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20岁读书笔记

2023-06-25

第一篇:建筑师的20岁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

《建筑师的20岁》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是讲六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1998年在东京大学受安藤忠雄的邀约在日本的东京大学与建筑学院的学生聊起了他们所认为的建筑,他们建筑生涯里曾经的年轻岁月。开篇轮佐.皮亚诺就告诉年轻人不能相信任何人包括我,就是去理解自己。.虽然六位大师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整个的谈话看下来,却可以在他们真诚的语言中得到一些共同的东西,一些他们有反复提到的珍贵的方式。

总的来说,首先,是根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源,你从哪里来,你的最初的童年接触到得看到的是什么,尼采说过一句话,小心你的童年,人生只不过是重复,你小时候实际已经做了所有的事情,而你的余生是用来挖掘童年并实现那个遥远的梦想。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从哪片土地而来,他的设计必定与其声息相关。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经历,珍惜你的根源并让其盛放。

其次,是相信——你自己。现在是信息海量呈现的爆炸性时代。杂志,网络,你可以看,但是带着保留的心态。始终在心里留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特思维的空间。具有个人风格的东西才是珍贵的作品。

最后,几乎每位都提到了——旅行。在你20几岁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去旅行,去看去感受。每个地域有自己的气候,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可以与你熟悉的根源作比较。在磨合碰撞中更加的了解建筑,了解建筑的目的和本质。 就像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说的一样。

杰出的建筑师们在20岁时都在旅行。柯布西耶在东欧和近东游历,安藤忠雄在做欧洲建筑和艺术史的朝拜,贝律铭在穿越太平洋的邮轮上追怀家国,同时期待新世界。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旅行是20岁时最该干的事情之一。安藤忠雄的建筑我不能说喜欢与否。但是仅仅从他在东京大学邀请世界顶尖的六位建筑大师先后来对学生进行演讲和互动交流,以及他在教学中揉合包豪斯和AA教学理念的作法,就让我觉得安藤至少还应加上另一个头衔:伟大的建筑教育者。

一个如饥似渴的学生,还有什么比他在20岁时能直接面对、聆听、求教于本行业最伟大的人物能更激动人心呢。想想都会叫人颤抖,那种油然而生的崇敬和由此点燃的激情无疑会裨益一生。皮亚诺、努维尔、雷可瑞塔、盖里等人在书所讲多数与建筑本身无关,倒主要是如何建筑自己的人生和信念。他们在改变这个星球地平线的同时,也为我们建构人类进取精神的宏图。

这本书给了我们建筑学生一个启示一个导向,20岁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第二篇:《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建筑师之路

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建筑师的20岁》即是当时的访谈内容记录。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感受大师们的风采,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仍能深深地感知到大师们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坦率真诚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对建筑设计的执着热爱。

参加海外建筑大师系列讲座的大师有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给人们带来无比震撼的伦佐.皮亚诺、由”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在建筑界崭露头角的让.努维尔、墨西哥地域主义的代表之一里卡多.雷可瑞塔、孤高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在“卢浮宫美术馆”中建造了玻璃金字塔而举世闻名的贝聿铭以及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多米尼克.佩罗。六位大师不仅在年龄上,在其成长道路上,其设计思路上几乎都完全不同,但超越年龄的隔阂,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着共同的东西。同时。我也意识到,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素质,他们也不可能设计出“大写的建筑”,而成为“建筑大师”。

在从各方面对这六位建筑大师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深刻的不同与共同。

首先从成长经历看起,伦佐.皮亚诺出身于建筑商的家庭,多米尼克.佩罗生长于工程师家庭,而让.努维尔父母都是教师,里卡多.雷可瑞塔的家庭从事的是金融方面的工作,贝聿铭则是华裔美国留学生,没有丝毫建筑师背景。或许,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成为建筑师而言,不一定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成为他们成为建筑师的道路上的“看不见的手”,将他们带入建筑的世界。伦佐.皮亚诺自小热爱材料及材料摆弄,由此开始学习建筑学;让.努维尔在德维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下渐渐地对绘画感兴趣,为了在绘画与父母反对间寻得平衡而去了美术学院学习建筑,由此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里卡多.雷可瑞塔从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游历了墨西哥的许多小村落,并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建筑;弗兰克.盖里的陶艺课老师建议他借鉴建筑,并把他介绍给了建筑师索里亚诺,点亮了建筑师道路的一盏明灯;贝聿铭在不断的旅行与冒险中结识建筑;多米尼克.佩罗则与伦佐.皮亚诺相似,热爱绘画,并因家庭的原因选择了在技术与绘画的结合点上的建筑专业。

我想,他们会最终选择走上建筑师之路并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与兴趣恰好与建筑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爱好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自己的领域,最终与建筑相遇并”一见钟情”。那么作为仍在建筑学院学习的我们而言,我们的兴趣也同样的多姿多彩。我们中或许有与大师们一样与建筑一见钟情的,或许也有仍在不断探索自我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坚持自己的兴趣的同时敢于尝试新的领域,我们或许就能发现真正适合我们的,注定要由我们去完成的事物的所在。

