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的代表作品

2024-05-12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精选8篇)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 第1篇

《我记得》

我记得,亲爱的,记得

你那柔发的闪光;

命运使我离开了你,

我的心沉重而悲伤。

我记得那些秋夜,

白桦树叶簌簌响;

愿白昼变得短暂,

愿月光光照得时间更长。

我记得你对我说过:

“美好的年华就要变成以往,

你会忘记我,亲爱的,

和别的女友成对成双。”

今天菩提树又开花了,

引起我心中无限惆怅;

那时我是何等的温柔,

把花瓣撒落到你的鬈发上。

啊,爱恋别人心中愁烦,

我的心不会变凉,

它会从别人身上想起你,

象读本心爱的小说那样欢畅。

古老传统的朴素

心怀敬畏的单纯

清新质朴的快乐

朝霞在湖上织成鲜红的锦缎

朝霞在湖上织成鲜红的锦缎,

雷鸟在松林中凄凄地哭泣。

黄鹂藏在树洞里也在哭泣,

只有我不哭泣,满心欢喜。

我知道,晚上你就会绕到路那边,

我们坐在新鲜的草垛下互相偎依亲吻。

我吻醉了,像揉花朵那样揉你,

被欢乐陶醉的人可不犯什么法律。

你会在抚爱中自个儿扔掉丝织的头巾,

我将把醉的你抱进树丛直到露出晨曦。

让雷鸟凄凄地哭泣去吧,

在鲜红的朝霞里愁苦也成了甜蜜。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 第2篇

早晨,在存放黑麦的小屋。

靠着一排金黄的蒲包,

母狗生下了七头小狗——

个个长着棕色的茸毛。

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

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一股股乳汁像溶化的雪水,

流在它腹下——带着体温。

到了傍晚,当鸡群进窝,

主人板着脸走出门外,

把这七只小东西抓来,

全都塞进了一条口袋。

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

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

而在那还没有结冰的水面

久久地、久久地抖着波纹。

当它舔着两肋的热汗,

有气无力地又往回走,

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

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它抬头望着蓝色的高空,

发出响亮的、怨恨的悲鸣,

细细均月牙儿溜过天顶,

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人们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它却漠然面对这“恩赏“,

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

在叶赛宁的故乡 第3篇

康士坦丁诺沃村的商铺像一个小小的鸡棚。鲱鱼。百货。粘牙的长方形带馅糖果,这种糖在其他地方十五年前就没人再吃了。铁硬的大黑面包,比城里的要重两倍,不能用刀,得用斧头才能切得开。

在叶赛宁家的小木屋里,简陋的房间是用一人高的木墙隔出的。几个狭小的房间,像贮藏室一样,甚至没有一间能称得上是房间的。园子里是一间无门的草棚,以前这里曾有过一个澡堂,谢尔盖(注:叶赛宁的名字)常来此躲进黑暗,并写出了最初的诗句。草堆那边,是一块平常的麦场。

我漫步在这个村庄。这样的村庄有很多,就是现在,这些村庄中的所有住户仍在为饮食、积蓄和面对邻居而有的虚荣而忙乎。我缓步而行,突然激动起来:天上的圣火一日突降于此,此刻仍在烧灼我的面颊。我走向奥卡河的高岸,向远处望去,我感到惊奇:难道这黑糊糊的一长条灌木林,竟能被神奇地说成是“松鸡在林中清脆地哭泣”?难道静静的奥卡河边的草地,竟能说成是“水的怀抱中阳光的积累”?

造物主把什么样的一方天才抛到此处,抛向这间小木屋,抛向这位爱打架的乡村小伙子的内心,使得激动的他在炉边、在畜栏、在谷场、在村边找到了如此多的素材来表达美,表达那人们践踏了上千年却未曾发现的美?……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 第4篇

叶赛宁于1895年10月3日出生在梁赞省柯兹敏乡康斯坦丁诺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不满3周岁的时候就因为父母不和而被寄养到外祖母家,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其间。外祖母对他讲述的许多民间故事,无不深深印在幼小叶赛宁的脑海里。他天真活泼,善于思考。对什么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甚至问外公“是谁把月亮挂在天上”。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民歌民谣,曾使多少伟大诗人、作家的童年生活得到无比的充实和丰富!叶赛宁的外祖母可以说是诗人“最早的老师”,对诗人创作才能的发挥有着深刻的影响。

叶赛宁15岁便开始写诗,早期的诗歌在莫斯科的《处女地》报和《帆》《曙光》等杂志上相继发表。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节》于1916年出版。叶赛宁的诗富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把读者带到了俄罗斯乡村大自然的自由广阔天地,那里有“眼睛会说话”的白桦树,有绿茵茵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有闪着银光的河流……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一开始就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是他诗歌形象、声音、色彩的摇篮,也是他传达细腻情感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段。例如,诗人把小白桦比做美丽的少女,把少女的手臂比喻为“白天鹅”,,这样的诗,会使读者与诗人的感受产生共鸣,进入诗的境界。又如,在《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小屋》一诗中,读者可以通过“趴在平静水面”上的“金色的蛙”以及“单脚独立的老枫树”正“守护着天蓝色的俄罗斯”一类的比喻。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叶赛宁善于运用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艺术手法,让视觉、听觉、触觉融合,沟通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叶赛宁笔下,夜是宁静的、温柔的,但却静中有动,仿佛“夜”本身就富有生命的气息:

