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提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研究科学领导,认为科学领导的真谛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领导的实践催生着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研究出现了开放化、体系化、多样化和制度化趁势。而“领导力”已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本文提出,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第一篇: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

领导科学与艺术

摘要:领导科学和领导艺術两者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层次关系。文章通过对科学和艺术两个具体概念的转化,探讨了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两者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互为表里,并可以相互转化;在具体运用中,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应当有所区分,且不可偏废。

一、前言

“在塑造地球面貌的自然力量以外,属人的力量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理性的力量,科学及其与技术的结盟是这种力量最强大的体现,另一种是自由的、情感的力量,宗教与艺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源头和最灿烂的辉光。”科学和艺术两个概念具体化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问题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看待和分辨呢?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内在联系

通常来说,领导艺术是指在自己具备的领导知识和领导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才能。领导才能之所以被称之为领导艺术,这就说明领导才能的意识形态性,既要求这种才能对于现实情况的处理,也要求这种才能对于生活现象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在日常的生活中,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者勇于改革,不故步自封、不安于现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领导曾通过集合自身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处事智慧等优势形成的独特性才能,是发挥领导艺术才能的主要体现。从这个视角来说,领导科学则是领导艺术总结的得出的理论,是其经验的升华。

由此可见,领导艺术多来源于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领导经验,即领

导经验是领导艺术的形成基础。但与此同时,领导艺术的发挥也能提升领导经验,优化领导科学的内容组成。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升华的过程,领导艺术就是拉肚子运用个人优势,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和手段。领导经验在学习、探索、运用中得以升华到艺术的境界,此即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的关系。但此种对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的认识,还是仅仅以经验为主的认识水平上,还是初级的、不成熟的、、极不全面的,并没有反应出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深层次的关系。领导科学的组成是以领导经验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支撑,是领导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领导科学是以研究领导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科学,领导科学是对领导过程中的领导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所形成的。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S=f(L,F,E),领导方式即是领导环境、领导者以及被领导者之间作用的过程。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是一种相互依赖,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时,要求领导者能够运用自己的领导才能处理问题。在运用领导科学指导领导实践时要学会变通,要在引用领导科学,领导理论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在运用过程中就包含着创造性,这种对领导科学的创造性的运用就是领导艺术的体现。同样,一个领导者,在有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后,即使不懂得领导科学或者没有学过领导科学,也可以在领导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领导艺术。时代的发展要求使得仅仅凭借经验进行领导的领导者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样以经验形成的领导只能被部分人所知晓。基于此,现代领导科学日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说不能有以下错误观点,不能把领导艺术看成是纯经验,纯技巧性的东西,也不能把领导艺术看成是低层次性的东西,把领导科学看成是高层次性的东西,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他们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再者,也不能认为只要高层领导才有领导艺术或者领导科学,不同层次的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相应的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的知识,最后,也不能把领导艺术归结为领导科学,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区别

毫无疑义,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存在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第一,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逻辑性、学术性,更加凝练、真实、理性,而领导艺术则更有灵活性和创造h'}留给领导者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更大;第二,领导科学可以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领导艺术则是抽象化、灵活化、动态化。在领导活动中,不能使得各种领导方法都按照领导科学的规范化的模式来运行,实际的情况与领导科学相比,情况也更为复杂多样,因此紧靠规范化的规定,并不能解决非规范化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领导艺术来发挥作用;第三,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范式来探索和发展,而领导艺术往往就要通过定性的理性思考去研究,虽然在特定情况下领导艺术也可以量化,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第四,领导科学所做的假设可以采用试验来证实或者改进,但领导艺术往往是用人的感官和直觉作出判断;第五,领导科学通常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实际生活中领导工作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而领导艺术则更多的是关注领导过程中实际领导方法和手段的具体性应用。