在讲座中,六位大师中的任何一位都兴趣广泛,重视旅行,“不看杂志”,这些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我想,能够成为一位建筑大师与这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趣广泛,令我想到包豪斯的宽泛的教育方式,这种广泛性使其能成为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尤其在早期,学校里有教授绘画的老师,家具设计师。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拥有多种学科门类的学校它们汇聚在一起。对于保持作为建筑师所需要的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培养出来。

关于旅行包豪斯学校的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就如何进一步学习建筑的问题对里卡多.雷可瑞塔说:“那就住在墨西哥,然后尽可能多的去旅行。”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世界敞开着它的大门,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国家去工作,因此我们要理解其他文化,也就必须要学习历史,了解了历史,在看到帕特农神庙是,我们才能看到我们该看到的

东西。而这,需要自己学习。

对于杂志,大师们普遍认为太多的信息就像毒品一样,慢慢的你会形成依赖性,最后不由自主的停止思考。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对待那些来自于杂志,录像,网络的知识,还因为这些很可能使我们仅仅从外观或表面去评价一栋建筑。所以我们应该将杂志视为一种工具,花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建筑师所要表达的东西,他们工作的地点,设计的文化背景、体系和他们思考的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它。

在这个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这些大师“认真生活”的态度和维护自由尊严的精神,能够成为我们思考的一次契机。20岁虽然有脆弱的一面,但也有着勇往直前的坚强力量。

第三篇:《教师的20项修炼》读书笔记

高楼乡学校曾晓磊

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成就教育人生。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一、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教师虽没有功能性的统一服饰,至少教师的服装应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庄重体现教师的威严,得体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其次,服饰影响教师的品位,马克吐温说过“服饰建造一个人,不休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的”,不修边幅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影响力是“打折”的。

二、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微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

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对人说“没关系”。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

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能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

三、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情感美,逻辑严密是理性美,启迪心灵是道德美。教师语言平和表示稳重,温和体现耐心,坚定体现信念,连贯体现熟练,清晰反应准确,完整体现严密,优美彰显功力。教师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最美的享受。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不要让你的舌头跑在脑袋的前面。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四、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教育始于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成就教师的教育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养成以下的教育习惯:对待学生的习惯,对待教育活动的习惯,对

待自我专业化发展的习惯。

五、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的美德。

希望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心理,激励行为,确立学生的信心以及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宽容的教师善于谨慎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宽容的教师善于沟通与合作。

宽容的教师善于忍耐和等待。

宽容的教师善于反思和律己。

第四篇:20条关于肺癌的读书笔记

1 1 有脑转移的推荐特罗凯,没有脑转移的特罗凯和易瑞沙差不多。

金水宝护肾。

3 人体器官受到损伤越多,需要修复就越多。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因此细胞分裂次数就越多。因此长期器官损伤,反复修复组织容易诱发癌症。暴晒太阳损伤皮肤细胞,因此皮肤晒伤次数和得皮肤癌直接相关;抽烟或者重度空气污染损伤肺部细胞,因此长期抽烟容易得肺癌;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因此长期吃重辣,污染食物会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发生;慢性乙肝病毒伤害肝细胞,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得肝癌,等等等等。

4 因为Ceritinib色瑞替尼(用于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基因突变。比如诺华最新的抗肺癌药ZYKADIA,只对ALK基因突变的病人才有用。ZYKADIA用到所有肺癌病人身上,有效率不会超过3%(因为只有4%左右肺癌病人有ALK突变,而ZYKADIA对70%左右ALK突变病人有效)

5 一个优秀的“伪科学”,一定要包含一定的真科学成分。

6 其中安进(Amgen)的溶癌病毒T-Vec在三期临床中显现了一定的效果,除去T-Vec,现在只有另外两个溶瘤病毒在三期临床:治疗膀胱癌的CG0070和治疗头颈部癌症的Reolysin。

7 有个好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砒霜(三氧化二砷),这个帮助潘金莲和西门大官人毒杀了武大郎,臭名昭着的“中 2 国好毒药”,现在被重新包装了以后,取了个洋气的名字Trisenox,居然被FDA批准在美国临床上发光发热,用于治疗白血病!这一方面说明任何事情都不绝对,坏蛋也有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化疗药物里面鱼龙混杂,不问出身。事实上所有化疗药物只要剂量够高,都能当毒药用,杀人不眨眼。

8 作用于相同靶点PD-1的两个新药物,施贵宝的nivolumab(商品名:Opdivo)和默沙东的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

9 什么是

CAR-T?

CAR-T,全称是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和其它免疫疗法类似,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药。

CAR-T治疗,简单来说是五步:

1):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T细胞立马华丽变身为高大上的CAR-T细胞。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T细胞,它是一个带着GPS导航,随时准备找到癌细胞,并发动自杀性袭击,与之同归于尽的“恐怖分子”T细胞!

3):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病人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体型越大,需要细胞越多)

4):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输回病人体内。

5):严密监护病人,尤其是控制前几天身体的剧烈反应(原因后面说),搞定收工。

当然这是非常简单化的说法,事实 3 上每一步都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门槛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掌握了这些技术的公司如此受大家追捧。

10 对于经选择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卡铂的化疗。

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EGFRTKI一线治疗。

11 第一个循环结束后,评价四步的疗效,如某种药或某组合完全无效(CEA升幅达50%以上),在第二个循环时可改组(不应舍弃EGFR抑制剂)。如易瑞沙(或特罗凯)联合4002或INC280或XL184或克唑替尼完全无效时,可改为易瑞沙(或特罗凯)联合120;如9291效果不良,但不见得完全无效,可增9291剂量。

9291是第三代E靶向药,还有4002,1686,副作用最少的是4002,他们的靶点是E,790

12 经我查询足叶乙苷主要是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但有效率不高!

