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

2024-05-12

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精选6篇)

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1篇

金融会计

P3 商业银行的四个基本职能 P5非银行金融机构 P8 金融企业会计特点

P17 单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复式记账法:表内科目

P19 明细核算包括 P19 分户账的四种格式

P22 余额表、科目日结单、日记表 P28 存货业务的种类 P29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P32 单位存款按照期限长短分 P32 收付业务遵循原则 P33 单位定期存款有关规定 P37 利息计算的一般规定 P38 余额表计息

P39 里2-1 分户账计息 P41 定期储蓄

P44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核算 P47 定活两便储蓄的核算

P48 个人通知存款的核算 第一二两点 P49 例2-5

P50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息的核算 例2-6

P51 例2-7 P52业务题

P55 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划分 P61 里3-1 P63第二段

P65 例3-3 和3-4 P66 贴现概念

P67 贴现与贷款的区别 P70 例3-6 p73 4、5、6 P74 利随本清 P76例 3-11

P79 计提种类和计提比例 2、3 P85 二

P87 2、3、4、5 P88 基本规定

P88-110 银汇、银支、银本考开出、承兑、结清

财管不是鼓励政策是股利政策 P5 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点两个

第5页和第7页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9页代理关系与利益冲突之一 第20页利息率及其测算的纯利率 第48页的完全负相关 第69页的第10题 第144页的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 155页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第169页平均分摊法 第171页优先股的特点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第190,191页的公式和留用利润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199的营业杠杆系数的测算 202财务杠杆 228净现值 230内含报酬率232获利指数233投资回收期234平均报酬率252年均净现值法290两个成本再另加一个管理成本299应收账款成本 310基本经济批量模型311公式330公式

P190 例6-7上面的两个KC公式 P191 留存利润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P199 营业杠杆系数测算 P202 财务杠杆系数测算 P216 1、4、7

P224 营业现金流量 P228 净现值 P230 内含报酬率 P233 投资回收期

以上四个搞清楚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P247 三个公式 P249-250 新旧设备 P290 成本分析模型 P292 存货模型 P294 Z U

P311 经济批量、经济批数、总成本

P330 放弃现金折扣资本成本率和两个例题

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2篇

自动控制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3.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A.1

B.2

C.5

D.10

7.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该系统是()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8.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

不变,提高

ω

n,则可以()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一阶微分环节,当频率

时,则相频特性

为()

A.45°

B.-45°

C.90°

D.-90°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10

B.20

C.30

D.40

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A.0

B.1

C.2

D.3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A.2

B.0.2

C.0.5

D.0.05

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相位滞后校正

16.稳态误差

e

ss

与误差信号

E

(s)的函数关系为()

A.B.C.D.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

B.超前校正

C.滞后校正

D.滞后

超前

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

B.上半圆

C.下半圆

D.45

°弧线

19.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3,∞)

B.(0,∞)

C.(-

∞,-3)

D.(-3,0)

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A.电压

B.电流

C.位移

D.速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21.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系统。

22.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3.一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4.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有关。

25.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6.一般讲系统的位置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28.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0.707。

29.PID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30.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_

_

越好。

三,计算题(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求图示方块图的传递函数,以

X

i

(s)

为输入,X

0

(s)

为输出。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欲使图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为

20%,峰值时间为

秒,试确定

K

K

值。

44.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由实验求得,并已用渐近线表示出。试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设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最优控制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最优设计

2.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输入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3.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稳态误差

4.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5.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

6.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B.C.D.7.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8.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A.7

B.2

C.D.9.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10.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A.谐振频率

B.截止频率

C.最大相位频率

D.固有频率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12.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

A.0

B.15

C.30

D.60

13.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5%,则其调整时间为()

A.1

B.2

C.3

D.4

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A.B.C.D.15.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A.0

B.0.25

C.4

D.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超前校正

B.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一般需要用()条件就够了。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

D.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18.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A.(0,j

0)

B.(1,j

0)

C.(1,j

1)

D.(10,j0)

19.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1)

和(0,∞)

B.(-

∞,-2)

(-1,0)

C.(0,1)

(2,∞)

D.(-

∞,0)

(1,2)

20.A、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A.5

B.4

C.3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21.“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是以

为基础的。

22.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若要全面地评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同时根据相位裕量和

来做出判断。

26.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8.系统主反馈回路中最常见的校正形式是

和反馈校正

29.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30.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三、计算题(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根据图示系统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C(s)/R(s)。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电子心率起搏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纯积分环节,要求:

(1)

若,对应最佳响应,问起搏器增益

K

应取多大。

(2)

若期望心速为

/min,并突然接通起搏器,问

1s

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的最大心速多大。

自动控制原理

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统

2.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输入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3.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

B.放大元件

C.比较元件

D.执行元件

4.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

5.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B.C.D.6.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7.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0.6

B.0.707

C.0

D.1

8.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稳态误差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峰值时间

9.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A.7

B.2

C.D.10.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11.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

A.0

B.15

C.30

D.60

12.某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2

B.4

C.6

D.8

13.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

4,∞)

B.(-

4,0)

C.(-

∞,-

4)

D.(0,∞)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A.0

B.0.25

C.4

D.15.系统的传递函数,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

()

A.5,2

B.5/4,2

C.5,4

D.5/4,4

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

A.=

B.C.D.与

无关

1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则与虚轴交点处的K

*=

()

A.0

B.2

C.4

D.6

19.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A.(0,j

0)

B.(1,j

0)

C.(1,j

1)

D.(10,j0)

20.A、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A.5

B.4

C.3

D.2

21.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在驱动力矩一定的条件下,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越小,其

越好。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二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6.反馈控制原理是

原理。

27.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28.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30.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设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求出闭环阻尼比为

时所对应的K

值,并计算此

K

值下的。

44.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a

值;

(2)

使系统特征值均落在S

平面中

这条线左边的a

值。

自动控制原理

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

3.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则该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

5.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

()

A.0

B.∞

C.0.75

D.3

6.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2%,则其调整时间为()

A.1

B.1.5

C.2

D.3

8.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9.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

不变,提高

ω

n,则可以()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10.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有阻尼固有频率

ω

d、无阻尼固有频率

ω

n

和谐振频率

ω

r

比较()