夜深沉,四周一片寂静,

只听得溪水轻声歌唱。

这就更突出了“夜”的寂静!诗人继而写到夜色的明朗、柔幽,不仅突出溪水的声音所带来的美感,而且还衬托出夜的光色之美:

明月洒下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夜》这首诗作为描写农村夜色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相当传神的。它描绘了富有魅力的宁静的境界:万籁俱寂中溪水潺潺流动,并“悄然流入”梦乡,夜莺的歌声“消逝”,明月“倾泻”自己的光华,给大地上的一切“披上银装”……这一系列景象,巧妙地展示出诗人宁静恬适的心境,受其感染,读者仿佛随之进入梦幻般的世界。

诗人就是这样以现实为素材,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加工,创作出抒写大自然的一首首美不胜收的杰出诗篇的。叶赛宁爱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他爱自然界的一切。如今,全人类都应该感谢叶赛宁,哪怕仅仅因为他以自己的诗让全世界都深刻体会到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大自然才是美的化身和美的源泉。

叶赛宁一生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经历是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一段恋情,邓肯是20世纪初风靡欧洲的著名舞蹈家。是世界公认的现代舞创始人。1921年秋天,她辗转来到莫斯科,开办舞蹈学校,传授技艺。想使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而依然贫穷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的儿童“具有与高尚心灵和谐一致的优美体魄”,叶赛宁与她由于艺术相通而一见钟情。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语言,相近的艺术见解:邓肯视舞蹈为“心灵的背影”,叶赛宁视诗为“心灵的钥匙”。通过艺术媒介他们心心栩印了。1922年5月,叶赛宁随邓肯前往欧美旅游,目的是“亲眼目睹一下西方世界,获得感性认识”。在周外期间,无论是在柏林还是在罗马,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芝加哥。叶赛宁都一无比怀念祖国,似乎哪儿也比不上“故乡月儿明”。他在诗中写道:

唉,这些国家我也知道,

那里的道路我走过不少,

现在我真想归来,

靠故土越近越好。

叶赛宁是个具有“忧郁气质”的诗人,邓肯是个“快活乐观”的舞蹈家,他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艺术语言,但终因性格不合。最后不得不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叶赛宁的代表作有抒情诗《母牛》《狗之歌》《乞讨的小姑娘》,组诗《无赖汉之恋》《波斯抒情》和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他的诗极富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这正是因为诗人内心充满真挚的情感。诗人曾坦诚地写道:

剖开自己柔嫩的皮肉,

用感情的热血去抚慰人心。

作为天才诗人,叶赛宁成熟得早,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又像一颗“人间的流星”——他只活了30岁,最终因精神抑郁症在圣彼得堡(前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叶赛宁走了,他的诗却成为世界诗库里的瑰宝。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 第5篇

从《白水湖边》管窥叶赛宁的艺术世界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哲学渗透、融化在他诗歌的语言形象中.叶赛宁艺术与哲理世界的轮廓,在于小说人物行为上的矛盾性,情节、主要形象和主题的多样性,以及一些对立因素的`矛盾斗争.文章就叶赛宁的短篇小说<白水湖边>中女主人公帕拉加形象和性格的分析,揭示叶赛宁的艺术世界的悲剧性、多元化、意向性等特征.

作 者:高建华 GAO Jian-hua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4800;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1(2) 分类号:N512.74 关键词:叶赛宁   悲剧性   多元化   自传性   矛盾性   意向派  

叶赛宁简介 第6篇

叶赛宁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夜(叶赛宁)教案 第7篇

岷县四中

张丽

【教学目标】

有层次的朗读,从诗歌意象中,感受诗人对自然的陶醉之情。【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含义联想及语言的比较品味 【教学难点】

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景文字:夜,常无声,总关情。)夜,能让你想到什么?

板书:课题、作者

二、范读:

三、初读:

放声朗读(语速和缓、语调轻柔)在叶赛宁笔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夜”?

学生自由发言,一二个概括性的形容词即可

板书:宁静

美丽

柔和

四、品读: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样的“夜”?

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 不再/欢嚷。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地歌唱。

朗读: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第三节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好。朗读: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荡。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朗读: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小结:叶赛宁笔下的《夜》像一幅光色流动的写景油画,让我们感觉宁静而美好。

五、拓展延伸: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 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六、总结:叶赛宁在《夜》里抒发了什么情感? 【板书设计】

叶赛宁

宁静

美丽

叶赛宁抒情诗选 第8篇

在蓝幽幽的天边,

点烧起红霞一片,

一条彩带呈现了,

闪着金色的光焰。

旭日的万道金箭,

从高空折回光线,

引出反射的链锁,

又把光撒向远天。

那灿灿的金光哟,

顷刻把大地照遍。

那蔚蓝的苍穹哟,

在我四下里展现。

可爱的家乡啊

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

江河摇曳看草垛似的众阳。

我真想藏身在绿荫深处.

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

三叶草身上披着金袍,

和木樨草一道在田边生长。

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

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

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

黑色的友烬飘在苍穹。

我悄悄地把一个人儿怀念,

将隐秘的思绪藏在我心中。

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

历尽折磨也满杯欢悦。

我匆勿来到这片大地啊--

上一篇:初中高效课堂实施计划下一篇:字大 英语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