妈妈CT复查满肺都是小结节,无纵膈淋巴肿大,这是吃2992的一个半月,因感觉2992无效索性上了4002.加上B2以及红霉素软膏,治疗嘴角溃疡。

在有骨转等多个位置病灶的情况,有可能有CEA滞后情况,这时候不要因为CEA滞后而把有效误判为无效。

13 通常CA1

25、CA1

53、CA199比CEA反应更快,可根据反应更快的指标来判断。指标反应的快慢,通常能在历史数据中有所体现,可留意。

14 然而N先生虽然同样因多处转移而丧失手术机会,但他5个月之后却与1A期的手术后的病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他的左右肺 4 是完整的和功能正常的,比1A期的手术后的还要好。因此,N先生可以告诉一切没机会手术的肺癌病人:不必认输,不必自悲,不必气馁,完有可能反败为胜,让自己站在最前沿的起跑线上。结论是:接受靶向药不论分期资格,靶向药治疗可以改写分期,使中晚期病人倒退回到早期。

15 让她查找以前做过的免疫组化,结果是:EGFR、VEGF、HER-2。于是,我给她最后一招:吃阿西替尼7毫克X2次……没料到,几天后,持续了2年的咳嗽终于止息了。她暂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因为阿西替尼;让她吃上阿西替尼,是因为她的免疫组化VEGF有一个+号!至于为什么EGFR也有一个+号,但吃特罗凯和吃易瑞沙却无效?我这个土医生就解释不了了。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少,接触多了

我就想:靶向药有没有效,与基因突变关系不大,与免疫组化关系很大。到目前为止,我观察到使用靶向药的实际效果与免疫组化的表达不相符的例子极少,甚至可能没有;而使用靶向药的实际效果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不符的,却很多。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免疫组化EGFR的阳性,服用特罗凯或易瑞沙效果会非常好,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水平;而免疫组化EGFR阴性或只一个的,我至今尚未见到一例曾经“治愈”,顶多只能不长久地维持。至于VEGF、HER-2与相应靶向药的关系,也大致如此。

16 病人是个老太太,肺癌脑转,已经卧床,神志不清,无法辨识家人;可是吃了几天易瑞沙后,居然清爽了,一周后能下床还能到市场买菜,如同没病的健康人。老太太的老伴曾是一家医院院长,早已退 5 休,他负责老太太的治疗方案的制定。老院长见妻子恢复正常,就果断下令:停药!于是什么药也不吃。

过了若干日子之后,老太太又开始不妥了,肺癌的症状陆续光临,老院长一声令下:吃药!老太太吃药一段日子,又如常人,然后又停药,之后一段日子后又吃药……如此反复,吃吃停停,不检查CEA,也不做CT,全以老太太的症状和感觉作吃或停药的依据。这是老院长自创的“中断式吃药法”。老太太靠着这种吃药法,只凭易瑞沙一种药,就舒舒服服活了至少2年多。

我看到我的病理片检测到EGFR是,VEGF却是,便想:既然抑制EGFR的易瑞沙那么有效,那么,吃抑制VEGF的多吉美或索坦,岂不更有效吗?即使没像易瑞沙那么好效果,能拖拖CEA的后腿也好啊,用这类抑V和那类抑E的轮换使用,让它们对肿瘤形成持续的压迫,CEA就不会窜到哪里去了。易瑞沙或特罗凯抑制EGFR,多吉美、索坦、阿西替尼一类则抑制VEGF,因此,无论易瑞沙或多吉美,都可以单独抑制肿瘤。

据我的观察,如果19外显子突变,吃易瑞沙的胜数大些;21外显子突变的,则吃特罗凯好些。至于说没抽烟的吃易瑞沙,抽烟的吃特罗凯,那是胡说八道,吃什么药有效与曾经有没有抽烟无关。

17 准备保护性药物:

内科: 保护肝细胞:水飞蓟宾胶囊(水林佳) 降血压:络活喜 降血小板:拜阿司匹林 防腹痛腹泻:腹可安片 治胃胀作呕:保和丸 治感冒:加味藿香正气丸 防心肌缺血:GNC牌辅酶Q10软胶囊(100毫克/粒) 治肝胆郁热:白云山牌消炎利胆片

外科: 治甲沟炎早期:碘伏 治口腔溃疡: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治手足 6 综合症:澳洲蜂胶、香港二天堂拔毒生膏肌等 治皮疹:B6软膏 防皮疹感染:百多邦 治关节疼痛:香港黄道益活络油 治肌肉疼痛:香港黄道益活络油