A.ω

r

ω

d

ω

n

B.ω

r

ω

n

ω

d

C.ω

n

ω

r

ω

d

D.ω

n

ω

d

ω

r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A.0

B.1

C.2

D.3

12.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3.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时,闭环系统稳定。

A.B.C.D.任意

T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其位置误差为()

A.2

B.0.2

C.0.25

D.3

15.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A.0

B.0.1/

k

C.1/

k

D.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

17.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

B.上半圆

C.下半圆

D.45

°弧线

18.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9.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A.B.C.D.20.直流伺服电动机

测速机机组(型号为

70SZD01F24MB)实际的机电时间常数为()

A.8.4

ms

B.9.4

ms

C.11.4

ms

D.12.4

ms

21.根据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控制系统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

22.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3.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有关。

24.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频率特性。

25.一般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性能。

2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s+4),其固有频率

n

=。

27.对单位反馈系统来讲,偏差信号和误差信号。

28.PID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29.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的特点是:

41.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2.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3.已知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l)

求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k的取值范围;

(2)

k

=1

时的幅值裕量;

(3)

k

=1.2,输入

x

(t)=1+0.06

t

时的系统的稳态误差值

e

ss。

自动控制原理

1.随动系统对()要求较高。

A.快速性

B.稳定性

C.准确性

D.振荡次数

2.“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A.传递函数模型

B.状态空间模型

C.复变函数模型

D.线性空间模型

3.主要用于稳定控制系统,提高性能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校正元件

4.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A.比例、积分、滞后

B.比例、惯性、微分

C.比例、微分、滞后

D.比例、积分、微分

5.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

()

A.0

B.∞

C.0.75

D.3

6.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B.C.D.7.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8.已知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A.0.5

B.1

C.1.5

D.2

9.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10.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

L

()

K

值增加而()

A.上移

B.下移

C.左移

D.右移

11.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则其频率特性幅值

A

()=

()

A.B.C.D.12.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3.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

ζ

是()

A.0.5

B.1

C.2

D.4

14.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15.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

A.0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B.I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C.I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D.0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16.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

之间的关系,通常是()

A.=

B.C.D.与、无关

17.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8.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位趋近()

A.-45

°

B.45

°

C.-90

°

D.90

°

19.实轴上分离点的分离角恒为()

A.45

B.60

C.90

D.120

20.在电压

位置随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加入()校正,使系统成为

II

型系统,可以消除常值干扰力矩带来的静态误差。

A.比例微分

B.比例积分

C.积分微分

D.微分积分

21.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2.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分布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

23.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s+4),其固有频率

n

=。

24.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

_____

__

图示法。

25.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频率特性。

26.乃氏图中当

ω

等于剪切频率时,相频特性距

π

线的相位差叫。

27.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态偏差相同。

28.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后的作用使系统稳定的。

29.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远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的影响很小。

41.一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求:当

=0.7

时,a=

?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某单位反馈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画出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

(2)

计算相位裕量。

44.求出下列系统的跟随稳态误差

和扰动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系统辨识

B.系统分析

C.最优设计

D.最优控制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数学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系统的动态特性

D.系统的特征方程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B.C.D.6

.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5%,则其调整时间为()

A.1

B.2

C.3

D.4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

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C.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

10.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A.最大相位频率

B.固有频率

C.谐振频率

D.截止频率

11.II

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60

(dB/dec)

B.–40

(dB/dec)

C.–20

(dB/dec)

D.0

(dB/dec)

1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0.5

B.1

C.1.5

D.2

13.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A.B.C.D.15.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

e

ss

=

()

A.0.1/k

B.1/k

C.0

D.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超前校正

B.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PDI

B.PDI

C.IPD

D.PID

18.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

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19.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1)和(0,∞)

B.(-

∞,-2)和(-1,0)

C.(0,1)和(2,∞)

D.(-

∞,0)和(1,2)

20.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

D.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21.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是。

22.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实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的性质。

25.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其频率特性。

26.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7.系统闭环极点之和为。

28.根轨迹在平面上的分支数等于。

29.为满足机电系统的高动态特性,机械传动的各个分系统的应远高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截止频率。

30.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绘制奈奎斯特曲线,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用劳斯判据验证其正确性。

4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自动控制原理

1.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滤波与预测

B.最优控制

C.最优设计

D.系统分析

2.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A.系统无执行环节

B.系统无给定环节

C.系统无反馈环节

D.系统无放大环节

3.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4.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A.10

B.2

C.1

D.5

5.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A.输入

B.输出

C.比较点

D.方块图单元

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

ζ

是()

A.0.5

B.1

C.2

D.4

7.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8.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

()

A.0

°

B.-90

°

C.90

°

D.-180

°

9.已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则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变化范围为()

A.0

45°

B.0

-45°

C.0

90°

D.0

-90°

10.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上。

A.s

左半平面

B.s

右半平面

C.s

上半平面

D.s

下半平面

11.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13.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4.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相位滞后校正

16.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相比,通常是()

A.=

B.C.D.与、无关

17.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

为()

A.B.C.D.18.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

B.(-5,2)

C.(-

∞,-5)

D.(2,∞)

19.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

B.超前校正

C.滞后校正

D.滞后

超前

20.PWM

功率放大器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

A.脉冲宽度调制

B.幅度调制

C.脉冲频率调制

D.直流调制

21.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2.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称为。

23.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4.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G(s)=7/(s+2),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

处的切线斜率为。

25.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频率特性

G(jω)

与传递函数

G(s)的关系为。

26.机械结构动柔度的倒数称为。

27.当乃氏图逆时针从第二象限越过负实轴到第三象限去时称为。

28.二阶系统对加速度信号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即不能跟踪加速度信号。

29.根轨迹法是通过

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

30.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越好。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具有局部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求:

(1)

系统稳定时

K

f的取值范围;

(2)

求输入为

时,系统的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3)

说明系统的局部反馈

K

f

s

对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的影响。

44.伺服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试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

1.输入与输出均已给出,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称为()

A.最优设计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最优控制

2.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3.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执行元件

D.放大元件

4.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A.比例、积分、滞后

B.比例、惯性、微分

C.比例、微分、滞后

D.比例、积分、微分

5.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B.C.D.6.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7.一阶系统

G

(s)=的放大系数

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A.不变

B.不定

C.愈小

D.愈大

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10.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G

