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所占篇幅不大,但意义重大。

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1: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和规范干部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勤勉敬业,廉洁从政,全面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出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工作,对于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有利于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激发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提高工作责任感和领导水平,推动廉政建设,也可制止和杜绝某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短期行为、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第二,有利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其对社会的贡献率和积累率,为组织、人事部门选贤任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第三,有利于摸清企业家底,划清责任界限,做到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不仅离任者和离任者所在单位职工服气,也可以使继任者通过审计结论,尽快熟悉掌握情况,吸取前任的经验和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第四,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经济卫士”的作用,做到表扬守法者、保护改革者、支持探索者、帮助失误者、查处违纪者、清除腐败者,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了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可以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但现阶段要抓好这项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经济责任审计难到位。一是企业领导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开展。有些企业领导干部不愿配合审计工作,有的甚至暗地里指使有关人员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使有的问题得不到查处。二是内审人员普遍存在着畏难的思想情绪,经济责任审计难到位。由于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较高,受内外部关系的影响,内审人员不愿主动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内审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比如内审人员对企业采取变通办法给职工搞福利的问题不敢揭示,也不敢处理;对企业偷漏税款等做法则会采取默认的态度,从而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

2、体制不顺,法律法规及制度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经济和审计的发展,导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困难重重。特别是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监督,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在这种体制下,内审人员经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有时还会处于孤军作战的困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难以深入开展。

3、审计项目与审计计划严重脱节,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相矛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大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现实中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一般都很小,或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绝大部分是先离后审的,导致时间仓促,势必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第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的综合性审计工作,由于内审力量薄弱,难免出现没有查清或漏查等工作质量问题。

4、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复杂性,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加大。首先,审计目的具有特定性。按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考察、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审计结论失真,对被审计人的责任评价不当,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审计人员压力大。其次,审计目标复杂,内容繁多。被审计领导人的任期一般较长,任期内执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会发生变化,内部管理人员也会发生变化,审计调查取证难,风险加大。

5、“先离后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审计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审计评价的有效性。由于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人事制度、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先离任后审计情况的出现,审计结论对离任领导人就缺乏约束力,一旦审计中发现已离任干部存在着问题,就使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工作陷入被动,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而且对其应负的经济责任也难以追究。

三、做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之后,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法定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件氛围,促使各级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护、爱护干部的必要措施。领导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保证。

2.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实践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下审一级的管理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审计的人员应与被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3.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审计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根据目前情况必须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人员组成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这项工作,解决审计过程中自身难以解决但又会严重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些问题,如被审计单位是否配合、行政干预、缺乏统一评价标准、“新官不理旧账”等,这些方面对审计工作质量都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了规格较高的领导组织,才能为确保审计质量提供先决条件。

4.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规范的要求办事。因此,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是当务之急,要把提升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重视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积极推动内审工作向前发展。

5.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妥善处理工作任务较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是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之中,增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避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实施困难的局面。二是注重任中日常审计,建立审计信息档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是事后审计,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不能及时防范。加强任中的日常审计,可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失控点,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既减轻审计压力,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6.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严格依照《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办理。在开展审计之前,要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拟定好审计工作方案,并将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明确有关事宜,以便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作好准备。审计项目实施时,要召开座谈会,讲明审计意义,听取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和与会人员对述职报告的意见,然后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谨慎性的原则,划清现任与前任、主管与直接、主观与客观等责任界限,对企业的资产、经营目标、遵章守纪等情况进行审计核实。要做好审计工作记录,整理好审计工作底稿并经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签字认可。审计的最终结果要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交换意见,审计结束后必须写出审计报告。

7.合理估量审计风险,慎重评价审计结果。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制和各项准则。在实施审计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预测。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依据收集和认定的审计证据,严格执行审计证据准则,尽最大努力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充分性和合理性。对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的审计事项,只作披露,不作评价。对一些敏感性问题或一时说不清、说不准、难以把握的问题,要以客观写实的方法反映清楚。在做出审计结论时更要留有余地,要适度、恰当,尽量不要使用绝对语言。

8.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加大对遗留问题的督促整改。为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在干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组织、人事、纪检与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利用审计成果责任追究制度,对利用成果的相关事项加以明确。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对通过审计发现有问题的干部,不应重用、提拔的,坚决不能重用、提拔。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一是对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澄清的不放过;二是审计处理意见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三是重大问题没有查纠结果、违纪案件不做处理的不放过;四是企业领导和干部职工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的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成果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到干部管理中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庆庭