18 EGFR基因突变的或免疫组化EGFR有或的,吃特罗凯就极少不长皮疹吃易瑞沙极少不拉稀;基因没突变和免疫组化EGFR只有一个的,却无事一样,吃特罗凯的顶多在鼻子周围寻得几颗痘子,吃易瑞沙的偶尔才拉一两回稀;VEGF有的,如果按足量吃阿西替尼或多吉美或索坦,吃上十天半月就差不多要躺下,至少步行不了,手指和足掌硬壳疼痛、心肌缺血、肌肉酸痛,抽筋,高血压引起晕眩和头痛……那日子就变得不是人过的了;VEGF只有一个的,就吃药如吃甜豆,很少因吃药而抱怨和叹息。

基因突变的,EGFR高表达的,吃易瑞沙或特罗凯就基本非常有效;基因没突变但EGFR高表达的,吃易瑞沙或特罗凯也很可能非常有效;基因没突变EGFR又低表达的,也会有效,但不“非常”;基因没突变,EGFR没表达的,或其他原因影响的,吃易瑞沙或特罗凯就基本完全无效。

19 譬如突然咳嗽,有可能是癌病进展,也有可能是肺感染引起咳嗽,还可能是受寒感冒而咳嗽,甚至喝水多了也会咳嗽。这时就要检查,逐一排除其他疾病和并发症,譬如检查C-反应蛋白,看是否感染;譬如追究出现咳嗽之前的一两天是否曾经受寒;近日是否胃酸泛滥胃液返流引起咳嗽……

20 然而,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病情好坏的唯一依据,不可避免地显露它的缺憾,除了目测影像时的人为偏差,还有更严重的,就 7 是它的滞后性,这滞后性源自癌细胞长成癌肿块需要漫长的生长时间,当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病灶和病灶增大时,这一生长过程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甚至更久,这时虽然发现,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很难挽回或无效挽回,譬如脑转了,骨转了,就无法让脑子和骨头恢复到原样。(本文来源于肺癌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第五篇:读书笔记20篇

《童年》 高尔基

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今天,当我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这篇文章后,被文中高尔基那种读书时忘记一切,专心致志的态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为什么呢?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切,自己与之相比较,我只是看热闹,反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从来不曾写读书笔记;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未注意过他人作品、文章写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的书多,且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浅。我想高尔基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反反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认真的态度。 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这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时,十分失败,其原因就是――粗心。较难的题,一分未扣,而较简单的一道填空题,由于在草稿纸上是根号5,却因看错把根号5写成根号3,被扣去两分,这难道是我不会吗?唉,粗心使我屡次失败,我怀疑,它难道是我的影子,总与我相伴吗?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忘了一切,而抛开粗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终于悟出,粗心并非与我相随,不是总与我结交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弃它才会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的态度。

今天,我细细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对"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这句话更坚信不疑了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望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主人公霍儿顿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 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纯洁的一面.书中,霍尔顿是一个不肯用功读书,整天鬼混的沉沦少年,他为什么不肯用功读书?难道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不需要读书吗?看一看霍尔顿所处的环境,便不难明了.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卡迪拉克,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原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色彩的资本主义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又怎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读书,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作者把霍尔顿身边的人,全都描绘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偏远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讨厌爱慕虚荣而又毫无主见的女友去又迷恋她的美色,;他看不惯这个世道,却无法改变;他甚至痛恨自己,却没有参照的标准来改正自身缺点(亦或是说没有毅力),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尔顿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协于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继续陷入矛盾的漩涡,无法自拔。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斯巴达克斯》读后感

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斯》和历史上的斯巴达克斯我觉得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带头闹事的奴隶忒聪明,引用罗马元老院的话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罗马将领被打的落花流水,不是因为他们无能,而是因为斯巴达克斯太狡猾了。不管沦落为角斗士在竞技场为生命为拼杀还是贵为义军首领为自由而战斗,他都将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罗马人眼里,奴隶是卑贱的,可是罗马首富的女儿达莱雅却疯狂的爱上斯巴达克斯,由此斯巴达克斯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他以为再也见不到他的色雷斯女友希丝,于是便暗地里和达莱雅成了男女朋友,后来无意中又与希丝团聚,这也成了斯巴达克斯一生中的唯一的感情纠葛,虽然也有其他女人对他投怀送抱,但都被一一委婉的拒绝,克制也是一种美德,到后来这些女人不但不恨他,反而钦佩他用情专一。斯巴达克斯是一个非常重义气的人,有点像宋江,起义的兄弟都非常的佩服他,即使是脾气像李逵一样的鲁莽兄弟在他面前也是服服帖帖。当他手下的一个将领和他的老婆希丝有染被发现之后,他没有杀掉那兄弟,也没有归罪希丝,只是检讨自己的不是,对希丝的照顾不周,这样的男人看来都是因为在起义时死光了,导致现在的好男人这么少。虽然这是公元前七十几年的事,时隔两千多年依然有借鉴意义。

虽然斯巴达克斯的兄弟们对他百依百顺,但是对女人可不是如此,同样是时隔两千多年,男人在这一点上没有一点进化。大将奥而齐尔对女人的贪婪直接害死了斯巴达克斯的前妻希丝,但因战时的需要,希丝的死只好一了白了。斯巴达克斯的兄弟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大打出手,最惨的一次因为一个叫蒙塔娜的女人害死了俩个将领及俩个军团的义军士兵,这些人看见血流成河都不会晕,但一见到漂亮的女人就像被废了武功一样,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要是斯巴达克斯有一只女奴隶的军队作为先头部队,没准早就拿下罗马了。

一切可能都是命中注定,历史也许早就安排好,不过斯巴达克斯多么有勇有谋,那些罗马人多么愚蠢,总会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使事情没有像着斯巴达克斯想象的方向发展,终于在公元前71年,这只打遍了整个意大利的义军部队被残酷的镇压下去了,斯巴达克斯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战死在了沙场上!

