桶,建造垃圾池,实行户投放,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

(七)、社会事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八)、交通设施现状。村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庄庄通水泥路工程,目前,各村民组都通上了水泥路,交通十分便捷。

三、创建生态基地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我村属于集镇所在地,交通便捷。绿化面积80%以上,同时再加上无污染企业入驻,气候湿润,无任何污染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二)、生态农业稳定推进。近年来,我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大户带头,基地引路等方式,积极引导全村广大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塌陷4000多亩水面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全村已初步形成苗木、水产养殖、大棚种植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我村无重污染项目,又离工业城市较远,境内环境基本无污染,环境质量良好。我村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

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减少化肥施用,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四)、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随着生态村的全面启动,我村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的改善了农业基地、道路交通、教育、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落后、村级内在带动能力不强。我村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亮点,农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

3、生态环境意识不足。虽然经过多年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村民的环境意识均有所提高,但“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乱堆乱放、倾倒、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创建生态基地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生态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的生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同时

为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到人,还建立健全了生态村创建目标责任制,完善了奖惩制度,把生态基地创建纳入到对村干部年终目标考核,作为年终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2、编制生态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已对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完成了规划的制定,已上报相关部门,等待上级部门评审验收后,即可按规划组织实施。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中心村布局合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生态村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布局将逐渐优化。

5、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三清四改一推”,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庄主要干道要基本硬化,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

6、努力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7、加强宣传,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态村建设意识。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各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村建设知识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的环保意识,法制观念,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建设、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等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对生态建设基本思想与政策法规的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建设参与力度。

近郊生态镇规划研究综述 第3篇

德国人Louls提出城市边缘带这一概念, 认为它是一个连续的、封闭的, 围绕内城城墙的环状地带。欧洲学者通过遥感解译, 对“蓝色香蕉”城镇带进行了建设空间、交通基础设施、负空间、林地、农田和水域等空间形态的分析。基于负空间的规划重新审视城镇地域内的非建设环境空间, 首先考虑保障非建设功能, 再安排城镇布局, 合理引导城市蔓延方向。纽约大都会地区编制世界上第一部大都会地区的区域规划, 在城市蔓延初期划定了生态敏感地区, 对需要保护的用地加以控制。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 我国近郊地区逐渐形成的符合城市特征的新兴区域, 和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 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具有城乡双重属性, 郊区城镇的发展步伐加快, 促进了城市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变。作为承载中心城区功能外溢的地区, 近郊的土地利用范围和结构也处于快速动态调整过程中, 由于土地成本低, 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极易被蚕食呈现与中心城区“同质化”的空间特征。中心城区继续发挥经济核心作用的同时, 近郊城镇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竞争力、空间质量与发展进程。因此, 构建城市近郊地区健康格局成为了支撑区域可持续的重要内容。

二、近郊地区规划的进步

(一) 由扩张型规划向集约型规划转变

大城市近郊建设规模不断扩张, 以开发建设为目标的建设思路不仅不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还会面临生态环境的困境。

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失衡、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凸显, 已成为我国东部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区域, 形成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两个重污染带, 水资源严重短缺, 地表沉降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走出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应以“精明增长”、“紧凑发展”为理念, 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构建集约有序的空间拓展模式, 提高用地空间绩效, 促进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二) 由生态保守规划到保护发展协同规划转变

在城镇化进程中, 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张是必经的过程, 仅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 无法解决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城镇扩张不能完全以开发建设为导向, 忽视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全脱离经济发展而成为“绝对生态保护”。规划应遵循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 明确城乡重点生态保护区域, 引导资源合理利用, 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三) 由城市规划向城乡全域规划转变

十八大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规划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 为近郊城镇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为破除京津冀近郊地区城乡二元生态保护框架, 北京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看待城乡生态系统, 探索“主动实施型”空间管制模式, 提出周边建“城市群”, 将城乡接合部纳入总体规划, 真正转变“城市规划”为“城乡规划”。近期划定的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 也突出了近郊绿环、近郊生态间隔带两类生态用地, 有效解决了近郊生产和生态空间的矛盾。