(j

ω)=,当

ω

=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

A

(1)=

()

A.B.C.D.11.一阶惯性系统的转角频率指

()

A.2

B.1

C.0.5

D.0

12.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中

K

>0,a

>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A.K

值的大小有关

B.a

值的大小有关

C.a

K

值的大小无关

D.a

K

值的大小有关

13.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0.707

B.0.6

C.1

D.0

14.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5.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A.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它始终为

0

16.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A.0

B.0.1/

k

C.1/

k

D.17.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

18.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校正。

A.滞后

B.超前

C.滞后

超前

D.减小增益

19.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

()

A.-1

B.1

C.±

(2

k

+1)

π

/2

(k

=0,1,2,…)

D.±

(2

k

+1)

π

(k

=0,1,2,…)

20.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21.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利用终值定理可在复频域中得到系统在时间域中的。

2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若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超调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25.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_

_

__。

26.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7.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8.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微分控制器是针对被调量的来进行调节。

30.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41.系统方框图如下,求其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求

:

1)

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稳态偏差是多少;

2)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系统的稳态输出?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C

.A

.C

.A

.B

.C

.B

.B

.A

10.D

11.A

12.C

13.C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反馈控制

22.传递函数

23.时间常数

T

(或常量)

24.偏移程度

25.开环幅

频特性

26.阶跃信号

27.相位

28.45

29.比例

30.远

三、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2.5

分)

(2.5

分)

43.解: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44.解:

由图知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分)

其中

T

=

(1

分)

由低频渐近线与横轴交点为,得

(2

分)

修正量,得

(2

分)

故所求开环传递函数为

(3

分)

或记为

()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A

.B

.D

.B

.C

.A

.C

.B

.D

0.D

11.C

12.C

13.C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A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传递函数

22.越高

23.0.5

24.相频特性

25.幅值裕量

26.匀加速度

27.小

28.串联校正

29.1.25

30.零点和极点

3)

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瞬态响应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1

分)

4)

要求系统动态过程消失速度快,则应使闭环极点间的间距大,零点靠近极点。即存

5)在偶极子;(1

分)

5)

如有主导极点的话,可利

用主导极点来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1

分)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2.5

分)

(2.5

分)

43.解: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1.5

分)

积分环节:

(1

分)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0

(1.5

分)

20Log

G(j

ω)

[-20]

[-40]

0

0.1

ω

G

(j

ω)

0

0.1

ω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分)

44.解:

(1)

传递函数

(4

分)

得,(2

分)

时,K

20,ω

n

=20

(1

分)

(2)

由以上参数分析得到其响应公式:

C

(1)=

1.0

次每秒,即

次每分钟,(1

分)

时,超调量,最大心速为

69.78

次。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B

.B

.D

.C

.A

.C

.C

.A

.B

10.B

11.C

12.C

13.C

14.A

15.B

16.C

17.B

18.D

19.D

20.A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稳定性

22.加速性能

23.0.5

24.相频特性

25.2

ζ

/

n

(或常量)

26.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27.1.25

28.积分环节

29.快速性

30.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2.5

分)

(2.5

分)

43.解

:

(2

分)

10,=

0.5,得

K

500

(2

分)

0.24

(2

分)

0.16

(2

分)

0.36

(1

分)

0.6

(1

分)

44.解

:

(1)

得特征方程为:

(2

分)

S

S

10a

S

(360-10a)/12

S

0

10a

:(360-10a)>0,10a>0,从而

0<

a<36。

(3

分)

(2)

d-1=s

代入上式,得

(2

分)

d

d

10a-19

d

(81-10a+19)/9

d

0

10a-19

同理得到

:0.9<

a<10

(3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C

.C

.A

.C

.C

.D

.C

.A

.B

10.D

11.C

12.B

13.B

14.B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数字控制系统

22.偏差信号

23.偏移程度

24.25.稳态

26.2

27.相同

28.比例

29.0.707

30.重视大的误差,忽略小的误差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2.5

分)

(2.5

分)

42.解

:

(5

分)

43.解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1.5

分)

积分环节

:1/S

(1

分)

惯性环节

:1/(S+1)

转折频率为

1/T=1

(1.5

分)

20Log

G(j

ω)

[-20]

[-40]

0

0.1

ω

G

(j

ω)

0

0.1

ω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分)

44.解

:

1)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分)

由劳斯阵列得

:0<

k

<1.5

(2

分)

2)

:

(2

分)

(2

分)

3)

(2

分)

286134801

控制工程基础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A

.B

.D

.B

.C

.B

7.D

.A

.B

10.A

11.A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A

19.C

20.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偏差信号

22.零极点

23.2

24.对数坐标

25.26.相位裕量

27.单位反馈

28.幅值衰减

29.0.707

30.瞬态响应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2

分)

(3

分)

42.解

:

(2.5

分)

(2.5

分)

43.解

:

1)

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为:

(5

分)

2)

相位裕量

:

(5

分)

44.解

:

(5

分)

(5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D

.C

.B

.C

.A

.B

.C

.A

.C

10.B

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二、填空

(每空

分,共

分)

21.反馈控制

22.越高

23.输入量(或驱动函数)

24.低通滤波

25.26.小

27.常数

28.闭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29.谐振频率

30.零点和极点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2.5

分)

(2.5

分)

43.解

:

(1)G(j

ω)=

该系统为Ⅱ型系统

ω

=0

+

时,∠

G

(j

ω)

=

(1

分)

a

时,∠

G

(j

ω)

=

(1

分)

a

时,∠

G

(j

ω)

=

(1

分)

两种情况下的奈奎斯特曲线如下图所示;

(3

分)

由奈氏图判定:

a>0

时系统稳定;

a<0

时系统不稳定

(2

分)

2)

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

(s)

=s

+as+1,D(s)

为二阶,a>0

D

(s)稳定的充要条件,与奈氏判据结论一致

(2

分)

44.解

:

(1)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0,s

=-2,s

=-4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分)

(2)

实轴上的0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分)

(3)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180

°。

(1

分)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σ

a

=

=-2

(1

分)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

=0,得

:s

=-0.85,s

=-3.15

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之间可见

s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s

=-0.85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分)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

ω

=0,K=0;

ω

2,3

=

±

2,K=48

(1

分)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右图所示。

(2

分)