乔万尼奥里笔下的斯巴达克斯离今天的人们似乎很近,他的一些行为准则某种程度上现在依然适用,只不过是由战场转到职场。关于朋友和女人的话题亘古不变,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告诉今天的人们尽量少犯昨天的错误。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读《名人传》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简爱》读书笔记

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基督山伯爵》

佳句:乳白色的晕雾笼罩到蔚蓝的海面上;透过这片晕雾,秋天的太阳把它那金色的光芒撒在蔚蓝的海面上,白天的炎热已渐渐消退了,微风拂过海面,象是大自然午睡醒来后呼出的气息一样;一阵爽神的微风吹拂着地中海的海岸,把夹杂着清新的海的气息的花草香味到处播送。

体会: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 。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撷最丰硕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个人觉醒的力量》读书笔记

1、任何人都有对治负面能量的能力,能帮助别人成长、能在家中增加正面积极的能量、也有能力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本质。

2、事实上,如果你想要正确的得到别人能量的完整面貌,你必须要愿意了解别人看事情不同于自己的一个角度,以及相信一些以前所不曾相信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否定。

3、你能够成为你周围能量的观察者,引导而不是对它反应。

4、对话意味着你的心是忙碌的,在心中放了一个两个人不断对话的空间;而倾听则是心保持静默,用专注和热诚来聆听。

5、你的心愈忙碌,就愈容易受到能量不经意的影响。反之,如果你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心能保持静默,你愈能主导事情的结果,并能够在彼此的相互影响关系中,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上的情况。

6、对自己承诺,意味着聆听你不停流转的感觉,并在此刻以何者对你最好而付诸行动。

7、放松并信任未来的自己。

8、看待生命中的每个人,以一种他们正在成长,拓展自己的眼光,你也将用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

9、一个没有弹性的意向必会使你陷入两个极端:对、错交战;好、坏火拼。

10、若果说真话会导致你们之间的决裂,也许你真的需呀终止和某人之间的关系了。

11、当你说话时,练习把你的话说的正确而充满精确性。很小心的注意每一段的叙述和你所做的假定的态度,以使得你能够否定掉不正确的表达情绪的烦恼。不要在普通寻常之处过分的强调其细微的地方,或把它夸张成不寻常的。致力于发展对事情真实的了解能力,这将帮助你,在物质实相中创造出你想要的。

12、你喜欢做的,你喜欢读的,或者你迫不及待想付诸行动的事,就是对你有帮助的。

13、无条件的爱允许你参与别人的生命,同时保持个人界限的完整性。

14、如果你真的对某事不了解,就简单的说我不知道。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读后感

一个活得明白的人,一个活得精彩的人,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一个好为人师的人,一个让你不得不喜欢的人,一个你自觉不自觉会关注的人。这就是袁岳。 与其说这是一本给大学生的读本,还不如说这是袁岳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这本书没有严谨宏大的逻辑架构,没 有玄奥高深的学术名词,虽然其中有不少社会学、心理学、法学、营销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但即便你没有这方面的储备,依然可以轻松阅读。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那同样可以说书如其人,人如其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能感觉到仿佛作者就在对面跟你在交谈。《菜根谭》云:“醲肥辛甘 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一个真正修炼到睿智、谦卑、平和、乐观、通达的人,你是几乎感觉不到那种盛气凌人的压迫气场的。一切 就像山间明月,一切就如清风水流。 袁岳用他的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人可以有多种身份、多重经历乃至无穷可能。就像他自己可以是创业者、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教授、可以是国际学者、可以是博 主。这诸种身份和经历都可以并行不悖、融会贯通。于是,每一种身份都是他,又不完全是他。那么,人生就是要探索诸种可能,就是要生发出各种可能的“化 身”,这样的人才是新鲜、有趣、完整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多元、丰富、精彩的人生。 书中袁岳提出我们每个人都在表演,只是我们有意识地忽略这一点。其实,表演与否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是否是自己的导演。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意 是表达一种人世沧桑、浮沉变幻的无力和荒谬,但我们如果能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理解这句话,那就是要认真把握人生,积极掌控命运,让自己的人生像戏剧那 样多姿多彩、酣畅淋漓。 另外,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学理科的人与学文科的人真的像是两类人,不仅是知识结构不一样,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迥然不同。就像开复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 和袁岳的这本《我的江湖方式》完全是两种风格,一个充满理科的严谨,一个富于文科的轻松。当然,抛开这些不同点外,最重要的还是共通点。那 就是学会融入社 会,学会与人相处,保持积极心态,努力学习和不断成长。

因此,无论你是要像李开复那样成为职场的牛人,还是要像袁岳这样成为创业的楷模,你都将收获精彩的人生!