三、走向协同的近郊生态镇

在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城乡之间的地域界限日渐模糊。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 中心城市与近郊城镇地区逐渐进入一体化阶段。城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部分功能向外扩散时期, 近郊城镇地区往往成为功能疏解的承接地。近郊城镇依托既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与生态景观资源, 维系大都市生态环境品质和文化特色、缓解污染和释放发展压力的绿色屏障, 承担起区域生态保育的职责。

探讨近郊城镇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是近郊城镇发展规划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有效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地位和作用, 促进近郊城镇健康发展具有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四、近郊生态镇的内涵

迄今, 世界各国在生态城镇的建设上也有多种模式, 但世界学术界的基本共识是, 生态城镇必须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一体化和可持续的发展。人们在生态城镇的建设过程中, 应当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保证生态环境仍然具备自我恢复的能力。

空间上, 一般认为近郊是距离城市边缘区10km的区域, 远郊区是位于距离城市边缘10-30km的区域;也有学者认为城市规模越大, 近郊区的范围越大, 国外一些特大城市在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就将距城市边缘20km的区域均视为城市近郊区。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善, 距城市中心30km的小城镇也可称为近郊小城镇。参见图1。

综上, 拟将近郊生态镇定义为:城市中心10-30km以内, 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一体化和可持续模式, 发挥地方风貌特色, 与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的小城镇。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区域协同的背景下, 加强近郊生态镇规划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基于近郊地区的演变、进步, 定义了我国近郊生态镇内涵。

关键词:近郊地区,生态镇,规划

参考文献

[1]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 2013, 1:29-36.

[2]冯志佰, 周冠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规划师, 2008, 12:91-93.

生态镇技术报告 第4篇

关键词 水稻;沼液;旱育;增产;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3-02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一项节省化肥、提高秧苗素质、节本增产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好、长势好、抗病性强、节省化肥,比常规栽培增产节本。为促进水稻生态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结合试验的成功经验,特编制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生态旱育秧的核心是用沼肥培肥苗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苗、旱育直播、大田施用沼肥。

1 苗床制作

1.1 床地选择

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地(地下水位在1 m以下),最好是酸性菜园地。培育小苗每667 m2苗床面积10~15 m2,培育中苗需苗床地15~25 m2,培育大苗需苗床地25~30 m2。

1.2 开厢作床

播种前选择无雨天进行耕地碎土。采用薄膜覆盖的苗床,开厢宽约1.2 m,高约10 cm,长度不宜超过10 m;采用无纺布覆盖的苗床,开厢宽1.4 m(净面积),高约1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

2 沼肥培肥苗床

播种前20 d,整地开厢后,用15~20 kg沼肥和250 g过磷酸钙均匀施入苗床,加盖旧地膜培肥苗床。

3 调酸、消毒

3.1 调酸

床土pH值低于6.0时可不调酸,若超过6.0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调酸方法有浓硫酸调酸、硫磺粉调酸、醋酸调酸等。浓硫酸调酸,播种前,用90%工业硫酸50 mL兑成200倍水溶液,使pH值降至4.5~5.5左右,使用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或倒入适量的土中,配成酸土施用,用浓硫酸调酸要注意安全。硫磺粉调酸,在播种前20d进行,pH值6.5的土壤,1m2施硫磺粉100 g。醋酸调酸:当pH值为6.5左右时,

3.2 消毒

当苗床浇足水后,用70%的敌克松2.5 g对水1.5 kg稀释或600倍水溶液均匀喷洒在床土上进行消毒。

4 播种

4.1 沼液浸种

为提高种子吸水性,沼液浸种前,将种子翻晒1~2 d,然后选择透水性好的纺织袋和布袋,将种子装入,并留出适当空间,以防种子吸水后胀破袋子,将绳子的一端系袋口,另一端固定在池边,使种子处于沼液中部为好;浸种时间为36 h,浸种完后立即用清水清洗。