所要求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是

:0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C

.C

.A

.D

.D

.A

.B

.A

.D

10.A

11.B

12.C

13.C

14.A

15.D

16.B

17.A

18.C

19.A

20.A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传递函数

22.偏差

23.开环幅

频特性

24.225.s=jω

26.动刚度

27.正穿越

28.1/K

29.开环传递函数

30.远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

(2.5

分)

(2.5

分)

43.解

: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分)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分)

由劳斯稳定性判据

(略)

得:

(2

分)

2)

(2

分)

3)

由上式可知:只要

>0,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就增大,说明利用局部负反馈改善系统稳定性是以牺牲系统的稳态精度为代价的。

(2

分)

44.解

:

1)

绘制系统根轨迹图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将其变换成由零、极点表达的形式:

(1

分)

(其中,根轨迹增益

K

*

=2

K,K

为系统的开环增益,根据上式可绘制根轨迹图)

(1)

根轨迹的起点、终点及分支数: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0,s

=-1,s

=-2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分)

(2)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0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分)

(3)

渐近线

: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180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σ

a

=

=-1

(2

分)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得:

s

=-0.42,s

=-1.58,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之间,可见

s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s

=-0.42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分)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ω

=0,K

*

=0;

ω

2,3

=

±

1.414,K

*

=6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2

分)

2)

由根轨迹法可知系统的稳定范围是

:0<

K

*

<6。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B

.C

.C

.D

.A

.C

.C

.D

.B

10.D

11.A

12.C

13.D

14.C

15.B

16.D

17.C

18.A

19.D

20.A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稳定性

22.稳态值

23.输入量

(或驱动函数)24.增大阻尼比

25.1.25

26.相频特性

27.0.5

28.积分环节

29.变化速率

30.快速性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2.5

分)

(2.5

分)

43.解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1

分)

微分环节:

转折频率

1/10=0.1

(1.5

分)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

(1.5

分)

20Log

G(j

ω)

0

0.01

0.1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

(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

(3

分)。

(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1.5

分)

44.解

:

(1)0

型系统

(2

分)

(2)

(2

分)

频率特性为

(1

分)

幅频特性

(1

分)

(1

分)

相频特性

(1

分)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2

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3篇

一、把握风险与收益分析方法,有效运用投资组合理论

面对拟投资项目,在决策过程中要首先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分析,然后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有效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投资组合。在试题中一般是给出有关反映投资的对象的风险与收益的基础数据,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数据作如下的计算和分析。

(一)衡量单项资产收益与风险

1. 预期收益率的衡量方法有两种:

(1)以概率为权数,计算未来各种情况下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历史资料n,把n种情况下的收益率加起来除以期数n。

2. 有关衡量风险的指标:

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它们的计量方法也有两种,现以标准差(σ)为例说明其计量的两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差用于计量整体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对于单个项目而言,标准差越大,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如果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前提条件是期望值相同。标准离差率越大,说明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率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时,不受期望值是否相同的影响。

3. 衡量对拟投资项目所期望的必要的报酬率

在上述衡量指标下可因此得出:

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Rt)+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其中,风险价值系数b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对风险的态度越是回避,风险价值系数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标准差用于计量整体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对于单个项目而言,标准差越大,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如果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前提条件是期望值相同。

(二)多项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 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ΣW×E(R))

2. 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方差、标准差

资产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以两种资产组合为例)

其中,Cov(R1,R2)是协方差,Cov(R1,R2)=r12σ1σ2,其中r12是相关系数。

两项资产投资组合的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投资比例、单项资产的标准差及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关系数与组合的标准差是同方向变动的,相关系数越大,组合的标准差越大,组合后剩余的风险程度就越大,说明风险分散化效果比较差。

有关投资组合理论的结论为:

投资组合理论认为: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并不是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故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

各种股票之间不可能完全正相关,也不可能完全负相关;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又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因此,在投资决策中,为了规避风险,应该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证券进行组合。

有关结论.

(三)系统风险的度量——贝他系数(β)

1. 某单个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之间的相关性:

贝他系数的经济意义:测度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风险是多少。

贝他系数分析:

贝他系数=1时说明它的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相同,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收益率也上升1%

贝他系数=2时,说明它的风险是股票市场平均风险的2倍,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收益率上升2%

贝他系数=0.5时,说明它的风险只是市场平均风险的一半,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的收益率只上升0.5%

2. 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

等于被组合各证券β值的加权平均数。

[例题分析]下列关于贝他值和标准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贝他值测度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非系统风险

B.贝他值测度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整体风险

C.贝他值测度财务风险,而标准差测度经营风险

D.贝他值只反映市场风险,而标准差还反映特有风险

[解析]答案为B、D。贝他值测度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整体风险,B、D是同一个意思。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必要收益率=Kj=Rf+β×(Km-Rf)

1.(Km-Rf)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风险溢酬越大,斜率就越大,证券市场线就越来越陡;风险溢酬越小,斜率就越小,证券市场线就变得比较平滑。风险溢酬的大小取决于整个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如果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偏好风险,风险就得到很好的分散,风险程度就小,风险报酬率就低,证券市场线斜率就小。

2. 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感越强,证券市场线的斜率越大,对风险资产所要求的风险补偿越大,对风险资产的要求收益率越高。

3.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β值越大,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五)市场均衡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即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β×(Km-Rf),这一关系提高了我们对有关指标计算的灵活性。

二、正确评价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评价的考核点主要是正确估算各阶段的净现金流量、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一)正确估算不同类型项目的各阶段的净现金流量

1. 区分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的特点。

说明:①资本化利息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这部分利息最终以折旧方式作为非付现成本,并能够抵减所得税。所以资本化利息不作为该阶段的现金流出。

②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该式中其他费用是指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扣除了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后的剩余部分。)

经营期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不属于经营活动阶段的现金流量,即属于无关现金流量。

对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损失递减的所得税额是流入。

③调整所得税的估算:为了简化计算调整所得税等于息税前利润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④除了和经营阶段相同的流量外所增加的项目。

2. 注重相关现金流量

(1)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增量;增量流量即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时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计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时,应正确判断哪些支出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