读《当下的力量》

从跟着大脑走转向跟着心走,你试过吗?也许你会问,这有什么区别?那说明你没还没有看过《当下的力量》这本书。

如果跟着大脑走,意味着你的行为被理性思维牵引,思想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徘徊,而如果跟着心走,则说明你能感受到每一个现在,关注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产生的感觉。

有些抽象,是吧?但这就是我目前能解释到的水平。实际上半年前我读电子版的时候,连这水平都没有,那个时候我读书只读热闹,汲取点自己当时需要的力量就将之束之高阁是我的态度,所以整个人读完书后经常会变得高亢,但是不久就再次被低潮侵袭,不断反复。

我知道没有人会取笑我。因为这样的状态应该有很多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实际上,就个人而言,当自己感觉到低潮的时候就是心忽然跳出来说,你这样生活不对,你应该如何如何,而高亢是因为心灵被忽略,大脑思维占了上风,受了所读书籍的感染,忽然对未来变得有信心所致。但是后者的状态不持久,因为心不愿意总被忽略。我观察过周围那些中年人,他们这种高低潮情绪的间隔反复频率要低得多,大抵心已经逐渐习惯被忽略,或者人已经认为大脑思维就是心之所至了吧。这种无意识的麻木令人感觉很可怕。

有时候我会看着书架上的书名发呆,从金融法律到经济金融到成功学影响力再到易经论语,然后到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每一类书都代表了我当时的一个状态。每一个状态中,我都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但可惜的是,不久就迷失在一片大雾中。每次重新从雾中找到一条貌似路的路,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虽然后来我发现了这样很不经济,但是却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对吧?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心而不在脑!跟着心走,就是顺应自然,就像水一样,缓缓流动间,最后会汇入宁静的海洋。而跟着脑走,就像将水流从中间被断掉,就地划成水坑、水坝、水库一样,除了大小不一样,结果都一样,不是干掉,就是决堤甚至成为一汪死水,而当时你却以为那是一本万利的事,大家不是都那样做的吗?

活在当下,意味着活的明白、清楚,知道自己真正的生命意义。满大街的成功学都在教你怎么强迫自己忤逆自己的本心,去追逐外在的东西,而你心甘情愿。当然,我不是因为看了一本书就危言耸听,教你不要重视物质。物质真的很重要。只是在重视物质的同时,精神层面的东西你必须重视,甚至要更重视,因为那是真正伴你今生来世的东西。 而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关注真正的内在自我,说到底就是感悟每一个当下,不关注过去,不猜测未来,只有现在。你别笑我,这是我目前的功底。

看这本书一周以来,除了心态平和外,很重要的一个发现是——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想起前段看各种时间管理的书,都在说时间是公平的,所以你一定要科学合理利用好它,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我每天做计划,每天觉得自己工作学习有进步,每天都很充实。但是有时候我会感觉慌张,好像让自己活200年都不够。时间过的多快呀! 但是现在时间忽然就慢了下来。当我形色匆匆的时候,我的心会告诉我,慢一点,看看周围。于是我看到了树的宁静、草的淘气,闻到花的不同香味,听到各种声音的美妙,感受到家里无处不在的温暖,注意到原来容易忽视掉的东西。当我为错过的事懊悔,为未来的不确定坐立不安的时候,心会告诉我,轻松点,现在没什么问题。是啊,不管过去发生什么,也不管未来有什么要发生,至少当下一切都正常运行。我还听到心说,当下是因,未来是果。啊哈,我忽然发现,当不再频频看表的时候,时间仿佛不存在了。我慢了下来,但是什么也没有错过。

活在当下,你才可以关注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你才感受到自己思想的条条缕缕,你才知道什么于己而言是重要的,你才知道真正的生活应该什么样。

活在当下,你需要跟心交流,观察她,倾听她,随时随地陪着她,爱她,触摸她,相信她,因为她才真正知道生活的答案。

《兄弟》、《午餐半小时》、《我遥远的清平湾》 读后感 作者:史铁生 《兄弟》,又是命运,一墙之隔命运就全然不同了,儿时的玩伴,却在刑场相遇,枪毙的命运已成定局,无法逃脱,而这究竟是志强本人造成的,还是什么造成的,值得思考。“越过那墙,是一片民房,一座座小院落连接起来,直铺向灰黑的天际,在一处灯火明亮的地方,我看见一群男女正在奋力地盖一间小房。”看到这里也看到了哀愁,也看到了希望,小房里的人不要再重复逝者的人生。

《午餐半小时》,都说最幸福的人就在于他们有一种天赋——自行其乐。“什么叫福分?你他妈觉着是福分,那就是福分。”这句大白话,竟然也道出了哲人们研究了几百年的真理。 整个故事以对话为主,史铁生用他的功力,让对话突现了每个人的人物性格,也充分描绘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况。开头“„轧轧轧‟的缝纫机声骤然全停,整个世界轻松下来”。结尾又用“„轧轧轧‟的缝纫机声响了,世界又紧张起来。”相同的句式出现在头尾,表达相反的意思,中间穿插这天马行空的半小时。“八个半人”的生活状态跃于纸上。构思精巧。一辆红旗轿车触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而这些希望来源于,如果轿车撞死了自家的人该要求怎样的赔偿,让人看了即觉得可笑又觉得真实,还好有人恍然大悟说:“我可不想让汽车撞死。”才结束了那些荒谬的构想。在文中史铁生又一次提到“双腿瘫痪的小伙子”,他总喜欢在他的文中加入自己的不幸的境遇。有时让我分不清他是愤恨,还是已经释然。