4.2 旱育保姆拌种

将旱育保姆倒入容器内(按1 kg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 kg的比例进行包衣),先包种子总量的2/3,边加边搅,包好后过筛取出包好的稻种,再将另外1/3种子放入剩下的种衣剂中进行包衣,以保证包衣均匀,种子包衣后要及时播种。

4.3 播种量:苗床播种量,小苗为150 g芽谷(约120 g干谷),中苗为50~100 g芽谷(约40~80 g干谷),大苗30~50 g芽谷(约25~40 g干谷),秧龄长的播种量宜少。

4.4 防除杂苗

培育中、大苗的苗床播种覆盖土后,每分苗床用田爽(旱秧净)一包对水5 kg喷洒苗床,封闭除草。

5 盖膜

播种覆盖土后,床面加盖一层地膜,然后搭好拱架盖好薄膜,最好用无纺布覆盖。用无纺布覆盖的床面,拱架上部不能成弧形,要将上部做成平面,以利透水。

5 沼液喷苗

在水稻1叶1心、3叶1心和6叶期用中层沼液各喷施1次,取正常产气30 d以上的中层沼液30~50 kg原液,澄清后用纱布过滤,静置3 d后方可喷施,也可用沼液过滤静置之后用沼液1份加清水1份进行叶面喷施。

6 本田栽培

大田一般用沼渣1 000 kg加水稻专用复合肥50 kg作底肥,栽后7 d亩施追肥1 000 kg中层沼液,到2叶期亩用30 kg中层沼液对水1倍喷施1次。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有烧沼气的习惯,在全镇八千多户中占一半以上,为充分利用沼液,通过几年试验,总结得到沼液种旱育秧的优点:(1)省工、省肥、省水,成本低,根据本次调查,旱秧比水秧省工7~8个;省化肥20~25 kg;省水、成本低30%~40%,并且可杜绝烂秧;(2)水稻抗病比较强;(3)产量高于其他种植方式,谷粒饱满,是一种环保种植技术。

关键词 水稻;沼液;旱育;增产;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3-02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一项节省化肥、提高秧苗素质、节本增产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好、长势好、抗病性强、节省化肥,比常规栽培增产节本。为促进水稻生态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结合试验的成功经验,特编制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生态旱育秧的核心是用沼肥培肥苗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苗、旱育直播、大田施用沼肥。

1 苗床制作

1.1 床地选择

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地(地下水位在1 m以下),最好是酸性菜园地。培育小苗每667 m2苗床面积10~15 m2,培育中苗需苗床地15~25 m2,培育大苗需苗床地25~30 m2。

1.2 开厢作床

播种前选择无雨天进行耕地碎土。采用薄膜覆盖的苗床,开厢宽约1.2 m,高约10 cm,长度不宜超过10 m;采用无纺布覆盖的苗床,开厢宽1.4 m(净面积),高约1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

2 沼肥培肥苗床

播种前20 d,整地开厢后,用15~20 kg沼肥和250 g过磷酸钙均匀施入苗床,加盖旧地膜培肥苗床。

3 调酸、消毒

3.1 调酸

床土pH值低于6.0时可不调酸,若超过6.0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调酸方法有浓硫酸调酸、硫磺粉调酸、醋酸调酸等。浓硫酸调酸,播种前,用90%工业硫酸50 mL兑成200倍水溶液,使pH值降至4.5~5.5左右,使用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或倒入适量的土中,配成酸土施用,用浓硫酸调酸要注意安全。硫磺粉调酸,在播种前20d进行,pH值6.5的土壤,1m2施硫磺粉100 g。醋酸调酸:当pH值为6.5左右时,

3.2 消毒

当苗床浇足水后,用70%的敌克松2.5 g对水1.5 kg稀释或600倍水溶液均匀喷洒在床土上进行消毒。

4 播种

4.1 沼液浸种

为提高种子吸水性,沼液浸种前,将种子翻晒1~2 d,然后选择透水性好的纺织袋和布袋,将种子装入,并留出适当空间,以防种子吸水后胀破袋子,将绳子的一端系袋口,另一端固定在池边,使种子处于沼液中部为好;浸种时间为36 h,浸种完后立即用清水清洗。