(2)不能考虑沉没成本因素;在决策时已经发生的现金流出(沉没成本),不应包括在现金流动之内。

(3)充分关注机会成本;特定资源用于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另一个使用该资源的方案,被放弃方案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项代价,称为被采纳方案的机会成本。

(4)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

(5)不要将融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现金流出处理。在评价项目时,作了全投资假设;同时由于是估计经营现金流量,所以筹资活动的利息费用不是相关现金流量。

3. 注意把握不同类型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特点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量: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业收入、处置旧固定资产的变现净收入和新旧固定资产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差额等内容。

现金流出量:购置新固定资产的投资、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经营成本、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流动资金投资和增加的各项税款等内容。其中因提前报废旧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净损失而发生的抵减当期所得税额用负值表示。

(2)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t)=该年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自由现金流量

现以2006年的考试题中得设备更新改造为例分析:

甲企业打算在2005年末购置一套不需要安装的新设备,以替换一套尚可使用5年、折余价值为91 000元、变价净收入为80 000元的旧设备。取得新设备的投资额为285 000元。到2010年末,新设备的预计净残值超过继续使用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5 000元。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在5年内每年增加营业利润10 000元。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全部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均与税法的规定相同。

要求:

(1)计算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

(2)计算经营期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

(3)计算经营期每年因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

(4)计算经营期每年因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净利润。

(5)计算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6)计算经营期第1年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7)计算建设期起点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0

(8)计算经营期第1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1。

(9)计算经营期第24年每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州ΔNCF2~4。

(10)计算经营期第5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5。

答案:

(1)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285 000-80 000=205 000 (万元)

(2)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205 000-5 000)/5=40 000 (元)

(3)经营期每年因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10 000×33%=3 300(元)

(4)经营期每年因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净利润=10000×(1-33%)=6 700(元)

(5)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91 000-80 000=11 000(元)

(6)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11 000×33%=3 630(元)

(7)ΔNCF0=-205 000(元)

(8)ΔNCF1=6 700+40 000+3 630=50 330(元)

(9)ΔNCF2~4=6 700+40 000=46 700(元)

(10)ΔNCF5=46 700+5 000=51 700(元)

(二)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见下表)

三、掌握证券估价方法及证券投资有关理论

(一)证券估价

1. 股票的股价模型,应掌握不同股利分布的估价计算。

(1)零成长股票的价值:

永续年金现值;P=D/K

(2)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

将其变为计算预期报酬率的公式:

注意:区分D0和D1、D0是已经发放的股利,或称目前股利,通常是已知的数字,D1是增长一期后的股利,是预计的股利。K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

2. 债券估价

以市场利率对未来的每期利息和本金进行折现。注意利息的付息方式。同时要掌握影响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既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限、持有时间、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及付息方式。

[例题分析]

C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10%,于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

要求:

(1)假定2007年1月1日金融市场上与该债券同类风险投资的利率是9%,该债券的发行价应当定为多少?

(2)假定1年后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49.06元,该债券于2008年1月1日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解析]:(1)发行价=100×(P/A,9%,5)+1 000×(P/S,9%,5)=100×3.8897+1 000×0.6499=1 038.87(元)

(2)1 049.06=100×(P/A,i,4)+1 000×(P/S,i,4)

令i=8%

令i=9%

用插值法计算近似值:

到期收益率=(9%-8%)×(1 049.06-1 066.21)/(1 032.37-1 066.21)=8.51%

(二)有关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与可转换债券价值的衡量

1.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换股比率;普通股市价;执行价格;剩余有效期间。认购价格高和剩余有效期间短将会导致认股权证理论价值降低。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通常高于其理论价值。

2. 优先认股权的价值有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和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通常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或说此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含有分享新发行股票的优先权因此称为附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求得:

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附权股票的市价-(为购买股股票所需的优先认股权数+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3.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估算:

已上市的可转换债券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适当调整后得到评估价值;

非上市的可转换债券价值等于普通债券价值加上转股权价值。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较小但也应该考虑如下风险:股价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赎回风险、公司信用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和强制转换风险。

四、把握营运资金管理中的有关存货模型

从2007年开始考试大纲中的存货管理增加了有关再订货点的决策问题,所以考生应该对新增部分要重点把握。

1.有关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的相关问题。

(1)再订货点是发出订货指令时尚存的原料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式中:原材料使用率是指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是年需要量与生产周期的比值

(2)订货提前期是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所用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3)保险储备是为防止耗用量突然增加或交货延期等意外情况而进行的储备,其计算公式为:保险储备量=1/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保险储备的存在虽然可以减少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在这些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4)最佳再订货点(或最佳保险储备量)的分析步骤:

第一,按照基本经济批量模型计算经济批量。

第二,计算一年的进货次数及订货成本。

第三,计算交货期内存货的平均需求量,即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第四,计算再订货点,即交货期内存货的平均需求量+保险储备量。

第五,计算储存成本,即平均存货水平×单位年储存成本=(经济批量/2+保险储备)×单位年储存成本

第六,根据已知的缺货成本和计算出的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计算其之和,以它们之和最低的成本作为选择最佳再订货点(最佳保险储备量)的依据。

[例题分析]某公司A产品年需求量为32 000件,购买价格每件100元,年储存成本是产品进价的6%,进货费用为每次60元。该产品的日均需求量100件,供应商的平均交货期为3天。

要求计算分析:

(1)年单位储存成本;

(2)经济订货量;

(3)经济订货量下的相关总成本;

(4)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

(5)一年订货次数及订货成本;

(6)交货期内平均需求量;

(7)分别计算保险储备量为0、50、100时的再订货点、平均存货水平、储存成本;

(8)若保险储备量分别为0、50、100时的缺货成本为3 400、1 600、700元,那么该企业最佳再订货点为多少?