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2:

浅谈对乡镇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把握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所占篇幅不大,但意义重大。一方面因为乡镇党政领导既管理经济活动,又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决策好坏及效果如何,主要是在审计评价中反映;另一方面还因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更容易从总体评价中,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工作优劣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因此我们就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一、在审计工作中,把握好四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反映情况和问题要客观,不能以偏概全。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谨慎性原则。揭示问题的证据要充分,定性要有法律依据,评价用语规范,语气中肯,对审计组无法判断其真实性事项,群众有所反映的问题,审计难以发现的无法查证的事项等,不予定性,不加评价,采取写实的办法,把事情经过表述出来。

3.审计结果与评价相结合原则。坚持审计到哪评价哪,依据审计结果评价,未经审计的事项不作评价,没有充分证据的事项不评价,不具备审计条件,无法查证核实的事项拒绝评价。

4.突出重点原则。结合所在地区域特点、经济特色、龙头产业等进行评价,不搞一刀切,有所侧重。

二、具体评价中应突出六个重点

1.评价依据为客观事实。审计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依据调查取证所获得的可靠资料,尽可能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2.评价过程要慎密细致。在审计过程中思想上要重视,操作上要仔细。对审计数据资料要综合分析,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力求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3.评价内容要抓住重点。对所掌握的审计事实,要进行适当筛选归类,以抓住实质突出重点,切中要害,不能事无巨细,陈铺罗列。

4.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避免有主观色彩,对被审计者的成绩既不能夸大,也不可缩小;对问题既不能隐瞒,也不可捕风捉影。防止审计评价文过饰非,华而不实。

5.评价的范围不逾越审计职责。审计评价要紧紧围绕两办暂行规定的精神和地方党政部门颁布的具体实施意见的要求,评价时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不属于审计职责范围的不评价,与审计无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未涉及的事项不评价,没查清的疑点不评价,以防止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6.评价语言要注重写实。语言运用要简要朴实,不作多余的渲染和修饰。行文要以写实为主,不作过多议论。

三、在审计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四个方面

乡镇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期功夫在“审”,后期功夫在“评”。为此,审计评价除应根据审计现场所取得的书证、审计调查材料和群众反映并核实的情况外,还应对前任期末指标进行了解和核查,在调整基期指标(仅审计分析时使用)并剔除前任影响因素外,再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对财政收支状况和执行国家财政结算纪律情况的评价。通过近几年的审计,我们发现有些被审计的乡镇出于完成“上级任务”和乡镇领导的政绩等目的,一般在财政决算表中都能求得平衡,但在“平衡”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虚假的因素:一是以经管站垫支、企业预交等形式代垫税款,形成虚假财政收入。二是预算内支出改为预算外安排,或者应由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项目因财政拮据,向外单位变相融资,不列入当年财政决算,从而对以后年度形成负债。三是不合规调入资金以隐瞒财政赤字状况,使年度财政决算形成虚假平衡。此类情况在审计评价中均应充分揭示,对有些乡镇因财政状况较好,在财政决算时留一手,以期“以丰补歉”的情况,应指出其错误行为,肯定其工作实绩,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2.对集体资产使用和管理的评价。乡镇集体资产是前任们多年奋斗的积累,确保其保值增值是现任领导的责任。所以审计评价应围绕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这一中心进行,具体包括:(1)评价政府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资产运营状况,分析评价其资产存量的总量、质量、结构及发展变化趋势。(2)评价乡镇党委政府在企业产权制度改期过程中作为的合理性、合法性。重点揭示将企业资产低评低估、违规贱卖、变相奉送等使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的行为。(3)评价乡镇直属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登记、领用和归还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3.对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和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评价,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乡镇财政所“大账”清清白白,下属单位“小账”浑浑浊浊。尽管政府财政十分困难,而下属单位经费开支却“出手大方”。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财政监管不力,未能推行“零账户”管理,对下属部门负责人的财权监督失控。二是少数乡镇领导为了自己开支自由,方便其在下属部门消化部分不合规费用,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三是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此类单位疏于日常监督,使其形成逃避管理的“防空洞”。由于上述资金一般涉及金额较大,反映出的问题较多,在审计中主要评价的内容有:资产办的产权转让收入及集体资产管理收益是否纳入财政专户存储;建房办按国家政策收取的规费是否按比例上缴,有无坐收坐支行为;农经站、民政所、司法等部门的代收代缴、乡镇统筹、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等等是否被挤占挪用。以及集镇土地开发、房屋建设收益的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经纪律。