4.2 旱育保姆拌种

将旱育保姆倒入容器内(按1 kg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 kg的比例进行包衣),先包种子总量的2/3,边加边搅,包好后过筛取出包好的稻种,再将另外1/3种子放入剩下的种衣剂中进行包衣,以保证包衣均匀,种子包衣后要及时播种。

4.3 播种量:苗床播种量,小苗为150 g芽谷(约120 g干谷),中苗为50~100 g芽谷(约40~80 g干谷),大苗30~50 g芽谷(约25~40 g干谷),秧龄长的播种量宜少。

4.4 防除杂苗

培育中、大苗的苗床播种覆盖土后,每分苗床用田爽(旱秧净)一包对水5 kg喷洒苗床,封闭除草。

5 盖膜

播种覆盖土后,床面加盖一层地膜,然后搭好拱架盖好薄膜,最好用无纺布覆盖。用无纺布覆盖的床面,拱架上部不能成弧形,要将上部做成平面,以利透水。

5 沼液喷苗

在水稻1叶1心、3叶1心和6叶期用中层沼液各喷施1次,取正常产气30 d以上的中层沼液30~50 kg原液,澄清后用纱布过滤,静置3 d后方可喷施,也可用沼液过滤静置之后用沼液1份加清水1份进行叶面喷施。

6 本田栽培

大田一般用沼渣1 000 kg加水稻专用复合肥50 kg作底肥,栽后7 d亩施追肥1 000 kg中层沼液,到2叶期亩用30 kg中层沼液对水1倍喷施1次。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有烧沼气的习惯,在全镇八千多户中占一半以上,为充分利用沼液,通过几年试验,总结得到沼液种旱育秧的优点:(1)省工、省肥、省水,成本低,根据本次调查,旱秧比水秧省工7~8个;省化肥20~25 kg;省水、成本低30%~40%,并且可杜绝烂秧;(2)水稻抗病比较强;(3)产量高于其他种植方式,谷粒饱满,是一种环保种植技术。

关键词 水稻;沼液;旱育;增产;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3-02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一项节省化肥、提高秧苗素质、节本增产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好、长势好、抗病性强、节省化肥,比常规栽培增产节本。为促进水稻生态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结合试验的成功经验,特编制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生态旱育秧的核心是用沼肥培肥苗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苗、旱育直播、大田施用沼肥。

1 苗床制作

1.1 床地选择

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地(地下水位在1 m以下),最好是酸性菜园地。培育小苗每667 m2苗床面积10~15 m2,培育中苗需苗床地15~25 m2,培育大苗需苗床地25~30 m2。

1.2 开厢作床

播种前选择无雨天进行耕地碎土。采用薄膜覆盖的苗床,开厢宽约1.2 m,高约10 cm,长度不宜超过10 m;采用无纺布覆盖的苗床,开厢宽1.4 m(净面积),高约1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

2 沼肥培肥苗床

播种前20 d,整地开厢后,用15~20 kg沼肥和250 g过磷酸钙均匀施入苗床,加盖旧地膜培肥苗床。

3 调酸、消毒

3.1 调酸

床土pH值低于6.0时可不调酸,若超过6.0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调酸方法有浓硫酸调酸、硫磺粉调酸、醋酸调酸等。浓硫酸调酸,播种前,用90%工业硫酸50 mL兑成200倍水溶液,使pH值降至4.5~5.5左右,使用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或倒入适量的土中,配成酸土施用,用浓硫酸调酸要注意安全。硫磺粉调酸,在播种前20d进行,pH值6.5的土壤,1m2施硫磺粉100 g。醋酸调酸:当pH值为6.5左右时,