《我遥远的清平湾》很喜欢这篇文章的风格。朴实无华的笔调中,加入了些方言,让人好似真的身处于清平湾,虽然穷困,虽然贫瘠,但人的心却极好,淳朴的民风,连牛都是那么有情有义,在那个贫苦的年代,艰苦但充满人情味。

清平湾在史铁生的人生中应该算作一笔重彩。那唱起的陕北民歌,那些牛群,那山,那水,那人,一切都是那么不可舍弃。最后那句“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应情而融,应景而生,带给我丝丝暖意。在这篇文章中史铁生依旧提到了他的病,以及回到了北京之后,还有清平湾稍来的温情。

读《李鸿章》有感

活了二十几年,总觉得搞不懂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为何如此这般,我试着找回自己已经忘却的或本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今天的生活,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图书馆。

从对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晚清时期的人物中我选择了《李鸿章》这本书。我已经忘记了历史上如何评价他的 ,以及具体他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我想即使不是他签也会有别人来签,正如梁启超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我惜李鸿章之识,我悲李鸿章之遇”,也许是生不逢时。但即使在这样的一个烂环境下,这个家伙能混到这个份上肯定有他的道理在里边。

只说他是如何踏上仕途的,也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有哪些必需的因素。大概在李鸿章六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教他诗书礼仪等,到了李鸿章三十岁的时候,还同父亲一起晨读,也就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早下手。但是像今天好多家长让三四岁的孩子学英语我估计没什么用,最起码不能保证他以后一定能用上英语,唉!悲哀啊,趋之若鹜的父母们!而从小学诗书,学礼貌用语,学如何尊敬他人在以后的发展用的会越来越多。李鸿章小时候就做的非常好,给人的印象是聪明,举止言谈有不俗之表现,让人看了就喜欢。

从小就培养一个人的梦想也很重要,也许那时候读书就是为了考个官当,没现在选择面这么广,但是全国的人都报一个专业的话压力也是够大的了。然而考取功名到皇上身边工作的这个梦想从小就在李鸿章的心里扎下了根,这个梦想不断的促使他学习前进。选择正确的理想很重要,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手握一根长长的步枪,现在差不多是无法管教的孩子的最后一条路是当兵,也许部队可以帮管教管教,而步枪呢,21世纪还会用长长的步枪吗?当这个不切实际理想破灭之后,一个强有力的将来随之沉没。

朋友也很重要,李鸿章在选择朋友方面十分谨慎,能靠的住的,对自己的将来有帮助的,能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等好多条件。会把自己带往坏的方向的朋友李鸿章是不会交的,而一旦认定了这个朋友,就会交到底,百分之百真诚待友,取得他人之信任。交到的好的朋友越多,也等于给自己做了广告,后来好多人投奔他的淮军也基于他不错的名声。那天听说一同事说,孩子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回家就看电视,我问为什么不和另一个部门的张某某的孩子玩呢,孩子的父母是同事,孩子们也在一个班是同学,应该能玩的来,结果我这同事悲伤的说,现在的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一起玩,怕给影响了。啥也不说了。

能忍辱负重。古人云什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肯定要遭受一些磨难和痛苦。李鸿章曾被太平军追的屁滚尿流,差点命丧黄泉。也因忍受不了老师曾国藩而怒走,但想到只有曾国藩才能提供给他立功靠近皇上的机会,又费劲周折回到老师的身边,赔礼道歉。

李鸿章在求学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结果导致他的每位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不愿意放他走,但也明白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也不便阻拦。而一旦分离李鸿章总是表现的很伤心,哭哭啼啼,跪地上啪啪的磕头,感谢老师的教导,老师的大恩大德一辈子也不敢忘,还要涌泉相报。学习,也叫求学,肯定让别人教导你,从他人获取知识,如果态度不好人家怎么能喜欢教你呢。现在的好多的学生以顶撞老师而荣,而这样的学生还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啥也不说了。就写这么多,就写这么多吧!

《哈利波特》读后感

一个棕色头发,在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大眼镜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便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都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把神奇的扫把,骑上它,便可尽情的在空中飞行。他是谁?他便是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这本书中,虚幻的事物变成了真实。有巫师,有怪兽,有精灵,也有恶魔。他们分别代表着善与恶。而这个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从整本书来看,作者是以这个小魔法师的神奇经历为线索,从而表现了孩子与孩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挚感情,还有的便是孩子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退缩,机智斗恶,用他们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过难关。而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记述了哈利波特,还有他的朋友,在这个神秘的魔法学校中的点点滴滴。