4.对乡镇领导重大决策和主要发展指标的评价。乡镇领导的重要决策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再作出切合实际的有利于乡镇经济长远发展的行动选择。在审计中要用简朴的语言,详尽的数据和事实对三种类型的乡镇领导作出评价:第一种领导凡遇重大决策一切着眼于长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增收节支,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使用在刀刃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倡导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在政策上扶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虽然,其效果短期内尚难以显现,当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也不快,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却发挥着长远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审计部门不仅要分析评价“账面上反映的数据”,还应肯定其“潜绩”,倡导继任者“多栽树”。第二种领导萧规曹随,墨守成规,开拓进取意识不足,成绩不大,问题不多,社会经济发展顺其自然,经济总量徘徊在前任的水平。第三种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切实际地上一些“达标工程”“面子工程”,项目建成后或空置或利用率不高,花光了多年的积累(比如:用企业产权转让收入新建办公楼、购置小汽车、出国考察等),致使财政赤字(或隐形赤字),企业拖垮,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给继任者留下沉重的还债包袱。而且,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大搞数字游戏,弄虚作假,以虚假的政绩骗取党和政府对其的信任。通过我们审计评价,要充分揭示光环下的阴影,不给投机取巧者以可趁之机。

四、充分认识建立和健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重要作用和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评的重点在“工作实绩”,对工作实绩的评价主要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虽然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已有较长时间,但至今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规范,而现任党政领导的任期一般又在三、四年以上,这给工作实绩的评价和界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后,审计人员用客观的数据和指标来反映和鉴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取得工作业绩以及工作疵点等情况,可以有效地防止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主观推理、判断,可以减少和避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发表不恰当的评价意见。

2.通过建立、健全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统一而适用的评价依据或标准。这样各个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领导、组织和领导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的强弱及其履行经济责任的努力程度的差异,就会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上以数据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为客观公正地比较和评判领导干部经济工作业绩的优劣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

3.通过设置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具体评价指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政绩优劣、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量化,予以评价,就可以为科学、合理地考核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乡镇有大有小,基础有强有弱,区位有优有劣。评价时我们不能仅用静态的方法以某年度的财政财务数据去衡量某单位领导任期内的工作得失,而要综合其历史背景和客观环境,以动态的方法评价乡镇党政领导在任期内所做的主要经济工作。 S

(作者单位:澄城县审计局)

作者:杨广益

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3:

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内容不明确、审计对象复杂、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报告文本非标准化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规范审计评价的范围和要求、区分不同审计对象,确定重点评价内容、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关键词:高校 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明确了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然而“与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更特殊、更复杂,审计风险因素更多。”(王道成,2003)各大高校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各持己见,在实际工作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面临很大困惑。本文就当前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利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一、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校在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屡屡出现相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够、范围不广、时间较少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如何从多方面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应加以重视。当前很多高校在经济责任制审计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方法上更是没有借鉴的依据。

1.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不明确。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细则规定中只说明了什么可以评价,并没有规定不可以评价或不可以过多评价的内容。因此,在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往往存在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的倾向。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容过多,造成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

许多审计单位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合并进行,把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这就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领导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的责任。

3.经济责任的不确定性和审计对象种类的复杂性,给审计评价带来困难。

在高等学校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种类非常复杂,涉及院校职能部处、院系所、教辅单位和后勤产业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单位,以后还有可能涉及到校级领导。有些干部上任后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经济责任,学校没有直接授权。有些院长、系主任和所长是专家学者型的人物,他们甚至不直接分管其单位的财务和行政工作。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不明确给评价带来困难。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报告文本非标准化。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比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此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并未采用严谨的、规范的标准文本。在实际评价中没有严格遵照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文件规定,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歧义,有些评价结论过于绝对化。

5.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审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审计人员地位不高,造成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差异较大,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改进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