3.2 消毒

当苗床浇足水后,用70%的敌克松2.5 g对水1.5 kg稀释或600倍水溶液均匀喷洒在床土上进行消毒。

4 播种

4.1 沼液浸种

为提高种子吸水性,沼液浸种前,将种子翻晒1~2 d,然后选择透水性好的纺织袋和布袋,将种子装入,并留出适当空间,以防种子吸水后胀破袋子,将绳子的一端系袋口,另一端固定在池边,使种子处于沼液中部为好;浸种时间为36 h,浸种完后立即用清水清洗。

4.2 旱育保姆拌种

将旱育保姆倒入容器内(按1 kg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 kg的比例进行包衣),先包种子总量的2/3,边加边搅,包好后过筛取出包好的稻种,再将另外1/3种子放入剩下的种衣剂中进行包衣,以保证包衣均匀,种子包衣后要及时播种。

4.3 播种量:苗床播种量,小苗为150 g芽谷(约120 g干谷),中苗为50~100 g芽谷(约40~80 g干谷),大苗30~50 g芽谷(约25~40 g干谷),秧龄长的播种量宜少。

4.4 防除杂苗

培育中、大苗的苗床播种覆盖土后,每分苗床用田爽(旱秧净)一包对水5 kg喷洒苗床,封闭除草。

5 盖膜

播种覆盖土后,床面加盖一层地膜,然后搭好拱架盖好薄膜,最好用无纺布覆盖。用无纺布覆盖的床面,拱架上部不能成弧形,要将上部做成平面,以利透水。

5 沼液喷苗

在水稻1叶1心、3叶1心和6叶期用中层沼液各喷施1次,取正常产气30 d以上的中层沼液30~50 kg原液,澄清后用纱布过滤,静置3 d后方可喷施,也可用沼液过滤静置之后用沼液1份加清水1份进行叶面喷施。

6 本田栽培

大田一般用沼渣1 000 kg加水稻专用复合肥50 kg作底肥,栽后7 d亩施追肥1 000 kg中层沼液,到2叶期亩用30 kg中层沼液对水1倍喷施1次。

镇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自查报告 第5篇

为切实做好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参照鲁农发„2011‟2号文件规定,我镇对上报的3个生态文明村进行了自查。现将我镇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新泰市中部、柴汶河畔,地域面积3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万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村镇建设新型镇、卫生镇、最具发展潜力镇、环境优美镇、省级文明镇,泰安市经济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社会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农业产业化。南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林果业,新发展核桃3500亩,南岭千亩核桃园栽植优质核桃品种6万棵,被省林业局命名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中部

培植壮大畜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宝公司、金泉牧业投资规模均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大宝公司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实现了新泰“零”的突破。北部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4000万元的柴汶河生态治理工程协庄段顺利完工,新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6个,辐射带动同边群众2600余户,新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2家,“贵润”、“金牛”牌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2、土地流转。搭建一个平台,疏通一个渠道,确保了农村稳定。通过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具体的流转项目有:雨山核桃合作社流入山地320亩、龙泉村以竞标拍卖的形式流转山地260亩。

3、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新泰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制定出台了《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对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实施两大工程、发展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农业龙头企业、水利设施配套扩建两大工程,畜牧养殖、林果栽植、蔬菜种植三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南岭、雷明、安家庄、龙泉等村新发展核桃面积1200亩,以龙泉、南岭、李

家庄、横山四个村为重点新发展地膜土豆种植面积280亩,每亩收入达6000元以上,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250万元,全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4处,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18处,养猪小区1处;存栏2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鸡场6处。

山东大宝养殖加工禽产品熟食加工项目即将全面投入生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安臵劳动力1200人,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600余户。正在建设的泰安金泉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生产,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安臵劳动力2000人,带动周边养殖户3000多户。

投资120万元对雷明、云明等6个村的扬水站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亩;新建急雨池6座,铺设管道6000米,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

4、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严格保护耕地。近年来先后在龙泉、南岭、大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个,整理土地面积2631亩,增加耕地369亩。土地复垦项目4个,xx居河北砖厂、xx居安文新砖厂、郭家泉河北砖厂、xx居郭玉环砖厂共复垦土地302亩。