一切是那么神奇,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住满了巫师,有老有少,猫头鹰成为他们的信差,信刊,可以自己开口朗读,飞天扫帚是交通丁具,多的如天上的鸟一样。西洋棋会思考,主人叫它怎么走,便听从命令,命令一F,自动移入其位。画像的人是活的,会微笑,会眨眼,有空还会互相串串门。还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怪不得哈利波特可以成为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我真有点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竟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而在这本书5中,我最佩服的还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对恶势力的那种勇敢。他们始终都有这么一个信念:“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危险时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对困难,甚至是恶魔,没有什么奸怕的,就算会陷于危及生命的困境,只要适当的使用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魔法,一定可以胜利。”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每次一看到这种惊险的关头,都被他们这种坚定所感动,同时也为这群有神奇经历的孩子捏一把汗,毕竟,邪不胜正,那些邪恶的人最终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神奇”。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在那里,有一个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我在阅读时,也随之掉入了一个魔法的时空。

《好兵帅克》读书笔记

“他可是个天字第一号的白痴„„”随军神甫奥托卡茨把帅克输给卢卡什上尉时这样说。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似乎帅克也认同他总是面带天真的微笑温柔的看着骂他是白痴的人并不时点头以示赞同。可读到后面我又发现他似乎不傻它能一次次从监狱里从容地走出留下一个个被他整的晕头转向的人。到底什么是傻什么是聪明我也要被帅克弄糊涂了。

一开始帅克就被害了害他的是爱捕风捉影的警察布雷特施奈德帅克却带着他那满脸愉悦亲切的神情跟着警察去警署了。这是沉着么?不好说再看看吧。在警署里帅克“糊里糊涂”地招认了罪行。“斐迪南大公大概是我杀的。”他的这句话使我当时确定了它就是白痴。但之后帅克出人意料的被送去面见法医被判定为精神病而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又使我觉得他是故意用计从而逃脱了牢狱之灾。可在精神病院里帅克也不安分很快被发现给赶了出来又进入了警署。看来他还是个傻子我又改变了看法。但在狱中审判员们又拿帅克没辙了因为帅克说什么都带童真的表情还爱扯开话题令审判员们毫无办法就把他给放了。看来我又错了帅克是聪明的可那个警察布雷特施奈德却不甘心他还想接近帅克给他定个罪。帅克却利用这个机会卖给了他好几条难看的杂种狗(帅克是狗贩子)。布雷特施奈德最后因老不喂那些狗而被狗吃了。通过这件事我得出结论:帅克最聪明我比他傻布雷特施奈德最笨。

现在我已经觉得帅克是个平民英雄了他以自己的方式干预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这个独特的英雄身上我学到的当然不是制造麻烦而是智慧与愚蠢的含义。 智慧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做什么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境界。智慧的人都为长远的利益着想所以诚实是迈向智慧的第一步某些人为了一些小利益撒谎最后失去了他人的信任。这就不是智慧的表现。智慧的人像帅克就因为诚实而使别人找不出破绽最终大摇大摆地离开监狱。智慧的人也不张扬他们外表沉默甚至愚蠢他们不滥用自己的才能不使自己的价值变低。

《骆驼祥子》反思

读过这本书,书中所写的每一个人物,都能想出他的性格、相貌、和姿态,能够把人物写的如此细致,不愧是出自老舍的手笔,多么神奇!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老实、健壮、坚忍,他来到北平后,选择了底层职业——拉车。而后有了梦想,想要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希望屡屡破灭,最后祥子被社会逼得走投无路,再也没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由一个一天勤奋刻苦,象钟摆里的齿轮不停地旋转、工作,从不偷懒,继而变成了一天到晚游手好闲,麻木,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这是以个悲剧,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旧社会的黑暗,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就像一盆污水,即使是再清澈、再剔透的水滴,只要沾上这盆污水,就会变得同污水一般,再也变不成清水了。旧社会的不良风俗之所以能够沾染的好人身上,那是因为这种风俗也是大多数旧社会所使用的,这是不良风俗、也是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

当今社会,有好人,有坏人,却和旧社会有着较大差距,现在的社会如同森林,即使烂树、枯树再多,其他新鲜的树木也不会受到影响,除非枯树特别多,树林抵挡不了大风和雨水,就会把剩下的树冲倒。所以我们好好学习,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把社会变成美丽、茂盛的森林!

旧社会是一个黑暗的社会,然而改变这个社会也并非不易,就像那盆污水,虽然小水滴会被污染,但如果源源不断输进清水,污水早晚都会流出去,而且一点不剩,所以如果好人不断增多,坏人就会逐渐减少,而好人要增多,必须每个人都做好人才行,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学习,培养优良的素质,共同进取,成为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社会的清流!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老师殚精竭虑历练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在书的封面上除了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外,还有这样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我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

我也是一个努力想做到更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教育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未来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者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狼图腾》读后感

几年前就读《狼图腾》过这本书,到现在已没有多大印象了。可以说当时读的时候是冲着书名去的,以前只听过龙图腾,怎么写出了一本《狼图腾》呢?无意中在书架上又看到了这本书,所以又拜读了一遍。其实这是一本很适合男生读的书,可是我本身骨子里就有一股男生的性格,我对狼的生活和习性充满了好奇,促使我读了下去。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让我们觉得新奇的生活。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人不是狼,狼的种种策略也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但学习草原狼也不能拘泥于具体的战术,而是要锻炼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应用。主动的去观察和学习,积极的思考,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实战中磨炼自己。

读《狼图腾》,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告诉你80后的成功秘诀下一篇:伙委会26周年庆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