[解析](1)单位储存成本=100×6%=6(元/件)

(2)经济订货量=

(3)经济订货量下的相关总成本=60×32 000/800+6×800/2=4 800(元)

(4)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100×800/2=40 000(元)

(5)一年订货次数=32 000/800=40次;订货成本=40次×60元=2 400元

(6)交货期内平均需求量=3×100=300(件)

由于再订货点为400件时相关成本最低为6 100元,所以400件为最佳再订货点。

2.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

及时生产系统是指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产供销过程使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减少制造过程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减少库存消除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该系统的优点: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从订货到交货的加工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及再加工和担保成本。

该系统的要求:要求企业内外部全面协调与配合,否则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五、掌握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的理论与方法

(一)正确辨析不同筹资方式的利与弊。

(二)正确把握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

首先是正确计算各种资金的税后成本。其次是正确选择权重,账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和目标价值权数。第三对资金成本的认识要有动态的观念,即理解和把握边际资金成本的概念和计算。

(三)杠杆系数与风险

1. 通过权益方程式所揭示的有关杠杆与风险

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指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产品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降低经营杠杆系数的几个途径: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对于只存在银行借款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复合杠杆作用程度等于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它反映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间的关系,即为了达到某一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有多种不同组合。在维持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组合,从而为企业创造性地实施各种财务管理策略提供了条件。

[例题分析]通过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公司业已存在的财务杠杆、每股收益、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四)不同资金结构理论的结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

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

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代理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会影响企业价值,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有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等级融资理论认为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是首先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例题分析]A公司是一个生产和销售通讯器材的股份公司。假设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对下一年的预算出现三种意见:

第一方案:维持目前的生产和财务政策。预计销售45000件,售价为24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固定成本为120万元。公司的资本结构为,400万元负债(利息率5%),普通股20万股。

第二方案:更新设备并用负债筹资。预计更新设备需投资600万元,生产和销售量不会变化,但单位变动成本将降低至180元/件,固定成本将增加至150万元。借款筹资600万元,预计新增借款的利率为6.25%。

第三方案:更新设备并用股权筹资。更新设备的情况与第二方案相同,不同的只是用发行新的普通股筹资。预计新股发行价为每股30元,需要发行20万股,以筹集600万元资金。

要求:

(1)计算三个方案下的每股收益、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2)计算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每股收益相等的销售量;

方案一的每股收益=[4.5×(240-200)-120-400×5%]×(1-40%)/20=1.2(元/股)

方案一的经营杠杆=180/60=3

方案一的财务杠杆=60/40=1.5

方案一的总杠杆=3×1.5=4.5

方案二的每股收益=[4.5×(240-180)-150-400×5%-200×6.25%]×(1-40%)/20=2.625 (元/股)

方案二的经营杠杆=270/120=2.25

方案二的财务杠杆=120/87.5=1.37

方案二的总杠杆=2.25×1.37=3.08

方案三的边际贡献=4.5×(240-180)=270(万元)

方案三的息税前利润=270-150=120(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利润=120-400×5%=100(万元)

方案三的税后利润=100×(1-40%)=60(万元)

方案三的每股收益=60/(20+20)=1.5(元/股)

方案三的经营杠杆=270/120=2.25

方案三的财务杠杆=120/100=1.2

方案三的总杠杆=2.25×1.2=2.7

(3)要求计算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每股收益相等的销售量,即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将其设为×,则有:(X×60-150-32.5)×0.6/20=(X×60-150-20)×0.6/40,则:X=3.25 (万件);

六、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1. 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2.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实际单耗×(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3.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实际产量×实际单耗-实际产量×标准单耗)

计算价格差异时,使用实际数量;计算数量差异时,使用标准价格。

计算成本差异时,产品产量都必须使用实际产量。

(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特殊性:固定制造费用不因业务量而变化。

2.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方法。

①二因素分析法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②三因素分析法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 二因素分析法与三因素分析法的区别:

三因素分析法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例题分析]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解析]A、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劳资部门负责。

[例题分析]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差异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解析]×,计算数量差异时价格因素应是标准价格。

七、正确编制现金预算

财务预算的核心是现金预算,几乎所有的预算都会涉及到现金收支。现金预算是对企业现金流转的计划,所以熟悉企业的现金流转是编好现金预算的前提.

(一)现金预算表的内容

由4部分构成: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二)数据来源与计算

1. 期初现金余额:

第一季度的期初现金余额是编制预算时预计的,以后各季期初余额均由前一季期末余额数提供。

2. 期末现金余数:

最低现金余额为已知数,当现金收入不足以抵补现金支出,出现现金不足时,最低现金余额是计算借款额的依据。

3. 现金收入:

现金收入由二部分构成,一是期初现金余额,这在第一点中已经说明;二是经营现金收入,数据来自销售预算,这一数据是考核的重点。

4. 现金支出:

现金支出包括经营现金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一般是已知的,而对于经营性现金支出要做重点把握。

对于直接材料预算,要注意每期付现比率,以正确把握每期付现的采购支出。

直接人工预算的现金支出和权责发生制下预计的直接人工预算是一致的。

对于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项目的现金支出,要注意应将从它们总费用中剔除折旧和摊销等非付现费用。

所得税及支付股利项目一般在试题中都是已知的。但是对于现金预算中的应交税金及附加项目的预算应根据销售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的相关数据和适用税率资料来编制。

如果涉及预计的应缴增值税的预算,主要根据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一: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销项税-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进项税

公式二: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某期预计销售收入×应交增值税估算税率

[例题分析]A公司11月份现金收支的预计资料如下:

(1)11月1日的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余额为13 700而已收到未入账支票40 400元。

(2)产品售价8元/件。9月销售2 000件,10月销售30 000件,11月预计销售40 000件,12月预计销售25 000件。根据经验,商品售出后当月可收回货款的60%,次月收回30%,再次月收回8%,另外2%为坏账。

(3)进货成本为5元/件,当月付50%付款。编制预算时月底存货为次月销售的10%加1 000件。10月底的实际存货为4 000件,应付账款余额为77 500元。

(4)11月的费用预算为85 000元,其中折旧为12 000元、其余费用须当月用现金支付。

(5)预计11月份将购置设备一台,支出150 000元,须当月付款。

(6)11月份预交所得税20 000元。

(7)现金不足时可从银行借入,借款额为10 000元的倍数,利息在还款时支付。期末现金余额不少于5 000元。

要求:编制11月份的现金预算。

[解析]

期初现金=13 700+40 400=54 100元(企业已收到未入账支票40 400元,这表示银行已经收到,企业尚未入账,实际的现金比账上的多,应该加到现金余额中)

销货现金收入=40 000×8×60%+30 000×8×30%+20000×8×8%=276 800(元)

可使用现金合计=54 100+276 800=330 900(元)

购货现金支出=(40 000+25 000×10%+1 000-4 000)×5×50%+77 500=176 250(元)