(二)、完善基础设施

1、镇区主干道综合整治。由于我镇地处矿区,大型运输车辆较多,给我镇几条主干道路造成了很大破坏。近年来

我镇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府前街、翰林路、福泉路计4000米道路进行了改造,拆除两侧违章建筑300余间,拆迁居民16户,拓宽了道路并沥青罩面,开挖疏通下水道6.5千米,安装路灯200余盏,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了园林景观式绿化16.6万平。完成了xx工业园区时代路2.2公里2.8万平的园林绿化,后又投资200万元对府前街陈家庄至郭家泉1.5千米进行了拓宽改造。截止目前我镇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4万平,路灯400余盏,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的目标。

2、大力实施 “村村通”工程。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修建了60公里的水泥路,全镇18个村(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各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做好村村通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来水、公共汽车、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的村村通工程,大大丰富了“村村通”的内涵,改善了我镇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

3、城中村改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总体规划。五年来,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一批道路骨干工程,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新建了华鼎苑小区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和绿地广

场,新建成住宅楼31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将全镇18个村规划为3个片区和1个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服务平台和致富平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启动实施。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围绕特变电工、金泉牧业等大项目建设,建成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计划投资180万元,新建两条总长360米排水沟。投资1200万元,新建道路5600米,构建“六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与城镇发展框架融为一体。目前,兴业路、瑞泉路路基正在施工,已建成涵洞两处、桥梁两座及穿越渡槽加固工程。、电网建设。由省供电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建设110千伏xx输变电工程位于xx镇工业园区,规划安装3台50兆伏安主变及配套输变电线路;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企业等有关单位,将影响园区内项目建设的高压供电线路进行外迁,确保供电、用电安全。目前,110KV变电站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地面附属物确权,近日内进行院墙建设,力争明年五一前投入使用。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1、柴汶河综合整治。柴汶河是我市唯一的主干河流,也是一条主要泄洪河道,向西流入大汶河,汇入东平湖,在我镇境内共有7.5千米。由于几十年来煤矿开采地面塌陷、百姓滥采河沙、私垦乱种,建筑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工

厂污水的任意排放,致使河道堵塞、河床损坏,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又对两岸群众生活、煤矿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镇共填筑副河坝3800米,煤矸石用量达45万方;河道铺底5万平;浆砌石护岸712米;旋喷桩250个孔;注浆52个孔。在治理隐患的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治理一段,美化一段,复垦塌陷区6万平,栽植景观苗木1万多株,在郭家泉村建设了120米橡胶拦河坝一处,多年不见的的白鹭也三五成群,不时掠过水面,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

2、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我镇xx工业园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4000吨,采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模式,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有外排水做到达标排放。为进一步做到镇区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我镇联合协庄煤矿投98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现已正式投入运行,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基本解决了镇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问题。通过这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切实缓解了我镇生产、生活对柴汶河水体构成的压力,大大改善了我镇水体环境质量,切实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加强环境监管。我镇专门制订下发了《xx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协政发[2010]11号),明确各村(居)、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环境保护工

作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考核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并与相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到目前为止,我镇“十五土小”企业已全部关停,大大减轻了对我镇环境的压力。在关停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新上大型节能环保项目,项目的主项、审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搞好环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按照这一要求,两年来,我们新上的两个大型项目:新巨丰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山东大宝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建设中。

4、强化生态建设,营造优美生产生活环境。一直以来,我镇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碗窑头村兴起的“鸡(猪)—沼—菜(粮)”模式在全镇得到了良好的推广,目前全镇共建有沼气池800余个。通过对沼渣、沼液的有效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又确保了食品安全。近年来,我们又围绕山岭荒地做文章,成立了雷山生态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山区、库区自然环境,采取施有机肥、生物灭虫等方法开展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生产,目前相关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时不断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在柴汶河、光明河两岸发展速生丰产林,镇区主干道路发展生态景观林,在中部京沪高速公路两侧发展绿色通道,南部山区、库区发展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在农村开展“四旁”绿化。到目前为止,我镇速生丰产林已达285公顷,经济林186公顷,山区防护林482公顷,绿色通道19.8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45%。