四、现代领导是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统一

在现代企业领导的过程中,领导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个人领导艺术。然而,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统一并非是至领导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去开展领导活动和做出领导行为,使企业运转个性化。因为过于随性的领导行为,任何使企业运转陷入混乱。由此,现代领导所说的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统一是受领导活动规律制约的统一,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具有包括:领导科学通过领导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个人的领导艺术也是通过领导活动展现出来;领导科学研究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科学。

领导工作虽然是一门艺术,但是它不简简单单的是一门艺术。领导艺术有两方面含义:一种创新和创造;另一种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领导艺术。同样,同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企业运用的领导艺术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领导者在针对不同的人,不同企业时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领导的事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用人,指挥,协调和激励等。作为领导者应该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此外,管理者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还必须取得同事和下属的信任与合作吗,而且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应当是一种冷漠的上下级关系,而应当建立起真诚友好的合作关系。最后,领导者要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善于同下属交谈是一种艺术,领导者必须掌握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的艺术。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实质即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领导科学研究领导方式,方法。领导艺术则是在领导科学的基础上的实践和运用。任何领导者都要不断学习科学的领导理论,学习领导方法和领导理论的过程即是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而这种创新和完善也就是不断提高领导艺术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企业单位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本单位的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这要求政府、企业的管理层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人家关系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管理观念、性格属性,进而强化自己的快速决策能力、准确判断能力以及激励号召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水平。总而言之,注重领导科学、讲究领导艺术是提升政府部门和企业各机构领导水平的关键,尤其是在竞争态势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精湛的领导科学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管理者,我们只要把握了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并在自己的领导工作中广泛的创新和应用,才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领导者,才能做好领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刘洋.浅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J].现代商业,2016,(05):84-85.

[2]王寅哲.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2,(36):194-195.

[3]刘坚.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不是并列概念[J].领导科学,1989,(11):6-7.

作者:李佩然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与领导科学

【内容提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研究科学领导,认为科学领导的真谛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领导的实践催生着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研究出现了开放化、体系化、多样化和制度化趁势。而“领导力”已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本文提出,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领导 领导科学 领导力

【作者简介】李锡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领导科学的精义和价值。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领导科学必须立足于、服务于这个领导实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与领导科学这个主题和重点来展开研究,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的实际能力,以宽广眼光审视发展,以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辩证观点推动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科学领导的真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所谓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就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运用领导科学,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领导活动。其真谛在于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实现科学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各级领导者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遵循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良性互动规律,同心协力,共同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而努力奋斗。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领导实践,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科学领导的范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抵达救灾现场,13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救灾的第一线,几十万专业救援人员和100多万志愿者奔赴前线,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使救出人数与死亡、失踪人数之比达到1:1的新高。经过三年重建,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142个受灾县、530多万户灾民,从生活生产条件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县乡村领导,带领灾区人民艰苦奋斗,化危为机,夺取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巨大成功。科学救灾、科学重建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者实施了科学领导。首先,科学地领导了科学救灾的六场硬仗: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稳定。由于这六场硬仗指挥得当,领导有方,实现灾区“四个没有”,即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抗灾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其次,科学地领导灾区重建。灾区需要维修加固和重新修建的城乡住房530多万户,学校850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2300个,干线公路5800多公里,农村公路33900多公里;需除险加固震损水库2069座,受损工业企业5500多户,失灭土地20万亩,受损农田150万亩、林地植被450万亩。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灾后重建是百年大计。重建不仅要速度快,而且要效果好。四川省各级领导者一开始就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一是坚持全域全程搞规划;二是坚持开门开放搞规划;三是坚持高起点搞规划。在科学重建中始终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安排,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处理好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困难与机遇的关系,努力实现“原地起立”基础上的“发展起跳”,对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科学领导作出了令人折服的精彩诠释。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给领导者和领导科学研究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宝贵的机遇,要求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和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领导是什么、怎样领导,如何重新塑造领导者适应时代的变化,真正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现科学领导。

二、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呼唤着科学领导;科学领导的实践催生着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抓住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与科学领导这个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一)在研究视野上出现了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化趋势。领导科学研究既要立足我国的领导实践,也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要有开放的胸怀、宽广的视野,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在超越西方领导理论的同时,超越自身的局限,大胆学习借鉴国际上在领导科学研究方面的有益思想、理论、经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