各项费用现金支出=85 000-12 000=73 000(元)

所得税支出=20 000元

购置设备支出=150 000元

现金支出合计=176 250+73 000+20 000+150 000=419 250(元)

现金多余(或不足)=330 900-419 250=88 350(元)

借入银行借款=100 000元

期末现金余额=(88 350)+100 000=11 650(元)

八、把握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1.财务分析指标大多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础之上,但有两个是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有关的指标即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加谨慎。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是评价企业盈利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出企业当期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2.把握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几个评价指标。

其中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指上市公司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越强。

上式中的分母也可以用普通股平均股数表示,按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指标可按下列公式进行分解:

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考生要能够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每股收益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注意指标的先后顺序,即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在此基础上依次替代从而计算每一个因素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例题分析]资料:F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最近两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摘要如63页左侧表。

要求:

进行以下计算、分析和判断(提示:为了简化计算和分析,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时需要的存量指标如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均使用期末数;一年按360天计算):

(1)净利润变动分析:该公司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增加了多少?按顺序计算确定所有者权位置变动和权益净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额(金额)。

(2)权益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数额(百分点)。

(3)风险分析:计算上年(销售额为10 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本年(销售额为30 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单位:万元

2.答案

(1)净利润:上年数,1 000万元本年数,1 200万元

所有者权益:上年数,10 000万元本年数,15 000万元

权益净利率:上年数,1 000/10 000=10%本年数,1200/15 000=8%

净利润增加额=1 200-1 000=200(万元)

关系式: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权益净利率

代入上年数:1 000=10 000×10%………①

替换所有者权益:1 500=15 000×10%………②

②-①:1 500-1 000=500(万元),由于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增加的净利润为500万元

替换权益净利率:1 200=15 000×8%......③

③-②=1 200-1 500=-300(万元)由于权益净利率下降而减少的净利润为-300(万元)

本年净利润增加200万元,其中:由于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增加净利润500万元;由于权益净

利率下降而减少净利润200万元,两项合计增加净利润200万元。

(2)资产净利率:上年数,1 000/12 500=8%本年数,1 200/60 000=2%,

权益乘数:上年数,12 500/10 000=1.25本年数,60 000/15 000=4

权益净利率下降=8%-10%=-2%

关系式: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代入上年数:10%=8%×1.25………①

替换资产净利率:2.5%=2%×1.25………②

②-①:2.5%-10%=-7.5%,由于资产净利率下降使权益净利率下降7.5%。

替换权益乘数:8%=2%×4………③

③-②:8%-2.5%=5.5%,由于权益乘数增加使权益净利率增加5.5%。

本年权益净利率下降2%,其中:由于资产净利率下降使权益净利率降低7.5%;由于权益乘数增加使权益净利率上升5.5%,两项合计使权益净利率下降2%。

(3)上年(销售额为10 000万元)的经营杠杆=(10 000-7 300)/(10 000-7 300-1 100)=1.69

本年(销售额为30 000万元)的经营杠杆=(30 000-23 560)/(30 000-23 560-2 000)=1.45

上年财务杠杆=(1 500+100)/1 500=1.07

本年财务杠杆=(1800+2 640)/1 800=2.47

上年总杠杆=1.69×1.07=1.81

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4篇

11营销期末考试重点 第5篇

第2章:营销战略(选择题)

第5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购买者决策过程:五阶段模式(选择题)

第7章:全都是重点(很多很多选择题)

第8章:全都是重点(大题)

第9章:指定品牌战略(大题、选择题)

第10章:产品关系、包装、标志、担保和保证、管理新产品(选择题)、产品生命周期营销战略(大题)

第12章:指定价格、修订价格(选择题)

第13章:渠道设计决策、渠道整合与渠道系统(大题、选择题)

客运组织期末考试重点 第6篇

1.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内涵:(简答)

(1)个性化(2)客流导向(3)社会效益

(4)提供信息支持(5)提高运行效率(6)强化安全管理

(7)提升形象

2.车票处理包括对储值票、单程票和许可票的处理。

3.站长的票务职责:(简答)

(1)总体负责车站的票务管理工作,确保车站的票务运作顺畅。

(2)负责车站的车票、现金、票务备品安全。

(3)处理票务紧急情况

(4)检查、监督、落实车站员工的票务工作。

(5)必要时,处理客务的票务纠纷。

(6)保管部分备用票务钥匙。

4.班前作业流程

(1)与前一班值班站长进行交接,熟知上一班的运营情况;早班值班站长负责参加中心站组织的接班会。

(2)检查、清点钥匙、行车备品、对讲设备以及执法证、文书、票据等备品。

(3)认真检查“当班情况登记本”

①行车事项:列车运行情况;相关新通知;施工情况。

②乘客服务:乘客事务

③票务:票务新通知;客运值班员工作情况

④其他事项:上级临时安排或车站发生的事

⑤重点事项栏:一些重点工作的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4)检查各种台账记录并做好交接。

(5)检查文件、通知,核实夜班完成或未完成的工作,在接班中模糊、有疑点的问题要问清楚。

(6)完成交接后早班要在“当班情况登记本”上签名。签名后如出现因交接不清的问题时,由接班值班站长负责。

5.晚班:班前:提前30分钟到岗,到车控室在“车站工作人员签到簿”签到,学习重要文

件及上级指示精神。

6.车门(或屏蔽门)关门时,确认其运作情况,发现车门(或屏蔽门)未关闭好时,第一 时间通知驾驶员,并及时汇报车控室,负责处理故障屏蔽门。

7.班中:站厅安全员:在上/下行末班车到站前5分钟,在TVM上、每组进闸机前摆放相

应告示牌。

8.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要求:

(1)安全准时(2)方便迅速(3)热情周到

9.换乘客流组织的换乘方式:站台换乘、展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简答)

(1)站台直接换乘客流组织。站台换乘有两种方式:同站台换乘和上下层站台换乘。

(2)站厅换乘客流组织

(3)通道换乘客流组织

(4)站外换乘客流组织

(5)组合式换乘客流组织

10.从客流的时效性和产生原因可将大客流详细分为:(简答)