5、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镇成立了综合执法所和127人的环卫队伍,其中镇区保洁人员35名,18个村(社区)保洁员92名,配齐了服装和执法车辆及环卫工具,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臵了垃圾压缩运输车一辆,配备司机1名,装卸工2名,环卫三轮车112辆,垃圾箱82个,清理垃圾400余吨,清理三大堆70处,清理乱搭乱建41处,拆除广告牌32幅,粉刷墙体12000多平方米。特别是对新建垃圾池实行“四个统一”:统一上报、统一标准、统一粉刷、统一验收,每建成一个补助500元,目前84个垃圾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1、社区规划建设。明湖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新泰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完成单体设计,正在办理建设规划手续。经过强化宣传,群众酝酿,卧龙、李家庄两个挂钩村群众的搬迁意愿基本达成一致。制定了搬迁补偿安臵方案,搬迁选址同意率、搬迁协议签订率均超过95%。卧龙、李家庄两个村分别组建了由11人组成的房屋搬迁评估小组,完成了房屋及地面附着物的丈量统计,并作出初步评估。一期规划回迁楼23栋,共计658户,总建筑面积78595.02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756.33平方米;

社区小学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社区幼儿园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

协庄城镇社区位于镇驻地,目前,已建、在建16栋住宅楼。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新初级中学开工建设。瑞泉城镇社区已建成8栋回迁楼,今年计划完成拆迁50户,已完成19户。按照规划,今年计划建设8栋回迁楼,下半年开工建设。

2、民生事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就业人员8700余人,各类保险扩面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保现场推进会在xx召开,并作典型发言。xx被确定为首批争创“省级创业型乡镇”试点乡镇,多次为上级领导调研检查提供了现场。投资5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18个村卫生室通过省级规范化达标验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投资3000万元的新初级中学、投资400万元的明德小学及幼儿园开工建设,教学成绩2010年、2011年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比去年前移1个位次,位列全市第6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6年被评为泰安、新泰一等奖,18个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连续五年新泰市第1名,2010年位列泰安市第4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逐步扩大,建成农家书屋13家,有线电视通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5%。“平安新泰”建设深入推进,大

力加强平安协会组织网络和平安灯、天目工程等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市社会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被评为第1名,2010考核名列全市第2名,今年上半年综合考核成绩第1名。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基本杜绝了到泰安以上集体访。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连续6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公共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荣获“省级文明镇”殊荣。

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我镇对考核验收的所有项目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自查,分别统计并掌握了翔实资料。为确保自查项目的真实准确,一是相关部门提供全镇各村两年来的上报数据。二是进村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入户、座谈了解等形式,逐项核实,摸清底子。三是对生活居住环境、看病就医、养老保险、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有关事项,认真座谈了解。通过细致自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为全力做好省和泰安对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镇人民政府