(二)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具有系列成果的体系化趋势。目前中国领导科学界已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10余部大型资料、工具性的汇编;有数百部专著和教材,有数万篇学术论文;有许许多多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译著和音像制品等,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有研究基本理论的,也有总结实践经验的;有综合性,也有专题性的;有研究高层领导的,也有研究基层领导的;有研究经济领域领导理论的,也有研究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领导理论的,等等。以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为核心的领导科学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三)在学科建设上出现了开拓创新的多样化趋势。加强对领导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研究,积极推动学科的发展。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编写的《邓小平领导理论学习纲要》,受到了普遍的好评。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7本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丛书,国家行政学院申办领导科学专业的硕士点授予权,获得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的批准,完成了领导科学学科建设的奠基工程。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上取得突破,拓宽和丰富了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视野和资源,对“领导政治学”、“领导经济学”、“领导文化学”、“领导法学”、“领导社会学”、“领导生态学”、“领导哲学”、“领导美学”、“领导信息学”、“领导史学”、“领导科学学”、“领导诗学”、“领导人才学”、“领导伦理学”等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在领导科学的学科建设中出现了创新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在研究机制上出现了协作共赢的制度化趋势。近年来,领导科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机制也不断完善,出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好势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研究成果。国家社科院项目也有不少属于领导与管理方面的课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10年来发布了100多个研究课题,全国的专家积极响应,踊跃选题研究。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等院校大都有领导科学研究的选题,甚至还有不少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有领导科学研究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互相支持、协作攻关的研究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领导力”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形成了新的高潮,主题是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政界,或者其他行业,都对领导力的提升情有独钟,没有哪位领导者不希望使自身更有领导魅力,更富有号召力。各级领导干部对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诉求,是推动领导力研究的强劲动力。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力已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领导力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提出了自己对领导力的理解和诠释,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大大丰富发展了领导力理论。

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方面的总和。

从领导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最高组织性作用力,是用以推动一个组织群体或社会去应对并制胜挑战和竞争,达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

从领导客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领导力需要通过领导客体来体现,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综上所述,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的总和,是领导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引导力、感召力、组织力、激励力等因素的集成。

领导力的研究是适应领导环境新变化而兴起的。无疑,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研究如何提高领导素质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强化领导力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而且提升群体、组织或社会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组织力,同时,也增强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理论界和领导层普遍肯定领导力的价值,对领导力的研究价值也普遍认同。

领导力是基于实践的能力,领导力研究重在探讨领导力背后的奥秘,诸如领导价值、领导人格、领导思维、领导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其研究的范围是广泛深入的。目前有不少学者研究科学发展领导力、团队领导力、战略领导力、生态领导力、和谐领导力、女性领导力等,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领导科学是一门根植于实践的学科,它将伴随实践发展的无止境而不停顿地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领导科学要发展创新,首要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置身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中,投身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领导规律。面对新的形势,领导科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科学领导与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于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素质能力,抓住重点,把握精义,不断推进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是领导科学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需要领导者思考和回答,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解决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诸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如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真正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如何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如何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展开的,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实现科学领导的问题。

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从来都是来自领导实践而服务领导实践的,如何实现科学领导,也只能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军事家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杰出的领导者是在伟大的领导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领导实践。各级领导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与压力同在的新形势,一些领导者“本领恐慌”的问题凸现出来。这正是领导实践对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的强烈呼唤,科学领导必然会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形成,领导科学必然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

责任编辑:周振国

作者:李锡炎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未来军事领导力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2017年2月发布题为《科学技术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构建未来军事领导力》报告。

美国一直都希望寻求军事优势来慑止下一场战争,如果战争无法避免则一定要取得胜利。简单地说,美国不想进行一场势均力敌、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是要迅速果断地结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确定的战略之一就是获得并维持优于对手的技术优势,并依赖强大的武器库压制对手。