(1)可预见性大客流(2)突发性大客流(3)节假日大客流

(4)暑期大客流(5)大型活动大客流(6)恶劣天气大客流

11.大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三级人潮控制):根据各城市轨道运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大 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控制客流的顺利实施。如:①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点在站 厅与展台的楼梯口。车站应将站厅与站台之间的自动扶梯改为向上方向,避免客流交叉。②控制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进站闸机处。车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关停部分自动售票 机,进站闸机关停或将部分双向闸机设为只出不进,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隔离带、铁马 隔离进站闸机,以减缓乘客进入付费区的速度,防止付费区压力过大。③控制非付费区 客流,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车站组织人员人为地控制出入口的乘客进站速度,必要 时可关闭部分出入口。

12.关闭扶梯的程序:

(1)确认有无发生异常声响或振动。如有问题则停止自动扶梯运行。

(2)停止运行之前,不允许乘客进入自动扶梯的梯口。

(3)将钥匙插入报警停止开关,鸣响警笛。

(4)确认自动扶梯附近或扶梯梯级上无人后,在用钥匙开启停止开关,自动扶梯则停止运行。

(5)一天的正常运行结束后须认真检查并清扫扶梯踏板、扶手带、梳齿、裙板以及扶梯下部专用房。

(6)正常停止扶梯运行后,应采取措施,设置停止使用牌,防止乘客将其当作楼梯使用。

13.屏蔽门具有三级控制方式:系统级控制、站台级控制和手动操作。三种控制方法中以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系统级最低。

14.乘客的心理需求:乘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1)天然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3)精神性需要(4)安全需求

(5)顺畅心理(6)快捷心理(7)方便心理(8)经济心理

(9)安静心理(10)尊重的心理

15.仪容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等,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外观体现。仪容是指人的容貌。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往往与他的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

16.服务态度规范:(简答)

(1)主动关心乘客,并乐于协助老、弱、病、残、孕妇及其他有困难的乘客。

(2)安全意识强,在岗时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乘客和行车安全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3)处理有关乘客问题时,应公平、公正、合理。

(4)遵守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5)遵循服务首问制度。当乘客询问工作人员时,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到底,第一时间解决乘客的问题,不准让乘客询问其他工作人员,不准将问题推诿给其他工作人员解决,不准给乘客提供错误信息。

17.乘客进站:(5)确保通道照明设施状态良好,有足够的光亮度。

18.乘客要求退票:

(1)向乘客解释单程票一律不给予退票,因地铁原因除外。

(2)储值票到票务处办理退票手续。

19.残疾人下楼:车站厅巡、护卫及时安排并帮助残疾乘客乘坐残疾人专用电梯。

20.如何确保乘客候车的良好环境:

操作指南:确保站台卫生清洁,无杂物、纸屑,无积水,若发现站台不清洁或有积水,立

即通知保洁处理,并在有积水处放置“小心地滑”的告示牌。

备注:当班的值班站长应该多巡站,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21.乘客出站:

操作指南:

(1)确认站厅的出入口导向牌等标志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完整,若导向标志损坏,或

指示出错,车站员工应及时通过运营日况、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报到站务室。

(2)若乘客不确定自己出站的方向,车站员工应给予主动、热情的指引,不能欺骗或

敷衍乘客。

备注:车站员工应熟悉地铁站连接的各大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以及采取的换乘方式。

22.如何面对有投诉倾向的乘客

操作指南:

(1)全体站务人员应具备预防服务冲突的两种优良品质: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2)处理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用“易人、易地、易性”的方式,耐心地做好乘

客解释工作。寻求最佳的处理时机,避免投诉事件的发生。

易地处理:将乘客请到房间内或僻静处处置,给乘客留面子。

易人处理:必要时,交给其他站务人员处理。

易性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

备注:处理投诉尽量避免在乘客聚集的场所

23.乘客投诉处理原则:(论述)

(1)调查处理工作要及时、客观、公正。

(2)坚持处理彻底的原则,即原因分析要彻底、责任分析要彻底、整改态度和措施落实要彻底。

(3)严格执行有关信访制度。接受乘客投诉时,如有可能则及时澄清疑点;接受投诉不得推诿,必要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

(4)对乘客来信,除负责人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看;来信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检查落实,并将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

(5)对乘客电话投诉,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相关负责人。

(6)对于上级转发过来的投诉,有值班站长认真登记投诉内容,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站长相关负责人。

(7)相关负责人应认真对投诉进行调查,在处理过程中经常与乘客保持必要的联系。

(8)相关负责人应及时将投诉处理结果回复乘客,并表示感谢,力求使其满意;如果员工有过错,则应向乘客道歉及维护乘客合法权益。

(9)相关负责人应将处理情况答复相关部门,对被投诉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吸取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24.客流调查的种类:(简答)

(1)全面客流调查(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

(3)断面客流调查(4)节假日客流调查

2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简答)

(1)全线客流(2)车站客流(3)分流客流

(4)换乘客流(5)出入口分向客流

26.四阶段客流预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四个步骤。

27.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营销的目标:

(1)吸引到最多的乘客。(2)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

(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8.轨道交通企业定价目标:

(1)以低票价吸引乘客

(2)资助那些能吸引新乘客的新措施

(3)引导乘客在非高峰期使用轨道交通系统

(4)根据政府需要对某些乘客实行优惠票价

(5)运输收入总体要能补偿运输生产费用,并能获取合理利润

29.轨道交通系统的售票方式:

(1)完全的人工售票方式(2)半自动售票方式

(3)自动售票(4)系统外售票

30.车票流程。车票按其流动方式,可划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多次使用的车票。

31.突发事件处理:(论述)

(1)信息通报的原则、内容及流程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通报应遵循迅速、准确、完整的原则,任何员工发现或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均应立即执行规定的通报流程,不得延误、中断或缺漏。

在进行信息通报时,发生立即需要外部支援的突发事件时,应坚持就近迅速通报的原则。

32.案例分析:

(1)2010年1月

(2)2005年1月

(3)2009年1月

(4)2010年2月

(5)某日,客流高峰期

(6)某,妈

乘客投诉:

① 工作人员在给乘客提供服务时,没有顾及乘客的心态

② 当乘客抱怨、不满时,售票员没有第一时间安抚,只为自己辩解。

③ 站长没有耐心倾听,只是解释售票员没错,无视乘客的建议和投诉。

上一篇:综合教程英语翻译下一篇:最新袁隆平电影有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