鄌郚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自查报告 第6篇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差异发展的理念,全力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产业生态高效。按照规划先行、生态高效、科学发展的原则,优化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实施计划,服务业园区规划、制造业园区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稳步实施。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了富有鄌郚特色的三大产业园区,培植壮大了龙海民爆企业。一是服务业园区不断完善。由盛唐商业步行街、南鄌商业步行街、翰林苑商业步行街、休闲娱乐中心和农信大厦初步组成了鄌郚镇的服务业园区,发挥着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已经成为安丘、临朐、昌乐三县交界处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再现了“南鄌北都”的商业繁华。二是制造业园区实现了集群发展。重点建设了鄌郚电声乐器产业园和漳河机械制造产业园。鄌郚电声乐器产业园,通过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入园乐器企业达到60余家,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声乐器生产基地。今年新引进了乐器产业辅导基地、乐器用漆、乐器包装、乐器制筒和电声乐器工作室5个项目,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机械制造产业园,以亨斯特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全不锈钢消声器专利技术为依托,新引进了凯利达汽车配件、赛伦特汽车配 件、正友汽车配件和奇安特汽车不锈钢消声器等4家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全不锈钢消声器生产基地。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初具。以汶河、漳河、九曲河流域为基地,以纪中、兆田等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镇农安办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建设了泉头、田家洼两处1000亩无籽西瓜示范园和杏山1000亩蔬菜示范园,全镇培植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5家,农产品品牌13个,有机食品转换基地4处,有机蔬菜认证达到22个类别,“三品”认证总面积3万亩。四是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发展迅猛。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50强、全省第一的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年交税金2000多万元。新上了珍珠岩加工、乳化剂生产、炸药包装等新项目,结合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新注册成立了潍坊安信运输公司和潍坊同利民爆公司,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环境优美宜居。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总体要求,聘请山东建筑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全镇总体规划修编,将小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产业园区及其它专业规划全部纳入总体规划范畴,实现了城镇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全覆盖。聘请深圳物业国际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了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特别在城镇功能布局、节点建筑、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聘请县规划设计院完成了8个农村社区和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87%。在建设中严格落实镇规划区“一书三证”管理办法,全面实施“阳光规划”制度。一是按规划全力推进城镇重点项目建设。在完善提升盛唐现代花园〃南鄌商业街、青上村商住一体 化改造组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心小学、鄌郚新型示范社区集中居住区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了中心中学、中心幼儿园、翰林苑、农信大厦等项目,其中,中心中学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容纳全镇4处中学2200名学生就读;中心小学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中心幼儿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可容纳钟家庄等5处幼儿园500名儿童入托;翰林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容纳800户教职工入住;农信大厦,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可为当地群众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对工业园路网进行了配套建设,建设了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铺设了排污管涵,安装了路灯,园区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硬化镇区村四横五纵九条街道20万平方米,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提升了各条街道的商业价值;完成镇区高标准绿化面积30.6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近10平方米;成立镇园林管理大队,配合县园林局绿化托管,实现了镇区绿化管理的专业化,显著提升了镇区绿化水平;在与红河镇联建联用污水厂并网的基础上,镇区污水处理项目已经立项并完成科研环评,明年开工建设;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宽带、通有线率达到100%。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设施。驻地医院、计生服务、体育、商业、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客运、供水、休闲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提升了镇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利用土地复垦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已完成钟家后沟、东刘家沟、于家洼三个自然村的整 村迁建工作,共新建二层楼房92户、平房163户、周转房42户。目前,这3个村的群众全部搬入了新居,经过旧村复垦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417亩。今年,对东辛等6个自然村实施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前期评估和规划工作。五是加强镇村管理。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城镇管理机制,成立了城镇管理执法队伍,组建了镇区保洁公司,整个城镇管理实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要求,将“环卫一体化”纳入了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工作范畴,全镇114个自然村按照“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标准进行了村庄整治,各村环卫工作全部实现了县托管,保洁员、保洁车、垃圾运输车、垃圾桶全部配备到位,镇域内省、县、村道路路面整洁美观,行道树整齐有序,镇村环境焕然一新。

三、生活文明健康。一是群众享受一流的行政服务。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行政服务组团,实现了职能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群众在大厅内便可完成全部需要办理的事项。二是社区建设规范有序。全镇8个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全部建有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党组织健全,以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专项工作经费为保障,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全面提升了社区建设水平。三是公共服务上档升级。教育方面,结合全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建设了教育组团工程,成为昌乐县南部教育中心,实现了城乡教育均等化;文化方面,配套完善了镇综合文化中心和34处乡村文化大院,镇、社区、村三级全部按照省定标准配套建设了文化共享工程电 子阅览室;卫生方面,改造提升了鄌郚、高崖2处中心卫生院,优化完善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群众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以上,65岁以上老人查体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全镇5.4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1.2万人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实现了城乡社保均等化。

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大群众工作力度,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镇无重大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无群体性治安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上一篇:社区工作人员礼仪下一篇:公司年检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