1.规范审计评价的范围和要求。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与目标一致,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主要是界定和确认其经济方面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是指其任职期间,单位在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领导任职期间在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由于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中层领导工作重点大多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在审计调查中,被审计对象自然会过多地介绍一些非经济行为的情况。因此,在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时,容易偏离“经济”这个主题,过多地评价领导干部的非经济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审计机构在干部监督机制中的职能。审计机构不是干部管理部门,而是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也只是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领导干部在经济行为方面遵守财经法规、履行工作职责的相关情况。因此,在做出审计评价时,审计机构应从经济角度,而且仅限于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紧扣经济责任这个主题,客观、公正、谨慎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必须是审计对象采取经济手段,通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形式取得的业绩;评价经济责任必须是审计对象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发生的,或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责任。

评价必须突出重点,应做到:不超越审计职权,对非经济责任,对非被审计人的责任不评价;评价不超越审计目的及其应审的范围和内容,对非审计事项不进行评价,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应避免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甚至生活作风等非经济方面的表现。遵循重要性原则,抓住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评价;要依据事实和规章,遵循一定的程序,定性结论要恰当、准确,不至于引起误解和错觉。但对某些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非经济行为,如某领导干部为节约单位费用压缩各种会议、精简机构人员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需要强调的是,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对被审计对象非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贡献,如科研项目的争取情况、培养学生的情况等方面可以在审计基本情况介绍中简短说明,但无须放在审计评价中表述。

2.区分不同审计对象,确定重点评价内容。

高校组织机构比较复杂,因此审计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不同单位的审计对象,在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领导干部应遵守廉政条例等方面是一致的,但对有经营目标和仅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职能的院系领导,经济责任评价的重点有较大差异。前者要重点评价单位资产的保值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情况,而后者则应将评价重点放在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因此,高校审计部门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应规定不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3.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关键问题是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评价所确定的重点内容,参照以下四种标准进行评价:

一是定量评价标准。即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用具体数值来评定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经济责任。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任职期间国有资产增减变化情况;领导干部自身违反廉政规定、违法违纪等情况。由于定量评价直接引用了审计查证的具体数据,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行为的本身,既直观明了,又可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二是定性评价标准。即应用审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与事实,将要评价的内容划分若干档次来评定某项经济行为的性质。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财政、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活动不真实、不合法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应负的责任,这里关键是将审计数据量化成评定某项经济行为性质的具体标准。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财务核算可以采用百分率法制定评价标准。即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及符合性测试中发现的失控点数量占应有控制点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运行上的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将查出的违纪违规金额或虚假账金额占单位总资产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评价财务核算的合规、基本合规和不合规,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界定经济责任可以按照审计署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确定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是对比评价标准。即将审计确认的某项经济行为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点上所取得的量化指标,与其他可比口径的同类经济业务量化指标进行对比,用比值来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这一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比较方法,如计划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较;历史同期与当期指标相比较;规模、条件相当的不同地区、同行业与本地区、本行业各项指标相比较等。

四是分析性评价标准。即对一些没有可比口径的经济行为,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确定一个标准,以此来评价这项经济行为的优劣高低。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一些专项资金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经济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评价一项投资或一个决策,应围绕该投资和决策所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投入规模,确定应该达到怎样的效益标准。如果明显低于这个标准,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也不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如何确定一项经济行为所应达到的效益标准,既是评价的难点,也是评价的重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结合资金投入的项目论证报告和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报告等资料,充分考虑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对经济行为效果的影响,确定评价一项经济行为效益性的标准。

4.审计评价结论必须做到规范、科学、严谨。审计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为准绳,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既要进行一般的定性分析,还应进行定量分析,与本单位历史上的水平或兄弟单位、同行业先进指标比较。可以将调查询问笔录、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作为确定领导者应负直接责任的依据,做到证据充分,结论科学。

5.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要保证审计评价质量,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除了定期的业务培训以外,主要是鼓励审计人员自学,定期开展审计工作经验交流,针对审计评价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等办法,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技能;三是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只有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专职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三、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未来展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注意解决新问题,突出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规范审计行为,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努力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素梅,李天舒,梁建华.试论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 中国农业会计,2006(5)

2.罗宗毅.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及防范[J].财务与会计,2006(12)

3.蔡芳红.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审计实务.2006(8)

4.朱尧平.经济责任审计向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审计处 江苏南京 210037)

(责编:若佳)

作者:许 妲 邱正祥 杨福华 王芳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管理模式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论文