“第一次抵消战略”和“第二次抵消战略”制定于二战后美国国家安全形势的两个不同时期,体现了不断发展的压倒性优势战略:“第一次抵消战略”依赖于威胁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来抵消苏联和华沙条约在常规部队数量上的优势;“第二次抵消战略”依靠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确制导弹药和隐身力量投射平台,再次抵消潜在对手在装备数量上的优势。

而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第三次抵消战略”。在美国防部2014年的国防创新计划中,时任国防部长阿什·卡特和副部长鲍勃·沃克介绍了“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部分创新、科技投资以及企业家精神,该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具有破坏性并且能够改变游戏规则和使力量成倍增长的能力,并由此来制定相关的作战概念。

与相对持久但是竞争优势较少的前两次抵消战略不同,“第三次抵消战略”将由节奏更快的技术变革来驱动。卡特表示:“现在的竞争取决于谁的创新更快。”创新的前路充满未知,就算再深思熟虑也难免会失败,所以还要提倡不怕失败的实验精神。而且全面的职业军事教育(PME)、人力资源(HR)系统和提倡具有创造性和关键战略性的思想者也必不可少。

变化实例

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科技大众化,是全球社会普遍存在的驱动力,涉及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方方面面的人类活动。高科技武器已经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属。一些较小的国家正在扩大其武器库,积极将先进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战术、战役和战略中。技术大众化使一些非政府行为体(从小团体到个人)也能获得过去只有政府和国家才能够获得的能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美军必须不断发展科技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拥有具有必要领导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主管人员,才有可能在这个快节奏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总而言之,一个合理而完善的人事制度,使选拔的官员能够在科技和作战两个方向上自由切换,最终打造出在两个领域都能表现出色的队伍,达到最高的军事标准。这就要求全军都要对科技更加重视,至少要认识到新兴科学技术在战术、作战和战略上的重要应用。

专业军事教育和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军官当前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环境,需要越来越广泛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仍然毋庸置疑,但对于当前环境下个人的服役生涯或者国防部的需求来说,这些都远远不够。

成为某一战斗领域的专家需要特定的训练、教育和经历。例如航空,不仅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在整个服役生涯中都要不断维持和提高技能,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指挥和领导能力。海军潜艇和水面作战官员,包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步兵和装甲兵军官也都是如此。特定领域的个人专业化以及领导力提升都需要相关时间和管理的保证。

在0~4/5级的军官更加强调宏观和抽象思考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军官要逐渐摆脱对基础作战培训、教育和经验的重视,而是转向强调跨越战略格局的复杂技能。例如,当一名飞行员担任联合参谋部计划人员时,可能也要参加关于核武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的军备控制谈判。对正在开发的军事项目的网络安全的复杂性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如今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对更为重视的专业经验广泛化。

英国高级军官也曾表示,强调更广泛和深入的教育机会以及重点突出的人事管理制度非常必要。最近英国国防部的文件也指出:“作为一个战略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技术对国防事物的影响,并且有必要在其负责的领域有实际作为。”此外,拥有一个健全和客观的人才管理系统能够平衡高效能与发展高潜能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就要求对官员从根本上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以确保国家能够發现和应用当前及未来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战争与治国的艺术和科学。

在军种学院挖掘和培养人才为时过晚,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提前到高中去发掘和培养。此外,还需要利用和扩大现有方案,以对选定人员进行特殊追踪、分配、培训和其他相关的专业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目前的方案就是给符合条件的这些官员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以便于他们在军校中任教。

JPME项目面临的阻碍

JPME项目(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也面临着内部挑战,其初衷是用恰当的方法在恰当的时间向合适的人员提供正确的资料。苏维埃德斯、克劳塞维茨、马汉或博伊德等人的思想精髓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安全环境的不断演变,有些学术内容的时效就显得非常短暂。但是学术方法论要適应当前多变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也需要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融合多学科的技能和更敏捷的思维。

(摘自《防务知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下一篇:水利高级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